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拒,最后是灵帝出马,才当上了议郎,然后迁为北地太守。

  这次围剿黄巾,朝廷广发英雄帖,征收合理性建议,皇甫嵩的奏折中阐述的建议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就是解除党禁,这个算是抓思想;

  第二个就是拿出皇帝自己腰包里面的钱以及西园出产的良马,分发给前线的将士,虽然说国库还没有空虚到急需皇帝私人小金库的地步,可是,这样也是为了挽回人心,激励士气,毕竟之前卖官已经捞了不少了,所以,这一招虽然是经济政策和军事政策范畴,可是,抓的还是思想和人心,趁现在还有救,尽量挽回吧。

  对于皇甫嵩的建议,皇帝立刻同意了第二条,而对于第一条,有点犹豫,毕竟,承认自己犯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

  看看汉灵帝还是有一些犹豫,吕疆出马了,既然好好说话不行,那就只好吓唬了:党锢久积,若与黄巾合谋,悔之无救。

  意思就是,党锢分子和清流精英一直对于被政治压迫,剥夺合法的政治权利不满,万一借着这个机会和黄巾军寻求合作,那可就完蛋了。

  换句话说,在吕疆看来,这么做并不是很没有面子的认错,而是在拉拢一些动摇分子。

  本应该在国立大学中培养出来的统治阶级精英成了动摇落后分子,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哀和讽刺。

  一听这话,汉灵帝出了一身冷汗,是啊,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连宦官都已经和黄金乱贼勾搭在了一起,何况是这些受气的知识分子?

  所以,这个计划立刻批准了,一夜之间恢复了那些正面人物的政治权利和名誉。

  既然最大的心理障碍被平复了,下面就该尽职尽责的为扫荡黄巾军做贡献了吧?

  当然没有问题了。

  汉灵帝打出的第一波攻击就是在三个火枪手的率领下组织的一次小高潮。

  这三个火枪手就是前面提到的皇甫嵩,即将出场的朱儁和卢植。

  之后和黄巾军的作战中,这三个名字将会多次出现。

  先来认识这三位吧。

02—06:三个火枪手反击(2)
皇甫嵩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不光有能力,资历也很丰富,他是度辽将军皇甫规的侄儿,老爸是雁门太守皇甫节。

  此次黄巾起义爆发,皇甫嵩从北地太守升迁为左中郎将。

  再看朱儁,相比于皇甫嵩,这位老兄走的是一条底层的崛起之路,早年丧父,靠的是母亲贩卖小本的丝绸品为生——这一点和刘备很相似,都是老爸死得早,和母亲相依为命。

  区别在于朱儁不像刘备那样不着四六,到处花天酒地,胡吃海塞,而是“以孝养致名”,长大后,也是从低级官僚做起,为县门下书佐,这个时候才显示出自己轻财重义,培育名声的一面。

  最有名的是有一次,同郡周规,辟公府,走的时候拿了点公款,“假郡库钱百万”,后来仓库管理员因为上面的压力要他赶快把亏空堵上,这个周规家里没有钱,眼看就要前途尽毁的时候,朱儁出马了——其实他也没有钱,只好偷偷的把母亲的那些商品拿出来填补上去,总算解了周规的燃眉之急。

  老妈知道之后很生气,做生意的成本都没有了,等于回到了解放前,真是家贼难防啊,朱儁的回答是:小损大益,初贫后富,此当然理也。

  果然,没有多久,好处就找上门了,县长度尚认为朱儁这个人很不简单,于是就向上级韦毅推荐,我们的朱儁就有了进军市里的机会。

  混了几年,被太守尹端聘为主簿。

  没有多久,朱儁又有了表现的机会,领导尹端在征讨叛党许昭的战争中失利了,被上级领导参了一本,按照国家条令,输球输人的尹端是应被杀头的。

  眼见大势已去,朱儁私下凑了几百金跑到京师,找到相关部门打点关系,这才免去一死,只不过官降三级而已。

  尹端很高兴,不用死了嘛,可是不知道自己是怎么逃过一劫的,而朱儁也一直没有说过。

  朱儁到底说没有说,这事不好讲,毕竟还是作为一件功绩被史官们记载下来了,可见,朱儁很会做人。

  然后朱儁的升迁之道变得一帆风顺了,被太守徐珪举为孝廉,又升迁为兰陵令,因为政绩不错,“为东海相所表”。

  乱世的好处就是升迁的机会很多,没有多久,也就是光和元年,交趾郡盗贼四起,交趾长官作风偏软,能力低下,结果形成了以梁龙为首的10000多人规模的反叛军,他们和南海太守孔芝联手,让整个交趾变得民不聊生,于是,获得好评的朱儁走马上任,成为了新一任交趾太守。

  不到一个月,老大难问题就被朱儁摆平了,怎么干的呢?有点神乎其神,不过暂且记录下来,算是一次成功的心理破袭战:朱儁以征募而来的5000人兵分两路作为先遣军先行一步,进入州界之后,却是按兵不动了,一方面派人刺探敌人军情,一方面“宣扬威德”,感化那些乱军,就算感化不了也要干扰他们,然后,等到后面的大部队到来,才一起进行军事剿杀“继而与七郡兵俱进逼之”。

  然后呢?梁龙枭首,降者上万。

  朱儁这几招并没有太出彩的地方,可是,别人失败了,偏偏他朱儁搞定了,至少也是一个福将吧?没有多久,因为这些功绩,老朱被封为都亭侯,赐黄金五十斤,拜为谏议大夫。

  运气好也罢,实力使然也罢,反正他当初安抚老妈的话现如今全部应验了。

  直到黄巾四起,朱儁因为有着丰富的和暴民作对的经验,而被大家举荐为右中郎将,持节,与左中郎将皇甫嵩*颍川、汝南、陈国的乱党(这里是集中地)。

  相比于这两位,第三个火枪手显得更为全面一些。

  这就是卢植。

02—07:三个火枪手反击(3)
卢植也是出身于平民,没有什么显赫的背景。

  但是人家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地方,就是跟经学家郑玄一起师从牛逼人士马融。

  马融的本事是有的,学识很高,又是外戚身份,所以,作风一直比较不拘小节,讲课干什么的,一般都是带着一大帮漂亮妹妹。

  这难免会让人心神荡漾,可是,人家卢植同学的定力很强,所以,时间一长,马融就注意到了这位成绩优秀的学生。

  再说了,人家卢植也是一个大帅锅,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品质也很优秀,“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也很能喝酒,“能饮酒一石”简直就是三好学生,杰出青年。

  相比于那两位,卢植是真正的文武双全,武略方面暂且放在一边,卢植在经学造诣上很深,曾经著有《尚书章句》和《三礼解诂》。

  算得上是当代的一位大儒了,其实当时写书的人很多,比例和今天的网络写手(知名的)差不多,比如张昭也写过,可惜,现如今都已经亡佚了。

  不光著书立说,卢植还开馆招收徒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以下两位:刘备和公孙瓒——虽然说两位的成功和卢植没有多大关系,也没有学到多少的文化水平,甚至人品上也查出不少,可是,毕竟毕业论文上导师一栏上写的是卢植嘛。

  时人谓:“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可见人家的确是文武双修的。

  名气大了,按照大汉朝的规则,要被举荐了,可是,州郡好几次推荐,人家都不去——志存高远的人一般都这样,架子都很大。

  不过架子再大也没有大过皇帝的,灵帝出马,卢植就被征为了博士。

  这虽然是仕途的起点,但是,卢植却是以武略扬名,先是熹平四年,九江蛮夷叛乱,四府举荐“才兼文武”的卢植出任九江太守。

  结果呢?“蛮寇宾服”,可见卢植的魅力有多大了。

  摆平这事之后,卢植因疾去官,又捡起了读书论道的老本行。

  看似这辈子就要平稳的度过了,不过卢植不是那种甘于平淡的人,而这个世道也不让他安静,没有多久,南夷反叛,因为卢植在九江任上的出色表现被任命为庐江太守。

  一步步的功绩和威望的积累,让卢植逐渐的挤进了中央,先是被拜为议郎,和名流蔡邕还有杨彪等人并在东观,校对中书五经纪传,补续汉纪,然后,灵帝又认为这些工作并非急需,有点浪费人才了,于是,就转为侍中,而后,迁为尚书。

  这一整,就给卢植整出自信了,光和元年,中国大陆发生了很稀松平常的日食事件,有政治不满倾向的知识分子们就喜欢拿天灾说事,而卢植就是其中一个,上书八条,什么启用贤良啊,修正礼法啊之类的。

  别看灵帝抬举他,可是也要分事,总之这八条一条也没有批准。

  正在卢植郁闷的时候,转机到了——中平元年,黄巾暴动,因为卢植的综合素质,所以,被朝廷委任为北中郎将,持节,另外,派遣护乌桓中郎将宗员为副手,将北军五校士。

  这样,三个火枪手凑齐了,那边的张角三兄弟就要倒大霉了。

02—08:三个火枪手反击(4)
三个火枪手在火力点上是如此布置的:朱儁和皇甫嵩一起,个领一支军队,组建了大约40000的勇士(主要构成的是五校士兵、三河骑兵以及征募来的雇佣兵),成为了颍川战区的总指挥,盖因为颍川是黄巾的重灾区。

  卢植和宗员一起,率领北军五校士战斗在北线,与黄金主力军之张角一部抗战。

  卢植的这一支官军初战还是比较顺利的,在他之前,河北的黄巾军是由张角亲自率领的,占领了广宗和曲阳一带,不过,这些胜利是在卢植到来之前取得的,自打卢植来了之后,张角有点连战连败的味道,先后阵亡了10000多将士,无奈之下,张角退居广阳,玩起了防守反击。

  卢植一看张角来这一套,知道硬攻不是那么容易的,一定要准备充分,于是,一边打造云梯等重型攻城武器,一方面挖深战壕,构建封锁线,以防止张角突围逃窜。

  还没有准备就绪的时候,堡垒被内部攻破了,灵帝不放心这帮手握重兵的将领生怕他们拥兵自重,于是,就派遣一个叫做左丰的小黄门前往前线去视察战争进程。

  这种督察其实就是下来收钱的,但是你收钱也要看个时候吧?平时里拿就拿吧,但是现在是国难当头啊。

  人家不管,先顾着自己的腰包去吧,于是就暗示卢植点炮。

  卢植米有搭理他,下边有会来事的,就劝说卢植,给左丰一笔钱,堵上他的嘴,结果被卢植严词拒绝:现在国家正值危急时刻,用钱的时候,我们前线将士正在奋勇杀敌,他们还没有什么奖赏,凭什么给这个死太监?

  这话传到左丰的耳朵里了,他知道,钱是拿不着了,那我就不让你卢植好过,既然你就当我是一个死太监,那我就不把你当做什么国家栋梁了。

  于是,他就上书皇帝,颠倒黑白的说:广宗的黄巾乱党其实很好摆平,但是卢植就是不认真去打,只不过是“以待天诛”而已,言外之意,就有说卢植拥兵自重,故意不剿灭乱党以提高自己身价的意思。

  一听这话,灵帝大怒,虽然说他很信任卢植,可是,相比之下,他更信任身边的小太监,认为他们远离权力的诱惑,更对自己忠心。

  但是,他忘记了,这些人对于权力和金钱有着强烈的欲望,更是没有什么大是大非的观念。

  所以,卢植倒霉了,马上被关进了囚车,押送京师,“减死罪一等”。

  忠心为主的将军被陷害,对于前线将士的士气是一种沉重的打击,而换帅的神奇效果也没有体现出来,接任的董卓虽然说是*少数民族叛乱著有成效,不过调来之后有点水土不服,先是在曲阳被阻击了一下,接着也是在广阳城下寸步难移。

  只好接着换帅——频率有点快,和谢亚龙有的一拼。

  这回换上来的就是颍川战区司令官皇甫嵩。

  皇甫嵩可以在这个时候被抽调出来,是因为他已经把这个地区的匪患给清除了,当然了,和卢植相反,当后者顺风顺水的时候,皇甫嵩和朱儁遭到了不小的挫折。

  先倒霉的是朱儁,初战败在了黄巾军波才所部手下,不得不和皇甫嵩一起退守长社,与此同时,汝南的黄巾军击败了邵陵太守赵谦所部,广阳的黄巾军则是击毙了幽州刺史郭勋以及广阳太守刘卫。

  不过就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一场溃败拉开了黄巾军的败亡大幕,而这,正是有困境中的皇甫嵩和朱儁联手执导的。

02—09:三个火枪手反击(5)
长社的大汉守兵被数倍于己的黄巾军团团围困,士气低落,而且产生了恐慌情绪。

  不过缺乏军事素养,以人海战术取胜的黄巾军大好形势下也暴露出了自己的一个命门。

  皇甫嵩发现这帮乱民抢东西虽然狠,不过什么都不懂,虽说是把自己围得水泄不通,可是,就这么乱哄哄的“依草结营”,也没有什么警惕性,如果趁着夜色偷袭,再放一把火的话相信一定会让敌人溃败的,这也算是向田单的火牛阵致敬吧:“田单之功可成也”。

  皇甫嵩和朱儁一合计就决定这么干了。

  而老天爷也很给面子,这几天风一直很大,结果一场大火加上一阵反冲锋,此前一帆风顺的波才被杀的全军覆没,“斩首数万级”。

  这一战不仅有效的杀伤了敌军的有生力量,还极大的鼓舞了本部的士气,二人乘胜出击,把战火燃烧到了汝南和陈国的战区,追剿波才残部于阳翟,击败彭脱于汝南的西华县,很快,荡平了颍川、汝南和陈国三地的黄巾势力。

  皇甫嵩和朱儁反败为胜的时候也正值卢植把张角逼迫到广阳,南阳太守秦颔击败了匪首之一张曼成所部,将赵弘余党(也有十万人左右)压缩到了宛城一带固守。

  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出现了卢植这样的不和谐事件,而董卓的攻势受阻,于是,汉灵帝调整了作战方案:由朱儁配合秦颔剿杀赵弘所部,另外,皇甫嵩北上东郡,配合董卓。

  黄金搭档被拆散之后依旧表现不错,先看朱儁,在秦颔的配合之下以20000士兵就剿灭了赵弘主力,赵弘被杀,逼着赵弘余党民选出一个叫韩忠的领导,韩忠同学继续负隅顽抗,朱儁又采取声东击西的战略,放出风来要攻打城的西南方向,当哨兵禀告贼军主力向西南方向运动的时候,朱儁立刻率领 5000精锐进攻防守空虚的东北防御带,一举突破了外城,韩忠被迫退守内城。

  这样的话,宛城黄巾已经是大势已去了,于是,韩忠就想投降,秦颔觉得也不错,可是,朱儁认为这样不好,会让人觉得造反不再是十恶不赦了,大不了再投降呗,一定要杀一儆百,于是加紧攻城。

  不过,这样攻打也不是一个办法,于是,朱儁就主动把严密的包围圈撤出了一个角,韩忠一看,以为敌军的防守松懈了,立刻组织兵力突围,结果被朱儁埋伏好的人马以逸待劳,韩忠做了俘虏,手下10000多士兵全部阵亡。

  就在城中的残余势力准备投降的时候,秦颔却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情,那就是杀掉了俘虏韩忠,这就让守军以为左右都是死路一条了,于是,就又民选出一个叫做孙夏的家伙接着抵抗。

  这已经是11月的事情了,围攻宛城是从6月开始的,汉军有持续不断的军需保障,黄巾军什么都没有,已经是强弩之末了,终于被朱儁全歼,以孙夏为首的20000士兵全部阵亡,至此,宛城黄巾被彻底摆平,明年春,也就是185年,打扫战场完毕的朱儁就趾高气昂的班师回京。

  这一头摆平了,皇甫嵩那头在同一时期也展开了大反攻,而匪首张角也于184年病逝——曾经牛气哄哄的以宗教为组织的全国性农民暴动在大汉朝的拼死反击之下就要画上句号了。

02—10:三个火枪手反击(6)
正当朱儁压迫式攻击赵弘的时候,皇甫嵩已经完成了上级分配下来的指标,8月的时候成功的剿灭了东郡仓亭的黄巾党,匪首卜己成了俘虏,献上黄巾军7000多首级,不过,由于董卓久攻不下,所以,皇甫嵩不能像朱儁那样打道回府,只能接着进攻。

  鉴于张宝军(张角已经死了)的负隅顽抗,皇甫嵩决定智取,向老将王翦致敬,围而不功,时间一长,张宝和张梁就有一些松懈了,而一直在密切观察敌军动向的皇甫嵩立刻发起了猛烈进攻,采取的还是夜袭战。

  正所谓不攻则以,一攻惊人,养精蓄锐的汉军从午夜开始突然发动攻击,而且是持续性的,一直打到了凌晨时分,于黎明前后终于冲垮了敌人的防御阵,而攻击依旧在进行中,一直打到了下午,失去了精神领袖同时又多日绷紧神经的黄巾军终于抵抗不住了,兵败如山倒,战死沙场的有30000,逃亡中自相践踏,过河溺死的更是有50000之多,就连张梁,也战死疆场。

  这最大的一股势力被剿除之后,皇甫嵩讲已死的张角开馆戮尸(虽然有些残忍,不过这是一个立场问题),首级送往京师,而他本人则是继续进攻,拿下了曲阳,这个最后的据点,张宝也被枭首,而俘虏就有100000之巨。

  至此,随着张角三兄弟的死亡,最大的一波黄巾暴动被*下去,前前后后被政府斩杀、俘虏的暴民足有300000之众,这里既可以看出东汉政府之前的政策有多么的不合民心,也可以看出农民起义的局限性,也许凭借着一开始的不满和穷困,对生存的欲望迸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但是,在这个战斗队伍中,成分过于单一,纯粹的综合素质不高的农民而已,随着战线的扩大,汉军精锐的加入作战团队,黄巾军就显得力不可支,节节败退,以致最终的败亡。

  这次叛乱虽然很快就被平息了,但是,恰恰因为被平息的过程比较顺利,这就让以汉灵帝为首的统治者误认为汉朝乃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至少军队还保持着很强的战斗力,对付这些饿着肚子的老百姓还是没有问题的,换言之,我们还有继续*的资本。

  天朝大国蒙蔽了他们的心志,相比于晚清的自欺欺人,自我欺骗,汉灵帝们则是低估了反对者的活动能量,她以为这么一收拾,剩下的老百姓就要老老实实的被剥削了,所以,除了被逼得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