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行-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同年犹豫了一下无奈的说道:“柔娘,老夫已过不惑之年,并无其他所求,本来老夫心中念的就是如何报效皇恩,但你也看到了,皇上他对朝栋的猜忌很深,顺带着连老夫也捎上了,你别看老夫这巡抚当得很是威风八面,若是有朝一日朝栋失势。老夫可以肯定,皇上第一个要取的就是老夫的项上人头。”

“为什么?皇上不会这么绝情吧?”柔娘吃惊的捂住了小嘴。

魏同年无奈的摇了摇头,他知道同自己这位小妾谈论国事那就是对牛弹琴。→文·冇·人·冇·书·冇·屋←

正当魏同年叹气的时候,却发现柔娘的美目中已经闪现出一片晶莹,她拉住了魏同年的手道:“老爷。现今天下已有乱世之象,陕西已经是流寇的天下。河南也被流寇侵犯,朝廷却无力兼顾。贱妾看得出来,朝栋此人素有大志,他胸怀天下,这个贱妾是知道的,但老爷年已是不惑之年,平日里还是这么劳累,这些日子您可是清瘦了不少,贱妾看在眼里总不是个滋味,您就不要这么拼命了行么?”

魏同年感动的握住了柔娘的小手道:“柔娘,你的心意老夫怎能不知晓呢,但山东是朝栋好不用意拼下的基业,他麾下能打仗的武人虽然不少,可能干文官却是不多,老夫身为他的岳父又怎能不帮他呢!况且老夫虽然瘦了点,但却感觉这精神头愈发的充足了。”

魏同年说的不错,自打当上了山东巡抚后,魏同在济南城里是军政一把抓,虽然比起在青州当知府时是累了些,但他的精神头却是更足了。

正当俩人漫步在湖边时,一名衙役快步跑了过来,双手高举着一张信封般大的名刺来到魏同年跟前高声道:“启禀老爷,门外有人递上名刺求见!”

魏同年上前一步从衙役手中接过了名刺一看,这是一张紫黄色一旁鎏金的名刺,名刺的落款上龙飞凤舞的写着“一介儒生”四个大字。

魏同年一看到这四个字,不由一惊,道:“难道是介孺公来了!”

柔娘在一旁也看到了这几个字,不禁奇怪的问道:“老爷,这是谁来了,您怎么这么惊讶?”

魏同年长吸了口气道:“是介孺公,也就是吕维祺吕老大人。”

看到柔娘还是一副懵懂的样子魏同年不禁失笑起来,给柔娘这位平素里足不出户的妇人解释这些她又怎么能懂呢,魏同年赶紧对这名衙役道:“快将来人请到后院小厅奉茶,告诉来人待老夫更衣后立刻过去。”

“是!”

衙役恭敬的行了个礼后赶紧快步向来路走去……当魏同年换了一身朱红色的官服赶到后院的小厅时,就看到一名年约五十许人,颌下留着一律长须,长得面容清瘦老者正端坐在靠东面的位子上,在他的一旁还做着一名年纪和魏同年差不多,长着一张国字脸的中年人。

魏同年连忙快步走了上去,来到俩人面前面带惊喜的拱手道:“哎呀,原来是青阳兄来了,这位一定是介孺公吧,同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啊!”

“哈哈……,隆盛兄咱们好久不见了,今日为兄冒昧来访请勿见怪啊。”

李仙风笑着走了上来,对魏同年爽朗的笑道:“今天小弟和介孺公可是来向隆盛兄求助来的,隆盛兄可莫要拒绝啊。”

魏同年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赶紧上前对吕维祺拜了下去道:“介孺公,您的大名下官可是仰慕已久,今日终于得见真实三生有幸。”

魏同年脸上的神情倒不是装的,吕维祺在崇祯元年复官,曾任南京兵部尚书。后又因“剿寇”不力,归居洛阳,设立“伊洛会”,广招门徒,著书立说。吕维祺著述丰厚,有《明德堂文集》、《孝经本义》、《孝经翼》、《节孝义忠集》等传世,说他是明末的一代文学宗师也不为过,无论是从官职或是声望上来说都当得起魏同年这一拜。

吕维祺倒是没有什么架子,伸手扶起了魏同年含笑道:“魏大人不必如此,老夫早就不是什么兵部尚书了,现在只是一个闲散之人,可当不起魏大人这一拜!”

魏同年恭敬的说道:“老大人莫要折杀下官,老大人乃天下有名的大儒,也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下官怎敢不敬。”

虽然嘴上如此说,但吕维祺看到魏同年对自己如此恭敬,心中还是大为舒服。

“来来来……大家都入座吧!”看到魏同年和李仙风都站在自己跟前没有入座,吕维祺只好喧宾夺主的招呼大家入座。

众人入座后,侍女赶紧上前为魏同年奉茶,魏同年端起茶杯品了口香茗后笑着问道:“难得吕老大人和李兄来一趟济南,魏某怎能不尽地主之谊啊。不过济南虽然比不得洛阳的繁华,却也有几分景致,不如同魏某一游此处的后花园如何啊?”

吕维祺和李仙风对视了一眼,吕维祺缓缓一点头,李仙风才笑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此时已到七月,仨人静静的行走在珍珠泉旁的小湖旁,珍珠泉旁为一座清雅的庭园,松柏苍翠、杨柳低垂,泉池楼阁错落有致;园内罗锅桥西侧,有一株高五、六米的宋代海棠,至今有千年的历史,相传是济南太守曾巩所栽。

吕维祺看着眼前精美的景致不禁诗兴大发,吟诗道:“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矶,皆自底以达于面。”

魏同年赞道:“吕老大人真不愧我吾辈楷模,这首词真是道尽了珍珠泉的景致。”

“呵呵,不敢当,随意之作而已。只是此时我大明内忧外患,吟诗作对却显得有些霏靡了。”吕维祺摆摆手,随即神态暗淡下来叹道:“魏大人,实不相瞒,老夫和青阳此次前来是有事要求魏大人的。”

魏同年不动声色跟在吕维祺身后半步,并不答话,久经官场的他虽然很是敬仰吕维祺,但感情并不能代替一切。

吕维祺说完后偷偷打量了一下魏同年,看到对方并不吭声,心中暗叹了口气,看来今天要谈妥这件事难度不小啊……

第三百七十四章 傻眼了

看着沉默不语的魏同年,吕维祺感到了一丝不安,他原本以为凭借着自己的名气和李仙风同魏同年的交情,说服魏同年派出兵马前往洛阳帮助其守城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可现在看来事情好像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啊!

久经宦海的魏同年自然不傻,虽然他现在还不知道吕维祺和李仙风前来的目的,但能劳动吕维祺和李仙风亲自来动济南的事怎么也小不了,因此他才邀请二人来到珍珠泉旁散心,以来分散一下二人的注意力,二来也给自己一点准备的时间。

看到气氛有些沉闷,吕维祺停下了脚步,一咬牙转头说道:“魏大人,老夫与青阳此番前来是有事相求,往魏大人能看在苍生社稷和洛阳数十万百姓的份上答应下来。”

魏同年苦笑道:“吕老大人千万别这么说,晚生可担当不起您这么说,有话但讲无妨。”

吕维祺朝李仙风使了个颜色,李仙风这才上前一步道:“隆盛兄,小弟此番前来是向您求救来了。”

魏同年一阵愕然:“求救,此话从何说起。”

“是这样。”李仙风叹气道:“近日以来李闯贼寇肆虐,眼下以窜入河南,平阳府已经被夷为了一片废墟,另尚有十多个县城也被他们攻下,眼下他们裹挟十数万百姓正向洛阳进发,不日即将抵达洛阳,而眼下洛阳兵力单薄,无礼据守,今日小弟与介儒公是来向隆盛兄来求救兵的。”

听到这里,魏同年什么都明白了,原来他们是看上了我山东的兵马了。想到这里后,魏同年心中就感到一阵郁闷之意涌上心头,怎么着,这些是不是看到老夫才招了两万兵马就来上门打秋风了?而且这件事还看似寻常,但里面包含的信息可太多了。

首先若要山东调集兵马驰援洛阳那得需要兵部的公文,否则朝廷就将会其视为谋反。这么一来问题就出来了,如果兵部真的下了公文调集山东的兵马驰援河南还用的着一个前兵部尚书和一个现任的河南巡抚亲自跑到自己的地头上眼巴巴的跟自己说吗?

这么一来问题就很明显了,这俩人明显就私下里过来的。吕维祺和李仙风二人肯定没有朝廷的公文,否则凭着他们的身份地位也犯不着上杆子的来求自己。

想到这里,魏同年皱着眉头问道:“青阳兄,你们二位想要山东出兵,带了兵部的公文了吗?”

吕维祺一听却有些恼了,“魏大人。若是老夫又兵部的公文又怎会亲自登门拜访。”

魏同年苦笑道:“吕老大人,您老也是做过兵部第一把交椅的老人了,您难道不知道若无兵部公文私自出兵形同造反么?不是下官驳您面子,您正经还是赶紧从兵部要来公文才好!”

魏同年这句话将吕维祺被噎得直翻白眼,若不是涵养功夫还不错,吕维祺差点就要骂娘了,尼玛的,若是老夫能拿来兵部的公文还会亲自来拿老夫的热脸贴你的冷屁股吗?你又不是不知道皇上是多么不待见你们翁婿俩,又怎能放任你们派兵进入河南。

看到吕维祺要发火。李仙风在一旁赶紧说道:“隆盛兄,若非此次确实是逼不得已,您也知道这件事皇上和兵部是不会放下文的。此次前来小弟与介儒公是代表河南数百万百姓来恳求你,望兄能发兵解救黎民社稷与倒悬,若能击退闯逆,兄可是功在社稷啊!”

魏同年暗暗撇了撇嘴,这个李仙风还真为了目的连脸皮都不要了,也不怕把牛皮吹破。

想到这里,魏同年正色道:“吕老大人、青阳兄,咱们真人面前不说假话,现在济南也只有数千兵马。若要驰援洛阳就得从青州调集。这得要朝栋点头才行,你们二人也不是不知道当今皇上可不怎么待见我们翁婿俩,若是我们擅自发兵,这可是要把天给捅破啊!”

听到这里,吕维祺和李仙风都默不作声。他们都是饱读诗书之人,自然不愿昧着良心说话,崇祯此时对待山东的态度是个人都知道,山东若是擅自出兵的话势必会激怒崇祯,届时会发生什么事谁也不知道。可若是山东不出兵洛阳势必难保。这可真是个两难的选择题。

吕维祺咬了咬牙,眼中露出了一股坚毅之色,他对着魏同年深深的拜了下来,这下差点把魏同年吓死,若是他真的受了吕维祺这一拜全天下的读书人非得把他骂死不可。

“老大人您这是做什么,下官可当不起您的大礼。”魏同年手忙脚乱的将吕维祺给扶了起来。

吕维祺在魏同年的搀扶下站了起来,他神情肃穆的说道:“魏大人,你也是读圣贤书出身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眼下闯逆等人正在河南肆虐,数百万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朝廷却无兵可派,唯一能救洛阳百姓的只有你们了,你就真的忍心袖手旁观吗?”

魏同年长叹了口子摇头道,“吕老大人,您这让下官好生为难啊。这样吧,下官也跟您说实话吧,出兵之事下官真的不能做主,下官此时若下令城中的兵马临时进行小范围的调动那是没有什么问题,但若是命这营兵马远赴洛阳解围,那么这营兵马是决计不会听从下官的命令的,下官这么说您能明白吗?”

吕维祺和李仙风那是什么人啊,一个是当世的宗师大儒,一个是一省巡抚,魏同年的话要是听不明白他们还不如找块豆腐去撞死。

魏同年已经很隐晦的告诉他们了,别看他是山东巡抚,但他只管民政,兵马上的事情他是不插手的,虽然济南的城防也归他管,但并不意味着他能命令这一营兵马远赴洛阳去拼命,现在山东的兵马唯一听命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女婿,身为山东总兵、定国将军的庞刚,也只有庞刚才有权利命令部队出征,其他人包括他这个岳父在内的人也无权调集兵马出征。

这下吕维祺和李仙风傻眼了……

第三百七十五章 亲兄弟明算账

“隆盛兄,你怎么如此无情,难道你就忍心看到洛阳数十万百姓遭到流寇的屠戮吗?”李仙风再也忍不住,怒声叱喝了出来。

魏同年深吸了口气,“青阳兄,非是小弟不理洛阳百姓的死活,而是实在无能为力啊,我今天就跟你明说了吧,没有我那不成器的女婿点头,山东的兵马是谁也调不动一兵一卒。”

魏同年的话确实是实话,枪杆子里出政权是千古不移的真理,来自后世的庞刚更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对于魏同年这个便宜老丈人虽然很是放心,将济南府、衮州府等地的民政全全都交给了他处理,但唯有军权庞刚却始终将其牢牢的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容旁人窥探。

“好吧!”一直捻须不语的吕维祺长叹了口气,“那老夫二人亲自前往青州一行,恳请那位定国将军出兵,这总可以吧。”

魏同年看到对方依然不依不饶的,不禁皱眉道:“若是朝栋愿意调遣兵马前往洛阳,老夫自然没意见,不过青州离此处也有数百里之遥,两位今天现在这里歇息一晚,容同年一尽地主之谊,明日一早再出发如何?”

吕维祺和李仙风对视了一眼才点点头:“如此打搅了!”

两天后,庞刚在青州的定国将军府里也接待了这两位风尘仆仆的说客,在听明白了对方的来意后,和魏同年一样,庞刚也为难了起来。

看着吕维祺和李仙风期待的目光,庞刚依旧将头摇得如同破浪鼓一般。

“不行……不行,若是本官往河南发兵朝廷非得将本官这个定国将军之职给撸了不可,吕大人难道要让本官背叛朝廷吗?。”

“尼玛。”吕维祺一听这话就气不打一出过来,气得肝颤“你小子做的那些出格事还少吗?刘泽清是怎么被你赶走的?陈新甲是怎么回家种田的?高起潜是怎么死的?你小子到现在不还是好端端的坐在这吗,你这话是糊弄鬼呢!”

看到吕维祺脸色一变,李仙风唯恐吕维祺说出什么不合时宜的话来,赶紧上前一步,挡在了吕维祺前边道:“庞将军也不用搪塞本官与吕大人,道理我们都懂。但眼下的问题是流寇眼下已经快到了洛阳,情况危急,不知要何条件庞大人才肯出兵!”

李仙风倒也爽快,干脆就把牌亮了出来,摆出了一副你自己开价我们绝不还价的模样,这下倒是让庞刚微微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位大老远跑来求自己出兵的巡抚大人倒是挺光棍的。

沉吟了一会,庞刚才缓缓说道:“李巡抚。非是本官见死不救,这里头除了没有兵部的公文外,这大军一动那要花的银子和粮草那可就是海了去了。非是本官矫情,上次本官前往京城勤王,银子倒是花了数十万,鞑子也杀了不少,可朝廷是怎么对待我们的,它连根鸡毛都没赏下来。俗话说得好,当兵吃粮天经地义。可现在倒好,我们为朝廷流血流汗就不说了,最后还得吃自己。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

听了庞刚的抱怨,饶是以吕维祺、李仙风这样久经宦海的老油条脸上也觉得发烧,朝廷这么过却是太过分了,人家千里迢迢的来勤王不说,打了胜仗连赏银和褒奖没一个,怎能不让将士们寒心呢?

一旁的吕维祺红着脸站起来大声道:“庞大人您放心,若是打了胜仗后,老夫就是挨家挨户的去借也要将您的赏银给拿下来。”

面对吕维祺的疾声厉色,庞刚却是不温不火的说:“吕老大人。您也别那那些空话来安慰本官,您给本官一个实话,洛阳能拿多少银子出来?”

吕维祺和李仙风闻言不禁苦笑起来,武夫就是武夫,说话连装饰都不会。就这么赤裸裸的将阿堵之物堂而皇之的说了出来,不过对方愿意出价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吕维祺想了想伸出了五个手指道:“五万,若是庞大人能出兵解救洛阳,无论成与不成洛阳将出银子五万两!”

“五万!”庞刚愣了愣,随即不气反笑:“吕老大人。您可真看得起本官啊,您这是打发叫花子呢,亏你能也是执掌过兵部的,难道您就没想过,这五万两银子发下去的话每位士卒能发到多少呢?”

“这……”吕维祺也是哑口无言,五万两银子看起来不少,但若是平摊到出兵的每位士卒身上那可就不多了。

“那庞大人要多少?”既然双方已经把那层虚伪的面具摘掉,吕维祺和李仙风也就不再遮遮掩掩了,把话都挑明了。

庞刚伸出了一个巴掌在二人面前晃了晃,淡淡的说道:“五十万两银子,外加五万石粮食!”

“什么!”吕维祺几乎要跳了起来,手指着庞刚不住的颤抖,“你……你……”

“没什么,就是这个条件,若是吕大人觉得下官这个条件无法达成,您可以另请高明。”庞刚依旧是一副是你们求我不是我求你们的架势。

吕维祺转头看了看李仙风,询问的意思很明显,李仙风是河南巡抚,河南一省的钱财和粮食都归他管理,银库里有没有银子他也最清楚。

李仙风看了看吕维祺再看了看庞刚,咬牙道:“好吧,若是庞大人能解洛阳之围,本官无论如何也要凑够五十万两银子和粮食给庞将军。”

说到这里,吕李二人心道,这下这位丘八大爷应该答应出兵了吧,谁知庞刚接下来却还说了一句,“本官向来不相信空口白牙的话,古人云:口说无凭立字为据,还请李巡抚留下个字据,也好让本官心里有个底啊!”

“什么?你……庞大人,你不要欺人太甚。”这下李仙风再好的涵养也忍不住了,你让堂堂一省巡抚亲笔打欠条,你这是在干什么,羞辱人家吗?

“李大人此话从何说起!”庞刚也皱起了眉头:“实话跟您说了吧,此番出兵庞某可是冒了莫大的风险,收着点银子和粮食难道也很过份吗?您要是回头不认账本官上哪要银子去,咱们做事当然得亲兄弟明算账啦!”

客厅里的气氛随着庞刚的话语声开始凝重起来,眼看谈判就要破裂,吕维祺在一旁赶紧打圆场道:“两位先别动怒,不过庞大人您要李巡抚卸下字据这事可不好,若是传了出去你让李巡抚的面皮往哪搁啊。”

庞刚淡淡道:“若是李巡抚真的能及时将粮食和银子送来,这份字据自然会还给您,您怕什么,还是说您两位回头吃干抹净不准备认账?”

“这……”吕维祺和李仙风不禁哑然,适才他们二人还真的有这个打算,等到庞刚率兵到了洛阳,将洛阳之围一解,他们自然有一百个理由和借口来将这事赖掉或者只给这么一两成,反正死无对证的事他们怕啥,难不成庞刚还敢造反不成?但一旦白纸黑字的写下了字据那就不一样了,到时候你若是不兑现承诺的话对方可是有足够的理由对你下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