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这事儿,鱼水星还大病了一场,后来也没办法了,仍是举家迁往津门。

    “这东西,是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蜀都的一家古玩店发现的,掌柜的根本没当回事儿。我带回燕京,好好研究了一番,才发现这就是海川螺!又查了一些资料,打听了一下,才知道鱼水星出过这么一档子事儿。”

    蒋英年说到这里,顿了顿,“这东西我一直摆在家里的博古架上,也没用过几次,现在是该发挥下作用了,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嘛!”

    听完这个小插曲,唐易心道,要是这东西拿出来,鱼泳应该是会换的,这事儿也算蒋英年又扶了自己一把,拉近自己和鱼泳的关系。

    唐易嘿嘿笑道,“蒋主任您这运筹帷幄,我只能执行了,东西怎么给我?”

    “我说这个,只是想让你先有个数,他们还不一定得手呢!得手之后再说。”

    “嗯,这东西如果到手,陈老爷子怕是还得先拿来研究一阵儿。”唐易应道。

    通电话的时候,唐易的上下眼皮就开始打架了,挂了电话就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居然已经是中午了。拿起手机,上面有一条鱼泳发来的短信:“已同意见面,初定明天上午9点,知鱼堂二楼贵宾室。”

第712章 织锦相框

    夔纹象尊是河野治一直想要的东西,同意的可能性本来就很大。要不是这月华隐雷也特别神奇,恐怕让他换他都肯!以陈澄之的手段,恐怕河野治也看不出是赝品。

    至于怎么弄,那就是鱼泳和陈澄之的事儿了,本来唐易也干不了什么了。不过,既然来了,总得有个结果再走,而且也得见识一下这月华隐雷吧。

    唐易洗漱了一下,出门,发现酒店旁边就有一家狗不理包子铺,便顺道进去要了一笼包子,几个小菜。

    吃完了饭,唐易沿街走了走。从大路拐进一条小巷,而后穿过了一个开放式小区,前面隔着一条小街,出现了一个小公园。

    顺势过了小街走了进去。让唐易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不知名的小公园里居然热闹的很,不仅不少人在溜达着享受冬日午后的阳光。而且小公园里居然摆了不少古玩地摊!还有几个摊主可能中午没顾上吃饭,正在摊后面吃饭呢。

    唐易也全当饭后散步了,在里面边走边看。

    一棵老树下的一个摊子,摊主居然是个二十郎当岁的小伙儿,带着棒球帽,穿着橘色的羽绒服,军绿的袋袋裤,刚拿着纸巾擦完嘴,耳朵上塞着耳机,正在摇头晃脑地哼着歌:

    请问走多久才到唐人街/墙上刻八千里路云和月/眼泪又惹了炊烟流的蜿蜒/谈笑间谁又忽略/几时升起了明月······

    唱得不赖,唐易听了脚步,点上一支烟,就在他的摊儿前看了起来。

    “嘿,哥们,借根烟抽呗,我的没了!”小伙儿见人来了,抬头,居然上来就要烟。

    唐易从烟盒掏出一支,递了过去。小伙儿扬了扬手里的火机,示意不用借火儿了。接过烟,瞥了一眼唐易手里的烟盒,“嚯,软中,老板啊!”

    “你才是老板,这么多东西。”唐易看着摊上的东西,点了点摆在摊子左侧一幅打开的卷轴,“这字不错,拉到底我看看款儿。”

    这是一幅工工整整的楷书: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写的是黄庭坚的一首词《虞美人》,苍劲古拙,颇见功力。

    “甭猜了,不是什么古董,这是我姥爷写的。”小伙儿叼着烟呵呵一笑,伸手提了一下,露出了款儿:杨落生,七十一岁。下面带着两方朱印。

    唐易当然看出来这是一幅十年之内的作品,不过看字不错,还以为是哪个当代名家,不料居然是小伙儿的姥爷。

    “噢?你姥爷是书法家啊!”唐易赞道。

    “什么书法家,我姥爷是个老裱匠,这字画见得多了,自己又经常练,水平就出来了!”小伙儿抽了唐易的烟,话也多了起来。

    “那你是专门摆地摊的老板?”

    “我还上学,大四,这不是放寒假了么,又没什么事儿,这些东西有的就是我收藏的,以藏养藏呗。”

    “大四就收了这么多东西?还懂以藏养藏?不简单哪!”

    “得了,你瞅着年纪也不大啊,这举手投足的更像个行家!我从小跟着姥爷,古玩里的东西,都是跟他学的。这里面,也有不少我姥爷给我的东西。”

    唐易拿起一个八开大小的老相框,“我说呢,你这个年纪,也不会有这样的东西。”

    相框里,是一幅黑白像,确切得说,是黑白织锦的伟人标准像,下面空白处,还有一行小字:1955年,杭城织锦厂。

    这种织锦的标准像,当年在江南一带出产,有彩的,也有黑白的,做得一般都比较细腻,在古玩市场上也倒是常常能见到。不少人喜欢收藏像章和石膏像,也顺带买些这种织锦像。织锦像比那种纸质印刷像要少得多,所以收藏价值高一些。

    而且,很多人收藏这种标准像,是因为当年不少这样的标准像的相框是红木的,很讲究。

    不过,唐易拿着这幅,相框是普通木料,刷了栗色的油漆。

    “对啊,这是我姥爷的,他有好几个,不过那几个都比较大,而且相框的木料很好,所以不舍得给我。”小伙儿嘿嘿笑道。看来,也不是随便挑一幅就拿出来,也知道这相框木制一般。

    “跟你聊了这么久,我请走吧。你一口开实了,伟人像,我不好还口,到时候你开高了,买卖就黄了。”唐易说得比较直接,小伙儿也很明白,“得,你就拿两张红色的标准像吧!”

    这价儿其实还是高了,相框不大,木料又普通,织锦还是黑白的,一般来说,一张就够了。不过唐易见他开得不是很离谱,也没多说,接着掏出两张百元票子,递给小伙,小伙伸手又拿了个纸袋子,给装上了。

    “我说,你姥爷现在还裱画么?”唐易接过来之后,又问道。

    “看心情,好东西不要钱没准儿他也干。”小伙应道。

    唐易又递了一支烟,“这样,你给我留个电话,我的确有幅画想裱裱。”

    “行,你叫我小莫就行,你怎么称呼?”小伙说出了电话号码。

    “我姓唐,山州来的,在津门要住两天。我给你拨回去。”唐易把电话拨了回去,随后便起身走了。小莫看着唐易的背影,嘟囔了一句,“从山州来的,还带着要裱的画儿?”

    唐易当然不会带什么好画儿出来。画儿,在相框里呢。

    那个年代,破四旧,很多东西都留不住,有人动了脑子,把画藏在伟人像的相框里,也算是一种很安全的方式了。只是唐易没想到,出来随便逛逛,居然让自己给碰上了!

    小公园里转了一圈,再没发现什么好东西,唐易便回了酒店。回到房间,关上门,唐易仔细看了看相框背面,是一块深褐色的底板,用的不是卡头固定,而是四边上一边钉了几个小钉子。

    唐易掏出钥匙串,取下小型的瑞士军刀,小心翼翼把小钉都撬开了,接着取下了底板。

    里面,露出了叠起来宣纸,这宣纸已经被压得很平整了。唐易拿起来,小心打开,色彩艳丽依旧,韵味飞扬有神。这是一幅枇杷图。

    唐易一边看着这幅枇杷图,一边不自觉地又瞟了一眼相框,突然觉得不太对劲儿,因为原先宣纸的下面,并没有直接露出织锦,居然还有一层薄薄的黄绸子!

第713章 迷离宝藏

    这幅画,唐易瞅了几眼就看明白了,这是一幅大开门的画。

    吴昌硕的枇杷图。

    吴昌硕的名气就不用多说了,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和任伯年、虚谷、蒲华这三位并称“清末海派四大家”。他指点过的后辈,有名头的也大有人在,比如齐白石,潘天寿,陈半丁,沙孟海等等这些腕儿。

    这画没装裱,保存得相当好。

    唐易放下画,小心提起了那一块薄薄的黄稠子。又仔细看了看,相框里除了织锦标准像,再也没有其他东西。

    其实唐易也不好断定这黄绸子的材质,黄色的没错,之所以称为黄绸子,是因为表面比较光滑,不过这种光滑不像是天然的,倒好像是长期摩挲造成的,本质有点儿像黄色的僧衣料子。这么叫着顺口而已。

    这块黄绸子上面,是一张地图!不论是黄绸子,还是墨色,看起来怎么也得百年往上的历史了。

    这张地图很奇怪,没有文字,只有图形,有山有水有树林。在一片山峦之中,有一条标示明显的山谷,而山谷的某一部分,是明显被夸张了,有很大一片地方。就在山谷的山壁上,还有一个洞形的标示。

    这个洞形标示上,有一只怪鸟,脑袋有点儿像猫头鹰,但是喙部尖长,两只爪子也很粗大。

    洞口两侧,还各画了一样东西,左边是一头牛,右边是一只鼓。

    绘画手法一看就不是很专业,但是有几分灵气,还是很像的。而山峰的形状,也很有特色,比如有一座山上有一条盘山路,旁边就是悬崖,还有一座山顶,有一棵很粗的大树。

    要是别人看了这张图,或许一时还弄不明白。但是唐易的手却抖了起来!

    因为他一下子想起了蒋英年对他说起过的经历,这怪鸟!这盘山路!这悬崖!

    怪鸟,应该就是传说中的虎鸾!悬崖,应该就是爷爷唐展云失踪的地方!

    更重要的,这牛和鼓,对应着蜀地的一首民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能识破,买尽蜀都府!

    大西宝藏!悬疑已久的大西宝藏!征集办一直没有找到的大西宝藏!风云激荡,流传甚广,却一直没有确切说法的大西宝藏!

    关于大西宝藏的藏宝图,世上不知道流传了多少张,要是真的有文字有标注,唐易是不会去信的,但是偏偏这一张图上只有图形,但是却和自己偶然知道的虎鸾一事吻合了起来!

    再加上石牛和石鼓,加上这百年以上的黄绸子,唐易不用查证,就信了七八分!

    虽然从这张图上,看不出来山谷到底在什么地方,但是唐易相信,只说问问蒋英年,应该就能找到!虎鸾出现过的地方,相信应该离这个地方不远。而且这张图还说明了,这虎鸾可能就住在宝藏所在的地点!

    虎鸾喜欢住在宝穴之中,虽然大西宝藏的所在,未必有张献忠的尸骨,但是却应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宝穴。

    唐易心潮澎湃了许久,而后又摇头叹息。要是爷爷当年有这张图,想必就不会出事了,最起码知道附近可能有虎鸾出没,会很小心。

    唐易小心将东西一一收好,心里不自觉地梳理了一下关于大西宝藏的史料。

    首先这首歌谣所指,是有史料记载的。民国年间,蜀都住着一位老先生,有一张数代相传的藏宝图,老先生风烛残年之际,将图交给了当地很有名的傻儿师长。

    图上所示,是锦江岸边石佛寺附近。师长组织人手,那就便利多了。抽水开挖之后,的确挖出了石牛和石鼓。虽然有了石牛和石鼓,但是最后挖出的,不是银子,只是锈迹斑斑的铜钱而已。

    张献忠起义的事儿人所共知,声势浩大,凤阳烧皇陵,蜀都建立大西政权。不过,这皇帝没当一年,就被清军围剿,据说将宝物投入锦江,后来张献忠又在凤凰山被围堵,中箭丢了命。

    这江中沉宝的事儿,《明史》里记载的清清楚楚,唐易很熟悉:用法移锦江;固而阙之;深数丈;埋金宝亿万计,然后决堤放流,名水藏。

    水藏——张献忠用这个法子,目的是“无为后人有也”,说白了,就是我得不到,你们也别想得到。

    很多人根据这一点,认为蜀都的这位老先生的藏宝图应该是有误的,既然是“决堤放流”,那宝物都被冲走了,怎么会固定在一个地方?

    于是,又有人提出猜测,是不是冲散了,分布在沿江各处?而且,锦江的下游一带的市井之间,也有类似的歌谣传唱。

    要不说唐易大学四年刻苦学习还真有用,他立即又想到了另一段史料。顺治三年,张献忠撤离蜀都时,陆路被清兵封了,只能走水路,结果就在锦江下游遭到明参将杨展的伏击,被打得很惨,满载金银宝物的船只直接沉了!

    那这就不是藏宝,而是丢宝了。后来,下游的渔民还曾打捞起银锭。就在十年前,附近工地施工,也曾从河床中挖出存有银锭的木头,据说张献忠当年因为银锭太沉,用这个办法沿江运输。

    几百年来,一直没断了寻宝的动静,包括清政府也曾派人打捞,民间也有很多动手的,但是,打捞上来的东西,却只是记载中宝物的九牛一毛!

    这么多的金银财宝,难道会飞了不成?这大西宝藏一直十分迷离,而各种各样的传说和藏宝图也纷至沓来,却从来没有被完全证实过。

    所以,很多人更相信这一种说法:江中藏宝也好,丢宝也好,只是张献忠使的障眼法,真正的宝藏,是隐匿在一个秘密地点的。

    想到这里,唐易长长呼出一口气,这一张图,似乎让这个迷离的宝藏开始有点儿清晰了!

    大西宝藏极具吸引力,而且和爷爷失踪有关,所以唐易当然是不会放下的!

    不过,确定行动之前,还有很多事儿要干。至少,眼下得办两件事儿:第一,和小莫的姥爷杨落生见一面,了解下这相框他是从哪里来的。第二,必须得问问蒋英年,不然他找不到具体地点。

第714章 带画上门

    饭得一口一口吃,事儿得一件一件办。唐易掏出了手机,拨打了小莫的电话。

    “唐哥,我还等了你一会儿呢,以为你下午就能拿来画儿呢!”小莫接了电话之后说道。

    “现在不是下午么?”唐易不自觉地从耳边拿下手机看了看。居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自己这只觉得沉思了一小会儿,没想到过去了好几个钟头!

    “呃,现在方便么?”唐易接着问道。

    “方便,你运气好,我正好在我姥爷的工作室。”

    “你姥爷还有工作室?”

    “就是一套房子,主要用来裱画什么的,我有时候在这里睡。”小莫说完,停顿了一下,似乎有点儿不好意思地问了一句,“唐哥,你的画不是大路货吧?”

    看来,小莫是问过他姥爷,同时在不知道唐易的画是什么的情况下吹嘘了一番,他姥爷才同意裱画。而且他刚才停顿的时候,似乎旁边有人交流,应该就是他姥爷。

    “不是,吴昌硕的真迹。”唐易干脆说道。

    小莫那边又沉默了一下,过了好一会儿才问道,“是旧裱需要揭裱,还是只有画心?新旧程度怎么样?”

    唐易心想,恐怕是他姥爷是想提前知道,以便确定收费标准,干脆详细说道,“没裱过,保存很好,画幅三尺。”

    “我姥爷说,呃,装裱费一尺一万!”小莫也似乎有些犹豫,声音不高。但是唐易却也听得清清楚楚。

    唐易不由倒抽一口冷气,心想这收费也太高了吧?一尺一万,一幅画就是三万,这都够买一幅古画的普品了!虽说吴昌硕的画的确是很贵,但是这装裱费也确实离谱了点儿。

    这幸亏还只是可以直接装裱的宣纸画心,要是旧裱需要揭裱再重裱,那岂不是还得翻几个跟头?

    揭裱,是装裱行里最考验功夫的活儿。就是将宣纸画心从旧裱上揭下来,可以想象,如果是一幅几百年的古画,历经岁月侵蚀,有的受过水浸火烧,有的被虫吃鼠咬,要从从旧裱上完整揭下来,再重新装裱,甚至有的地方还得补墨修整,最后重新装裱完旧貌换新颜。一般的手艺人,哪能干得了?

    不过,既然敢开这么高的价儿,那说不定是有极高的手段。突然之间,唐易也很想见识一下,但是自然又不想一下子答应这个离谱的价格,“这样,我先带着画让老爷子看看,万一我眼力不济,是假画呢,那样我就不裱了!”

    小莫似乎又和姥爷商量了一下,随后便说道,“好,你过来吧,我告诉你地址,就在小公园前面那个小区。”

    唐易收好画,又想找个地方藏好黄绸子,但似乎藏到哪里都不太放心,所幸黄绸子不大,干脆折叠好放到口袋里随身带上了。

    到了小莫说的地方,小莫已经在楼道口等着了,房子在二楼。进了门,客厅里收拾得很干净,古香古色,除了沙发茶几,还有一张大画案,想必是平时练字绘画用的,但是不见装裱的操作台。

    两间朝阳的卧室的门都关着,想必应该就是装裱的操作间。还有北向小卧室的门开着,但是有床有桌椅,估计小莫说得就是睡在这个卧室。

    一位清癯的老人正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把小紫砂壶,对着壶嘴喝茶。

    “杨老先生,您好!”唐易上前一步,笑着打了个招呼。

    杨落生却并不起身,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小伙子是外地来的?”

    “是,我是从山州来的,正好偶遇小莫,这不是随身带着一幅画么,听说了老爷子的神技,冒昧来叨扰一下。”唐易心里有点儿不爽,但还是很礼貌地回答道。

    “明码标价,没什么叨扰不叨扰的。”杨落生这才站起身来,“看看画吧!”

    唐易将画从纸袋子拿出,递给了杨落生。

    杨落生一看画是折叠的,眉头不由一皱,“吴昌硕先生的作品,就这样保存?”

    的确,即便是没装裱过的画儿,也不能折巴着啊,最不济也得卷起来吧。唐易心说,这又不是我这样弄得!却只是笑了笑,没说话。

    本来,唐易还有点儿冲动,就是如果杨落生能如实告诉他相框的来历,这幅吴昌硕的画本来又是人家相框里的,实在不行,就说出实情,送还给他算了。当然,黄绸子的事儿是不能说的。

    但是,这杨落生先是在装裱费上狮子大开口,接着见了唐易又是这种态度,让唐易又不想给他了。本来就是有点儿冲动,很难做决定,因为吴昌硕的作品这几年涨得很猛,确实很值钱。

    杨落生见唐易没说话,也不再多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