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氏为王-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一众部将皆面露惊色,一名老将甚至忍不住开口问道;“将军,城内当真粮草不足了?”

    季辛却是不答,只是冷笑看着赵信,道;“任你花言巧语乱我军心,今日也难逃一死。”

    “是吗?”赵信不急反笑,笑着指着已经僵卧在地上的聂盖尸体,指着他手中仍然不甘心紧紧抓住的王诏,道;“你们难道真的以为聂盖手中的王诏是假的吗?”

    “我告诉你,那是千真万确的中山王诏令,是我带着人马半路袭击鼓忌截下的。季辛,你们的中山王确实要聂盖杀你,他的爱将爰骞在城中被人刺杀,相邦司马喜说是你所为,聂盖他所奉的不过是王诏而已,你却抗旨违命,聚下作乱。我且问你,即便你们能守住石邑,光凭这罪名中山王和司马喜又怎么可能会放过你们,你们早晚都是要死的,和我有何区别。”

    季辛瞪大眼睛,直直等着聂盖尸身握着的王诏,快步上前夺了下来,待打开一开玺印丝毫不差,顿时呆若木鸡,半响才回过神来,嘴中喃喃说道;“不可能的,王上怎么会如此待我,他虽然不喜欢我,可也说过我是中山的顶梁支柱呀,说过永远不会怀疑我的呀,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赵信却不依不饶,仍然继续说道;“怎么不可能?季将军,你一生忠心耿耿效忠中山王,可他何时曾公平待你。如今中山国君伶臣昏,奸臣当道,这样的国家焉有不亡的道理?你一生保他易氏的江山,可那易尚是如何对你?你可知道,就在灵寿城内,你府中老少整整一百二十口人,已经被司马喜悉数抄斩!”

    季辛听到最后一句时如同雷击,瞬间面如死灰,死死的盯着赵信,嘴唇微微颤抖。忽然张嘴惨叫一声,顿时晕厥了过去,一旁的部将亲兵急忙上前搀扶住。

    赵信在一旁看得心中一阵紧张,心想这老小子可别一下子撑不住死了,那样可就要拉上自己陪葬了。

    幸好季辛只是急火攻心,没多久就悠悠的醒转了过来,连忙推开扶着自己的部众,挣扎着站起来直望着赵信,颤声说道;“你说的可是真的?”

    这一刻,赵信眼前的季辛不再是那个总是自信满满的季辛了,而是一个满脸哀求的看着自己的老人。季辛愣愣的看着赵信,眼中满是祈求之色,无疑希望赵信能亲口告诉他这不是真的。

    赵信却狠下心来点了点头。虽然他也很同情这个老人,但显然自己的小命更为重要些。况且他确实从易移那里得到的消息,季辛的家人确实已经遭了灭门之祸。

    季辛猛的拔出佩剑,泪水涌出,仰天狂叫道;“易尚,我对你忠心耿耿,你为何杀我老母!杀我妻子!杀我满门!”

    猛的挥剑朝地上砖石砍去,巨大的力量让剑身瞬间断裂,也让季辛反不住身躯朝后一倾,被众人扶住。

    季辛悲呛涕流,老泪纵横的悲声道;“男儿保家卫国,保家卫国,我一生卫国,却连家都保全不住。母亲生我养我,含辛茹苦将我带大,妻子敬我爱我,为我孝敬老母生育儿女。如今都因我惨死,我堂堂七尺男儿,还有何面目活在这世上。”

    说完大叫一声,就要拔剑自刎,却被一旁早有警觉的剧布一把夺下,将剑狠狠的甩在了地方,满脸悲愤的大声吼道;“将军,大王刻薄寡恩,如此对我们,对将军你,真是让人寒心无比!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大王,我们保他做甚!不如你带着我们反了,杀回灵寿,将那奸相千刀万剐,也好一报心中之气!”

    季辛身躯一震,猛然站了起来,眼中有燃起了斗志。忽然又泄气摇头叹道;“不可能的,我们绝杀不回灵寿,我不能连累兄弟们陪我一起死。”

    “还有一条出路。”忽然一个声音传来,众人皆将目光转过,齐齐看着赵信。

    赵信脸色仍然是淡淡的笑容,无比自信的说道;“还有一条出路,活路!就是不知季将军愿意不愿意带兄弟们走上这条路了!”

    季辛缓缓的抬起了头,望着赵信,他心知肚明赵信说的“那条路”是什么路,可是却没有开口回绝,只是静静的看着赵信,任由他朗声说道。

    “季将军你抗旨不尊,对易尚来说无异于谋逆。叛逆是何下场,恐怕不用我多言你也知晓了吧。如今外有强兵,内有忧患,别说你区区一座石邑,就连中山国都已经朝不保夕,倾覆是早晚的事情,你们即便在这苦苦支撑,也不过是徒劳无功。”

    季辛只是看着赵信,却未说话,赵信却已经猜出了他心中所想,又说道;“我知道季将军你在想什么,你是在想齐国会像以往一样通过向赵国施压,以此来保存中山国是吗?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齐国非但不会出兵,而且已经和我们赵国达成了协议。他自去取宋国,我们赵国则取中山,两国互不干涉。”

第五十八章 浑水摸鱼(十二)

    赵信一语落下,满堂皆是沉默,一众将尉的脸上大多神色黯然,面露惶惶之色。

    齐国的态度对中山国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要知道中山国国小势微,物产并不丰富,即便是全盛时期也远远不是庞大赵国的对手。它之所以能够在赵国的压迫之下顽强的屹立百年,多半是因为有了齐国的鼎力支持。

    中山缺粮,则齐国送粮。中山缺少铁器甲胄,则齐国运送兵甲而来。而中山国则成为了齐国牵制赵国的强大盟友,成为了埋在赵国心腹之间的一颗大钉子,羁绊住了赵国南下称霸中原的步伐,同时也为齐国解除了后顾之忧,一心谋夺中原霸权。

    二国各取所需,互为盟友,好几次赵国都差点将中山国消灭,都是齐国在旁强势干涉,这才将中山国从灭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同样,中山国亡于魏文侯之手后,也是赖齐国的鼎力支持,才再度中兴了起来。

    若是强齐一日不肯放弃中山这颗牵制的赵国的棋子,那中山就不会这么轻易的被赵国吞并。毕竟齐赵的军事实力也就在伯仲之间,赵国虽然略略领先,但论到国力雄厚,则远远不及齐国。齐国若是誓保中山国,那赵国未必能如意吞下这块肥肉。

    可若是齐国放弃了中山国这枚棋子,那中山国的国运可想而知了。尤其是现在赵国国势正如日中天,正在大步的赶超秦齐二强,将楚魏韩燕四国远远甩在身后。

    沉默了许久,季辛终于扭动了僵硬的脖子,缓缓问道;“赵信,你可没骗我?”

    赵信抱拳深深一躬身,挺起身来正色道:“季将军请相信我,我既然敢孤身入城,以命相搏,自然是有所持的。赵信虽然人微言轻,却也很是爱惜自己的性命,若非有所依仗,我岂会如此行事。”

    季辛又是一阵沉默,才张口说道;“说吧,赵雍开出的条件是什么?”

    赵信拱手道;“季将军,我敬你是个难得的英雄,所以不出言相欺。我实话告诉你,这次孤身前来石邑,是我自己临时起意的,事先并未请示主父。但我绝对可以向你担保,依主父的心胸和气魄,他绝对会善待城中军士和平民的,就连诸位的职位,我也敢保证一如既往。”

    剧布冷哼一声,张开嘴大声说道;“一如既往?你可知道老子的手上沾了多少赵人的血,没有千儿也有八百。你在看看在座的各位,有谁手上没有赵人的血债。如今我们还有城可依仗,可如果归降了赵国,那就成了人家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他日若是仇人寻上门来,我们岂不是束手就擒!”

    “剧都尉此言差矣。”

    赵信信誓旦旦的说道:“主父何人也?五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其胸有包藏宇宙之机,吐冲天之志。主父若是连这点恩怨过节都放不下,他又凭何立信天下。”

    “哼。”剧布又哼道,“你小子说的好听,你们中原人来向来视我们这些戎狄异族为洪水猛兽,我白狄族人若是投你赵国,焉知赵人会对我们有何苛刻对待。”

    “哈哈哈哈。”赵信仰天大笑,剧布先是一愣,旋即怒气上涌,睁着铜铃大的眼睛狠狠等着赵信,怒道;“你小子笑什么,别激怒了老子,一刀砍了你这个小白脸。”

    “我笑你四目蔽塞愚不可及,笑你们中山国人闭门自守不知天下大势。我主父胡服骑射,穿着胡人的衣裳,向胡人们学习他们弓马骑射之术,哪来的华夷之分?楼烦与我赵国世代仇敌,林胡扰我边境百年有余,如今楼烦王和林胡王俱已率部归顺我赵国,待之与寻常赵人无任何分别。”

    “再看我赵国朝堂之上,相邦肥义出生鲜虞肥氏,论起来还是你们白狄的同族中人;重臣楼烦如今为秦国相邦,楼烦族人出身;云中郡守屠谷第、中军大将稽胡楚、石虎、信期,哪一个不是位高权重,大军在手,你可曾见过主父对何人起了猜忌之心?如今我大赵胡华一家,早已经不分彼此,又何来你说的苛刻对待。”

    剧布表情显然一愣,回过头去愕然望着季辛。身边的诸人也是表情各异,皆神色复杂的望着季辛。

    原来自赵国强盛后,对中山国进行了全面的封锁,将中山与诸国的交往窸窣切断,国内也严禁与中山国私通货物交往。所以中山国这几年来闭关锁国,浑浑噩噩,浑然不知外界变化。上层为了同仇敌忾与赵国为战,自然将赵国对待胡人的宽容政策刻意隐瞒,也只有季辛这样的高层才会对外有些了解。

    见剧布一众人皆望向自己,季辛神色犹豫,最终还是缓缓点头。

    赵信见季辛已经有了降赵之心,心中顿时大宽,现在要做的只是说服这些将尉们,这便简单了许多。

    又趁热打铁道;“如今中山弹丸小国,地不过百里,兵不过十万,国小民寡,粮草断绝,外无强援,内生动乱。而我赵国国强兵盛,带甲百万,雄踞北地。魏燕韩依附于赵,强齐惧怕赵国兵锋不敢与之为敌,即便是赫赫秦国,也要昂主父鼻息,被逼以相邦委我赵人。”

    “诸位若是据城死守,最多撑不过十日,待我赵国攻城步卒赶到之时,也就是石邑城破之日。若是城破,主父必会将俘虏迁往边远的寒苦之地以充人口,石邑城内尚有十万军民,诸位就忍心为了这可笑的愚忠,置他们于险地?”

    言罢赵信便不再多说,只是径直望向季辛。长舒了口气,心想该说的都已经说了,至于如何断绝,就看季辛怎么想了。

    场面一时陷入了沉寂,人人皆是神色紧张的看向季辛,紧张的不发一言。原本持戟对着赵信的中山士卒们相互对望,皆悄悄的将戟头低下。

    季辛脸露复杂神色,目光从众人的脸上缓缓扫过,却已经赵信的一番话已经打动了这些人,即便自己一意孤行,也未必能力挽狂澜。

    正如赵信所言,拒守城池无异于死路一条,与其让满城的人受累,倒不如顺应天意,就此归顺赵国。况且自己的家人皆死于昏君奸相之手,这样刻薄寡恩、忘恩负义的中山国,还有什么值得自己留恋的。

    想到此处,季辛手中的长剑霍然扔下,闭目长叹道;“罢了,如今昏君临朝,奸相当道,是天要亡我中山国,非战之过。只希望主父能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善待我满城子民,善待我白狄族人,若非如此,我季辛就算化为厉鬼,也绝不会放过你赵信的!”

    赵信深吸一口气,深深一躬声,长声道;“季将军请放心,我赵信若有愧于诸位,他日必遭五雷轰顶、乱箭穿心。”

    “诸位请将后续事务托付于我,我自会与主父谈妥。”

    PS:一点心里话:不知不觉都写了这么多章了,呵呵,原本还担心战国的历史太过生冷,而且又不是热门的穿越小说,会不被大家待见,现在看来还不算太差。其实江南本身是个战国迷,赵国迷,或者说赵武灵王控。

    大家不难从书中看出我对赵武灵王的仰慕之情~他和项羽一样,是个悲情英雄,所以我会尽量尊重历史,将真实的赵武灵王,还有形形色色的各类战国风云人物还原在书中。当然,既然是架空历史小说,历史的主线肯定是会发生改变的,我要做的就是融入历史,架空历史,写一部有些相似,又大相庭径的战国史。

    最后厚颜再求点收藏,红票,点击~~

第五十九章 浑水摸鱼(十三)

    城外数里外尘土飞扬,赵国大军正在热火朝天的扎营立寨。城门一里处,数千名赵国精骑在石虎的率领下正上马持弓警戒,防止中山军突然冲出偷袭。

    事实上主父的小心谨慎完全是多余的,石邑城小兵寡,兵不过万余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临时招募的新卒。守城尚可一用,若是带出城外与赵国骑兵交战,这无疑是自寻死路。

    要知道骑兵的优势就在于机动力和攻击力,一支缺乏重装的步兵在野外与骑兵对战,那只会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轻步兵薄弱的甲胄根本无法阻挡骑兵的利箭,而骑兵的高速机动性完全可以消去步兵孱弱的反击。

    真正能与赵国精骑一战的步卒,想来也只有秦国那拥有更远程杀伤力弩兵相辅的虎狼之师,以及魏国那闻名遐迩的“武卒”重步兵军团,齐国技高胆大的技击之士。

    才不到短短半日的时间,石邑城内以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城外的赵军却浑然不知。

    此刻赵雍正在一众将军们的簇拥下骑马绕石邑一圈,探查四周的地形。

    这是赵雍的习惯,每逢作战,他必然亲自巡视地形,做到了然于胸中,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石邑的攻取战自然也不例外。

    赵雍高居马上,立于城外高地。迎面而来的阳光有些刺眼,眯着眼望着不远处的石邑,许久才缓缓说道;“章儿的步卒什么时候可以赶到?”

    韩胜微微欠身,回答道;“我已经和大公子言明,让他尽快赶到石邑,只是因为河间的步卒尚未赶到,攻城器械的搬运也十分缓慢,所以才有所延迟。大公子来信说最多七日,他将带一批五万人先行赶到。”

    韩胜是主父身边统领羽林禁卫的郎中令,书信诏书的来往自然由他负责。

    “七日。”赵雍低头沉吟片刻,抬头断然道;“派人告诉章儿,三天,我只给他三天的时间,让他能带多少人来就带多少人来,只要快。”

    “诺。”韩胜躬身领命,“我这就去令御史草拟诏令。”

    说完转身掉马抽鞭离去,倒也雷厉风行,像足了主父行事风格。事实上这些由主父亲手提拔上来的将军们,一个个都耳濡目染,也随着主父的风格行事。

    身后的赵希催马上前,勒马与主父并肩,道;“主父,如今中山已在您的掌握之中,为何还要如此心急?三天的时间,公子即便能带人赶到,器械也必然不足。”

    赵希素来与赵章交好,又是宗室子弟,故而出言替赵章说话。

    赵雍面色却看不出喜怒,只是淡淡道;“兵贵神速,我们需尽快拿下中山,以免其他几国借题发挥。虽说齐国已经默许我们吞并中山,但想来齐王是不会介意暗地里给我们多增加些麻烦的。还有魏王那个老家伙,他可不是个息事宁人的主,秦太后想来也不介意让我赵国深陷中山,无力插足他们秦国的事物。”

    “战事一旦拖久,中原很可能产生不可预料的变故。所以我们必须速战速决,尽快吞下中山,造成既成事实,让列国无话可说。”

    “主父高见,末将自叹不如。”赵希一拱手,心悦诚服的说道。

    “只是仓促带来步卒,攻城器械笨重,想来搬运不便。若是我军在石邑下受挫,恐会影响士气。”

    赵雍却笑了笑,望向不远处的石邑,道;“赵信这个小子,虽然有些少年轻狂,但办事向来还算稳重。他既然说有办法能让石邑不攻自破,那即便言过于实,想来城内也必会生出动乱。如今我赵军大军压境,已让石邑十万军民胆寒,再稍微施加压力,赵信在城内行事必然也顺利许多。”

    赵希哈哈一笑,道;“主父您倒是很看重这个小子呀,他夸下海口说七日夺城,今日已经第七日了,你倒也不怪罪他,反而处处维护。要是换了我们敢乱立军令状,就算人头能保住,恐怕要有受不少皮肉之苦。唉,主父你的偏心真是让末将又妒忌有羡慕呀!”

    “胡说八道。”赵雍笑骂道;“我何曾偏心过了。”

    “只不过这个小子资质是块美玉,却未经雕琢,若是悉心培养,将来必是我赵国的一员智将,定能成为何儿的股肱良辅。”

    言罢又哈哈一笑,道:“至于妒忌你到完全没有必要,他既然立下军令状,完成不了的话我自会让他吃点苦头的,少不了几十军鞭的伺候。这小子聪明倒是十足,但终究年纪太小了些,身上的傲气太重,需要多加敲打磨练下。”

    身后的数将一听赵信有苦头吃了,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一个个都满脸的幸灾乐祸,不过却没什么恶意。

    正如韩胜之前和赵信所说的一样,军中风气异于别处,散发着浓烈的胡地豪迈之风。凭的是真本事,靠的是硬功夫,接纳一个人和排斥一个人同样简单。赵信通过这数月的表现,已经获得了大部分人的接纳,除了石虎对他仍然有些冷面外,其他的将军们对这个后辈倒是不再刁难,将他当为了自己人纳入了圈子。

    赵雍见天色已经不早,便扬鞭一抽,掉转马身道;“好了,回去吧。”

    回到营中后,赵雍巡视了一番新扎的营地,心中颇为满意。正欲回帐中时,却忽然听见赵军中预警的号角声吹响,满营赵军迅速放下手头事,上马各自归位。赵雍面色一动,却依旧沉着,立刻催马带着一众人风驰电掣的赶回中军。

    “何事?”赵雍迫不及待的问道传令兵。

    “回主父,城门处动静极大,石将军恐城内的中山军开门出击,故而预警报之。”

    历来攻城战中,城门都是最容易被突破的防线,所以赵军围城后,城内的中山军便将城门处用巨石檑木堵住,以防止赵军从此处突入城中。凡事有利有弊,既然堵住了城门,自然出城迎战也十分困难,需要将这些木石搬开,动静自然不小。

    “知道了。”赵雍点了点头,神色看不出喜怒,只是凝神望向城门处,若有所思。

    “赵希、牛翦、稽胡楚。”

    “在”。身后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