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南数有黄气,直立数丈,这就是河图洛书中所说的:必有天子出其方。

  其次就是星象天象上,汉朝兴盛,则是“五星从岁星谋”,岁星主义,汉位在西,义之上方,所以,汉朝的惯例就是以岁星“候人主”,当有圣主起于此州(也就是益州),以致中兴。之前是汉献帝尚在,所以我们这些人即使是看到了这一点,还是不太好说,不过现在不一样了,种种的谶纬和祥瑞都指向了大王您,所以,希望您不要谦虚,而是应该应天顺民,赶快登基。

  既然已经是众望所归,更主要的是,得到了上天的“默许”,那么刘备还有什么忌讳的吗?称帝,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下面要做的,就是这个仪式大典了。

  ——在这一点上,刘备和曹丕有所不同,因为曹丕是禅让,所以需要汉献帝出来配合一下,而刘备呢?要唱独角戏的,并且没有必要像之前进位汉中王那样假模假式的上了一道奏疏。

  汉献帝已经不存在了,曹丕的这个所谓的中央政府在刘备集团的眼中就是一个伪政权,当然不会承认,既然不承认,也就不会啰嗦的来上这么一道程序,岂不是长了曹丕的威风?

  做梦去吧,下面是我刘备风光的时刻!。 最好的txt下载网

35—11:称帝,玄德大梦(5)
既然理论上准备的差不多了,下面要做的就是朝中一批股肱之臣郑重其事的上书,以期师出有名。

  分量如此之重的一份奏章,当然需要带头签名的人也有足够的分量,都有谁呢?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权、少府王谋等人。

  所依据者,无非是以下四点。

  一者,曹丕篡汉,大逆不道,而且胁迫忠良,实乃令人发指,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定要和他们划清界限;

  二者,大家都很思念刘姓宗室,现在天子没有了,就好像没有主心骨一般,弄得人心惶惶的,最好是尽快有一个了断,对天下翘首以盼的百姓有一个明确的交代;

  三者,象征祥瑞的黄龙被人发现在武阳赤水出现,而且不是“咻”的一下就闪人,而是盘旋了九天才恋恋不舍的离开,《孝经援神契》说得好啊,“德至渊泉则黄龙现”,龙者,乃是君王的象征,易乾九五云“飞龙在天”,所以大王您应该登基了;

  四者,前不久关羽将军围攻襄阳的时候,襄阳人张嘉、王休献上了玉玺,玉玺潜于汉水,伏于渊泉,乃是吉兆啊,汉,乃是高祖皇帝所建立之国号,如今大王您追寻着先王高祖皇帝的伟大足迹,同样兴起于汉中,眼下,玉玺出襄阳、汉水之末,正是上天的意愿,并非人力所为,前后八百余人上书祥瑞之事,可见大王称帝乃是众望所归啊。

  曹丕的所作所为是令人发指的吗?诚然有些龌龊和虚伪,但是似乎还没有刘备们所说的那么变态吧?

  大家真的很思念汉献帝的统治?很在意皇帝姓什么?以前也许会,但是,现在未必了,尤其是对于最底层的整日里盘算着如何填饱肚子的老百姓们,不然的话曹丕也不会得逞啊。

  黄龙,又见黄龙,在曹丕那里出现之后现在又溜达到了这里,难道是一条吗?如果不是的话,是谁说谎呢?如果是的话,那么老天爷未免有些太调皮了吧?其实这只能说明:大家都在说谎,都在玩着心知肚明的官场游戏。

  玉玺的事情就不要再说了吧?是真是假谁知道呢?而且很容易勾引起人们的伤心往事,关羽啊,江陵啊,一切都没有了。还遵循着汉高祖的伟大足迹,不错,人家的确是从汉中开始发迹,迈出王天下的第一步的,但是,占据了汉中的就一定会成功吗?张鲁还在这里盘踞了很长的时间呢,即便是你刘备,不也是从曹操的手中抢过来的?

  所以,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什么都没有,都只是借口而已,就像曹丕一样,大家所凭借的,都是实力而已,刘备的实力虽然被削弱,可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随便咋呼。

  所以,不管别人承认与否,这些联名人士与博士许慈、议郎孟光商量着建立礼仪、宗庙,选择良辰吉日举行登基仪式。

  地点在哪里呢?成都武擔之南。

  武擔,山名,位于成都西北,因为乾位在西北,所以选择了这里。

  前面已经说了,这不是禅让,所以不用像曹丕那样找一个心不甘情不愿的家伙配合演戏,自然也就不用像当初进位汉中王那样假模假式的反复谦虚退让,和已经篡位的曹丕,用不着这么客气了,这叫做拨乱反正。

  于是,刘备很不客气,发表了上位的政治宣言,由于先前示好被拒,所以现在对曹丕也就没有什么好感可言,而且从曹操开始骂起,说这两父子,一个是“戮杀主后”,一个是“载其凶逆,窃据神器”,所以我刘备责无旁贷,就像当年光武帝摆平大逆不道的王莽一样摆平你小小的曹丕。

  但是要师出有名啊,所以我要当皇帝,一句话——天命不可违,祖业不可替,四海不可无主。

  这里面刘备还注解了一下时间: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

  你曹丕的那个所谓的皇帝是不被天下人承认的,属于谋逆,是做不得数的,那么你后来所改动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年号,什么延康啊,什么黄初啊,统统都是扯淡的,所以,我还要遵守、缅怀一下我大汉朝的惯性年号——建安二十六年才是王道。

  不过,随着汉献帝的被废,建安年号也是历史了,我刘备在西南继续扛起大汉皇室的旗帜,虽然要延续汉的国号(所谓蜀汉,是后人的习惯称呼),可是年号还是要改的,新人新气象嘛。

  年号就是章武,这一年是章武元年,刘备,征战半生之后,终于圆了自己的皇帝大梦。

  这一年,刘备已经是61岁了。

  不管我们崇拜他也好,鄙视他也好,看不惯他的虚伪的做派也好,至少对于这位老者,我们应该给予掌声和肯定,这份坚韧和执着不是谁都具备的,尤其是前半生有那么多的苦难。

  但是,称帝不是一个开始,尤其是强敌卧榻的情况下,称帝之后的道路更是困难重重,刘备没有多少安稳觉可以睡,就像之前入住益州、进位汉中一样,称帝建国,政府班子将进行第三次的整改了。

35—12:潜藏,人才危机(1)
相比于前面两次的整改,刘备的这一次人事调整虽然是在及其喜庆的气氛下进行的,可是,再多的鞭炮和礼花也掩盖不住一丝危机和尴尬。

  这次调整有点出于被迫,不同于前两次的鼎盛局面,这一次的调整时机恰似一个反转点的到来,而危机的形成不仅仅是关羽败亡,只不过这一次失败过于惨烈而掩盖了其他的弊端。

  首先,来看这个所谓的“表面因素”吧。

  关羽的死亡、荆州军分区和上庸军分区分别沦陷于曹魏和东吴手中以及前后总计约70000军队的折损,迫使着刘备在军事领域内进行收缩整编。

  现在,存活下来的还有益州本土、外围的汉中两大板块,不容有失,魏延以及所部30000人马镇守汉中就成为焦点,于是,魏延本人被封为镇北将军,汉中太守,尤其是在关羽阵亡,黄忠病逝之后,魏延在军委会中的地位扶摇直上,已经被视为第二个关羽了。

  益州本土的两位统帅级别人物则由张飞、马超二位将军扮演,前者被拜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西乡侯,管辖范围为阆中—江州军分区,后者被拜为骠骑将军,凉州牧,防御蜀汉帝国的西北边境,尤其是对于前者而言,同为*帮的关羽阵亡之后,他的地位显得尤其的耀眼,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不仅要兼顾防守,还要配合刘备的远征方略,可谓任重而道远。

  至于赵云,原地踏步,这种不升不降,恰恰印证了他在蜀汉帝国建设过程中的现实境况:

  ——不愠不火。

  除此之外,就要提拔一些不错的基层干部上来,以弥补两大战场全面溃败的损失和人事缺口。

  第一批浮出水面的就是李严和黄权,虽然李严的官职没有什么变化,可是,任务已然加重,至于黄权,不能再站在刘备的身后出谋划策,刘备拜其为镇北将军,用意是很明显的,就是要让他发挥更大的能量。

  第二批就是前一阶段踏踏实实在基层军事单位做事,业绩完成的不粗的军事干部,比如李恢,出任庲降都督,持节领交州刺史,驻防平夷县,而在此前,李恢最大的功绩就是和马超谈判成功,历任功曹书佐主簿、别驾从事等类似于参谋的职务。

  ——注意,是参谋,而不是参谋长。

  此外还有邓芝、吕凯、王平、马忠等人,虽然没有李恢爬的那么快,可是,任务量明显加重,同比,日后飙升的几率也大了。

  相比于军委会的人事变动,政治层面的变迁更大,那就是我们的大神诸葛亮终于坐到了丞相的宝座上,以丞相录尚书事,从而开始了一个人战斗的生涯。

  ——当然了,在劳累的同时,我们的诸葛大神也会体验到掌控无上权力的*,只不过,这种*要在刘备死后才能更加强烈一些。

  “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这一番褒奖让诸葛亮感到了身上担子的艰巨,尤其是在张飞死后,诸葛大神更是兼领了司隶校尉一职,想再想以前那样只是单纯的足食足兵的生活吗?呵呵,也只能是想想而已了。

  剩下的一些任命大多是荣誉性质的了,大摆设许靖再接再厉成了司徒,刘巴出任尚书令,也算是到了发挥他才干的位置上,马良为侍中,接着给刘备做参谋长,并且还要处理一些外交事务,至于家属方面嘛,吴氏,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小甘和小糜香消玉殒之后,她以一个寡妇再嫁的名义成了皇后,刘禅成了皇太子,另外两个儿子刘永和刘理分别出任鲁王和梁王。

  ——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倒霉,全家遭殃啊,刘备前半生和后半生的境遇反差对家人和身边人的影响对比是很明显的。

  总的来看,这一次整顿略显平淡,而且是全面的收缩,看上去似乎是关羽的失败引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可是,如果关羽没有出问题的话,刘备的事业就一点问题没有吗?本回开头偶就说了,关羽是在背黑锅,为刘备的某些失误的政策埋单。

  哪方面的政策?

  那就是看似风光无限的人才政策,刘备有意无意的一个建队思路直接导致了眼下的尴尬局面。

  这是一支老龄化比较严重并且有点青黄不接的球队,即便是在鼎盛的时期之内也是暴露出来了,何况是在眼下?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35—13:潜藏,人才危机(2)
按理来说,一支球队的合理构建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首先, 25人左右的一线队规模,年龄结构比较合理,老中青三代俱全;

  其次,比较不错的梯队建设,可以保证定期的为一线队输送人才;

  第三,“俱乐部”的资金链运转正常,老板的投资不会突然的中断而导致链条断裂迸发经济危机,进而不得不甩卖球员或者控制成本,当然了,最好的是有一个不错的自我造血,自负盈亏套路;

  第四,主教练和他的教练组要有一个明确的、成熟的战术打法,并且做到了和球队的完全兼容;

  第五,是心态,不管是平时运作还是比赛状态,都可以做到心态平稳,强烈的求胜欲望不会演变为冲动和毛躁,把平时的训练水平和球员的真实水平发挥出来。

  其实没有人可以不输球(除非你玩FM作弊,SL*),但是要做到输球的现象只是正常的波动,而不会陷入长期的低谷而把各种矛盾激发出来,等等。

  真要细细说来的话估计会写成一篇论文,所以就此打住,毕竟是以足球为媒介侃侃三国,而不是从三国入手侃足球,如果基本做到上述几点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见证一支王朝球队诞生了。

  如果把这个球队建设方针套用在刘备治国理念上来看的话,那么刘备就问题多多了,不是说他一条也没有做到,而是有几个比较关键的地方出现了决策层面上的失误。

  尤其是第一点的失误。

  我们先假设关羽的荆州集团在章武元年没有崩溃,依然存在,而刘备按照史实计划称帝,那么,是不是就不会有现在的危机了呢?

  恰恰相反,关羽的存活并不会从根本上缓解矛盾,因为这支久经沙场,战功累累的蜀汉帝国一线球队年龄结构问题就很大了:

  刘备,161年生人,此时61岁;

  关羽,生年不详,大约在160年上下,姑且算他60岁是没有问题的;

  张飞,生年不详,不过比关羽小不了多少,所以年龄当在55—58岁左右;

  马超,176年生人,此时“才”46岁;

  赵云,生年不详,但是看看他是*帮的成员吧,既然连“少年英雄”马超此时都已经47岁了,赵云估算为50岁没有问题吧?

  此外,法正,176年生人,和马超同时,活到现在的话也是46岁;

  黄忠,生年不详,估计为55岁左右是底限;

  诸葛亮,181年生人,此时40岁;

  刘巴,生年不详,不过分析其十八岁出任主簿,当时大约是190年左右,所以,刘巴当是生于170年前后,此时也是50的人了;

  刘封,作为刘备的义子,虽然生年不详,但是,既然是儿子辈的,就折算为35岁左右;

  汉中太守魏延,年纪当是在刘封和刘巴之间,和诸葛亮差不多,40到45岁吧。

  以上,是一线主力“球员”的年龄,除了诸葛亮、刘封还有魏延算是中生代以外,其他的,不是60也是一条腿迈进了60的整数关口。

  这样一个年龄,又是征战多年,还有多少能量没有被压榨出来呢?很是一个疑问了。

35—14:潜藏,人才危机(3)
以上,只是纵向的比较,那么横向比较呢?

  三大帮派的君主级别比较:

  刘备60岁 ,曹丕35岁,孙权40岁;

  主要的军事将领呢?

  曹仁和张辽分别是曹丕帐下内姓、外姓的杰出代表,一个是168年出生,一个是169年出生,这就比关羽等人低出了接近十年左右,按照今天的说法,5年一个代沟,你说说这代沟有多少了?

  诸葛亮181年出生算是年轻人了吧?陆逊在东吴的战略地位和他差不多,却是183年出生,司马懿呢?179年生人,这样一比,诸葛亮也就没有什么年龄上的优势了,再说了,我们的诸葛大神生命线不长,身体素质也没有那两位出色,如果陆逊不是因为一些意外情况,肯定还会再坚挺一段时间的,所以,相比之下,刘备这边又有点逊色了。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因为这个年龄档案只不过是理论上的,“11太保”中折损了关羽、黄忠、刘封、法正,马超和张飞不久也要挂掉,刘巴也不落伍,踏上了英年早逝的不归路,刘备真正依靠的主心骨数量进一步缩水了,法正和刘封还算是年轻人。

  所以,反而提升了刘备军阵容的平均年龄。

  如果一支球队年龄偏大,达到了35岁以上的话,即便是一个个都有着辉煌的过去,现在再和一班年富力强的敌人去作战还会占有什么优势吗?

  体力不足的话还可以支撑马拉松式的比赛?还可以发挥出自己全部的技战术水准?

  要知道,完美的技术发挥,是要建立在一个充沛的体能基础上的。

  看看阵容老化的ac米兰的窘境我们就知道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是真理,但是,家有N老,就不是好事了,尤其是这批老家伙还要占据着主力阵容的席位,年轻人能力一般,而且还欠缺难得的实践机会。

  同理,刘备治下的蜀汉帝国在兴冲冲的构架起来之后却发现,虽然都是英雄,可惜,都已不再年轻,这些忠心耿耿的老臣子们将自己的大好青春全都奉献给了刘备,尤其是“万人敌”的关羽和张飞,前者更是以60岁的高龄马革裹尸,倒在了第一线上。

  令人敬佩啊。

  那么让他们退居二线?

  笑话,拼搏半生,好不容易熬到好时候了,就退下来?这种反差谁受得了啊,岂不是制造更衣室危机?

  再说了,以刘备帐下的替补席球员,有几个可以完全的顶替几位*的位置?

  也就是说刘备面对着一个不得不压榨式使用这些老将的尴尬环境,那么问题随之而来:为什么看上去人才济济的蜀汉帝国遭遇着人才危机?

  是不是有点矛盾呢?

  难道是英雄不世出的,现在是一个大师匮乏的时代?那么为什么曹魏和东吴就没有刘备这么严峻的问题呢?

  所以,这绝对不是对蜀汉帝国的“盛世危言”,法正等人的英年早逝,甚至关羽们的败亡,其实都不是导致人才匮乏的根源。

  ——这也暴露出了刘备和孙权,还有曹操和曹丕相比的一个致命短板:

  缺乏制度性和政策性的建设。

  颇有高祖之风?

  刘备只是做到了形似,而非神似,这一点连孙权几位都比不过,何况他那位伟大的老祖宗了。

  套用一下足球语言,相比于曹丕和孙权,刘备缺乏对梯队的一系列有效建设和管理使用的措施。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5—15:潜藏,人才危机(4)
还记得刘备刚刚进入益州的时候是如何大张旗鼓选拔人才的吗?刘璋鄙视的,刘璋信任的,刘璋冷落的,这些背景刘备一律不考虑,只要是个人才,他就放在显赫的位置上,“尽其器能”,结果,有志之士一个个很是热情高涨,抢着来给刘备打工,一时间前来面试的车水马龙。

  谁让当年刘璋这个老好人把政局搞得一潭死水呢?太稳定了,没有一个竞争或者监察机制,结果有些人很难有出头之日,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刘备来了,他们自然也有出头之日了。

  但是,之后我们的刘玄德同志就没有什么动静了。

  这就是他和曹操、曹丕还有孙权的差距了。

  首先来看他的宿敌曹操。

  从建安十五年开始,一直致力于颁布求贤令吸纳人才,还大力推广文化教育事业——分别是建安十五年,建安十九年和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