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子不语-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人落水淹毙,一日内者尚可活,《洗冤录》载有“骑牛法”最妙,而不知更有“扯鸡嗉法”,入水三日者亦可活。扬州各帮作排手黄一谦,沛县人,只身带货,无不获利,积至百余,悉以周济贫乏。康熙五十九年六月,在北通州坝上落水,已三日,捞起,有长眉白髯老翁云:“用笔管套鸡嗉,先破一孔,插入肛门,扯出鸡嗉吹之。”吹至三人,心口微动,老人曰:“活矣。”众趋视,忽失老人所在,又换人吹,果叹气而苏。
  鸟兽不可与同群
  荆州寺僧某,颇精禅诵。一日,有猎徒获一虎子归,途憩寺门。僧劝勿杀,众即以虎舍寺中。僧给以饮食,颇驯伏,随僧起居。每课诵,虎亦从众后作顶礼状,课毕乃退。日渐长大。客至方丈,虎伏座下,初甚骇怖,继察其状无恶意,亦不甚畏,狎玩之,虎亦不怒。
  一日,有客访僧入方丈,僧以足蹴虎令去,曰:“毋惊我佳客。”虎作欠伸状,瞪目而视,良久始出。已而又来伏脚下,气粗而有喘声,客愈恐,僧以手批虎,又瞪目视良久,一若有所思状,僧以足踹之乃去。俄而又进,作怒容,直前一口,衔僧头而去,僧犹坐而不仆。寺中人见虎口有血,奔出山门,乃共逐之,入深山去,卒不可获。
  拘蛇
  江阴章燕桥言:有南客馆京师,自言能拘蛇,主人欲观其法,不可,强之至再,始允焉。先命竹工削竹签百枝,长三尺许,锯其两端如箭锥。至期,约主人及外客,以麻绳束竹签,捆载而行,同赴西山石佛庙中。锯石台上,步罡书符,口喃喃作词。
  俄顷微风起,草中索索作声,蛇果大至。先小后大,盘旋回绕,有若锦者,有若花者,诸色皆备。众咸诧所未见。最后有一蛇至,不甚大,遍体光黝如漆,昂其首,向前视客。客色遽变,怃然曰:“殆矣!”急书符退之。众蛇皆散,独黝黑者不去,吻舌张口,似有怒态。客披发跣足持咒,啮舌血噀之,黑蛇始去。顾众曰:“君等可归矣,此蛇来与吾较法,我不可去,去则贻祸主人。”乃命众人用绳束其身,捆于石佛背上,以所携竹签置手旁,促众人去。
  次日客归,众询所以,云是夜风雨大作,其蛇乘空而来,张口吸气,似欲相吞。客望其气来,乃以竹签一枝投之,签为气摄入其腹中。如是数十次,气亦渐衰,签亦将尽。俄闻庙门外有崩撼之声,蛇毙于地,风雨亦息。
  金香一枝
  富民某,闻某寺有老僧德行颇高,延请至家,供奉一室中,朝夕顶礼,即香柱、香炉之内,无不以金为之。
  一日,僧于静室中入定,忽见彩云飘渺,异香满室,有二仙女将一莲花座来曰:“我奉西方佛祖之命来迎。”僧自顾功行颇浅,惧不敢往。仙女催促再三,且曰:“若不去,我无以复命。”僧乃取瓶中香桂一枝与之,始冉冉而去。明日,主人家产一驴,堕地而死,奴仆辈剖食之,肠中有金香一枝,惊白主人,僧不知也,即主人亦不知金香桂为供奉和尚之物。
  后偶于参礼和尚时,主人谈及此事,和尚大惊失色,始以向夕莲花相迎之事告主人,亟看瓶中,已少一枝香桂矣。盖无功食禄,天意所忌,故使变驴以报也。
  小僮遇女鬼
  镇江梅甫族弟家,雇小童孔姓者,伴其子岸夫,宿书楼上。乙巳冬月望日三更后,遣其楼下取物,迟至一更不来,即偕其家西席王松坪先生下楼往看。遍寻不见,于是急呼众家人寻觅。寻至第三进小室内,见其伏卧桌下,头嵌于椅脚内。家人拖出,人事不省,以姜汤灌醒,问其原委,云:“我下楼至梯中间,见一奶奶将我搀至堂前,我欲叫人,他将手卡我颈项,我即不能言语。此后如何关门,如何来此,我总不知。”于是令其安睡,次日亦无他恙。
  越至次年五月望前,渠卧书楼下厢屋内,时约二更许,明月如昼,忽然大叫,岸夫急起往观,奴云:“去冬搀我的女人又来了!我骇怕,将帐门扪紧,他与我扯夺不开而去。我即叫人,他又转来,我不敢叫,他又去了。我遂大叫,他见人来,遂不见了。”问此女人模样,云:“身穿蓝衣,面甚标致,其白如雪。”家中恐其复又生事,遂将小童遣去,此后安然,无见闻矣。岸夫侄亲为余言。
  怀庆水灾投匾水息
  余同年沈永之为怀庆府太守,天久雨,黄河水发,直灌城中。公与属员百姓等俱登城外高阜看水,水高数丈,竟不能归,饿三日矣,除祷天之外,一筹莫展。
  忽见一黄衣者带笠乘舟而来,问曰:“汝等欲使水退,须当问我。”公即问之,曰:“可取怀庆府大堂之匾投水中,水即退。”问其姓,答曰:“我姓黄。”言毕遂去,水随其舟渐渐流下。高阜离署数十余里,公之父母俱在署内,无人能往,正彷徨间,有家人陈姓者曰:“小人能识水性,愿往。”公欣然遣之,令其人头顶葫芦,放书其中。泅水到署,见二老登楼哭泣。得其信,大喜,即取匾投水,登时水遂退。
  访之里人,云:“某处有黄将军庙,想怀庆一府,应遭此劫。投其匾于水,算已应此劫故也。”公即往拈香,瞻其像,果符所见云。
  三王神请医治臂
  归安有名医汤姓,字劳光,门外挂一匾云“凡求医者,非先送十金不治。”一日,闻外有锣声,出视,见一大沙飞船泊其门外。顷有一人登岸,从者手捧一大元宝,自言王姓,家住菱山下,左臂有伤,特来求治。医即与膏药贴之。拱手而去。医送登舟,照旧筛锣开船,旗上书“三王府”三字,须臾不见。医归家,见桌上元宝乃纸元宝也,大惊曰:“此乃东菱山之神!”明日,即着冠袍往拜,见神左臂上膏药犹在,旁有一死蝎存焉。


………
相关记载

  《子不语》是笔记小说集。全书二十四卷又续编十卷,共三十四卷。《清朝续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书名本《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名。书成,发现元人新部中已有此书名,遂改为《新齐谐》,本于《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之意。仿六朝志怪小说及《聊斋志异》,其中因果报应、荒诞迷信成分较多。部分篇章从偶然、猎奇的角度写不怕鬼的故事。文笔行云流水,十分酣畅。

成书时间及版本

  《子不语》的正集大约成书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前,后来又有些陆陆续续的篇章,汇为续集。版本历来很多。有乾隆嘉庆间刊《随园三十种》本,嘉庆三十年(1815)美德堂刊本,光绪十八年(1892)排印《随园三十八种》本,《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1914年上海锦章书局石印本;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申孟、甘林整理本,齐鲁书社崔国光校点本,岳麓书社朱纯点校《续子不语》单行本。

材料来源

  《子不语》的材料多数来自袁枚的亲朋好友口述,也有一小部分出自当时官方的邸报或公文,也有采用他人著作的。这些,袁枚都作了交待。如卷一《常格述冤》开头即注明“乾隆十六年八月初三日,阅邸抄”,卷十三《见娘堡》结尾论“事载姜西溟文集中,韩尚书为之墓”。《子不语》有些篇目,同时见于他书。如卷十三《关神下乩》,卷十四《鬼怕冷淡》就见于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之一《滦阳消夏录》。《续子不语》卷五中《文人夜有光》、《孤仙正论》、《唐公判狱》、《刘迂鬼》、《孤仙惧内》、《军校妻》等篇也与纪书同。卷六《喀雄》、《怪风》、卷十五《佟<角奇>角》、《白莲教》、《伊五》,卷二十三《夜星子》、《疡医》等甚至连文字也部分与纪书同。

创作主旨

  在《子不语》自序中,袁枚鲜明地提到了自己的创作主旨:“文史外无以自娱,乃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以妄驱庸,以骇起惰”。此书乃袁枚戏编而成。他无非是记之来自娱或娱人,起个消遣作用,或者能陶冶性情,振奋精神。在这个创作主旨的指引下,小说亦庄亦谐,文笔纵横,极为自如。有些作品,极明显地表现出袁枚反对封建迷信的倾向,尽管袁枚是以鬼神故事来演绎,但他并不是宣扬封建迷信,而是以一种对鬼神、术士、佛道调侃揶揄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怀疑。

  如《狐仙冒充观音三年》讽刺世人供神祈佛的愚昧;《凡肉身仙佛俱非真体》揭露所谓“活佛升天”的罪行;《鬼有三技过此鬼道乃穷》说豁达先生不怕鬼的“一迷二遮三吓”,结果鬼只好讨饶:“我实在计穷,只求先生超生”;《鸩人取香火》说道士为招徕香客,骗一无赖喝了毒酒去辱骂圣帝像,结果不一会儿就七窍流血而死,别人不知情,还以为是圣帝显灵,于是庙里香火大盛;《治鬼二妙》中则说“见鬼勿怕,但与之斗。斗胜固佳,斗败我不过同他一样”,其讽刺意味不可谓不浓。袁枚本人也不信佛,在《子不语》卷十九《观音作别》中,有袁枚“不许家人奉佛”的记载。

表现的不满

  《子不语》还表现了对程朱理学和封建礼教的不满。袁枚提倡表现人的真性情,因此对汉宋两学很排斥。他在《麒麟喝冤》中批判了汉儒“造作注疏,穿凿附会”,又幽默地勾勒了宋儒扛起“稻桶”(道统)“捆缚聪明之人”的形象。同时,他反对宋儒提出的礼教。《替鬼作媒》反映了作者赞同寡妇再嫁的观点;《裹足作俑之报》反对妇女裹足;《淫谄二罪冥责甚轻》为“妇女失节者”辩护;《全姑》写一对年轻的恋人是如何被一个信奉理学的官僚置于死地的;《沙弥思老虎》则更是广为流传。一个小沙弥三岁上山修行,从不下山,长大后随师父下山,什么都不认识,禅师告诉他少女是老虎,不可接近,回山后,小沙弥说:“一切物我都不想,只想那吃人的老虎,心上总觉舍他不得”。这是对禁欲主义形象的讽刺和抨击。《鬼差贪酒》表现了作者反对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在《白虹精》中说得更明白:“耦亦何常之有,缘之所在,即耦在也”。

揭露科举制度

  对科举制的诸多弊端,《子不语》也有揭露。袁枚对待科举的态度,与吴敬梓和曹雪芹有点相似。他觉得八股时文不能表现作者的个性,与性灵说距离太远,扼杀作者的生命力。那是“优孟衣冠,代人作语”。《地藏王接客》、《秀民册》都是对八股文的抨击。《李倬》写某督学受赃三千而黜落了一位有才学的秀才,致使其愤激而亡;《陈州考院》则鞭挞了一个奸杀仆妇,非常残忍的科举中人;《李生遇狐》李生与狐女相爱,狐女才华横溢,爱教李生作诗填词。只要一提及时文,狐女就十分不屑,说“此事无关学问”。不论是对八股文还是科举制本身,袁枚的态度均是否定的。

揭露黑暗社会

  此外,《子不语》还有不少篇章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状况有所揭露。《阎王升殿先吞铁丸》,斥责贪官“食千万人膏血”就是“食人肉”,鱼肉百姓;《锡锞一锭阴间准三分用》则暴露了当时侍卫勒索通报钱的恶习,“非重用门包,不能通报”,《蒲田冤狱》写的是官场昏暗,胡乱判案的罪恶:土豪王监生贿赂县令,霸占了邻居老妇人的五亩地,并残忍地杀死了老妇人,又诬谄老妇人之子是凶手,后来老妇人之子也被凌迟处死;《鬼卖缺》是用阴间事来喻讽阳间事,说“冥司事如人间”,也鬻官缺。

  《子不语》用犀利的笔触,几乎对当时社会上的每个阶层的阴暗面都有揭露。尤其应指出的是,《子不语》还从官员自己的角度来剖析社会,反映了袁枚受孔孟之道“仁”、“民为贵”思想的影响。《真龙图变假龙图》主张爱惜民力,慎重判案。游仙令“以包老自命”,判案时不慎重,主观臆断,结果错勘人命。于是游仙人歌曰:“瞎说奸夫害本夫,真龙图变假龙图。寄言人世司民者,莫恃官清胆气粗。”此类篇章很有现实意义。

内容特点

  《子不语》内容博杂,而且大多借鬼神怪异故事来针砭时世,一般都很形象生动,入木三分。这是《子不语》的一大写作特点。如《全姑》一文就颇有代表性。县令是个以“他人皮肉博自己声名”的无耻之徒,当他得知一对青年男女相爱并私通,就把他们抓起来,各打了四十杖,而且把少女头发剪掉,鞋子扒去,后来得知二人竟结为夫妻,大怒,又把二人抓来,把男子打死,女子发官卖,还振振有词:“全姑美,不加杖,人道我好色;陈某富,不加杖,人道我得钱。”这就把一个理学家不通人性的面目栩栩如生地勾勒了出来。

写法特点

  在写法上,《子不语》文笔清新自然,朴实无华,自然流畅,而且章法多变。有的情节曲折,一波三折,如《官癖》写一个死太守仍然大过官瘾,上堂理事,拒不让位,新太守点破他有“官癖”,并占据堂上不让,死太守无可奈何,“长叹一声而逝”;有的意蕴深远,警策逼人,如《误尝粪》以一群人的心态变化为线索,写他们吃了河豚之后,认为中毒,就各饮粪清一杯来解毒,后来知道只是一场误会,都悔不当初。有的叙事委婉,扑朔迷离,如《三姑娘》写捕扑梁守备受上司提督的命令来捉三姑娘,梁到三姑娘所在妓所,发现三姑娘与一少年饮酒,并入寝,见到梁,三姑娘很从容,对应自如,并让少年先从地道逃走,还宴请梁的随从,直至天明才随梁行。快到提督府时,提督令人传谕:“访闻不确,作速释放。”这时,三姑娘的侍婢已来人接迎。让人玩味再三。《紫姑神》、《医妒》、《骨精》等,一目了然,别具一格。还有的形象生动,境界空灵,近于传奇,如《鬼畏人拼命》写人的大胆和鲁奔,《陈清恪公吹气退鬼》写人与鬼的斗智斗勇,《鬼宝塔》写境象的飘忽凄清等。

缺点

  《子不语》大多是些进步之作,但是也有些宣扬了封建伦理道德,糟粕也不少,而且有的内容淫诲,下笔轻率,所以清代统治者对之加以禁毁,行之于世的版本,内容已多有删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子不语》,说“其文屏去雕饰,反近自然,然过于率意,亦多芜秽,自题‘戏编’,得其实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