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刘备喝的很heigh,到了高潮的时候,他甩给了庞统这样一句话——今日之会,可谓乐矣。

  在老大放出这种话语之后,善于察言观色的小弟,都会拍马屁的说一句“老大圣明”,尤其是清朝以降,被杀怕的知识分子们都会抢着当这种奴才的,磕头主义嘛。

  不过,庞统不是奴才,他是人才,一个自视甚高的人才。

  诸葛亮也是人才,不过他不会采取庞统的极端做法,面对这种场合,沉稳谨慎的孔明更有可能选择一种笑笑,沉默的姿态作为回应。

  庞统的回答是什么?

  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

  庞统的这种说法抱有很深的鄙视情绪:战争,中国自古以来,大部分学者就认为是不祥之物,尤其是那些侵略攻打其他国家的人,即便是一个十足的政客,更要表现的谦逊一些,你倒好,一直自诩为仁义化身的你,怎么还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呢?你还是仁者之师吗?

  话说到这份上,我们只能说,庞统已经触及了当权者的禁区——逆鳞。

  刘备果然毛了: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

  什么意思呢?你还别说刘备没有文化,其实还是有点历史常识的,你不是说我不是仁者之师吗?武王伐纣的时候不还是又唱又跳的?还不是你们这帮文化人吹捧为仁者无敌吗?我看不出我和周武王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你这话说的很不好,赶快走吧,我不想看到你!

  看到刘备翻脸了,庞统也不多说什么,直接往外走。

  一下子,热闹的气氛尴尬下来,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了,端在手中的酒杯不知道是应该放下还是保持目前的状态。

  一冷场,刘备那发热的大脑也清醒了一点,于是又请庞统回来。

  此时的庞统刚刚走出去,一听这话,就又回到原来的座位上,既不谢谢刘备,也不和别人说话,就那么冷冷的坐在那里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旁若无人。

  士元啊,看到庞统这个样子,刘备更加有些不好意思了,尴尬的笑笑:刚才这件事,究竟是谁的不对啊?

  其实老大是最要面子的,即便是刘备,即便是刘备这种礼贤下士的老大,这种一百八十度的态度大转弯的变化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尤其是在这么多人的场合下。

  庞统情绪也有点平和下来,他听得出来,刘备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那么自己就见好就收吧,别真的让老大下不来台。

  君臣俱失——大家都有问题。

  这是庞统的回答,他要给刘备面子,但是还要留给自己一点知识分子的尊严和人格,所以,只是后退一步而已。

  刘备一听这话如释重负,领导笑了,大家也都心里石头落了地,于是,接着唱歌跳舞喝酒吃肉。

  在宴会上闹了这么一出,只能这么说——俩人都喝高了。

  刘备酒后吐真言充其量也就是暴露了自己的本质而已,其实,大部分政治家的胸怀都和刘备差不多,越是打纯情牌的政治家背后就越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就越是龌龊肮脏,因为他们泡的这个江湖,这个所谓的政坛就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好比娱乐圈,“*门”的受害者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不用在法律上承担太多的责任(甚至还该受点赔偿),不过在道德上则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一如此刻的刘备,通过这种技术手段KO刘璋固然可以赢得四川,但是,曝光了自己真正的内心活动的刘备必将被人鄙视,这就是他成功的代价。

  不过,这是在中国,中国从来都是成功者的天下,只要你把握住这一点,就可以受益无穷,而历史也是胜利者书写的,时间一长,人们就会忘记那些不干净的东西,毕竟,这个世界太肮脏了,所以,都想在某些文学作品中找到光明的一面聊以慰藉。

  我们称之为意淫。

  只是,历史也是由人来演绎的,有的时候之所以觉得古人比现代人要厚道一些,完全是因为我们不属于那个时代,距离产生美嘛。

  所以,我们在鄙视刘备的同时也要抱有一种同情、理解万岁的态度,因为他们不是神,是人,是人就会和你我一样,有犯错误,有龌龊的时候,刘备在喝高了以后裸露一下自己的心理阴暗面,仅此而已。

  相比于刘备,再来看看庞统的发飙吧。

  有人的发飙是让人看到了自己的龌龊,而有的人则是让人看到了自己光辉的一面,看到自己还有救。

  庞统属于后者。

  他给刘备的主意有多阴险,大家都知道,但是,通过这件事来看,庞统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刘备的条件和处境摆在那里,别无它法。

  不过,庞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心中光辉的一面,这次对刘备发多大火就代表着他对刘备有多不满,同样,也代表着他有多么无奈才会出这么一种主意,只要成功,他庞统就一定会走正常的道路,会履行当初的承诺,给刘璋们一个不错的归宿,就会像诸葛亮一样,展现自己儒雅的一面,这次火山爆发就可以看出来,庞统完全是曲线救国。

  庞统期盼这一天的尽快到来,因为为了成功而违背自己的良知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除非没有)。

  刘备最后成功了,但是,庞统却没有机会自我救赎了——没有多久,他将壮烈牺牲。

  也许,这就是代价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25—14:伪装破裂,死斗(6)
雒城——这是庞统牺牲的地方。

  没有什么和刘备换马,什么落凤坡的诅咒,那不过是一个美妙,又有点凄凉的传说而已(不好意思,总是戳穿面具),事实上,庞统的死亡过程很是简单: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岁。

  我们可以归结为陈寿的简练,不过,仔细看看,其实还是有问题的,那就是,作为一名文职人员,一名参谋官,并非是一线指挥员,为什么要这么身先士卒的率领部队攻打城池?

  从之前庞统的一些事迹来看,他是很急功近利的,为了达到目的,已经有很多次是在走捷径了。

  只不过,刀剑无眼,之前的庞统从来没有站在第一线拿着指挥刀督战自己的将士,为什么这一次如此的心急?

  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那种始终存在的危机感更加强烈了,本来,此次一旦成功的击破刘璋,庞统将会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张松已经死了,了不起的话有一个法正和他平起平坐,至于关羽,刘备的意思很明白了,荆州防区全都交给他了,剩下的,不好意思,虽然你们的资历很老,可是,我这个新人都要排在你的前面了啊。

  但是,现在,这种优越感没有了,因为诸葛亮、张飞、赵云的荆州第二批梯队已经构建完毕,并且迅速的投入到战场中来。

  如果我们看过小说的话,都知道,诸葛亮们是在庞统阵亡之后,刘备的身边没有一个称职的帮手,这才陆续进入益州作战前线的,其实未必是这种情况,这里的时间相距太近,陈寿又是述说简短,而裴松之也没有什么特别列举出来的注脚,所以,很容易被这种说法先入为主,毕竟诸葛亮什么时候出现都没有改变刘备获得最终胜利的事实,不过一旦这样的话,我们惧无法解释庞统为何要如此性急,而这也恰恰是庞统败亡的关键所在——庞统的败亡甚至对刘备政权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这种消极影响不单单是少了一个出谋划策的幕僚那么简单,以后会讲到。

  但是,如果我们把分散在几大传记中的相关信息整理一下,就会发现,庞统阵亡前夕,诸葛亮们就已经进入了战斗状态,并且,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而这,正是躲在幕后策划的庞统所欠缺的,相信长此以往,到了在成都会师大摆庆功宴的时候,庞统,甚至是法正,都将丧失曾经的优势,而相比于法正,庞统还有一个明显的劣势,那就是,刘备还要依靠这个本土派笼络当地士族的民心,是个金字招牌,所以,庞统的地位必将还受到影响。

  其实,这个也是足够了,不过,那是对于咱们这帮凡夫俗子而言,志存高远的庞统不会接受这个现实,他就是要通过自己亲自上阵,攻下个三五个城池,从而抹平这个差距,而雒城,就是他庞统真正沙场显威名的第一站。

  只是可惜,造物弄人,起点也成了终点,庞统没有想到,批准这次行动的刘备也没有想到,都说刀剑无眼,但是,作为一名高级指挥官,他的死亡概率肯定是要远远低于冲杀在第一线的大头兵的。

  只是上帝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也要打个盹,如同抗日战场上死于炮火的左权将军一样,庞统,也成为了刘备集团死在火线上的高级将领第一人——由于造化弄人,刘备的将军们基本上没有谁是光明正大的被敌人挑死的,这里可以简单的列举一下,诸葛亮是累死的,法正是病死的,关羽张飞一个上了刑场,一个被小人暗算,赵云和马超黄忠则是寿终正寝。

  庞统,真是不幸啊,纵观刘备进入四川的一系列战斗,大多是势如破竹的,不是刘璋的手下螳臂当车,就是有一批人大义灭亲,弃暗投明,唯独雒城,刘备耗费了一年有余的时间,一多半的日程进度啊,就是卡在了这里,更是卡掉了一位天才的大好前景。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佐证吧。

25—15:伪装破裂,死斗(7)
首先,刘备与刘璋之间的战争是发生在涪城,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由于白水军都督杨怀以及高沛被刘备缴械,所以,原计划的一线作战部队不攻自破了,这不光为刘备争取了时间,也打破了刘璋的如意算盘,本来这就是一个应变能力不怎么样的人,就会更加的惊慌失措了。

  这不,现在,为了堵截刘备于涪城之外,刘璋临时拼凑了张任—刘愦—冷苞—邓贤的f4组合作为第一军团。

  这些人的能力还都是不错的,尤其是那个张任,能力有目共睹,不过可惜,属于临时拼凑,所以这个锋线组合没有起到什么太大的作用,早就精心准备很久的刘备扫平他们也没有太大的阻力——皆破败。

  其中的张任和刘愦收集一下残兵败将,退到了雒城,那里有刘璋的儿子刘循把守。

  这一部分暂且放下,在他们真正的为刘备制造麻烦之前,刘璋又打出了自己的第二张牌李严,企图让这位很有才华的年轻人据守绵竹,来遏制刘备的迅猛攻势。

  只是可惜,刘璋光顾看本事了,而忽略了这位老兄的政治信仰——可见,在任何情况下,政治信仰都是应该排在第一位的啊,难怪中国人好这口,历史教训实在是太多了。

  和其他卧底还有墙头草们不一样,李严并非是益州人氏,而是地地道道的荆州士族代表:南阳人。

  在曹操拿下荆州之前,李严在刘表的手下颇受待见,由于在郡县里当公务员期间表现的很优秀,以才干称,所以,刘表一直把他当作一个政治明星培养,换了很多的地方历练,相信,这一时期应该是和刘备有过接触的,曹操大举南下的时候,李严正在秭归处理地方事务,一看老大保不住了,又不想和曹操混(这是大部分荆州中产阶级的抉择),于是,按照就近原则,投靠了刘璋。

  对于这样一个人才,刘璋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而且上来就是重用,以他为成都令,作为一个外来户,已经算是不错了,而李严也是对得起刘璋对他的厚爱,没有多长时间,又闯出了一些名气。

  只是,这种对得起是在刘备到来之前的前提下,建安十八年,刘备突破了刘璋的第一道封锁线,刘璋就提拔李严为护军,把守绵竹。

  李严呢?早就仰慕刘备了,根本就不用招降,立刻挂起白旗,没放一枪一炮就直接倒戈了,而且人家调转枪口收拾曾经站在同一个战壕里面的兄弟部队,一点也不手软。

  连战连捷,又补充了李严这样一支生力军进来,刘备的部队进一步扩张,所以,刘备采取的策略就是四面出击,派手下将领到处攻城略地,多到什么程度呢?不可能统计的面面俱到,所以,举出重点来吧。

  黄忠,算是一路,“常先登陷阵,勇冠三军”;

  魏延也算是一路,而且人家是自己带着小弟进来的,“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

  霍峻也算是一路,不过相比于前者,他是负责防守的,不要小看这个岗位,刘备知人善任,让他镇守自己进取刘璋的后路——葭萌关,事实证明这个安排很是重要,刘备前脚刚走,张鲁的人就过来了,张鲁派来的是杨昂,说什么共守城池,霍峻的回答是:我的人头可以拿去,但是,占据葭萌关是甭想的了,于是,杨昂无奈而去。

  从这个事件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霍峻对刘备的忠心,更可以看出刘备在这里呆了快一年了,表面上看是奉了刘璋的命令和张鲁开战,不过,从来就没有真正开火,不然,也不会派人来勾引劝诱了。

  避开张鲁之后,霍峻就迎来了真正的考验,已经和刘璋关系破裂了嘛,所以,刘璋在做防守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所以,就派遣扶禁和向存等人(都是垃圾中的战斗机)率领10000余人进攻葭萌关,妄图让刘备来个腹背受敌。

  由此可见,刘璋还是希望从面对面的较量中获得和刘备对话的胜利,而且这个策略也是不错,刘备大兵来犯,后面一定是防守空虚。

  只是,他派出来的都是垃圾,打了一年也没有打下来,而且,在城中守兵伤亡殆尽的情况下,被霍峻精选了八百死士杀出来,一个出其不意,这帮垃圾都掉了脑袋,让霍峻得了一个防守大师的称号;

  这是刘备先前带领出来的第一战斗梯队,但是,现在的大好形势已经无法满足全面出击的需要了,刘备明白,必须趁着刘璋全线溃败的时候巩固胜果,并且要趁热打铁,不给他们喘息之机,一旦让他们缓过气来,凭着天府之国的易守难攻,那就不好办了。

  所以,必然的,刘备要抽调荆州地区的后备军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25—16:伪装破裂、死斗(8)
这一次,被刘备抽调上前线的分别是诸葛亮、张飞、赵云。

  基本上,只是留了一个关羽在后方,看来他是对益州势在必得了。

  《先主传》中就是如此讲到的:分遣诸将平下属县,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从水路进军,连连拿下白帝、江州、江阳。

  而在攻克江州之后,第二梯队这一路人马再度分兵,在面对巴郡太守严颜的时候,轮到张飞的表演时刻了,通过义释严颜(和小说出入不大,就不多讲了),争取到了一个很有人缘的王牌,使得张飞进展更为迅猛,靠着巴郡太守老将严颜的威望,他迅速的在这一带巩固了自己的军事成果,而后来在刘备平定四川,张飞荣任巴西军分区司令,也和这一点有着莫大的关系。

  这是张飞这一路的情况,而与之分兵的赵云也是十分顺利,这位保镖上战场的机会不是很多,虽然都不是特别的重量级,可是他几乎每一次出场都没有给老大丢人,这一次也一样:他迅速的占领了江阳。

  而这些部队,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他们的行动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按照刘备指定的路线迅速前进,然后,和走雒城路线的刘备在成都城下会和。

  这帮人走的是远道,因为不光是要打下成都,还要尽可能的扩大占领区,为以后的统治打下消化的基础,而刘备走的是猫的直线,只是没有想到,眼前的敌人是最难啃的,以至于在一年之后才在成都城下会师,还顺便被远方的马超给捡便宜了。

  雒城是在建安十九年夏被攻破的,刘备围攻了一年有余,由此推断,刘备自从建安十八年就开始了,庞统的死亡时间是建安十九年,所以,他是在攻打雒城的进程中阵亡的,而这一段时间,诸葛亮们已经是在忙的不亦乐乎了,而且根本就是分身乏术,刘备忙活雒城,诸葛亮们忙活水路,霍峻镇守葭萌关,大家是各司其职。

  雒城难打,一方面是城池坚固,一方面是有刘璋的儿子刘循亲自把守,政治素质过硬,出不了李严这样的叛徒,一方面是补充了前面败下来的张任等人,加大了防守的力度和强度,而这些人也都是死硬分子,比如那个张任吧,雁桥一役败北被俘,刘备劝他投降,态度和张飞差不多了,可是,张仁的立场却是比严颜坚定不少,也没有太多的污秽严舆对刘备进行人身攻击,只不过是淡淡的说了一句:老臣绝对不会侍奉二主的!——这种人是不会改变自己的政治立场的,所以,刘备只要杀了他了事,就当是以此祭奠阵亡的庞统吧,不过,之后,一说起张任的死,刘备还是很惋惜的样子。

  这种人,虽然让人无计可施,不过,终究是个英雄,不怕死的人,总归会被人佩服的,如果哪一天这种人被鄙视被嘲笑了,只能说这个时代的人没有救了——我们可以做不到,可以怕死,但是当看到这样的故事的时候也抱着无动于衷、麻木,甚至冷嘲热讽的时候,只能说是这个社会出了问题,可笑的是笑话人的人,而不是死去的英雄。

  但是,不管怎么说,庞统的死亡没有终止刘备前进的步伐,曾经被看作是固若金汤的雒城还是在城头竖起了刘备的大旗。

  成都,就在眼前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25—17:伪装破裂,死斗(9)
刘璋,就在刘备即将挺进的前方龟缩着。

  而站在刘备身边的,则是久违的张飞、诸葛亮、赵云、新近归顺的严颜、李严等人,卧底多时的法正——张松已经进了烈士陵园名单,而另一位卧底孟达先生,在当初率领2000士兵会见刘备的时候,就被留在了江陵。

  雒城,曾经被围攻了一年才拿下,现如今,更加坚固的成都会怎么样呢?会不会成为第二个雒城呢?

  说实话,刘备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根据线人通报,现在城中还有一支30000人的军队,而库存的粮草,耗上个一年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个对刘备不利的就是,虽然目前是势如破竹,可是,由于他发动的是不义战争,所以,还有很多人对他不服气,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