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泱泱神明-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文都出自胡人血统的魏地士族,是近卫营的首任营长。作为魏国降卒,他跟所有的魏国人一样弄不懂,为什么广陵会把魏国的降人都视为亲信。

    他们当然不清楚广陵王的无奈,治下的各时代领地都无法告知朱慈焯,更不能相互之间了解太多。而对于魏国降人而言,广陵救他们入世,那他们只能保着这位恩公的社稷不倒。因为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也有着差不多秘密需要去保守,不然都不知道将来会是何种结局。

    第二天没下雨,元文都在出发前壮着胆子去找军团长杨明仁,看到团部里面很忙碌,正在收拾驻地准备开拔。

    明仁与杨明智起得晚些,此时正在吃早饭,先吃完放下碗筷的杨明智问元文都道:“元营长,你营的情况怎么?”

    元文都笑着说道:“弟兄们士气很高,都急着想练练枪法,到时作为先锋营当主力!”

    杨明智说道:“枪支配置上出了些问题,那边来不及生产,可能要作出调。”不是来不及生产,而是根本没有准备,就算有准备也来不及生产。

    妙香国的兵工厂正在制造前发枪与现代鸟枪,连燧发枪、后装单发枪的生产都不在考虑之列,制造速度又怎么可能跟上这里的岁月变迁。

    明仁吃完后笑道:“别听三公子的,今晚分开驻营后就发下来!明天起进入战前强训,让下面的弟兄们做好思想准备。打硬仗还得靠我们自己!”

    杨明智苦苦地皱着眉,一共拼拼凑了五百多支后装单发枪,半自动步枪的要求没达成,二十一世纪的常规武器更不可能配置到明末,他想带领缅族营作主力军的愿望落空。

    又是半个多月过去,缅奸营已成为一个训练有素的步炮营,与汉军小兵营结成一个火力强大的步炮阵地,向一万东吁阿瓦城(曼德勒)守军首先发动了攻势。

    一共5门75炮、10门70炮,对坚土城墙作示威性轰炸,后世已经的退役的武器在三百年前进行销毁式作战。

    东吁王朝此时的首都还在勃固,后世仰光的附近,后世缅甸的缅族人之所以比较聪明或者说文明进程比较先进,都是因为东吁王朝统一后走向强盛的结果。

    此时东吁王朝刚统一成一个大国,多年的战争使国家很贫困,甚至还没有进入封建制度社会,这个迁都阿瓦之后步骤已被德国的入侵所打乱。

    这到由缅甸奴隶主刚刚组建起来的部队,在炮声响起不久之后便竖起了白旗,可是炮弹依然对着城墙城门倾泻着。阿瓦将作为敏耶代帕的新都国都,国都只建宫城不需要城郭,炮弹只是为了帮新王拆城墙。

    进入阿瓦城后,东吁新王敏耶代帕有了自己的臣子,他才有了象样的朝廷,附近的大小领主忙着出粮献银选美妃帮新主立朝建军。

    敏耶代帕从此的心情便好了起来,终于回到缅族人的聚居地,坐拥一半以上的江山,得到很多同族的拥戴,这样才像东吁王朝的国王。

    入城不足半月,杨明智帮东吁新王奏齐了价值二十万两银子的金银,这笔钱银能成为朝廷的第一笔债款,这纯属出于敏耶代帕及臣子们的意外。

    敏耶代帕虽然很欢喜却不敢作主,带进密室悄悄说道:“这是三公子这些天辛劳征战的酬金,小小年纪的真不容易啊!”

    杨明智听了苦笑着说道:“陛下可不能如此糟蹋钱银,二十万可不是个小数目,能够置六门火炮与九千发炮弹呢!这事王兄关照过了,只能作为陛下的借款偿还。还望陛下今后要善待治下的臣民!”抢掠奴隶主的财物实上是件痛苦的差事,但不抢别人又不会给,这种为难人的事情让敏耶代帕下令去做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就非常困难。

    敏耶代帕听了说道:“哦,原来是德王陛下的意思,实在太感谢了。”感谢之语非常真诚,之前他还不清楚二十万两银子真正价值。又抱歉地说道,“那三公子的酬劳本王就无法弄这么多了,今晚请三公子留在行宫用膳,好让本王亲自给你打理。”

    “这个就免了,喝酒倒是用得着!”杨明智轻声道,“军中饮酒不方便,以后还望陛下多多招待才是!再给本公子找位美女藏着,陛下不要对别人提起才好!”这次出征没带小美女,带了也不方便,更重要的是这身体才十三岁,不方便像明仁及治下军卒一般随便找女人陪侍。

    “哦,呵呵,没想到啊!”敏耶代帕看着杨明智乐了,一名没长毛的小孩都成了酒色之徒,倒是真的不方便让外人知道。“行,为兄替你安排就是,以后每晚都陪本王用膳,行宫里也会有三弟的寝房。”

    敏耶代帕突然似见了宝贝一般,心里更是转开了念头,心道,“子嗣之事忽许有法子了,这种事情这小毛孩一定不会乱说,更不清楚新王妃是哪一个”(根据东吁王朝的资料,敏耶代帕没有子嗣,他杀死阿那毕隆后称王,死后由他叔叔继承王位。或许无子嗣跟他父王阿那毕隆有关也说不定,弑父称王同时也为了报杀子之仇)

    明智虽然才十三岁,却跟那些小兵一样是个成年人,在家有小美女们侍候,在军中这个年纪沉迷酒色作为现代人总难撕掉这张脸皮。

    明仁已有了本土的土司女未婚妻,明智的事业在大明,所以还没有订婚,作为王室成员婚姻无法脱开政治,门当户对其实对光大门廷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作为统治者或者皇帝,他们不希望治下的臣子强强联姻。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反对旧式婚姻,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有其政治目的,跟大多数当权者出自贫下中农有关。而年轻女子多容易上当受骗,在民国时期毁于自由恋爱的女人实在不是个小数目,给文人才子杨明玩弄女姓大开了方便之门。

    杨明智跟东吁新王敏耶代帕讨酒喝自然有他的更重要目的,他要帮助缅甸实现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过渡。三兄弟自然一样好酒量,可是敏耶代帕却是扶不起的阿斗,酒量不行不说,跟小孩子谈治国更是不情愿。

    到了第三天提到东吁新王的新军队杨明智才说上话,说道:“陛下,您得把更多的土地分给百姓,而不是集中在各领主手上。如此一来,小卒们得到您那几十亩的赐地,不替您卖命才怪了!”

    敏耶代帕听了觉得有些道理,想了想问道:“他们替领主们种地不是同样有饭吃吗?”

    “这不一样”杨明智的缅语水平还不够好,想了想解释道:“打个比方说,今天陛下派三弟去一千斛募粮,为臣仅募得八百六十斛。如果陛下跟三弟说,今日募足千斛军粮,多募到的赠予德**队,那”

    “三弟定能完成今日的募粮任务了,对吗?”敏耶代帕考虑着说道,“三弟这句话非常有道理!把田地分给百姓,他们就会种出更多的军粮出来,不会再偷懒了!有道理,有道理!”

    “陛下英明,就是这个理!”杨明智说通后也松了口气,说道:“王兄是希望陛下的邦国尽快强盛起来,这样德国也就有了个好榜样!”

    “对,对!都有好处。分给奴仆土地,他们更会拥戴于我!”东吁新王更需要百姓的拥戴,敏耶代帕终于想通了此节。

    杨明远对德国的奴隶制度一定要变革,他是客家人想收揽民心必须这样做,但是如果缅甸国不走在前面他又不便动手,那样会使他这客家人变得很孤立。

    而东吁缅族的情况恰好相反,多年的领土扩增战争对土司来说没有利益,更多的是兵役和钱粮摊派,对战争已非常反感。经过此乱更不希望再兴兵争伐,也无国力再继续征战,加剧了内部矛盾,百姓与土司们更愿意选择重建之路而接受封建制度的变革。

    两人聊到了一起,敏耶代帕的话便多起来,心里好像明亮了许多,说道:“没想到三弟小小年纪还有治国之能,不简单啊!”

    “这不算什么,小弟只想尽快打到勃固去,陛下的王国能尽快地恢复过来!”杨明智花了这么多天绕着弯子,现在说通了被人称赞还真有些不好意思。迷迷糊糊也广告衙都出来了,说道,“这叫作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敏耶代帕对德国的支持一直从心底里感谢着,这是真真正正地为他夺位着想,为东吁缅甸的危难处境着想,感觉不到德王的恃强凌弱、趁火打劫的意图。

    听了这话后哈哈笑道:“对,对,大家好才是好”心里一高兴又想起生儿子的事来了,少个接班人心里总有些不满足。

    过了一会问道:“不知三弟何时会出征?依王兄看来,我们联军还是守在阿瓦城更稳妥些。”

    提起这些杨明远也很伤脑筋,东吁国都正在购置火炮,训练新军,而且平叛声势很大。本国大小土司听说有十万大军更是如惊弓之鸟一般,都反对主动出击,筑壕筑城“寸土不让”为上策。

    敏耶代帕已经拥有不少的疆域,这样以逸待劳确实是上上之策,东吁再多的红夷大炮也不够75步炮的射程,问题是到时候敏耶代帕这么多的透支款怎么还?

    。。。

第九十八章 故土情结() 
敏耶代帕已经拥有不少的疆域,这样以逸待劳确实是上上之策,东吁再多的红夷大炮也无法用于野战,问题是到时候敏耶代帕这么多的透支款怎么还?

    提起这个杨明远总是装醉,叹了一声便倒在地板上,说道:“那群领主都不愿远征,又或许不用再战您父王也快完蛋了。小弟实在拿不出主意,雨季又这么长继续练兵吧!”杀人的事情一点都不好完,“不战而屈人之兵”确实是上之上策。

    而且战事拖得越久,对杨明远在德国的统治更有利。这些日子越来越多的土司带兵带粮前来助战,还有更多的进贡。毕竟德王新立,得到邀请时送点贺礼表示一下应该没关系,明年坐稳了王位凯旋回朝怎么收拾他们可是个未知数。

    敏耶代帕是想杨明智在行宫住久一些,那几名挑选出来的女子,只要有人怀上小孩就算大事告成。新王妃本来就没确定,怀上“龙种”不是王妃也得成为王妃,杨明远终不至于从行宫里带几名孕妇出宫。

    杨明智在第二天又变回了明智,这日起他才开始有了东吁王室的混血儿女,之前的杨明智总是记着用后世的避孕措施。

    三兄弟中杨明远毕竟是最“空闲”的一个,他要读书念经还要处理各领地的事务,那个移动入口在这里显得更加重要。

    建国称王之后部算与大明建立的邦交关系,虽然这是依靠那六门红夷大炮及两箱贵重珍宝建立起来的不平等关系,但能名正言顺地成为大明朝廷外藩确是件可喜之事。

    杨明远现在有了一个大明朝廷认可的身份证,隋朝杨氏后裔流入南蛮复土归明。大明天子降旨示恩,敕封隋文帝三十世孙杨元为德王括弧隋,掌木邦、孟养二宣尉抚司。赐银十万两建国都于木邦兴威,永为大明臣属藩国,世统国中之军镇守大明南疆。

    云南沐王一时失去了本来的工作,受帝命护送天使往德国传旨相贺。杨明远对这件大事当然不敢轻慢,暂时回兴威城准备隆重地迎接天使。

    至此得到超过五十万两的金银,这还不包括抢掠到手的珠宝钻石,拿到二十一世纪便复制了一大笔财富。而且还有更多的钻石与翡翠等待着被复制,甚至还有那些已被开发过的油汽田,都将成为德国初建时期的经济基础。

    回到兴威首先要把这里的朝廷组建起来,经过官校培训之后的四百多名魏境降官及近二千名来此建立家庭的越国女子科技工作者,入迁总数超过五千人口。

    这批外迁者穿着各朝代的服装,有趣的是二十一世界的女科技人员都着汉代服装,几百名接受过傣甸语言的官员也已经换上了汉代的官服。很明显大相国姜祜的工作做得很细致,连杨明远在异世的王宫基地的选择与汉代藩王的服装都没有任何疏漏。

    张朔是德国的首任相国,这位百多年来一直没得上位的次,到了这里终于得到了一展抱负的机会。

    杨明远看着这群“顽固不化”的现代官员真的很无耐,说实在这批官员与技术人员原来准备用于十六年之后。可是以姜祜为首的国府最高领导层,经过十余次内外协商会议,最后作出让广陵王的就藩大典与国婚回到二百七十五年前举行。就是说要与朱慈焯同一年立国。

    这是杨明远所没想到的事情,可以说也是一个大的疏忽,小明王那里知道吴国之外有块妙香国的领土。只是不知道这块领土得到的时间提前了十六年,而这个时候的郑慈超还没有穿越,王威德明王后来的日月岛仍处在秘密建设期内。

    杨明远细细地研读了国府对德国的第一个十年计划书,国都建设、农业、林业、交通、港建、石油、珠宝、教育等八个主要项目。其次才是工业项目,这个方面重工业是造船业与石油勘采,其余只是些小工业作坊,没有再引入现代工业。

    德国将发行纸币为主的现代货币,纸币的纸张质量与印制工艺都有提升,毕竟德国不再是封闭小国,而是这时代地球上最先进的国家,制成吴国境内的冥币也有些说不过去,况且那百元大秒的头像已作改换。

    十元以下的小币种就有二亿,十元币是白银制成的银洋,实是铸有杨明远头像的等价银元,十六年后大明百姓私下里都称之为“杨大头”。

    杨明远看到这一切仿佛已看到了自己的死期,心情非常复杂,每日与出差前来姜祜一起处理国中事务,很想提议把这王位“传给二弟”杨明仁。理由很简单,这个世界一定还会出现一名同名同姓同是杨坚后人,这件事情姜祜心里一定有数。

    “问题是受大明朝廷敕封的是您,陛下!”姜祜一句话便将杨明元搏得哑口无言,“陛下就不能尽快留下子嗣?尚有十六年的时间,此时言及是否早了些!”

    杨明远听了无话可说,却暗自警告了一番,借了这个身体作出这么大的贡献,这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不就这国王的王位吗?

    原来的妙香国一直没建王宫,现在选择的基地仍在北侧的山坡平台上,这或许是一种巧合,或许正对应着二十一世纪的王宫建设。那里有个通道出入口离二十一世纪的广陵国际地下码头出口仅三十六米的距离,这个通道口与兴达县的出口都被迁到了天启元年的木邦德国,从兴达出入口之后的通道才伸向十六年之后的大明。

    姜祜奏请道:“陛下,以后是否将妙香国更名为德国?毕竟妙香国是傣族人建立的一个古国。”

    杨明远反问道:“西方不是也有一个德国吗?”

    “是的,那只是大明国内百姓对它的称呼。”姜祜解释道,“它的全称是德意志帝国,大明官方语言简称其为西德。因为以前在山东还有个大明藩国称德国,虽然削藩已久,但大明德王一系仍在,借其国名皇室与朝廷或许会更乐意。”

    “哦?”杨明远或有所悟,于大明皇室而言最希望妙香国只是个藩国,便道,“那就给大明皇室上份奏折吧!免得太上皇与皇上多心。或可给首相写份更名申请。”

    二十一世纪的大明实是有两个朝廷,北地故国的首相兼有国家元首之职,但需向皇帝宣誓就职并受皇室的约束与监督。至于以前大明的那个德国,自然是因为杨明远后来的肉身有关,就是现在明仁这身体,这次准备让明智去争夺大明德王之袭。

    杨明远现在的王宫是木邦宣尉抚司衙门,也就是原木邦大土司线瓮团的府邸,这段时间正在为德王选淑女,以后将作为新王宫的宫女。国府也推荐了几名现代王妃,这么多后宫没有一个属于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女性,作为一个外藩自治国实在有些不恰当。

    在二十一世纪杨明远只与东吁太子郑少诚走得近些,两国又是近近邻,看了一大堆照片最后还是做了郑少诚的女婿。选了他那见过一会的私生女郑纪子,一名十八岁缅日混血美女,觉得当代选一个充充门面就可以。

    来到木邦与杨明远走的最近的仍是莱莫大土司景宗真,数来数去宫中也就与景宗真家族有关的女人最多。好在这里的女人嫁男妇不论什么辈份,她们一般的只有名没有姓,根本不能用年龄大小的来区分辈份。杨明远甚至怀疑她们在出生之后就难确定辈份,小辈嫁长辈、小辈娶长辈的现象很多,甚至还有祖辈年纪比孙辈还小的人存在。

    世代传得久了,很多辈份本来无从考察,但在以世家奴隶制度的地方,每个人的谪庶出生族人都记得清清楚楚,这关系到土地的分配与承袭,也与每个人的婚姻有着重要的关系。

    线瓮团那位漂亮的继室原是景宗真的小姑,正室生养出生尊贵,她十四岁的女儿应是景宗真的表妹,与景宗真的女儿、侄女同时入选王室。

    淑女怎么选杨明远无法作主,这时代讲究政治联姻,选进宫做不做王妃杨明远可以作主,甚至可以像财物一样赐给手下的官员。但很多时候他仍然作不了主,因为这边的后宫由王姬作主,此时由她执掌着德国王后的印玺,同时掌握着宫中新选淑女的最初定位。

    删选出三十六名美少女带回“家”里作最终的选定,最终将选出傣佤克钦三族九名土司女子为德王妃嫔,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巩固德国的统治服务。这三十六名女子会在十六年之后嫁入王室,那个时候再见家人时,估计更不清楚各自的辈份了,当然没被带进家里的侍女们当然不知,当国王大婚时她们的位置已被更多后辈所取代。

    罕玉跟着家人及一大群俘获的男女,去所谓的家里“转了半天”,是唯一再回到木邦的人,但她总觉得自己好像做了一场梦。她回来之前见到了被选入宫的女儿与侄孙女,才知道杨大土司便是那个家的主人,才知道杨大土司还是一国之王,国中的都城繁华异常,宫殿王苑多不胜数,更有数万阉人宫女正在为国王的新婚忙碌着。

    罕玉有幸见到了德王众多的美妃,更有幸见到了“巧云姐”,她认为自己能从三十二岁回到二十岁上下与那位“巧云姐”有关。

    这次也是跟着巧云一起回到木邦土司府,发现这巧云姐跟德王的关系非常不一般,甚至能帮助自己弄到德国次妃的地位。

    罕玉当初不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