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围绕这个方针政策,曹操做了如下的兵力部署:

  首先拿出手的是降将臧霸部,由臧霸亲自指挥(没有什么所谓的监军之类的),大概是一支万人左右的精锐,出击青州,在北海和东安一带活动,牵制袁绍军,防止许都的东面大门失守;

  与之相对的就是夏侯惇的主力部队以及曹仁的策应部队在洛阳一带活跃,这样就保证了许都的两翼不会被袁绍军有机可乘了。

  防线部署的重中之重是正面的官渡战场——要不怎么说是官渡大战呢,作为许都的西面和东面的重要屏障,曹操想不注意都不行,因为袁绍的主要进攻目标也在这里啊,一旦这里被突破,许都将无险可守,袁军铁骑将会一马平川,这和后来北宋的国都汴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啊。

  曹操是怎么布防官渡的?

  第一支部队是扼守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白马位于黄河南岸,站住这里就可以阻滞袁绍军队的渡河计划。

  这是第一道屏障,很不保险啊,刘延未必挡得住,所以,战事一开,曹操马上调集于禁率领2000马步军前往渡口延津屯守——兵不在多而在精啊,由此可见,于禁的军事地位还是很高的,深得曹操赏识,可惜,晚节不保。

  而给于禁打气的就是站在他身后的徐晃和张辽了,另外两位重要的异性将领,鼎鼎大名的魏国五虎上将。

  为了增加保险,在击溃刘备之后,曹操更是亲自坐镇指挥官渡了。

  除此之外,还有几支部队要介绍一下,虽然他们的作用没有前面提到的重要,但是,就像足球队里面的黄金替补一样,他们的存在保证了前线将士的大胆拼杀:

  一个是在陈留一带活动的张绣,这算是一支预备部队了,随时准备上阵杀敌;

  一个是坐镇许都调配军粮的荀彧,这就是刘邦的萧何,没有他的支援,曹操在前面也坚持不住;

  不要忘记,曹操的敌人其实不单单是前面的袁绍,屁股后面的刘表以及江东孙氏也是对许都虎视眈眈,尤其是刘表,一直在和曹操作对,几乎每一只反曹势力的背后都有这位宗室的影子,一旦前面处于胶着状态,难保他们不会有什么异动,所以,不得不防,汝南的李通以及镇守宛城的曹洪就是干这个的。

  当然了,这两只军队人数不是很多,毕竟正面才是主战场,他们只是一个牵制和震慑的作用,毕竟刘表也是一个很谨慎的人,顶多就是声援一下,不会有太大的动作,一旦看到曹操有所防备的话肯定不会轻举妄动。

  孙策是个麻烦,事实上他也真的有所行动,不过曹操运气好,还没有动身呢,就遇刺身亡了。

  从这个部署中我们可以看到袁绍和曹操的差距了,前者是用自己的心腹,后者是谁有本事用谁,用人不疑,正面战场上两只策应军团主打的并非心腹夏侯惇,而是刚刚归顺的臧霸,换作是袁绍的话一定会想:这小子不会带着军队逃跑了吧?他宁肯用一个庸人也不会用这类刚归顺的。

  而站在于禁后面的徐晃和张辽也都是归顺不久的,并非当初*董卓起家的私人将领,但是曹操就是敢用,这种信任下,有几个将领不会用命?

  还有一点要注意,这些部署都是在曹操*刘备之前完成的,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袁绍对趁着曹操不在家偷袭许都抱有什么侥幸心理了——人家已经部署的当了,让我从哪里下手啊,于其盲目出击,不如看看刘备可以把曹操损耗成什么样子。

  但是很遗憾,刘备很不争气,迅速的被剿灭,落魄的跑到自己家门口寻求政治庇护。

  所以,只好亲自出马,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出动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总不能因为曹操部署好了就撤兵吧?

  更何况,陈琳名垂青史的大字报都已经贴出来了,就这么算了简直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袁绍也是个要面子的人。。 最好的txt下载网

13—02:血拼官渡定乾坤(2)
袁绍打出的第一张牌就是颜良。

  颜良之于袁绍相当于张灵甫之于蒋介石,恨事爱惜他,至少人家张灵甫还在日本鬼子面前有过光辉战绩。

  而袁绍很少让这柄宝剑出鞘,即使是剿杀公孙瓒,也是大将鞠义完成了大部分的工作。

  但是,这回是曹操,对手不是往昔那些二三流角色了,颜良必须出马了——难道是感觉不用颜良的话以后就没有机会用了?

  正是因为出场机会较少,检验他能力高低的对手不是很多,所以,这就为颜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但是,还是有三个人为颜良做了评定:

  第一个是同事沮授,“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这个评价不是很高;

  第二个人是中间派孔融,“勇冠三军”,简直成了五星上将,不过考虑到孔融一贯的方式是和曹操作对,其中可能有吓唬曹操的成分;

  第三个人是荀彧,“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和沮授一样,不是很看好颜良的基本面。

  还没有上市呢,就被这么议论一番,估计颜良很不爽,但是没有办法,表现的机会太少了,而且这三个人评价的时候都是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沮授反对袁绍让颜良单独带兵作战,孔融想让曹操对袁绍产生畏惧心理,而荀彧恰恰是要树立曹操的必胜信念,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颜良的单挑本事还是不错的,至少大家都认可了。

  但是,作为一名统帅,要求就不仅仅是这点技能了,而这恰恰是沮授担心的,在荀彧眼里也是软肋。

  但是,那又怎么样呢?袁绍不派遣颜良还可以派谁呢?鞠义已经被内部大清洗了,几个儿子暂时还拿不出手,刘备是个败军之将,剩下的都是出谋划策类型,更不适合当统帅,我不用颜良还用谁?这是第一仗,必须赢,而开门红的最大把握就是派出自己的王牌!

  当然了,袁绍也不会让颜良一个人承担这么大的责任的,在他的身边还有自己的两个亲信辅佐——郭图和淳于环。

  这样的话,总是可以一战了吧?

  于是,在建安五年的二月,袁绍派遣颜良、郭图、淳于环作为先锋部队,率先发动了对白马的攻击,官渡大战的第一枪终于打响了。

  刘延有点心虚,自己虽然是凭险据守,但是站在颜良后面的是袁绍的主力部队,而自己的后面呢?只有于禁的2000部队,桥头堡一旦丧失,袁绍大军就会从容渡河了,到时候,官渡危矣!

  所以,只好求救。

  看看势头不妙,曹操只好出动军队赶往救援,荀攸,另一位重要的谋士向曹操献策:大人,寡不敌众,袁绍兵多,咱们可是填不起这个窟窿啊,还是讲点策略吧,一分钱劈成八半花。

  说说看,曹操喜欢鬼点子多的人,不像袁绍那样,循规蹈矩——不知道现在的袁绍谨慎的像个兔子是不是和当年弄出个董卓从而导致自己信心不足啊。

  分兵击之!荀攸说。

  哦?曹操有点纳闷了:你分了袁绍的军队,咱们本就不厚实的家底岂不是更加薄弱了?

  分化的只是袁绍而已,荀攸解释道:这些部队调动只是为了迷惑袁绍,让他不知所措,而我们的目标根本就没有变化,还是颜良,到时候,兵力分散了,颜良也会被我们打个措手不及,到时候一定会拿下他!

  具体说说吧,曹操有兴趣了,相比于荀彧的稳重大气,荀攸还是有点古灵精怪的,这叔侄二人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

  派出一只部队渡河,假装要袭击袁绍的后队,逼着袁绍把注意力西移,而那只是我们的佯动部队,真正的主力还是冲着颜良的先锋部队去的!

  哦了!就这么办!曹操拍板。

  有的时候就是要不*一些,尤其是在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战机十有*会在无休止的作战会议中消耗殆尽的,曹操明白这一点,而袁绍,则是重复的犯着同样的错误,至死不知悔改。

  当然了,这个计划的实施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前方的刘延做的如何了,别看这厮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地方,但是还算是一个守城之将了,二月白马被围,四月曹操才出兵救援,这段时间顶住了,出色的完成阻击部队的任务实属不易。

  而这种持久战也让袁绍有点急躁,敌人兵力有限,还打得这么费劲,当然郁闷无比了,就在这个时候,袁绍得知了后面的异动情况。

  明白了!袁绍“恍然大悟”:原来白马的曹军只是一个牵制作用,目的就是吸引我们的火力来个两面夹击,让我们猝不及防啊!

  想明白的结果就是袁绍完全的落入了荀攸的计划当中,大部队乱哄哄的朝着屁股后面的曹军“主力”攻击。

  这个突如其来的计划让袁绍军产生了混乱,包括最前线的颜良,也以为真正的敌人并不在眼前,于是也把注意力转移了。

  但是,这样也就正中曹操的打算,真正的精锐部队出动了——由大将张辽领兵,这是所有的机动力量中最为强大的一人了。

  当然了,和张辽一起行动的还有我们的偶像:关二爷。

  于是,颜良将军彻底的陷入混乱当中了,后面,袁大人已经和曹军的“主力”交火了,白马守军基本上没有什么动静,那么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我面前的这支部队究竟是谁啊?!

  大概是和袁绍在一起的时间太长了,无形中也沾染上了犹豫的习气,而战场上最为忌讳的就是这一点。

  不幸的是,他的对手——张辽和关羽又是及其熟知骑兵作战的精义的,闪电战的理论虽然是由古德里安创造,希特勒发扬,但是不代表之前就没有人用过。所以,白马战场上就出现了这样的场景:

  作为援军出现的关羽猛地现身于袁军阵前,趁着一帮小卒发愣的时候(当然也包括他们的主将了),刺颜良于马下。

  这个刺字并不能说明关羽用的是刀还是枪、矛之类的,而是体现了他的兵贵神速,打个颜良措手不及。

  无耻?不错,有一点,两个万人敌的人物堂堂正正的较量一番自然是会让在场的观众和后来的听众大快朵颐,但是不要忘记,这里是战场,不是比武大会。

  所以,颜良就这样郁闷的见上帝去了,要怪也只能怪自己了,谁让你碰到小小的事情就乱了章法?看来沮授说的不错,真不是一个当元帅的料啊,应变能力太差(这厮也是一个乌鸦嘴,每一次对袁绍的“诅咒”都应验了)。

  主将颜良被轻松搞定,预示着袁绍的第一波快攻被遏制,但是,主力部队基本上没有损失,只不过士气上受点打击,就像精心准备了很久初进股市就赔钱的股民一样,感觉很不爽,不过还有机会。

  曹操也明白,一个颜良扭转不了大局,白马这个地方被围了两个多月,损失也是不小,虽有战略价值,但是离自己的本土太远,支援起来很是麻烦,不如放弃,以退为进,说不定会起到诱敌深入的效果。

  于是,解围白马之后,曹操的举动就是“徙其民,循河而西”。

  一看曹操主动跑了,袁绍的劲头又上来了,立刻率领主力渡河追赶(这个时候又变得胆子很大了),一直赶到了延津南,第二波交火开始了。

  这一回,袁绍打出的王牌是文丑,一个和颜良齐名的家伙。

13—03:血拼官渡定乾坤(3)
这第二战有点遭遇战的意思,曹操撤兵,袁绍后面追,结果在延津南堵上了,这个时候,曹操身边的兵力不是很多,只不过是500多骑兵,撑死了也就是600人而已,袁绍呢?规模不小,仅仅文丑的先头部队就有6000的精锐骑兵,后面还有大股的步兵,情况恨事危急,估计换作是颜良的话心脏病都要犯了。

  怎么办?曹操的部下们都有些慌乱。

  但是,不要怕,曹操身边还有一个重要角色——荀攸,可见,什么时候都是人才最重要,并非单指二十一世纪,在不久的将来,文丑的6000铁骑都要在荀大军师的弹指一挥间灰飞烟灭了。

  危急时刻荀攸又出鬼点子了:大人,让队伍全都下马,辎重什么的可以扔下就扔下!

  为什么啊?!曹操手下的将领们不高兴了:敌人那么多,十倍于我,没有办法打,你这个穷书生就会纸上谈兵,敢情不是你去拼刺刀了,不妥,还是赶快跑吧,快点回营才是摆脱危险的上策啊!

  这个嘛,曹操有点犹豫了,仗还是这些士兵们打得,他们看到强大的敌人腿肚子发软了可怎么办啊。

  听我的没有问题,荀攸解释:这是我的诱敌之计,打仗不是完全看数量的,那样的话咱们都不用跑了,直接投降算了!

  就听军师的了!曹操再度拍板。

  正说着呢,后面的文丑和刘备(注意,这个大扫把星又跟着来了,事实上,谁跟着他谁倒霉啊,堪称人中的卢,而且是*的卢,克人没够啊)率领着6000铁骑浩浩荡荡的开往曹军阵地。

  这个阵势怎么样啊,刘将军?估计此时的文丑很是得意,除了小说以外,没有什么数据显示他和颜良是死党,事实上,颜良一死,文丑就会因为是独苗而更加受宠倒是铁一般的事实。

  是啊,是啊,你厉害,刘备嘴上应付,但是心里却是不以为然:你以为曹操就这么点实力啊,有你哭的时候。

  一会我就把曹操摆平!看出了刘备的不在乎,文丑有点不爽:让我跟这个百战百败的家伙一起作战,主公到底是怎么想的啊?真的!

  报告!曹操军队正在溃败!前面的探子回来报信。

  哦?文丑有点吃惊,这未免太顺利了吧?

  大约多少人?

  也就是600人左右吧,探子回答。

  会不会有埋伏呢?刘备心虚,毕竟不是第一次吃亏了。

  胆小怕事!文丑很是看不起刘备:就算有埋伏又能怎么样?你以为我的6000铁骑是吃素的吗?追!

  文丑是老大啊,刘备连个参谋都算不上,再说了,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啊,你又是一个外人,自然都拿你的话当作是放屁了。

  追着追着,文丑就发现不对劲了,怎么曹操跑得这么狼狈呢?怎么看都像是打胜仗的军队啊,难道真的有埋伏?

  这边的文丑怀疑,那边的曹军部将也是心虚的很,毕竟才600人啊,人家是6000,这相当于一个人走在巷子里,后面有10个流氓跟着,于是纷纷劝解曹操:主公,还是上马吧。

  曹操的冒险家精神又上来了,看看后面的追兵,离自己的想象还有很大的差距,于是断然拒绝:未也!

  还不到火候,再等等!

  追着追着,文丑又发现问题了,曹操的部队一边跑一边扔东西,口粮啊,衣服啊,首饰啊,钱包什么的,居然还有人*服。

  干什么?想色诱我军吗?文丑百思不得其解。

  文丑是有钱人,当然不会理解手下士兵缺钱的苦恼,刘备不一样啊,人家是苦出身,被人救济长大的,看出势头不妙来了:文丑将军!我们中计了,曹操这是在分化我军啊!

  什么?文丑还是不懂。

  但是,你不懂就不懂去吧,手下的士兵已经做出回应了,追击曹操?去他妈的,立功也是你们这帮将军的,和我们有什么关系,能抢点就抢点吧!于是,纷纷转移目标,冲着那些“战利品”去了。

  你想想,6000多人啊,数量庞大,曹操才600多人,能扔出多少东西来?一时间阵型大乱,甚至开始自相践踏抢东西了。

  混账!文丑大怒:不许抢!追击曹操!心里那叫一个羞耻啊,这不是等着被刘备看笑话嘛!

  但是一看,刘备人呢?早就不见了。

  奇怪,不看我笑话怎么还走了?文丑倒霉,今天净是遇到自己无法理解的事情了。

  冲啊!!文丑正面红耳赤的收整部队时,那边的曹操早就指挥着600精骑杀了个回马枪。

  完了!中计了!文丑恍然大悟,他总算明白过来了,刘备这厮逃跑多有经验啊,他太熟悉曹操的性格了,完了完了完了!

  在一堆“完了”声中,在一片混乱之中,这6000骑兵被冲击的七零八落,你想想,骑兵啊,能骑在马上捡东西吗?曹操的也是骑兵,一下子都成了瓮中之鳖,只有被屠杀的份了。

  文丑呢?也是死于乱军之中。

  世人把颜良和文丑并列,称其为勇冠三军的猛将,但是从他们的失败来看都只是匹夫之勇,全然不是当统帅的料子,颜良的低能前面已经说了,文丑也好不到哪里去,军纪松弛,威信不高,根本就控制不住混乱局面。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两人还都是袁绍倚重的对象,本来是自信满满的出征,接连打出两张“王牌”,谁料到居然是连折两阵,养兵千日啊,一个都没有回来,结果就是“绍军大震”,士气低落了不少。

  不过,这些损失还是皮外伤,此次攻打曹操的主力部队还在,曹操呢,知道这一点,所以也不纠缠,完成了战略计划之后就回师官渡了——没有办法,缺少粮食,闪电战还可以,持久战就不行了,过于拘泥白马的一地之得失还是不值当,在这里损耗太多的兵力后面的官渡怎么办?官渡后面的许都怎么办?现在人心未定,荀彧未必可以控制住局面,与其孤悬在这里,不如退守官渡,凭借险要地形和袁绍对决,说不定有机可乘啊。

  拿定主意之后,曹操再次做出战略撤退,主力都拉回了官渡。

  而袁绍呢?虽然连折两阵,但是也不能就此灰头土脸的回去啊,坚决不割肉,于是,曹操前脚撤,他后脚就跟进,曹操到了官渡,他也进驻阳武。

  由此开始,官渡之战进入了一个战略相持阶段。

  而我们的刘备大人,经过前次的失败,在袁绍的军中地位岌岌可危了,所以,趁着袁曹表演的空挡再度出场得瑟一番——当然了,想不出来都不行啊,袁绍让他这么干的,吃人家的嘴短啊。

  不过世事无绝对,同样都是吃别人的,有人就是理直气壮,说跑路就跑路,一点也不含糊。

  这个人就是关羽。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3—04:血拼官渡定乾坤(4)
说实话,关羽对得起刘备,但是对不起曹操,毕竟投降以后,哪怕是刘备已经旗帜鲜明的站在了袁绍的战壕里面,曹操对他还是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