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少包]当雍正穿成包拯-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氏虽然对雍正与胤礽的事颇为不赞同,但在之前造反一案结束后,雍正与沈氏很是深谈了一日。
  
  沈氏知道,雍正已经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自己一介妇道人家,已经不能阻止雍正的决定了。更何况雍正也说了,不会为了一个男人而不娶妻的,包家的血脉也不会断。
  
  如此一来,沈氏还能说什么呢,只能妥协了。
  
  更何况,沈氏清楚的看到雍正眼中,对胤礽的情意。
  
  沈氏知道,雍正和胤礽的真心的。自己便是阻止了他们,但他们的心若还是在一起,便也会背着自己相见的。
  
  自己何苦做了这个恶人,让自己的儿子活的痛哭苦呢。要知道,自己同意与否,对雍正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随后,雍正娶了董氏欣兰进门,虽然心不在其身上,但对她却是敬爱有加,夫妻二人相敬如宾、夫唱妻随的,沈氏看眼里,也很是满意的。
  
  也罢,只要雍正的心中还有这个家,也就够了。
  
  董氏也很是高兴嫁进了包家。
  
  包家的老夫人看起来很喜欢自己,自嫁进包家以来,对着自己很是慈爱,不过三个月,便将包家的掌家大权交给了自己。
  
  丈夫虽然是个不苟言笑的,也许对自己没有爱,却有着足够的尊重,而且成婚之日还曾与自己许诺,除非自己十年之内也未能生下嫡子,否则决不会纳妾。便是到时候纳妾了,也会把那妾生的孩子放到自己膝下。
  
  董氏进了包家门后,不过半年就怀了孕,随后生下了包家长子包越。
  
  但毕竟是朝夕相处的夫妻,董氏很敏感的发现雍正与飞星将军之间的交往太过密切了点。
  
  董氏毕竟是个女人,细心又聪明,很快便发现了,雍正和胤礽之间并不是普通的同袍那么简单。
  
  但那又如何呢?
  
  董氏很聪明,即使自己的丈夫的心不在自己的身上,但也不可能在别的女人身上。雍正要和一个男人在一起,便在一起吧。只要雍正对自己始终有着敬重,雍正的后院里永远只有自己一个女人便好了。
  
  自己的丈夫喜欢上一个男人,总比喜欢上女人好吧!
  
  董氏抱着小小的包越,脸上满满的都是慈爱。
  
  总归是两个男人,总不能成亲吧。若是成了亲,又哪里还有脸面在朝堂上混呢。
  
  更何况……
  
  董氏看着着在自己身上的的衣裳,笑得如同吃了蜜一般的甜。
  
  董氏向来喜欢粉色的东西,只是成了亲后却是不能再用这种女儿家的颜色了。偏偏雍正心细,又是喜欢给人装扮的,当即便描了几种花样,命人赶制出几身衣裳来。
  
  皆是些大红大紫的颜色,但里面却是配了好些粉嫩的颜色。但看着却并非是不伦不类的,而是整体上并没有破坏掉雍容并喜庆的感觉,而是更显得大气。
  
  雍正对待自己如此用心,董氏又还有什么话好说的呢。
  
  “老爷,你此次出门要带的东西,我已经收拾好了。”董氏满脸慈爱的把怀中的包越交给小丫环抱着,将包裹交给雍正。
  
  雍正今日早朝之后,便被康熙召进宫中,为的,就是让其去一趟江南。
  
  原来江南传来消息,江南巡抚刘义离奇去世,死因不明。
  
  康熙哪里还坐得住的。
  
  当即就让雍正,以及前些时日正式进入朝堂的胤祥一起去江南探查。又担心江南之行有风险,让胤礽和胤祯也跟着一起去了。
  
  因着事态紧急,雍正也不罗嗦,向家中交代一声,便让董氏快些打点行装。
  
  再过几个月,便是包卜的周岁了,自是要为其抓周的。偏偏雍正此时圣命在身,董氏也只能亲自看着丫头们打点衣裳行装,又叮嘱了好些话儿,只是心中难免郁郁。
  
  雍正哪里不知道董氏的心思呢。
  
  便是雍正,对着自己这个儿子,也是极为看重的。
  
  只是江南之事事关重大,雍正知道,康熙是对其他人不甚放心,这才让自己前去的。自己又怎么可以辜负了康熙的信任呢。
  
  国与家,孰轻孰重,雍正还是分得很清楚的。
  
  但少不得,雍正还得安慰董氏一番:“虽说此去江南,怕得有些时日方能回转,但越儿抓周是包家的大事,我一定会尽快的办完事儿,尽早赶回来看越儿的抓周礼的。”
  
  董氏听罢,心中妥贴,笑道:“夫君皇命在身,我也知道,只是凡事当以身体为重方是正理儿。若是夫君一味的拼命,害了身体,那皇命就无法完成了。所以,若是夫君实在赶不回来便不要回来罢,家中事务自有我操持着,定不会有不妥之处的,更不会落了夫君的颜面的,夫君且放心吧!”
  
  雍正听罢,不置可否。
  
  ★☆★☆★☆★☆★☆偶是分割线★☆★☆★☆★☆★☆
  
  雍正带着行李,与胤礽一行共四人当日便启程,快马加鞭,不过三日便到了江南。
  
  江南繁华,雍正四人虽然此行匆忙,但也没有匆忙到连逛一逛街道的时间也没有。进了城,索性便下马慢慢走。
  
  道城内多是卜卦之士,胤祯看了看四周,奇怪的神情让雍正禁不住问道:“怎么了?”
  
  “此处怎么那么多卜卦之士?”
  
  “这我知道。”胤祥将雍正挤开,不愿让胤祯靠的雍正太近:“传说周公游历四方,途经此处,授以百姓易卜之术。后来,百姓就是凭借此术避过了不少战祸。是以,这里的百姓对此术都是深信不疑。”
  
  “哪可能是因为易卜之术。”胤祯当年可是大将军王,打过仗的,哪里不知道。“此处地处盆地,易守难攻,领兵的将军都宁可绕道而行。”
  
  “那是!”胤礽也笑道:“这世上哪有能知过去和未来的异术。便是我这飞星将军的名号,也不过是吹出来的罢了。”
  
  时已近午,胤礽看看天时,觉得要是此时就去刘家的话,忙碌下来倒不知何时才能用膳了,便说,“我们不如找间酒楼用了午膳吧。也许还能在酒楼里的客人口中,听到一些小道消息。”
  
  很明显的,胤祥与胤祯也不愿雍正此时去刘家,雍正太过重责任了,若是此时去,怕是忙的饿了都不会察觉。雍正今生的身体虽然也有习武,但比起他们来,还是太弱了些,众人更是不愿他像前世一样,忙坏了身子,便纷纷附和。
  
  雍正无奈,只得应允。
  
  众人在一间看起来尚算干净的酒楼里点了菜,吃了一顿,同时也确实在那些客人的口中听到一些话的。
  
  却是说的刘义的坏话。
  
  比如刘义订下了繁多的苛捐杂税,如今他死了,江南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之类的话语。然后又听他们说起刘义的死因,却是因为西陵王的灵魂附身而死的。
  
  雍正给了胤祥一个眼神,意示让他去问上一问。
  
  四人之中,雍正太过于冷淡,胤礽太过于居高临下,胤祯的性子则太过骄傲暴躁了,也确实只有一向以温和清润的胤祥才适合前去做这个套话的事儿了。
  
  胤祥一去,虽然众人有所顾虑,但终究还是说了些那些市井传言来。
  
  传说,那刘义是戴了西陵王的面具,然后那西陵王的灵就附到了他的身上,巡抚大人便跳崖而亡了。
  
  雍正等人自是不信的,但空穴来风,事必有因。再加上他们此行本就是为了调查刘义的死因才来的。
  
  于是,吃了饭了,便去了刘义的府上。
  
  因着雍正四人来此并没有事先通知,倒是将江南巡抚的刘家闹了个措手不及。
  
  雍正来时,刘义的头七还未过,仍停尸在家中。雍正打头,胤礽在侧,胤祯和胤祥紧随其后,进了刘家的大门。
  
  刘家因为刘义已死,其本身又无兄弟儿子的,单只有其夫人一人,倒不好来接待,便只有刘府的管家刘料前来行礼听差。
  
  一进刘府,虽然挂满了白布,但房舍院落处处精致,处处讲究。雍正看着,眉头也皱得紧紧的。
  
  刘义不过一介江南巡抚,奉录银子皆是定死的,能置办起如此家私,所花的银子必不是小数目。
  
  看来,众人所说刘义私订税银的事,是真的。
  
  那刘义必是贪官无疑!
  
  但雍正来此,却不是来计较此事的,而是来调查刘义的死因的,所以并未说些什么刻薄话,但脸上黑沉沉的模样,却是让人看得真切,遮掩不来的。
  
  刘府是五进的大院,刘义的灵堂便设在最后一进的书楼里。
  
  雍正虽然看不上刘义,但还是得去进上一烛清香的。
  
  刘义的书楼叫做天一楼,意喻为天下第一楼之意。
  
  雍正看在眼里,越发心情不爽快。 

作者有话要说:  胤祥见着雍正的样子很是不像,但又不愿说些什么,索性便开口转移了话题:“在河图数中,一六为水,正所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书楼最怕的是火,取之天一楼,便为水之意。”胤祥看向刘料,笑道:“看来,你家刘大人真是深信五行之术啊!”

  刘料一听,却是否认了。“不是这样的。”

  “不、不是吗?”胤祥本是为了让雍正不那么生气,而作的开脱之言,没想到刘料却这么不识相,给否认了。

  “第一,我家大人不是光为术数而起这名,天一楼,确有天下第一之意。我家大人可是志向远大的呀!第二,我家大人本来是不相信命理的,以前他常说,人定胜天,他要干一番大事业,与天比高,他还说过,要把天给扳下来。”刘料说的头头是道,还点了一二。

  “哦?还真是有大志向啊!”雍正心中想的却是其大言不惭!

  谁知刘料却是突然低沉了下来:“从半年前开始,他就对一切命理占卜之术深信不疑了!”

  从半年前开始?

  雍正猛得想起之前刘料说的那句“我家大人本来是不相信命理的”的话,觉得其中必有典故。

  但刘料却不再说,只是向前一步,说道:“几位大人请。”便先行一步,进了天一楼。

  一开门,一股冷意便从内扑面而来。众人进了灵堂方才发现,竟是摆满了冰块。在此焱焱夏日,这冰块必是没多久便会化的,可是这天一楼中的冰块竟是一块块摆在棺材边上,只溶化了一下边角,便知是刚换过没的。

  真真是大手笔!

  雍正四人上了香,瞻仰尸体的时候,却发现刘义的尸体竟是漆黑的。

  难道刘义竟是被烧死的?那为何江南传来的消息却说死因不明呢?看来其中必有桩是非。不管如何,雍正必是要调查清楚的。




82

82、逆水寒 。。。 
 
 
  顾惜朝不分昼夜的赶路,等终于赶到连云寨附近时的旗亭酒肆时,已是满脸风尘之态了。
  
  进了酒肆,顾惜朝已是疲乏至极。懒得再想要吃些什么,只叫掌柜的送了酒菜来,吃完之后,便付了钱。
  
  虽然酒肆的掌柜狮子大开口,但顾惜朝此时也不愿惹事生非,再加上做了官,有了固定的奉录之后,手上便宽裕了许多。
  
  更何况,此次外出算是公差,不但傅宗书给了些银子,连雍正也是毫不吝啬的给了顾惜朝一把的银票。
  
  因着附近并没有客栈,顾惜朝在无奈之下,向着店家问了价钱——留宿一晚需要多少银子。
  
  因着与之前已经吃了一的酒菜不同,没有骑虎难下之感,顾惜朝狠狠的与掌柜的讲了价,直逼的掌柜给他打了三折之后,便安心的住了下来。
  
  其间,又花了一贯钱,让店家给他打了一桶水,舒舒服有的洗了一个澡。
  
  当顾惜朝把身上的尘土洗净之后,冲了冲身子,这才踏进了浴桶之中。
  
  顾惜朝此时虽是到了连云寨附近,可是要怎么混进连云寨,又要怎么和戚少商相识,骗得他的信任,再谋夺其手上的逆水寒剑,还是没有丝毫的头绪,想出个万全之策来,不由得很是懊恼。
  
  索性,天随人愿。
  
  第二日,机会便自己摆到了顾惜朝的面前。
  
  顾惜朝吃了早饭,又磨蹭到了午饭时间,在房中开始默默的写起自己的兵书来。
  
  这时,却听得门外一阵喧哗。顾惜朝皱着眉头,略一听,便听到‘九现神龙’‘戚少商’的字眼。
  
  顾惜朝心中一动,再仔细听下去。
  
  原来那戚少商今儿个竟是来了旗亭酒肆,刚点了酒菜。
  
  顾惜朝唇角微勾,便有了主意。他收起手中的纸笔,整了整衣装便出了门,花了一两银子,把酒菜收到了自己的手上,端着托盘,顾惜朝便施施然的上了楼梯。
  
  因着这里只有戚少商一个客人,所以顾惜朝一眼就看到了那个‘侠之大义者,为国为民’的戚少商。
  
  顾惜朝不动声色,低着头走到戚少商的桌前,把酒菜摆上了桌,便要走。
  
  “这位书生倒是一表人生!”意料之外,戚少商竟是开了口。
  
  要知道,顾惜朝本来只想来看看,能不能探到戚少商的底细的。却没想到他为人如此轻浮,不过初初见面,便是胡乱打起招呼来了。
  
  顾惜朝临危不乱,抬头看向戚少商,唇角勾起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似讥似讽:“你也是一派英雄气概!”
  
  多年之后,戚少商每每想到他与顾惜朝相识的片段,总会有种命中注定之感,油然而生。不然,为何自己会在见到顾惜朝之后,说了这种近似调戏的话语呢。
  
  之后,两人由浅而深,侃侃而谈之后,互相引为知音。
  
  戚少商喜欢顾惜朝的一身才华,便道希望顾惜朝能随他上连云寨,做那连云寨的大寨主。
  
  混进连云寨,得到戚少商的信任,然后骗取逆水寒剑本来就是顾惜朝此行的目的。戚少商一开口,顾惜朝可谓是完成了三分之二。
  
  顾惜朝一时云里雾里,觉得不像是真的。
  
  但他毕竟是心计深沉的,虽然戚少商开了口,邀其上连云寨,但他只是矜持的推辞了一下。后来,才在戚少商的盛情之下,难以推却,才‘无奈’的同意了。
  
  顾惜朝实在不懂戚少商,明明自己与他不过是第一次见面,虽然聊着确实投缘,但还不算了解各自的性情,怎么戚少商就可以冒冒然的开口邀请自己去他的地盘呢?
  
  他对他如此信任,难道真的一点都不担心自己会算计于他吗?
  
  要知道,如果是顾惜朝的话,是绝对不会做这种事的。
  
  但是,直到最后,顾惜朝都没有问过戚少商。因为答案,那时大家早已心知肚明了!
  
  上了连云寨,顾惜朝便在大顶峰上与戚少商说了实话。
  
  顾惜朝此行的目的只在夺剑,而不是烂杀无辜的。若顾惜朝仍是白身便也罢了,江湖中人本就不把人命当命看的,哪个的手上没有血腥呢。
  
  只是如今的顾惜朝已是朝庭命官,而且还是开封府尹,自是要依法办法的。更何况顾惜朝深知戚少商无罪,他来此只为了藏在逆水寒剑里的,傅宗书私通敌国,意图造反的证据罢了。
  
  本来在山下时,顾惜朝便可以说的,但那时是在一个酒肆之中,往来之人往多,难免人多口杂,若是被有心之人听了去,那可就是平添了麻烦了。
  
  所以,顾惜朝这才选择了在连云寨的大顶峰上说。
  
  那是戚少商的地盘,自是能找到个清静而不易被人打扰的地方说话的。
  
  戚少商听罢,眼神清亮,大眼睛直勾勾的看着顾惜朝,里面满满的全是信任:“那顾兄弟收了逆水寒剑之后要怎么做?可否让为兄相助一二?”
  
  顾惜朝并未多想,只道那戚少商始终还是有些不信任自己的。这句话是在试探自己,同时也是怕自己是傅宗书的人。
  
  此乃人之常情,顾惜朝并不觉得被冒犯了!
  
  (戚少商:冤枉啊……)
  
  不过,说真的,顾惜朝还真有事儿要戚少商帮忙。
  
  傅宗书不可能让顾惜朝一个人行事,叫了冷呼儿和鲜于仇两位将军前来做其助手,又指派十八尊给顾惜朝助阵。
  
  可惜傅宗书始终是棋差一着,那冷呼儿和鲜于仇两位其实是康熙的人。
  
  不过,在顾惜朝上大顶峰之前,冷呼儿便传了消息过来,说是傅宗书担心顾惜朝人单势薄,特特儿派了自己的外甥黄金麟前来相助顾惜朝一臂之力。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意思,暗地里,谁知道傅宗书打的是什么主意呢。
  
  顾惜朝最讨厌的便是在自己办事时,有人来横插一脚。
  
  因为那意味着的,是自己不能让人信任,是质疑自己的办事能力,明里暗里的指责自己的无能,是干不成大事的料子。
  
  所以,顾惜朝虽然还未见着黄金麟,心中便对他有了偏见和忌讳,心中颇不待见他的。
  
  顾惜朝把黄金麟要来边关一事,告知了戚少商,然后勾唇浅笑,“估计了一下时间,傅宗书的外甥大概明日就要到了。到时,你我二人联手,给他演上一出好戏!”
  
  戚少商自无不应的。
  
  戚少商对着顾惜朝总觉得有种说不出的情意。他不是无知的孩童,更不是不羁的少年,而是一个已经知事,能担得起重任的男子了。
  
  戚少商对自己的心事知之甚深。
  
  他对顾惜朝的喜欢,可谓是一见钟情。虽然两人皆是男子,但戚少商并未在意这些的。
  
  其实在战场上,很少有女人,众人都是刀口上舔血过来的,自是很少去在意那些世俗之中的繁文缛节。遇到喜欢的人就去爱,因为谁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在下一个战场上活下来。所以,即使对方同是男子,只要是喜欢上了,就勇敢的去追,勇敢的去爱。
  
  戚少商所在的连云寨为了抗辽,也是时常的上战场。寨中也有好些男子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