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行-第1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罢市!”

“对头,要给官府看看,咱们也不是任人随意戳捏的软柿子,咱们要罢市……”

所谓“罢市”,是指工商业者采取集体行动,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除了因经济利益受到损害,罢市往往还因政治或社会因素所导致,但又通过经济手段而表现人们的意志或意愿。

在华夏历史上,罢市的行为很早就出现了。西晋羊祜正直忠贞,刚正清廉,他去世当日,人们“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对他的离世表示悲痛哀悼之情。北宋徽宗朝。童贯宣抚陕西,当时长安物价踊贵,童贯有心抑制物价,负责财经的官员曲意逢迎,规定市场物价一律降低40%,违者重罚,商人被迫以罢市加以抵制。罢市虽有主动与被动之别,却表达了工商业者在联合普通市民争取话语权方面的努力。当然,普通市民表达意愿的方式不仅仅限于罢市本身。史书上记载了他们还采用过拦邀诉求、聚众喧嚣、街衢诟骂、投掷瓦砾等衍生行为。

到了明末,工商业者和普通市民在城市人口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也在不断加强,官府施行的很多律法和举措直接关系到他们共同的经济利益或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甚至生存。罢市就是一种有形的利益诉求方式。争取话语权和参与权的力度与意识的增强,更积极参与城市社会建设,影响政府政策、决策,这都表明了以商人为主的阶层的逐渐形成和崛起。明朝大中城市屡屡发生的以手工业者、中小商人和城市贫民为主体的城市居民为自身利益公开、持续的罢市行为,就是社会转型期官府与市民、商人与工匠矛盾激化的表现。罢市中冲突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而且具有了行业特点。

但是时间到了明末,罢市也变成了士绅、商贾阶层威胁朝廷的一个主要手段,因为这些士绅商贾都有文官集团做后端,可以说,天下百分之八十的官员背后都或多或少的有商贾的影子。因此,一旦商人罢市,官府的反应一般都是软弱甚至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这也助长了商贾们的气焰,为了争取话语权,商贾们组织的罢市活动也愈加频繁和激烈,在控制与反控制中,也逐渐形成了从抗争的无组织向有组织转化,从无固定利益群体向形成相关利益群体转化的模式,可以说,明末的罢市就是工商业者向朝廷表明其力量和彰显其存在的一种方式,现在罢市这把利刃又被厉杰容和众商贾祭了起来。

敲定了大方向后,厉杰容有何众商贾商议了攻守同盟和协议,决心一定要给这个胆大包天的周王一个好看。

就在众商贾在醉仙楼密谋的时候,在新鲜出炉还不过一个多月的周王府里,庞刚正坐在签押房里挑灯看书,估计是看累了,庞刚放下手中的书走出了签押房,一直站在门口护卫的史博文赶紧向他行礼。

庞刚一摆手后问道:“博文,冷眼的人有消息来了没有。”

史博文摇头道:“启禀大人,尚未有人回报。”

“唔……”庞刚不动声色的点点头,就要向外走去。

冷眼是庞刚亲自下令组建的一个情报组织,冷眼的蕴意就是冷眼旁观的意思,虽然庞刚对于从政并没有太多经验,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类型,但从后世过来的他不管是从影视作品还是小说中都少不了一个组织,那就是特务组织,说白了就是打探消息的。

无论是明朝的锦衣卫、东厂还是后世军统、中统以及天朝的地下党,都向人们证明了一个事实,想要当老大,手里头没有一个充当耳目的组织那是不行滴。因此,以史为鉴的庞刚同志在打算自立为王后,就命人组建了一个冷眼的特务组织。

这个组织由于刚成立不久。今天就是他们成立以来接到的第一个任务,那就是监视青州城里商贾士绅们的举动。

庞刚走出了签押房,正准备朝后院走去,后面就传了了一阵脚步声,一名身穿黑衣的男子就匆匆朝他走来,此人走到庞刚面前躬身道:“小人参见王爷!”

庞刚一抬手道:“起来吧,古晨,你的人探听到消息没有?”

原来来人是原本在夜不收任职的古晨。因为为人冷静、细心,因此被庞刚给调来主持冷眼的工作,古晨皱眉回答道:“大人,情形不太妙,那商会副会长厉杰容召集了上百名商贾此刻正在醉仙楼聚会,他们正商议准备罢市,以胁迫大人放弃加税之举。”

“罢市?”

庞刚嘿嘿冷笑起来,看来这些商贾的手段还是没什么变化,翻来覆去的还是老一套啊。他们以为罢市了官府就会妥协吗?

在庞刚身后的史博文眼中寒光一闪,厉声道:“王爷,是否要卑职派人将这些奸商都抓起来?”

“抓起来?为什么要抓起来?”庞刚冷笑道:“我倒要看看。他们这些人能弄出什么花样出来,不用管他们,毕竟现在抓他们名不正言不顺,先让他们嚣张几天,等到他们开始闹事咱们再一网打尽也不迟……”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两天,崇祯十一年九月初一,青州的市面上忽然风起云涌,从上午开始,青州城内的大部分店铺开始关门。所有买卖全部宣布停止。受此影响,青州城内的百姓开始惊慌失措起来,立即就掀起了一股抢购的风潮,到下午所有店铺全部关闭之前,米的价格己经飙升到五两银子一石。米价足足涨了五倍。

疾病会传染,人们的恐慌情绪也同样会传染,在无数有心人的宣传挑拨下,青州城内除了食盐的价格之外,诸如布匹、茶叶、药材等各类货物价格也是一路飑升。最后竟然到了有价无市的地步。

到了下午,青州的罢市已经达到了高潮,百姓已经是一片恐慌,他们都在惊恐的打听着发生了什么事。与冷清的市面相比,街上却是出现了一群群由书生、伙计、商贾、佃户等人组成的队伍,他们排着队,浩浩荡荡的向知府衙门走去,为首的几名书生还高喊着反对官府与民争利的口号,要求官府取消新制定的税收政策。

当这些书生和商贾来到青州知府衙门时,这时整个知府衙门前已经站满了上百名衙役差人,这些差役手持铁尺锁链组成了一道人墙,满脸戒备的看着这些人。

但是这些人却仿佛吃了雄心豹子胆似的冲着衙役们迎了上去,口中大叫着:“与民争利实属不该,两成商税古今未有,横征暴敛天理不容!”

这些由书生、伙计和商贾组成的人群不断的冲击着人墙,而衙役们没有接到命令又不敢真的动粗,于是,很快众衙役们组成的人墙便被人推得节节后退,几乎退到了知府衙门的大门口前。

一名捕头急了,站在台阶上大声喊道:“众人听着,此处乃知府衙门,尔等休得再靠前,否则都得吃知府大人的板子。”

这名捕头的话似乎起了点效果,但人群里随即有人喊道:“诸位不要怕,法不责众,他们不敢对咱么如何的,若是知府大人敢对我等动粗,我等就前往周王府喊冤,我看他如何向周王交代。”

“对,若是不给我等一个答复,我等便向周王喊冤,再不成咱们就退出青州,退出山东,咱们不做这个生意了。”

面对群情汹涌,衙役们也没有了办法,这时,知府的大门吱呀一声开了,一名相貌儒雅,穿着一身红色官服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此人正是现任的青州知府闻人君。

闻人君儒雅的面容此刻满是严肃之色,外面的情形他也看到了,闻人君以前在大明各地游历时,也见到过商人罢市,因此他对这些商贾没有丝毫的好感,在闻人君看来,这些商贾除了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外。什么好事都不会干。

看到闻人君走了出来,隐藏在人群里的一个人向周围的人隐蔽的打了几个手势,众人会意,慢慢的停止了冲击众衙役组成的人墙,在知府衙门的大门前停了下来。

看到众人已经停止前进,闻人君在十几名衙役的护卫下来到前面,闻人君大声说道:“诸位,你们的要求本官都已明了。但增税乃是周王的决定,大伙这么搞是不行的,你们……”

“不行……”

闻人君刚说完,一个声音就响了起来,“闻大人,我们不管周王是如何定的税率,但收两成税那也未免太过了吧,咱们大明自打开国以来哪有收两成税的道理?这不是逼着咱们这些人去跳河吗?”

闻人君目光一凝,冷笑道:“大伙别忘而来。这里已经不是大明的地盘,而是周王的地盘了,这里的税如何收得有周王说了算。若是诸位还不满意。也没人逼着诸位来嘛。”

众人不禁哑然,闻人君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你们要是嫌青州乃至山东的地方不好做生意,你们可以到别的地方去,你们不是嫌这里税率高,说大明的其他地方才三十抽一吗,你们可以到大明控制的地盘去啊,干嘛非得眼巴巴的赖在这呢?

“草,要不是看到这里生意好做。你求老子来老子都不来。”

众人心中暗骂,他们当中好多人并不都是青州或山东的商人,而是各地的商人都有,经过几年的发展,青州和朝鲜、台湾、甚至日本等地的商人都有往来。而且由于青州水师的日益强大,往来的商船在安全上都有了保障,青州、登州、莱州等地也日益繁荣,这样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人前来做生意。

毕竟现在大明乱象纷纷,盗贼、流寇四起。放眼望去,也就只有山东是最安全,商业氛围也是最浓重的,你没看到脸鞑子这么凶猛的人都被定国将军……嗯不对,都被周王打得落花流水了吗?

看到众人不语,闻人君冷笑一声,高声宣布道:“念在尔等初犯的份上,周王宽大为怀,命本官向尔等宣读一则公告。尔等罢市之举实为不智,尔等必须于明日午时之前开市,否则官府决不轻饶,周王也断然不会无视此等害民之举,现在大伙都散了吧!”

众人面面相窥,别看他们刚才喊得凶,但现在看到闻人君这个知府不买账了,他们还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

慢慢的,众人渐渐的散了开来,一个个开始开始往回走,几名始终藏在人群中间准备挑拨的人虽然心有不甘,但看到始终虎视眈眈盯着人群的衙役他们又不敢炸刺,生怕自己再出声会被人揪出来,官府拿大伙是没办法,可若是抓到自己这么几个人他们有的是法子收拾自己,自己不过是收人钱财才做的这事,若是把命搭进去可不值得。

第一天的罢市就这么散了去,闻人君也将官府的告示命人在大街上四处张贴,告知众位商人第二天必须开市。

依然在醉仙楼,厉杰容依旧在为重商贾打气,在慷慨激昂了一番后,他又颤巍巍地叹息道“诸位可曾记得,万历朝时商税之祸否?老夫可是记忆犹新啊。圣人也曾有言,夺民之财,非生财之道也。生财之道,生之,节之,两端而已。加派之害不过税计,商税之害却以日计。加收商税,乃为夺民之财,此举天怒人怨,我山东商贾将永无宁日,山东之凋谢将是指日可待啊。”

“正是,若是此风一涨,我等商贾可就没活路了啊?”

众人纷纷进言,有的人更是声泪俱下,纷纷要求厉杰容出来支持公道,亲自向周王进言。可厉杰容这个老狐狸哪里会自己送到庞刚面前当靶子呢,他赶紧摆手推辞,只是要求众人继续将罢市进行到底。

众人转念一想,反正事情已经这样了,若是不继续顶住压力罢市,那么两成赋税可就真的伴随他们一辈子了,想到这里,他们也只要咬着牙继续坚持下去,只是他们却是没有想到,他们在楼上的一举一动,早就有人记了下来汇报给了某人。

当冷眼的人将这件事向庞刚禀明时,庞刚冷笑道:“不识抬举,既然如此,那就别怪本王下狠手了。”

说完,庞刚站起了身子喝道:“来人啊!传本王将令,命令王志立刻带领第一军团立刻进城,将那些囤积居奇的不法商贾全都抓起来,若有反抗者,杀无赦!”

第四百四十章 不交不行

第二天,中商贾听了厉杰容的鼓动后,继续做着壁上观,在他们看来,铺面是我的,货物也是我的,卖不卖那是我的自由,官府管不着。

因此,往日生意兴隆的街道上依旧冷冷清清,绝大多数的店铺依然紧闭门户,即便是偶尔走过的路人也是行色匆匆,直到午时,也就是闻人君规定的期限时,大街上还是没有上什么动静,只有偶尔刮来的秋风带走了街面上的几片枯叶。

周王府里,此时的庞刚已经吃完了午膳,一家人正坐在一旁闲聊,从后世来的庞刚从来就没有什么女子不得上桌,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即便是庞刚自立为王之后也不曾改变,因此他们一家的气氛相对于如今的官宦人家来说还是非常轻松的,至少家里众妻妾就不像旁人的大户人家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

已经做完月子的魏蔓葶抱着刚出生的孩子就做在庞刚旁边,而另一边则是孔若兰,她抱着已经十个月大刚刚断奶的大儿,自己这个大儿子却是一点也不安生,手舞足蹈依依呀呀的叫着,小手不断的挥舞着,灵儿、巧儿两个贴身侍女出身的妾侍则围在以前自家小姐的身边帮忙照料,陈圆圆、李雪珠两个则是在一旁逗着两个小家伙,整个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

此时的蔓葶正在奶孩子,此时没有外人,蔓葶也那么多顾忌,就大大方方的坐在庞刚身边,从庞刚的角度望过去却是看得一清二楚,生育过的妇人就是不一样,蔓葶那对双峰明显大了几分,那两粒峰尖也由粉红变成了暗红,着手处也不似以前那般结实,却是柔软了许多。

察觉到丈夫正在看着自己,蔓葶略有些骄傲地挺直了身躯。午间的阳光透过纱窗落在她白玉般的身上,形成一副艳异的图画。

不知是午间的阳光还是少女般的羞涩染红了她的雪白肌肤,而那条横在胸腹间的葱绿抹胸更添几分粉意。

生育过后还没有回复过来。尚有些微微隆起的小腹非但没有破坏她的身材,却和那对涨大的双峰构成了一道优美的曲线。

眼前的蔓葶像是少女和母亲的奇异混合体,既青涩又成熟,那种奇异的美丽让庞刚的目光变得异常炽热起来。

不过,蔓葶毕竟是大家闺秀出身,光天化日当着众位姐妹、一众丫鬟和丈夫调情这种事她可做不出来,庞刚炙热的目光让蔓葶有些不好意思,她娇嗔的白了丈夫一眼。故意转移丈夫的注意力道:“王爷,如今妾身的孩子都满月了,若兰姐姐的孩子也断奶了,您是不是也该为两个孩子起名了?”

说起来,庞刚的大儿子都快一周岁了,但考虑到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庞刚本想待到周岁请众人喝酒杯酒后,才为孩子起名,可实在耐不住两个媳妇软磨硬泡。现在魏蔓葶又提了出来,庞刚却是不好拒绝了。

庞刚沉吟了半晌,才点了点头道:“好吧。那咱们今天就给孩子起名字,省得你们老是怪为夫偷懒,这么着,咱们的大儿子就叫苏鹏、二儿子就叫苏铭,你们看怎么样?”

“苏鹏?苏铭?”

一旁的孔若兰也是个读过诗书的人,听到丈夫要给自己儿子起的名字后沉吟了一下,笑着赞同道:“《说文》曰:凤飞,群鸟从以万数,故以朋为朋党字。《庄子-逍遥游》中也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可见这个鹏字是极好的,妾身看王爷起的这个名妾身很是喜欢。说完,孔若兰冲着庞刚嫣然一笑,俨如百花齐放般动人。”

而坐在一旁的魏蔓葶也想了想问道:“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也。王爷给孩子起这个名字是这个意思吗?”

“汗!”

庞刚擦了擦额头,感觉上面流出了一些冷汗,这两个名字不过是他随口起的,却让自己两个媳妇说出了以这么多出处,咱们汉字还真是博大精深啊,随便一个字都有讲究,现在,庞刚终于了解后世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女博士、女教授上非诚勿扰了,感****人学历太高,知识太丰富也不全是好事啊,至少这终身大事就很难解决,这也太让男人人有压力了…

“成,你们满意就好。”

看到两个媳妇表示对自己孩子起的名字都表示很满意,庞刚也暗暗松了口气,随即目光又转到了陈圆圆和李雪珠的身上。看着李雪珠娇憨的面容和丰满娇躯,以及陈圆圆如画般的仙姿,庞刚某颗心又蠢蠢欲动起来,他眼珠子一转,正寻思着要不要趁着现在天气不太热和两位媳妇回房歇息歇息,可没等他付诸行动,外面的丫鬟就进来禀报说古晨在外头等候。

“让他等着,本王马上出去。”

庞刚并没有让古晨进来,毕竟这里是内宅,自己众妻妾都住在这个大屋子里,可不是谁都能进来的,即便是自己的情报总管也不例外,不过庞刚还是赶紧站了起来就向外走去。

“王爷万安!”

看到庞刚出来,古晨赶紧行了个礼。

庞刚一摆手:“免了,那边有什么动静么?”

“王爷,那些商家还是没有开门营业,早在昨天这些奸商都商量好了的,不过那些商家也学乖了,现在他们也不出来闹事了,只是默默的关门,等着咱们去主动找他们呢。”古晨压抑着心中的气氛汇报道。

“嘿,看来他们也些长进了,不过这事本王也早就预料到了,这么大一件事他们若是不蹦弹几下也就不是他们了。”庞刚淡淡的说着,脸上慢慢板了起来继续道:“既然有人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不要怪咱们来硬的了。古晨,王志准备好了么?”

古晨昂首道:“王爷,王将军的人马昨天深夜就已经全部进城,现全部在各个城门的附近的藏兵坑里潜伏下来,就等着您下令呢,王爷,您下命令吧!”

虽然已经干了几个月的情报工作,但做夜不收出身的古晨骨子里还流淌着夜不收冒险的血液。因此一听到庞刚的话,他浑身都开始兴奋起来。

“好,命令王志,马上派出一营兵马,将厉杰容以及为首的几户士绅商贾全都抓起来!其他的人将青州城给围住啰,谁也不许跑掉!”

“是,卑职遵命!”古晨身子一挺,随即又问道:“王爷。那用什么罪名呢?”

“私通鞑子!”庞刚淡淡的说着,只是脸上显露出了一丝杀气。

古晨却是身子一颤,看来那些人真是把王爷给惹着了,虽然王爷已经和大明翻了脸自立门户,但在对待鞑子的问题上还是一致的,那就是若有私通鞑子的,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杀无赦!

“厉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