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电力强国-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慌忙摇了摇头,你娘的,张逸夫,你在想什么不靠谱的事情。

    怀着如此复杂的心情,张逸夫再次不告而归,搞得张妈妈不得不出门买鱼,也不管儿子已经吃过饭了。

    衣锦还乡还谈不上,但终究是混得不错就对了,跟老爸报报喜,陪着喝两口酒,聊聊最近的成绩,还是哄得他很高兴的。

    令张逸夫开心的是,自从上次自己强行介入后,姓宋的再也没找过老爹麻烦,也许是自己淫威使然,也许是郝帅那边帮忙了,都无所谓,别受委屈就对了。

    家和万事兴,只有这样,张逸夫才能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一切的路都铺好了,就剩下达标了。

    …………

    次日,张逸夫拎着鼓囊囊的公文包,开始了第一次业务员送礼生涯。第一站是华北电管局,由于早早跟郝帅打好招呼,这一路也甚是顺利,郝帅领着张逸夫一个办公室一个办公室的跑,张逸夫报上来头,寒暄几句,送出钢笔,对面客气客气也便收了。

    实际上,这也算是中层的小小福利了,大多数技术口、调度口的干部,没有任何灰色收入与油水,唯有下级单位每年送上一些小小的礼品,才会让他们有当干部的感觉,回家才好在媳妇或老公面前神气一番——这是某某单位送我的礼。

    钢笔虽小,却满足了人的虚荣心与成就感,确保了来年工作的安稳顺畅。

    正事儿忙完,张逸夫又借机去郝帅办公室坐了坐,闲聊之下才搞明白,现在郝帅在电管局主要做继电保护管理工作,所谓继保,就是对各种电力设备的保护,无论是架在高空的高压输电线,还是城市内装备的变压器,风吹雨打之下都存在着无数的故障危险。而此时继保工作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继保装置,做到第一时间发现故障设备,并自动将其快速隔离,确保将故障控制在最低的影响范围内。避免发生大的事故。

    这部分工作,在宏观战略上依然有着明显的自动化倾向,因为电力设备故障要求在100毫秒左右切除,这一点靠人力监控不可能达到。根据电气量变化,准确判断故障位置、迅速执行跳闸指令,切除故障设备,这属于一系列复杂的逻辑控制,在系统内是一个技术性较强的专业。

    搞继保,还是有其前途所在的,这方面将来一定有大发展,郝帅这条路没走错,只是这部分工作很累很满,不如混个闲职吃饷钱来得舒服。也不知是郝帅父亲指点的,还是郝帅自己力求上进。

    想到此,张逸夫不禁又摸出了一盒钢笔。

    这三十盒礼品钢笔中,实际上有三四盒的富裕,已备不时之需,张逸夫这次也干脆徇了个私,也顺便塞给郝帅一盒,让他回家孝敬老爹,算是小小报答了一次之前事情的恩情。

    郝帅只感觉,在基层电厂就是爽,连张逸夫这等技术员都有支配手上资源的权力,而自己混机关,什么事都要请示领导,就算是领导要调动资源,也要转一大圈,麻烦的要死。

098 小理想

    互通有无过后,张逸夫拜别了郝帅,步行来到了两街之隔的电力部,这次是郑道行接力,同样领着张逸夫溜了一圈,将该送的礼送到。张逸夫自己也没想到,部里送礼流程更为顺利,只因有不少人,昨日都参加了第三分组会场的会议,已经完全认识张逸夫了,没怎么客气便收了礼。

    最后是夏雪那边的调度,三两下也搞定,一看时间,还未到午时,张逸夫琢磨着好不容易混进来一趟,也该为自己走动走动,便让郑道行领着他来到干部司的地盘,三两下找到了干部二处。

    这会儿,刘建网正在办公室内忙活青年干部培训班的材料,忽闻张逸夫来访,一时间又惊又喜,待看清来着确是张逸夫后,不由得笑了起来。

    二人算不得深交,却满是缘分,此时相见,都是欢喜。

    刘建网一边热情握手,一边拍着张逸夫的肩道:“好啊逸夫,进步真是快,那会儿见你还是个学生,现在都有干部样了。”

    “还是得感谢刘处长提携!”张逸夫谦道,“那之后就没见过您,今天有机会来部里,可得好好当面感谢。”

    “哈哈。”刘建网关上房门,领着张逸夫进办公室坐下,亲自上水倒茶,心道一般的新人,都涉世尚浅,尤其是大学生,没什么社会经验,很难有主动走动,经营人脉的勤快。这张逸夫倒算有心,来一趟部里知道来拜访自己,具备了职场工作三五年的人才有的成熟。

    果然没看错人啊。

    二人落座,各自喝了口茶后,刘建网看着桌上的钢笔盒,率先开口道:“来就来么,打个招呼就好了,还带什么东西,太见外了。”

    张逸夫颇为真诚地说道:“刘处长,我今天过来,真不是那种纯粹的客气,您为我选的这个电厂太好了,太合适了,我必须登门拜谢才说得过去。”

    刘建网面露微笑,心道这孩子算是懂事,比大多数搞技术的人会说话,又比大多数满嘴忽悠的人能办事,实是同辈中的翘楚。他嘴上也连忙客套道:“哪里的话,我就是看冀北离蓟京比较近,这才安排的。”

    “那也是巧了,我们厂正忙着达标,厂长、总工都很信任我,这也多亏了刘处长的举荐,才有我现在的机会。”

    “哈哈,只是电话里说了几句而已,没那么夸张。”刘建网又是大笑一番,其实他也没跟牛大猛太怎么夸张逸夫,可张逸夫既然记自己这个情,他自然收了。

    二人几句闲谈过后,刘建网见张逸夫来得真诚,便也不再聊虚的,渐渐引出了一些略微深入的话题:“逸夫,达标可是件大事,你如果表现突出的话,机会可是很多的。”

    “是,还请刘处长指点。”

    “指点不敢说,总之若是你主导达标成功,还是有一些事可以争取的。”刘建网身为搞人力的领导,自然对其中的规则与好处一清二楚,此时他也不吝惜,就此说道,“其一,你跟厂里搞好关系,其它人服的情况下,可以让厂子给你申请提前评职称。”

    “提前?”

    “职称的事你明白吧?工作满一年,干活没有什么错误的话,可以直接获得助理工程师的职称。”

    “嗯,这个知道,工资待遇都是要涨的。”

    “不仅是工资待遇,还有分房。”刘建网直接道出了更有**力的好处,轻轻点着桌子道,“分房的时候可以加分,能分到多大的房子,排序的优先级,一方面是看级别,另一方面就是看职称,如果能更早提职称,这方面的好处才是大头。”

    “原来如此!”张逸夫惊叹道。分房可是大大的好事,能赶上这种事,那必须是多多益善,来者不拒啊!

    “因此我的意思是,你们厂如果达标顺利,你做做厂长的工作,也许可以提一份报告上来,表示你贡献巨大,技术过人,向部里申请破格评为中级职称。”

    “可以这样?”张逸夫又是一惊,“我听说要工作四五年才能评中级职称的。”

    “凡事皆有例外么,那些表现突出的,工作五六年,评成高级职称的事情都是存在的。”刘建网笑道,“审核基层报上来破格评职称的事情,不是我负责,但我和管那件事的领导有交情,到时候需要的话,我可以帮你说说话。”

    张逸夫心下已经乐开了花儿,来这办公室拜访一趟,真的是收获巨大啊!

    除了分房之类的好处外,职称还有一个巨大的作用,那就是面子!

    名片往外一发,高级工程师!在这个时代可是绝对的稀罕头衔!不管是忽悠人还是臭美,那逼格都是满满的。更何况,靠一个职称能直接多混几十平米的房子,这好处简直不要白不要。

    张逸夫简直激动得要给刘建网鞠躬了:“多谢刘处长提点,你要不说,我真的想不到还有这等事。”

    “呵呵,我也只是把本来存在的东西告诉你罢了,我见过很多人,年轻的时候不懂,不争,过了40岁才知道后悔,但已经晚了。”

    他说着,叹了口气:“这个小夏……就属于比较有个性的那种。”

    “夏雪么?她又怎么了?”

    “哎……在工作上,她是绝对没问题的,调度局的领导都赞赏有加,就是在思想上,比较难处理。”刘建网不由得望向张逸夫,“她的想法,你了解吧?”

    张逸夫露出了两难的表情,说得过分一些,把“崇洋媚外”的帽子扣给夏雪并不为过,之所以张逸夫一直没有那么说夏雪,只是因为她是在思想与自由方面崇洋媚外,并不是在物质上。

    总之,还是不要卖夏雪了,给她个挽回的机会。

    “我觉得,是受外界影响吧,一心想出国深造。”张逸夫勉为其难地答道。

    “嗯……深造……”刘建网颇有意味地说道,“那你觉得,她深造之后,还会回来么?”

    “这……就不好说了。”

    “哎。”刘建网随之又叹了口气,“实际上,部里每年是有出国学习、深造的名额的,部里会负担一切费用,带薪留职,不过这样的名额太过稀少,而且投资巨大,一般这样公费出国深造的同志,我们都要保证其政治觉悟,避免出现出去以后就不回来了,让国家出钱,个人得利,特别是让外国获益的情况。”

    “这个您不必担心,依我对夏雪的了解,在这方面她不会耍花样,她这个人自尊心很强,如果是部里共派送她出国学习,她一定会回来的。”

    “逸夫,这种保证可不能乱下。”刘建网摇头道,“知人知面不知心,部里出钱送出去的人才,学成之后就杳无音讯的情况,背弃组织的情况,从前是有过的。因此这种公派的留学,现在部里可谓是慎之又慎。”

    张逸夫知道,这当口儿再帮夏雪说话,搞不好自己也栽进去了,顺便带着刘建网也栽进去了。

    “慎重是应该的,可夏雪工作能力上又这么突出,刘处长也面临难题啊。”

    “是啊,我主管人才培养这块,今年出的尖子里,你跟郑道行都让我很欣慰,就是这个夏雪,怎么安排都不是。”刘建网为难地揉了揉头,“所料不错的话,她将来一有机会,恐怕就会申请停薪留职,自费出国学习,这都是麻烦。”

    听着刘建网的抱怨,张逸夫也是无可奈何。没办法,这年头就是赴美的大浪潮,尤其是在精英云集的机关单位,尤其是那帮理想主义知识分子。这事也逗,二十年后刚好反过来,全往回跑。

    剪不断,理还乱,刘建网干脆挥了挥手,不再纠结这件事:“不好意思,跟你这里抱怨。”

    他说着,又看着张逸夫大笑道:“你哪天要是提出申请要出国,我可是绝对不会通过的!”

    “哈哈!我这人政治觉悟这么高,也万不会拿国家的一针一线的!”

    二人大笑过后,张逸夫突然想起了一个人,伺机问道:“刘处长,昨天开会的时候,我撞见了丰州电厂的人,其中有一位名叫姚新宇的研究生……”

    “你们见过了?”刘建网颇为意外地说道,“他是清华教授亲自来部里推荐的,部里很重视,现在正在下电厂学习,半年后就会调回部里,你不必太在意。”

    “原来如此,奔着培养领导去的么!”

    “嗨,没办法,研究生一年就那么几个,又有一半出国了。”

    “嗨。”

    得亏是刘建网不抽烟,否则聊这些糟心事,俩人得抽上整整一包了。

    张逸夫也渐渐觉得,美帝除了在金融上、工业上、军事上搜刮全世界外,人才和信仰上的搜刮才他娘的是最狠的,最悄无声息的,中国还算好,改革开放后国内的机会还算多,反观印度之类的地方,他们简直就拿出国移民当成了人生的唯一目标,有用的人才怕是半个也不会留下。

    真是当奴隶当惯了。

    当然,在印度高度发达的宗教文化环境下,还是存在一批高人,一批隐士的,但总体基数太少太少,很难挽回阿三的国际形象。

    虽然中国人的国际形象也好不到哪去,但好歹“勤劳”与“聪明”这两点是根深蒂固的,一俊遮百丑。

    到离开刘建网办公室的时候,张逸夫心下不禁萌生了那么一点点,一点点称得上伟大的理想。

    如果我,张逸夫,可以稍微推动一些,加快一些行业的发展速度,让更多的,像夏雪一样的人才产生对祖国未来的希望,也许,能稍微好那么一点点吧。

    张逸夫默默握紧双拳,深深感怀于自己的伟大与悲天悯人!

    这原来就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意义所在!

    ——————————————————————————

    明日上架,打滚求个首订!

099 小电厂出大点子

    小小感怀过后,张逸夫很快就被拉回了现实,下午时分,他驾车带着老牛老段,驶上了那熟悉的国道,踏上归程。

    很明显的,这次会议,二老都很满意。

    牛大猛是满意张逸夫礼送得漂亮,竟然半天之内都送出去了,此外他还借着头一晚喝了顿酒,把心中憋着的话都吐露出去,甚是畅快。

    段有为是满意张逸夫的发挥,对他来说,个人的面子和电厂的面子都是无所谓的事,张逸夫长的是整个电力系统的面子,尤其是在华长青面前,让他知道国内也是有人才的。

    张逸夫自己肯定也很满意,领导满意他就满意。

    就此一路风尘,回到冀北!

    要说这三位也够混,就这么撂挑子放下厂子里的事,心无旁骛的去蓟京开会,这会儿回去,从东北红旗村召来的工队已经全面就位,成摞的文件等待着领导们的批示。

    好在有牛小壮主持大局,此时已经破例开工,副厂长也不好说他什么。

    此外还有好消息,向晓菲通过一系列的努力,终于拿到了工程预付款一万元,恒电工建财政拮据的情况终于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缓解,至少能及时给工人们发放工钱了。

    粗略算一下,30个工人一个月的工钱在2500上下,还好牛大猛大方,包了吃住,否则算上这方面的成本。一个月用工开销就奔4000去了,如此高昂的成本,可怜的恒电工建是怎么都兜不住的。

    得益于在老牛的慷慨。让这第一笔钱够撑4个月,如若计划稳定。四个月倒是足够完工。

    回到电厂后,张逸夫也不敢怠慢。尤其是不放心牛小壮的监工,足足在一线一个个施工现场耗了一个星期。

    令人欣慰的是,牛小壮虽然有时大大咧咧,但孙山盛他们这批人是真的靠谱,知道轻重,该做的安全措施都做到位,外加旁边时时刻刻站着一个叫文天明的男人,他现在被逼得《安全规范》永不离手,工人们每进行一个流程。他便对着《安全规范》研究一通,如若有该带绝缘手套而没带的地方,设备该接地而没接地的地方,他就会立刻上前中止进程,叫来相关车间的大哥一起来确保一切符合要求,再做开工。

    虽然无论是赵红旗他们那堆工人,还是车间的人,都觉得文天明太多虑,太碍事。太啰嗦,但张逸夫依然下达死令,让他们必须遵从文天明的监管。

    还是那句话,安全问题。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安全不出事,到年底写总结写出花儿来都可以,要是出了事。那是怎么写检讨都不过分的。文天明做的这些事也许99次都是无用功,但总会有那么一两次消灭于无形之间的安全隐患。这就是功劳,是大功。别人看不到,别人记不下,张逸夫知道,张逸夫记住,张逸夫需要文天明。

    同时,张逸夫也看清了文天明的前途所在。在二十年后,最扎实干起来的一批干部,偏偏就是文天明这号的,他们十几年乃至几十年默默坚守,所有人都觉得他们多虑,他们却依旧不辞辛苦的坚持着,终有赢得喝彩的那一天。这批干部由于常年坚持的纪律性,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安全意识,渐渐成为了一批最扎实,最受领导信任的人才,大富大贵不敢说,但他们最终收获了配得上他们努力的成果。

    国企机关,有他的弊端与不公,但同时也存在着最为朴实的公平,那就是用时间来证明自己。

    与之形成鲜明反比的依然是李伟峰,监工的时候多数时间都是在跟车间的人扯淡,甚至找个阴凉的地方捂着耳朵睡觉,张逸夫起初会督促一下,后来也便再无心说了。

    也罢,自己上辈子貌似也是这样,等他自己想明白吧。

    所以有时,领导不骂你,不拉扯你,你以为是好事,但恰恰相反,领导已经对你失望,懒得管你了。

    渐渐地,外包工队的施工步入正轨,新调到工作组的小伙子也找到了工作的节奏,向晓菲时不时过来督促一下,管管那帮工人,一切有条不紊。

    不觉间,又是半个月过去,又是周六,又是例会。

    但这次同往常有所不同,分发到厂里最新的电力报,被复印了几十份,分发到了每个参会人手上,牛大猛本人拿着报纸,更是满脸喜气与得意。

    全厂干部学习部里下达的精神?

    比那阵势可要大。

    之所以每人发一份,不为别的,就为头版的那篇文章——

    【技术交流,不问出身,小电厂出大点子】

    这是一篇关于“全国电力系统安全生产总结大会”的文章,每次全国性会议后,电力报都会登出几篇肯定会议的报道,本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这次的这个报道可不平常,为什么?因为撰写人是电力部的副部长——穆恒志。

    副部长亲自给电力报投稿,这是很少有的事。一般即便是这种级别的领导投稿,也多半是说一些精神,谈一谈政治,道一道发展方向的八股文,而这次,是以个人见闻方式叙述出来的故事,所见所闻,所听所想。

    虽然冀北电厂绝对不算是小电厂,但如果是穆恒志,说这是小电厂也没人敢放半个屁,当然穆恒志说是小电厂绝非是要贬低冀北,只是为了突出后面的“大点子”罢了。

    这篇文章,穆恒志从自己的视角,记录了第三分会场的实况,毫无疑问,大多数笔墨都集中在了我们冀北电厂的小技术员,小张同志身上。令全系统专家头疼的安全问题,迫在眉睫的自动化问题,一个电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