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一般人想拆拆把戏,肯定不是那么容易的。而唐易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借助了宝光,因为铜镜上浮动的宝光之中,出现了三条裂痕样的空隙!

    一面完整好品相的汉代黑漆古星云镜,可以卖到上百万,但是裂成三瓣的,那是连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都不值的。要能卖出三十万,那肯定赚翻了!

    把戏被拆穿,贾三也不犹豫,一拱手道:“好本事!后悔有期!”说罢,也不去管铜镜碎片了,拎起装有梅瓶的纸袋子,便夺门而去。

    “为什么不拦住他报警?”毛逐问道。

    “人家是上门来出手梅瓶和铜镜的,用什么理由报警呢?诈骗?人家自始至终都没给自己的东西定性啊!不管开多少价儿,私人物品,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且不要说没买,就是买了,也不好定性。”唐易摇头道。

    “你说的,其实和行里的规矩殊途同归,我都知道。我的意思是,警察来了虽然不能抓他,但是可以震慑一下他,别让他再来捣乱!”毛逐解释说,“你想想,他到咱们店做局,先买了民国仿的永乐甜白釉碗,又折了这几块碎铜镜,加起来也不少钱了,肯定会怀恨在心。”

    唐易没有立即说话,默默点上了一支烟,徐徐吐出烟雾,“一旦进入了这个圈子,就永远停止不了是非纷争。这点儿小事儿才哪儿到哪儿啊!”

    毛逐愣住了,他突然觉得唐易既熟悉又陌生,这么短的时间,唐易变化太大,虽然依稀还有那个学生的影子,但也只剩影子了。

    而且很淡。

    当天晚上唐易和林娉婷吃饭的时候,也有些若有所思。

    “你怎么也这样?”林娉婷夹了一口菜,放在餐碟边,轻轻问道。

    “啊?”唐易看了看她,“还有谁?”

    “我爸呗。一天顶多见一次面,也是心事重重的!”林娉婷噘起了小嘴。

    “噢,可能他在担心秦老的事儿吧,一件雍正粉彩喜报平安摇铃尊,被当众说是假货,当时你爸也在场,这事儿不好处理。”唐易说道。他并没有说得太详细,因为林娉婷毕竟是个女孩子,对这些做局乱斗没兴趣,听多了还会烦心。

    “我外公有的是办法,他也是瞎操心。”显然,林娉婷觉得秦老应对起来并不难。

    “是啊,本来秦老就不可能走眼,这种捣乱的事儿,肯定能解决。”唐易也跟着说了句好听的,安抚了一下林娉婷。

    “说点儿高兴的事儿吧!”林娉婷眨了眨大眼睛,“我刚设计了一款首饰,公司要大力推广了。”林娉婷说着,拿出了手机,给唐易看了一张照片。

    照片上,是一款吊坠,主体是海棠花的形状,花心用一整颗圆形红宝石做成,而花瓣则是拼镶的小片红宝石。海棠花被白金枝叶缠绕,层次明晰,美感很强。在枝叶间有一处位于顶部的空隙,项链扣就搭在上面,巧妙而又自然。

    “怎么样?”林娉婷问道。

    “这海棠和枝叶的特点,倒有几分唐代镂空玉雕的风格。”唐易沉思道。

    “果然有眼力啊,我就是从唐代玉步摇上获得的启发!”林娉婷笑着伸手,滑了一下唐易的鼻子,“你猜猜,这款吊坠叫什么名字?”

    林娉婷说的步摇,是古代女子的一种首饰,简单说就是复杂化的钗子簪子,花式很是繁复,多以金银珠玉制成,行步而摇动,所以称之为步摇。

第174章 最后一问

    唐易顺势握住了林娉婷的手,柔若无骨,感到心绪平静了不少,“这海棠花的圆形中心,倒有些像眼睛。”

    “借鉴唐代玉步摇上的海棠花造型,花心又有些像眼睛,所以,这款首饰就叫做唐眼,tangeyes!”林娉婷脆声说道。

    “嗐!还不如叫美瞳呢!”唐易说着,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哼!”林娉婷从唐易手中抽回了手,又进一步解释道,“其实这只是个直白的翻译。还是另一种翻译更好听,对外宣传也将使用这种翻译,‘tangeyes’,讨巧一点儿就是棠爱,正好也有海棠花的造型。”

    “还是棠爱更好一些。不过这个唐眼里,有我啊,我姓唐。”唐易自我满足般地吸了一口气,“这好像是说我的眼力上佳,已广为流传!”

    “得了吧你,抓紧吃,吃完陪我去逛街!”林娉婷白了唐易一眼。

    “艾玛,幸亏刚卖了块玻璃种帝王绿,我还能花点儿。”唐易伸了个懒腰。

    其实林娉婷逛街,是逛得多买得少,而且她买东西比较挑剔,倒不一定贵,逛了半晚上,都是唐易买单,也没花多少钱。

    而且唐易也买了一套衣服,一件浅绿色的衬衫,一条米黄色的休闲裤,一双休闲皮鞋。主要是为第二天的宋刻本捐赠仪式和新闻发布会准备的。要说不在意,那是不可能的。这毕竟不是一件小事儿,而且就和唐易开玩笑说的一样,真的会在收藏界广为流传。

    回家后,唐易早早就睡了。

    第二天起床,收拾停当之后,唐易出了门。按照之前说好的,省文物局科技处处长匡海生自己开车来接他了。

    匡海生之所以没用公车,主要还是为了说话方便,用公车也很符合程序,但多了一个司机不是?

    “省厅的专案组确定,去年的9月9日最有可能调包,除此之外毫无进展。而且去年9月9日所有的线索都断得天衣无缝。那天省博外面的一条电缆被施工队伍挖断了,正好停电,监控没用了。”匡海生说道。

    这省博的汝窑天青釉莲花笔洗,因为沈松岩率先发现了巧妙利用开片的“火圣”二字,已经确定被调包无疑。当天,省博一共停电七个小时,汝窑笔洗也没有展出,应该在库房里。这种情况下,需要两名库管同时签字,各自输入指纹才能入库房取出。

    但是,当天值班的两名库管,一名临近退休的男性老职工已在今年因病去世,另一名则是三十多岁的女子,居然改嫁到了马来西亚,一时联系不上。

    唐易听后,心想即便男性老职工没有去世,女子也没改嫁,如果当时真是他们参与调包,必然知道监控没用的事儿,而且也必然收了大大的好处,又怎么会承认呢?何况,这还都过去将近一年了。

    见唐易不作声,匡海生便又说道,“如今,唯一的线索,就是从‘火圣’入手,但是警方当中,没有真正懂行的,所以查这个就更难了。”

    “是啊。现在此事没有公开,展出时也不会有人看出来,暂时只能这样了,匡处长你也别太着急了。”唐易如此说着,却心想,关于沈松岩的师兄陆知行的事儿,既然当时沈松岩不愿告诉匡海生,那自己也还是暂时不要提了。

    不过,唐易对“火圣”的兴趣,却如同火苗助薪一般,更为凶猛地燃烧起来。

    两个人各有心事,再也没有多说话。

    捐赠仪式盛大而又热烈,领导去了不少,官话说了不少。

    方教授也讲了两句,不过说得却很实在:第一,国家应该加大回收各种珍贵文物的力度,当前资金支撑力度不够。第二,唐易这种年轻人难得一见,只要遇上有如此出众的眼力的专业人才,有关部门应该加强保护和协作,必要时甚至可以给予特殊支持。

    方教授的发言,让本来就是焦点的唐易更为耀目。在接下来的新闻发布会上,除了安排好的拿走三张带问题的纸条的记者,其他所有记者的提问,都瞄准了唐易。

    这是个正面新闻,提问虽然一拨又一拨,汹涌澎湃,但是却不难回答。唐易挺拔的身材配合利落的打扮,在镜头之下侃侃而谈,还真有点儿挥斥方遒的意思。

    “最后一个问题。”省博的宣传主管作为主持人,眼见问题不断,有些领导似乎已经心不在焉,立即抛出了最后一手。

    “我来!”一名带着黑框眼镜的约莫三十岁左右的男记者抢过了话筒,宣传主管此时已经根本不在意谁来结尾,见有人抢过话筒,忙不迭地示意抓紧提问。

    “我是山海电视台社会焦点栏目的记者,至于唐易先生是不是作秀我就不问了。我想问的是,现在专家们自然都认定了这两卷诗集是真品,但是你这么年轻,恐怕在座的不少人都会有疑问,你当时是如何判定是真品的?”男记者如连珠炮一般提出了问题。

    几个心不在焉的领导仿佛一下子恢复了精神,哎?这个问题很犀利啊!

    这哪里只是犀利?这他妈是找茬来了!唐易心中暗骂一句。

    “这位记者的意思是,如果我满头白发、老态龙钟,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唐易略作调整,微笑回答。

    “可能我刚才我问得不够直接,我的意思是,此前你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在收藏界籍籍无名,如何会如此笃定是真品?”男记者继续追问。

    尼玛,刚才还不够直接?自己逻辑不通就不通吧,被揭穿了还他妈这么吊!

    “鉴定是真品,对我来说,可能只有几分钟,但是要让你听懂,可能说上一年,也未必能完成。我看今天这个场合,不是很合适吧?”唐易真是有点儿腻歪这个男记者了,忍不住来了这么一句。

    现场爆发出一阵轻笑。

    男记者似乎有些愠怒了,他可能没想到,唐易回答得不仅巧妙,还顺道臊了他一下。不过,这是新闻发布会现场,男记者自然不能当场发火,只见他冷笑一声,从身旁的椅子上拿起一只盒子说道:

    “其实还有更简单的办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175章 珠光青瓷

    盒子呈方形,不大,男记者从里面居然拿出来一只瓷碗,“唐先生能否当场鉴定一下?”

    现场传出了议论声。

    这确实有点儿过了,且不说唐易的鉴定能力如何。这古玩行里,也是术业有专攻,依常理而言,人家能认出宋刻本,只能说对古籍善本有专长,你搞一个瓷器过来,人家要是说不好,也不能说明人家认出宋刻本是撞大运。

    唐易凝视这只瓷碗,一层红色宝光浮动,颜色偏深,只不过非常得薄。这说明,这只瓷碗年代偏早,但是价值并不是很高。

    唐易心想,拿一件儿这样的玩意儿,摆明了是准备充分,刻意刁难来的。因为年代久所以必是古物,但是厚度小,说明不值钱,很可能不是声名赫赫的窑口。

    即便是精通瓷器的专家,对某一个名声不大的窑口的判断,也难免有疏漏。

    虽然有点儿文不对题,但是唐易知道,今天肯定是不能善了,如果不鉴定或者鉴定错了,那这话可就传去了,尤其是对方是记者,在报道今天的新闻的时候更可以大作文章。

    “捐献者不识古瓷,遇上宋刻本撞了大运”——这样的新闻标题,似乎更有噱头。

    “好!既然是最后一个问题,又带来了实物,那我就在各位专家面前献丑了!”唐易对着话筒说道:“距离太远,可否拿上来让我一观?”

    男记者点点头,拿着瓷碗走上前去,摆在了唐易面前,而后并不返回坐席,就站在一旁。

    其他记者们怎能放过这一个突如其来的新闻点,纷纷围了上来,摄像机和照相机严阵以待。

    唐易拿起了瓷碗。

    这只碗大小和普通的饭碗无异,只是形制稍微有点儿特殊,广口斜腹,圈足很小。对于这个形制,一部分古玩爱好者就能辨识出来,斗笠碗。确实很像一个斗笠。

    碗施青釉,碗身有卷草纹。圈足没有施釉,胎体灰白。

    远远看着的时候,唐易恍惚已经觉得是宋代的龙泉窑了。但是,宋代龙泉窑的碗出现宝光,不可能这么薄,也就是说不可能这么不值钱。

    而宝光入眼又生出直觉之后,唐易自己也是一惊,心想,要不是有宝光暗助,当龙泉窑说出来,真有可能就栽了。

    “南宋同安窑青釉卷草纹斗笠碗!”唐易目光迥然,朗声说道。现场不乏文物界的专家,方老坐的就离唐易不远,听后含笑点头。

    唐易说的时候是站着说的,说完后,直接坐了下来。

    “说完了?”其中一位靠着唐易比较近的女记者一愣,不由得张口问道。

    所谓隔行如隔山,要是在古玩圈里,唐易能无比准确说出这碗的名字,根本就不用多问了。

    拿出碗来的男记者,脸色却如同这圈足的胎体一样,变得有些灰白。因为唐易不仅答对了,而且比借给他碗的人说得还详细。他今天来刁难唐易,做足了准备,找了一个相熟的瓷器店老板,咨询了半天,拿了这只看似有些偏门的碗,却不料根本没有难住唐易。

    其实同安窑作为一个民窑,虽然不如很多窑口有名,但也不算很偏。同安窑青瓷窑址发现不到百年,位于福南省厦州市。

    同安这个地方,知道的人还是很多的,以前是同安县,如今是厦州市的一个区。同安还有一道名吃,叫做同安封肉,是用大块带皮猪肉,辅以各种配料,加上酱油,再用纱布包裹,加盖入笼闷烧,直到上桌才掀盖,所以叫“封肉”。

    同安这个地方,唐易也是知道的。同安和龙泉虽不在一个省,但也不算很远,而且龙泉窑很是有名,同安窑的烧制也有过一定的模仿。只不过唐易入行时间偏短,虽然恶补过,但瓷器体系太过于庞大,所以还没有机会深入研究。

    “那这只瓷碗市场价值如何呢?”刚才的女记者接着问道。

    这······跑题了吧?

    不过,唐易仍旧回应道:“市场价值确实不高,几千块钱吧。但是却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唐易话音刚落,方老站起身来,“我倒是对同安窑略知一二,这同安窑的烧造年代不长,主要是宋到元代,因为是民窑,所以市场价值一直不高。但是从文物价值上来说,对研究东南民窑和瓷器文化,却有很大的贡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同安窑的青瓷古时就传到了倭国。倭国有一位号称‘茶汤之祖’的僧人珠光,对同安窑青瓷尤为青睐。后来,日本学者就把同安窑青瓷称为‘珠光青瓷’。”方老语声和缓,徐徐道来,颇具儒者风范。

    唐易在一旁也不禁佩服得五体投地。学者就是学者,见识和境界就是不一样。

    而问过市场价值的女记者,此时突然发现很多人的目光都盯着她,顿时有些尴尬。在方老的解释之后,仿佛问价钱成了一件很俗的事情。现场议论声开始此起彼伏,有点儿乱了。显然,这个临时插曲勾引起了大家的讨论欲。

    男记者看了看唐易,没有作声,上前拿起了这只同安窑青瓷碗,趁乱走出圈外。

    男记者把瓷碗收拾好,背起包就要离场,追过来的扛着摄像机的同事,哪里跟得上他的速度?急忙一边追一边喊道:“哎,我说,你慢点儿!现场我还得补俩空镜······”

    此时,许一琳也坐在现场,她是文字记者,所以一直没有凑上前去,看着男记者的所作所为,她不由得紧紧咬住了嘴唇,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等到男记者走后,她也没有继续留在现场,收拾东西匆匆离去。

    而方老说完之后,匡海生居然也带着兴奋站了起来。

    “大家都看到了,唐先生不仅捐献了两卷宋刻本,而且现场准确地鉴定了同安窑的青瓷碗。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我感到很激动,文物知识的普及是有难度的。我真希望除了官方,社会上能有更多的具备唐先生眼力的人,能有更多的‘唐眼’!”

    “唐眼?”不少记者一愣,接着又都发出了会心的一笑。嵌到新闻标题里,好像不错!

    而就在此时,许一琳已经在省博院内追上了刁难唐易的男记者。

第176章 一拍两散

    “霍达!你站住!”许一琳气呼呼地冲上前去。

    男记者停住了脚步,脸色很是尴尬。

    许一琳这一叫他,他才想起来,刚才走得有些狼狈了。本来,他作为记者提问问题,唐易回答正确,也很正常。他应该说上一句冠冕堂皇的话,诸如“果然有眼力”之类的,再从容收碗走人。可是,他觉得自己有点儿像丧家之犬。

    他叫霍达,却很狭隘。

    “一琳,怎么了?”霍达镇定了一下心神。

    “你为什么要刁难唐易,要不是他,你能认出那个盒子是一件奇楠沉香的宝贝吗?”许一琳质问道。

    说起这个盒子,霍达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当时,许一琳拿着盒子找他,说盒子太贵重了,不能收,这可是一件宋末元初奇楠沉香的宝贝啊。他听了之后也很激动,先不说接不接受退还,忙问到底是谁鉴定出来的?

    许一琳把采访唐易和鉴定的经过告诉了他,当然,给他留了面子,没说这盒子里的翡翠挂坠是b货。

    经过这一个沉淀,霍达又打开盒子想了一会儿,一下子明白了,要是真的喜欢自己,盒子可能还会送还,但是却会留下挂坠。现在是盒子挂坠一起还了,说明她在拒绝自己。

    其实,许一琳真不是想拒绝他,盒子该还,挂坠是b货,顺手就一起还了。本来还想提醒他带b货伤身体,不要自带或者送人了,但为了给他留面子,一时之间没提。

    霍达家境一般,但是凭借个人的努力,应该说工作稳定,衣食无忧,而且作为省台的记者,出入还有很多人敬着。他也知道许一琳的身份,否则他也不会如此费力去追。他当时说了一句:“你是不是觉得这挂坠太便宜了?”

    这话说得很没水准。

    许一琳不是一个贪财的女孩,否则知道盒子值钱,不告诉他就是了。他却来了这一句。归根到底,不是智商问题,是心理问题,他和许一琳出身差距太大,他的心理又不够强大,所以问出了这样的问题。

    许一琳本来是给他留了面子的,但是霍达这一句让许一琳感到了贬损的意味,她当时也没憋住,来了一句:“再便宜也不要紧,天然的就好!”许一琳没说“假的”,已经是很有涵养的表现了。

    霍达一听,心想我跑了好几个店,比来比去挑的翡翠挂坠,你的意思不是天然的了?本来想发火,但是却压了下来,“一琳,我这挑了好几家店铺,肯定是天然a货翡翠,你是不是误会什么了?”

    “没什么,我还有事,先走了。眼力的提高,不是一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