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十万田亩的产出足以养活七八万人口,这还是在以种麦子为主的情况下。

    如果种一半马铃薯和甘薯养活十几万人应该没问题,毕竟这里会有大海提供蛋白质,可以发展海洋捕捞业。

    这个典型的半岛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黄汉有雄心发展争霸世界的海上力量的情况下,经营好这个大本营实在最理想。

    黄龙没有在意旅顺口这个地盘,旅顺副将陈有时和他的胞兄都司陈有德在金州攻防战的巷战中死于建奴的反击。

    在金州攻防战中原旅顺口驻军是伤亡最惨重的队伍,阵亡率最高达到五成,现在还有一千余伤病员在“红旗军”设立的伤兵营养伤。

    原旅顺口驻军现在还全须全尾的不过七八百人而已,最大的将佐是一个拥有正四品签事衘的把总。

    东江镇是留在旅顺口跟“红旗军”争一争到金州之间的这片领地,还是专心恢复义州屯垦区,经营鸭绿江口的镇江堡?

    黄龙没有自己做选择题,他召集诸将在金声的主持下召开了协商会。

    金声已经是兵备道,日后肯定负责东江镇人马的军需和粮饷,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他知道朝廷不可能永远放一位巡抚督师辽南驻防金州,大军回师后金州将要面对建奴的报复性反扑,恶战在所难免。

    届时谁能当之?非“红旗军”莫属。

    金声竭力支持由黄汉经营金州,也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够保住金州,支持东江镇撤出旅顺口,免得两镇驻军同一防区反而相互推诿被敌人钻了空子。

    黄龙首先讲了夺取金州东江镇可以分到手的缴获,诸将都很满意。

    因为“红旗军”只要了一半马匹和牲口,其他诸如盔甲、武器、粮食、衣服、棉被全部甩给了东江镇,缴获的贵金属也全部折合成银子发放人头赏后按照出兵人数平均分配,先登大功属于毛承禄部。

    接下来黄龙公开表示要带领东江镇全部人马离开金州、旅顺口回皮岛积极备战意图重新夺回义州,重建东江镇的屯垦区。

    诸将都由衷的高兴,因为义州屯区是当年毛大帅倾注了心血的地方,是准备经营成东江镇根据地的存在,那片区域比三面环海的半岛发展空间大多了。

    义州有一大片鸭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易于开垦,只要能够守住鸭绿江防线,东江镇投入人力,数百万亩良田也能够获得。

    况且那里还有以前撂荒的三十余万亩田地在,当年春天去耕种,秋天就会得到麦子。

    金声告诉诸将无需为负伤的袍泽担心,“红旗军”医务兵会接受所有的伤病员在金州休养,重伤不治的会把他们安葬在金州卫城东五里的大黑山脚下跟夺城战死在金州的数千将士们作伴。

    数千烈士安葬的墓园离鹰巢墩的距离不到四里,这里有一座没有了和尚的庙宇——响水寺,这个又是寺庙又是道观的地方现在有多了一个英烈祠的功能,数千阵亡英烈的牌位供奉在经过简单维修的一座大殿里。

    明年开春,黄汉准备在这里修建一座烈士陵园和一个英烈祠祭奠数千为国战死的军民,这个英烈祠将要奏请皇帝封赐,得到官方认可。

    义州紧靠东江镇大本营皮岛,有鸭绿江天险阻隔,建奴来攻之时其实要比守金州容易许多,况且那里的地盘大多了还可以抓高丽人为奴。

    诸将都明白是黄汉准备经营金州和旅顺口,他们乐见其成,原本辽东有辽镇主力对抗建奴,辽南有东江镇袭扰建奴后方相得益彰,后来由于毛帅枉死导致东江镇人心散了,再也没有了牵制建奴的作用。

    现在大不相同,金州一战过后,获得了大量战马、铠甲、兵器和粮饷,东江镇的战斗力在恢复之中。

    隶属于薊镇的“红旗军”立足金州卫开始经营,势必会给建奴带来巨大的压力,说不定建奴会倾尽全力来攻打,此时东江镇经营义州的良机就会显现。

    大明辽东局势会有所改变,原本的辽镇在正面战场对峙,东江镇敌后游击的基础上又会增加了一环,那就是薊镇“红旗军”在金州跟建奴交战不断。

    毫无疑问,有了友好、敢战的黄汉在辽南经营,东江镇会获得更多安全感。

    黄龙和金声学会了一种先进的工作方式,决定大事之时让诸将举手表决,最后同意把旅顺口两座小城让给“红旗军”的将领占比超过八成。

    旅顺口本来就隶属于金州卫,南北两座城池面积相加也没有金州卫三分之一大,每座城池周长才一里多而已。

    东江镇人马因为这两年被建奴压着打,金州卫的屯田全部撂荒了,军民只能龟缩在城池里空耗光阴和粮食,每天饿肚子的日子不好过。

    在督师辽南的顺天巡抚的协调下名正言顺换防给薊镇何乐不为?以后这里是否守得住就用不着东江镇来承担责任了。

    十月底东江镇军民陆续撤出金州、旅顺口,没有人恋恋不舍,毕竟这里留给他们的印象就是战火连连食不果腹。

第三百七十六章:弗朗机炮() 
参战的东江镇军民因为有两三千伤员还需要休养,现在还有接近两万需要海运皮岛、义州、镇江堡等地加强防御。

    东江镇原本就有氺营,再加上“红旗军”氺营调了七八艘二号福船参与运送,人马撤得很快。

    “红旗军”不仅仅免费给予所有的伤患提供医疗,还公开承诺愿意接纳所有为国负伤之人、缺胳膊少腿的残疾人也不例外。

    黄龙和麾下诸将自认为没有能力给予伤员更好的照顾,也没有财力、能力安置伤残兵丁和他们的家小,明知伤愈归队的老兵弥足珍贵也只能作罢。

    毕竟事情要做全套,不可能有选择的挑选身体能够复原的伤兵放弃没有利用价值的伤残之人,这样做适得其反,会让大多数士卒寒了心。

    两三千伤患军民丢给“红旗军”,有可能会有一半伤兵能够伤愈归队,黄汉也不完全是谋求这些老兵,他不差钱,确实是真心愿意给予为国而战的军民照顾。

    介于缴获了不少火炮,还有几门红夷大炮破损不是很严重不知道能否有利用价值,接到消息沈存力带着几位铸炮大工匠渡海来到了金州卫。

    他们是争取利用缴获的火炮经过修理、保养后布防金州城头,把没有办法在现场维修的红夷大炮运去铸钢厂回炉。

    沈存力在金州卫港口见到了来接他们的人喜出望外,因为负者接待的居然是他的长子沈明。

    这孩子跟着他为奴两年吃了不少苦,本来就早熟,现在更加显得稳重,长高了不少也壮实了许多。

    父子见面的那一刻,沈存力禁不住眼眶湿润,他欣喜地捏了捏儿子宽厚的肩膀道:“壮了,高了,气色不错。”

    沈明立正敬礼道:“报告,学兵伍长沈明负者接待几位上官,请随我来。”

    见到沈明如此干练,几个铁匠大师傅都羡慕不已,他们都有了想法,自己的儿子到了年纪也得送入“红旗军”当学兵,从小就能跟着黄大人,日后前途无量啊!

    火炮在攻城战中发挥的作用大家人有目共睹,“红旗军”上上下下都热衷于使用火器,连武力值爆棚的憨子、张扬等等猛将都迷恋上了米尼枪就可见一斑。

    弗朗机炮被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红夷大炮取代是明末火炮发展的历史,本来黄汉还没有过多留意弗朗机炮,一开始就下手研究威力更大更加具备可靠性的红夷大炮。

    现在手里缴获了几十门大小不一的弗朗机炮,接纳了以程犷勇、石常春为首反戈一击的汉奸炮手一百余人,听了这些炮手讲述如何快速发射炮弹对建奴发动突然袭击得到斩获,大有启发。

    黄汉这几天在研究以前忽视的弗朗机炮,发现此炮其实更加接近于后世的大炮,最起码它是后装,而且采取换子铳的模式操控,子铳具备了后世炮弹的特征。

    战时炮兵手忙脚乱的进行装填不仅仅浪费时间,还容易忙中出错,把装填这个步骤安排在备战之时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弗朗机炮如此先进却被淘汰是因为气密性太差导致射程短,火炮的口径无法加大,满足不了增强杀伤力的需要。

    要完全解决气密性问题以目前的手段还不可能短期内做得到,内行黄汉能够解决一部分气密性问题,这样做了虽然不能够使得同样口径的弗朗机炮达到红夷大炮的射程,但是最起码能够有一半。

    只要有效射程能够超过二百步就足够了,口径上不去也不要紧能够发射六磅炮弹足以。

    黄汉和以沈存力为首的铸炮大师傅谈了谈,发现沈存力几人无一例外曾经铸造过弗朗机炮。

    这是因为明军装备的大小弗朗机炮太多了,产量和质量早就远超于研发国,大明铸炮的工匠入门之时就是铸造弗朗机母铳。

    这是由于弗朗机炮的母铳是空心的,只是为了形成弹道,不用承受大部分火药爆炸的张力所以工艺简单许多,承受爆炸力的子铳很短小容易把握铸造质量的缘故。

    黄汉提议用黄氏的铸炮工艺来铸造钢质弗朗机炮,在场的铸炮师傅一致公认暴殄天物,因为弗朗机炮的气密性差用不着母铳有这样的强度。

    沈存力陷入了沉思,他看着一字排开的十几个子铳若有所悟,黄汉道:“气密性决定威力、决定射程,诸位何不在增加气密性上动动脑筋?”

    沈存力拿起一个子铳装入母铳,笑道:“在子铳和母铳口紊合处再进行加工,使得子铳塞进母铳一寸,使得气密性大大增强不在话下。”

    弗朗机炮的母铳和子铳是直接对接,接口处松松垮垮影响了气密性,但是如果紊合得严丝合缝又会出现一炮过后子铳母铳多多少少会产生炮灰加上后坐力的作用略微变形,有可能导致子铳取不出来。

    现在沈存力的办法是把子铳塞进母铳一寸增加气密性这就意味着子铳后面有了最少出现了一寸的间隙,子铳发射的后坐力作用在这一寸距离,保不准会把母铳的尾部击穿。

    一个铸造过弗朗机炮名字叫做赵实中的大师傅很自信,他以前在蓟镇亲自铸造的佛郎机炮不下于三十门,他立刻把这个想到的问题讲明了,沈存力胸有成竹道:

    “我们已经成功生产出弹簧钢,虽然产量不高,但是完全可以用在大炮上消除后坐力,届时我会改变弗朗机炮的设计适当延长子铳放入母铳间的空隙。

    估摸着有了一尺左右就可以安装弹簧减震,那时使用弹簧加钢板顶住子铳使得母子铳基本上严丝合缝,增加发射时的气密性、争取更大的射程和威力。

    这样做的好处是子铳发射时的后坐力会被弹簧缓冲,不仅仅消除了击穿母铳尾部的隐患还使得子铳不会因为过于紊合被卡在母铳内。”

    赵实中想了想恍然大悟道:“如此设计虽然没有红夷大炮的气密性也不远矣,如果交于小人来铸造,达到红夷大炮一半射程应该没有问题。”

第三百七十七章:无往而不利() 
沈存力向黄汉抱拳道:“大人,我等大量铸造佛郎机钢炮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铸成的铸钢母铳的重量应该最少比现在同样口径的铸铁佛郎机轻三成。”

    这毋庸置疑,钢炮比铸铁炮散热性能好强度高,当然可以适当减少一些壁厚。

    实战之时是采取换子铳的办法,这又会使得弗朗机炮的炮管温度不会急剧上升。

    如果训练有素的炮兵操控弗朗机炮,绝对能够做到红夷大炮打一发,弗朗机炮可以打五六炮。

    这个优势会在海战之时最大体现,因为海战之时,战船都是排成战列线近距离开火,红夷大炮需要推出战船的炮门炮口伸出船外打放。

    这当然是充分考虑到安全性,因为如果炮口在船内,前方的距离保持足够站一个炮兵清膛、装填,开炮时产生的火焰就会烧到上甲板,这个时代的战船都是木头的,被自家炮火烧了可划不来。

    因此装备在炮甲板上的大炮无一例外都是伸出炮口打完一发炮弹后就必须沿着轨道拉回,等负责清膛装填的炮兵在炮口前完成一系列步骤闪开之后,炮兵们才发力把大炮继续推出去瞄准再开火,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黄汉参与设计的新弗朗机炮用不着推来推去这么麻烦,炮口直接伸在船外之时完全可以接二连三在母铳后面换子铳发射。

    即便气密性不如红夷大炮浪费了热效率又能怎么样呢?只要获得了迅猛的火力就能够打胜仗。

    海上波涛汹涌,开炮基本上没有准头,需要的就是密集的炮弹以数量弥补质量的不足,同样装备二十门红夷大炮的战船和装备二十门新弗朗机炮的战船比火力就不够看了。

    红夷大炮发射出二十颗铁球之时,弗朗机炮有可能打过来了一百二十颗,敌船不知多少炮位会被打中,使得红夷大炮失去了战斗力。

    在做不到指哪儿打哪儿的情况下,提高发射频率这个办法很实用,射程不够完全可以抵近了打,况且以后的战船上也会装备几门射程远的红夷大炮,做到远近全能。

    黄汉细致地讲了后装炮装备战船的优越性,听得沈存力、赵实中几个大工匠抓耳挠腮,他们就是乘坐战船而来,在船上研究得最多的就是炮甲板装备火炮的威力。

    他们也集思广益争取让炮兵提高打放速度,可是除了努力训练尽可能使得炮兵形成默契好像没有什么更加好的办法。

    现在通过换装一部分佛郎机炮就能够使得“红旗军”的战船获得双倍以上的火力,当然让铸炮师傅们极度兴奋。

    没有人是傻子,况且这些人大多数曾经被建奴掳掠去为奴,如今他们一个个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更加珍惜如此好时光。

    如何能够使得自己不被人欺负,如何使得如此好日子惠及更多乡亲们?唯有“红旗军”的武力足以打败任何敌人,方能够长久。

    制造出精良的火器让“红旗军”使用是每个匠户的共识,况且军中还有他们的亲朋好友甚至子侄呢。

    沈存力、赵实中等等大工匠当场表态,立刻推敲图纸,回去后就安排生产,争取年底就完成试验定型产品,明年三月不少于一百门六磅以下的佛郎机装备陆军,最少一百门十二磅佛郎机炮装备新战船。

    黄汉不仅仅要求大量生产火炮,还要求增加人手打制自生铳和米尼枪,明年正月就要争取达到月产量过千支。

    沈存力几个都知道许多新兵手里都没有火器,现在是三人或者四五人合用一杆鸟铳练习装填、打放。

    他们齐声表态一定会在质量过关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产量,保证正月能够出厂一千支自生铳。

    黄汉很忙,因为他要在新老兵丁中刷存在感,增强凝聚力,加强权威性。

    他每天都要抽出时间给将士们上课,现在人马多了,早就不是一个课堂能够容纳,只能采取轮换接受恩师亲自教导的办法争取让更多战士能够亲耳聆听黄汉上课。

    黄汉是个穿越者,自然拥有上帝的视角,他会把有用的知识和见识灌输给将士们。

    给他们指明前途,启蒙他们睁眼看世界,教他们读书识字学算术,把民族英雄的故事深入人心,用升官发财改换门庭的豪情激励他们,把足够养家糊口的粮饷发放到每个将士们手中。

    如此模式带出来的部队自然会无往而不利,黄汉现在心情舒畅,他有了更加可靠的立足点,暂时不用担心朝廷猜忌。

    目前需要的是时间,再有个一年半载,新兵战斗力、忠诚度会大大提高,届时这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军队就不是区区通古斯野人能够击败。

    拥有了如臂使指的火器化部队对阵还停留在挥刀、射箭打仗的建奴、鞑子会打得很轻松,因为历史上的英法联军就曾经以只战死几个人的代价打得满蒙八旗骑兵死伤万余后逃之夭夭。

    问题的关键就是个“逃”字,如果满蒙八旗对阵英法联军之时不战而逃,估摸着那些洋鬼子也没辙。

    那时的满蒙八旗兵丁是国家军队无法避战,因为英法联军已经杀奔首都而来。

    可是现在的蒙古人哪里有什么必守之地?他们躲了还真不好打。

    打建奴还行,通古斯野人也东施效颦建国并且成立了六部,把原沈阳卫城改名盛京作为都城,届时“红旗军”攻打之时会造成后金军大量伤亡,要全歼他们恐怕做不到。

    最后逃得满草原都是的建奴将要成为汉民族永远的隐患,没有强大的骑兵群,要歼灭草原上的游骑兵谈何容易?

    这段时间,阁老徐光启跟关门弟子大不相同,他的心情糟透了,他实在受不了朝堂上的乌烟瘴气。

    那是因为群臣都在口诛笔伐,口水战打得如火如荼,起因就是张春的长山败绩谁该为此事负责?

    可是徐光启又没有足够的理由给老朋友、老东林党员孙承宗开脱责任,况且这位老友一意孤行听不得后生晚辈黄汉的劝告,事到如今也算咎由自取,只是朝廷蒙受如此大的损失如何是好?

第三百七十八章:金州大捷() 
唉!瞎操心也无济于事,还是脚踏实地干点什么吧!

    就在朝廷得知张春的四五万大军在长山全军覆没的第七天,徐阁老请旨去开平视察今年的新农作物玉蜀黍的收成情况。

    他老人家还要核实马铃薯和甘薯的推广结果,要看看开平镇外开辟的三万亩水稻田的收获,顺便亲自指导一下拿些旱田可以改造成为水田以增加水稻播种面积。

    朝廷面临粮食危机导致山陕流寇屡剿不绝,究其原因就是饿的。

    崇祯何尝不知粮食的重要性,当场就同意了徐光启的开平考察之行,还表态可以破格提拔一些用心农事的吏员,可以给予他们正九品主簿甚至于从八品、八品的官身。

    其实徐光启的家丁和大部分门人、吏员都在开平指导农业,他早知道今年的甘薯和马铃薯又获得了丰收,也知道玉蜀黍产量达到两石有余一亩,每亩水稻也收获了接近两石。

    他选择离开庙堂是为了躲避纷争,没办法,徐光启几次告老都被皇帝真心实意挽留了,大明波诡云谲正是用人之时,如果再上书告老就显得矫情没有了担当。

    于是乎,徐阁老干脆继续做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