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定优势!

  在种种猜测驱使下,西蒙的亲密战友们和他分道扬镳,不是投靠到王室一边,就是起兵反水,要么就是被西蒙扔进监狱。

  更糟糕的是,有才的长腿爱德华从关押地逃走了。

  【伊夫舍姆战役】

  西蒙扳脚趾头一算,自己现在是众叛亲离,四面楚歌!

  英格兰在威尔士的领土又闹起叛乱,西蒙请求莱威琳(Llywelyn ap Gruffyd)帮忙*。莱威琳爽快答应出兵,但提出条件:英格兰政府必须承认他威尔士亲王的头衔,*叛乱所得的战利品也都归他所有。

  西蒙是有病乱投医,答应莱威琳的条件,与之结盟。不论这个联盟会给西蒙带来什么,这种损害政府利益的妥协让步使西蒙的人气再度下滑。

  与此同时,长腿爱德华领兵攻陷格洛斯特(Gloucester;今英国西南部港口城市;格洛斯特郡首府)。

  现如今,跟着西蒙干革命的男爵所剩无几,他只得调遣儿子小西蒙,令其火速增援。小西蒙是属蜗牛的,从伦敦出发以后,慢吞吞地向前蠕动。西蒙实在等不及,独自率军进驻凯尼沃思(Kenilworth),迎战长腿爱德华。

  引军来到凯尼沃思,长腿爱德华发现西蒙和他的支持者们正在城墙外酣畅淋漓地大吵特吵,满嘴“#^%&;*#@%”。长腿爱德华趁机偷袭,令叛军损兵折将。

  1265年8月4日,长腿爱德华再出妙招,成功引诱西蒙渡河进入伍斯特郡格林山(Green Hill)以南的伊夫舍姆镇(Evesham),并切断其后路上的唯一一座大桥。

  早8点,“伊夫舍姆战役”(Battle of Evesham)在倾盆暴雨中打响。王室军队一万人马,依然是叛军的两倍,形势却与刘易斯战役大相径庭。

  西蒙不愧久经沙场,在知道中计的情况下仍然镇定自若,他决定集中兵力直捣敌军中央,希望能像楔子一样戳开敌人的防线。

  西蒙的作战计划没能实施,胆小如鼠的莱威琳老早就领着部下撒丫子跑了。王室军队侧翼巨蟒摆尾,把叛军团团包裹起来,随后的战斗演变成一场血腥屠杀。

  在刘易斯战役里饱尝羞辱的王室军队发泄怒火,像割庄稼一样杀得叛军节节败退。伴随着斗大的雨点,叛军尸体很有节奏地纷纷扑地,溅起无数泥水。王室军队已然杀红眼,一些缴械投降的叛军士兵也没能逃过一刀。

  人在江湖漂 哪能不挨刀。西蒙和他儿子相继落马,死于非命。

  战斗中阵亡的叛乱贵族大有人在,伊夫舍姆战役故而被认为“自诺曼征服以来,对贵族史无前例地大屠杀”。

  刘易斯战役里,人们认为叛军之所以胜利是他们胸前的白色十字带来的好运。这一次,王室军队每人胸前都绘着红色十字,看来上帝是喜欢红色。

  到了打扫战场的时候,长腿爱德华的冷酷无情在这一刻表现得尤为突出。他盯着西蒙的尸体,下令把自己的好姑父乱刃分尸。意犹未尽的长腿爱德华还对西蒙的下半身做了宫廷小手术,让他死后含羞。

  虐尸以后,长腿爱德华命令军队高举西蒙的旗帜,引诱表弟小西蒙入彀。

  大蜗牛小西蒙运气不错,老爸怎么惨死阵中,又是怎么被虐尸的,都被姗姗来迟的小西蒙看在眼里。

  就在表哥打起老爸旗帜的时候,来不及披麻戴孝的小西蒙拉着队伍一溜烟儿逃之夭夭。

  伊夫舍姆战役的胜利让颓废的金雀花王室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标志着造反男爵的敌对活动将在亨利三世在位时期宣告结束。

  【凯尼沃思之围】

  同年9月,英格兰召开国会,所有叛乱者继承祖业的权利全遭剥夺。

  小西蒙没在林肯郡掀起多大风浪便遭*,他和弟弟在法国和意大利疯狂逃难。

  尽管大规模造反已成昨夜星辰,但零星的抵抗仍然存在,闹得最凶的就是驻扎凯尼沃思要塞的守军。

  1266年6月21日,王室军队兵临凯尼沃思要塞。城外全是亨利三世召集的领主,长腿爱德华和二王子埃蒙德也在其中,“凯尼沃思之围”(Siege of Kenilworth)由此创下英格兰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围城战。

  凯尼沃思要塞的防御工事相当强大,南面有一座大堤坝,堤坝后面是蜿蜒于要塞西面和南面的人工湖。沿要塞北面的壕沟和堤道,以及延伸向东面的水池扩展了水系。整个凯尼沃思要塞团团包裹在水力防护体系之中,就像大海中的一座孤岛。

  守军仅有一千两百人,却凭借完善的防御体系,抵挡住敌人的疯狂进攻。王室军队使出浑身解数,尝试各种攻城方法,投石机不停投掷巨石,弓箭手不断倾泻羽箭,都没能撼动凯尼沃思要塞。

  亨利三世又调来驳船,企图从人工湖强行渡水。守军用强弓硬弩告诉敌人,要想进城那是痴心妄想。船上士兵采用各种姿势跳水逃生,下饺子的精彩画面在湖中心不时上演。

  【凯尼沃思宣言】

  围城期间,有传言称,小西蒙企图在诺曼底起兵。其实,小西蒙和弟弟如丧家之犬,疯狂逃命中。数年之后,他俩因谋杀亲戚被逐出教会。不久小西蒙归西,一位御用史官在评论他时写道:“一个流浪汉和通缉犯受到上帝的诅咒。”

  不管后来怎么样,小西蒙起兵的消息着实把亨利三世吓了一跳,他赶紧提出和解。经教皇特使斡旋,亨利三世临阵召开国会。

  10月31日,在伯爵、男爵和主教参与下,《凯尼沃思宣言》诞生了。

  在内战问题上,英格兰人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总喜欢玩妥协:狮心王和弟弟无地王约翰妥协,第一次男爵战争以妥协宣告结束,后来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又以妥协达成君主立宪制。这一次,《凯尼沃思宣言》也是敌对双方妥协的产物。

  《凯尼沃思宣言》在重新确立王室权威的基础之上保证了造反男爵的利益:凡是造反的贵族都可以用赎买的方式把政府没收的祖业买回去。

  到底要出多少钱呢?那就要看造反的程度有多深,你只是敲边鼓的,那就少交点,若是带头闹事的,那就多交些。

  既然是重新确立王室地位,《牛津条例》自然遭到深刻批判,并遭废除。

  既然是妥协,自然不能把西蒙定性为反动分子。很多贵族对西蒙有了新认识,认为他是英雄,赞扬西蒙之声此起彼伏。

  由此可见,政治形势有什么需要,社会上就会出现什么呼声,这一点从命运不济的西蒙身上就可见一斑。

  死后被整成太监的西蒙都成烈士了,事态应该平息了吧,可是凯尼沃思守军就是不肯投降,围城战还在继续。

  最后,时间成为守军的最大敌人,粮仓见底,伤员缺医少药,城里又爆发疫病。坚持半年后,守军不得不挑起白旗,向亨利三世投降。

  1267年夏,英格兰终于步入和谐社会,并一直持续近三十年之久。

  11月,国会在马耳伯勒(Marlborough)召开,发布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马耳伯勒法》(Statute of Marlborough),重新确立王室和贵族之间的平衡关系,《凯尼沃思宣言》里的内容也合并到《马耳伯勒法》中。

82  强弩之末!最后的东征
英格兰尘埃落定,王室和贵族和谐,算是皆大欢喜吧。

  亨利三世终于认识到自己这两把刷子还真粉不了金雀花王朝这面大墙。长腿爱德华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虽说脾气暴躁,撑起国家是没问题。

  于是,亨利三世把国政交给长腿爱德华打理,自己蹲在犄角旮旯享清福去也。

  【野心家查理】

  让亨利三世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西西里王位也有了着落。

  教皇乌尔班四世(Pope Urban IV)是个法国人,潜意识促使他选择法国人当西西里国王。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喻,老乡见老乡,四眼能聚光,有自己人好办事!

  乌尔班四世想把王位卖给圣路易,圣路易知道西西里王位的合法继承人是腓特烈二世的儿子康拉德,他不愿卷入战争。

  那么谁敢接这个烫手的山芋呢?大野心家查理(Charles of Anjou)粉墨登场喽!

  查理是圣路易的弟弟,他可是个亿万富翁,不但出任安茹伯爵、缅因伯爵,还因为娶了有权有势的老婆,兼任普罗旺斯和佛卡吉尔(Forcalquier)伯爵。

  历史上曾有传言说查理有点“妻管严”,他媳妇看到姐妹们不是这个国家王后,就是那个国家国母,自己只是个伯爵夫人,心里满不是滋味,便强烈要求老公争取西西里王位。这种说法是在拿女人做挡箭牌。

  事实上,当听说教皇正在到处撒么西西里国王的人选时,查理就得了相思病,获得西西里王国是他称霸地中海的重要一步棋。

  查理在普罗旺斯、意大利北部疯狂*反教会势力,目的就是要让罗马教会明白,他才是教皇最需要的人。乌尔班四世错误的认为,像查理这样有责任心的人足以抵挡反教会的狂潮。

  乌尔班四世和查理完全忽视康拉德的存在,俩人狼狈为奸,达成协议(1264年):查理担任西西里国王,每年回报教皇国一万盎司黄金。可是,乌尔班四世没来得及在正式协议上签字就一命呜呼。

  一年后,迫不及待的查理与新教皇克雷芒四世(Pope Clement IV)继续洽谈业务。

  当时,克雷芒四世被曼弗雷德撵出罗马城,成了流亡教皇。急于重返京城的克雷芒四世给查理打八折,说你只要每年给八千就行,关键是你得帮着把曼弗雷德弄走。

  协议一蹴而就,在克雷芒四世派出的四名红衣主教陪同下,查理进入西西里王国,宣布称王,他那庄严且虔诚的脸蛋下隐藏的是一颗热血沸腾的野心。

  查理没让教廷失望,在“贝内文托战役”(Battle of Benevento;1266年1月26日)中斩杀曼弗雷德。

  没等查理屁股坐稳,康拉德便向他发难。查理勇冠三军,一举击败康拉德。落荒而逃的康拉德没能逃出魔掌,被囚禁在那不勒斯。

  康拉德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不给他安个杀头的罪名无以服众。审判康拉德的闹剧隆重上演,装模作样的法官们都是查理的“自己人”。在主子授意下,法官给康拉德扣上一顶叛国的大帽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年仅十八岁的康拉德被无情地利斧砍掉脑袋,一同遇害的还有康拉德的好朋友巴登侯爵腓特烈(Frederick of Baden)。

  这一事件震惊全欧洲的所有贵族,查理在意大利和西西里岛的臣民们被雷个半死,国王惨无人道的“光辉形象”深深地烙在他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查理从此成为名副其实的西西里国王,他把首都从西西里岛上的巴勒莫(Palermo)迁到那不勒斯,开始了愉快的统治。

  【第八次东征】 

  就在这时,十字军东征的号角又要吹响,查理也将随哥哥圣路易踏上征途。

  十字军国家的求救信一封接一封传到西欧,马木留克在拜巴尔指挥下一路横扫,十字军国家快扛不住了。

  威尼斯和热那亚还在为那个老问题——贸易权,大动干戈(1256—1260年)。利用两国筋疲力尽、无力照顾它们在叙利亚的领土,拜巴尔坐收渔利,至1265年,相继攻陷拿撒勒(Nazareth;今巴勒斯坦地区北部古城)、海法(Haifa;今以色列港市)、泰布宁(Tibnin,位于今黎巴嫩南部)和阿苏夫四座十字军要塞。

  1268年,马木留克的旗帜更是插上安条克城头,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安条克公国走到世界历史长河的尽头,被拜巴尔从地图上轻易抹掉。

  这意味着马木留克可以利用安条克这座坚城固守北部防线,拜巴尔能够全力对付苟延残喘的的黎波里伯国。

  得知东方的紧张局势,长腿爱德华义无反顾地着手东征事宜,可是资金问题成了长腿爱德华迟迟无法动身的拦路虎,有钱走遍天下,没钱你是寸步难行。

  就在长腿爱德华眉头紧锁之时,法国国王圣路易伸出援助之手。

  获悉十字军国家的不幸遭遇后,圣路易再也坐不住了。对圣路易这种虔诚至极的人来说,为上帝分忧,那是必须的。

  于是乎,圣路易发出倡议,号召西欧诸豪发动十字军。可是,响应号召者少得可怜,就连陪他参加过第七次东征的一位编年史作家也拒绝圣路易的邀请。

  闻听长腿爱德华有举兵之意,圣路易大喜过望。又听说长腿爱德华缺钱花,他便慷慨解囊,借给长腿爱德华一万七千五百英镑。

  东征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工程,圣路易的贷款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剩下的费用只能依靠增加税收,长腿爱德华无奈地憋在家里干等。

  圣路易等不及英格兰有所行动,便组织起一支庞大的十字军,独自找异教徒玩命。

  圣路易的几个儿子随他出征,其中包括王位继承人腓力三世,查理也同意联合作战。

  圣路易的战略方针和第七次东征时一样:目标埃及,然后转战耶路撒冷。

  查理却拿出一套计划放到哥哥眼前,提出一揽子作战方案。他提醒圣路易,从理论角度讲,进攻埃及没什么问题,不过理论联系实际就有问题了,登陆地点德米埃塔和开罗之间有条暴躁的尼罗河,到时候一旦它发飙,你就得像上次那样作泡菜。

  查理提案,登陆地点应该选在埃及西面的突尼斯(Tunis)。

  圣路易有些丈二和尚,突尼斯可是穆斯林的地盘,难道要先干掉突尼斯,再攻打埃及,是不是有些舍近求远?

  查理对哥哥的提问早就心中有数,他给圣路易提供一条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突尼斯领主穆罕默德一世(Muhammad I al…Mustansir;后来自称为哈里发)不像马木留克那样穷凶极恶,他曾和西班牙的基督徒有过联系,与之谈判成功率会很高。

  圣路易喜上眉梢,好,就按贤弟说的办。

  查理没有喜上眉梢,而是把欣喜若狂放在胃里,还反刍几遍,回味的同时又在遥想着自己的高智商可能带来的高回报。

  查理对突尼斯非常感兴趣,这是他称霸地中海的一步棋,他忽悠哥哥进攻那里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1270年7月,战船和法国国旗布满海面,圣路易威风凛凛、不可一世,在大军簇拥下登陆突尼斯。

  令圣路易想不到的是,穆罕默德一世的态度完全不像弟弟说的那样,他对基督徒没什么好感,与西班牙的基督徒联系完全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和宗教没有任何关系。

  圣路易现在是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前进,有磨刀霍霍的穆斯林;后退,有波涛汹涌的大海,真是进退维谷。

  这些还不是最要命的,重创十字军的是当地的恶劣气候。夏季的北非酷热难耐,疫病横行,大批士兵因水土不服再也没能吃到第二天的皇粮。

  8月25日,圣路易病死突尼斯,享年五十六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嘴里蹦出一个单词,相当于四个汉字——“耶……路撒……冷”。临死也不忘收复圣地,真不愧一代“高僧”,没有辱没“圣路易”的尊号。

  查理带着人马刚到突尼斯就赶上哥哥的葬礼,不知道他当时作何感想。

  国不可一日无主,腓力三世(Philip III;1270—1285年)在查理主持下继任国王。由于腓力三世年幼,查理无可争议地成为十字军的最高统帅。

  圣路易的死并没让瘟神怜悯十字军,疫病肆无忌惮地横扫十字军营地。看来进攻突尼斯比进攻埃及更加离谱,查理只得与穆罕默德一世签订和约。双方约定,基督徒可以到突尼斯自由贸易,修道士和传教士可以在那里传教。

  查理带着法国十字军无精打采地返回故乡,在西西里岛停靠时遭到暴风雨袭击,人马战船损失惨重。

  第八次东征(Eighth Crusade;1270年)由此草草收场,这场战争的意外收获是开辟了突尼斯这块新市场,故而这次东征还是有些成绩的。

  【第九次东征】

  当听说十字军进攻突尼斯,下一个目标就是埃及时,拜巴尔惊出一身冷汗。就在他准备派军回防的时候,好消息传来,圣路易蹬腿上天,拜巴尔终于松了一口气。

  可是,坏消息接踵而来,长腿爱德华率领英格兰十字军抵达阿克,拜巴尔不由自主地把心提到嗓子眼。

  经过两年努力,英格兰国会终于攒足银子。就在长腿爱德华兴高采烈地准备东征时,国会却敲他竹杠:必须重新确认《大宪章》,否则就别想拿钱。

  长腿爱德华急于东征,只得暂时收敛快要喷出的怒火,答应国会的无理要求。

  长腿爱德华率领十字军从多佛起航。他到底带了多少人马,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据史学家推测,大约有二百二十五名骑士,总兵力不会超过一千人。

  1271年5月9日,长腿爱德华抵达阿克,开始与拜巴尔的高端对决,打响第九次十字军东征(Ninth Crusade; 1271—1272年)。

  此时,拜巴尔正集中军队围攻的黎波里——的黎波里伯国的首都,也是最后领土。成千上万的难民躲在的黎波里,战战兢兢地等待着命运的判决。

  形势岌岌可危,必须采取行动。经过商议,长腿爱德华决定主动进攻,打乱马木留克包围的黎波里的防线。

  可是,在强大的马木留克面前,长腿爱德华的攻击如隔靴搔痒,徒劳无功。

  长腿爱德华只得采取第二手措施:引进外援。

  伊儿汗国是一支完全可以联合的有生力量,它对*教的仇恨世人皆知。长腿爱德华派出使团,与旭烈兀的儿子、伊儿汗阿八哈联系。

  不辱使命的使团带回好消息,阿八哈答应长腿爱德华的请求,同意出兵配合十字军。这无疑令人振奋至极,哈哈,威震地球的蒙古人同意出兵,真如天上掉下雷神之锤砸向马木留克。

  没等笑容在长腿爱德华的脸蛋上绽放,塞浦路斯国王于格三世(Hugh III of Cyprus)就率领舰队抵达。接踵而来的好消息让长腿爱德华信心满怀,“拜巴尔,老东西走着瞧。”

  于格三世不久前继承耶路撒冷王位,耶路撒冷王国已是弹丸小国,可是国王的殊荣还是促使于格三世风尘仆仆地从塞浦路斯岛赶到阿克。

  10月,伊儿汗国的一万骑兵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