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同时,一会喝水,一会吃水果,一会上厕所;或者表面看着一直坐在书桌前看书,但是一个晚上过去了,书根本没翻几页,说到底还是因为不感兴趣!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成长篇(24)
每次写完作业后,如果都能得到期待中的肯定和表扬,相信孩子也会写得更认真一些,拖拉的次数也会相对减少的。另外,也不排除少数孩子是因为性格的原因,天生就是个慢性子。所以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
■
第一,排除客观原因。
如果孩子原来动作挺快的,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变得越来越磨蹭了;如果孩子在其他方面都很好,唯独做这件事时拖拖拉拉,这些情况应该就是某种客观原因在作怪,家长只要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一定药到病除。
第二,如果是因为没有兴趣而逃避。
我们除了要激发孩子的兴趣外,还要建立孩子的责任感。比如写作业拖拉,多数是因为兴趣不浓,孩子不知道写作业的意义是什么,他们可能认为这完全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这个时候我们除了让孩子了解写作业的目的是巩固一天学过的知识外,家长的肯定和鼓励可以成为孩子认真做作业的动力。如果孩子写完作业老师不批、家长不看,写了跟没写一样,哪个孩子还能坚持去写呢?除了兴趣、成就感,还要树立孩子的责任感,孩子需要完成作业就像家长需要完成工作一样,这是他的任务,是必须完成的,不完成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第三,如果是性格的原因。
孩子天生慢性子,简单的鼓励、打骂都是无效的,只能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逐渐培养起生活的好习惯,再迁移到学习中来,这样的孩子需要家长先做出榜样。如果家长在平时做任何事时都表现出积极、利落、干脆的风格,孩子自然也就慢慢学会了。
19。 学校要军训,孩子很苦很累,父母要去看望孩子吗?
“我们家孩子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多苦,温度那么高,也不让休息,就在太阳下站着,皮肤能受得了吗?而且一个宿舍里住几十个人,竟然还没有空调,孩子哪遭过这罪呀!”说着说着家长眼泪就流出来了。
也有家长说:“孩子这两天军训,每天给我打电话抱怨军训太苦、教官太严厉,要求我给他请假回家。本来我觉得军训对孩子来说是件好事,可以锻炼一下他,可是他天天给我打电话磨我,我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孩子军训,家长到底应该充当什么角色?到底要不要做援兵呢?
■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讲述了两位家长看望军训中的孩子的故事:
9月17日,是某某学校学生开始军训的日子。在庞大的“亲友团”队伍中,一位提着四个大塑料袋、满脸是汗的中年男士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这位徐先生是来送儿子的,因儿子平时少锻炼,身体也不是太好,他和妻子担心儿子经受不了军训,所以特地带来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保健营养品,以防“不测”。学生们的军训牵动着很多家长的心。
“这些足有30斤重。”徐先生停下脚步打开了四个塑料袋,两袋装有王老吉、清补凉、夏桑菊、*茶等各式凉茶,一袋装有感冒冲剂、藿香正气水、整肠丸、红花油、创可贴等药物,另一袋则装满了牛奶、蛋白粉、B族维生素等营养品。“我不要他们带,他们偏要带来。”站在徐先生旁边、推着行李箱高过父亲半个头的儿子难为情地说。
另一位赵女士家在梅州,因不放心军训中的“娇娇女”,分别一周后又坐车前往军训基地看望女儿。不但带来大包小包的饮料、营养品及水果,又将女儿换洗的衣服全部洗好,做好这一切后赵女士才返回。在返回途中,赵女士接到女儿打来的电话,说自己的防晒霜没有了!赵女士立马去商场买了瓶防晒霜并打的给女儿送去,光的士费就用了一百多元,尽管一瓶防晒霜才30多元。 。。
成长篇(25)
■
看到这两个家庭中的父母如此“疼爱”孩子,我在感动之余更多的还是担心。在这样娇惯溺爱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别说将来走入社会能否承受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压力,就是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恐怕也会无力承受。为什么经常在金战热线中听到家长说孩子最近不想上学了?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因为跟同学关系不好、因为跟老师闹矛盾……为什么孩子每次一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退学,而不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些跟平时家长的“娇惯”难道没有关系吗?
一般学校的军训都是封闭式的训练,之所以封闭就是为了让同学们专心地把这一件事情做好。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的中途参与势必会“扰乱军心”。
本来军训的目的就是强身健体、磨炼意志,让那些平时在家娇生惯养的孩子学会适应恶劣的环境,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所以硬件设施当然不必完备,教官也不必像家长一样耐心,训练自然也不必像隔靴搔痒一样轻柔。而恰恰是这些让很多家长难以忍受,他们不忍心看到孩子吃那么多苦。如果家长为了让孩子少吃苦而提前或中途为他们做足了本该孩子自己做的工作,那就恰恰让孩子错失了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
所以父母如果想去看望孩子,最好在去之前做好功课。看到孩子吃苦的样子我们是要跟着孩子一起哭一场,还是感叹孩子了不起、有毅力?
万一孩子怕吃苦,看到家长说不干了,家长应该怎么办?家长要先想好自己到底能不能忍受看着孩子吃苦的场面,会不会出现孩子还没有退缩家长先提出退出的情况?如果家长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那还是不去为好。
其实很多家长想去看望孩子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担心”的心理需求,“我去看他一眼就放心了”,但这种行为对孩子是否有帮助呢?没想过。就像电视剧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其实很多时候母亲抱孩子并不是因为孩子需要,而是为了满足母亲自己的需求罢了。
我每次在学生军训前的动员会上都会强调,这次军训说白了就是花钱买罪受,买苦吃,所以谁要是苦不到一定程度,就失去了这次军训的意义。这样一讲,学生心理上都通了,面对困难和吃苦,反而能坦然面对了。所以,军训之前家长和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
20。 怎样对高中的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因为不适应激烈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相反我们常常看到一个童年饱受挫折的人长大以后事业有成、生活幸福。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如果孩子能在挫折中成长,那挫折就会成为一种动力。但现实生活中孩子遇到挫折时并不这么想,家长有时也是束手无策。
■
经常收到类似的学生来信:“老师我很害怕考不上大学,每天生活在恐惧当中。高二以来,我考试老是考不好。看到我那破烂的成绩,我真的很恨自己!上次期中考试,我再次跌破‘纪录’,对于我这样的成绩,不仅是我自己,连同学和老师也被我震惊了,因为平时比我差很多的同学都纷纷超过了我。我内心真的很烦,难过至极,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个高二的同学在金战网上求助:“我很害怕考试,害怕去学校!怕家里的人数落我!老师我该怎么办啊?”
面对高考的压力、未来的选择,很多同学都会遇到学业等方面的困扰,成绩不如从前给他们带来的挫折感是最强的。这种挫折感越强,越可能影响孩子本来水平的发挥,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成长篇(26)
上面是学生在学业方面遇挫的例子,还有的同学是在交友方面受到挫折。前不久一位高一的女同学曾经来信说,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喜欢上其他同学,跟其他同学的关系与跟自己的关系一样好,于是她感觉自己被冷落了。结果反复争吵后,她的好朋友似乎有点受不了她了,渐渐疏远她了。她觉得自己很失落、很失败,不知道该怎么办。
■
综上例子我们不难发现,高中生最常遇到的挫折无外乎两点:一是学业压力带来的挫败感,二是交友失败带来的失落感。
■
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通过孩子崇拜的人的实例来启发孩子
比如我曾经看到一篇关于周杰伦的介绍:
周杰伦是在台湾台北市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他母亲是个中学老师,在他年幼的时候父亲和母亲离了婚。正因为如此,母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1996年6月,高中毕业后的周杰伦一时找不到工作,便只好应聘到一家餐馆当了服务生。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厨师做好的菜送到餐厅,再由女服务员传到客人面前。这份工作看似简单,可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客人多了,就容易把菜传错。而一旦出了错,服务生不仅要受顾客的气,还要被老板扣薪水。
有一次,心情不错的周杰伦双手托着一盘菜,边走边听歌。不想,他一不小心竟与一位女服务员撞了个满怀,一盘热菜全部洒在了那位女服务员的身上。餐厅经理狠狠地批评了周杰伦一通,并毫不客气地罚了周杰伦2 000台币。不善言语的周杰伦一句话也没说,泪水直往肚子里咽。要知道,他那时的月薪才4 000台币呀!而现在,一下子就被经理扣掉了一半啊!
刚进音乐公司时,周杰伦的职务是音乐制作助理。这个工作可以说是什么杂事都得做,其中帮同事买盒饭就是他每天的“保留节目”。他知道自己是新来的,要想在音乐公司混口饭吃,就要帮同事多“跑腿”,所以他总是很勤快。
有一次,公司为一位香港大牌歌星制作唱片。由于录音棚的人多,又比较分散,周杰伦没办法数清一共有多少人要吃盒饭。为了不落下一个人,那天他来来回回跑了四五趟。最后,他自己竟连一口水都喝不上,而录音棚里居然没有一个人帮他。
周杰伦的创作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一次,他拿着自己的得意之作送给他的“伯乐”吴宗宪审读。没想到吴宗宪拿到手稿后,连看都不看,便将那首歌曲揉成一团,随后丢进身边的垃圾筒里去了。看到这种情景,周杰伦什么话也没有说,转身离开了老板的办公室。他的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
但这位不服输的年轻人知道,放弃就意味着自己炒了自己的鱿鱼。于是,他继续创作,他以每天一首歌的速度进行创作。一连7天,吴宗宪每天早上8点钟上班时,总能准时见到周杰伦的作品。终于,他被这位小伙子的天赋和勤奋深深地感动了,答应找歌手演唱他创作的歌曲。
可是麻烦又来了,他先后创作的《眼泪知道》和《双截棍》都一一被歌手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一次次失败后,一直渴望在歌曲创作方面有所成就的周杰伦迷茫了,他甚至怀疑自己的音乐之路到底还能走多远……
1999年12月的一天,吴宗宪将周杰伦叫到办公室,十分郑重地说:“阿伦,给你10天的时间,如果你能写出50首歌,而我可以从中挑出10首,那么我就帮你出唱片。” 。。
成长篇(27)
周杰伦一听老板要帮自己出唱片,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嗯”了一声,便低着头走了出去。
回到音乐室,周杰伦兴奋不已,但他并没有急于动手写歌,而是跑到大街上买回一大箱方便面。他想,就是拼了命,也要做最后的挣扎。因为他知道,老板给他的机会也许就这一次了。那段时间,他几乎是一首接一首地创作,每写完一首,就像生下一个孩子一样,高兴得不得了。而每当他疲惫的时候,就在房间的某个角落里打个盹儿,醒来之后继续下一首歌曲的创作。
就这样,仅仅10天时间,周杰伦真的拿出了50首歌曲,而且每一首都写得漂漂亮亮,谱得工工整整。面对这种惊人的创作速度,吴宗宪无话可说了。
经过大半年时间的精心制作,周杰伦的第一张专辑——《杰伦》制作出来了。2001年初,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一天说不上两句话的小伙子居然一鸣惊人。他的第一张专辑刚一上市,就被歌迷抢购一空。在当年的台湾流行音乐大评选中,《杰伦》一举夺得台湾流行音乐金曲奖的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最佳制作人和最佳作曲人三项大奖。
2001年12月,周杰伦第二张专辑《范特西》横空出世,并再次风靡了整个华语歌坛。2002年初,在第八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评选过程中,周杰伦又一举获得2001年度“最受欢迎男歌手”奖。
仿佛一夜之间,华语流行歌坛几乎被周杰伦一个人的声音占领了。他纯正的音乐曲风、桀骜不驯的外表和他“莫须有”的绯闻都成了年轻歌迷们热烈追捧的焦点。
从一名餐厅服务员成长为家喻户晓的当红小天王,周杰伦在接受美国《时代》杂志专访时说:“明星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做,只要你肯努力。我之所以能有今天,就是我不服输的结果。”是呀,一个人不想做退却的懦夫,就应该像蜗牛一样,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如果你一直追求下去,总有一天会成功。
(2) 给孩子一些激励的座右铭
比如:“办法总比困难多”,“胜败乃兵家常事”。
再比如:“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
鲁迅曾经说过:“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一位著名的心理专家曾说过:“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还有人说:“不幸是一种财富。”
……
(3) 注意家庭挫折教育
比如:不要娇惯孩子,家长要坚守原则,不要因为心疼孩子而无原则地让步,这样可以使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不被吓倒;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在孩子第一次遇到挫折时就要让他自己解决,家长不要总是来帮助孩子收拾残局,这样可以让孩子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不要事无巨细都由家长代劳,因为这样可以使孩子对挫折习以为常。
有人说:“一个高情商的孩子比一个高智商的孩子更容易成功。”的确,一个孩子如果面对挫折不能很好地完成自我调节,不能调整心态来面对困难,即使再聪明也会面临失败。
21。 该不该给孩子配个手机?
金战网上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中学生用手机,好还是不好?
投票分为正反两方:正方——手机是时代的产物,是现代社会的标志,中学生也不能落伍,中学生用手机好。投此票人数占总数的。反方——中学生使用手机没有节制,不会合理使用,会影响学习,中学生用手机不好。投此票人数占总数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成长篇(28)
在这个调查中我们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明支持的理由。以下是部分回帖:①中学生不要用手机,因为他们会变成拇指一族的。没办法,要面对高考啊。②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③在学校时不宜用,放假放学后当然可以用的。④中学生用手机不能绝对说好,也不能绝对说不好!⑤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⑥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问题!⑦支持,学生也不容易啊。⑧我接触的学生中,凡使用手机的,很多时间都可以看到学生在发信息,对学习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正如网络一样,手机也是时代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这么先进的东西不让孩子使用,未免有点可惜。更重要的是别的孩子都有,我们的孩子没有,他会不会因此感到自卑?而且家长要跟孩子随时保持联系,没有手机也不方便呀。
其实孩子要手机无非就是两个目的:①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能落后于人;②方便跟同*系。但往往一用上,就控制不了自己,上课、写作业甚至该睡觉的时候还在发短信。因为手机影响了学习,这也是最让家长无法忍受的。
■
曾经就有个家长跟我说:“前段时间孩子总闹着要手机,说同学都有,就他没有。没办法,给他买了一个。结果经常看见他写作业的时候偷偷摸摸摆弄手机,学习成绩也下降了,我愁得不行。正好前天孩子手机丢了,让我再给他买一个,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再给他买了。可是他就闹着说不去上学了,这可咋办?”
另一个家长说:“孩子最近老是吵着要用我的手机,一会玩游戏,一会聊天,就是不学习。我真不想让他用了,我想跟他说我的手机丢了,这样他就玩不成了。老师您觉得这样行吗?”
■
有很多家长遇到过这个难题,可是很多家长都不知道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什么。有个聪明的家长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
孩子要求买手机,他不说买还是不买,而是拿出一张纸递给孩子说:“儿子,爸爸不反对你买手机,但是做任何事情前,我们都要先考虑好利弊。你把用手机的好处写在这张纸的正面,然后再把用手机的坏处写在这张纸的背面。如果好处比坏处多,我们就买。”
这个家长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把决策权交给了孩子,这样就会使孩子觉得家长是*的,并且因为是自己的决定,所以责任当然要自己承担。
这个孩子写得很认真,写完后交给爸爸看。
爸爸看了说:“你写的还不全面,爸爸再帮你补充一下。”
然后爸爸也在那张纸上写下了自己的意见。写完后父子俩一起讨论,好处和坏处的数量基本差不多,那就要看看好处有多重要,坏处是否能避免。
于是孩子信誓旦旦地写下了避免每个坏处发生的办法,并保证万一没有做到,爸爸可以收回手机。
其实做到这一步,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是否该买手机的问题了。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孩子很多好的习惯,比如:遇事要先思考,权衡利弊再做决定;自己做的决定就要自己承担后果。不管最终是否买手机,孩子都会感觉自己的要求得到了家长的尊重,会感觉爸爸是*的,并且对他是足够信任的。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能够善于独立思考、不盲从并能勇于承担后果。
这并不是说,我就建议家长给孩子买手机了。我还想建议的是,父母要想方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