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行-第2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媺娖羞涩的笑了,虽然她已经与庞刚成亲了好些日子,夫妻间该做的事情都做了,但从小受到的教育使得她在面对着庞刚时依旧有些害羞,不过在庞刚看来,这也正是朱媺娖可爱之处。

面对这位在后世里被诠译为各种版本的大明末代长平公主,庞刚刚开始心里也是很有些好奇的,例如后世的金大侠、梁大侠就将她写成了独臂神尼、成了吕四娘和甘凤池等人的师傅。

对此。经过庞刚这些日子在屋内屋外床上床下的坚持不懈的研究下终于得出了结论,这位大明长平公主根本就是一个不懂武功、心地善良的娇弱女子,对于这个调查结果。庞刚并没有失望,对她的喜爱反而又增加了几分。

想了想,庞刚对朱媺娖说道:“这样吧爱妃,你的皇兄和两个弟弟不是还在宫里么,虽然他们身为前明皇子皇孙,但今时不同往日,现在毕竟已经是改朝换代了。他们再这样继续留在宫里恐怕也不太合适,你可以去问问他们,看他们有何打算。若是想读书做官朕可以为他们请先生让他们继续读书,若是想经商朕也可以为他们打开方便之门,若是想当个普通的平头百姓朕也可以安排,你看如何啊?”

朱媺娖美目泛起了一丝丝涟漪,眼圈顿时红了。颤声道:“陛下,这……您说是真的吗?”

“当然了!”庞刚脸上泛起了一丝佯怒,“朕什么时候骗过你,他们若是想出宫尽管出去,经商也好。种地也罢,都由着他们,朕不会干涉的。”

“臣……臣妾替父皇母后,替皇兄和弟弟们谢过皇上!”

朱媺娖几乎激动得难以自持,立刻就跪了下来,苗条的娇躯激动得微微颤抖,美目一红,眼泪立刻就掉了下来。

是的,她没法不激动,自打庞刚登基后,虽然对崇祯一家人极为厚待,让他们在皇宫里衣食无忧,一切衣食供奉全都是一等一的好,但是崇祯等人的心里也依然是有些不安的。

虽然庞刚对他们前朝皇家中人已经可以说是非常优待了,任何人都跳不出毛病来,但有一点,庞刚始终没有对崇祯的几个儿子做出具体安排,就这么一直让他们和父母呆在一块。

这不得不让崇祯夫妇担心起来,他们担心庞刚会将朱慈炯、朱慈琅几兄弟一辈子软禁在宫中,这样他们老朱家的这一脉可就要毁了,因此前些日子崇祯还特地将朱媺娖喊进宫中详谈了一番。

言外之意就是让他探听一下庞刚的口气,看看能不能将她的几个兄弟放出皇宫,哪怕是当个平头百姓也比在皇宫里待一辈子强啊。

毕竟皇宫是那么好呆的吗?自古皇宫就是世间最险恶的一个地方,里面勾心斗角的东西简直是不要太多。纵观大明历史,连皇子皇孙都尚且有危险,更何况他们还是前朝余孽,这简直是送给对手的天生把柄啊。

庞刚在的时候还好说,至少还会念着崇祯或是朱媺娖的面子上善待他们,可若是有一天庞刚老去,换了另一个皇帝上台呢,他们还能忍受前朝的余孽和自己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吗?即便是他们愿意,可大华的臣子们也不乐意啊。

因此,崇祯夫妇这些日子渐渐的为这件事犯起愁来,连带着周皇后也悄悄的为这事将朱媺娖叫进了宫唠叨,可朱媺娖这些日子看到庞刚太忙却是不好意思开口,因此这事就这么拖了下来。

可没想到庞刚今天却主动提了出来,这如何不让朱媺娖激动万分呢。

看到如此激动得朱媺娖,庞刚心中暗叹了口气,走上前去将她扶了起来怜惜的说道:“爱妃,你我本是夫妻,夫妻又是一体,你有什么事为何不早对朕说呢?”

朱媺娖的美目微红哽咽道:“陛下,臣妾……臣妾只是担心陛下会因此而起疑心,因此……”

庞刚搂住了她,柔声道:“因此这才拖到现在还不跟和朕说是吗?朕早就说过,你们家中之人来去自由,朕可不是那种人!这个天下朕本来就是侥幸得来的,若是后代子孙若有人不争气,把江山给丢了那也是朕的子孙不争气,怨不得他人!”

“陛下……您!”听到庞刚这么说话,朱媺娖不禁长大了小嘴吃惊的望着他。

自古以来,哪个皇帝不希望自己的江山万年永固的,可自己这位夫君倒好,竟然说什么如果把江山丢了那只能怪后代子孙不争气,有他这么说话的么?而看庞刚的神色还挺认真的,这下让朱媺娖又是好气又是好笑。

朱媺娖不禁用哀求的语气恳求道:“好了陛下,您还是别说胡话了,传出去还不得让人笑死。”

“你们啊!”看着朱媺娖恳求的目光,庞刚不禁无奈的摇头道:“朕说的可都是真心话,为什么你们都不相信呢?好了,你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你父皇和母后吧,这些日子相比他们也担心了吧?”

得到了庞刚的承诺后,朱媺娖欢欢喜喜的找崇祯和周皇后报喜去了。庞刚摇头失笑了一声后又继续讲目光投向了墙上的地图……

却说朱媺娖出了御书房,兴匆匆的来到了宁寿宫,这里是崇祯一家人的居所。

当她来到崇祯平日里经常来的凉亭时,发现崇祯、周皇后以及自己的大皇兄朱慈琅等人正一起坐着聊天,王承恩和曹化淳两人以及十几名太监宫女正垂手站在一旁伺候。

“父皇、母后,陛下他答应了,陛下他答应让皇兄他们出宫了!”

人还没到,朱媺娖就兴致勃勃的将好消息喊了出来。

“媺娖,你说什么?陛下他答应将慈琅他们放出皇宫,任由他们来去自由了?”听到消息的崇祯等人先是一愣,最后才异口同声的询问起来。

朱媺娖的头点得像小鸡啄米似的,“是的,是陛下亲口对女儿说的。”

崇祯和周皇后等人相视看了一眼后,崇祯还好些,毕竟当了十几年的皇帝,这点城府还是有的。而周皇后、袁妃二人的涵养则是差了不少,激动的她们几乎难以支持,袁妃不禁垂泪道:“太好了,皇儿终于可以出去了。”

看到父皇母后难得这么高兴,朱媺娖又补充道:“母后,陛下还说了,皇兄他们还可以自己选择做想做的事情呢,无论是读书做官还是经商务农都可以。”

“这样可是太好了,这回皇儿们总算是可以恢复自由之身,做想做的事了。”

刚等周皇后说完,崇祯却是泼了他们一盆冷水,“别想得这么好,有些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

第五百二十七章 进攻辽东

“陛下,您说什么?什么事情没这么简单?”

周皇后等人被搞糊涂了,就连朱慈琅等皇子也都惊讶的望着他们的父皇。

崇祯的目光在朱慈琅等人的面上环视了一圈,才神情凝重的对他们说道:“爱妃,皇儿,庞刚能答应将你们放出皇宫,让你们在外头自由自在的生活,父皇很是欣慰,依庞刚的为人想必不但不会为难你们,反而会对你们有诸多照顾,这点父皇还是很放心的。

但是你们不要以为你们有了你们的妹妹在宫里的照应就能万事无忧了。在这里父皇要对你们提个醒,你们出宫后无论是读书、经商、种地甚至做个工匠都可以,但有一点你们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决不能入仕或者是加入行伍,这是上位者的大忌,一旦沾上这两点,咱们就离麻烦不远了!”

年仅十六七岁的原太子朱慈琅不解的问道:“为什么啊父皇,咱们家既然已经让出了江山,就不会和他们争天下了,妹夫还会防范咱们什么啊?”

崇祯不禁苦笑起来,这个孩子啊,还是年纪太小了,未经历过风波,还不知道人心的险恶,抡起心眼来可能还不如他妹妹呢。他只好将目光转到了王承恩身上道:“大伴,还是你解释给慈琅听吧。”

“是,奴婢遵旨!”

王承恩恭敬的对崇祯应了一声这才转身对朱慈琅道:“太子,奴婢……”

王承恩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崇祯打断了,崇祯一摆手道:“大伴,慈琅现在已经不是太子了,他只是一个平民百姓,你还是称呼他……叫他为少爷吧。”

崇祯的话一出口,王承恩的眼圈都红了,低声道:“这……是。”

稳了稳心神。王承恩才说道:“少爷,太上皇适才说的在理,如今咱们朱家虽然已经没有了大义的名份。但若是入了大华的军伍或是入仕,凭着咱们前朝皇家的身份必然会为当今皇家所忌讳,更会受到满朝文武的忌惮。但若只是读书、经商或种田则没有这方面的顾忌。您明白老奴的意思了吗?”

“明白了!”朱慈琅苦笑着点了点头,颓然道:“原来咱们朱家的身份这么敏感,连做官都不能啊。”

一旁的周皇后也劝道:“皇儿啊,听你父皇的话没错,咱们朱家坐了三百年的天下,如今能够全身而退,咱们也应该知足了。想当年咱们太祖爷不也是放牛娃出身吗,你们出宫后就安安分分的做个平头百姓吧,须知平平安安才是福啊。”

周皇后语重心长的话语让朱慈琅等人出宫的兴奋之情降低了几分,他垂着头道:“母后。父皇,儿臣等人出宫后你们怎么办?要不然你们也跟着儿臣出宫吧,咱们一家人欢欢喜喜的过日子去。”

朱慈琅此言一出,崇祯等人都苦笑起来,曹化淳忍不住说道:“公子。以后这些话您莫要再说了,若是传进当今皇上的耳朵了少不了又是一番麻烦。”

“怎么,我要接父皇母后出宫共享天伦之乐也不行吗?”朱慈琅傻眼了。

“当然不行!”

曹化淳不得不给这位性格单纯的原大明太子进行扫盲:“当今皇上可以放心的让公子们出宫,在各地安家落户,甚至你们经商、种地他都会给你们很多便利,但他绝不会放陛下出宫的。您想啊。若是陛下哪天心血来潮,再来和他争夺天下怎么办?”

“这怎么可能?”

朱慈琅傻眼了,难道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都不行么?

看到朱慈琅傻傻的样子,崇祯笑了,此时的他只是个慈祥的父亲,他轻声安慰道:“傻孩子,难道你还不明白吗,雏鹰总是要离开父母才能蜕变为展翅翱翔的雄鹰,你们终究是要长大的,不可能总是庇护在父皇母后的身后,明白吗?”

看着父亲温暖的笑容,朱慈琅哭了:“是,孩儿明白!”

“明白就好,皇儿你出宫后要好好做人做事,不要辱没了我朱家的名声,有时间就多进宫看看父皇母后,知道么?”

“孩儿记住了……”

此时的崇祯一点也不像是一个太上皇,更像是一个啰嗦的父亲……

就在崇祯和周皇后对即将出宫的朱慈琅千叮咛万嘱咐的时候,已经在皮岛上带了半个多月闲得快生锈的舰队终于动弹了。以十艘大宝船为核心,二十五艘西班牙大帆船、一百艘大福船以及近两百艘快速巡航舰为辅的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浩浩荡荡的从皮岛出发,向辽东驶去。

这支庞大的舰队上运载着两个军团,共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的行驶在浩瀚的大海上,十月的大海虽然温度很低,但却像是个温顺的孩子,巨大的大船行驶在海面上让人感到很平静。

王志站在一艘大宝船的甲板上很是平静的眺望远处,神情从容的他内心却很不平静。他很清楚,此次进攻辽东,虽然李岩等人在锦州那边闹得沸沸扬扬,动静很大,但其实攻击的主力却是他率领的第一军团和第五军团,李岩充其量只是一支偏师,贡献盛京其实还要靠他这个两个军团来完成。

一想到光复辽东的大业就要在自己的手上完成,王志的心情就激动得不能自持。

“若是能一句攻克盛京,想必下一步就是兵发南洋诸国了吧?”王志喃喃的自语着:“唉,若是我能再多念点书,兵部尚书的位子也未必没有我的份,可惜了。”

自打跟了庞刚之后,在重视教育的庞刚的引导和重视下,军队里识字的人也越来越多起来,许多士卒都能看得懂一般的书信,或者是用歪歪扭扭的自己给家里写信了。

但是王志和他们不一样,在庞刚请人来性情敏锐的王志第一时间久意识到了今后想要在庞刚的手底下爬的更高,只凭借打打杀杀的功夫是不行的,还要有知识文化才行。

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了,识几个字然后再读一封信,这样的事虽然简单,但知识、文化和修养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培养出来的。但信奉笨鸟先飞的王志很不甘心,因此他一有时间就捧起书本如饥似渴的学习着,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两三年的刻苦专研,王志终于被庞刚任命为独挡一面的将领。

但是这还不够,王志的心愿是能当上统兵无数的大帅,为大华开疆扩土,成就一番赫赫威名。

为了这个心愿,王志已经努力了很久了,他有预感,只要能再这场大战中漂亮的将盛京拿下,那么大华第一个大将军就非他莫属。

“噔噔噔……”

一阵脚步声在木制的甲板上响起,全身披挂的卫江走到了王志的身边。

“王将军,咱们已经快到了丹东了,是不是命令士卒们准备好小船,以免届时手忙脚乱。”

王志点点头:“也好,那就劳烦卫大人了,估计咱们还有半个时辰的时间准备,本官这就去通知屠海统领,让他准备好小船,准备登陆。”

“哈哈哈……还准备什么,若是连这点小事都要你们操心,我屠海这个大华海军都督不是白当了么?”

正在说话间,一个声音在他们身后响了起来,屠海那健硕的身材和漆黑的面孔就出现在两人的身后。

“呵呵……说曹操曹操到啊!”一转头看到屠海,王志也笑了,他转过了身子,朗声道:“屠大人,今日午时我们即可踏上辽东的土地,攻城拔寨是我等的职责所在,但背后的安慰就要指望屠大人了。”

庞刚大力发展海军,这些年来海军的重要性也渐渐为陆军将领所接受,而且许多运输已经通过海运来解决。五万大军在异地作战,光是每天人吃马嚼的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没有屠海的海上保障运输,恐怕不到十天他们就得饿肚子,因此才有了王志方才的那些话语。

屠海爽朗的笑了:“王将军客气了,就像陛下说的那样,保障你们陆军作战本来就是咱们水师……呃,就是咱们海军的职责,都是行伍中人哪来那么多客套!”

屠海是个痛快人,这也是他能在竞争激烈的海军当中一直稳坐第一把交椅的原因之一。

看到屠海这么说了,王志也就不再不客气,双方对视一眼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时间又过了半个时辰,一道隐隐约约的地平线就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慢慢的放下了手中的千里镜,王志长吐了口气道:“终于到辽东了,皇太极啊皇太极,等到本官攻下了盛京,本官看你还能往哪跑,传令下去,所有人马准备上小船!”

“呜呜呜呜……”

长长的号角声在岸上响起,站在船上的瞭望手们已经能从千里镜内看到清晰的看到了岸上有一些人影在跑动,估计那是留在岸上警戒的清兵发现了己方的到来。

紧接着一道道黑烟在岸上升起,快速的向着远处蔓延……

PS:这些天阿顶一直在构思新书的事情,如今终于获得了编辑的同意,新书将在下个月和大家见面了。新书的内容还是近代抗战,依然是打小鬼子,阿顶也不会写别的,那些情情爱爱的阿顶要是写出来估计得跌破一地眼镜,好了,不说多了,请大家继续支持阿顶吧!…)

第五百二十八章 商讨对策

“王大人,咱们的行踪被鞑子发现了!”

看到对岸上黑烟升起,屠海的眉头皱了起来,虽然他也知道你这么大一支船队到来必定会惊动清军的瞭望哨,但事到临头心里总是不大舒服。

王志却丝毫不在意,淡淡的说道:“算了,原本就没想过要瞒过他们,自打陛下前些年在辽东大闹了一场后,你们海军这些年三天两头的便来到此处练兵,难道还不许鞑子在海边多放几个瞭望哨啊!”

王志的话一出口,周围的人都笑了,屠海更是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的打脑袋。自打前些年庞刚率领一支精锐奇袭辽东,连驻守丹东的正红旗将领鳌拜都被打死了,最后更是大摇大摆的杀了数万满人平民百姓和数千兵马,掠夺了无数的牛羊财务后才大摇大摆的乘船从海上撤退,鞑子要是还不提高警惕的话简直就可以集体自刎了。

因此,王志说出这番话也是事出有因的,毕竟五万大军登陆,那得是多大的动静啊,除非鞑子换上了集体盲眼症,否则断无不知道的道理,因此王志也没想过要隐瞒这个消息。

不过虽然不能隐瞒这个消息,但行军打仗讲究的是兵贵神速,登陆的速度还是要越快越好,否则等到满清反应过来说不定就会有什么变数了。

当六百多艘小船载着数千名第一批登陆的军事踏上海岸,便立刻冲到了设立在岸边的瞭望哨。却发现上面的哨兵已经全都跑光了,只剩下一堆还在冒着浓烟的狼粪。

这也让憋了大半个月的军士们腹诽了好一会,不过想来也不奇怪,己方战船铺天盖地的出现在海面上,而瞭望哨上就这么几个人,是个人就不会留在这里送死。

掌握了海滩后,步卒们登陆的速度有快了许多。上百艘吃水较浅的快速装甲巡航舰更是充当起了后世登陆艇的角色,冒这搁浅的危险,行驶到了距离海滩很近的地方。将上面的士卒、马匹、粮食等物资卸下来。

饶是如此,整个大军依然花了近五个时辰才将五万大军、两个炮营的数百们火炮、近两万辎重部队和诸多物资全部卸下了船,当大军全部上岸后。已经时值深夜,在王志的命令下,大军毫不停留,立即就向着盛京方向浩浩荡荡的杀了过去。

当皇太极收到又一支大华军队在丹东登陆,正在向盛京挺近的时候,立刻就着急了,若是等这支军队来到盛京,自己可就多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了。

清军大帐内,皇太极端坐在一张巨大的龙椅上,龙椅铺着一张稀少的白虎皮。神色不愉的望着面前正战战兢兢站在自己面前的镶白旗旗主多铎。

“多铎,你是怎么回事,朕命你率领镶白旗引诱那李岩出营,可三天过去了,依旧没有动静。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你是怎么办的差?咳咳咳……”

说到这里,皇太极忍不住咳嗽了起来,一阵连续不断的咳嗽声在大帐中响起。

“父皇!”

一直肃立在他下手的豪格赶紧上前拍着他的后背,试图缓解他的痛苦,可很快他的手就被皇太极推开了。

皇太极恼怒的说道:“你让开。朕还没老到让人捶背的地步!

豪格的大饼脸一红只好灿灿的红着脸退了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