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零一章: 渗透() 
此时黄四方早已经去了京师,他第一时间就联系上了锦衣卫千户李若琏。

    李若琏当然认识“红旗军”的起家兄弟黄四方,他们还曾经并肩作战,见到黄四方丢了一支胳膊唏嘘不已,听说黄四方准备在京师做生意满口答应帮忙。

    他拍胸口保证“红旗军”弟兄们的事就是他辖区锦衣卫的事,帮不上、帮得上都会不遗余力。

    黄四方拥有正六品武官品级,他因伤荣退还应该得到最少两级虚衘。

    这样的人自谋生路本来就不会受到刁难,再有锦衣卫罩着,在京城招揽生意水到渠成。

    在李若琏的帮助下,黄四方只不过用了一天时间就在广渠门内大街置办了作为“四方快运”总部的房产,官牙执照也是李若琏派人办来了。

    没几天一块比较嚣张的店招牌出现在京师,开业的当天来了几十锦衣卫登门祝贺,不仅如此,居然还有御马监的提督大太监方正化亲自来送贺礼。

    由此可见“四方快运”的东家来头不小啊!没多久“四方快运”乃是“红旗军”伤退官佐开设,面向社会承接运输生意并且包赔损失的故事在不断扩散。

    商家们都苦于路上不太平却束手无策,出现了“四方快运”叫嚣包赔损失,大家乐见其成。

    京畿之地的商贾们知道“红旗军”骑兵的威名,心里都对“四方快运”有几分信任感,开业的当天黄四方就接洽了几笔生意。

    刚刚开张正是做信誉之时黄四方当然更加谨慎。

    他不仅仅派出了能够骑射的“旗卫”护送,还请憨子派了一个总旗“红旗军”骑兵协助。

    很快“四方快运”不仅安全还比别家快捷的名声就传了出去,虽然要价高了别家三成但是大家都能够接受。

    一个月后,“四方快运”的生意就打开了局面。

    这种生意其实类似于满清大行其道的镖局,在明朝没有专门做这种生意的行当。

    由此可见大明在太平年景治安应该好于满清,否则商人运货为什么要多花成本雇佣镖师护送货物?

    “四方快运”在明末乱世应运而生恰逢其时,生意好做理所当然,有背景、有武力还有经济基础,假以时日形成垄断经营问题不大。

    发展这样的生意有一个巨大好处,可以把自己的武装隐藏在“四方快运”的马车夫和护卫里,这又是一种藏兵于民的好手段。

    满清时就有许多反清复明的组织藏身于镖师之中,当然也有邪教教徒在镖局栖身,总而言之“镖局”这个民间暴力机构鱼龙混杂,让这样的组织存在不利于政府。

    凡事都有好坏两面,黄汉领导“红旗军”操控类似于镖局的大明新生事物“四方快运”,不仅仅能够保证商路畅通还能够增加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

    还会起到稳定人心的大作用,因为“四方快运”大量招募会家子,让练武者、弓马娴熟者能够得到体现他们价值的工作,免得这些不安于现状的人以武犯禁走上犯罪道路。

    这不是危言耸听,一般情况下遭逢乱世,有两下子的会家子往往会啸聚山林,又或是干脆拉起兄弟投奔流寇拿性命去赌明天。

    “红旗军”有朝廷大义,成为“四方快运”的镖师就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迈入“红旗军”门槛。

    当上“红旗军”骑兵有升官发财的机会,立下军功的会家子能够得到封妻荫子改换门庭的机会。

    有政府背景的“四方快运”跟山贼、流寇争夺这些有武力值的人力资源当然无往而不利。

    如今黄四方从几千“红旗军”随军劳役中挑选了几百北直隶的会家子或者壮汉,给予他们一两银子折色、五斗杂粮本色的月饷作为报酬,这些人相当于是大明第一批镖师。

    马车夫和镖师都采取军事化管理,这些人的战斗力不会逊色于内地官军,只不过他们不能公然装备铁甲和强弩,跟正规军有些差距罢了。

    但是这不打紧,镖师和马车夫只不过对付寻常山贼、马匪,遇到实力强的盗匪集体,黄四方会写书面报告请求“红旗军”骑兵提供帮助,关内不会有任何一支流寇武装吃得消“红旗军”铁骑突击。

    从此以后,“四方快运”的触角会不断延伸,镖师和马车夫会越来越多,这一准军事组织会不间断得到锻炼。

    他们长期混迹大明各地,对于山川地貌风土人情了如指掌,一旦“红旗军”需要进行内线作战,不仅仅能够及时掌握战场情况还能够快速得到粮食和物资的补给,获得敌军情报更加不成问题。

    会家子成为镖师后走镖之时当然是骑马,这些人干上一两年马术和骑战技能会得到提高,届时“红旗军”选拔骑兵之时可供挑选的好兵源就会层出不穷。

    这个时代人光宗耀祖的思维透到骨子里,“红旗军”骑士不仅仅待遇高还会有搏军功得到提拔成为军官的大好机会,这跟刀头舔血走镖的危险系数相差无几,但是结果会截然不同。

    走镖万一运气不好死了或者伤残“四方快运”给些安置银就打发了,“红旗军”骑兵阵亡或者伤残会得到荣退银子和荣养的良田三十亩,家属还会得到体面的工作。

    做镖师运气好也仅仅是赚到养家糊口的卖命银子而已,成为“红旗军”骑士运气好立下军功会赚来封妻荫子改换门楣。

    黄四方进行宣传时就广而告之,跟着“红旗军”做随军杂役相当于预备役,来“四方快运”做马车夫或者镖师同样是后备兵源。

    “四方快运”给的待遇还达到了随军杂役的双倍,年底还会有一些奖励银子和作为福利的粮食、副食品发放。

    现在北直隶的会家子和壮汉又多了一份选择,他们被“红旗军”选上后统一随军操练三个月就会面临第一次挑选,表现良好的人会获得“四方快运”马车夫或者镖师的工作。

    现在“四方快运”的业务已经做到了张家口、大同、太原等等重镇,不久的将来这些地方都会设立分号,这就意味着“旗卫”会渗透到晋商的老巢。

第二百零二章:君前奏对() 
虽然“四方快运”不可能涉足晋商的核心生意,但是只要垄断了运输,掌握这些卖国商人的买卖还会远吗?

    争夺晋商货物的运输权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只要不是“四方快运”承接的运输,黄四方真的会派遣“旗卫”组织骑射功夫好的镖师客串马贼。

    “旗卫”乃是特务组织,有他们盯着穷追猛打,把跟晋商长期合作的车马行一个个都逼得关门大吉理所当然,把晋商自己组织的运输抢得血本无归轻而易举。

    晋商人人精于算计,一个个都极其抠门,自己组织运输经常丢了货死了人血本无归,当然痛定思痛选择跟“四方快运”合作。

    殊不知,他们被“四方快运”摸了底牌相当于是一只脚迈进了棺材。

    “红旗军”的实力发展到一定地步就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候,把晋商一网打尽,把他们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一锅端该是多么有意思?

    黄汉在忙杂事,麾下宋鹏飞、憨子、杨国恩、袁思明、王展鹏等等军官都是一心无二用,他们只有一个任务——练就强军,因此得到扩充的“红旗军”无论步骑都没有懈怠一天。

    演习、拉练、对抗总在进行中,因为家主说过“红旗军”永远不会闲着,几个月内必将再次打恶战,此时不努力训练,他日有可能连尸体都回不了故里。

    许多官佐从家主的宣传口号中感觉到了味道,现在“红旗军”上上下下都知道家主志存高远,有可能要带领大家出关去找鞑子、建奴进行报复性攻击。

    “红旗军”战士们更加不要命地训练,他们担心由于技不如人在关外战死,在关外丢了性命真的有可能就地掩埋,岂不是无法魂归故里?

    在“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口号声中,刻苦训练的“红旗军”上下一心,他们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徐光启成为大明礼部尚书并且入阁了,他没有忘记关门弟子,经常来信询问马铃薯和甘薯的长势,黄汉回信告知恩师丰收在望,老人家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他乃是铁骨铮臣,胸中无私天地宽,举贤不避亲。

    在一次早朝之时,徐光启公然陈奏天子,四城大捷的各级文官武将的封赏都已经落实,为何独独没有封赏“红旗军”的将士?

    “红旗军”主将黄汉不仅仅战功赫赫,还在安置流民组织农民生产自救中成绩斐然,如此为国为民的忠臣良将朝廷不予以表彰岂不是让所有用心为国的文武心寒?

    确实如此,朝廷已经在八月份千刀万剐了罪督袁崇焕,诸多文官武将得以加官进爵。

    朝廷给了孙承宗太傅的荣勋,郑国昌、张凤翼加衔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并世廕锦衣卫指挥佥事。

    进祖太寿少传,世廕指挥同知。宋伟、马世龙并太子太保,尤世禄、杨肇基当上了太子太师,吴自勉被提拔为左都督……

    连刘之纶和他麾下的将领都最少虚衔再升一级,就是缺了黄汉父子和“红旗军”官佐。

    不是崇祯厚此薄彼,而是他左右为难,孙督师旗帜鲜明要求查明永平先登存在的猫腻,矛头直指黄汉。

    孙承宗言下之意,此子枭雄苗头以现,如果圣天子重用此人汉末的曹操就会出现大明版。

    崇祯认为孙承宗危言耸听,内心里根本不以为然,他少年得志心高气傲,自认为即便黄汉乃是曹操般的枭雄又如何?他文韬武略哪里是懦弱的汉献帝可以相提并论?

    可是少年天子不能让老而弥坚的孙师傅过于失了脸面,因此来了个拖字决,把“红旗军”的封赏暂时搁置了。

    阁老徐光启此时公然陈奏“红旗军”封赏事宜,皇帝心里其实很高兴,他想着顺水推舟提拔黄汉父子,目的就是希望出现一支强军能够跟关宁军分庭抗礼。

    只可惜重臣徐光启出面为黄汉鸣不平,朝堂之上没有文官武将附议,崇祯觉得有些遗憾。

    他只得故意问道:“爱卿在永平三个月,据传闻黄汉跟爱卿形影不离,爱卿还把黄汉纳入门墙,爱卿高风亮节自然慧眼独具,朕只是好奇爱卿如何瞧上了那武夫?”

    徐光启很严肃道:“启禀陛下,黄汉乃是文武全才而且德才兼备。老臣请旨去永平赈济灾民,带去了几大车马铃薯和甘薯秧苗,可是百姓愚昧无人愿意试种。

    老臣正束手无策之时,黄汉挺身而出,他不仅仅成功推广了这两样高产农作物还拿出几万两银子做定金承诺包销农民的所有产出。”

    崇祯赞叹道:“不错、不错,黄汉此举可圈可点,确实有功。”

    徐光启接着道:“老臣见此子做事干脆颇有能力,因此在郑藩台面前举荐他主导安置流民。

    那段日子,黄汉和老夫成天混迹与流民之中,老臣亲眼见证黄汉如何想方设法让老百姓生产自救,两个多月时间十几万流民没有一人因为饥饿而死,黄汉功不可没。”

    崇祯道:“黄汉确实有功于社稷,朕……”

    皇帝正准备金口玉言授意内阁给黄汉加官进爵,谁知有人截胡,一个给事中出班奏道:“陛下,臣弹劾永平守备黄汉贪赃枉法草菅人命。”

    随即又有几个御史给事中出班弹劾,内容也是黄汉胆大妄为,居然擅自逮拿士大夫并且抄家,这些士大夫失了气节曾经投降建奴死有余辜,可是黄汉居然把查抄的大部分金银和田亩都私吞了。

    这些弹劾杀伤力巨大,虽然没有逮着黄汉贪赃枉法的真凭实据,但是御史、给事中可以闻风奏事,崇祯皇帝一下子被攸攸之口堵住了。

    这时孙承宗奏道:“陛下,黄守备如此年轻却胆大包天,据说年初之时他只不过是一个百户官,那时他就敢主持私分缴获高达四十万两白银,在永平的所作所为老臣认为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请陛下彻查。”

    徐光启听到这些弹劾心里咯噔一下,他乃是高智商,一下子就想明白了。

第二百零三章:功过相抵() 
徐光启终于知道关门弟子黄汉用来救济老百姓的银子不全部是战场缴获。

    还应该有许多是搜刮自那些变节的士大夫、士绅,怪不得黄汉手里有那许多良田,原来有些真的是来路不正啊!

    见许多给事中、御史揪住黄汉的短处不放,连老友孙承宗都当着自己的面表态此人不能大用。

    科学家怒了,他出班朗声道:“老臣收下黄汉作为关门弟子乃是平身最畅快之事,陛下可愿闻其详。”

    崇祯内心里根本不认为黄汉私吞了那些软骨头官员的家产有什么大不了,也知道朝廷办某个官员之时查抄送达朝廷的财产十不存一,罪督袁崇焕才查抄出五千余两的田产、财产就可见一斑。

    他正被御史、给事中逼得不爽,发现挺黄汉的徐光启要说话当然来了精神,赶紧道:“爱卿请讲。”

    徐光启何等才华,君前奏对谈笑自如。

    他道:“老臣两个月前也假公济私了,写了十几封书信给门生故吏,就是让他们为十万石冬小麦北上大开方便之门,算上成本这些麦子到港价应该是一两二钱不足一石。”

    崇祯笑问道:“爱卿如何也做起了粮食生意?”

    徐光启道:“发国难财真的很容易啊!永平府的粮价节节攀升,一石麦子时价已经突破二两银子,诸公可知这意味着什么吗?”

    崇祯大吃一惊,问道:“粮食如此之贵,老百姓如何活得下去?”

    徐光启道:“天子圣明,如此高的粮食价格意味着饿殍满地,意味着盗寇四起,不知诸公可曾在此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圣天子分忧?”

    无人应答,满朝文官武将此时都不在服务区,大殿里只有徐光启在侃侃而谈。

    “老臣调了十万石麦子,如果那时出手恐怕十万两雪花银会轻轻松松赚到手,诸位以为如何?孙督师,这恐怕不算是贪赃枉法吧?”

    孙承宗跟徐光启年纪差不多,俩人以前是东林党同志,私交不错相当于老朋友,今天见一向与世无争的老友居然矛头指向自己,孙承宗觉得不可思议。

    他头脑灵活马上就明白了徐光启的目的,反问道:“徐大人,你这是准备为刚刚收下的关门弟子脱罪吗?”

    徐光启一字一句道:“黄汉有功与江山社稷何罪之有?从江南购买的十万石用来救命的麦子就是黄汉出的银子,到港后他没有卖出一斤全部借贷给了嗷嗷待哺的饥民。

    在这之前他还花了十万余两白银在种植甘薯、马铃薯的农民身上。

    老臣认为即便黄汉的银子有可能来路不正,此时也是殊途同归,这些银子到了朝廷手中,这个时候也会用在赈济灾民的大事上。”

    安静,鸦雀无声,满朝文武此时都不好出面纠缠黄汉在永平上下其手捞银子分田产之事。

    同样有正义感的孙承宗心里其实已经对黄汉减轻了敌意,他认为黄汉是不是枭雄、是不是贪赃枉法已经不重要,活民十数万足以抹杀一切罪责。

    他见老友难得动了真怒决定出面做个和事老,免得徐光启下不来台。

    孙承宗也是清流重臣,人品好官位高,在朝堂上的话语权毋庸置疑。

    他开口了:“陛下,老臣认为黄汉救民于水火为大善,以前种种不法之事可以不予追究,就算功过相抵如何?”

    领头羊发话了,东林党纷纷附和,接下来就是众口一词,黄汉功罪相抵维持现状。

    这很明显不符合皇帝的意图,崇祯是准备给予黄汉更多兵额更高权力更大地盘的。

    而大明往往就是如此,即便是皇帝也不可以为所欲为,不能实现皇帝意图的事情多了去了。

    徐光启忽然大笑道:“罢了、罢了,朝廷不肯重用黄汉,他无可奈何,老臣代他请旨,请圣天子恩准黄汉进京。”

    崇祯很意外问道:“黄守备不去抚宁驻地练兵来京师干什么?”

    徐光启苦笑道:“黄汉准备来京城卖红薯。他承诺包销老百姓种植的甘薯和马铃薯总要言出必践,因此他要来这个有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卖红薯。请圣天子恩准。”

    朝堂上一阵嗡嗡声响起,有以庶吉士出身的参军御史金声为首的几个文官武将愤愤不平,朝廷不给功臣封赏导致人家沦落到来京城卖红薯,成何体统?

    历史上的金声此时已经不在朝堂,他是被大部分文官武将嘲弄没脸再留下做官,愤而辞官回家了。

    因为历史上刘之纶和金声同为庶吉士,他们向朝廷推荐布衣申甫为将,最后申甫和七千人马全军覆没于柳林成为了笑柄。

    接下来刘之纶又高调带兵袭击遵化兵败战死,八营麾下只跑了一营丢了两万余人马。

    少年皇帝很看重崇祯元年的进士刘之纶和金声给予重用,可惜他们保举的人和自己的成绩实在让皇帝难堪,介于这种情况金声当然无法在朝堂立足。

    现如今大不一样,刘之纶不辱使命奇袭遵化立下滔天大功,这样的成绩当然影响到了金声的前途。

    建奴入寇前,刘之纶就经常和金声在皇帝面前赞画兵事,二人在皇帝心中都是之兵之能臣,由于黄汉横空出世小小的改变了历史,金声很快就会获得崇祯重用。

    历史上的金声乃是赤胆忠心之良臣,崇祯十七年,大明约等于已经亡国了,金声毅然率众在徽州起兵抗清,死守绩溪未果兵败被俘。

    他在南京雨花台慷慨就义,临刑前大呼:“流芳百世,遗臭万年,此一息也!”

    金声不是没有机会活命,洪承畴和多铎都亲自劝降承诺高官厚禄,最后他们发现金声不肯变节又采取变通,只要金声答应出家当和尚就可以放过他。

    但是金声毅然决然选择了殉国,又是一个“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真实版,这才是汉民族的脊梁。

    此时金声终于忍不住了,虽然他职微言轻,还是出班奏道:“陛下,黄守备功不可没理应得到朝廷重用,如此良将来京师做商贾之事岂不是贻笑大方?朝廷还要不要脸面?”

第二百零四章:天子口谕() 
徐光启见终于有人出班为黄汉仗义执言老怀大慰。

    他道:“老臣与黄汉朝夕相处三个月,此子混迹于农民、匠户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