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是?”老谭这才问向毛逐。

    “唐易,我的老板。”毛逐介绍道。

    “噢!”老谭连忙伸手,“幸会!不过,唐老板,你刚才说的不会是开玩笑吧?这真是康熙民窑的精品?”

    唐易并没有在意老谭的怀疑,拿着笔筒对他老谭说道:“这胎,这釉,都是康熙中期典型的民窑精品特征,这青花发色,珠明料,翠毛蓝,很正,没问题。”

    “唐老板看来真是行家啊!”老谭点点头,却又指着笔筒上的小楷字体说道:“不过这字儿,好像太死板了,少有书法之韵啊!”

    唐易听得无语了,不由看了一眼毛逐,眼神中的意思很明了:虽说术业有专攻,但老谭这种瓷器和书法的鉴定底子,能收藏什么好玉器啊?

第474章 黄玉扳指

    “您说的没错,这种书体是死板点儿。不过,这可是馆阁体啊!馆阁体是清代朝廷公文的标准楷体,本来就是强调书写字形、大小、粗细的统一。”唐易又耐心解释道:

    “当时学习这种书体的很多,但是能在瓷器上写得这么工整的,可不多见啊!这件笔筒,是民窑中绝对的精品。康熙青花,官窑民窑皆精。要是,这上面再多出个有名的民窑底款儿,能值五十万!”

    “这么说我五千收来真是捡漏了!谢谢,谢谢,差点儿六千就匀给那人了!”老谭终于兴冲冲地拿回笔筒,小心放到一个锦盒里。他听唐易这么一说,自然知道唐易不是真的想买,而是为了帮他。

    收拾完,老谭又冲唐易拱了拱手。

    这一拱手,唐易发现了老谭的右手拇指上,带了一件扳指。

    这是一件黄玉扳指。

    黄玉,可以当成一个泛泛的称呼,包含的玉石种类其实多种多样。比如,和田玉有黄玉,而且分得很细,有原生的山料黄口料,也有后天被外界沁染的黄沁籽料。还有原生黄玉籽,当然原生黄玉籽太稀少了,市面上一般见不到。

    河磨料中也有黄玉。河磨料的老玉矿位于东北,这种老玉矿的玉石成分。其实和和田玉相似。所谓河磨料,是这种老玉矿的玉石产生的,其实也与和田籽料的成因相似,都是崩下的玉块,经由河水和卵石成千上万年的冲刷打磨而成。

    河磨料当中,黄料和青料居多,而且块度较大。不像和田玉色彩多样,而且小籽料占了很大的比例。

    这件黄玉扳指,就是河磨料老料制成。

    扳指的玉色,黄黄的如一块鸡油,而且一端的圈口处,留了一块褐色的原皮。这块褐色的原皮被巧雕成了起伏的山峦,刀法精湛。山势雄浑,其间夹杂的黄色,如同夕阳斜照,壮美异常。

    扳指的腰身,还阴刻了四个隶书字体:大好河山。

    “您这件河磨老黄料扳指,是明末清初的好东西啊!”唐易忍不住赞道。

    老谭看了一眼唐易,“唐老板看来对玉也很精通啊!”

    唐易心里那个别扭啊!虽说毛逐说老谭是个玉痴,但许你只精通一样,就不许别人是通的是全活儿啊?我要是只懂瓷器,玉器水平和你那瓷器半瓶醋的水平一样,还能看出是明末清初的么?

    “这不仅是明末清初的扳指,这是一件努尔哈赤或者皇太极带过的扳指!”老谭的双眼放出精光,神采猛然一振,“形制就不用说了,清初满人的形制。但是当时的扳指,都是骨制角制,玉制的极少。更别说带有汉字了!”

    “虽然河磨料的产地,当时被满清控制,但是这河磨料的硬度极高,很难雕刻,这的雕刻的工法,显然不是苏作,而是北方工,北方工一般偏粗犷一些,这是顶尖的北方工。一般人谁能有这样的财力和调遣力?”

    “而且这是一件黄玉扳指。满清八旗,正黄旗为上三旗之一。再说了,黄与皇同音,一般人谁敢戴黄玉扳指?而且,这上面‘大好河山’四个字,不是满文是汉文,加上这口气,这指向,又有谁能有呢?结合形制、年代、包浆,定是如此!”

    老谭一口气说完,神采飞扬,口喷唾沫,哪里还有刚才面对青花笔筒的疑惑之态?简直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鉴赏专家啊!

    毛逐说他是玉痴,真是一点儿都没错。

    “老爷子。”唐易不知不觉变了称呼,“既然您对清初的历史如此了解,如何不知道清代的馆阁体呢?”

    “嗐,和玉器无关的,我一直不是很关注。”老谭笑笑,似乎又有些不好意思了。

    唐易也笑笑,“这扳指您就这么随意戴在手上,要是卖了,您就不用再摆摊了!”

    “是啊,七八年前,市面上曾经拍出一套乾隆御制扳指,七枚拍了四千多万啊!”毛逐插嘴道。

    毛逐说的信息没错。不过,那一套扳指是成套的,成套的扳指很少见。这七枚扳指,有两件白玉扳指,两件碧玉扳指、一件汉玉扳指、一件青玉扳指、一件赤皮青玉扳指。其中四件扳指上,还刻有乾隆的御制诗。盛放扳指的专用盒子,都是一件精品剔红海鱼图圆盒。

    所以,这件黄玉扳指和那一套肯定是没法比的。不过,七八年过去了,精品古玉扳指的行情不断攀升,这么一件黄玉扳指,多了不敢说,过了百万往上冲,还是可以期待的。

    “卖?”老谭居然一瞪眼,“我收藏的玉器,那都是我的命!我的命能不能卖?”

    唐易心想,还真应了那句老话,识古不穷,贪古不富。

    这老谭对古玉如此精通,如果真像毛逐说的那样,家里收藏了大量古玉,却坐拥宝库而守穷。就算大部分是捡漏来的,这该得有多少年的积累啊?他这么多年,恐怕一直过得是这种穷日子。

    只进不出,有多少钱都受不了。

    不过,虽说老谭是个贪古不富的人,但看他这状态,却是能安贫乐道,倒也活得有点儿滋味。

    看唐易在不停琢磨,老谭突然对毛逐嚷道:“毛逐,你不会介绍你的老板来,是为了收我的玉器吧?”嚷着嚷着,脸色大变,一只手挥来挥去,“要是那样,赶紧走赶紧走,走晚了咱俩兄弟也没得做!”

    好嘛,这都是什么辈分?

    唐易连忙轻拍老谭的手臂,“老爷子您别急,绝对没那个意思。毛逐纯粹就是想介绍您给我认识。我从来不干夺人所爱的事儿。您要是怀疑,您收藏的东西我也不看了,咱们空闲的时候交流下玉器的心得就行。”

    “老谭你真误会唐易了!”毛逐也连忙说道,“他今天刚从燕京回来,是我硬拉他来的。说你是个玉痴,玉器收藏的牛人,带他见识一下!”

    “真的?”老谭仍面带些许疑色,却又自言自语道,“不过唐老板的确是眼力过人,一眼给这黄玉扳指断代是明末清初,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哈哈哈哈!”唐易大笑,而后也狂了一下,“老爷子,就算把您所有的玉器都摆到我面前,我也能全给把年代断得清清楚楚!”

第475章 这般风情

    老谭一愣,“唐老板如此年轻,就敢说这样的话?要知道,光是这玉石的种类,就成百上千,而且还有各种沁色包浆,五花八门。说实话,就算是我自己收藏的,也有几件断代不太明确的呢!”

    “老谭,瓷器比玉器更复杂。这个笔筒,没底款儿,唐易能一眼看出是康熙民窑,真不是一般人!”毛逐在一旁笑道。

    唐易没说话,看了一眼毛逐,心想,老谭是很精通玉器,但是过于痴迷,似乎精神上已经有点儿魔怔了。

    老谭低头,像是在想什么。

    “上次毛逐帮我卖了一件民国的老紫檀持珠,而且一点抽头都不肯要,我才交了这个朋友。今天唐老板也帮了我一个大忙,眼力更不用说了,择日不如撞日,既然唐老板是个专家,那咱们一起去看看我的藏品,我断不了的,还请唐老板帮着断断!”

    老谭好似下定了决心,抬头说道。

    唐易知道,要不是自己夸下海口,说什么样的玉器都能认,老谭恐怕不会让自己登门的。

    他也很好奇,老谭到底收藏了多少玉器?而且,从他手上这件黄玉扳指来看,的确是好东西,这还是带出门的。而锁在家里的,想必更有看头。

    老谭收了摊子,唐易和毛逐跟着去了。

    老谭的家距离古玩街不远,是一处单位宿舍院,但是楼体都很老旧,约莫怎么也得三十年的老房子了。

    “老谭,这么早收摊了啊?”传达室的门卫大爷打了声招呼。

    “有俩朋友来了!晚上吃完饭找你下棋啊!”老谭笑道。

    “不成。今儿我就值班到六点,夜班是大李,今晚我得早回家,小孙子过生日!”门卫大爷应道。

    “看把你忙乎的。”老谭走进院子,手很随意地摆了摆,又对唐易和毛逐说道,“这是群艺馆的老宿舍,我就是从群艺馆退休的。老想多攒点儿钱,又没别的手艺,就到附近的古玩街摆地摊了。”

    毛逐说道,“上次我就想说,这院虽然老,但是绿化好,而且住的都是熟人,还有传达室,安全哪!”

    唐易问道:“那您什么时候开始收藏玉器的?”

    “那就早喽。知青下乡的时候,我在大西北的一个村里,就用一只钢笔换过人家猫脖子上拴的一个玛瑙挂坠,很漂亮,辽金时期的精品!可惜啊,后来被我老婆偷着换大米了,为这事儿,我两天没和她说话!”

    老谭带着两人进了一处楼洞,上楼,水泥楼梯已经有几分斑驳。

    知青下乡?唐易暗想,那老谭的年纪可不止六十了,看来毛逐猜的不对。

    这栋楼最高就是五层,一梯三户,老谭住五层中间这户。

    一进门,唐易发现,这就是个一室一厅的房子,只有五十平方米左右,卧室、厨房、卫生间的门都开着,除了厨房和卫生间,客厅和卧室里都摆满了箱子、柜子和博古架。

    说博古架是好听的,简直就是个杂货架。客厅的博古架上,什么都有,瓷器铜器木器杂件,就是没有玉器。

    “客厅里都是我摆摊要卖的东西,玉器全在卧室里。别客气,进去就行。”老谭一边说,一边把带回来的东西归置起来。

    唐易走到卧室门口,这才注意到,卧室的博古架上,基本上全是小盒子,只有两个小架子上吊着两块玉牌,白玉观音黄玉佛,虽然都是和田玉的,但是年份并不老,近三十年之内的工艺。

    “这两块玉牌,是用来保平安的,不值什么钱。”老谭此时已经放好了东西,脱下了外套。

    “不值什么钱?”毛逐叫道,“这两块牌子,光料钱就顶一个高级白领干一年了!”

    老谭笑了笑,“也就是个料钱,现代的玉器,有什么意思?”

    接着,老谭让唐易和毛逐直接搁床上坐,但他俩都觉得外面的裤子,坐睡觉的床上不太干净,都开口说,“站着就行。”

    老谭一看,从客厅拿了俩小马扎进来,放到一个大箱子边上,“坐吧,站着看容易摔了东西。”

    “唐老板,我先给你看两件我拿不准的东西。”老谭说着,从博古架上前后手各取了一个锦盒。

    “老谭,这样,我叫你老谭,你叫我小唐行不行?”唐易听“唐老板”听了一路了,忒不自在。

    “好,小唐!”老谭把两个锦盒放到一个大木箱上,权当桌子了,先打开了一只大一点儿的锦盒,拿出了一个七八厘米长的玉件。

    这是一个龙首玉带钩,青白玉质,龙首圆而灵动,造型流畅简洁,包浆润泽。

    玉带钩这个东西,是典型的实用器,说白了,就相当于咱们的腰带头,古人的服饰和如今不同,腰带自然也不会一样,用玉带钩这么一挂,就相当于扣上了。

    玉带钩的历史很久远,不过大量出现还是在明清,所以市场上最多见的就是明清的玉带钩。可以想象,这东西是传世较多的玉件,谁不扎腰带啊,穷人可以糊弄,可有点儿钱有点儿身份的,那就置办玉带钩。

    “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买的,当时我身上就剩八块钱了,那人非要十块,我讨价还价,他就是不让,最后我还把早上刚买的油条也给他了。”老谭在一旁念叨了两句。

    “这玉带钩,您怎么断代的?”唐易拿着玉带钩,心下已有了计较。

    “我一开始看清代,玉带钩无非就是龙首,兽首和鸟首,其中龙首最多,鸟首最少。这带钩有传世包浆,工艺精良却又简洁,很像是清代康熙到雍正朝的东西。造型嘛,有几分汉风,这个汉代以后各朝各代都有效仿。”老谭说道。

    “您都具体断到康熙雍正了,还说拿不准呢?”唐易回了一句。

    “这几年我又怀疑了。清代的人,玉器做得可以精细,也可以端庄大方,但是这龙首龙形不仅造型优美,而且仿佛给人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这种感觉很细腻,有点儿倦怠······”老谭沉吟着,但却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词儿来形容这种感觉。

    “风情!”唐易笑道。

    “对!风情!”老谭一拍大腿,“我知道了!清代哪有这般风情!”

第476章 陋室玉展

    “哈哈哈哈。”唐易大笑起来,“老谭啊,你这把年纪了,不解风情很正常嘛!”

    老谭兴奋地搓着双手,“你看你,只说了俩字,就帮我断代了!”

    唐易也有些得意,“高手之间的交流,有时候不就是一两个字儿的事儿嘛!”

    “原来是宋代的!”毛逐在一旁恍然大悟。

    这龙首青白玉带钩,没有威猛霸气,没有昂然飘逸,却在婉转之中,流露出一种风情!

    说到风情,古人之中,宋人还真是不遑多让。不说别的,就在流传下来的宋诗宋词中,“风情”这俩字儿出现的频率都很高。

    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柳永“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李清照“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伸手一抄,就像抄面条一样,一把就出来了。

    宋人的风情,反应古玩上,自然从神韵之中也显现了这种状态。从玉器来看,虽然宋代仿古之风盛行,但是那种隐含的优美而又婉约的感觉,在高手眼中,反倒成了一个显著的标志。

    老谭兴高采烈,拿着玉带钩盘玩起来。

    “我说老谭,你自己的东西,有的是机会玩儿,抓紧看看另一件儿啊,看完了,你也得把大件让我们观瞻一下不是?”毛逐和老谭相对熟悉了,直接说道。

    “对,对。”老谭打开了那个小一点儿的锦盒,“这一件,我直接是拿不定主意。”

    这是一件白玉环佩。

    底子是一个直径五厘米左右的白玉环,但这个环不是单一的环,环上还有一块玉面,是带玉皮的镂空雕刻。

    这本来是一块秋梨皮的白玉。秋梨皮很容易理解,就是皮色像秋天的梨子。这块环形佩上,利用大面积的秋梨皮,巧雕了树林,山石,还有一只猛虎。

    雕刻猛虎的刀法干净利落,形象而不繁琐。

    “猛虎环形佩,这种形制和题材的配合,可不多见啊!”唐易说道。

    “是不多见。玉雕留皮,一般是从乾隆以后开始的,但是这块环形配的刀法,却又不是乾隆本朝乃至清代的。玉质精良,工艺偏于写实,整体来看也不像明代的。但是明代之前,唐宋辽金,似乎也不像。”老谭犹疑道。

    “你还漏了元代呢,这件玉佩,就是元代的。”唐易这次直接点破。

    “元代?元代有这么好的白玉传世?有这么好的刀工?而且,元代的玉器,沿袭了辽金春水秋山玉的特点,再不就是炉顶之类的实用器较多,怎么会有如此想法的留皮巧雕的环形佩?”老谭对此琢磨很久了,自然是张口就来。

    唐易指着环形佩说道,“既然你说到春水秋山玉,我就多念叨两句,春水秋山,无非就是在春天和秋天打猎,带有明显的游牧民族特征。我想你肯定见过海东青击鹅的玉佩,很多也是环形佩镂空雕,有没有感觉有点儿相似?”

    “这个我注意到了,是有点儿相似。但是这件却更精美更有想法,而且清代玉器仿作大量出现,也不能就此断定是元代的啊!最关键的还是留皮巧雕,元代基本没有留皮巧雕的吧?”老谭应道。

    唐易摇了摇头,“留皮巧雕,早就有了,只不过在乾隆之前比较少而已。你现在纠结的无非就是,像是元代的,但是雕工过于精美,而且留了皮;像是清代的,但是刀法又不对路。”

    “是这么会儿事儿!”老谭连连点头。

    “那就是不是元代,就是清代的了?你是觉得,元代有如此水准和想法的工匠更可信呢,还是清代有能人把元代的风格和刀工模仿得一点儿破绽都没有更可信呢?”唐易问道。

    老谭猛然看了一眼唐易,“对啊,这明明是个选择题,肯定是前者更可信啊!”

    “有时候,鉴定就是一层窗户纸。说出来了,非常简单,但是你自己被禁锢住了,却怎么也捅不破!”唐易笑言。

    老谭拿着猛虎环形佩,突然叹了一口气,“枉我痴迷玉器几十年,原来真的不如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啊!”

    “老谭你别垂头丧气,我给你说,他这样的人,就一个。而且你犯迷糊是因为自己掉坑里了!”毛逐在一旁笑道。

    老谭没有说话,默默将两件锦盒收了起来。而后,从博古架上将一个个的盒子拿了下来,末了,还打开柜子和箱子。忙乎了十几分钟,终于将几十件玉器一一拿出,摆到了床上。

    嚯!

    唐易不由倒抽了一口气,夏代玉刀,商代玉圭,西周玉琮,春秋玉璜,战国龙形佩,汉代蒲纹璧,唐代玉舞人,辽金炉顶,宋代玉虎玉羊,明代玉簪玉山子,清代玉牌玉香炉,各朝各代的玉器数目不一,林林总总,完全可以办一个华夏古玉展了!

    “知道我为什么看傻了吧?”毛逐在一旁说道。

    老谭接着开始一件件介绍,很快便进入了忘乎所以的境地,“好久没有碰到一个你这么懂行的了,很多话憋在肚子里,但是跟人说不着啊,对牛弹琴可真是太难受了!”

    “这种心情我理解。老谭啊,你这个玉痴的名号,可真是一点儿都不为过啊!”一下子见识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