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胜利,看上去似乎完全是幕僚贾诩的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不过实际上也是马超自己露出了致命的败招,这就是所谓的十路联军,后来曹操就这样跟属下说:我最盼望看到的场面就是西凉军团倾巢而出,因为关中之地离咱们的统治中心太过遥远,而且地势险要,如果这帮人在各自的领地内负隅顽抗,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孤军深入险境,运气好的话也是需要两三年的功夫才可以摆平他们,现如今,马超却是纠集在一起脱离了自己最擅长的地方和咱们打对攻,人虽然多,不过却是互相之间很难做到真正信服,一盘散沙而已,我们是完全有把握一战搞定的——“今皆来集,其觽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适主,一举可灭,为功差易,吾是以喜”。

  虽然说是事后才说的这番话,但是,这股西凉大军确实是只在理论上威慑到了赤壁新败的曹军,所以,也不为过。

  不过,这不代表西北战事就此画上句号了。

  因为马超还活着。

  “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这是曹操说的话,第一次直接对话虽然是曹操胜利了,不过马超还活着,他的武勇,他在西北羌族部落中的巨大影响力,还有他的个性,都决定了以后还会卷土重来的。

  果不其然,当曹操忙着平定内部的政治纠纷的时候,前脚刚走,马超后脚就跟了进来。

  没有了韩遂这样的添乱的家伙,马超这一次折腾的时间更长了。

23—04:鏖兵在西北荒原(4)
没有把马超置于死地,很多人都看出这是在养虎为患了,比如那个杨阜,当时就对曹操说道:马超人品虽然不咋地(这是见人见智和政治立场的问题,不要冲我喷口水,我是中立态度),不过作战勇猛,很有英布那样的能力(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开国的异姓王之一),况且他在胡人部落中拥有很高的威望,这一次没有干死他,您还走了,如果不严加防范的话,他一定会卷土重来的,到时候估计曾经搞定的陇上诸郡都要成了他马超的地盘了——“非国家之有也”。

  杨阜磨叽磨叽说了一大堆,其实中心意思就是曹操不要马上走,就算是走了,也要把马超给彻底搞定再走,而不是仅仅搞定他的家人(“诏收灭超家属”,马超的直系本家终于步了马铁还有马休的后尘)。

  但是,曹操还是走了。

  为什么走呢?

  马超传里面没有说明,曹操的本纪里面也没有拿出来特意说一下,不过理解万岁,这段时间曹操也没有闲着:

  建安十六年冬十月,马超的联军已经被击溃了,于是,曹操继续进攻,马超是经安定跑到了凉州,杨秋呢?费了半天劲跑到了这里,再也跑不动了,也不想跑了,于是,直接缴械投降,曹操对他也是不错,保留了他的爵位,让他接着管理部众,算是做了一个表率,当然了,多说一句,杨秋的结局不错,比许攸还有张绣们好很多,黄初年间升迁为讨寇将军,封侯,寿终正寝。

  收拾完杨秋,摆平了安定,曹操就班师了,留下了夏侯渊屯兵于长安。这时候已经是十二月份了。

  难道是忙着回家过年吗?当然不是了,看看第二年,也就是建安十七年春正月吧,曹操回到邺城之后,汉献帝的封赏就到了——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这可以说是代表着最高荣誉了,档次比后来大清朝赏下属穿黄马褂以及骑马把紫禁城当商业街逛荡还要高,都说曹操占天时,什么叫天时?这就叫做天时,是相对于武力来说,这种震慑的效果更好一些,“以德服人”,“武戏文唱”嘛,中国人,信这个,而曹操或者说是曹操这一类人,以及他们的背后的经济人公司就是抓住了国人以及士人的这个心理,很赚一笔,就像今天的高考和上大学一样,都知道大学生不值钱了,都知道大部分学生都是在扯犊子,可是还要千军万马的挤进去,虚荣和面子占了很大的比例,也像现如今的国家公务员,油水太多了,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就是稳升不降,即使是垃圾到谢亚龙这个级别,浪费了无数钱财,丢了无数脸面,也可以掐着自己的叉腰肌去别的部门,平级调动,这就是好处,这就是潜规则。

  潜规则虽然是近几年的学者创作出来的,但是这东西早就有了,而曹操们,他们的伟大不是那种拓荒式的伟大,不是改革者的伟大,而是洞悉了这一切,熟练掌握了这一套技术,所以才可以呼风唤雨,为所欲为,即便是曹操这样私生活*,文学造诣很高的人,一旦趟了政治的浑水也是无法免俗。

  磨叽了一大堆除了发牢骚,以证明笔者对现实还有中国足球的一些不满以外,还要证明的就是这一次曹操必须的回去,马超闹得再厉害,经此一败,顶多是在西北一隅而已,而这个政治意义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

  当然了,曹操也有点轻视马超的意思,就算你在当地多么多么有声望,那又怎么样?我把猛将之一的嫡系夏侯渊放在长安,不求迅速把你彻底摆平,至少可以保证你进不了我的眼皮底下吧?

  一方面是真的后面有事,一方面是有点轻视马超的造反和煽动能量,于是,曹操很愉快的回去享受改革开放汉中央的劳动成果去了。

  结果,杨阜一语成谶,曹操前脚刚走,回到邺城还没有乐呵乐呵多久,马超就又杀了回来。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马超的速度和力度可比胡汉三厉害多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23—05:鏖兵在西北荒原(5)
马超造反的速度很快,这一点就不用说了,能量也是很大,完全是杨阜所估计的那样——“超果率诸戎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所谓的一呼百应也不过如此吧?而且还是“诸戎”,简直成了统领江湖各大门派的武林盟主了,看来,没有韩遂和程宜等人,马超还是马超。

  成了武林盟主的马超,下一个目标就是画出一块根据地,作为自己的“光明顶”,而这个光明顶,就是冀城。

  此时的冀州城在正牌凉州刺史韦康的掌控之下?没有关系,杀掉就是了,对于马超这种嗜血如命的西北狼来说,此时此刻并不存在所谓的怕谁的问题,进攻,让自己的宝剑上沾满了敌人的鲜血,对他来说,才是最大的快事。

  于是,堂堂的韦康成了萎糠,做了马超的刀下鬼,他的部众也被马超给收编了。实力进一步壮大的马超胆子更大了,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注意一下措辞,马超是自称,而不是像刘备他们那样摆谱,假惺惺的上表朝廷,至于朝廷最后是什么意思,那就不管了,你说你的,我干我的,但是表面文章一定要做足了。

  马超省掉了这个环节,你可以说他不虚伪,也可以说他没有政治头脑,虽然不久之后的失败是纯粹的军事环节上的技不如人,可是,缺乏政治大局观和全局意识,贯穿了马超的前半生。

  在基本上(之所以说是基本上是因为后面还有故事,而且是决定性和关键性的故事情节)搞定了韦康之后,马超军团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曹操摆放在军事重镇长安的一枚棋子了:夏侯渊部。

  夏侯渊,字妙才,属于曹操军委嫡系亲属的二号人物,地位仅次于夏侯惇,自打跟着曹操起事开始,就是一直得到重用,历任别部司马、骑都尉从、陈留太守、颍川太守,官渡战役中,行督军校尉,之后,用总督兖州、豫州、徐州三都军粮(可见也是一个掌握财政大权,调度后方的角色),但是,这不代表夏侯渊就是一个内政型将领,不会打仗,没有多久,就和于禁合力击溃了降而复叛的昌烯(进位为典军校尉),之后,又镇压了济南、乐安一带的黄巾党徐和、司马具(职业习惯,干掉徐和以后,直接收缴了军资粮饷补贴自己部队家用了),建安十四年,夏侯渊为行领军,曹操征剿孙权失利之后,又让夏侯渊率领本部人马击杀庐江的雷绪(在孙刘曹之间摇摆了半天了归顺刘备的那位),随后,带领徐晃斩杀太原叛党贼帅商曜(不过之后的表现不太好,屠城了居然),一直到和韩遂马超军对峙渭水,和曹操进军到了安定,搞定了杨秋之后顺利回师。

  然后,就要在长安面对马超的第二次进犯了。

  纵观夏侯渊以往的战绩和军事生涯,作为马超的对手倒也是不错的人选,至少也是一个级别的。

  首先一点,身经百战就不用说了,

  其次呢,夏侯渊精通闪电战,尤其是喜欢速战速决,他的部队向来是喜欢出其不意的发动进攻,在第一时间内出现在敌人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予致命一击,当时的人们是这样传颂夏侯渊的作战风格的: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可见是多么的兵贵神速了,而对于这种战术运用自如的话,足以说明夏侯渊也是熟练使用骑兵的,这样就好办了,和马超有的一拼,

  第三,夏侯渊并非是有勇无谋之辈,一介武夫用来形容曹洪这样的还差不多,大概是早期曾经监督过豫州、兖州、徐州的粮草一事,他对这个很在乎,所以,以后每次和敌人交战,一个是调配好本部的后勤问题,一个是绞杀敌人之后立刻搜刮军需为己所用,而这对于一个讲究闪电战的军事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更可以说明夏侯渊并非是将才,而是帅才,这也大概就是曹操把他放在长安而很放心的缘故吧。

  不过最后一点有点问题了,那就是夏侯渊别看是身经百战,但是对手的质量都是不敢恭维的,要么是山贼,要么是黄巾军,刘备阵营中的猛将关羽、张飞他都没有接触过,孙权的水军就更不用说了,至于像曹仁一样以劣势兵力顶住敌人优势兵力的猛攻更是前所未有,而且,夏侯渊每次作战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要么是和曹操在一起,要么是和于禁或者徐晃这样的牛人一起以优势兵力搞歼灭战,而这一次和马超过招,则是强强对话的第一次。

  总是和强手过招却是经常处于下风其实并非是坏事,因为那样的话至少知道自己差在哪里,而夏侯渊却是一直在捏软柿子,这回冷不丁要单独面对马超,他妙才兄还可以吗?

  在马超兴师动众之前,夏侯渊又是摘了几个软柿子以壮军心:首先,夏侯渊以行军护军的身份,率领路招、朱灵(两个庸才)镇守长安,剿灭了南山贼刘雄,然后是击杀了韩遂马超的余党梁兴(因此被封侯了)。

  正当夏侯渊爽歪歪的时候,马超动手了,准确地说,在马超包围韦康的时候,夏侯渊就主动出兵了,只不过韦康这个孬种没有坚守住,直接投降了,所以,夏侯渊没有做好这个心理准备,初战不利。

  而后,夏侯渊看看这么长途奔袭,却是没有取得效果,也就决定不再恋战,即刻回师,再做准备。

  不过,夏侯渊的运气好,虽然在战场上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但是,马超的后院起火了,这也让他们之间的真正对话要拖延到两年以后。

  这件事就要责怪马超自己了,曹操低估他的影响力,马超也就真的有点托大了,他以为杀掉了韦康,就会树倒猢狲散,其实不然。

  比如那个叫做杨阜的家伙。

23—06:鏖兵在西北荒原(6)
添乱的不光是杨阜,这是一个集团,一个亲曹集团,代表如下:杨阜、赵卫、尹奉、姜叙、梁宽(不是黄飞鸿的徒弟)。

  他们看似貌不惊人,但是,却有胆量和马超掰手腕,至于原因,除了亲曹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他们都是冀城的官吏,换句话说,他们都是被杀的前凉州刺史韦康的老部下。

  虽然有这句古话叫做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不过这几位老哥却不孬,而且还很会算计,知道不能和马超硬来,于是先装怂,向马超倒戈,等待马超麻痹大意之后,由其中的杨阜和姜叙先行出面,跑到卤城起事,和马超划清了界限,算是响应不远处的夏侯渊。

  对于这种事情,马超自然不能容忍,正当他不爽的时候,留着内部的梁宽和赵卫在假装积极的痛斥杨阜二人的无耻行径,然后就怂恿马超亲自率领主力进攻卤城,让世人看看背叛他马超的下场。

  马超脑袋一热,就同意了,而且还很感动,觉得这个赵卫和梁宽真是一个好同志啊。

  不过,当马超在卤城受挫,久攻不下,准备回师的时候发现上当了——梁宽和赵卫关闭了冀城的大门,说死也不开,不光不开,还要让马超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妻儿老小在城头上是如何被处决的。

  经历了这份人间惨痛经历的马超猛然发现,冀城进不去,卤城也打不下来,粮食不够吃了,已经是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一旦这个时候夏侯渊大军来犯,那就只好等着被包饺子了。于是,不得不仓皇的撤退,跑到了张鲁那里——刚自封了几天的征西将军和并州牧,马超就结束了自己的独自割据一方的军阀生涯,开始了寄人篱下的人生路程。

  这一次和夏侯渊的正面交锋稍有接触便偃旗息鼓了,可以说是夏侯渊命好,也可以说是马超自找苦吃,谁让他这么轻易的相信别人?太把自己给当回事了,他镇得住少数民族,不代表可以镇得住一切。

  不过故事还没有结束,马超和曹操的恩怨就像一部冗长的肥皂剧,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会轻易罢手,这次虽然是以马超投奔张鲁宣告结束,不过人家也是睚眦必报的人,再说了,自己的老婆孩子都被杀了,就这么算了?

  马超是个李云龙一样的狠角色,不是说自己的女人就不能牺牲,自己的孩子就不能战死,而是这么个死法,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不过这已经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的马超,落魄的很,要想报仇,还要想法设法取得张鲁的信任才行,至于西北地区,马超他的威信还在,只不过暂时是不能在这里掀起什么太大的纷乱了,从一开始的马腾、韩遂各领*,到马超崛起,十余家大小诸侯纷纷树起大旗的混乱年代终于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

  曹操这一战,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块土地,这里向来是比较贫困的,出不了太多的物资,而且刁民很多,说造反就造反,管理很难,像这次收拾马超,曹仁、夏侯渊、曹洪、许褚、贾诩等人纷纷上阵这才摆平,饶是如此还费劲不少,马超一个人就折腾了三次(后面还有一次)。

  不过,终究还是摆平了,这就如同是拔掉了扎在后背上的一根刺,即恢复了信心(赤壁一战打破了曹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又可以再度把矛头对准了南面的孙权和刘备。

  这还是曹操的层面,而从大的角度,从三足鼎立的最终形成来看,马超势力的衰亡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还记得当初周瑜劝说孙权的那番话吗?拿下四川之后就和马超合纵,共同对付曹操,可见,在周瑜的三足鼎立计划中,马超才是自己真正看重的一环,一是当时的情况下,马超的实力更强一些,比刘备更像一方诸侯,一是从地势依托上讲,刘备很像是自己的小媳妇,是依赖自己存在的,而进军四川之后只有和马超联合才是真正意义掎角之势,当然了,第三点才是最重要的,虽然孙刘联合依旧存在,不过由于都惦记着荆州和四川,难免会起摩擦,甚至要分裂,归根结蒂,都是纠缠在一份财产上引起的,不过和马超军团,就不会有这种令人头疼的事情,所以,从始至终,周瑜和他的死党鲁肃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有着泾渭分明的区别,那就是鲁肃选择了刘备,而周瑜选择了马超,从东吴利益考虑,周瑜的选择才是正确的,因为马超的野心度和实力上升空间给江东政权造成的威胁都远不及刘备。

  只不过周瑜死得早,他一死,孙权立刻缩回了伸向大西南的手,现在,马超势力的消亡就像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引起了一系列的反应,后来中国这片土地上一些重要的政治事件都或多或少受到了马超的影响:

  第二张牌就是曹操对张鲁的用兵,虽然说曹操对这里下手是迟早的事情,不过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张鲁对中央政权的暧昧态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收留了马超,而且还或多或少的派兵支持马超,你说,曹操能不早点下手吗?

  如果说第二张牌马超有点被牵连的感觉,那么第三张牌就完全是马超的退出造成的了,这就是孙权必须选择刘备作为自己的政治盟友,即使是周瑜在世,也不得不这么干了,因为假想的盟友已经不存在了,张鲁对待中央和曹操的态度都很不明朗,而且属于右倾,刘璋这个家伙纯属是一个土鳖,想的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益州不被他人入侵,只要保住自己的地盘,他可以和任何人合作——包括曹操。所以,除了刘备,周瑜还有别的选择吗?没有了,所以,三足鼎立的最终形成只能是刘备——孙权——曹操,张鲁和刘璋都是死狗扶不上墙的角色,八杠子压不出一个屁来,顶多就是在自己的三分地上咋呼咋呼而已,而这一切,完全是因为马超自己不争气,主动进攻反而被消灭的缘故。

  第三张牌则是马超的主动选择,当他看到刘备拿下四川已然是大势所趋,只有成都一座孤城,而张鲁越来越明显的没有和曹操对抗的意思,所以,他毅然选择了投诚,向刘备投诚,并且主动请缨向刘璋施压,于是,大兵压境的马家军成了压垮刘璋这个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不是说刘备拿不下成都,而是马超的到来大大缩短了这个时间,因为刘璋最后一丝坚守的信心也被摧毁了。

  马超的现阶段故事告一段落了,西北暂时的平静下来,于是,曹操再度决定向孙权施压,他不甘心就这么失败了,既然占据荆州再顺流而下的最佳方略占不到什么便宜,那么我就霸王硬上弓,来硬的好了。

  这一次,曹操选择的地方是——濡须。 。。

23—07:曹操最后的水战(1)
让我们再把视角从大西北切换到江南水乡吧。

  故事还要从曹操的荆襄根据地丧失殆尽说起,那几年是孙权很风光的时候,当然了,因为刘备的存在也感觉有点别扭,不过没有办法,谁让上帝玩垄断,让他的盟友没有别的选择呢?

  不过这并不妨碍孙权要大兴土木的忙活点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