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79个不可不知的生活潜规则: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法则-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俗语说:“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获得一个坦荡的心境。人一生之中,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领导对我们有知遇之恩,同事对我们有协助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等等;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有些恩泽我们无以为报,有些恩情更是不能等量回报,唯有将这些恩情铭记在心,才是一种真正的感恩之情。
  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然而他的推销并不顺利,以至于让他有些绝望。傍晚时,他感到饥饿难挨,只好硬着头皮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令男孩感激万分。许多年后,男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天,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中住进了一位身患重病的妇人。他为妇人做完手术后,发现她正是当年给过他帮助的年轻女子。那位妇人想这次费用一定很贵,当她鼓起勇气看药费单时,惊喜地发现上面只有一行字:手术费等于一杯牛奶。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这时,我们是一味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一个不知道感恩的人,必定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最终也会与幸运之神擦肩而过。
  一位在海外漂泊了大半辈子的菲律宾华侨,衣锦还乡后萌发了造福乡梓的念头。老人写信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希望他们提供一份贫困学生的名单,他将从中选定几位,作为自己的资助对象。名单很快就到了老人手里。他买来很多书,在每本书的扉页写上贫困生的名字,以及自己的联系方式,然后按照名单上的地址寄给那些孩子。
  转眼新年到了,老人收到了一张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住您的好。祝您新年快乐!”老人读后,激动得热泪盈眶,说道:“终于找到一个值得资助的孩子了。”
  原来,老人寄出去的书是块“试金石”,只有那些心存感激的孩子,才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老人说:“失去水分的滋润,土地会变成沙漠;没有感激的滋养,人心也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散发出生命的温度,根本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在人际交往中,心存感激之心能为你赢来好人缘。人都是需要感激的,千万不要将别人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生活在群体之中,总会有一些人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付出了很多心血,而我们却浑然不知。学会心中常存一份感激,尊重他人的帮助,周围的人就会更乐意亲近你,帮助你;即使是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也要对他们的关爱与帮助心怀感激,适时以行动或言语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一位心理医生曾认为,治疗对人际关系有障碍的心理病患,最好的药方就是教会他如何感恩。这位医生要求他的患者在几个星期内,对凡是帮助过他的人都真诚地道谢。结果这些性情孤僻的病人不再讨厌与人交流,心理疾病也缓解了很多。
  对待自己的生活,同样需要心怀感恩。感谢生活给你的赠予,学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知足常乐,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怀着感激的心态生活,我们会蓦然觉得生活中少了些尖酸刻薄与勾心斗角,多了些气定神闲的从容与豁达。生活中的感恩其实很简单,一声简单的问候,一句真诚的祝福,一个关切的眼神,都足以拉近彼此心的距离,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0。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越禁止越向往的偏激情绪
  古希腊有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天神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火种送给人类,主神宙斯十分恼火,决定让灾难降临人间。宙斯命令儿子火神用泥土制成一个美女,取名为潘多拉。潘多拉拥有一个潘多拉的盒子作为嫁妆,来到了人间。她和其他女孩一样,对神秘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加上宙斯给她盒子时告诉她,绝对不要打开。一日,潘多拉出于好奇心打开了盒子,里面各种的疾病、疯狂、罪恶、嫉妒等祸患一齐飞向整个世界。从此,人间充满了各种丑恶和灾难。
  在现实生活中,总会碰到这样的情形:越是被社会规范所不容的事情,人们就越想尝试一下;越是被禁止的行为,越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向往。禁止会促使人产生逆反心理,采取各种方式去恢复被禁止的自由。
  “逆反心理”也称作“逆向心理”、“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是青少年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处理不得当,将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心理学家费尼?贝克和辛德兹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在一所大学的男洗手间里挂上禁止涂鸦的牌子。其中一块署名为“大学警察保安部长”,并以强硬的口气写道:“严禁胡乱涂写”。另一块署名为“大学警察区委员”,并以委婉的语气劝说道:“请不要胡乱涂写”。每隔两个小时换一次警告牌,然后查看挂牌子的洗手间里被涂写的数量。
  结果发现,挂“严禁胡乱涂写,大学警察保安部长”的洗手间,被涂抹的情况反而更严重。这说明,越是严加禁止,越是摆出权威的姿态,所产生的逆反心理就越强。
  生活中逆反心理的现象也很普遍:一个孩子在院中踢足球,母亲威胁他说:“你要敢把球踢到窗户上,我就揍你一顿。”她刚一转背就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一个无线电修理工出门前交待儿子:“别去动那只稳压器。”当他回家时却发现稳压器已成为碎片,儿子被电击昏在地;实验室里,老师再三交待把硫酸与水混合时,应把水缓缓注入硫酸中,可一个男生偏偏想看到相反的结果,于是一张漂亮的脸蛋被溅出硫酸烧出点点的麻斑;历史上的一些禁书,越是受到严厉的查封,越被人们竞相传阅,结果反倒成了畅销书;一个保密的报告会,只允许高层管理者参加,会议刚一结束,就有不少员工探头探脑地打听会议的内容。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知从何时开始,妈妈发现自己的“贴心小棉袄”开始不听话,老跟自己犯冲;爸爸发现以前温顺的儿子开始像犟牛一样,你让他向西,他偏偏向东,你告诉他这件事不许干,他偏偏要去试试。很多父母为孩子的叛逆焦头烂额,其实不用过于担心,他们的这些举动只是想要告诉你,他们已经长大成人了,不必事事听从父母的指示,有些事情已经可以自己做主了。
  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不顾及孩子的自尊心,不管在什么场合,看到孩子的毛病,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们的批评是正确的,也会使孩子感到丢“面子”,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形成对他们的逆反心理。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好采用疏导的方式,充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满足他们一定的好奇心。父母要求孩子做什么时,应说明理由;同样的,在要求孩子不做什么时,也必须说明理由。千万不能摆出权威的架势,这样只会让他们与你的愿望背道而驰。
  了解了人类的逆反心理,很多人会反其道而行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18世纪时,法国农学家安瑞?帕尔曼切打算将美洲的土豆引进本国,没想到竟遭到国民的一致抵制。后来,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
  帕尔曼切经过国王的许可后,在一块闲置的土地上种植土豆,并请求国王派兵白天驻守在那块土地旁。这神秘的举动,撩拨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每到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趁卫兵们撤走后,成群结队地来偷挖土豆,然后移植到自家的菜园里,精心照料。没过多久,家家户户都种植了土豆。正是帕尔曼切深谙人们的逆反心理,成功地让土豆走进法国的千家万户。
  很多精明的商人也善于利用顾客的逆反心理,刻意营造出产品畅销的假象,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一些商家在店内悬挂“某商品已售完”的告示,引起消费者的兴趣。等他们慕名前来购买的时候,商家再告诉他还有一小部分存货,这样就更容易做成交易。
  有一家饮食店,门前摆了一个大酒桶,上面写着几个引人注目的大字:“不许偷看!”很多路人经不住诱惑,停下脚步往桶里看个究竟。谁知里面又有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我店有清醇芳香的生啤酒,一杯五元,请进店享用。”一句“不许偷看”,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很多人“上当”后,酒瘾顿生,情不自禁地到店中品尝美酒。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不想要别人做某件事情,可以采用较为温和的劝诫方式,而不要粗暴地禁止,如果因此激发了对方的逆反心理,反而让他们的行为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11。 宽容定律
宽容定律:退一步海阔天空
  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位英雄叫做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路上,看见脚边有个像鼓起的袋子样的东西,很碍脚。海格力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一脚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并成倍成倍地加大。海格力斯被激怒了,他顺手抄起—根碗口粗的木棒砸那个怪东西,那东西竟膨胀到把路也堵死了。
  正在这时,一位圣者走到海格力斯跟前,和颜悦色地对他说:“朋友,快别动它了,忘了它,离它远些吧。它叫仇恨袋,你不惹它,它便会小如当初;你若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与你敌对到底。”
  仇恨与敌意如同一面不断增长的墙,而宽容与善良则恰似不断拓宽的路。宽容不仅是高尚者所具备的修养,更是一种处世的原则。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别人就是在宽容我们自己,我们在宽容别人的同时,也为自己营造了和谐的氛围,为心灵留下一点舒缓的空间,这便是宽容定律。
  有关实验表明,宽容有利于身心健康,消除仇恨、发怒等不良情绪。专家先让接受实验者用宽容的心态去回忆曾经一个受伤害的场面,然后再用非宽容的心态去回忆同样的场景。结果表明,接受实验者在非宽容期的平均心率从每4秒次增加到每4秒次,血压也随之升高了。此外,美国斯坦福大学曾经做过《斯坦福宽容计划》,通过实验发现,所有参加计划的人中,有70%的人受伤害感明显降低,的人表示因怨恨带来的身体不适症也有所减轻。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宽容有时是一种艺术的惩戒,一种无声的教育,在帮助犯错误的人改正错误的同时,还能维护对方的自尊。
  古时,有一位修行极高的老禅师。一天傍晚,他在禅院里散步,发现墙角摆放着一张椅子,上面布满脚印。禅师心下明白,一定又有贪玩的小和尚翻墙出去了。他挪开椅子,一声不响地站在墙角。
  过了一段时间,偷跑出去的小和尚翻墙回来、双脚落地时,发现自己刚才踩的竟然是师傅的肩膀,顿时魂飞魄散。出乎意料的是,老禅师并没有对小和尚严加斥责,而是和颜悦色地劝说道:“夜深天凉,快去加件衣服,小心着凉。”小和尚立即羞愧难当。从那以后,他再也不翻墙出去玩儿了。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与其他人发生冲突。当有人在背后恶语中伤你的时候,你是想“以牙还牙”,用同样的坏话攻击他呢,还是泰然处之,保持缄默?当平日的挚友背叛你的时候,你是选择伺机报复呢,还是选择默默承受,宽容他呢?宽容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只有能够原谅可容之言、饶恕可容之事、包涵可容之人,才能达到这种宠辱不惊的境界,同时也为自己营造一个安宁的心境。
  在美国的一家菜市里,有个中国妇人的摊位生意特别红火。邻近的几家摊贩心生嫉妒,每到收摊的时候,大家都将烂菜叶扫到她的摊位前。中国妇人见后,只是宽厚地笑笑,不但不跟他们争执,反而将垃圾扫到自己的角落里。
  这时,旁边一位墨西哥妇人忍不住问道:“他们都把垃圾扫到你这里,明摆着是欺负你,你为什么一点儿都不生气呢?”中国妇人笑着说:“在我们国家,每到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不会往外倒垃圾。家里的垃圾越多,来年就能够挣更多的钱。你看,他们每天把垃圾扫到我这里,我的生意不是越来越好了么?”那些嫉妒她的摊贩听后,立即羞愧不已。从此,他们的垃圾再也没有在她的摊前出现了。
  这位中国妇人用与人为善的美德,宽恕了别人,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宽恕曾经冒犯过你的人,或许只是一个极其微小的举动,也可能为你留下一条退路,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周定王元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为庆祝胜利平定叛乱,宴请了满朝文武百官。酒过三巡,楚庄王让爱妃许姬出来为大家敬酒。突然,一阵风刮来,吹灭了所有的灯烛。黑暗里,有人乘着酒兴企图调戏许姬。许姬不从,慌乱中顺手扯下了他的帽缨。她随即向楚庄王哭诉,请求他掌灯后查出那个没有帽缨的人。楚庄王听后,命令百官全体摘下帽缨,然后再令掌灯。
  多年后,吴国的军队进攻楚国。楚国有一位将军身先士卒上阵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论功行赏时,楚庄王问他为何如此神勇。他回答道:“臣乃殿上绝缨者。”楚庄王正是用自己的宽容,彻底收服了一员猛将的忠心。
  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能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别人的错误,原谅下级的过失,自然会赢来别人的忠心与尊崇,很多矛盾与过节也能够迎刃而解;如果凡事都要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虽然为自己挣足了面子,实际上却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生活中的磕磕碰碰,只要每个人的心灵深处盛开着一朵宽容之花,有时只需一句善意的道歉,一个真诚的笑脸,就足以让所有的矛盾烟消云散。
  

12。 首因效应(1)
首因效应:不可忽视的第一印象
  1923年秋,冯玉祥将军担任“陆军检阅使”时,原配夫人不幸因病去世。很多姑娘四处托人介绍,想成为陆军检阅使夫人。冯玉祥采取当面考试的办法选择配偶,跟每一位姑娘谈话前,都要询问对方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你为什么和我结婚?”许多姑娘坦率地说:“因为你的官儿大,和你结婚,就是官太太。”“你是英雄,我崇拜你。”听到这样千篇一律的回答,冯玉祥将军失望地摇摇头,表示拒绝。
  一次,一位叫做李德全的姑娘被介绍给冯玉祥将军见面。当问及这个相同的问题时,李德全爽直恳切地说:“上帝怕你办坏事,派我来监督你!”冯玉祥将军心头一震,立即对这位看似平凡的姑娘刮目相看,不久便与她结为伉俪。仅凭一句个性十足的话,李德全便给冯将军留下了不俗的“第一印象”,为日后喜结良缘打下了基础。
  首因效应,又称作“第一印象效应”,指两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所获得的初次印象。第一印象真的有那么重要,能够对今后的相互交往产生难以磨灭的影响吗?
  为了揭秘首因效应的奥秘,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例较为典型的心理实验:心理学家让两组被试者同看一张照片。他对甲组说,这是一个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位著名的科学家。他让两组被试者看完后分别描述这个人的性格特征。
  结果,甲组的人异口同声地描述道,照片上的人眼睛深陷,隐藏着罪恶;额头高耸,表明他是一个死不悔改的惯犯。乙组的人则赞美道,他目光深沉,表明他聪慧睿智;高耸的额头,正是科学家拥有坚毅性格的体现。
  这个实验表明,若第一印象形成了肯定的心理定势,会使人在后续了解中多偏向发掘对方具有美好意义的品质;相反,若第一印象形成的是否定的心理定势,则会使人在后续了解中多偏向于揭露对象令人厌恶的品质。
  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尤其是与别人的初次交往时,一定要注意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第一印象主要是依靠言行举止、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判断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初次谋面时,一声温馨的问候,一张甜美的笑靥,一身得体的服饰,一个优雅的举动,都能给对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而且这种良好的印象将会持续保留下去。因此,在交友、求职、谈判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第一印象的效应,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对方,为日后进一步的深交打下良好的基础。
  很多男女第一次见面便相互爱慕的例子,便包含了首因效应的成分。或许他原本不修边幅,碰巧那天他心血来潮,精心修饰一番,显得风度翩翩;或许她原本相貌平平,恰好那天她穿上飘逸的白裙,偏在最美丽的时刻邂逅了他。如同惊鸿一瞥,他们一见倾心。尽管日后他们各自露出了本相:他,邋遢粗犷;她,容貌普通。然而,初次相见时美妙的印象早已镌刻在彼此的心上,延续着他们在彼此心中的美丽。
  有一位新闻系的毕业生四处应聘无果。一天,他到某报社对总编说:“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不需要!”“那么记者呢?”“不需要!”“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了。”“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2。 首因效应(2)
只见他机敏地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总编看了看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