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样也可以吓唬一下她么。”喝了一口水,看着叶扶苏还有些发楞,刘爱国又问了句:“懂不懂?”
实话实说,叶扶苏不太懂。前半句还明白,就是做事要讲方式方法,要灵活不能一根筋。可后半句,不是教人打人又是什么。只不过是更隐蔽点了。既然是刘爱国说了,是大哥跟小兄弟谈话,还是实话实说的好:“明白了一点,后半截……”
“我就知道你听不明白。我那不是教你打人,是告诉你要有策略。你这么一掐,事情性质就变了,还被人家骂成臭流氓。丢人不丢人呀。你要是像我那样,顶多了是一时激动手劲大了点么。”好像也觉得自己说的有些不象话了,刘爱国咳嗽了一声,看了看禁闭着的房门:“这是说做事要讲方法。举个例子说吧,就说这次参加新兵培训,为什么选你跟马野?论军事素质,张晨不比你们差吧。论稳妥听话,里羽也比你们两个强多了。之所以让你们来,你们连长是希望你们能够在新训队、在更多的责任压力下,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平常跟你们说这些,你们意识的到么?会听么?这就是方式方法。还有你们连长在处理他跟王其文的问题上,也像你这样,看着他人不地道,挥拳过去?不是吧。这叫有理、有利、有节。还有,你学过条例吧。给你授予个优秀士兵用的着上报军区么,三等功团里也可以决定吧。为什么要上报呢?还不是有人说你们是胡闹。上报军区,就是要个说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对了,给奖励,以后谁要是废话,我把他踹到军区去。错了,告诉我们有什么错。再说了,军区都把系统连锅端了,能错了么?这不叫逼着军区表态,这叫……”刘爱国好像也没词了。他还就是在逼着军区表态。也省得今后进行改革试验的时候,有人说三道四。
叶扶苏一看刘爱国把自己绕进去了,差点乐出了声。强忍着对刘爱国说道:“您这么一说,我好像明白点了。真的,我回头再好好琢磨一下,我觉得这些道理平时还真的没有想过。要不也不至于这样了。
刘爱国看着叶扶苏,想了想小声的继续说道:“其实,我们让军区有个明确的态度,一方面是为了今后的试验不会再有人为的阻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你们要个说法。人才在于发现,也在于作养和调理,更要保护。说了不少,我看你也明白了一些。好好想想吧。”
刘爱国沉吟了一会,指着叶扶苏伸出了一个手指:“一,给你一个警告处分,没意见吧?”叶扶苏当即表示了没有问题。刘爱国又伸出了第二个手指:“二,由于你对团里改革试验的突出贡献和这次抢险中的突出表现,团里决定授予你三等功。”
叶扶苏想了一会,对刘爱国缓缓的点了点头说道:“我明白了,回头我再好好想想,今后一定不让您失望。”
刘爱国看着眼前的这个不到20岁的“小兄弟”,突然有些怀念起了自己当战士时候的岁月。同样的积极上进,同样的满腔热血,也同样的年轻毛躁。是个好苗子呀。看着叶扶苏若有所思的神情,刘爱国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柔和的说道:“你考虑个问题,不要急着告诉我。给你2年时间,想好了告诉我:留在部队干下去,怎么样?”说完刘爱国转身走向了屋门。叶扶苏跟在后面,一直低头想着心事,把刘爱国送出了宿舍。
当晚,新兵宣誓仪式上,带领新兵宣读誓词的时候,叶扶苏突然发现曾经念过、背过无数次的誓词对他产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触动: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命令,严守纪律,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忠于职守,努力工作,苦练杀敌本领,坚决完成任务,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背叛祖国,绝不叛离军队。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六节 掠地尖兵(1)
新兵训练结束了。四班如愿以偿地获得了考核“总冠军”。还搂草打兔子拿下了队列和射击两项考核红旗。其中,叶扶苏对于新考评制度的了解确实帮了大忙;但是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周杰那丰富的带兵经验。
新兵在宣誓仪式后3天内陆续下到了连队。田毅被分到了一连一班,跟着马野兴高采烈地报到去了。而此时的叶扶苏已经来到了军区信息中心。
叶扶苏是在宣誓仪式结束当晚得到的通知。他将和独立团另外的三个同志一起去军区信息中心,进行为期两周的学习、培训,学习使用一套即将由军区统一下发的模拟电子指挥系统。其实,这套模拟电子指挥系统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来源于独立团的那套“扯淡”系统。只是经过军区信息中心几个月的攻关,这套系统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完善。系统本身被分为了几大模块,不同的部队除了公共模块外,都可以根据部队的实际情况获得针对性极强的应用模块。现在看来,这种设计思路并没有什么新鲜的地方,但是对于当时的软件开发而言,模块化设计还是属于很先进的理念。这是罗纹和叶扶苏一起反复商量才确定下来的系统架构方式:以独立团的应用为基础蓝本;其它功能模块的开发由军区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直接到各个部队、兵种蹲点,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叶扶苏参与了不少的工作。准确的说是叶扶苏很幸运的得到了罗纹的指导,使自己今后在软件研发和系统构造能力方面有了一个飞跃。
学习期间,叶扶苏基本上是跟罗纹一起渡过的。作为系统的始作俑者和开发者,叶扶苏其实大可不必参加这个培训。罗纹把他调来学习,主要出于一份爱才之心。罗纹甚至想劝说叶扶苏在复员后完成学业,然后再特招进军区信息中心。
两周之后,培训结束的时候,别人拿到的是一本培训合格证书。叶扶苏拿到的则是一个调研员聘书。这是军区为了鼓励基层指战员关心部队科技建设而采取的一个新举措,受聘调研员的干部、战士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拥有部分特权。比如为进行研究而拥有的资料调阅权力、车辆借调权力等。当然,这些权力是不违反相关政策条例,不影响部队训练的前提下才可以提出的。叶扶苏成了首批拥有调研员聘书的人员之一。
参加完培训回到独立团,叶扶苏才知道副班长严新复员了,自己也成了一班副班长。原来属于严新的铺位现在被分配给了田毅。看着同样方方正正的“豆腐块”,同样平整如镜的床单,叶扶苏怎么都觉得别扭的不成。没来由的瞪了田毅一眼。一年多的朝夕相处让一班的众人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彼此间的默契和融洽一旦被分离所破坏,让人一时很难接受。叶扶苏没能亲自为严新送行,所以体会还不是很深。而一向跟严新形影不离的张晨则是亲自把老大哥送上的火车。这几天他一直情绪低落,就连叶扶苏归队和新战友的到来也都难以提起兴致。一班这几天显得有些冷清,大家的心里都是别别扭扭的。也许只有时间才能慢慢让众人淡忘离别带来的忧郁。
日子似乎又回到了出操、上哨、内务、政治学习……这样单调的循环中了。趁着冬季训练量大幅度的降低,叶扶苏他们加快了资料的翻译和独立团内部计算机系统的建设。时间就这么到了1998年的开春。
就在新一年训练即将展开的时候,独立团收到了军区下达的命令:抽调独立团侦察连、一营一连及部分干部,组成参训分队,参加军区组织的代号“掠地尖兵”的陆航协同战术训练。这是军区为了实施科技强军,适应新型战争的需要,着眼“打赢”战略,组建一支快速反应部队的前奏。
去陆航基地的路上,杜为国告诉同车的一班战士,这次搞的“掠地尖兵”,参训的全是军区最能打的部队。整个训练将分在三个集训地进行。与独立团分在一起的是军区赫赫有名的“大红一师”分队。提起“大红一师”军区里没有人不说个“牛”字。从红军时期开始,这个师就已经是功勋卓著了,长征中就是“大红一师”负责断后,硬是打的追击的国民党中央军部队一度不敢追到距离30公里以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两山作战,据说“大红一师”从没有拿不下的山头,也没有守不住的阵地,几十年未尝一败。师里胜利的红喜报能够贴满师部的荣誉室,再加上又是从红军时期走来的部队,所以上上下下都用“大红一师”来称呼。据说该师现任师长曾经放出过话来:有机会的话会会美国那个“同名同姓”的美国陆军第1机械化步兵师。看看越战后他们有什么长进,友好切磋一下到底谁才应该享受这个荣誉称号。
第六节 掠地尖兵(2)
看着车里不住感叹的战士,杜为国又好像不在意地说了一句:“这次军区组建快反(快速反应部队),他们是咱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名额可就一个呀……”
军区陆航基地的驻地建在一片平坦的谷地中。四周连绵的群山就像一位细心的母亲,将驻地环绕在自己温暖的怀抱中。冬天,“母亲”用身躯挡住了凛冽的寒风,让她怀抱中的孩子们免受那天寒地冻之苦;夏天,“母亲”又用身上的植被为孩子带来了阵阵的清凉。远处山坡上早绿的树木已经开始吐出了新芽,小草也奋力地钻出了封冻了一冬的地面,为群山染上了一片片亮绿。一条逶迤的小河从群山中缓缓的流过,虽是初春时节两岸已经开满了不知名的野花。一排排错落有置的营房依山而建,巨大的停机坪几乎占了山谷的一半空间。不停起降地直升机呼啸着掠过地面,朝阳中迷彩的身影反射出一层橘黄色的光晕。
跳出卡车活动着因为一天一夜颠簸而酸痛的腿脚,战士们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
“好大一片营区呀!嘿!这是停机坪吧。足有好几个足球场大!”
“牛掰!这就是武装直升机!看,还挂着导弹呢。”
“好家伙,动静真大。这一排排的,看着就那么彪悍。”
一班的几个兵这时也跳下了汽车,马野伸着懒腰舒服得学了声狼叫。边上陈平捅了他一下,也加入了感叹者的行列。新兵蛋子田毅瞪着眼睛看着一架架不停起降的直升机兴奋得直搓手,拉过马野大声地问:“马哥,这么多型号的飞机,我都看晕了。你以前家里在部队,你给说说。”
“我也认不全,我们那里也没有直升机呀。这看着都差不多,说不好。对了,白狼,你成天抱着资料看,不是有直升机的么,认识不认识。给哥儿几个白话白话(北京俚语,说说的意思)。”
叶扶苏坐在卡车的保险杠上,看了一眼围过来的一大群一连战士,顺手从马野兜里掏出了香烟:“好,徒儿们听为师慢慢道来。”话音未落就遭到了众人一阵拳脚。
“唉,唉,别打,别打呀。你们看,现在起来的那架,新型号的多用途直升机――直…9A”一看犯了众怒,叶扶苏马上乖巧地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这是咱们自己研制的第一种10或14座轻型快速多用途直升机,是直…9的后续机型,还有直…9G。据说是1992年才首飞的。机长米、高米、最大起飞重量410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每小时280公里、最大航程860公里、最大续航时间5小时。”
看着众人来了兴趣,叶扶苏也来了精神:“那个,就是刚刚降落那个。法国‘小羚羊’性能牛的很。资料上记载,1971年5月13日和14日,这种型号的直升机创造了三项E1C级世界记录:在3千米直线航段上飞行速度达310公里每小时;在15和25千米直线航段上飞行速度达公里每小时;在100千米闭合航线上飞行速度达公里每小时。所以很多国家的军用和民用客户都订购了‘小羚羊’直升机,使用用途也从反坦克到交通监视各个领域都有。”
“我靠,这个更牛!”叶扶苏指着一架正在掠顶而过的直升机大声喊道:“美国黑鹰!这是咱们为适应高原地区使用需要进口的,中国的进口型号是S…70。这与美国陆军标准型号略有不同,它采用了加大推力的T700…701A发动机,旋翼刹车进行改进,使用了SH…60的上部主减速壳体;用LTN3100VLF导航系统代替了美军标准的多普勒导航系统。机身选用了包括7075…T6铝合金在内的多种先进材料,机身上的射击窗、机枪椅等都经过了优化设计,承力情况很好。这是我们为数不多的可以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执行任务的机型。”
从小背书一绝的叶扶苏充分的显示了他死记硬背的功底。别管是否真的明白自己在说什么,反正资料上的那些字符他都一句不落的背了出来。身边的战士们听得兴高采烈,不时引起一阵惊呼。杜为国和李步兵也站在人群中,津津有味的听着。
。 想看书来
第六节 掠地尖兵(3)
“俺地娘吔,知莫(这么)说,咱这致胜机(直升机)达队儿(大队)含(还)挺厉害哋!”人群中一个山东老兵的感叹引起了众人的一片哄笑。
说的口干舌燥的叶扶苏喝了口水,看着一脸兴奋的众人缓缓地摇了摇头:“也不一定就那么牛。直升机作战是应该考虑多机型、多机种的配合协同。但是,像咱们这里看到的这么杂的机种、机型也不行。估计这次军区为了搞训练,连仓库底子都倒腾出来了。你们看那架,米8直升机,估计岁数跟我差不多。那个就更离谱了,直5,我靠我铁定管它叫大哥。弄不好还是叔叔辈的。这么一个大杂烩,别说打仗,你就是保证维修都是一个头疼的事。别看平常陆航牛的什么似的,我看动起手来,还不定能比咱们陆军保险呢……”
“装备差是事实。但是咱们陆航从来作战的时候没含糊过。”一个臂膀上佩戴着陆航标志的少校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人群外面。显然,他对于叶扶苏的言论极其反感:“你说对了,这次军区为了训练还真是扫仓库底子。就是不知道这么做值不值!看你知道的好像不少。那你也应该清楚,在当今,哪一支强大的陆军战斗序列中都少不了陆航的身影。可以说是陆航让步兵没有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先别说陆航如何,真的想跟我们陆航搭档上,你们还要有点子真才实学的本事才成。你们团的带队领导在哪里?”
陆航少校大概是被叶扶苏气的不轻。话语里不仅偏激地狠狠贬低着陆军,而且满脸不屑地看着一群“没见过世面地土老冒儿”。表情中分明写满了“看不起”三个字。看都不看凑过来的杜为国,一甩手冲着独立团指挥车走去。
“我靠,这么大脾气,不会去告状了吧。”马野小声冲着杜为国嘀咕着。
“你说你,我说你什么好。”杜为国被凉在一边感到十分的无趣。没有理睬马野的嘀咕,冲着叶扶苏摇着头说道:“说飞机说的好好的,说人家陆航干什么。这刚到就把人家主人得罪了。”
“呵呵,是呀,这说谁家孩子不好都挺不招人待见(北京土话,喜欢的意思)的哈。”叶扶苏挠着后脑勺讪讪地笑了起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七节 “袋鼠”机长(1)
整队、训话、分配营房……忙忙碌碌中一上午很快就过去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马野看着同一个食堂就餐的陆航飞行员一个劲撇嘴:“奶奶的,吃的那么好。每天要是不来个40公里(越野)还不都成了猪。”
同桌吃饭的李步兵冲马野一摇头,小声的说道:“听说他们体力消耗很大的,对身体素质和健康状态要求很严。你小子是不是馋了?踏踏实实吃你的步兵饭吧。”
虽然听指导员这么说,但马野的表情仍然是一副“你骗鬼呀!”的德行。本来么,坐在驾驶舱里扒拉扒拉操纵杆,按按电钮,最多偶尔来个大头朝下,至于那么严重嘛。顶多了算是一个超速行驶的汽车,连F1都够不上,又不是高空高速战斗机。
其实,不仅马野这么想,几乎所有第一次看到陆航灶的人都是这个心思。不过很快,参训的步兵弟兄们就不再那么羡慕陆航小灶了。因为他们结结实实地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做“生死时速”。
下午两点整,一班被带到了一架标号8734的直9前面。带队陆航参谋告诉他们,今后这就是他们座机。说完陆航参谋坏笑着撇了他们一眼,施施然转身走了。不知道为什么,看着陆航参谋那脸坏笑,叶扶苏突然有了一种处于极度危险环境下才有的紧张。两个陆航飞行员从机舱里跳了出来,其中一人只是撇了一眼一班的战士就自顾地去鼓捣飞机去了。另外一个紧走几步握住了陈平的手:“看样子您是班长同志吧。我是8734的驾驶员,田胜利。你们叫我胜利就成。那个是咱们的机长,戴宝书。欢迎大家来基地参训,希望今后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陈平见状赶紧连称向陆航的同志好好学习。然后依次介绍了一班的战士,说到叶扶苏的时候,陈平特意提了一句这是军区电子指挥系统的最初设计者、大学生,现任一班副班长。田胜利夸张的大声说“久仰大名!久仰大名!”弄的叶扶苏不好意思的直拽班长衣袖。一直埋头鼓捣飞机的戴宝书听到这些停下了手里的工作,上上下下的仔细打量了叶扶苏半天。然后从嗓子眼里冒出了两个字:“登机!”
趁着登机的工夫,叶扶苏瞄了一眼两个人的军衔,一个中尉(田胜利)、一个上尉。靠!早知道这帮子鸟人(会飞的人不是鸟人是什么呢?)军衔高,一个驾驶员就都已经是上尉了,俺们村长、支书(连长、指导员)才混了个上尉,那可是管着全生产队(全连)一百多号人员装备呢。戴宝书,一听就是文革产物。干脆叫袋鼠完了。
看着大家都已经登机完毕,戴宝书从驾驶座上回过了头来:“欢迎步兵弟兄们乘坐中国人民解放军托拉斯(集团公司)陆航航空公司8734次航班。本次航班拥有经验丰富的机长,最出色的领航员、驾驶员和最漂亮的空中小姐。可惜他们都没在飞机上,所以只有我们俩糙老爷们为大家服务了。”
戴宝书的话引起了一班战士们的一阵哄笑,初次飞行的紧张气氛被冲淡了不少。看看大家放松下来,戴宝书接着说道:“我叫戴宝书,弟兄们也叫我袋鼠(还真叫袋鼠?!)。你们就当我是袋鼠机长吧。我想问问,这里有人坐过直升机么?”
一班战士相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在摇着脑袋。只有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