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麦-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是闭着眼睛说瞎话,还没上车,就说在路上,对方如果是千里眼,就很容易识破骗局。这个简单的谎言很多人在用,且对方大多数都不信,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几近于零,但骗局仍在继续,每天如此,每月如此,每年如此。

    副乡长关闭了电话,对德志和尹懋说:“对不起了,现在任务重,时间紧,‘一把手’非常严厉,弄不好就扣分,扣奖金,罚款,你们还不清楚,以后会慢慢了解的。我先走了一步了。记住,回到晓关后,跟我联系。”

    说着,副乡长上了吉普车,车子发动,一溜烟地跑了,因这里刚下过一场雨,地面比较湿润,公路上没有扬起漫天的尘土。即便是晴天,这里的公路也比较干净,车子跑过去,也没有多大的灰尘。

    九书记说:“欢迎二位先生,我们盼着你们早点过来。”

    九书记一边说着,一边拿了钥匙开门。

    这是一幢小木屋,但是功能齐全,左厢房、右厢房,中间算是中堂,还有厨房,房子后面是厕所。但是,进去以后,才发现,里面有些凌乱,似乎很久没有人住了。

    九书记介绍说:“这是我的家,后来让给我弟弟住,我们住在山上的房子了。我弟弟打工去了,这里就空闲下来。”

    德志发现,木屋里有许多报刊杂志,还有奖状锦旗啥的,琳琅满目,东西多,没有摆放整齐,即便是宝贝,猛地看上去,不值钱。

    九书记说:“把背包放下,把贵重东西带上,我们先去村委会看看,然后再找个地方吃饭。”

    德志说:“都听九书记安排。”

    德志和尹懋放下背包,除了钱包、相机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德志和尹懋很放心地跟着九//记将木门关上,用小铜锁将门锁了。

    德志问:“这里治安怎么样?”

    “还行,我是养成习惯了。临出门就要给门上锁。这里是公路边上,来往的人多,我们村里的村民倒没什么,但有些是路过这里的,还有一些调皮的小学生们,常常下了课到处跑,有时候就喜欢到这小木屋里来,不上锁不行。房子后面的厕所上面的瓦,就被谁弄破了。”九书记说。

    的确,小小铜锁只锁君子,不锁小人,小人想偷东西,极容易进来,得手后也极容易离开。这里并非是想象的那样,人人都自我约束、自我管制,遵纪守法。

    九书记边走边说:“牛场原来是个小乡,这里是全村最集中的地方。前面是小学校,白色的两层楼是办公楼,旁边是供销社,再就是散居在周围的农户。供销社就有两三家,都是由国家办的转给个人承包,现在都是私人在开商店了。”

    在小木屋和办公楼之间是一块空地,种上了一些菜和包谷,顺着弯曲的公路绕过这块地,拾阶而上,就是村委会办公室。

    九书记说:“不要以为村委会很大,其实只有一楼。二楼是乡政府工作队的在楼上办公。刚才介绍了,这里以前是个小乡,后来撤乡合并成为大乡,这楼就空了。但是,这块地方又非常大,村民办事到晓关很不方便,乡政府要村民办事,也很不方便,所以就重新设了工作队驻守在村里,轮流值班,然后,定期向乡政府报告工作。”

    九书记言语不多,但是介绍这里的情况,显得比较积极,也仿佛他对撤乡这件事不太满意。到底怎么不满意,德志和尹懋都猜不透,只是感觉到九书记隐藏着很多问题,压抑着许多感情。

    这座小楼外面看着漂亮,实际做得比较粗糙,看着像摇摇欲坠,真让人担心有一天会坍塌。

    楼梯在背后,完全没有遮风挡雨的,不过,很敞亮,看得到很远的地方。水泥墙壁已经斑斑驳驳,长满青苔,这里是背阴的地方,日照不足,加上高山寒冷,长这些苔藓,理所当然。只是没有人打扫到这个地方,显得有些寂寞,但是保存了这里的原始状态。

    楼上除了工作队使用的三间房外,其余的房,完全没有了人气。房子是需要人住的,长期没人住的房子,注定是荒凉的。

    工作队的人今天不在,尹懋看了看楼上的房间,说:“九书记,我们要搬过来住,你看怎么样?”

    九书记说:“搬过来住?这里可是好久都没人住了。工作队的房子还可以,但有人住了。”

    “没关系。我们到哪里做项目,都是要求住在村里,方便对项目进行管理和跟进,如果住在县城,很不方便。再说,我们也喜欢住在村里,比较安静。”尹懋说。

    “那好吧!你看中哪间房子,我做主,房子就归你们使用,免房租、免水电费。”九书记说。

    “那可不行,我们到哪里都是要付房租和水电费的,村里没有自来水,我们就付给电费和房租。”尹懋说。

    “那好!我找他们把那个电表换过来,在那里挂着没什么用。”九书记说着,然后他打开了一间房。

    德志和尹懋进去一看,比较其它房间来说,还算将就,外面一间可以做厨房,里面一间做卧室。

    德志说:“稍微看了下,还行,希望九书记在搬家之前把电表装好,我们来了就能使用。”

    “没问题,没问题。”九书记说。

    关了房门,他们三个下楼来,沿着走廊走几步,发现有一根钢管在支撑着楼上的挑梁,看起来有些吓人,这楼房,稍微有点震动,就可能垮塌。

    办公楼的后面和供销社的后面相连,在远处的农户后院里,有石棉瓦搭起来的棚子,底下是深深的池子,德志弄不清那棚子和池子是干什么用的。

    这个问题埋在心里,等以后有机会再问。

    “供销社是两位老人在值守,两人共同打理着这个山里的百货公司,算是夫唱妇和,相处融洽。”九书记介绍说。

    “那他们的儿女呢?”尹懋问。

    “都在外面工作。”九书记说。

    德志不想问什么,毕竟是第一次来,问多了不好,还是要先谨慎自己的言语为妙。

    供销社男主人看到九书记,连忙打招呼,搬椅子,请他们坐;女主人也忙着沏茶,他们年纪大概在五十岁左右,身体都还健朗,这可能和山区特殊的环境有关。

    这里的大多喜欢喝绿茶,招待客人也用它。

    九书记一落座,就好像没有了走的意思,德志十分不解,有不好马上问,反正他们要留宿于此,就不必慌忙离开,估计此处就是最后一站,九书记也没想再带他俩到处转了。

    村民一年四季都在忙碌,去到人家家里,肯定会影响人家做农活、做家务,不像供销社老俩口这么单纯,不用种庄稼,只是稍微种了一些时令蔬菜,自己吃着方便,又放心。

    体力活儿不多,自然转型为服务业,在村里做买卖,只是做些熟人的生意,做生人的生意有些难,也不长久,偶尔做个一两笔就很不错了。

    不一会,就进来三个人,看起来像乡村干部,九书记连忙介绍说:“刚才你们都不在楼上,我来介绍一下,这是慈善基金会的两位先生,你们自己介绍吧!”

    九书记把“球”踢给了德志和尹懋,两人不觉得是难事,于是很大方地说了一下姓甚名谁,家乡是哪里,来这里干什么等等。尹懋也依葫芦画瓢,说了一遍。他们三个也分别作了自我介绍,他们是工作队队员,一共有四个,还有一个是队长,现在不在,有事回县城了,也有点私事。

    德志才搞懂,他们就是德志将来的邻居。

    他们三个都来供销社,目的是什么,德志还在观察。

    谁知道,供销社女主人做起饭来,九书记也没有走的意思,德志明白了,就是晚饭就在供销社吃。

    九书记说:“我忘了,这供销社是工作队的食堂,今天两位先生来到村里,村里没有饭店,也没有旅社。为了工作方便,工作队就在供销社吃饭,到月底了再结账。你们来了,没办法再去晓关吃饭,只有在工作队食堂委屈委屈了。”

    经过九书记这么一说,德志才明白,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九书记在这里磨磨蹭蹭的,敢情是想在这里吃饭啊。为什么不到九书记家吃饭呢?德志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到底还是没有确切的答案。要到以后再看了。

    晚饭就是火锅,一大锅排骨,他们喝点包谷酒,德志和尹懋初来乍到,不能坏了规矩,就没有接受他们喝酒的邀请。

    排骨火锅照样比较辣,显然,女主人可能忽略了德志和尹懋的身份,把他俩想成是当地人,能够忍受这些辣椒吧。

第139章 厕所惊魂() 
辣椒排骨汤味道不错军婚;惹火烧身。【;//更重要的是,火锅里的排骨竟然是新鲜猪肉,这个让德志倍感意外。

    尹懋嘴快,问:“九书记,真不错,这里还有新鲜肉吃。”

    “诺,旁边有一家卖肉的。每天都要杀一头猪,每天都卖完了。现在的年轻人在网上看的,说吃熏肉吃多了不好,容易致癌,说得人心惶惶的,拿不准吃还不吃,最后大家都决定偶尔吃吃新鲜肉,也是一种调剂。住在高山上的人,下来买一次肉非常艰难,还是喜欢养猪杀了腌制了,用松柏枝熏,这样的肉吃着才觉得香。那些年轻人在外地打工,时间长了,还是挂念屋里的熏肉,馋嘴了让家人寄一块到打工的地方尝一尝。”九书记介绍说。

    “那么,他们不是经常回家吗?”德志问重生之恶魔化身。

    “是的,他们不常回来。回来一次差不多要花一千多元。”九书记说。

    “两个人吗?”德志追问。

    “不是,一个人往返就需要一千多,两个人更多,大家出门了,没弄到钱就不好意思回来。攒点血汗钱,都

    “可不是吗?打工收入的三分之一的钱都给了运输公司。如果在家乡打工,可以省一大笔钱。”供销社(商店)老板说。

    三名工作队的人,也点头称是。他们年龄相仿,但都没有笑容,看得出,他们的压力很大。

    饭后,那三人和九书记、尹懋和德志打了招呼后就走了。九书记看看天色不早,说:“我们也该走了,我去给你们安排住的地方。”

    德志和尹懋向两老人告别,然后跟着九书记沿着弯弯曲曲的公路往小木屋走,德志心里一直怀疑老人的年龄,于是忍不住问:“九书记,他们是多大年龄,我看他们最多五十多岁,因看起来像五十多岁。”

    “他们啊,他们都六十多了。”九书记说。

    “真的啊?我真看不出来。”德志言道。

    “对,他们显的年轻,实际真有六十多岁了。我们这里的人不显老,原因很多,遗传,居追境还有饮食习惯,说实话,这里的空气比你们大城市的要干净,水也干净。”九书记说。

    德志心想,的确如此,人少的地方,环境就好一些,人多的地方,环境就容易受到破坏。这是个非常公平的世界,想把城市搬到大山,很不容易;同样,想把原始森林搬进城市,也非易事。

    这段路走起来不远,坡度也不大,说着话,他们重新回到小木屋。

    这个木屋,散发着松木的味道,虽然实木的墙壁上贴满了报纸,但在堂屋中央,悬挂着的是老寿星的图,这似乎和村支书的身份不相符合,因这里曾是支书的家,据说是支书的弟弟在居住,但名义是他弟弟的,实际上还是九书记在管理,这产权到底属于谁,德志猜出,肯定是支书的,他在逃避政策,因村民不能拥有两块宅基地。

    这个小小的伎俩被德志看透,德志倒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这可能是基于德志对白虎坡村支书的继续推理和猜想。那个村支书能对付,其他的村支书都不在话下,应该不难对付。

    与人打交道,要听其言、观其行、辨其意,话里有话,有些潜台词都隐藏在话语里面,这个与人打交道的学问,不得不说是书外的东西,在课堂上学不到,老师也不会教,只能靠自己去悟了。

    小木屋有两张床,九书记负责烧水,尹懋和德志收拾床铺。德志让着尹懋,请他先挑一张床,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尹懋的小心眼,免得他背后议论德志,说德志自私、只顾自己。德志防着他这一手,减少他使阴招的概率。

    九书记看来非常怕老婆,在山村里,按照风俗,有远方来的客人,负责烧水、收拾床铺、打扫房间卫生像这样的活,一般不会让男人来做,这是女人的份内之事,男的一般跟客人聊天、吸烟、喝茶。

    这倒好,三个纯爷们在做着女人做的事,大家心里都明白,只是没有先说破,给九书记一点男人的尊严,怕他挂不住,弄得大家难堪。这有一说一,九书记的妻子可能是金枝玉叶,打不得,挨不得,用不得。想想九书记这人,也挺有意思的。在夹缝里生存,一方面要应付工作,一方面要哄好家人。

    水烧好后,九书记交代了几句,最后说:“我要回家去了,你们好生休息,我明天早晨再下来,谈谈工作安排好吗?”

    尹懋抢着说:“好啊!九书记您辛苦了。我们明早再见吧!”

    德志发现九书记没有带手电,问道:“九书记,晚上外面天黑,你没带手电,我们这里有,你不妨带一个,明天早晨再还给我好吗?”

    九书记摆了摆手说:“没事。我们已经习惯了走夜路。再说,今晚月亮很好,看得见路。刚才在电灯下面,很亮,等到了外面,过一会就能看清东西了。”

    九书记执意要自己走,他对走夜路很有信心,德志、尹懋只好尊重其意愿,免得太罗嗦,给人的印象不太好。

    送走九书记,德志让尹懋下先洗,洗完后,德志再洗。反正水烧得挺多。洗完之后,各自上床。

    每逢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尹懋总要跟家人联系,说具体点,就是和他妻子发短信,报个平安。德志在其影响下,也学会了这一招。

    没办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与千里之外的家人联系,通过虚拟的电话,可以感觉到对方真实地存在,这样才是真正的男人。

    德志就不用说了,家人都在附近,虽说远隔几十公里,但想见面,非常容易,没有像尹懋那样,他妻子一定望穿秋水,也不能马上见面。

    人在白天工作,到了晚上,就是一个人,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就可能胡思乱想,到了白天,大家都一样,看起来很正常,实际心里想什么,无人知道。最真实的,就是晚上,就是独居的时候。

    德志也向妻子发了短信。他妻子很不爱发短信,渐渐地,德志也懒得发了,但又禁不起尹懋的影响,于是又开始发起来。哪怕有个情人,或者朋友,可以发发短信,联络一下感情也是好的,这是德志的妻子不在德志身边的时候,德志最想干的事。但,从和木龙垭村的田文书有了不可回首的关系后,德志就有所收敛。

    田文书也没有继续主动联系,这条线也就算是渐渐地断了。想想那时候,德志可能是处于被动地位,田文书是地主,当然要强人所难。往事已过不可再追寻。惟有抓住现在,可以让德志更加清醒。好在现在妻子在他身旁,生理上的**的压力可以得到释放,也就无所谓杏花出墙了。

    睡在床上,感到不太自在,德志又择床的毛病,晚上又有写日记的习惯,今晚都没做,仿佛少了什么,在床上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德志还不算老,难道失眠不成?

    与其躺在床上浪费时间,横竖是睡不着,不如起来写点东西或者看点书。

    九书记的小木屋,悬挂的的照明灯仍是白炽灯灯泡,这些灯泡很小,光照度不够,看起来费劲,德志心想,这灯泡的亮度,对做农活,比如掰包谷的来说,足够了,但要是看书写字,这光线明显不足。但有总比没有强,接着昏黄的灯光,德志看了一会书,接着以前没看完的继续看。那些//,准备考试用的。

    看书看累了,就写点东西,同样,习惯在明亮的地方看书写字,到了这个山村,倒非常不习惯。

    弄完这一切,感到累了,于是重新上床,这一下,躺下没多久就睡踏实了,哪怕外面公路上还有麻木车突突突地开过去,对德志也丝毫没有影响了。

    早晨起来,德志睁开眼,看见从小木屋的窗户射进来亮光,他起床,打开门,看到山中起了白色的云雾,奇怪的是,有的薄,有的厚。

    周围的邻居们已经在忙碌了。他们有的在挑水,有的在忙着家务。德志早晨必要先去厕所,看看九书记家屋后的厕所,已经没了遮挡的地方,于是走过去问一户人家,他很热情地指了指一幢小木屋。奇怪了,这里到处都是小木屋,连厕所也是。

    没错,德志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到了小木屋。

    屋门口悬挂着一条麻袋,掀开进去,果然里面有三个大便池。透过便坑孔,发现下面就是粪坑。再看四周,全是木板制成。

    这厕所就是公共厕所,中间用木板隔开,那边是女厕所,这边是男厕所,中间的隔板有缝隙,那边有人都知道。这边的木头看起来年久失修了,蹲在上面真的让人胆战心惊的。但是,这里只有一家公共厕所,实在没办法。

    蹲在倒不怕别人偷看,最担心的还是厕所不结实,一不小心,木板断裂,岂不是人仰马翻吗?那不是太丢人了。

    胆战心惊地上完厕所,德志从里面出来,然后回到九书记的小木屋,尹懋问:“一大早去哪了?难道这么快就找到了情人?”

    德志说:“哪里,别瞎说。我去上厕所了。”

    “上厕所?我也要去,在哪里?”

    “诺,看到没,稻田那里有一小木屋,那里有厕所。不过要小心。”

    “没事,我是农村来的,农村的厕所都很简陋,我早已习惯了,只是你从城市来,少见多怪罢了。”

    “还是要小心,木板的承重能力有限,它不管是农村人还是城市人,只要重量超标就要当心。到时候,别激起公愤(粪),弄得我们臭名远扬啊!”

    “少贫嘴,说点好听的不行吗?”

    德志没有再说,尹懋独自去了厕所。

    没过多久,他就回来了。回来开口就说:“真的很危险,我站上去,那木板只打颤。我还担心回不来了呢。”

第140章 一潭脏水() 
“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