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劲雨煦风-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月21日,阿南大使正式向王毅副部长通报了日本政府关于小泉首相访华的设想。他说,日方希望安排小泉首相于10月7日至8日对中国进行一天非正式访问,重点表明日方重视对华关系的立场。小泉首相来华后可以去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悼念中国死难者,公开做出反省侵略历史的表态。小泉首相还将向中国领导人表明他本人及日本政府对历史问题的认识。

中日关系转圜(6)
小泉首相主动提出前往卢沟桥抗战纪念馆参观,悼念中国死难者,这本身是一种积极的姿态。我们认为如果同意他来,将有助于他切实认识那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以及他的错误行径给中日关系和中国人民感情带来的损伤。
  但必须明确一点,那就是,小泉首相到北京后,要先去卢沟桥抗战纪念馆,向中国死难者表示道歉,并就侵华历史表示反省。在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见中,要全面清楚地阐述他本人及日本政府的历史认识,并就今后是否参拜靖国神社做出交代。
  中央很快同意了我们的上述意见,日方也接受了我们的要求。于是我们同意小泉首相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
  10月8日上午,小泉首相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一天的工作访问。我作为外交部长全程陪同。
  小泉首相一下飞机,就直奔卢沟桥。抵达抗战纪念馆后,小泉首先以“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向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国死难者献花圈,鞠躬致哀。花圈挽联上写着“祈求永久和平、世代友好”。
  小泉首相仔细参观完各个展厅后,提笔写下“忠恕”二字,并且在纪念馆门前就历史问题发表了谈话,表示通过参观抗战纪念馆,“切身感受到过去那场战争的悲惨,对因为侵略而牺牲的中国人民致以衷心道歉和哀悼”。
  小泉首相表示,日本要正视和反省历史,绝不再发动战争,并基于历史教训走和平发展道路。发展日中友好关系不仅对两国有好处,对亚洲和世界也很重要。作为内阁总理大臣,今后愿为发展日中友好竭尽全力。
  离开抗战纪念馆前,小泉首相对陈启刚馆长表示,参观使他受益匪浅。
  随后,小泉首相前往钓鱼台国宾馆,*总理与他举行会谈。下午,江泽*席在中南海会见了小泉首相。在会见和会谈中,小泉首相再次表示,对战争中的中国死难者致以“衷心哀悼和道歉”,日本应深刻反省历史,把握未来发展道路。小泉首相还说,他衷心希望日中两国能够发展强有力的友好关系。
  小泉首相此行可谓来去匆匆,结束与*的会见后,他即从中南海瀛台径赴机场回国。
  但是,小泉首相在京期间,始终避而不谈今后是否还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遂指示前往机场为他送行的王毅副部长,就此向日方表明中方立场。王毅向阿南大使谈了此事,阿南说,小泉首相虽未及说明,但他本人和日本政府的想法是清楚的,即今年的举动遭到中、韩等国严厉批评,明年将会非常慎重地加以对待。
  小泉首相访华后,因靖国神社问题而紧张的中日关系得到一定缓解。江泽*席、*总理先后在当年的上海APEC会议和文莱10+3(东盟10国+中日韩)会议期间与小泉首相举行会晤。
  2002年4月初,*委员长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并与小泉首相共同出席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国文化年”、“日本文化年”开幕式。
  这一年4月,我们在海南举办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小泉首相出席年会并公开表示,中国经济发展不仅不是威胁,而且会给日本和全世界带来更多机遇。这是小泉首相首次就中国发展问题正式、公开表明立场。
  突然行动?小泉再次参拜
  博鳌论坛结束后不久,我陪同*总理出访亚、非三国。在埃及期间,我得知小泉首相利用每年例行的春季祭祀之机,在北京时间2002年4月21日上午8时多第二次参拜了靖国神社。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中日关系转圜(7)
这离他在博鳌发表演讲仅仅九天时间,他的演讲言犹在耳,现在他却突然再次参拜靖国神社。看来,他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立场根深蒂固,态度也非常顽固。
  中国外交部对此立即做出强烈反应。李肇星副部长和武大伟大使分别在北京和东京向日方提出紧急交涉。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表示中方坚决反对日本领导人以任何形式、在任何时间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我们还推迟了日本防卫厅长官预定于4月下旬的访华和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预定于5月中旬的访日。
  小泉首相第二次参拜靖国神社,使刚刚回暖的中日关系再次陷入困境。
  本来,双方已初步商定小泉首相于2002年9月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小泉突然参拜靖国神社后,我们决定暂时不同日方就小泉访华事进行具体商谈。
  此后,日方通过各种渠道就小泉首相访华事进行试探,我们都始终坚持日方应首先就历史及参拜问题做出必要交代。
  这年的7月,我出席在文莱举行的10+3会议期间,与日本新任外相川口顺子会晤,谈到了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和访华问题。
  川口顺子原任小泉内阁环境大臣,那年2月接替田中真纪子出任日本外务大臣。她作风稳健,颇具行政能力,担任环境大臣期间,在推动有关国家批准气候变化公约等多边环境外交中显示出外交手腕,受到日本国内好评。
  川口对我说,历史问题涉及内政和外交两个方面,难度很大。她出任外相以来,一直在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然后,川口话锋一转,为小泉辩解道,小泉首相避开8月参拜靖国神社,是在充分考虑到对华关系因素后做出的艰难决断。川口还说,小泉首相希望能在受到中方欢迎的情况下访华。
  我对川口说,中方历来重视两国高层互访。但小泉首相再度参拜靖国神社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目前需要的是良好的气氛和环境,日方应该显示出必要态度,采取具体行动。
  经过多次试探,小泉终于意识到中方在参拜问题上的立场非常坚定,他年内访华无望,于是对外宣称不一定非要年内访华不可,等时机成熟再说。
  虽然我们不同意小泉访华,但也没有关上和他接触的大门。2002年9月下旬,亚欧首脑会议在丹麦举行,日方提出届时举行两国总理会晤。为多做工作,中央还是决定*总理在这次会议期间与小泉首相会晤,并就历史问题再做工作。
  立场顽固?小泉三次参拜
  2003年1月14日中午,福田内阁官房长官给武大伟大使打电话,告称小泉首相将于当天下午第三次参拜靖国神社。
  武大伟回应的语气非常强硬。他说,小泉首相两次参拜,已经给中日关系带来很大伤害,如果再去,将会带来更大冲击,甚至影响今后几年的中日关系。日方对此应该有清楚的了解。
  武大使希望福田在这个重要关头发挥政治影响,劝阻小泉首相参拜。
  福田无可奈何地说,他已经无能为力了,希望中方谅解。
  当天下午2点,小泉第三次参拜靖国神社。参拜前,小泉对记者说,他是“本着珍惜和平,决不再战的心情参拜”,称“一直就参拜问题向中韩两国进行说明,希望中韩理解”。
  小泉第三次参拜当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立即发表谈话,表示强烈愤慨。同时,我们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表明中方立场,要求小泉纠正错误,消除恶劣影响。国内民众反应十分强烈,众多网民纷纷在网上留言谴责。

中日关系转圜(8)
联合执政的日本公明党和社民党等在野党都对小泉首相第三次参拜提出批评。
  苦口婆心?圣彼得堡劝诫
  2003年5月下旬,*主席出访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其间将出席圣彼得堡建市300周年庆典。
  得知胡主席出访的消息后,4月下旬,日本驻华使馆向外交部提出,小泉首相希望在出席圣彼得堡建市300周年庆典期间与胡主席举行会晤,恳请中方积极考虑。
  小泉首相非常善于操纵媒体。在向中方提出会晤请求的同时,小泉也在国内为会晤营造气氛。他对媒体表示,“我一贯重视日中友好。希望能与胡主席举行会谈,就增进日中友好、促进共同合作达成共识”。
  日本媒体普遍认为,如果中方同意在圣彼得堡会见小泉首相,这将是中国新领导集体成立后两国领导人的首次会晤。日本朝野各界非常重视,对会晤普遍寄予热切期待。
  此后,日方通过多种渠道向我们表示小泉首相高度重视这次会晤,希望中方做出积极回应。
  我和外交部的同志一直对此进行反复斟酌和认真研究,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和意见,我们认为这样做对稳定中日关系大局,并使之逐步改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次外事活动结束后,胡主席问起我对小泉首相提出会晤的请求有什么看法,我介绍了一些情况,也谈了我的想法。
  5月中旬,中方通过外交途径答复日方,胡主席同意在圣彼得堡与小泉首相会晤。
  5月30日,胡主席抵达圣彼得堡。当晚,根据俄方安排,胡主席同其他国家领导人一起,出席普京总统在玛林斯基剧院举行的专场音乐会和在涅瓦河“银色私语”号游轮上举行的晚宴。当时的安排很巧,胡主席在出席音乐会时与小泉首相同排就座,出席晚宴时与小泉首相同在主桌就座。
  见到胡主席后,小泉首相主动打招呼,表示很高兴与胡主席
  结识。
  他兴致勃勃地对胡主席说,他20世纪70年代初就到过中国,去了北京、南京、西安等地,自那时起就喜欢上了中国戏曲。他表示很喜欢吃中国菜,特别爱喝绍兴酒。他还称赞2001年10月上海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组织工作非常出色,说焰火晚会、宴会和极具中国特色的演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看得出来,他有意识地想和胡主席多交谈。
  胡主席说,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有共同的东方文化渊源,两国人民有2000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
  这时,小泉首相插话说,其间仅有一段不幸的历史。
  胡主席说,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从友好的历史中总结经验,从不愉快的历史中汲取教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20世纪80年代初,我曾参与中日友好工作,与两国友好人士有过很多接触,他们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双方的友好成果来之不易,我们都要倍加珍惜,不让它受到不应有的干扰。
  小泉首相说,他从胡主席的话里学到很多东西,相信日中友谊会越来越巩固。
  第二天,胡主席在下榻饭店会见小泉首相。双方谈了很多,谈到了朝核、“非典”等当时备受关注的问题。当然,谈得最多的还是中日关系。
  小泉首相说,我一直期待与胡主席的首次会晤,今天得以实现,来圣彼得堡可谓不虚此行。我认为中国的发展可以给日本带来利益和刺激经济的机会,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胡主席说,小泉首相就任以来多次强调中日关系的重要意义,指出中国的发展对日本不但不构成威胁,而且是机遇,主张以双赢思想推动中日合作,我对此表示赞赏。 。。

中日关系转圜(9)
胡主席表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有着2000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两国间也有过一段不幸的过去,给两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但睦邻友好、互利合作仍是两国关系的主流。邦交正常化30年来,在两国几代领导人的培育和持之以恒的努力下,中日关系取得了全面深入的发展,中日友好深入人心。历史证明,中日两国和睦相处、友好合作,不仅可以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且可以为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胡主席指出,中日两国是亚洲和世界上两个重要国家,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亚洲稳定和发展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两国的政治家应从这样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中日关系,牢牢把握两国关系的大方向,抓住机遇,推动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胡主席强调,发展新世纪的中日关系,要牢记中日友好的历史和经验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中日友好成果。尤其要遵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中日间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精神。双方要努力扩大利益的汇合点,要重视并妥善解决好对方的关切。中方尤其希望日方妥善处理历史和台湾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关系到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千万不能再做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双方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着眼长远,筹谋大局,共同谱写中日睦邻友好的新篇章。
  会谈结束时,小泉首相起身向胡主席表示,希望在方便的时候开展两国最高领导人的互访,欢迎胡主席访日,他也希望有机会访华。
  胡主席意味深长地说,双方共同为此努力吧。
  这年9月,*委员长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10月,*总理在印尼巴厘岛出席第七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10+3)会议时、胡主席在泰国曼谷出席第11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时分别与小泉首相举行会晤。
  一意孤行?小泉四次参拜
  遗憾的是,小泉首相并没有认真领会胡主席的一番话。半年后,2004年1月1日中午,在全世界喜迎新年的时刻,小泉第四次参拜了靖国神社。
  对于小泉选择在元旦参拜,日本方面有人对我们透露,小泉说,根据前几次情况,不论选择什么时间去,中方总会提出批评,因此不如赶早,选择在元旦假期,还可以尽量避免日本国内媒体炒作。
  同样,外交部和驻日本使馆立即再次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我们的态度十分明确,坚决反对日本领导人以任何方式、在任何时间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小泉的一意孤行在日本国内也掀起波澜。除执政党自民党以外,各主要政党对小泉首相参拜均持批评态度,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空前一致。媒体和民间提出越来越多的质疑。
  不过,来自国内外的批评对小泉没有产生任何触动。据报道,他在国会预算委员会接受质询时竟然表示,他对靖国神社“供奉甲级战犯没有抵触感”,“鞭笞死者不是日本的文化”,尽管“其他国家对此说三道四”,但他“丝毫不想改变迄今的想法”。
  这番言论,是小泉执意参拜靖国神社以来首次公开表明对甲级战犯的态度,不啻于*裸地为国际公认的战争罪犯开脱。
  小泉坚持参拜,也给日本自己出了一个难题。日本国内要求解决靖国神社问题的呼声日益增多,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提出的“分祀”论和福田康夫主张的建立国立墓地。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中日关系转圜(10)
所谓“分祀”论,是指将甲级战犯移出靖国神社,分开祭祀。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曾根任首相期间就曾提出过分祀的建议,但由于东条英机家属和靖国神社宫司反对而搁浅。
  随着小泉就任首相后靖国神社问题日益突出,中曾根多次在公开场合重提“分祀”论,希望以此解决中日之间关于靖国神社问题的争论。
  所谓建立国立墓地,是2002年底福田所属私人政策咨询机构经过一年的研究提出的一个方案,指仿照美国阿灵顿无名烈士公墓等形式,建立一个国立墓地,将日本近代以来内外历次战争中所有死难者以及近年来在国际维和行动中殉职的自卫队员全部包含其中,不带任何宗教色彩。
  福田认为,这样可以避免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外交摩擦和国内围绕宪法政教分离原则的争论,日本领导人乃至天皇都可以自由参拜,外国来宾也可以前往凭吊、献花。
  但是,靖国神社问题错综复杂,不是这么容易就能够解决的。这两个方案都遭到日本国内一些人的反对。
  中日关系就是在这种气氛下走入了2005年。
  60年纪念?不平静之年
  2005年是二战结束60周年,对中日关系来讲是非常重要和敏感的一年。
  事实证明,这一年果然非常不平静。
  年初,日本就开始加大“入常”力度。鉴于日本领导人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没有任何改变,中国民众情绪受到严重刺激,出现百万网民联合签名反对日本“入常”的事态。到4月初,发展为全国数个城市发生针对日本的示威*,个别地方还发生了过激行为。
  日方对此反应强烈。政府和政界要人不断公开表态,部分人甚至指责中国政府指使群众进行反日*。日本媒体也大肆炒作,各大电视台反复播出中国民众示威*及少数人过激行动的画面。一些日本右翼反华分子针对我驻日使领馆等机构采取过激行动。
  那段时间是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最困难的时期。尽管两国经贸关系依然十分密切,但日方长期在历史问题上采取错误态度,使两国政治关系跌入低谷,两国民众感情严重对立。中日关系呈现“政冷经热”的特点。
  *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做出重要指示。
  那段时间,我异常繁忙,通宵达旦地工作是家常便饭。稍有空闲,我便反复思考与中日关系有关的一些问题。
  我在想,同为二战加害国,战后日本与德国的做法却大相径庭。德国早已颁布法律严禁为纳粹法西斯翻案,而日本至今却仍允许美化侵略历史的右翼教科书出版;早在20世纪70年代,德国总理勃兰特就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忏悔,日本首相却年年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二者的反差何其大也。中国公众无法接受一个不能正确反省侵略历史、不能正确理解受害国民众感情的国家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不难理解。
  我在想,为什么近年来中、韩等国接连发生针对日本的抗议活动?为什么日本与周边重要邻国的关系总会出问题?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日本没有正确对待历史。
  二战后,日本政府曾抱着反省和道歉的态度,表示对受害国民众的感情予以理解和尊重。中日关系正是在日本当时的执政者正确对待和处理历史等问题的基础上实现正常化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但现在,日本执政者片面强调内政因素,忽视邻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