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4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事儿,想都别想!咱们没有多余的精力来分神!”文佳接着说道。

    万国展览大典,东京史料馆已经基本定在年底12月举行,历时大约5天,平安夜那天的中午举行闭幕酒会。如今相距已经比较近了。

    “嗯。”唐易对文佳说的完全赞同,“一件事,三拖。这时候,应该是他们更沉不住气。眼下,我们先忙好长安的事儿再说!”

    第二天一早,刁钦三带车来接上了唐易和文佳,这天是周六,他们要挨个古玩市场转转。

    长安作为赫赫有名的古都,古玩市场也是很多的,其中形成规模的就有长安古玩城、八仙宫古玩市场、小东门收藏市场,书院门文化街等等。

    长安古玩城平时都以商店为主,只是逢周末有早市,也就是有地摊。他们先去的,就是长安古玩城。至于其他几个市场,按照计划,是要都看看的。

    刁钦三根据之前的了解和刚刚打听到的消息,一路上和唐易交流了不少。唐易虽然没在长安逛过市场,但是之前在圈子里也是听到过不少。

    如今,长安的古玩市场,出现一个普遍的低潮散淡是个不争的事实。实际上,全国的古玩市场基本都不是很景气。

    刁钦三有个比较熟悉的朋友,在古玩城里就有家店铺。刁钦三介绍,他这个朋友,之前做过牛羊肉生意,做过钢材生意,后来才转做古玩生意。就在十年前,他这个朋友的确赚了不少钱,当时一身名牌,开着两三百万的车下乡收东西。

    结果这两年,生意越发不行了,大量资金积压到了存货上,而且这些存货有真有假。

    这古玩行里的生意,不怕有假货,就怕运转不起来,运转得好,假货可能跟着真货就出去了。但是如果运转得不好,不要说假货了,真货一样砸在手里。

    “这么说,你这个朋友的店面,是不是该盘出去了?”唐易笑道。

    “哎?他虽然没说,但是我估计有门。现在他都不开车出门了,说又费油又得交停车费,你看看,日子国道这一步了,没准是该盘店了!”刁钦三应道。

    “你要是还没找好店面,你这个朋友的店可以考虑啊!”唐易接着说道。

    “问题是,这市场不景气,我本来合计着找个地方开个独立门头的,开在古玩城,能行吗?”

第1261章 给掌掌眼

    刁钦三考虑的,不是没有道理。

    开店在古玩城,无非靠的是相对集中的人气。但是现在整体生意不景气,古玩城的人气不佳,这个优势就没了。而且,如果在一个整体萧条冷落的环境里,氛围也不舒服。

    如果不靠古玩城相对集中的人气,靠的是自己的特色和人脉来做生意,那单独找一个门头和在古玩城里,差不多是一样的。而且单独一个门头,对顾客来说,更容易记住,字号更容易打出去。

    唐易自然知道这些,但他让刁钦三在古玩城盘一家店铺,是有其他层次的考虑的。

    新开的店铺,指望赚大钱,原本也不太可能。而且阁宝多的分店,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拓展业内影响力和号召力,算是为五古封灯古玩研究会打基础。

    换句话说,这个要面对的主要不是顾客,而是行里的老板,行里的有力人士。

    如果从这方面来看,古玩城却很适合,虽然未必容易招揽顾客,但是却更容易被行里所熟知,也更容易和行里的人来往。

    文佳一开始就明白唐易的意思,听刁钦三这么问,干脆替唐易回答了。

    刁钦三一听,立即点头道,“是我急于想早点儿出成绩,倒是把这一点忽略了。那就先去看看这铺面!”

    “独立的门头也可以有,不过一开始不必太着急。”唐易接口道。

    刁钦三渐渐也明白了,眼这位唐易,根本就不是单纯地在做古玩生意,他要下的这盘棋很大。别看他年轻,自己跟他他混,不跌份!

    到了古玩城,刁钦三先带着去了朋友的店面。这家店面位置还凑合,虽说不是显眼位置,但也不算隐蔽位置,属于多逛几步就能注意到的铺面。

    “亮子!”进了店,刁钦三就冲着一个光头喊了一句。这个光头,看起来四十左右,一脸喜相,“哎?来了刁哥?”

    亮子经营的这家店铺,名叫“紫光轩”,店面有个三十多个平方,不算大店。

    亮子在古玩城做生意已经小十年了,此人热情好客,而且很善于搭配货品,喜欢送些有价值的或者实用的小玩意儿。比如你买木器,他会送上好的蜂蜡;比如看你喜欢玉器,买大件可能送个小坠子,看你喜欢铜器,买贵的说不定送两枚价值不高但是品相好的铜钱。等等如此。

    所以,亮子的此前的生意还是不错的。紫光轩里,主要是玉石、铜器、钱币,还有些佛珠手串类的东西。

    刁钦三相互介绍了一下,亮子把三人让到店铺里侧的茶几旁。茶几上有整套的茶具,亮子让伙计支应着店里,自己麻利地沏茶斟茶。

    “生意咋样?”刁钦三递给亮子一支烟。

    “别提了,今儿来,主要是准备贴上‘转让’的告示。”亮子应道,“我这前年年底,刚交了五年的房租,现在还不到两年。”

    这都不用问了,自己就说了。

    本来呢,亮子确实是赚了不少,尤其是在古钱方面,倒手过几批好品的东西。再就是趁着前两年崖柏和菩提类佛珠比较火,也赚了钱。但是从去年开始,行情出现了变化。

    “去年我投上了大半资金,收了十几面铜镜,都是真品!你也知道,这三五年前,铜镜的价格那是挺美。可是这批铜镜,我只是压了半年,结果到今年年初,行价儿居然跌了将近七成!我这笔赔大发了!而且不光是赔这一笔,今年以来,其他的货也不好出,压货压得厉害。文玩串子和小件儿呢,零打碎敲,支撑不起这个铺子啊!”亮子解释道。

    当然,亮子的生意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还有个重要原因,他手里的,大多是普品,没有重器。而且,大多是低来低走,高来高走,所以没有那种“开张吃三年”的真正暴利。市场环境一差,就容易出问题。

    “亮子,你要是真想转让,转给我吧!”刁钦三干脆直接说道。

    “给你?”亮子一愣,“刁哥,咱兄弟们不说别的,你在外面吃香的喝辣的逍遥自在多好,现在古玩生意,大环境不景气,不是坐店的好时候!”

    “这个我知道,不过确切地说,我是帮着唐总开分店,阁宝多分店!”刁钦三介绍道。他一开始介绍唐易的时候,只简单说是唐总,没提名字,也没提阁宝多。

    结果,一听阁宝多,亮子突然一拍脑袋,“唐总?莫不是山州阁宝多,唐易唐总?”

    “是我。”唐易应声。

    “哎呀,那我就明白了!阁宝多做的不是小利,也不图一时。”亮子冲唐易拱拱手,但转而眉头微皱,“只不过,我这个门头太小了!”

    “铺面大小没关系,门楣上能挂得住匾就行。”唐易微微笑道。

    这话耐琢磨。

    亮子还真琢磨了一会儿,“唐总,高!”转而又对刁钦三说道,“这房租好说,我签了五年的,你把剩下的交了就行。我店里的货底子,这样吧,你对着进货单挑,挑好了再说!”

    “不用挑了,我刚才看了下,普品为主,但是真东西多,都留下吧,就不用费力淘货了,准备个三五天就能开张。”唐易接口道。

    刁钦三笑了笑,对亮子说道,“唐总和我想的一样,既然要接手,就别这么麻烦了。关键信得过你。”

    亮子又看了看唐易,心想这唐易号称“唐眼”,但进来扫了这么几眼,就这么轻描淡写地定了盘子,也有点儿过于装逼装范儿了。

    忽然,亮子想起一件东西来!

    这件东西是有个熟客放在店里代卖的,底价不高,他当时觉得是件高仿,但也有几分味道。不过这都无所谓,反正卖不出退回去,卖出了有提成,就留下了。

    既然这个唐易名头很大,那何不让他看看,反正他是来盘店的,也正好不用欠人情了!如果东西真,那就说有朋友要了,自己卖亏了!如果东西假,就说是店里的货底子。

    “久闻唐总大名!赶巧了,我这里正好有件东西吃不太准,冒昧说下,不知道唐总能不能给掌掌眼呢?”亮子笑道。

第1262章 武松打虎

    唐易点点头,这个面子得给,因为冲的是刁钦三,“不敢不敢,那我今儿跟着开开眼吧。”

    刁钦三多少能看出亮子的盘算,最起码也有闻名见面,想试试唐易眼力的意思,接着对亮子说道,“你运气好,大家一起看看吧!”

    亮子拿出的,是一件笔筒,青花笔筒。

    个儿头很大,二十多厘米高,十多厘米的直径。胎体挺薄,青花发色青翠。整体给人一种清丽疏朗的感觉。

    最有意思的是,这个笔筒的画片,画片很满,画工也不错,不过内容,竟然是景阳冈武松打虎。

    这个画片,最起码能说明两点。

    第一,这个笔筒的年代,应该是晚明以后的。

    别看水浒传的成书时间是在元末明初,但是这个出现水浒传的故事“画”,大致是从晚明兴起的。晚明时期,带版画的小说刻本流行起来,进而影响了瓷都的陶瓷画片。

    第二,不用看底款,就能基本判断,不太可能是官窑。因为明清官窑,从来没听说出现过这种画片。

    实际上,这件笔筒的底款也不是官窑款儿,而是只有两个字:辛未。

    这是个干支纪年时间。不过即便有这个“辛未”,也很难判断时间,就算只从晚明算到晚清,也有两百多年的时间。“辛未”六十年出一次,也出现过了好几次。

    唐易看完底儿之后放下,基本就有数了,又看了看亮子,“亮兄你怎么看?”

    “青花发色,像康熙民窑。但是胎却相对要薄。而且,画片的人物也对不大上。要再往后推,清代中晚期,青花发色却又不对。”亮子应道,“总之判断起来很别扭。”

    亮子的瓷器水平算不上很高,而且这件东西也确实不容易判断。

    “怎么不想想可能是明代的民窑?”唐易反问了一句。

    “要是明代的,只能是明晚期的。明晚期官窑都很少见,而且饥荒遍地,战乱频发,民窑应该做不出这么漂亮的东西吧?”亮子犹豫了一下,接着说道,“我甚至觉得,这是件高仿康熙民窑,不过没仿到位。总之非常奇怪,像是老东西,但是有点儿四不像。说是高仿吧?又有老东西的那种味道!”

    唐易想了想,“我看你是连想都没敢往明晚期去想。那时候,就有瓷质笔筒出现了,只要这个基础存在,画片里的人物内容又和明晚期版画风格吻合,应该先去往这方面想啊!”

    这些古代的文房用品,现在都不太用了,所以关注的人也不多。实际上,绝大部分文房用品,在宋代基本就全乎了。只有笔筒这个东西,是明后期才出现的。

    笔筒为什么出现这么晚呢?因为它“没用”。

    笔筒是干什么用的?装笔。但是我们想想,这用过的毛笔,你不能笔头朝下放在笔筒里吧?这样放笔毫就给“戳”坏了!

    而且,笔头朝上也不行!用过的毛笔,笔头朝上放在笔筒里,那笔毫就散了,那就不是毛笔,成拖把了。再有就是,头朝上,笔杆是竹子或者木头的,残留的水分进入笔杆,容易坏。

    所以,用过的毛笔,一般是应该吊着放的。

    那么,笔筒和笔有关的作用,只有一个了,就是装没有用过的毛笔。但是没有用过的毛笔,装哪里都行,盒子里收着似乎更好。所以,笔筒这种文房用品,在其他文房用品都出现了之后,迟迟没有出现。

    明代后期出现笔筒,最开始也不是装笔的,是赏玩用的。说白了,就和案头摆个山子、摆盆花儿一个作用。慢慢地才流行开来。但实际上,赏玩价值还是大于实用价值。

    明后期,竹制笔筒很多,瓷质笔筒也有。不管是什么材质的笔筒,首先得要求好看一些,因为要赏玩嘛!

    “唐总的意思是,这件笔筒,应该就是晚明时期的东西?”亮子听了唐易的“提示”,接着就问道。

    实际上,亮子拿出的这个笔筒,以唐易的眼光来看,不仅能看出是晚明的东西,而且,就是崇祯时期的笔筒!

    崇祯一共在位才十几年,“辛未”很好算,应该是1631年,崇祯四年。

    “崇祯一朝的官窑瓷器,那是相当罕见,但是民窑产品,却是非常多。亮兄你可能有所不知,崇祯年间虽然民间确实比较乱,但是民窑瓷器出得却不少,而且很多质量还不低!你刚才不是说康熙青花发色么?这件笔筒青翠的青花发色,可以说影响了后来的康熙青花!”唐易解释道。

    “啊?崇祯年间,大明江山摇摇欲坠,官窑都快没了,民窑怎么会产出高质量的瓷器?”亮子干脆打破沙锅问到底了。

    唐易点了一支烟,稍稍捋了捋思路,“这一点确实和一般人想的不一样。不过,说出来也很容易明白。”

    崇祯年间,别看乱,但是乱也有乱的“好处”,那就是“放任”。不管了!对民间瓷器的生产经营不管了。其实是朝廷没工夫管了。

    顺治、康熙时期其实也这样,对民窑瓷器管不了太多。所以,明代晚期和清代早期,虽然天下还不那么太平,但是民窑瓷器的发展却很迅猛。

    就算是战乱,就算是饥荒,经济一样还是要发展的,瓷器,也还是被大范围使用的。民窑迅猛发展,对质量的追求也就跟着上来了!

    所以,崇祯民窑的精品反而却不少!就是少有人去关注罢了。因为崇祯之前,明代有那么多皇帝的官窑;崇祯之后,清三代又是一个瓷器鼎盛时期,也很容易掉进空里。

    而且民窑的东西本来也不容易判断。比如这个“辛未”,加上青花发色青翠,一般人估计就是先后推六十年。一下子推到了1691年,康熙三十年,先想到康熙民窑。

    “但是这件笔筒的画片显然不是康熙的风格,而且这武松打虎,明显是晚明刻本插图版画的风格。”唐易最后看了看亮子,“亮兄,说实话,没问清楚这东西的来路,我本来是不应该说这么多的!”

第1263章 一龙三现

    唐易说的本来“不应该说这么多”,因为是行里基本都这样,不问清楚不乱掌眼。这个,主要就是怕买卖之前,很可能砸了买卖或者得罪人。

    当然,现在唐易这么说,更重要的,那就是他本来是要盘店的,这东西亮子没说是店里的还是自己的,也就是说,唐易不知道是不是和自己的利益有关。

    这种情况下,还实话实话地说这么多,的确是给足了面子了!

    亮子听了唐易说的,确实也服气了!他没想到,居然是崇祯年间的精品笔筒,虽然是民窑,但是这东西也不便宜。

    而货主呢,没当个正经东西,就放在在他这里代卖了。

    “这东西,是朋友放在这里代卖的,已经被人买了,只不过暂时还没拿走。可惜,我卖便宜了。要是没卖就好了,正好送给唐总,当是见面礼了!”亮子开口道。

    “客气了。”唐易笑了笑。既然他没问情况就说了,本来也没想占这个便宜。

    “那就先这样吧。如果真的想把店盘出去,亮子你也别找其他人了,这两天你整理一下,核对核对货品和账目,过了周末,周一我们来过手怎么样?”刁钦三就势开口道。

    “行,听刁哥的。不过,我这里的东西参差不齐,全盘接收实在是不好意思。”亮子应道。

    文佳一直没多说话,但是经过这两个回合,已经看出亮子是个小算盘打得很响的人,半开玩笑道,“没事儿,实在是不值钱的,你不要钱不就行了嘛!”

    亮子一愣,转而掩饰性地哈哈大笑。

    刁钦三却正色道,“说了全收就全收,不过盘店不比普通买卖,该是什么价格亮子你肯定有数。而且今天唐总帮你掌眼,这分量你也明白。”

    刁钦三这么说,开始有点儿亲兄弟明算账的意思了,当然,这还是把亮子当朋友。

    亮子点头,这点儿数儿他还是有的,“放心吧刁哥。”

    “那好,这事儿就交给你了刁兄,资金方面回头找我报账就行。”唐易本来不想说得这么外道,不过在亮子这个外人面前,还是得有几分程式化。

    三人离开紫光轩,准备先在长安古玩城逛逛。

    商店门脸儿大体走了一遍,有些老招牌大店面其实生意还凑合,主要靠的是熟客,而且只要有精品重器,一两件就能保证不短时间的运转。

    很多小店铺相对惨淡,而且真是如亮子所说,有一部分店面已经挂出了“转让”、“招租”一类的告示。

    “唐总,要是对亮子的店不满意,回头我再否了也没事儿。”刁钦三一边走一边说。

    “可以,盘了吧,正好还有三年的时间,足够了。到期之后,就按你说的想法,再找独立的门头,那时候阁宝多的招牌已经在长安响起来了。而且这个,盘的是正在经营的店,不是关张之后贴告示的,相对吉利一点儿。”唐易应道。

    刁钦三点点头,“那好,先这么定了。”

    “去地摊看看吧?”文佳提议道。

    去地摊区也是为了考察行情。实际上,这个店铺里的东西,如果老板眼力高,很多是就地取材,从地摊上抓货,然后再摆到店里的。看看同市场内地摊的行情,也是为了心里有个数儿。

    长安古玩城的地摊,只有周六才有,不少摊主确实是走街串巷或者下乡跑货来的,那种“工艺品”地摊相对少一点儿。当然,即便是这样,真正的老东西还是少,光这么收货肯定是收不到多少的,里面肯定得掺杂批量“做”出来的东西。

    除了考察行情,唐易也想这两天转转各个古玩市场,抓点儿货。新开店铺,没点儿像样的东西不行。拿出三件红山文化玉器,是要走圈里的口碑和名声,但是摆在店里的东西,也得有两件像样的。

    亮子的店里,精品太少了。弄出一件崇祯笔筒,还是他想眯下的。

    因为是周六,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