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行-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夭,皇太极召集了满清的文武大臣都在崇政殿里齐聚一堂,他们分别是大贝勒代善、杨武大将军岳托、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大学士宁完我、范文程、马国柱以及崔头丧气的站在大殿中央的英武郡王阿济格、饶毅贝勒阿巴泰等一众清国的高层。

一名年约四十,身穿明黄色龙袍的男子的中年男子正站在高台怒视着台下的阿济格和阿巴泰二入,大殿正回荡着他愤怒的声音。

“阿济格、阿巴泰,你们两入也是军中的老行伍了,这次入南下怎么会损失这么多人马!一万多名大清国的勇士阿,我们八旗有多少个一万入供你们挥霍,这些入口又要多长时间才能补充回来?你们不要以为抢了些东西回来朕就会饶恕你们,休想!”

皇太极的声音震得整个大殿都嗡嗡作响,所有入都噤若寒蝉垂着头不敢吭声,只有皇太极的儿子肃亲王豪格在一旁冷笑不已。

多尔衮看了看一旁的大贝勒代善,发现他依1日站在原地没有出声的意思,心中暗叹了口气,看来想要让自己这位一向明哲保身的二哥出言求情是不可能了,他只好站了出来对皇太极拱手道:“皇,七哥和十二哥虽然则损了不少入马,但他们能抢回数万的明国百姓和那么多的粮草和财物也算是不枉此行,何况此次与他们交战的皆为明国精锐,我们的勇士伤亡大了点也是在所难免。”

皇太极眼皮子一撩,阴冷的眼神闪电般射向多尔衮,冷声问道:“这么说,阿济格一行入此次非但是无过反倒是有功啰?”

多尔衮被皇太极阴冷的眼神这么一扫,感觉仿佛是被一支猛兽盯住似的,心中顿时一凛,连忙低头道:“臣弟不敢,臣弟只是觉得他们虽然有错,但十二哥与咱们毕竞是自家兄弟,所以臣弟以为还是从轻发落为好。”

皇太极冷笑道:“哼,要不是朕还记得他们是自家兄弟的话,你以为朕还会让他们站在这里吗?早就削去他们的爵位贬为庶民了,朕之所以责骂他们,就是要让他们记住,我们大清国的每一个勇士都是满入最珍贵的财富,绝不是某些入用来往攀爬而随意挥霍掉的弃子,须知若是没有这些勇士我们满入就会变成任入宰割的牛羊。”

听着皇太极站在全族的制高点训入,多尔衮等入虽然心中不以为然,但是表面还是恭恭敬敬的低着头表示受教。

过了良久,皇太极的长篇大论说完后才沉着脸对阿济格和阿巴泰说道:“虽然你二入此次损兵则将,但鉴于你们还能为我大清夺回不少的入口和粮食,此次朕就饶了你们,若下次再犯二罪并罚。而且此次掠夺回来的财物也没有你们的份!朕这样处罚你们二入可服?”

阿济格和阿巴泰虽然在心中暗骂,但也只能拱手齐声道:“陛下公正,臣弟并无异议。”

“嗯!那就好,这件事暂时就到此为止。”皇太极点了点头后又问道:“现在你们二入就先说说此次大战的经过,阿巴泰你也算是咱们满洲有名的巴图鲁了,这次你带领的镶白旗为何会损失这么大?”

阿巴泰苦着脸说道:“回陛下话,臣此次和十二弟于大同分兵,臣自领一军南下直取河间府,然后再攻向德州府,原本一切都很顺利,谁知却从山东杀来了一支明军。那支明军是山东青州府灵山卫的一名千户所统,他们”

就这样,阿巴泰原原本本的把怎么在德州府的城下折翼,后又在明国京师城下与明军激战导致伤亡惨重的事情经过都倒了出来,众入听着听着一个个的神色都变得古怪起来。一万多的清军竞然攻不下一个只有数千明军防守的城池,而且还被他们消灭了数千入,这怎么听都像是在听神话故事。

听毕,豪格忍不住出言讥讽道:“饶余贝勒不是在讲笑话,那支明军莫非都是夭兵夭将下凡不成,侄儿怎么听都像是在听笑话。再说了,明军的火器我们也不是没有见过,可是那些火器除了能吓吓入之外他们还能千什么?”

在豪格看来,阿巴泰的话纯粹是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

阿巴泰脸的怒色一闪即逝,这个豪格仗着他父亲皇太极的权势一直不把他们这些叔伯看在眼里,现在表现得却是越发的拓跋了。他深吸了口气道:“肃亲王若是不信,英武郡王也在这里,你可以问问他,我到底有没有在说谎。”

众入的目光都移向了阿济格,只见阿济格阴沉着脸点了点头道:“七哥的话没有错,确实如此。”

“嘶”众入都倒吸了口凉气,这才确认了阿巴泰刚才所述的都是事实。

此时皇太极的脸色也开始凝重起来,他缓缓的问道:“这支明军的统帅是谁?他麾下的明军真的只有饶余贝勒所说的四千入吗?既然他能有四千入马怎么又只是个小小的千户呢?”

皇太极不愧是清国的皇,一句话就问到了重点。

阿巴泰和阿济格相视苦笑了一声同时摇了摇头,阿巴泰叹息道:“这支明军的统帅名叫庞刚,臣只知道他是灵山卫的千户,其余的臣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不知道,不知道你们什么都不知道,你这个贝勒是怎么当的?”皇太极皱起了眉头,指着阿巴泰二入道,“损失了一万多勇士也就算了,可连对手的情况都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太无能了?”

阿巴泰二入羞愧的垂下了头,这次他们也确实输得有些冤枉,本来这场仗打得好好的,可谁知半道杀出了个程咬金。不但使得他们功败垂成,更是令二入在清国的高层中几乎抬不起头来。

不过好在皇太极并没有继续追究他们的责任,他沉吟了半响后对一直肃立在一旁的宁完我道:“宁学士,你对明国比较熟,你知道庞刚这个入吗?”

宁完我摇摇头:“回陛下话,微臣从未听说过此入。”

皇太极听后沉吟了半响才说道:“这个庞刚日后必是我大清的祸患,宁学士,你速速派我们潜伏在明国内的探子,要把这个庞刚的一切都要打听清楚,事无巨细全都要汇集成册禀报过来。”

“喳!奴才遵旨!”这位对清国忠心耿耿的奴才立刻领命而去。

看到宁完我出去后,皇太极又对一旁的范文程道:“范学士,通过此次南下已证实你所说的大举深入明国,直捣京师的定策还不是时候,此计太偏太急太险,如若照此行事,后果难以设想。明国虽然数度败于我大清之手,但其幅员辽阔,臣民众多,入口更是超过我大清几百倍,明军也数十倍于八旗军,他们可以输十次、二十次,可是我大清只要败一次就受不了了。比如这次南下,虽然掠夺回了众多的财物和明国百姓,可这个胜利却是用一万余勇士的性命换来的,这个代价不可谓不大,范学士,你可明白了吗?”

范文程羞愧的躬身道:“皇所言极是,是奴才太过想当然了。”

去年以来范文程、宁完我和马国柱三入炮制了一份战略攻势,那就是举倾国之兵南下攻击大明,直取大明的首都京城,在范文程三入看来,只要攻下了大明的京城那么整个大明都会陷入瘫痪之中,到时候对付明军各地那些各自为战的残兵那就容易得多了。

在接到了范文程三入的奏章后,皇太极也拿不定注意,于是他想了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派出一支军队南下抢掠,顺便包围明国的都城,试探一下明国的反应和军队的抵抗强度。

而阿济格和阿巴泰这次南下的目的就是基于这个计划,可是让皇太极没料到的却是竞然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了一支战力强悍的明军,把阿济格和阿巴泰得得鼻青脸肿,而且还损失了一万多清国的勇士,这样的损失让身为大清皇帝的皇太极也心疼得直呲牙。

皇太极叹了口气,伸手拍了拍范文程的肩膀,“范学士,你也不要太在意,这次吃了一次亏咱们下次再找回来就是了。”

看到自己制定的战略出现失误,皇太极不但没有责怪自己,还对自己大家安慰,范文程激动得浑身打颤,他哽咽的哭道:“皇待奴才如此恩重,奴才奴才就是万死也不足以报答皇恩情之万一阿。”

皇太极却是淡淡的笑了笑,挥手道:“好了,记得以后用心做事,这才是对朕最好的报答。”

“喳,奴才遵旨!”激动之下的范文程立刻就趴在了地给皇太极磕了三个头。

看着面前这一幕“将相和”,大殿内的满入们都在心中冷笑起来……

第一百六十三章 出盐

崇祯九年六月 烈日炎炎

望海堡附近的二龙山这座一向荒寂的土山上这些日子来了许多人,他们当中有木匠、铁匠、石匠以及泥水匠等各行各业的人都有,他们在山上不停的忙碌着,经过上千名工匠一个月月的建设,山上已经陆续出现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建筑群。

穿着一身从七品绿色官服的华严正站在工地上上,仿佛正在对着一群工匠催促着什么。一名像是小头目般的工匠苦着脸说道:“大人,现在的工期已经很紧了,要是再加快进度小人真的是赶不过来啊!”

华严唬着脸说道:“不行,这个月下旬就要开工了,你们一定要在十日之内完成,若是不能完成本官唯你是问!”

“大人!”这名工匠急得差点要给华严跪下了,他焦急的说道:“这不行啊,盖房子、作坊那可是百年大计,小人可不敢马虎,真的不能再快了。”

“真的不能再快了?”华严看到这名工匠快要哭出来的神情心下也信了八成,他沉吟了一会缓缓问道:“若是本官再给你添加五百人手呢?”

“再给小人添加人手?”这名工匠想了想答道:“您若是再给小人添加五百人手的话那倒可以试一试。”

“不是试一试,是一定要按期完成。”华严肃然道:“这个工期确实是很紧,但是只要你们能保证质量如期完成的话本官做主,给你们的赏钱加倍。”

“此话当真?”一听到最后这句话,工匠的眼里顿时闪动着亮光,赶紧说道:“若果真如此,小人便是拼着掉上三斤肉也要在月底前把这些房子东西盖好。”

“本官岂会诓骗你们。”华严不禁晒然的笑道:“好了,你们赶紧做事吧,本官再四处看看。”说完华严又开始在山上巡视起来……

二龙山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也足以容纳一两千人在这里做事。庞刚把提炼粗盐的地方放在这里就是因为这里易守难攻而且隐蔽,为此庞刚还派了五百士卒驻扎在山脚下,把二龙山牢牢包围了起来,绝不允许二龙山上的任何一个人下来。

到目前为止,庞刚已经挑选了五百户流民,并和他们签了契约,契约中规定他们要在二龙山上至少要干满十年才能下来,若是违反规矩私自偷偷下山的山下的驻军将对他们就地格杀。

虽然有许多流民对于定远将军为什么要挑选他们上山表示不解也顾虑重重,但是也有不少人看在丰厚酬金的份上签下了契约,只要熬过了这十年,等到十年后他们下山之时可就是一个小富翁了,届时自己的孩子也已经长大成人,凭借着这笔钱也可以给他们在城里盖栋房子和说一门满意的亲事了。

到了六月下旬等到二龙山上的房子厂房建好时,庞刚早就设在望海堡后面海滩上的盐场已经晒出了头一批约上万斤的粗盐,庞刚当即下令早就准备好的流民上了二龙山,并且亲自在二龙山为那些流民讲解如何提炼精盐的要领。

随着庞刚的讲解,流民门一个个都惊呆了,吃了一辈子粗盐的他们谁也想不到用粗盐提炼出精盐竟然是这么简单的事,直到这时,一些脑瓜子转得快的流民顿时就明白了为什么指挥使大人要和他们签订这么一份长达十年的契约了。

提炼精盐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若是他们当中有任何一个流民偷偷跑下了山将这份技术外传导致精盐泛滥的话那么给指挥使大人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看着站在中间正在为大家讲解提炼粗盐技巧的指挥使大人,有些流民无奈的向山脚下望了下去,唉,看来真要在这座山上呆上十年了,幸好还有媳妇孩子陪着自己,十年的时间想来应该过得很快吧……

在二龙山上呆了三天后身上都是一股子海盐味的庞刚就带着第一批提炼出来的精盐下了山,把精盐交给了早就守候在山脚下等得望眼欲穿的林峰,当林峰一看到那些脚夫挑着的一担担白花花的精盐眼珠子都绿了,了解一些内情的他可是知道这些精盐都是面前这位指挥使大人用那些不值几个钱的粗盐提炼出来的,这可是一本万利点石成金的买卖啊。

“庞大人这次要发达了!”这是已经升任为青州正八品知事的林峰心中升起的第一个念头,向来就对钱财账目感兴趣的他如何不知道精盐和粗盐之间那巨大的价格差异呢,他心中很清楚,有这份提炼精盐技术在手的指挥使大人只要不出意外,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江南最有钱的人。

看着林峰有些呆滞的神情,庞刚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好了,你也别发呆了,你要记住,你此次去浙江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打开局面,能和那里的盐商攀上交情让他们代理咱们的精盐也可以,但是你要记住,切不可泄露这些精盐是咱们自己制造的,否则将会有大麻烦。”

林峰恭敬的说:“大人放心,卑职知道该怎么做,只是让卑职不解的是大人为何舍近求远要先把精盐运往浙江呢而对于近在咫尺的江苏无动于衷呢?”

庞刚摇头道:“江苏本官会另外派人去,你只要负责浙江那块就好。”

“是,卑职这就出发。”

不用庞刚说透,林峰一听就明白了,任何上位者对不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就算是庞刚再信任他,也不会把精盐这么大的事情全都交到他手里。狡兔尚有三窟,更何况指挥使大人呢?这无关信任与否,只是一个上位者必须具备的心态罢了。

送走了林峰,庞刚嘱咐山脚下的驻军一定要提高警惕之后又马不停蹄的赶到了灵山卫,既然精盐已经开始正式投产,那么他的增兵计划也要尽快进行了。

在庞刚的计划里,青州的兵力至少要有一到两万常备精兵才具备在这个乱世中自保、也令别人忌惮的实力,可是现在他手下的三个卫所中只有灵山卫有四万多新增的军户,其余的千牛卫和安东卫现在只剩下了一个空壳子,还眼巴巴的等着自己去救济呢,就目前阶段根本就不能指望他们能为自己提供合格的兵源。

庞刚算了一下,自己领兵去京城勤王的时候带走了包括辎重兵在内的几乎所有的兵马,屯兵的数量约为三千三百人,经过几番激战,这批屯兵还有两千五百多人,而在这段时间里灵山卫又新训练好了三千军士,也就是说现在自己的手中约有五千五百人的兵力。

五千五百人的兵力看似不少,可是当庞刚把其中的两千人用来填补刚被撤裁掉的原青州城的守军后,剩下的三千五百人往安东卫、灵山卫、千牛卫以及二龙山这么一撒,庞刚就发现自己的手中竟然没有一支可以机动的队伍。

即便是最笨的军官也知道若是手上没有一支可以随时调动的机动部队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情。有鉴于此,庞刚打算算咬咬牙再征召三千青壮作为常备战兵。

他找到了此时负责灵山卫全面工作的李贤,庞刚也不客气,立刻就问道:“李典吏,现在本官想再从灵山卫征召三千青壮,你意下如何啊?”

李贤闻言皱了皱眉头有些为难的说道,“大人,现在明面上虽然灵山卫有四万多人,可是有很多都是老弱妇孺,要是大人在抽调三千青壮入伍恐怕会影响灵山卫的屯田工作啊。”

庞刚深思了一会后说道:“要不这样,这些新征召的军户咱们先让他们便屯田边训练,只要能在三个月内把他们训练到一定火候就可以,这样也不会耽搁你们的屯田和修水渠的计划,你看怎么样?”

李贤听毕后点点头:“若是如此倒是可以,如若抽调太多的青壮入伍小人可不敢保证还能完成大人的屯田计划。不过大人,依小人之见,现在灵山卫已经开始步入正轨,您是否应该再引入一些流民安置到千牛卫和安东卫这两个卫所当中呢?那两个卫所可是荒废着七八万亩的田地啊。”

庞刚苦笑不语,其实连李贤这个老头都看到的问题庞刚又怎么会不知道呢?只是是现在他身为青州指挥使,一举一动都引人注目,他刚当上青州指挥使便四处收拢流民,一不小心就会给人扣上一顶图谋不轨意图谋反的帽子。要是被扣上这顶帽子即便是崇祯皇帝再欣赏他恐怕也立马就是一个革职查办的下场吧。就算是庞刚不想束手就擒,可是依照他现在的实力根本就没有办法对抗朝廷的大军,总不能学李自成一样去做流寇吧。

这样的结果可不是庞刚想要的,在后世像李自成、张献忠这样只会破坏不会建设的流寇可是被很多人鄙夷的,庞刚也不例外。在庞刚看来,那些像蝗虫一样走到一地就破坏一地的流寇才是明朝最大的祸患,也是必须要消灭的对象。

第一百六十四章 计将安出?

满怀心事的庞刚带着一众亲兵回到了青州城,有中有些烦躁的庞刚下了马,漫步走在大街,看着大街熙熙攘攘的入群他不禁叹了口气,这种平静的生活不知道还能过多久,可能再过个四五年,无论是流寇还是清兵都会蜂拥着闯入这座城市,杀死这里的百姓、抢走这里的钱财、侮辱这里的女子,让这座原本繁华的城市变成一座满地尸骸的荒地,可是到时候自己有能力来保护这座城市吗?

“庞大人请留步!”

怔怔向着心事的庞刚牵着马慢慢的走着,忽然,他仿佛听到后面好像有入在叫自己。他转头一看,在后面快步走来一名侍女打扮的俏丽少女,她一边叫一边向自己快步走来,庞刚身后的侍卫刚想拦住他,却被庞刚制止了,因为他曾经在魏府见过,如果庞刚没有记错她应该是魏同年的千金魏蔓葶的贴身侍女。

只见这名侍女匆匆走到庞刚身前向他道了个万福,然后说道:“庞大人,我家小姐适才在楼看到了您,因此特地命奴婢过来请您屈尊过去一叙。”

这名侍女说完后,看到庞刚的眉头几乎是微微的皱了皱,她又赶紧说道:“大人,我家小姐别无他意,只是想邀您过去一叙,并没别的意思。”

庞刚摇头失笑起来,听这位侍女的话里,若是自己不过去反倒是显得自己心虚了。他适才之所以有些犹豫是因为他若是过去若是传到魏同年的耳朵里这位风评向来以严谨著称的巍大人只怕要对自己心生芥蒂了。可这位侍女话都说到这份了自己若是还不敢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