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伯战役】
安条克公国随时都有灭亡的可能,同为十字军国家的耶路撒冷王国岂会坐视不理。国王鲍德温二世亲率军队北上,驰援安条克公国。另外,的黎波里伯国的军队也在伯爵庞斯(Pons)率领下赶来帮忙。
与所剩不多的安条克军会合后,鲍德温二世挥军增援安条克东南65公里处的泽达纳(Zerdana)。
鲍德温二世快赶到的时候,泽达纳已经被依尔加齐攻陷,安条克守军早已撤往泽达纳西南25公里外的哈伯(Hab)要塞。
1119年8月14日,“浴血的战场”之战后两个月,十字军国家和穆斯林势力又一次沙场对阵,地点就在哈伯附近。
鲍德温二世精心布置防线,队伍最前面是七百名骑士组成的三个中队,后面是混编着弓箭手和长矛兵的数千步兵。
庞斯率领的黎波里骑士防卫右翼,罗伯特(Robert Fulcoy)率领安条克骑士防卫左翼,另外一部分安条克骑士担任后卫。
这一时期土耳其军的典型战术除了佯装撤退之外,在正面对阵时他们大都喜欢利用擅长的弓箭手和骑兵冲击敌阵。土耳其军企图以此挑唆十字军骑士发动进攻,从而使骑士和步兵之间产生缝隙,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长矛和弯刀对付缺少后援的骑士。
在这场战役里,依尔加齐依旧使用这种战术。按照计划,弓骑兵于拂晓展开进攻。土耳其军的攻势越来越猛,十字军一度被打得寸步难行。冲在最前面的三支骑士中队很快便被杀散,中央步兵队在敌军猛烈攻击下艰难为继。
在左翼,安条克军在罗伯特带领下成功击退土耳其军的攻击。负责保护右翼的的黎波里军却被杀散,一些骑士拿出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安条克和的黎波里疯狂逃窜。庞斯控制不住局面,只得率领部分骑士向鲍德温二世所部靠拢。
鲍德温二世在军事方面有些天份,他利用手里残存的骑士挡住敌军的攻击,最后竟然击溃土耳其军,迫使依尔加齐退出战场。
这场战役双方损失相当,算是打个平手。但从战略上来讲,胜利的是十字军国家,因为依尔加齐本就花天酒地,不思进取,这仗下来,他就更懒得进攻了。
【艰难为继】
安条克公国终于惨淡地得以维持,鲍德温二世借机夺回被穆斯林占领的一些土地,把破败不堪的安条克公国纳入自己的共荣圈,收了渔翁之利。
安条克公国毕竟在“浴血的战场”丧失主力,变成比伊德萨伯国更软的柿子,在随后的日子里,它成为穆斯林势力竞相掠食的对象。
翌年,依尔加齐攻入伊德萨伯国,大肆洗劫一番。不久他又看上格鲁吉亚,遂于十字军国家“握手言和”,起大军三十五万进攻格鲁吉亚。
没想到他的大军竟然被格鲁吉亚打得屁滚尿流,损失惨重,指挥官里只有依尔加齐和他女婿侥幸逃生。在格鲁吉亚吃了败仗的依尔加齐并不甘心,为这场失败买单的任务自然落到十字军国家头上,依尔加齐再一次洗劫伊德萨伯国。
依尔加齐死后,他侄子巴拉克(Balak)继承阿勒颇。没过多久,巴拉克就成功击败鲍德温二世和乔瑟林一世,还把二位大神关进监狱。
巴拉克因此名声鹊起,顿时成为*世界的英雄,十字军国家则像风干的牛肉。
乔瑟林一世很幸运,因为他手下有一帮肯为他卖命的小弟。一天夜里,五十名亚美尼亚小弟化装成商人混进关押老大的要塞,趁人不备砍翻看守,并在城上挂起一面十字军旗帜。人人以为十字军大举攻进要塞,城里顿时大乱,小弟们趁着乱劲儿救走老大乔瑟林一世。
鲍德温二世就没那么幸运了,继续吃牢饭,不过他没死在牢里,巴拉克作英雄没多久就遇刺身亡。痛失巴拉克,依尔加齐之子无法抵挡十字军国家的进攻,只得弃城逃跑,临走前他也没忘放了鲍德温二世卖个人情。
不久,十字军国家联合行动,在阿萨兹(Azaz)一举击败塞尔柱土耳其人、阿勒颇和摩苏尔联军,使十字军的势力重新扩展到叙利亚。
十字军国家又一次扭转乾坤,从灭亡的边沿勒住坐骑,和穆斯林势力继续周旋下去……
52 圣殿骑士团!朝圣者的保护神
十字军国家和穆斯林势力杀得是昏天黑地,人仰马翻,地中海东岸的国际环境恶劣到了极点。然而这没能阻止狂热的基督徒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脚步,在他们心里,圣地的天是明朗的天,圣地的人民好喜欢。
【圣殿骑士团】
的确,收复耶路撒冷的那一刻是最令亿万基督徒欢欣鼓舞的时刻,基督徒们可以自豪地向世界宣布朝圣的道路又打开了。西欧的朝圣者像洪水一样涌入圣地,他们面带喜悦,面带幸福,感觉圣地的天从来没这么蓝过,圣地的树从来没这么绿过,哪儿也赶不上圣地,圣地就是他们的家。
圣地的天很蓝,圣地的树很绿,但并不是每个朝圣者都能看到这一切。
耶路撒冷在基督徒控制下相对安全,前往朝圣的道路却十分凶险,土匪草寇随处可见,你得闯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侥幸获得“真经”。
没有孙悟空,数以万计的唐僧死在路上。
如果组建一支保镖队,一定能挣大钱。正如世界船王奥纳西斯说的:“风险越大,赚钱的机会就越大。到别人认为是冷门的地方,你会赚到数不清的钱。”两个参加过第一次东征的老兵,法国骑士雨果&;#8226;德&;#8226;帕英(Hugues de Payens)和戈弗雷&;#8226;德&;#8226;圣欧莫(Godfrey de Saint…Omer)想到这一点,而且付诸了实施。
1119年,二人提出组建一支军事修士会保护朝圣者,并把创意送到鲍德温二世手里,国王除了夸他俩有才以外,还把圣殿山上所罗门圣殿的一部分送给他们做活动基地。
耶路撒冷作为圣地,当然会有很多秘密,圣殿山就是最神秘的一个去处。传说圣殿山屹立在所罗门神庙(Temple of Solomon)之上,因此十字军们也把山上的阿克萨清真寺称为所罗门圣殿。
帕英和圣欧莫便以所罗门圣殿的名字给军事修士会命名,取名为“基督和所罗门圣殿的贫苦骑士团”(Poor Knights of Christ and the Temple of Solomon; 1119—1314年),简称“圣殿骑士团”(Knights Templar),是三大骑士团中第二个成立的。
之所以名称里加“贫苦”二字是因为他俩穷得就差跟狗抢包子吃了,俩人身为骑士,竟然穷得只有一匹马。他俩组建圣殿骑士团的初衷也是为了赚点保护费,聊以糊口。圣殿骑士团的徽章也十分著名:两个同骑一匹马的骑士,象征他们很穷。
圣殿骑士团的人数也少得可怜,加上两位创始人,一共才九个,这九个人都是亲戚。
刚开张的时候最艰难,第一桶金最难捞。不但人数少得可怜,圣殿骑士团还经常断炊,活动经费主要靠受保护者提供的保护费。
没有政府支持要想火起来实在太难,有的时候你手里拿着礼物都不知道该送到哪个衙门。
圣殿骑士团是幸运的,团里的一名骑士有个侄子——基督教世界久负盛名的大人物——圣贝尔纳()。
基督教里凡是名字以“圣”字开头的,都相当于佛教里的高僧,号召力大得惊人,死后也会被供奉起来,这种人其实就是拜占庭破坏圣像运动里极力反对供奉的圣徒。
在圣贝尔纳支持下,圣殿骑士团囊中羞涩的状况大为改观,社会地位也大幅提高。
1129年,特鲁瓦宗教会议(Council of Troyes)上,圣贝尔纳口若悬河,高度评价圣殿骑士团说:“圣殿骑士是真正无谓的骑士,正如他们的身体受到盔甲的保护一样,他们的灵魂受到信仰的庇护,有这双重保护,他们不怕任何人,也不怕怪兽。”
教皇淹没在圣贝尔纳的唾沫星子里,圣殿骑士团得到教会的官方许可,从民间组织一跃成为政府支持下的合法团体。
自此之后,圣殿骑士团火得一塌糊涂,成为基督教世界广受欢迎的“慈善机构”。圣殿骑士团的定单越来越多,摇身成为基督教世界最大的镖局,什么金银细软、商贸货物,甚至贵族子女需要保护也找他们。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圣殿骑士团每十年上一个台阶。又过了十年,即1139年,另一个幸运的光环落到圣殿骑士团头上。
教皇英诺森二世(Pope Innocent II)授予圣殿骑士团教皇诏书,以及法律豁免权,圣殿骑士团可以畅通无阻地穿越任何基督教国家,不用交关税。除教皇以外,圣殿骑士团不受任何基督教国王约束。
圣殿骑士团在西欧迅速壮大,势力波及法国、英格兰、苏格兰以及伊比利亚半岛,在各个地区都有办公地点。
世人皆知犹太人会做生意,可是圣殿骑士团更会做生意,他们其实是银行业的祖师爷。圣殿骑士团的业务量迅速增多,又不用交税,手里有大把金钱。他们便在西欧放高利贷,开设银行,这样朝圣者可以把现金换成汇票,路上即使被抢也不用害怕。不过,骑士团手里的大量财富也成了后来他们遭屠杀的主要原因。
【圣殿骑士团的组织结构】
圣殿骑士团的口号除了那句老掉牙的“主的旨意”外,还有一句相当有震撼力:“赐予我们光荣,主,赐予我们光荣,不是为了我们,主,而是为了您的圣名。”(原文为:Give Glory; God; Give Glory; Not For us; God; But for your name。)
圣殿骑士团在全盛时据说有两万多名成员,骑士数量约占10%,团里不仅有基督徒,还有异教徒。
有人可能会感到奇怪,依附于基督教会的圣殿骑士团怎么会吸收异教徒呢,这可是东征时期啊。
其实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类似的事情古今中外数不胜数。汉武帝*匈奴的军队里有匈奴人,八路军里有反对军国主义的日本反战人士,“大日本蝗军”里还有鬼子拉拢的“蝗协军”。联合一切可联合的力量才是取胜之道,这个道理敌、我、顽都知道。
圣殿骑士团的首领称为大团长,由选举产生,终身执政。创始人之一的帕英是首任大团长。圣殿骑士团的成员必须发誓效忠大团长。大团长地位特殊,所以他必须住在耶路撒冷的司令部里坐镇指挥。
大团长不是土皇帝,他在政治方面权力不大,主要任务是和欧洲各国搞外交,还可以全权决定是否参加某场战役。野外宿营时,大团长的营帐必须是圆形的,表示圣墓永远都在成员的心中。
圣殿骑士团的成员由四部分组成:骑士、军士、农民和神父。
骑士:圣殿骑士团的核心力量;清一色重装骑兵。圣殿骑士必须出身贵族,他们先在欧洲各地的据点受训,再派往圣地作战。最高等级的骑士有资格身穿绘有红十字的白色战袍,这种战袍也是圣殿骑士团的特色,相信再看电影的时候你能一眼认出来哪个是圣殿骑士。
军士:步兵,配合骑士共同构成圣殿骑士团的军事力量。
农民:这里不是指耕田种地的农民伯伯,而是由修士担任,负责管理骑士团财产的人员。
神父:圣殿骑士团里的精神支持者,任务是做祷告等宗教活动,以及给成员做思想工作。
圣殿骑士团的组织结构相当严密,除大团长之外,还有其他各级领导,主要有:
牧师长:地位仅次于大团长。
军团长:负责与战争有关的事务,管理武器和战马,战斗时他直接指挥骑士。
骑士总管:军团长的助手。
圣地监察长:管理圣地和团里的财务、人事工作,及东西方经贸往来。
圣城监察长:保护圣十字架,负责圣地治安,保护朝圣者的安全。
行省监察长:代理所驻据点的团务。
行省内务长:管理所驻据点的杂务。
异教骑兵总管:指挥团里所有异教徒轻骑兵和扈从。 电子书 分享网站
53 第二次东征!国王出动
1138年,地球上发生了几件大事:
苏格兰一座城堡的守军仅在九名骑士带领下击退了英格兰入侵者,神奇!
阿勒颇发生大地震,估计没有8级,也得有7级,死了二十三万人,悲惨!
埃及阿尤布王朝的建立者、埃及民族英雄——萨拉丁嗷嗷坠地,他将和英格兰的狮心王理查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猛男PK,期待!
康拉德三世(Conrad III;1138—1152年在位)当选德国国王,开创霍亨斯陶芬王朝(Hohenstaufen dynasty;1138—1254年),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的男二号!
【威尼斯入侵】
这一时期,极具看点的要数拜占庭和威尼斯的微妙关系。阿历克塞时期,拜占庭和威尼斯是铁杆联盟,威尼斯利用自己强大的海军力量保护拜占庭,拜占庭则给威尼斯提供贸易特权,博希蒙德和他爸吉斯卡就是两次败在这一联盟之下的。
约翰二世即位以后,事情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威尼斯总督觉得自己帮助拜占庭有功,竟然把势力伸到皇宫大内,和一名皇室成员勾搭连环。
是可忍孰不可忍,约翰二世盛怒之下撕毁和约,把威尼斯商人统统赶出君士坦丁堡。
威尼斯当然不会任人欺负,一支七十二艘战船组成的舰队频繁光顾爱奥尼亚海(Ionian)沿岸,洗劫很多拜属岛屿。
拜占庭原本强大的舰队在早年大官僚和军事派的党争中,已经变成海边破朽不堪的烂舢板,约翰二世又不想花钱建造新舰队,因为陆军对他来说更加重要。
没办法,约翰二世只得低头认错,和威尼斯重新建立商贸协定,为弥补决策失误付出的代价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这一事件的影响极其深远,没有舰队的尴尬始终是笼罩在拜占庭头上的阴霾,因此约翰二世之子曼努埃尔一世继位以后,重新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
【一系列胜利】
拜占庭和威尼斯的关系相当微妙,和十字军国家的关系更是“妙”不可言。
拜占庭和十字军国家是既联合又斗争的关系,没有十字军国家,拜占庭很难单独面对异教徒的猛烈攻势,而拜占庭又很想把十字军国家纳入麾下,让他们为己所用,阿历克塞和约翰二世父子都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
尽管在威尼斯问题上约翰二世犯了严重错误,但在军事上,他继承了父亲优秀的DNA。
约翰二世执政时期,拜占庭的陆军力量大为改观,兵力充沛,财政也很富足;十字军国家和异教徒势力狗咬狗,约翰二世正可坐收渔利;拜占庭西部地区相对稳定,所有这些都使拜占庭周边的国际环境远比阿历克塞时期有利。
在击败西里西亚…亚美尼亚王国(Armenian Kingdom of Cilicia;1080—1375年,又写作Little Armenia,小亚美尼亚。亚美尼亚难民赶走塞尔柱土耳其人所建的国家)以后,拜占庭打开了通往安条克公国的道路。
约翰二世以《迪伏尔条约》的名义,举兵围攻安条克。安条克公国当时就像撒气的皮球,根本无法和拜占庭对抗,安条克亲王雷蒙德(Raymond;Prince of Antioch)被迫承认拜占庭的宗主国地位。
自此,拜占庭在一系列胜利的基础上,于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形成对塞尔柱土耳其人的三面包围之势。
【互相猜忌】
然而,约翰二世被胜利冲昏头脑,他错误的认为土耳其人已经不足挂齿,被赶出小亚细亚是迟早的事,他把目标锁定为收复叙利亚,要完成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约翰二世兴高采烈地联合安条克和伊德萨的军队进攻叙利亚。开战之前,约翰二世逼迫雷德蒙答应,如果在叙利亚打了胜仗,获得的土地都要归拜占庭所有。
没有好处,雷蒙德对此次出征自然没什么兴趣,他和伊德萨伯爵乔瑟林二世(Joscelin II)不但不信任约翰二世,彼此之间也很不信任,在战斗时互相打太极。雷蒙德还坚持要回安条克,不愿给拜占庭卖命。另外,德国是约翰二世的盟友,为帮助德国对抗西西里岛的诺曼人,约翰二世不得不抽出一部分兵力赶赴西欧。
所有这些都令拜占庭在叙利亚的战事陷入困境。
尽管如此,约翰二世仍然雄心壮志,继续设计着他的大运筹。在他的计划里,耶路撒冷王国也被考虑进来,他准备以到圣地朝拜的名义夺取耶路撒冷。
约翰二世派使者通知耶路撒冷国王富尔克(Fulk of Anjou),说自己要朝圣,为安全起见,需要带些人马随行。
富尔克听出弦外之音,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富尔克和颜悦色地告诉皇帝陛下说,你最好只带一千人,多了可不行哈。
约翰二世哪吃这一套,立马放出话去,说朕不去朝圣了,你富尔克看着办。言外之意是,到时候动起武来,你可别怪朕不认你这个宗教兄弟。
1143年4月18日,约翰二世在西里西亚的托罗斯山(Taurus)打猎时,被一支毒箭射中。没有任何个人或组织声称对此事负责,凶手至今不明,但富尔克的嫌疑最大。也许富尔克正笑着说,陛下你别朝圣了,有事直接找上帝谈吧。
毒发身亡之前,约翰二世选定小儿子曼努埃尔一世(Manuel I;1143—1180年在位)做皇位继承人。约翰二世还有个大儿子,名叫伊萨克。他为什么要立小儿子为接班人呢?因为曼努埃尔一世和他哥哥相比,有两个优势:
一、 伊萨克脾气暴躁,做皇帝的应该头脑冷静,像张飞那样肯定不行。
二、 曼努埃尔一世英勇善战,伊萨克则相形见绌。
另外,约翰二世以前曾为继承人问题算过一卦。跳大神儿的说,继承人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应该是M,而这正好与曼努埃尔一世的名字暗合。
【约翰二世的功绩】
现代历史学家比尔肯梅尔()评价约翰二世是科穆宁王朝最有成绩的皇帝。约翰二世统治时期,是科穆宁王朝军事大发展的时期,他尽量采取围城战,把敌人困死在城内,这样可以避免野战中己方士兵大量伤亡的情况。
比尔肯梅尔认为,约翰二世定期发动小规模对外战争,有效地防止了被动挨打的局面,有力保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