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字军干掉城外的土耳其人。

  这个修道士名叫彼得&;#8226;巴多罗买(Peter Bartholomew),他可是让安条克起死回生的重要角色。

  十字军饿得已经眼花缭乱,听他这么一说,立马出现幻听和幻觉,好像圣安德鲁真地飘在空中。

  另有一个修道士也声称自己看到耶稣和圣母玛利亚,这下十字军都对这个故事深信不疑。

  怎么这么寸,四天后,一颗彗星,也就是咱们中国人俗称的扫把星,从城外的土耳其营盘上空掠过,这一自然现象被修道士们绘声绘色地解释成超自然现象,说是上帝降下的吉兆,土耳其人要倒霉啦。看来在对待扫把星的问题上,中国人早在几百年前就和国外接轨了。

  老雷对巴多罗买信得五体投地,他带着一些士兵来到圣彼得大教堂,拿着锄头镐头砰砰嗙嗙狂挖。折腾半天竟然一无所获,他们有些失落,甚至有人觉得上当了,要找巴多罗买算账。

  正在劳动大军骚乱的时候,巴多罗买拿着锄头兴致勃勃地赶来,招呼大家继续劳动,说劳动一定会有回报。得,就听他的,大家伙接着干,劳动大军又砰砰嗙嗙狂挖。

  突然,巴多罗买一声惊叫,哎呀爹呀,这家伙真在这儿啊。一个明晃晃的枪尖就埋在巴多罗买脚下。

  发现圣枪啦!老雷哈哈大笑,嘴快咧到南极了,他向大家宣布说,这是上帝的启示,咱们都能活下来,回去准备最后的战斗吧。

  哪有什么圣枪啊,这枪是巴多罗买早就埋好的,一个真实的谎言。巴多罗买看到老雷等人挖了半天也没发现埋枪的所在,除了骂他们蠢之外,只好亲自出马。

  这一计和陈胜吴广往鱼嘴里塞“大楚兴,陈胜王”的纸条,元朝末期为了配合童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埋下一具独眼石人,都是一样的,都是利用迷信鼓动人们。又有什么办法呢,古代人就信这个,这玩意儿好使。

  上帝降下启示啦,一传十,十传百,十字军热血沸腾,很多想投降的士兵又重拾信心,决定跟着带头大哥们把革命进行到底。

  光有信心还不够,信心还不足以把城外的土耳其人打跑。巴多罗买决定把谎言进行到底,他说圣安德鲁又发下启示,十字军五日内将取得决定性胜利。

  主教阿希马尔对巴多罗买的故事感到疑惑,他曾亲眼看见过一处圣枪遗迹,当然不是在安条克,而是在君士坦丁堡。

  博希蒙德也不相信圣枪是真的,但是毫无疑问,这个故事挖掘出深埋在一双双饿得直冒绿光的眼睛里的无穷战斗力,十字军战斗指数噌噌直往上涨。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另外,巴多罗买也道出了博希蒙德想说而没说的话。原来,博希蒙德得到确切消息,卡布卡的营地里现在已经炸了锅,来自不同势力集团的军队因为意见不和互相争吵,闹得不可开交,一旦打起来,土耳其人无法相互协作。博希蒙德想趁这个机会发动反击,但看到十字军低落的士气,他又没有信心打好这一仗。现在好了,巴多罗买用迷信提高士气,是反击的时候了。

  开打之前,先要争取一下和平,这是兵家常理。彼大忽悠骑着他那头从不离身的小毛驴前往敌营,去和卡布卡谈判。不多时,彼大忽悠垂头丧气地回到城里,告之卡布卡拒绝和平。

  看来这一仗是非打不可了。博希蒙德把十字军分成六队,分别由他本人、于格和弗兰德伯爵罗贝尔二世、戈弗雷、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阿希马尔、坦克雷德、贝亚恩子爵加斯顿四世(Gaston IV of Béarn)率领。

  老雷当时身体欠佳,没参加这次军事行动,负责指挥二百人驻守安条克。

  【安条克战役】

  1098年6月28日,颇具科幻色彩的“安条克战役”(Battle of Antioch)鸣锣开唱。

  十字军浩浩荡荡开出城外,队伍最前面高举着胜利的吉兆——山寨版圣枪。

  两军交锋,互不相让,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十字军就像打了鸡血,各个如下山猛虎,卡布卡低估十字军的力量,土耳其人在战斗中吃了大亏。卡布卡改变战术,假装撤退,引诱十字军进入凹凸不平的地形。与此同时,土耳其弓箭手频频放箭,爆射十字军。

  冲在前面的骑士受到弓箭阻拦攻势受挫,再加上地形粗糙,骑士的冲击力也被减缓,土耳其军这才稳住阵势。

  十字军右翼靠着大河,但左翼附近无险可拒。卡布卡派一支部队攻击十字军左翼,意图从侧面打乱敌人阵脚。博希蒙德很快便组织起第七支分队,配合部署在最左翼的部队,将冲杀而来的土耳其军打了回去。战斗异常惨烈,十字军伤亡颇为惨重,就连阿希马尔的旗手也命丧乱军之中。

  卡布卡命人在草地上放火,火势逐步蔓延,在十字军和土耳其军之间熊熊燃烧,形成一道火墙。

  巴多罗买看到十字军在大火面前有些畏缩,便挺身而出,大喊道,上帝将会在火中开辟一条道路,大家随我冲啊。说罢,他纵身钻入火海之中。十字军听到巴多罗买的喊话,看到巴多罗买的行动,都认为上帝就在他们身边,故而杀神附体一般穿过火海,直扑土耳其军。

  在似有神助的十字军面前,土耳其军土崩瓦解。当十字军冲到卡布卡的防线前时,一些土耳其部队逃走,更多的则陷入惊慌失措之中。很快,全部土耳其军撤出战场,四散逃窜。

  奋不顾身的巴多罗买被烧成重伤,战斗结束的十二天后壮烈牺牲。巴多罗买成了欧洲的英雄人物,他在安条克城外的英勇事迹在12世纪被写成传奇文学,流传至今。

  【到底归谁】

  在厮杀声中哭泣近一年的安条克终于转危为安,博希蒙德功不可没,升级为十字军统帅。老雷对这个职务早就心仪已久,他资格老、名望高,本以为统帅的地位非他莫属,没想到让博希蒙德这个晚辈夺了,他心里满不是滋味。

  外患已经解除,按照历史惯例,下面是窝里斗时间。安条克到底该归谁,这一问题直接导致十字军内讧,带头大哥们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

  博希蒙德非说安条克是他的,老雷和阿希马尔立刻表示反对,见过那么多不要face的,没见过你这么不要face的,安条克是人家拜占庭的,凭什么你霸占啊。

  阿历克塞一直到夏天也没派半个兵到安条克,这成了博希蒙德的把柄,他向众人说,阿历克塞已经抛弃十字军,你们看到没有,我们生命垂危之时,他在干什么?他在君士坦丁堡里享清福,我们对他宣过的誓完全不算数。

  双方就这么一直争论下去,谁也不让步。可巧,一场伤寒袭击十字军,阿希马尔病死安条克,再也没看到故乡的云。安条克的归属问题并没有因为阿希马尔的死而停止,作为折中,带头大哥们写信请示总瓢把子乌尔班二世,让他以个人名义控制安条克,但是乌尔班二世拒绝了。

  安条克不知花落谁家,仗还是得继续打,不打就没有战利品,就没有粮草,总不能在早已枯竭的安条克坐以待毙。

  如今的十字军已经没有初来东方的那股子威风,骑士和士兵大量减员,饥饿和恐慌捶打着每个人的心房,他们看着各位大佬争执不休,想着遥不可及的耶路撒冷,每个人都心事重重,不知是进是退。

  还是老雷顾大局,这个虔诚的基督徒不到圣地死不瞑目,为了十字军能继续征程,为了烦躁不安的军队能平静下来,为了实现自己光复圣地的愿望,他放弃争吵,安条克归你博希蒙德啦。

  博希蒙德耍了一顿流氓,终于如愿以偿,他自称安条克亲王(Prince of Antioch),建立安条克公国。

  精神首领阿希马尔见了上帝;鲍德温一屁股蹲在伊德萨,早就和大部队分道扬镳;博希蒙德成功完成淘金任务,而且超额完成。十字军如今已经分崩离析,前往圣地的干劲大不如前。

  博希蒙德对收复圣地没什么兴趣,不过他还是要装模做样走一趟滴,不能辱没了统帅这顶帽子,更重要的是,这顶帽子不能落到大冤家老雷头上。

  老雷不禁黯然神伤,他很想当统帅是不假,但此来绝对不是为了发财,他老家图卢兹也是个富裕地方。老雷实在想不通,当初大家来东方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各自发财吗?他要继续战斗下去,向着圣地奋勇前进。

  此时,老雷麾下的一名骑士雷蒙德&;#8226;皮勒特(Raymond Pilet)率部进攻马拉特(Maarat;今叙利亚城市),被数倍于己的穆斯林击败,伤亡惨重。博希蒙德和老雷率领十字军再次踏上征途,目标直指马拉特。

  马拉特是法蒂玛王朝的领土,过了马拉特,耶路撒冷就不远了。

  1098年11月底,十字军包围马拉特。城里的军民根本没把城外的十字军放在眼里,皮勒特的惨败让他们错误地认为十字军都是些酒囊饭袋,不足挂齿。他们还站在城头一个劲儿嘲笑十字军,说这帮家伙来找死。

  寒冬又潇洒地走来,拖延战术对缺少粮草的十字军显然不利。牢不可破的城墙、深深的壕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攻下来的,十字军处于两难的境地。

  尽管守城的都是些城镇民兵和没有经验的居民,马拉特依然被固守了两个星期。在此期间,十字军建造一座攻城塔。在攻城塔掩护下,十字军终于占领城墙,穆斯林抵挡不住,撤回内城防守。

  执行三光政策是十字军的一贯作风,他们冲到马拉特里肆无忌惮地四处洗劫。内城的穆斯林知道自己实力不足,便找博希蒙德谈判。博希蒙德说,只要尔等放弃抵抗,我保证尔等的安全。

  穆斯林投降了,十字军却没有信守诺言,安条克的悲剧在马拉特再度上演,约两万名居民惨遭屠杀。安条克的争吵场面也在马拉特再度上演,博希蒙德控制四周城墙,老雷控制内城,二人互不相让,为“马拉特到底归谁”争执不休。

  马拉特并不像十字军想象的那样富裕,十字军依然食不果腹,物资短缺。很多骑士和士兵嚷嚷着赶紧到耶路撒冷,那里有的是东西可以抢,他们对马拉特到底归谁,博希蒙德和老雷之间的争吵统统不关心,他们就是一门心思烧杀抢掠带奸淫,眼里除了钱就是美女,别的一概不感兴趣。从西欧出发的时候,即便某些人还本着“斩杀异教徒,死后上天堂”的目的,现在也早已荡然无存。

  【食人族】

  带头大哥们争个不休,迟迟无法进行下一步行动。饥饿难耐的十字军开始在城里大煮活人,马拉特成了十字军吃人肉烧烤的地方,就连儿童也没放过。

  马拉特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吃人事件发生以后,十字军臭名昭著的暴行便让此地名播海外。

  一张张血盆大口在当地居民心中留下的阴影一直持续了几个世纪,在很多中东民族的语言里,十字军甚至成了“食人族”的代名词。十字军作为疯狂食人族的形象在几百年后依然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文艺作品中。

  这一恐怖事件同样震惊了欧洲,事隔一年以后,一位十字军将领在给乌尔班二世的信中解释他们的这一暴行时,把罪责全推到缺乏食物上。编年史作家弗切尔(Fulcher of Chartres;约1059—1127年,他记录过乌尔班二世的演讲)在他的记录中如下写道:

  我非常震惊的报告我们人民的行为,他们受严重饥荒的趋势,陷入疯狂之中。他们从异教徒死尸的屁股上割下一片片肉,放到锅里煮。很多等不及的人竟然张开血盆大口,像野人一样生吞人肉。

  异教徒毕竟有限,不够十字军吃的,十字军群起摧毁马拉特的城防工事,迫使老雷和博希蒙德同意继续南行…… 。。

48  收复圣地!悲喜的交响曲
【老雷的努力】

  相比其他带头大哥,老雷是个富翁,为了分化瓦解博希蒙德的势力,他给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和坦克雷德不少银子,俩人也是见钱眼开的同志,是啊,不为了钱,谁来东方送死。他俩一边点着钱,“一百,二百,三百……”一边表示愿意追随老雷。

  戈弗雷是鲍德温的哥哥,鲍德温现在是伊德萨的领导,戈弗雷可以从弟弟的领地获得资金支持,他对老雷的糖衣炮弹毫不感冒,拒绝向老雷效忠。佛兰德伯爵罗贝尔二世也不愿接受老雷的诱惑。

  尽管有人不买自己的账,老雷还是心满意足,坦克雷德可是你博希蒙德的外甥,连他都归顺于我,看你以后还怎么逞威风。

  老雷率领十字军的先头部队继续南进,一路上他们有吃有喝,没遇上抵抗。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敌人都死绝了、跑光了?

  其实非也,原因出在穆斯林里什叶派和逊尼派的矛盾上。地中海沿岸的逊尼派穆斯林希望借助十字军之手摆脱法蒂玛王朝(属于什叶派穆斯林)的统治,他们的首领非但没有抵抗,反而给这支食人族部队送来不少粮草、资金和战马。

  耶路撒冷的城墙已经不远了,再舞刀弄枪的可能会惹怒神祗。老雷的确很虔诚,他赤着脚,穿着朝圣者的衣服,新纳入麾下的两位同志跟在他身后,一步步向圣地走去。

  挡在圣地前面的还有一座城市——的黎波里(Tripoli;位于今黎巴嫩境内),这里地理位置相当不错,老雷一眼就看中了,你博希蒙德有安条克公国,那我就在的黎波里建自己的地盘,反正我是和你摽上了,以后咱俩就对着干吧。

  老雷首先包围的黎波里附近的亚卡(Arqa),当其他十字军来到亚卡时,围城战仍在继续。博希蒙德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他走了一段就折返回去,抱着安条克这个大美人亲开了。

  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和坦克雷德因为和老雷脾气不对付,甩开新领导和其他十字军重新走到一起,老雷又成了孤家寡人。

  十字军内部的紧张空气再度蔓延开来,不仅带头大哥之间互相仇视,就连神职人员也互相看不顺眼。主教阿希马尔死后,随军的修道士们失去领导,就连发现圣枪,有希望成为新领导的巴多罗买也死于非命,隶属不同派系的修道士互相指责,都说对方暗藏诡诈。

  有个名叫阿尔努夫(Arnulf)的修道士说,当初巴多罗买大放厥辞说上帝会在火海中开辟一条道路,结果自己被活活烧死,他说的话都是假的,那柄圣枪也是假的。老雷一直把圣枪当作宝贝,他是圣枪的铁杆粉丝,每次打仗都让圣枪阵列在前。阿尔努夫质疑圣枪的真实性,同样也就等于质疑老雷对先头部队的领导权。

  亚卡城下无休止的争吵是没法消灭守军的,十字军一无所获地从亚卡城外撤军,老雷的计划也化作泡影。

  【抵达圣地】

  法蒂玛王朝远在埃及,当哈里发得知在小亚细亚的领土遭到攻击时,还是抱着以前的想法,希望和平解决争端。他们愿意放弃叙利亚,但是不想放弃巴勒斯坦,这当然得不到老雷的同意。

  法蒂玛王朝驻耶路撒冷总督道拉(Daula)对十字军的意图了然于胸,他把定居在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全部驱逐出境,以免他们当内鬼。道拉还在水井里下毒,耍起坚壁清野。

  1099年6月7日,十字军终于抵达耶路撒冷城下,收复圣地的战斗在这一刻打响。

  看到圣地的城墙,十字军士兵激动得热泪盈眶,甚至歇斯底里地大声吼叫,“耶稣基督啊,我来看您老人家啦。”他们拼死拼活花了三年时间,终于活着看到埋葬耶稣的地方,能不激动嘛。

  十字军里原有五千名骑士,如今只剩下一千五百名,另外还有一万两千名身体健康的步兵。道拉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但是守军数目不多,只有一千人。

  十字军迅速把耶路撒冷包围起来,现在他们即缺少粮草,又缺少饮用水,形势比围困安条克时更加恶劣。饥肠辘辘的十字军和战马都明白,时间不等人。

  6月13日,十字军对耶路撒冷发起一轮猛攻,但是在守军的顽强抵抗下以失败而告终。

  没多久,耶路撒冷城外出现如下的情景:十字军士兵三三俩俩地低头找着什么,一个人随手捡起一块破木头,失望地扔了,另一个人抱着一块大木材,高兴地手舞足蹈。耶路撒冷附近到处都是低着头像淘宝一样找木材的士兵。

  找木材,这是老雷下达的命令。当然不是为了当柴烧,6月里也用不着烧火取暖。找木材的目的是为了制造攻城武器,没这东西,派上去攻城的人只有送死的份儿。

  攻城武器都很高大,所以用料要求比较讲究,在耶路撒冷那个地方,到处是一望无际的黄沙,找合适的木材比找个活人都难。巧的是,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两艘热那亚战船抵达附近港口,给十字军送来物资。

  真是雪中送炭,饥肠辘辘的十字军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变成饿死鬼。听说缺少木材,热那亚指挥官相当慷慨,二话不说就把战船拆了,船板给十字军做攻城塔。

  【耶路撒冷之围】

  月底,十字军得到坏消息,法蒂玛王朝的大队人马正从埃及向这里赶呢。眼前是屹立不动的耶路撒冷城,身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现敌人的大军,貌似安条克城外的一幕又要重演,攻陷圣地似乎变成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又到神职人员上班的时候,一个跳大神儿的角色出现了,名叫彼得&;#8226;德西德流斯(Peter Desiderius)的牧师。

  德西德流斯说,阿希马尔的灵魂告诉他说只要十字军赤着脚围着耶路撒冷转让一圈,九天内圣地就会陷落。他又说这和圣经里出现的一个故事完全一样。呵呵,又一个真实的谎言。

  十字军就吃这一套,听说又有显灵的事,战斗指数从2300点直冲到6000点,士气如虹。

  大戏在耶路撒冷城外鸣锣开唱。德西德流斯在队伍前面吹着小号,牧师们念诵着福音,饿得步履蹒跚地十字军赤着脚,围着耶路撒冷大*。

  
  守军不知道城下这群疯子搞什么鬼,他们交头接耳互相议论,指指点点地嘲笑十字军,但他们始终不敢冲出城外,怕中埋伏。

  *队伍行进到橄榄山(Mount of Olives)的时候停下脚步,以彼大忽悠为首的三名修道士开始讲道说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