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好妈妈,慢慢来-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持续地成长。但是,实际情况并非这样,孩子的成长轨迹一般来说是呈阶梯状的。
中间有停顿、也有受到刺激后的突变。也就是说,即使是努力了,在一段时间之内
孩子也会表现的停步不前,然后在某一时刻会有一个突然的发展。

    另外,我还要再补充一点,和母亲们通常认为的不同,人类的大脑直到少年时
期仍然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在大脑发展到它的极致之前,在其发展过程中是有无
数的变量在起作用的。如果母亲们以一种焦急的心态不断地让孩子学这学那,严厉
地督促他们跟上学校功课的话,很有可能在某一瞬间,本来呈阶梯状发展的孩子的
成长轨迹就会在那里嘎然中断,从而犯下无可挽回的错误。

    所以我常常要强调的一句话就是“育儿的成果只有到最后才能看得出来。”这
就像对待一粒种子,在刚刚开始的时候,谁也不会知道它开的花到底是什么样子。
只有当它扎下了根,长出了茎和叶,结出了花蕾并绽放出了花朵之后,我们才能知
道它的名字叫什么,香气怎样,花开得漂亮与否。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关于孩子的潜力问题我常常要讲这样一句话,这就是“Time
table〃(时间表)。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这个孩子在小时候本来挺聪明的,
可是长大以后却不怎么样了“,”这个孩子在小时候连话都说不好,可是现在不管
做什么都比别人快。“确实如此,孩子完全按照父母的期待和预想成长起来的例子
可以说绝无仅有。随着孩子大脑发展的过程、孩子周围的环境和条件、以及孩子与
生俱来的个性和气质等等的不同,孩子的潜在力会在谁都无法预测的某个时间突然
呈现出来。

    所以父母可以做的事情只是:相信自己孩子的成长时间表,并设法去除掉妨碍
这一时间表的各种因素。即你所能做的事情只能是:使孩子身上那种肯定性的自我
意识不要受到侵害,不要丧失自信心,使孩子不要丧失对我们这个世界和社会的信
赖感。

    我想讲一件发生在我大儿子上幼儿园时的事情。当时,我大儿子特别讨厌变化,
他在冬天穿的内衣一直穿到夏天还不肯换。这时人们都已经穿上了短衣短裤,长裤
实在是没法再穿下去了。我就叫他把冬天穿的衣服脱下来,可是孩子又哭又闹,死
活不肯。最后我们达成了妥协:在夏装短裤里面继续穿以前的内衣内裤。于是孩子
就穿着这样的装束去了幼儿院,结果一整天都成了其他孩子追逐、嘲弄的对象。因
为讨厌成为别人眼中的怪物,我的大儿子最终还是脱下了他那套冬天的内衣内裤。

    即使到了现在,当我在一旁静静地观察他的时候,我仍能发现他对变化的强烈
抵触情绪。但是我并不会因此而感到担心。我会一直等待,直到他以自己一贯肯定
的自我意识、并以这种自我意识为基础真正发现了自己的潜在力时为止。这样做并
不是否认自己孩子身上确实存在问题,也不是袖手旁观、无动于衷;而是在不间断
地观察他的同时,在必要的时候给他以刺激。如果这样做还不行的话,我会寻找能
够和孩子沟通的其他途径。但是,我决不会采取一些着急而轻率的行动。

    我本来想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读书,但最后还是把他送到了公立学校。之所以
这么做也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试想一下,如果把他放到那些所谓的天才儿童中间
学习,整天地督促他做功课的话,他能迅速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吗?同时他的心灵又
将会受到多么巨大的伤害啊!

    我的二儿子和他的哥哥完全不同。不仅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而且还善于接受别
人的想法,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同时,不论对于什么东西,都具有一种强烈
的好奇心,渴望去学习。

    有一次,这个孩子看到我正在给我上小学的大儿子读一本英语童话,便缠着我
说自己也要读。结果他把那篇文章一字不拉地背了下来。这种积极的态度是与生俱
来的。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就要针对孩子的特点不断地推动并鼓励孩子去满足自己
的这种好奇心和成就欲。不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一定要学会调节,凡事都不
可以操之过急。

    从表面上看,我教育两个孩子的方法好像完全相反,可是在根据孩子的特点顺
其自然地加以引导这一点上却是一脉相承的。也就是说不能逆孩子自然生长的趋势
而动。虽然现在在许多方面,我的小儿子要比大儿子优秀,可是谁也不敢断定将来
他们中间谁会更为成功,因为他们自然成长的轨迹实在是太不相同了。说不定在将
来的某一阶段,大儿子的潜在力就会显露出来,在成就上超过二儿子。在这件事上
谁又能说的准呢?

    因此,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材的父母们必须要具备的一个条件就是:凡事
不能操之过急,要有懂得等待的智慧。

    就像日本一位有名的学者所说的那样:“所谓人生就是背着沉重的行李去赶一
条长长的路,着急是绝对不行的。”


返回
 
早期教育中的慢速培养含义

    就我个人来说,我并不认为早期教育就无条件地不好。孩子越是幼小,就越容
易吸收各种学习经验。如果这种学习是在适当的时期进行的话,确实能收到很好的
效果。对这一点,我从来都不加否认。

    问题并不在于早期教育本身,而在于实施这种教育的方法。

    说到早期教育,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首先都会浮现出婴幼儿用的各种教材,或者
那些所谓教育天才的机构,并想到要把在幼儿园或小学才学的知识过早地就灌输给
幼儿们,这样他们就可以比别人更快地成长和发展起来。我遇到的大多数母亲都抱
有这样的想法,实际上她们确实也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教他们英语和母语
了。

    但是,这种过早地教孩子学习的方式并不总是能行的通,在教孩子学一些什么
东西的时候,你要清楚在这时期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具有与其他年龄孩子学习时完
全不同的一些特点,对这些特点一定要很好地加以利用。孩子们在婴幼儿时期,一
个十分突出的特征就是,他们总是本能地想要去探索一些新东西。也就是说,对于
孩子们来说,好奇心本身就是一种本能,因此每当他们看到一些新的、有趣的东西
之后,总是会感到特别高兴。孩子们的这种探索活动本身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非常
重要的学习过程。当他们看到周围有一个新的东西,跑过去摸它的时候,这个行为
本身就是学习。

    就让我们举一个例子吧。在孩子面前有一个锅盖,孩子们在看到这个圆圆的东
西之后,会感到很新奇,他们会想:“它的样子长得真古怪啊,妈妈用它盖什么呢?
为什么要盖呢?”以这种好奇心为基础,孩子们会得到大人们难以想象的知识和信
息。

    以婴幼儿的这一特征为基础提出的早期教育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
“One step behind ”(晚一步)理论,另一种是“One step ahead”(早一步)
理论。

    “One step behind ”(晚一步)理论指的是:对孩子的行为要稍微慢一拍地
去应对。也就是说首先要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孩子的行动,当孩子对什么东西显示出
好奇心以后,母亲再因势利导加以推动就可以了。简单一点儿地说,就是你只要去
附和孩子就可以了。

    与之相反,“One step ahead〃 (早一步)理论指的是要比孩子的行动提前一
步作出反应。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坐在一碗米饭前,正在说:”佛,
佛,佛……“的时候,一旁的妈妈可以提前一步十分明确地说出”饭“这个词。

    我认为,如果能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同时适当地加以应用的话,就会取得
最佳的早期教育效果。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判断什么时候应该“One step behind〃(晚一步),什么
时候应该”One step ahead〃 (早一步)。既有错过了孩子最佳学习时期的母亲,
又有过于着急,在孩子对学习还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就提前让他进入了学习过程的
母亲。

    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取决于母亲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如何。平时就把自己的全部
爱心都投入到了孩子身上的那些母亲是既不会错过、也不会在孩子最佳学习时期到
来之前就过早地进行早期教育的。

    既然如此,那么以这一理论为基础,母亲们最关心的母语、英语等方面的学习,
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以什么方法进行比较呢?

    虽然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尽相同,但是,对于那些首先要求以具有一定的思考
能力为前提的学习来说,一般要等孩子长到4…5 岁的时候进行才能收到效果。因为
起码要到了这个年龄,孩子们的大脑皮层才能发达到足以吸收并消化这些知识的程
度。

    在孩子还只有两岁的时候,就有不少母亲试图教自己的孩子认字。但是,这时
孩子对字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它们的样子是圆的这样一种程度。当然,孩子在母
亲的强迫下也完全可以把这些字背下来,并能阅读它们。但是,这和鹦鹉学舌并没
有太大的区别。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确实也有一些在认知力(认识并理解问题的能力)上发育
比较早的孩子,有一些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特别强、探求欲望特别高的孩子。对于他
们,即使没有母亲的强迫,他们也会对认字这样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你的
孩子表现出了这种兴趣的话,就没必要阻止他。如果你对孩子在学习方面是否有兴
趣、以及这种兴趣到底有多大不太清楚的话,只需认真地观察一下孩子的反应,就
可以知道了。如果孩子讨厌这种学习的话,就应该立即中止。

    有一天,我妹妹很兴奋地打电话给我,告诉我说她的女儿能认字了。事情是这
样的:有一次,这个孩子在她经常去的地铁站上,看到写着站名的标志牌,就大声
念了出来。开始的时候,大人们还认为这不过是偶然的巧合。可是,后来即使到了
其他地方,只要是有写着那个车站名字的文字出现,她都能准确地念出来。到底是
什么原因使这个刚刚才两岁的孩子就能够“识文断字”了呢?

    原来,这个孩子的外婆就住在她最初读出站牌的那个地铁站旁边。孩子平常就
特别喜欢去外婆家,来回都会听到列车播音员多次播报这个车站的站名,去了几次
之后,就在无意之中把它记了下来,然后孩子把站牌上写的字和听到的车站名联系
起来,并把它背住了。也就是说,孩子之所以能够识文断字,其中的秘密完全在于
儿童那种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表现出的天真无邪的关心。

    可是,在电话里兴奋了半天的妹妹却正式宣布说:“从现在开始,我要正式地
教她识字了!”我对她详细地说明了孩子之所以能够识字的原因,提醒她,强迫孩
子学习的教育方式,是绝对不会产生什么好的效果的。然而,对孩子充满了期望的
妹妹根本听不进我的话,马上就开始教连话都说不流利的孩子学习母语了。

    果然不出我的所料,没过多久,妹妹又打来了电话,告诉我说:只要她一把识
字卡片放在孩子的手里,孩子就会大哭大闹,把卡片远远地扔在一边。没办法,她
只好放弃了教孩子学习母语的想法。

    尽管这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我也曾这样想过:万一孩子在这个妈妈强加
给她的学习过程中对认字产生了兴趣,说不定也是可以提前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
育的。因为只要孩子有兴趣并能从中得到乐趣,那么对孩子来说,学习识字和其他
游戏就没有太大的差别。

    在我朋友的孩子中间,有一个孩子特别喜欢吃美国31种风味冰淇淋(Baskin…Robbins)。
经常和孩子一起去冷饮店的妈妈,有一次无意中指着Baskin…Robins 冰淇淋的第一
个字母对孩子说“这个字母念B ”。孩子在听到这句话的瞬间就背住了这个英文字
母,以后无论他走到哪里,只要看到B 字就会大声地把它念出来。

    像这样把学习和孩子喜欢的东西联系起来,就会使孩子产生出切实的学习欲望。
通过这种方法学习到的东西就会深深地刻在孩子的脑海里。

    不顾孩子的兴趣强迫孩子进行的学习则不仅会使学习的效果明显降低,而且还
会使孩子失去其他很多宝贵的东西。比如会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在学习的态度和方
式上,还会使孩子形成只会机械记忆、不会积极思考的习惯。结果,强行进行的早
期教育反而成了制造没有思想的孩子的捷径。有一个出生于富裕之家的孩子。他的
父母全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因此对自己独子的教育就更是格外重视。根据母亲的安
排,这个孩子从四岁开始就在专门的英文幼儿园上学了。

    由于母亲的强迫而不得不去学英语的这个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后没多久,就开
始无缘无故地动手殴打和他一块儿学习的孩子,并表现出其他一些十分反常的行为,
常常躺在幼儿园门口不起来。

    焦急的母亲跑到附近的儿童问题咨询所,给孩子做了智能检查,结果孩子的智
商只有80。 当这位吃惊不小的母亲跑来找我的时候,她孩子说话都比别的孩子慢,
可是她本人竟然不知道!

    为了确保准确无误,我再次对孩子的智商做了检查,结果和上次没有太大的差
别。可是,在对这个孩子进行了一段时间仔细认真的观察之后,我发现他的实际智
力并不像智商测试结果显示的那么低。孩子的智商检测结果之所以低,并不是因为
他不会回答测试的问题,而是因为他对智商测试本身就拒绝合作。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检测结果呢?

    这个孩子从上专门的英语幼儿园那天起,就非常讨厌学习。虽然根据妈妈和老
师们的要求不得不背那些枯燥无味的英语单词,可是,并不能因为这种努力就可以
使他在短时间内喜欢上原本讨厌的东西。结果,孩子因为英语学习的负担和压力丧
失了对生活的自信心。这种心理通过殴打幼儿园的其他孩子或撒泼耍赖、拒绝上学
这样的行为表现了出来。一旦孩子失去了自信心,在他的潜意识中对智商检查这样
普通的测试也会产生出一种排斥心理。

    父母们常常认为,把单词背会并能原封不动地写出来的记忆能力就是智商,实
际上并非如此。相反,孩子们不知道一两个单词并不要紧,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
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当遇到一个新问题的时候,能够独立思考、寻找出解决
问题的方法、懂得问为什么的能力更重要。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做基础,只会背单
词和数字,那么这样的儿童只能成长为“记忆能手”,成为一个不会思维只会背诵
的傻瓜。

    我大儿子景慕是在入学前两个月才开始学习母语的。按照我们现在的一般看法,
到了8 岁还不会写字可以说是匪夷所思、骇人听闻了。可是,就是在这短短的两个
月里,我们的景慕就学习并掌握了母语。

    “这个太容易了,为什么要教我学这个呢?比学英文字母简单多了!”景慕在
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母语并不说明他本人是一个天才,而是因为他的学习完全
是按照大脑发育的时间顺序进行的。如果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教这个固执的要命
的孩子学习母语的话,说不定反而会引发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我想起了在早期教育发源地美国的一件事,那时我曾经访问了一个幼儿园。在
这个被认为是丹佛市最好的幼儿园里,根本就找不到幼儿用教材、教具一类的东西,
甚至连一般幼儿园里可以经常见到的玩具汽车都没有。如果说还有什么的话,那里
只有宽阔的草地、泥土和汽车轮胎这一类的东西。老师们说,孩子们如果想要什么
东西的话,他们会自己研究并动手把它们做出来。成品玩具会阻碍孩子们创造力的
发展,他们是绝对不会使用的。

    我非常想让那些随时想教孩子一些什么东西的母亲们,也到那个幼儿园去看看。
如果那样的话,我就不需要费力地向她们说明为什么要慢慢地培养孩子了。

    想要慢速培养自己孩子的话,首先就要真正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弄清楚他们
最需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然后才有实现的可能性。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你可能
会犯无数的错误,但是,你不能讨厌或害怕犯这些错误。因为,这是希望慢速培养
自己孩子的父母们最起码应该做到的事情。


返回 
没有不可能的梦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非常爱自己的孩子。甚至,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还
在总统办公室安放了来回摇晃的木马。他对自己的内阁成员们说:“我之所以在这
儿放一个来回摇晃的木马,就是为了让我们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能想到孩子们,和
我们应该对他们承担的责任。”

    约翰?肯尼迪总统的话之所以能够引起我强烈的共鸣,不仅因为我是一名儿童
心理学科的医生,还因为我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说的更确切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热
切地渴望我的孩子能够幸福地成长,并为他们创造出这样的条件。世界上没有一个
父母希望看到自己孩子不幸的样子。

    1994年,我赴美国旧金山市参加世界儿童心理学年会。当时,学会面临的一个
很大的课题就是女性的产后忧郁症问题。根据当时的研究结果,在美国有10% 的女
性深受产后忧郁症之苦。可是,在非洲的一个部落里,从他们那儿的女性身上根本
就找不到产后忧郁症的影子。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角度讲,美国不知道要比这
个非洲部落先进多少倍,可是,为什么反而会出现这种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呢?我
感到非常地困惑和不解。

    经过了解才知道,情况原来是这样的:在那个非洲部落生活的地方,土地非常
贫瘠,因此无论男女,他们的劳动强度都非常高。可是,只要女人一怀孕,情况就
会发生180 度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