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3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吃得了苦,能耐得住寂寞,能顶得住诱惑。否则,这门手艺一成,古玩行里一混,只要想黑心敛财,那钞票就可能如流水般滚滚而来。如此,水平越高,后患越大。

    唐易哈哈大笑,“不瞒陆先生,我真是有这个想法,也发现了这么一个人。”

    “说说看。”陆知行应道。

    “有一手做紫砂壶的手艺,却因为爷爷的一句临终嘱托,一直不靠这个赚钱。手里拿着一件顾景舟价值千万的僧帽壶,却甘心在茶馆当服务员。您说,这样的小伙子行不行?”

    “多大年纪?”

    “二十岁。”

    “二十岁?哪里来的顾景舟的壶?”

    “这是顾景舟曾经送给他爷爷的,他爷爷曾经得到过顾景舟的指点,他的紫砂手艺,就是他爷爷教的。”

    “他爷爷叫什么名字?”

    “隋东林。”

    “是他?”陆知行放下了酒杯。

    “怎么,您知道?”

    “岂止知道。”陆知行悠悠说道,“这个隋东林,是个很有天分的人,紫砂技艺自不必说,在瓷器制造方面,他似乎天生就有种直觉,对收缩和重量拿捏得特别准。”

    重量好理解。做瓷器,重量不对,那肯定不行。行家里手鉴定,有时候拎起来一试,不用看就知道真假。这是原料用量的问题。

    关于这个收缩,是因为一件瓷器,制胚的尺寸和烧成成品之后的尺寸,它是不一样的,会产生收缩,成品比胚小一点儿。如果你要高仿一件瓷器,高二十厘米,那么胚子就得做二十厘米多一点儿。

    但是,多少合适呢?这就要复杂一些了,瓷泥、温度、釉料等等都得通盘考虑,才能做得准。

    “这个人四十多年前,来过瓷都。”陆知行接着说道:“那时,他还是个三十岁的年轻人,当然了,我年纪更小。他不知从哪里打听到了我师父,来瓷都,就是为了上门拜师。”

    “我师父不同意,但是此人很有股韧劲,说难听点儿是赖皮劲儿。最后我师父被纠缠不过,就拿出了一只民国的青花小瓶,说你原样做一件我看看。”

    做出来之后,陆知行的师父陆火圣,让陆知行先称了称重量,量了量高度,竟然一般无二!

    陆火圣着实吃了一惊,说,“小隋啊,你之前跟谁学过?”

    隋东林说,“我之前是学做紫砂壶的。制瓷我没有师父,是自己看书琢磨,外加到窑厂里跟窑工们一起干过。”

    陆火圣一听,“那你做一把紫砂壶我看看。”

    结果,隋东林就带了原料和工具来,在陆火圣面前,做了一把紫砂壶。

    陆火圣一看,又吃了一惊,说,“小隋啊,你这紫砂手艺,完全进得了一流的行列了,你师父是谁?你跨门拜师,你师父同意么?”

    结果隋东林说,“我做紫砂,没有正式的师父。”

    陆火圣连连摇头,“小隋,你连最基本的诚信都没有,请回吧。”

    隋东林急了,“我确实没有正式的师父,不过,顾景舟先生指导过我,但不算入门弟子!”

    陆火圣一听,“怪不得!既然顾先生指导过你,为何不收你为徒?”

    “这个他老人家没说。我猜,可能是因为我之前就有做紫砂的底子,他觉得半路授业,有种种不便吧!”隋东林说道。

    陆火圣却笑了笑,“恐怕不是这个原因。你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么?”

    隋东林不解地看着陆火圣:“请您赐教!”

    “因为你成名心太重!你学紫砂,找到了顾先生;学制瓷,又千方百计来找我。在这一行里,成名,应该只是一个副产品,是自然而然的东西。如果单纯为了成名,心切心重,后患无穷啊!”陆火圣语重心长。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隋东林似乎一下子恍然大悟。

    最终,陆火圣没有收他为徒,但是和顾景舟一样,点拨了他一些制瓷的诀窍。在隋东林离开瓷都之前,陆火圣对他说,应该再次拜访顾景舟先生,看看他还有什么建议。

    后来,隋东林捎信给陆火圣,他的确又去拜访了顾景舟先生,顾先生送了他一把紫砂僧帽壶,却并没有直接说什么建议。而隋东林也悟到了,这是用这把壶来提醒他:重修行、轻名利!

    隋东林此后,不仅只专心做紫砂,而且不留名号,成为一个隐藏在民间的大师级人物。而且不仅看淡了名声,也看淡了钱财,收入大部分做了善事。

    “怪不得!”唐易道,“他让小顾不要着急入紫砂行,要再磨砺三年!”

    陆知行的眼神突然变得有些复杂,“你说的这个小顾,有时间让他来见见我吧!”

    “陆先生您答应了?”唐易一喜。

    “谁说我答应了?先见见再说。你现在是窑厂的大股东,我敢驳了你的面子么?”陆知行面无表情地说道。

    这当然是句玩笑话,陆知行是因为种种巧合,加上听了唐易肯定了小顾的品质,心动了。

    “哈哈哈哈。”唐易笑道,“陆先生,我还有一件事儿没说,这件事儿,绝对是您最感兴趣的!”

第973章 单独建窑

    陆知行看了一眼唐易,“你现在也是有身份的人了,说话留点儿余地,这世上哪有什么绝对的事儿?”

    “这倒也是。”唐易缓缓说道,“世事无绝对,就说这散尾火甲吧,谁说就一定灭绝了呢?”

    “什么?!”陆知行拿着酒杯的手一抖,酒杯“啪”的一声掉在了桌面上。

    此时,老鬼也是脸色骤变,“陆先生,这是不是就是您说的,和您这辈子剩下的唯一的心愿有关系的?”

    “柴窑······”陆知行的眼神恍然间透出唏嘘,“瓷器中唯一可以称皇的,那就是柴窑!我在古物基地呆了这么多年,破解了柴窑天青釉的秘密,没想到,其中的关键,竟然是已经灭绝的植物!”

    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这)般颜色做将来。

    后周世宗皇帝柴荣的御窑,成为了一段传奇。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只闻其名,不见其物。

    后来的瓷器中,业有不少号称“天青釉”的,汝窑的天青釉算是最为提神的,但是仍旧无法和柴窑相提并论。

    没有发现窑址,没有传世的完整器,就连瓷片都很罕见,片柴值千金。

    古物基地所藏的柴窑弦纹樽和一片瓷片,一直没有公布于众,因为只是在技术上认定了,还没有综合全面的证据。同时,有些东西还得借助其继续研究。

    不过,以陆知行的水平,自然是肯定了的,不然他也不会在古物基地沉浸好几年。

    对一个痴迷瓷器的一代宗师来说,没有什么能比柴窑的诱惑力更大。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用这个来形容陆知行的心情,再恰切不过。

    这歌词是外行写的,这首《青花瓷》里用“天青色”确实不太搭调。青花,天青釉,风马牛不相及,一个是釉下彩,一个是单色釉。而且,颜色也不一样。

    这时候,唐易看了一眼鬼叔。

    陆知行回过神儿来,“阿鬼不是外人,我的很多东西,现在都是他在打下手,你说吧!”

    “至少,散尾火甲这世上还有八株存活!”

    陆知行一下子站了起来,来回踱了两步,复又扭头看向唐易,“在哪里?”

    “就是陆火圣先生曾经去过的天寿山后龙!”

    “那——”陆知行沉吟片刻,“应该就是在崇祯秘藏的地方了?”

    “没错!”

    “那应该很安全。”

    “嗯。陆先生,您真有把握做出柴窑?”

    在确定了散尾火甲的这些个事情之后,陆知行这才缓缓坐下,语气也平缓了一些,“我曾经送给你一块仿柴窑的瓷片,你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唐易想了想,“不纯,不透!”

    陆知行连连点头,“就凭这四个字,唐易你在瓷器鉴赏方面,就可以称得上绝顶高手!没错,柴窑天青釉的难点,就在于‘雨过’的纯净感,‘云破’的通透感,没有原料,技术上始终无法突破!”

    唐易接口道,“散尾火甲虽是木类,却具备火性,融入釉汁,烧的时候,火性充分发挥,熔去杂质,才能造就釉色的纯净和通透。我能不能这么理解,只要有了散尾火甲,陆先生就有做出柴窑天青釉的绝对把握。”

    “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陆知行说到这里,突然笑了笑。因为唐易之前说了他“绝对感兴趣”,他就用这个否定了,结果唐易说出来的,还真是他绝对感兴趣的东西。

    “不过,我觉得问题不大。”陆知行又道。

    “那就试试吧!”唐易点了一支烟,缓缓说道。

    “不着急。”陆知行也点了一支烟,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一直期许的东西,真到了眼前,反而不那么着急了。唐易有些奇怪,但也不是很奇怪。因为陆知行并非常人,现在也定有他的考虑。

    “我建了三个窑,几乎能烧制所有的瓷器类型,唯独没有能烧制柴窑的。因为我本来不抱希望了。但你来的很及时,还追加了投资!现在,正好为柴窑天青釉单独建窑!”

    陆知行说着,看了看唐易,“既然你说的八株散尾火甲很安全,那就好说了。根据我的研究,散尾火甲取下枝叶,必须在五天左右的时间之内用上,不然火性散失太厉害。所以,先建窑再说。”

    “原来如此!”唐易点点头。

    陆知行突然又站了起来,“我现在就去设计一下。这个窑不能太大,一次能烧制两件就行。你们吃你们的,唐易你晚上暂时先住这里吧。明天我们再聊聊!”

    说完,陆知行,便匆匆走出了小餐厅。

    “嘴上说着不着急,其实比谁都急。”鬼叔看着陆知行的背影笑了笑,举起酒杯对唐易说道,“你随意吧,上脸挺厉害。”

    唐易喝了一口,“今晚睡这儿了,多喝点儿多喝点儿吧,算是庆祝一下。对了鬼叔,陆先生说的这个小窑,你估摸着多长时间能建成?”

    “普通的如此规模的小窑,真要足工足料,三天之内就行。不过,柴窑比较特殊,就算陆先生设计好了,我估计怎么也得半个月以上的工期。”鬼叔想了想,“这都是我猜的啊,不如明天问问他,他肯定就有数了。”

    唐易点点头,鬼叔突然又问道,“这事儿,上头知道么?”

    “做成了再说吧!鬼叔你还得多担待。”唐易道。

    “你放心,这事儿我绝对守口如瓶。”

    “其实,就算你说出去,估计也没人信,会觉得你编故事,吹牛逼。”

    “哈哈哈哈,那也不能说!”鬼叔笑着夹了一口菜,到了嘴边,忽又停住了,“对了,这事儿不能说,但有件事儿我忘了跟你说了。”

    “不会是不想让陆先生知道吧?”

    “他还真不知道。我听说,那件庄子梦蝶元青花大罐,黄立三已经出手了!”

    “什么?”唐易心想,上次他来瓷都,陶碧云、黄立三还秘密商谈过,因为河野平不再和黄立三打交道,所以黄立三想通过陶碧云把这件大罐卖给河野平,还提出赚了钱三七分,他七,陶碧云三。

    但是这件事儿没有谈拢,这件大罐就一直压在黄立三手里。

第974章 带瓶上门

    黄立三想卖给河野平,恐怕是不可能了。他会卖给谁呢?

    鬼叔看了看唐易,“别看我,我也不知道卖给谁了,不过好像不是卖给倭国人。”

    “肯定不会卖给倭国人。不过,黄立三在这件大罐上也肯定不会吃亏,不仅要当真品卖,而且也不可能把价儿要低了。”唐易沉吟道。

    “坊间传言,卖了一个亿。但是这个价儿,也不算高,甚至有点儿‘处理’的意思。”鬼叔道。

    “这样的坊间传言不可信。都不知道卖给谁了,价格怎么会准?”唐易看了看鬼叔,“鬼叔,你怎么不告诉陆先生?”

    “自从上次参与了陶碧云和黄立三的商谈之后,他说再也不想过问此事。所以我就没在他面前多嘴。”

    唐易想了想,“但是这件事儿和陆先生终究脱不了干系,里面还有隐藏的火圣内印。”

    “这件大罐的内印,和前面几件不同,除了砸开罐子,还得在特定位置刮削才能发现。而且以陆先生的手段,谁买了这东西,就和买了真的一样,出不了什么事儿。”鬼叔道。

    唐易抿了一口酒,仿佛是自言自语:“我还是很想知道卖给谁了。”

    第二天一早,唐易起床的时候,陆知行还在睡觉,估计很可能熬到很晚。

    鬼叔要去市区采购,唐易说,“正好我去古玩市场逛逛。捎着我。”

    “不用我陪你吧?”发动了车子,鬼叔问道。

    “去个古玩市场而已。”唐易笑笑。

    鬼叔也就没再说什么,到了古玩市场,把唐易放下了。

    这天不是周末,市场里摆出的地摊不多,店铺区里来往的人也不多。

    唐易先到地摊区逛了逛,却一边逛一边想,不知道黄立三在不在店里?

    黄立三在市场的店铺区有一家古玩店,店名别具一格,名叫“韬光养晦”,其实呢,这牌子挂在门楣上,做得很有现代感,很张扬,还真没有韬光养晦的感觉。

    地摊区有两个相邻摊子的摊主,正在抽烟打屁,其中一个见唐易过来了,立即招呼了一声,“来了?随便看看!”

    市场里没几个人,这时候来逛地摊的,一般都是真心喜欢古玩的主儿,所以摊主招呼得也比较热情。

    唐易也点上一支烟,在摊子前蹲下了。

    “坐下看呗!”摊主递给唐易一个马扎。

    唐易顺手接过了马扎,笑道,“两位挺快活啊!”

    “不快活还能怎么着?您要是照顾我一笔生意,那我们就更快活了!”摊主哈哈大笑。另一个摊主也笑道,“最好我俩的生意都能照顾。”

    “那我看看有什么能买的。”唐易的目光在摊子上逡巡起来。

    虽然心里在琢磨老黄的事儿,但是唐易还是看到了一只放在打开的锦盒里的粉彩皮球包袱瓶。唐易也没劳烦摊主,直接伸手稳稳提溜起来。先翻了翻底,是“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这包袱瓶,又叫布袋瓶,器型上一般是撇口溜肩垂腹圈足,之所以叫包袱瓶,不是因为器型,而是因为纹饰。

    包袱瓶上,一般会装饰有类似包袱巾或者束带的花纹,有的还会凸雕。这种瓶子,是清代才开始有的,包袱谐音包福,寓意美好,出现之后,便成了皇家宫廷常见的物件,后世模仿得也很多。

    这件包袱瓶,是粉彩的,除了中间一圈包袱巾的纹饰,上面还画满了各种花色的皮球,看起来挺协调,挺舒服。

    “您真是有眼力,这可是乾隆官窑。”摊主见唐易看得仔细,停止了打屁,扭头凑近说道。

    “这款儿仿得不错,就是有两笔稍微松了点儿。”唐易轻轻把瓶子放到摊上,递给摊主一支烟。

    嘿!摊主一愣,刚才那句“您真是有眼力”纯粹是说溜了嘴的场面话,结果听唐易一张口,还特么真是行家!

    摊主接过烟,“别光看款儿啊,您看这釉,看这彩。”

    “最低多少出?”唐易点上了烟,接着问道。

    摊主伸出了俩手指头晃了晃。

    “两百啊?”

    “您是行家,别砸我罐儿行吗?”

    “你不说话,让我猜,现在又嫌我猜低了。”

    “两万!我给您说,咱不说款儿的事儿,您就说,这是不是件老东西吧?”

    “三十年前的也是老东西。”

    “您别跟我开玩笑了,想不想要吧?想要,咱们再谈价儿。”摊主始终不提年代的事儿。不少行里人有这习惯,开口提了的东西,不改口,哪怕最后是白菜价儿卖的。

    “想要。”

    “那您能出多少?”

    “两百啊。”

    摊主一听,干脆拿起瓶子,往后摆了摆,“您还是看别的吧,我看出来了,您今儿是没事儿找消遣呢。”

    “两千。”唐易慢悠悠加了一句。

    “一万五!最低了!我就图个今儿开张的好彩头,不然我多抻些日子,两万能卖出去!”摊主这话,其实没多少水分。因为这件包袱瓶,是民国时期的精品。

    民国年间,出现了大量带清三代官窑款儿的瓷器。这些东西怎么说呢,你说真的吧,它肯定不真,你说假的吧,其实还有一部分是仿古精品。

    民国距离现在太近,虽然说不上是古人仿古人,但确实也是老东西。就拿这件包袱瓶来说,如果上了拍卖会,拍到五万左右,遇上喜欢的主儿,不是没有可能。

    “我考虑下。”唐易抽了口烟,“老板,听说瓷都最近出了一件元青花大罐?”

    “消息挺灵通啊,最近都在传这事儿,听说是好几个亿的大买卖,被一个大富豪买走了。”摊主笑道。

    这鬼叔说的一个亿,到了他这里就成了好几个亿了,而且这“大富豪”就跟没说一样,能买得起这东西的人,怎么会不富?

    唐易心想,看来这事儿在圈里已经传开了,只不过看来道听途说、添油加醋的多。

    “一万!行就装起来吧!”唐易突然看着摊主说道。

    “您可真会讲,这是个噎脖子价儿。”摊主表情略显痛苦,但最终点了点头,“好吧,给你了!”说罢,小心将瓶子装回锦盒,又装进了一个硬塑料袋。

    货款两清之后,唐易没在地摊区再逛,走向了店铺区。不一会儿,他就来到了“韬光养晦”的门前,带着这个瓶子,走进了店里。

第975章 大罐去向

    一进门,唐易又看到了正中柜台玻璃展柜的那只“天价”花瓶。

    乾隆官窑粉彩镂空双鱼花瓶。这件高仿花瓶,看来老黄是一直摆在店里。

    “先生,想看点儿什么?”一个年轻的伙计笑脸相迎。

    “你们这里收东西么?”

    “收。”伙计看了看唐易手里的袋子,“不过掌眼有事儿出去了,老板今儿也不在,要是太贵重的东西,我做不了主。”

    唐易笑笑,这伙计会说话,他哪是做不了主,他是怕吃不准。

    “不是很贵重,你先看看?”唐易拿出锦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