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师曾:我说-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传媒大学,几年前叫北京广播学院,后来吞并新华社的中国新闻学院,扩充成今天的中国传媒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恐怕没有哪个大学,能像北京广播学院和中国政法大学一样,对中国造成这么大的影响,这么轻而易举地融入变动的社会。1998年,我应北京广播学院院长邀请,去做讲座。当时广院书记是刚调来的新疆广电局长,他用自己崭新的桑塔纳2000到鲁谷新华社宿舍接我。讲座结束的时候,礼堂水泄不通,动用保安才把我转移出去,而外边的学生几乎把车给抬起来了。如此强有力的孩子,如此强有力的学校。我知道,我之所以受欢迎不是我的学问,而是我离开中国政法大学以后的离奇生活。
  我反对把广播学院无限扩大,因为仅仅扩大技能是不够的,而广播学院可能比政法大学更接近单纯的技能。这种科学做法,可以大批量制造商品,但不大可能形成科学之外的艺术。或许流行社会就是科学主义,不需要艺术思想。但任何东西一旦无限扩大,就会稀释它原本的浓度。
  20世纪90年代是电视疯狂发展的时代,是个单位就有自己的电视台。据《北京青年报》1999年7月22日报道:
  “1994年年底,国家广电部、国家教委和各地###门批准的县以上无线电视台982家,有线电视台1202家,教育电视台941家:总共3125家。不算未经批准的台、网、站、中心,如新华社音像中心。
  超过当时美国1倍多,是日本的25倍、英国的260倍,比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巴基斯坦这11国的总和还多519家。这还不算一台多制,如中央电视台的1、2、3、4、5、6、7、8诸套。山东淄博也有8个电视台。北京有线电视台有4个频道。
  批量上星抢占空间。仅上星设备1000多万。中央电视台年经费20亿;上海教育电视台创办时注入资金5000万,年运转经费2500万;萧山电视台广播电视大楼投资5000万。”
  科技主义带来的巨大利益使电视业界群雄四起。到处都是类似的电视节目,使用类似的语言,讲述类似的故事……以最低成本追逐表演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全国人民竞相模仿,不管高官还是百姓,一旦面对摄像机就立即进入角色,原本说了一半的话立即吞回去,开始唱歌。
  科学追求简单,计算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并以试验得出最佳结论。科技主义之下具有极高的劳动生产率,泰罗制,福特汽车……机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性的魅力越来越少。希腊、罗马发展起来的科学、哲学、艺术……只有科学一枝独秀,主宰了人类。其他各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甚至停滞、倒退。科学变成谋生的手段。
  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而思想却相对滞后,并已大大落后于技术。每天拼命工作,耗费能源、耗费时间、耗费金钱、耗费精力……可是每天包围我们的科技产品中,有哪些才是生命必需的?我们每天奋斗,离人类、离自己越来越远。
  过去写论文、发表文章、出书,都是按照字数计酬的,现在网络技术,Google一下,可以轻而易举地复制、粘贴、链接……要多少字,有多少字。
  

新闻时代的旧事(35)
出版社已不再以文章的长短为计酬标准,因为一个人可以瞬间组合出天文数字的鸿篇巨制。那些原创、自主、不可替代,有“思想”的“人”的劳动日益罕见,出版社已经开始以是否具有独立思想作为计酬标准。
  《一个人的远行》作者之一,中国佛教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圆持大和尚说:“中国政治一流,中国经济三流,中国文化不入流……有朝一日,中国不入流的文化拖垮中国的三流经济,扰乱中国的一流政治。”大和尚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心中有佛,口无遮拦。说的有没有道理,太有了!一个人如果只追求经济利益,不计艺术、哲学、宗教,那么,不管多强大的经济都不堪一击,都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伤。
  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黑猫”、“白猫”就会超越法律。如果出于合同不严密、商务环境变换、自然和客观变化、战乱等不可抗力,即使失败,那也叫不成功的生意。如果事先设局、挖坑、拴套,欺骗合作方和消费者,到银行恶意贷款,搞财富大搬运,担山赶月,然后人间蒸发,那就不叫“商业运作”,而是经济犯罪,就是逃到天边也要被人绳之以法。
  那天电视上介绍今年的北京国际汽车展,说有几个东北老哥,要看本特利。可能卖车小姐以貌取人,说这个车很贵,不买不能进去看。当即,天雷勾动地火,惹恼几位东北太君:“说他妈什么呢说!我他妈连你都买了!”最后买走8辆本特利,浩浩荡荡开回东北。你说,人家买不买车,都不该傲物轻人,怎么能说不买别看;买车就买车,干吗“连你一块儿买了”,这是什么事儿?
  司马南点评说,是几个开矿的煤老板。但买卖双方肯定都比我有钱,英国高科技本特利的黑烤漆,折射了经济强人五彩人生。文化相当于人类细胞,基因坏了,不仅身体的各部分会生病,还会遗传下一代,生出来肯定是歪瓜裂枣。基因坏了,克隆出来的基因也还是坏基因。
    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必须有三力
  说到《世界是平的》,这本书的作者叫托马斯·弗里德曼,曾经是《纽约时报》驻中东记者,按照中国的习惯,绝对是“战地记者”。1988年写了《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讲的是中东战争和以色列,1998年写了《凌志汽车和橄榄树》,2004年写了《世界是平的》。
  人的好想法不是在家里吃饭、睡觉、做大梦产生的,好多哲学家都喜欢生活“在路上”。
  一个人在路上是从内到外的主客观态势,如果有人给你安排行程,给你开车,给你订房子,给你安排大餐,给你当翻译……你就不是人在旅途了,而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这时你不是思想者,不是行者,而是领导下乡,视察参观了。
  托马斯·弗里德曼是犹太人,最初被《纽约时报》派驻黎巴嫩的贝鲁特。在那个年代,贝鲁特就是“战争”和“人间地狱”的代名词。他亲历了阿萨德总统镇压叙利亚异见教派、“哈玛规则”,也经历了1982年沙龙袭击贝鲁特。年龄渐长,长期在战乱地区,该换换了,于是《纽约时报》把他调往以色列。而他自己开着车沿地中海东岸,从北向南开。
  贝鲁特当时等同人间地狱,耶路撒冷的含义是“和平之城”。穿过边界,以色列士兵检查他的行李时,有个网球从车厢里跳出来,顺着地势滚回黎巴嫩。进入以色列,他继续朝前开,发现公路右手出现提示牌—“前面海风大,注意驾驶”,心中感慨这是一个关心人的国度。那些逃离战火,又亲自开车的人,特别注意这些温馨细节。
  我也开大吉普走过这条海滨公路,地中海周围的法国、意大利、摩纳哥……才有这样人性的提示,加利福尼亚才有这样的提示。有这种提示的国家是一个尊重人,尊重生命和自然的国家。
  前几天,电视里面演,黎巴嫩基督教长枪党领导人又被刺杀了。这个被刺杀的长枪党领导人的叔叔早就被人刺杀了。长枪党的创始人,是刚刚被刺的这位老兄的爷爷,老琼布拉特。1936年,老琼布拉特去柏林,正好赶上柏林奥运会,于是买了一张票进去看热闹。一看德国这一套真棒,威武雄壮,民族复兴,真牛逼。立即对德国肃然起敬,“一声炮响”,自认为找到了人生真谛。回国后,怀着满腔爱国主义热情,到贝鲁特建党,戴上仿制的普鲁士军帽,咔咔地走正步。
   。。

新闻时代的旧事(36)
阿拉伯帝国衰落,奥斯曼帝国统治,英国间谍阿拉伯的劳伦斯潜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东阿拉伯人民族民主运动复兴,提出民族自决权。可是英、法政府食言,劳伦斯拒领英王颁发的勋章,阿拉伯人普遍对“凡尔赛体系”不满。一些渴望独立的民族国家因而靠近德国、意大利,向这些强国学习,希望在德、意援助下,推翻凡尔赛体系,实行民族复兴。
  贝鲁特被称为中东的巴黎,同一天,山顶上可以滑雪,山底下可以游泳。人间仙境啊!1992年,我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马为公一起去黎巴嫩、以色列边境采访。中途翻越黎巴嫩雪山,开车的是新华社贝鲁特分社一老兄,埋怨日本车没劲。这是一辆很新的本田雅阁(Honda Accord),不应该没劲啊!我不开别人的车,也没在意。同车的马为公突然发现了原因,挺好一新车,我这位同事开了近万公里,手刹从来没松开过。
  刚才说到弗里德曼发现这个国家提醒驾驶者“前面海风大,注意驾驶”,认为这是一个重视人与人的关系,重视人的生命,重视人的价值的国家。地中海边上的利比亚不这样,卡扎菲把所有的交通标志都用白油漆涂抹掉,因为担心美帝、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者空降破坏。把所有标志物都毁了,要让外人晕头转向,弄不清东南西北。
  卡扎菲自己从英国的学校毕业,曾经是最坚决的反美斗士,要建设绿色社会主义。他和英美斗争了好多年,花钱费力,结果把美帝、以色列都招来了,第六舰队轰炸阿齐齐亚兵营,把自己的女儿都炸死了。卡扎菲支持巴勒斯坦,支持阿拉伯联盟和世界革命,最终对阿拉伯和世界革命双重失望。
  卡扎菲的儿子也是英国留学毕业,现在在弄一个卡扎菲基金会,也不搞核武器了。英美把卡扎菲当成浪子回头的典型,属于坏孩子学好的范例,还让他劝劝朝鲜,不要与世界为敌。
  卡扎菲怒发冲冠,最后自己独自写小说去了。政治家能写小说的没几个,写小说得有想象力。卡扎菲、萨达姆最终都投身文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了。
  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必须有三力。一是对过去的记忆力。不能忘了自己家住哪儿。二是对未来的想象力。有想象力,才能构建一个事物。没有想象力的会议瞎耽误工夫,什么也开不出来,越开越抽烟。一定要敢于发言,敢于讲真话,只有充满想象力的发言才能打破僵局,把事物往前推进。三是对现在的把握力。不能说自己过去挺好,未来也挺好,就是对现时无法控制,大小便失禁,找不着家了。
  卡扎菲写过好几本小说,都是批判科技主义的。他说文明是什么,文明就是把一块什么都生长的土地,变成什么都不长的钢筋混凝土。阿拉伯人的姓名体现了他的家族、村庄、部落、信仰……现代文明则把人变成一堆号码:××号身份证 、××号电话、××号楼××单元××号房间、××号车牌……城市里的人除了一堆号码什么也不是。
  卡扎菲还写了《宇航员之死》,说一个宇航员,周游宇宙,九天揽月,五洋捉鳖回来了。他碰到一个种地的老农,很好奇。问:您在做什么呢?老农说我在种地。种地是什么东西啊?种地就是收粮食。收粮食干什么啊?收粮食做面包。做面包干什么?提供每天的饭食。老农反过来问:你是干什么的?宇航员骄傲地回答:我是宇航员。宇航员是干什么的?宇航员就是探索外层空间,征服宇宙……老农听完,想了想,还是应该好好种地。宇航员沉吟片刻,觉得老农的生活才是人的生活,觉得自己浪费纳税人钱财,浪费地球资源,瞎折腾什么呀!惭愧之极,拔出手枪自杀了。
  富有想象力的卡扎菲,比萨达姆更深刻地注意到,英国革命开辟的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已经大大颠覆了中东阿拉伯各国的传统生活,这是文明的冲突。有意识形态的原因,可根本上是不同文化造成的不同价值观的冲突。
  世界资源捉襟见肘,通信、交通空前发展,看似促进人类交流,实际上却增加了无数间接环节;人类情感交流看似密切,事实上正舍近求远。在这种潮流下,冗长唆废话连篇仅仅是表面现象。
   。 想看书来

以后会出现一种东西叫伊拉克模式(1)
新浪网聊伊拉克局势实录
  2003年3月26日21:37
  新华社记者唐师曾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赴伊拉克采访,他是最后撤离伊拉克的中国记者,也是第一个在以色列公开采访的中国记者。2003年3月26日晚19点,唐师曾作客新浪网与网友就伊拉克局势进行了交流。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欢迎光临我们新浪网嘉宾聊天室。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新华社的著名记者唐师曾老师。 
  唐师曾:各位网友,耽误大家的时间,我本来应该在巴格达,可是领导说我身体不好,让我在家养病,我觉得很不好意思,应该痛责自己。
  主持人:唐老师很幽默。
  唐师曾:不是幽默啊,我真的很不愿意在这儿说。
  主持人:今天邀请您过来,大家都很激动,提出了很多问题,迫不及待地想分享您的观点。战争已经进行到第7天了,唐老师以前也去过伊拉克,对战争有很深入的了解,您此刻的感受怎么样?
  唐师曾:我心情特复杂,我在美国有亲戚,还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我在伊拉克也有朋友。我这边的亲戚用先进的科技打我另外一边的朋友,尤其是强势的英美一方做的很多事情让我很难过。在要驱逐外交官的那天,我就和伊拉克驻中国的大使阿尔…阿尼(Alany)在一起(我去采访过他)。我特想知道,在主流媒体都是英文媒体的时候,在没有一个中国记者在巴格达的时候,作为弱势一方的伊拉克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天以后,可能是我的原因,伊拉克大使每天向中国的媒体发一个战况报道,而且那天阿尔…阿尼跟我说,他看了很多中国媒体的报道,觉得很荒唐,连伊拉克的地图都不清楚,具体的地名也说得不准确,南北的地理位置也弄颠倒了,他讲了很多他的道理。那天的主持人也是我们系毕业的,想不到最近这几天,有那么多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的学生,都介入到这件事里面来,这在过去也是没有的。
  主持人:您看这场战争已经进入第7天了,但是反战的呼声很高,各个国家都有各种各样的反战的形式。
  唐师曾:但是战争不可能停下来。因为世界上的规则,我上次讲过,是说英语的人制定的,说英语的人习惯并且擅长制定各种规则。所以,他们实际上控制着世界,这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简单到踢足球的规则,复杂到战争的规则,如一些公约。他们现在还控制着一些最重要的技术,比如世界上最复杂的、跟普通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民航客机。给这些民航客机造机器的只有美国的通用电气和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他们把不重要的制造业都转给其他的国家了,包括罗尔斯·罗伊斯,把汽车的制造都给了宝马。他们让其他的民族从事别的工作,而他们一直在制定着世界的规则。
  主持人:可是这并不能说明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就是正义的,对吗?
  唐师曾: 错误就由此开始。他们以为他们制定了规则,就成了世界的中心。他们总爱说:神说什么什么,以为是神委派他们制定的这些规则。很遗憾,战争相对的一方是伊拉克,伊拉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的诞生地,这种古老文明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全人类都在享受着它的成果,比如我刚才说的时间、60进位制、轮子,等等。世界的文明不是像一根线似的发展的,今天的成果必须有当年的缘起,必须有当年的种子。但是,说英语的人比较重物质,比较喜欢硬邦邦的东西。他们守规矩、重准则,但是世界上还有一些事不是规矩和准则就能决定的,这也就是战争开始的一个原因。
  主持人:所以说现在很多网友都在关注,到底联合国发挥的作用是什么?
  唐师曾: 联合国也是说英语的人创建的。任何东西持续的时间长了,活力就会变小。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产生的“国联”,它并不能控制“九一八”事变,因为对“九一八”事变无能为力,就有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又产生了联合国,联合国是德高望重了,但是联合国里的角力,是对付不了英美硬邦邦的实力的,就像“九一八”事变中李顿的调查团。
   。。

以后会出现一种东西叫伊拉克模式(2)
  宗教—一种超自然的神力的崇拜
  主持人:唐老师在伊拉克也待了很长时间,您对伊拉克的人民都有很深刻的了解,对这个民族也有很深刻的了解,您能谈谈宗教和文化在这场战争中起什么独特的作用吗?
  唐师曾:这是一般中国人没有办法理解的,因为中国的宗教势力不是很强,但是在中国以外的很多地区,宗教势力十分强大。其实,在此之前我自己也不知道。
  1991年2月,我第一次到耶路撒冷的圣母教堂,一位神职人员递给我一个十字架,我当时不是很懂,他就问我,你是穆斯林吗?我说不是。你是基督徒吗?我说不是。你是天主教徒吗?我说也不是。他说那你信什么呢?你是从中国来的吧?因为对他们来说,人都是信一个神的—这个神可能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比如犹太教的耶和华、基督教的基督、穆斯林的安拉—这几乎渗入到了每一个家庭。基督徒吃饭之前有祷告,穆斯林有五功,包括每天五次的礼拜,以前我也不知道。
  我有一位外交官朋友是穆斯林,一次,我们俩在北京的郊区度周末,住在同一个房间里。第二天凌晨的时候,我一看他不见了,原来正跪在地上做祷告。对一种超自然的神力的崇拜,会使人获得超出一般想象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在前一段是不被人注意的。
  比如最近美军在巴格达附近行进迟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接近了那些有人居住的小城镇。在伊拉克,所有的城镇、所有有人的地方都有清真寺。最近鏖战的那一带,巴格达的西南,有一个地方叫卡尔巴拉,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圣地。
  在这里我讲一个故事,不一定很准。如果不是很准,我先向所有了解和信奉###教的人道歉。穆罕默德的女儿法蒂玛嫁给了他的堂弟,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哈桑,一个叫侯赛因。哈桑被杀了,侯赛因为他报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