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刘表无法接受的了。

  所以,他只能接纳这位只有鬼才知道和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个家族的野心家,大众的偶像了。

  刘备的到来,打破了荆州表面的平静,就像是一枚石子砸进湖面,掀起阵阵的微澜。

  刘表的担忧前面已经说了,蔡瑁一族也是有点心有余悸,因为在他们看来,刘备的到来昭示着刘琮看似稳定的位置有了新的威胁,虽然,刘琦还活着,但是刘备的威胁明显更大一些,毕竟不是一个等级的。

  而且刘备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来荆州绝对不是避难那么简单,更何况人家有着自己的智囊团啊,主事的诸葛亮虽然还没有出现,不过关羽张飞这样的猛人,赵云这样忠心的保镖,还有糜竺这样的高级CEO,简直就是一个微型的政府班子啊,别说是当刘表的座上宾了,就算是顶掉刘表自己主镇荆州也是没有问题啊,到时候自己的位置放在哪里?刘琮的位置放在哪里?

  必须干掉刘备,把他带来的危机扼杀在摇篮里,刘备一到来,蔡瑁应该就下了这样的决心,即使是有刘表的保护,不能置于死地,也要让他发展不起来,成为一个废人。

  相比于刘表的隐忧和蔡瑁的咬牙切齿,有一个人是持欢迎态度的。

  这就是之前争宠失败,被老爸打入冷宫的刘琦。

  由于自己能力不足,没有外界的支持,蔡瑁的势力权倾朝野,可以说是死定了,但是刘备的到来让他看到了一线生机,刘琦虽然笨点,但是不傻,他知道蔡瑁是讨厌刘备的,老爸虽然不动声色的欢迎,心里也是不喜欢,但是因为他们是既得利益者,有被人打劫和瓜分财产的疑虑,自己则不然,光脚不怕穿鞋的,眼下已经没戏了,说不定刘表死后自己还有性命之虞,所以,一定要和刘备联合,做殊死一搏,就算输了也没有什么,因为本来就是死地啊。

  而刘备也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和自己联合,至于对自己的威胁,那是以后的事情,先求眼下吧。

  所以,不管是有没有察觉,刘备一到荆州,就立刻陷入了本已偃旗息鼓的荆州*争位事件,而自己也没有任何选择余地的只能站在刘琦的这一边,因为对面是敌人啊。

  估计刘备很郁闷,这大概是有史以来最难噌的一口饭了吧,当年在袁绍那里都没事啊,不过他也挺兴奋的,因为只有把这趟水搅混了,自己才有机会入主荆州,否则的话,刘表父子三人再加上蔡瑁一团和气,互相谦让,就没有自己什么事了,浑水才能摸鱼嘛。

  所以,刘备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刘表,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刘琮是自己儿子,难道刘琦就是捡来的吗?本来已经安顿好了,这下好,又都动起了歪歪心思了,更何况刘备也不是好糊弄的,他也是对自己的地盘有念想的啊,真是头疼啊!。 最好的txt下载网

17—06:刘景升的那些事(6)
那么刘表是怎么对待刘备的呢?史书上记载的和三国演义里面吹捧的可以说是大相径庭了——小说里面的简直就是一个妈生出来的一样,刘表甚至为了刘备不惜和自己的老婆顶嘴,和蔡瑁翻脸。

  现实中却是恰恰相反,“阴御之”。

  陈寿这个词用的很好,表面上和刘备称兄道弟,要吃的给吃的,要喝的给喝的,多多益善,但是,只是限于满足刘备的物质条件,至于其他方面,则是变着法的让他别扭,难受,没有兵权,说话还不算数,只有参政议政的权力而已,总之,就是把你供起来当大爷。

  所以,刘备无比的郁闷,小说里面讲到一次饭局,二人上厕所,刘备摸着自己因为缺乏锻炼而日益肥硕的大腿,不禁黯然泪下,刘表劝慰他,结果被很不给面子的顶了回去:我刘备是英雄,能和碌碌之辈相提并论吗?

  这句话不像是刘备这么会来事的人的说的,很有当年鞭打督邮的风采,刘表听了自然郁闷,因为这句话,一是变相的表示对自己的不满,一是把自己说成了碌碌无为之辈。

  这件事罗贯中没有瞎掰,历史上却有,但是,刘备也是被逼出来的,当年在袁绍和曹操那里都没有这种人身限制啊。怎么到了自家人这里反而是阴我呢?

  这里的厕所发飙事件只是一个引爆点,是压抑许久所导致的,例子有很多,最明显的一次就是当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的时候,刘备极力主张刘表率领军队偷袭后路,来个黄雀在后——这就和孙策的想法不谋而合了。

  但是,却被刘表断然拒绝了。

  刘表当然不会傻到看不出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只不过他有自己的顾虑,而这个顾虑就是刘备。

  如果按照刘备的计划进攻曹操,胜负暂且不论,谁去?蔡瑁们固然有本事,但是他们是不会去的,生怕被刘表借机调离本土,产生什么变故,自己亲自去?我靠,变故更大,万一蔡瑁或者刘备(主要是后者)玩出什么猫腻怎么办?别自己回来的时候不是夹道欢迎而是物是人非了。

  那么让刘备去吗?我靠!别看他带了一个领导班子过来,但是没有军队啊,一旦出战,还不是拿自己的部下当炮灰?到时候输了的话损失算到自己的头上,而赢了的话,那也是刘备占便宜,自己完全是为他人作嫁衣!

  所以,本着不被人占便宜的原则,明知道里面有很大的油水,刘表还是忍痛拒绝了——这个世界上,装傻的人永远比真傻的人多。

  估计让刘备郁闷的地方还有很多哦,不过没有明确的记载,大多一笔带过,因为不利于和谐的局面嘛,所以,三个字已经囊括了二刘之间的真实状态,那就是陈寿所说的“阴御之”。

  而刘表玩阴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刘备放在了一个叫做新野的小地方,在他看来,不在自己身边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而且这个地方没有开发出来,只不过是一个边陲小城,任凭你刘备有再大的本事也玩不出什么来!

  刘备有不满是必然的,但是他又能说什么呢?转了一大圈,他又回到了当年那个县级干部的待遇上了,戎马半生难道就是这个结局吗?

  各种苦闷可想而知,但是,这就是刘备,不论环境恶劣到了什么程度,他都不轻言放弃,更加难得的是他总可以把自己的这种精神或者说是态度传染到周围人的身上,让他们跟着自己一起去奋斗,拼搏。

  好在否极泰来,大概是上天也被刘备的这种精神感动了吧,在所有人看来都是一潭死水的新野给了刘备一次重生的机会。

  ——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诸葛亮。

  当然了,反过来也是成立的,没有刘备,也没有后来的诸葛亮。

  只是,在三国主演之一诸葛军师姗姗来迟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怀疑下,那个名垂千古的政治神话究竟有着多少的水分呢?

17—07:组团忽悠的龙队(1)
我们伟大的诸葛丞相终于隆重登场了!

  只是且慢,登场不假,真的是隆重吗?这个过程很是值得考究的,虽然已经有很多人不厌其烦的考证过了,但是这不妨碍我津津有味的再翻出来讲一遍,很简单的道理,饭也天天吃,人人吃,总不会因为昨天吃了,或者别人吃了自己就绝食吧?

  而且,看标题就知道了,我是属于黑诸葛亮那一伙的,不过请在看完再拍砖不迟,而且,拒绝口水和谩骂,因为一回书讲不完啊,呵呵。

  废话少说,进入正题。

  诸葛亮,字孔明,男性,祖籍山东琅琊(我靠,我都已经说恶心了,但是还是要重申一遍,山东人很牛啊)

  我们的诸葛军师比较不幸,9岁丧母,12岁丧父,一直跟着叔父诸葛玄厮混,不知道是不是命中克自己的亲人啊,带大自己的叔父在出任豫章太守的时候遭遇不测。

  而后的诸葛亮就和自己的弟弟诸葛均来到了荆州,从事的行业是我国的基础性行业——农业,而他的大哥诸葛瑾早在诸葛亮十四岁被叔父收养的时候就跟着继母来到了江东,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所以,单就身价来说的话,诸葛亮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能够干到后来那种程度真是单靠运气的,那份底蕴可不是王宝强们可以赶得上啊(这两个比有点搞笑,不过大家的起点都是一样的,农民工)。

  那么不靠运气靠的是什么?

  实力?那当然。

  不过很多人都有实力,为什么只有诸葛亮爬到了那个位置上?

  包装啊!策划啊!虽说以后是要靠实力说话的,但是第一步,必须让别人知道你是谁才行,承认这一点只不过是还原一个真实的诸葛亮,而不是有损他的光辉形象!

  而诸葛亮的成功是因为他背后有着一个庞大的策划队伍,如果说姚明身后有个“明之队”的话,那么自娱为“卧龙”的诸葛亮后面就有一个龙之队了——当然了,不是那个大战皇马的垃圾龙之队。

  诸葛亮的龙之队是分为不同档次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司其职,都为他在刘备那里站稳脚跟立下了汗马功劳。

  首先,最大的,也是最高级的策划人,或者说是经纪人有两位,一位叫做司马徽,一位叫做黄承严。

  司马徽大家都知道了,大名鼎鼎的“水镜先生”,其实在最开始,是一个叫做庞德公的牛叉人士率先作出评论的,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

  这个“水镜”就有清雅鉴人的意思,再加上年龄较大,所以司马徽先有了名堂,而大家都蜂拥而至的请他来点评,他呢?不愧是好好先生,谁来了都说好,弄得老婆都受不了了,就对他说:老公,能不能换个造型啊,我听恶心了都。

  好,好,你这个意见很好,司马徽笑眯眯地说。

  不过好好先生还不是司马徽的最大特点,他最好的就是护犊子。

  护谁呢?诸葛亮和庞统,逢人便讲这二人如何如何牛比,连“得一可安天下”这种话都说得出来,真是牛在天上飞,人在地上吹啊。

  由于诸葛亮的性格比较外向一些,积极配合,所以比庞统先出头了,外面有司马徽称其为“卧龙”,里面有自比管仲和乐毅,类似于李毅大帝的“我的护球像亨利”这样的比较,能不出名吗?——当然了,诸葛亮的本事还是有的,不像李大帝,是个标题党。

  这里把诸葛亮的这些事翻出来不是说他的坏话,人家有那个资格说自己,后面的事实证明着,只是中国人过分谦虚了,总是感觉自我吹捧不好,于是就竭力掩盖,其实没有什么,这一点诸葛亮很像老外,反正是很有自信,为什么要藏着掖着?殊不知过分谦虚就是骄傲啊!

  司马徽的作用有,黄承严的作用就更大了,作为大神的岳父,他的存在直接对诸葛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像司马先生只是动嘴而已,而且老先生很有点气概,扶起了自己的女婿也没有图他什么。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7—08:组团忽悠的龙队(2)
从今天的眼光来看,诸葛亮和黄承严的女儿结合是完美的,诸葛亮是个有才华的“大帅锅”,黄月英呢?也是一个才女——不过很丑,丑到什么程度?一般都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这位长拧了,是黄头发黑皮肤。

  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这完全是变异,而且是最高级的变异,因为两个纯种的亚洲人弄出了一个非洲人的造型。

  所以,我觉得黄月英的容貌有点被夸大其词了,不好看是真的,也不至于丑到这种程度——没有歧视非洲人的意思,只是在那个年代,一个非洲人很突兀的来到荆州很不习惯,你以为是穿越啊。顶多就是皮肤不是很白皙,而且头发有点黄而已。

  但是,问题就来了,怀疑诸葛亮的人品和素质的我不是第一个,很简单的,诸葛亮,大帅锅,有才华,但是出身一般,以种地为生,农村户口。

  黄月英呢?社会名流黄承严的女儿,有才华(据说),长得很丑,不过自己的母亲是荆州重臣蔡瑁的大姐,城市户口。

  不是说我是小人,但是,如此之组合怎么不让人有所猜疑?

  再看具体的细节,有关这段的描写基本上没有,只有寥寥数语(我怀疑是不是被*了),黄承严对诸葛亮说:我的女儿长得很丑,不过才华和你配得上,要不?

  我要。诸葛亮很痛快。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OK,从字面来看,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诸葛亮是仰慕黄月英的才华,但是,只不过是黄承严的一面之词,再说了,诸葛亮已经很有才华了,再找一个有才华的白领女士干什么?

  那么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呢?黄承严的女儿推销出去有点困难,他又不想找个二等残废凑合了,而诸葛亮经过司马徽的吹嘘之后映入眼帘,聪明,帅气,有野心,但是穷,没有钱,没有社会地位,正好符合要求。

  而诸葛亮不会不知道黄承严还有黄月英的状况,但是大丈夫事业有成才是关键,丑点怎么了,岳父家里有钱有地位就可以啊,可以帮助自己带来事业上的腾飞啊!至于房中琐事,无所谓的,关上灯是一样的,实在不行,找几个小妾就可以了——事实上,诸葛亮后来还真的找了,不过很隐蔽,只是不小心在家书里面提了一句,蜀国不置史官,这个现象很奇怪,很有可能是诸葛亮为了掩饰自己的某些“事迹”吧(胡乱推测,希望凉粉不要扁我)。

  而当时民间对诸葛亮的娶妻看法就是“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有砖家认为黄月英是大美女,是大家嫉妒诸葛亮才这么说的,我靠,动动脑子,有这好事还轮的上诸葛亮?以黄承严的社会地位早就强强联合去了,为什么要玩潜力股啊,而且人家上头有人,不会让山野村夫们诋毁自己的漂亮宝贝的。

  当然了,也不要因为这件事就看不起诸葛亮,他的选择无可厚非,最后又没有对不起人家,就行了呗,政治婚姻多了去了。

  按理来说,这个时候诸葛亮就该腾飞了,毕竟有蔡瑁这个大树间接的攀上了。不过人家不着急,还是稳坐钓鱼台。

  这就是诸葛亮牛叉的地方了,着急进步不代表饥不择食,得遇明主,给自己充分的权力和施展空间,那才是最重要的,否则的话一辈子混个处级干部,临退休享受专车待遇有什么意思?

  所以,有诸葛瑾这个大树,有蔡瑁这个大树,诸葛亮都没有利用,很简单,他想做的是蔡瑁和比诸葛瑾还要牛叉的位置,被这两人引荐,有可能吗?

  因此,只有等下去。

  终于,饥渴的诸葛亮等到了另一个超级饥渴的家伙。

  那就是刘备。

  不过这不代表诸葛亮上杆子追上去,而是欲擒故纵,不仅动用了司马徽和黄承严,还派上了自己的“龙”队策划小组的主干力量——“龙”托,配合卧龙自我促销的托,简称“龙托”。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7—09:组团忽悠的龙队(3)
龙托的成员是谁呢?当然是自己的哥们和死党了,这年头,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真帮忙,打虎亲兄弟嘛。

  而托里面贡献最大的就要数徐庶了。

  论本事,徐庶和诸葛亮不相上下,虽说当初诸葛亮很自负说徐庶和石广元等只配当个省长,而自己才是前途不可限量,但是估计当初说这个话的时候诸葛亮喝高了,后来徐庶在曹魏那里做到了中郎将,不久病逝,诸葛亮不禁感慨万千:魏国人才很多吗?怎么徐庶只是爬到了这个位置上?

  ,这才是心里话,言外之意就是诸葛亮把自己和徐庶放在了一个档次上,颇多的为失散多年的老朋友打抱不平。

  不过两人境遇的差异也暴露了徐庶比诸葛亮不如的地方,那就是沉不住气,审时度势棋差一招,当初徐庶是个杀人在逃犯,这种剑客风范犹存的读书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掩饰不住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及冲动。

  不过,这并不妨碍徐庶给自己的好朋友当托,他现在在刘备这里站稳了脚跟,就一个劲的撺掇刘备顺便把诸葛亮也给叫过来,大家一起做事。

  看来这个徐庶也是很够意思啊,一点也不嫉妒诸葛亮——不要自作聪明的以为徐庶是在临走的时候才“走马荐诸葛”的,那纯属是罗贯中先生的忽悠,其实二人共事过一段时间,直到荆州沦陷,刘备率领大部队前往江陵,徐庶才提出和主人分手的,借口是自己的老母在乱军之中和自己失散,成为曹军的俘虏,“心中方寸之地已乱”,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刘备之前就已经听过“卧龙”这个匪号了,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炒作,现如今自己的参谋长都推荐,想必是差不了的,于是就对徐庶说:军师,那还等什么啊,您去把他叫来啊!

  不行!徐庶一摆手,故弄玄虚的对刘备说:这是一个牛人,和我等凡人不同,必须要登门上访才可以搬得动啊!

  当了一辈子心理医生的刘备(忽悠了张飞、关羽一干小弟,曹操,袁绍一干大佬,小糜,小甘一群美女)今天终于着了徐庶(诸葛亮)的道了,其实也很简单,半生屈辱和失败让年近半百的刘备要想改变这一切就必须做出重大的战略调整,引进徐庶只是一个开始。

  于是,在这种饥渴的心态下,刘备掉进了诸葛亮精心编制的口袋里面。

  当然了,除了徐庶之外,诸葛亮还有几个托,毕竟,就像咱们写作文一样,论证观点不能只有一个例子吧?所以小石小崔他们都上阵了、

  这么多人,从司马徽到黄承严,再到徐庶,三教九流全都有了,刘备能不蒙吗?于是乎,在这个庞大的龙队策划下,刘备开启了求索大神诸葛亮的艰辛历程——这就是名垂千古的三顾茅庐事件。

  三国即将翻开新的一页了,而诸葛亮呢?也该他了,这不是大便干燥,这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啊,别人再怎么忽悠,也要他老人家亲自出来秀一把啊,毕竟眼见为实,刘备屈尊既有被忽悠的成分,也有实地考察的意思。

  毕竟,策划了这么久的大戏,真正受益者诸葛亮才是主角。

17—10:组团忽悠的龙队(4)
有关“三顾茅庐”,其实历史上的口径并不统一。一个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登门上访”版,一个是“毛遂自荐”版,按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