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觉得这几年我们公司发展迅速,前行的道路一定一帆风顺,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我们的产品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叫“信念平衡蛋白”,添加到猪饲料中,可提高猪的抗病能力,猪不易生病,使养猪变得轻松容易,改变了养猪的传统思路,很受欢迎。新产品虽然没有竞争对手,但是也没有经验可循,一步一步的路走得并不那么轻松,要摸索、探索,话要讲到,路要走到。对于新生事物,用户都会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很多不明真相的原因都要嫁祸给你,你都要承受。任何一个完全的新产品,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不过我承诺,有问题就找我,我叫叶传林。先不论谁的责任,问题得不到解决,我就不能放弃服务的责任。
2005年是创业的第一年,为让公司快速发展起来,公司开始不断招聘员工,这时我犯了个大错误,我把嘴巴会说的人当人才用。把销售部总经理的位置交给一个很多人都认为很狡诈的人。我没听劝,认为人总是有缺点的,扬长避短就可以了。谁知道,在他来之前,已经把我公司的商标注册在自己的名下,表面上是来公司打工,实际目的是想吞并我们公司。对此,我一点也不知道,还让他统管销售部工作。他来后,腐蚀公司员工,培养自己的亲信;另一方面,又注册了一个类似名称的公司,竟然在他的工厂里,偷用我们的包装,生产销售着他自己的产品。后来事情暴露之后,他和他的“亲信们”及被腐蚀的员工索性撕破脸皮,集体倒戈,要我投降,让出股份。我的回答是命可以不要,钱可以不要,绝不与损人利己的人合作。因他先我注册,他就四处说他的产品是真的,我们的是假的;并把原有的经销商都走一遍,说不要再在我这里提货。每天从早到晚,我的电话都响个不停,都是工商、畜牧局、客户等的质问电话,我一一地向他们解释,为自身管理的不足道歉。每一个问题都想办法解决,一天二十四小时开机,手机经常打得烫手。
公司商标被别人抢注了,原公司名称易被混淆,我只好重新申请了新的公司,叫“郑州天宇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我深信苍天自有公道。另外我又注册了另一个商标叫“信念”。有人猜测,那段时间我心中一定是满腔的怒火和仇恨,其实不是的。我那时最大的期望是不要生病。因为这时,公司情况紧急,不能丢失一点点工作时间。我一定不会放弃,但同时,身体还得跟得上。为了保持健康的身体,我努力保持乐观的心态,有意地培养宽广的胸怀。那段时间,我的体重减轻了很多,但是,我始终没有生病。仅两三个月之后,所有客户全部回归,公司恢复了稳定,并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自己创下的品牌虽被抢注,但我的技术和我对养殖户服务的信念是抢不走的。同样的包装,装上他生产的产品纷纷被退货,因为养殖户要的是产品的质量,而不是产品的包装。而且,品德好的老客户知道真相后,对这帮唯利是图的人非常讨厌。我感觉我们现在“信念”的商标更好。因为我们的信念是“帮助养殖户发现问题,帮助养殖户解决问题,让养殖户使用产品时都能面带微笑”,用户喜欢这个商标。
为更好地坚守服务养殖户的信念,我们公司不设推销员,所有的推销员以做服务为主,叫“服务代表”。为使养殖户能更直接、快捷地得到公司的服务,我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村级服务站,准备在每个县建20个,全国范围内建成10万个服务站。目前已经建成了8000余个,正在以每月2000个的速度递增。每个站都是一个服务平台,随时为养殖户提供服务,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努力使公司“让全中国的猪都好养”的目标不是一句空话。服务需要科学和实用的技术,这个技术需要一流的人才。公司特聘一批有仁爱、虚心、自强不息的人才,常年奔波在全国各地,为相对集中的养殖户进行专题讲座;制作了“轻松养猪”系列视频资料,刻录成光盘,一年多时间,就免费配发科普资料30万套;在美国华盛顿设立了科研点,有专职的公司员工,及时向国内传递科学养殖的相关信息,并通过公司在国内的试验猪场进行试验,把成功后的经验、理念广泛推广;为把服务落到实处,公司坚持每天为各服务站发一条科学养殖短信,而且每条都要层层审核把关,深受群众欢迎;另外,公司专门开通了六条服务热线,也使公司更加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而被别人抢注的商标因其频频出现质量问题,已经变得一文不值。他自己和跟随他的员工,遭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落了个害人害己的下场。
这次事件,给我很大的震动,使我重新思考企业的人才标准,思考什么是人才。然后,我又审视公司的每名员工,结果发现:虚心的人很有能力,有品德的人很容易出成绩。慢慢地在我脑海中形成了“虚心就是能力,品德就是人才”的概念。在新的人员招聘中,公司充分地运用了这一条,企业大量招揽有“三心”(爱心、虚心、恒心)的人才,企业飞快地发展,连我自己都感到发展得太快,甚至有意地压制发展的速度。我坚定地认为企业经营,不是经营金钱,而是经营责任,经营幸福,幸福是人生目标,也是企业的根本目标。
所以,企业初建不久,我专门成立了“慈善部门”,从事慈善事业,仅在近一年时间,公司已经向社会捐助现金510多万元。公司承诺每年把利润的8%用于助残济困事业,为困难群体尽一份社会责任。现已资助近2000名白内障患者的复明手术。而我新注册的公司,现在才两年多时间,加上老公司,也只有三年多的时间。三年前,我靠自己的转业费,从十多万元起家,现在仍是一个独资公司,从来没有向银行贷过款,也没有向政府伸过手。做企业钱不是根本,人才是根本。而人才的根本是品德。
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绝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关键是我们找到了人才的科学标准,我们因此拥有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同时,我自身也按这个人才标准进行修炼,以仁治企,凝聚了人心,积累了大家的智慧,所以企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实践告诉我们:经济管理人才更应该有社会责任感,更应该把品德放在首位。*说:“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谁能成为真正的科研人才
小时候,我曾经有过当科学家的梦想。那时候,我心目中科学家的形象是身穿白大褂、摇晃玻璃瓶、摆弄显微镜的人;现在我心目中科学家的形象是像袁隆平那样深入实践、虚心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愿为社会无私奉献才华和心血的人。在我国,科学家很多,但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农民科学家取得的成就,更举世瞩目。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更重要的是在农业科研上我国更注重实践,不仅是在实验室里,而更多的是走到田间地头,甚至荒野,在大自然里进行探索研究;不仅从书本里边、电脑里边查阅信息,更重要的是向身边的农民学习,在实践中探索。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他们的成功,实验仪器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有实事求是、虚心探索、注重实践的科研精神,有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真切希望,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冲出重围的坚定信念,这是科学家之所以成为科学家的根本。
有些学生想成为科学家,成为科研人才,而其目的仅仅是为了享受高楼大厦里一尘不染的实验环境,为了拥有大量书籍资料的书香氛围,为了受人尊敬的响当当的职称,为了脱离泥土、摆脱体力劳动的铁饭碗。一句话:不是追求真理、奉献社会,而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像这种没有宏图大志的个人理想与我们科研人才所从事的探索发现的伟大事业相悖,不具备成为真正科研人才的优良品质,也不可能创造出令人敬佩的丰功伟绩。现在学校有很多所谓的科研人才,由于缺乏注重实践、吃苦耐劳的科研精神,脱离实践,在书本里面搞科研,在玻璃瓶里搞创造,写几篇想当然的科研论文充成果。自认为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高深得不得了,但是就是发挥不了实际作用。成果没得到应用,不是因为他人的鼠目寸光,没有发现这个“宝贝”,而是这个所谓的宝贝是温室里长大的,检验不够,历练不够,就像温棚里种植的人参,虽也是人参,但价值不大。
我们高喊科研成果利用率很低,主要原因是我们的科研队伍为社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不够,向实践学习的求实风气不够,放低身架,向工人、农民虚心学习的时间太少。
而虚心是科研人员必备的素质,因为我们人类所掌握的知识非常非常少,说大个的,宇宙有亿亿万个星球,数都数不清,但是我们人类连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都琢磨不透彻,连最近的月球都知之甚少;说小个的,世界上的病毒种类不计其数,但是我们人类还没有完全掌握一个病毒。人类对自然界了解得非常肤浅,因为知道的少,所以就不能有过多的骄傲情绪。而一些所谓的学者,自认为懂得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瞧不起中国的中医中药,但是在中医中药的神奇效果面前,却无言以对。他们说中医中药不科学,事实上,是他们所掌握的科学太少,是他们的科学理论体系还仅局限于他自己的领域。中药是实践中得来的成果,用西药理论解释不清,并不一定就是错的。因为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真理,西药理论也不例外。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而不是某个理论是否解释得通。
其实,在我们国家现在也有很多好的发明,创造了好的效益。但他们往往集中在工厂企业、田间地头,没得到推广。我国种植业的科技水平是领先的,现在养殖业科技也有突破。过去世界养猪业,猪拉稀要占到所有猪病的50%以上,每年因此而死亡的猪上亿头,特别是进入规模化养猪之后,这种病情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我从1998年开始,就期盼着能解决这个难题,能对社会有较大贡献。通过学习研究,到2001年取得了重大突破,猪拉稀的问题被我在实践中得到了根本解决,而且解决得很轻松。我的方法是:用一斤的信念平衡蛋白再加上两斤的玉米面混合使用,不论是病毒细菌引起的,还是营养引起的,一般是今天喂,明天就好,根本不用打针吃药,有的甚至上午喂,下午就好,而且完全没有毒副作用,治愈率98%以上,非常神奇,如果按12%的比例长期使用,猪的抗病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只是平衡蛋白的功效之一)。而成绩的取得不是我从实验中得来,也不是突发灵感得来,而是从实践中得来,是向众多养猪农民学习得来的。这项成果我从2005年组建公司面向全国推广,2008年在全国建了8000多个推广点,覆盖20多个省市,在推广区域猪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我们公司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我时常想:真正的科研人才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核心点在于向他人学习。我可能算不上科研人才,可能我的发明只是运气好,其实,我的运气好在于我喜欢向农民学习,我喜欢向他人求教,而且每每都有很大的收获。科研人才也不一定就得坐在实验室里,其实,很多好的成果往往是由群众中不经意的一句话、不经意的一件事中得来。
中国有13亿人口,是一个最广大的实验室,可惜我们充分应用的人不多;有最广泛的试验材料,也很少有人去巧妙利用;有最多的试验数据,也很少有人统计;有最全面的试验背景,而很多科研人员却不愿扎根进去,眼睛紧盯着实验室,放不下架子,放不开思路。其实,从实践当中总结收集先进的经验,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创造出很多成绩。如果我国科研院所的科研人才都能够深入农村、深入企事业单位,企业、农村的科研人才也可以到科研院所进行理论学习研究,那么,中国的科技会在不远的将来超越其它任何国家。
我们科研人员都认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原则。现在的问题是没有强制性地落实这一点。有人问:你的《我的人才观》是不是科研成果?我的回答:这得由实践检验。无论检验结果如何,我知道《我的人才观》来源于实践。
谁能成为真正的科研人才?不论学历高低都可以成为科研人才;卓越的科研人才之所以卓越,不在于学历,而在于有虚心向实践学习、自强不息的优良品德,有吃苦在前乐于奉献的仁爱品德,这仅是我的观点。观点对不对,请用实践检验。
不比速度要比结构
现在有很多培训师在给企业领导授课时强调,企业发展速度是企业强大的根本,并提出“快鱼吃慢鱼”的理论,我对这个提法有不同的看法。
企业培训师倡导:速度最重要,速度是决胜的根本。其理论根据是:在鱼类中,并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这个观点听起来有道理,但实际上没有抓住根本,过分强调速度,忽视了企业内部的核心治理,在企业内功上用劲不够,盲目扩张。不讲基础的快,只会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是非常容易出问题的。
“快鱼”之所以快,其根本不是速度,而是鱼本身的完美结构——合理的内部构造、流线型的体型、摆动有力的鱼鳍等。要学快鱼,首先应该学它的身体结构。它的身体结构设计精妙、优等,它的速度才快。倘若是一条普通的鱼,缺乏快速游动的能力和结构,拼命地加快速度,别说是想吃鱼,自己也把自己累趴下了。我们看到大马哈鱼,拼命地逆流而上,最后耗尽所有的体力而死亡。强调“快鱼吃慢鱼”的企业培训师们,只看到了现象,没有看到快鱼为什么快,没有看到它漫长的进化过程,没有看到它完美的身体结构,不知道内因是它的根本,而以为速度是吃其它鱼的根本,据此让所有的鱼都快跑,以速度定胜负,这种理论简直是荒唐可笑的。
快鱼吃慢鱼的思维会误导一些青年,使他们在做人做事上更加浮躁,为求速度急功近利,藐视道德和法律法规,投机取巧、不择手段,其结果往往是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和社会。这种思维鼓吹企业加快发展速度,而忽视企业的内部治理和内部发展,抓根本不够,强调企业快速地上新产品、新项目,进行新扩张。企业要真这样做了,会像大马哈鱼一样死得更快。
成功的根本不在于速度。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它告诫人们:速度不是最根本的,只要有憨厚仁爱的品德、自强不息的毅力、虚心的品格,哪怕他自身奔跑的速度像乌龟一样慢,也能取得成功。个人是这样,做企业也是这样,甚至国家建设也是这样。我们国家现在提出社会要“又好又快”地发展,把“好”放在“快”的前面,把质量放在首位,是科学的发展观,是英明的决策。与之相反,1958年的“大跃进”提出“大炼钢铁”、“超英赶美”,结果经济没有搞上去,反而大倒退,饿死了很多人。
我们学习“快鱼吃慢鱼”的思维,其实应该学习“快鱼”的根本,不只看它的速度,更要看它自身的结构。有的企业不知自己为什么而生存,企业经营方向不明,没有为社会创造优质产品的理念,只管拼命地往前冲,忽视自己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忽视自己的社会责任,以吃掉其他企业为目标,把与其他企业做你死我活的拼斗当为工作重点,其结果是失去社会的认同和支持,自取灭亡。就像手扶拖拉机,它的内部构造比不上奔驰汽车,就算加大马力,提高速度,跑散了架也追不上奔驰汽车,甚至会车毁人亡。
所以,速度不是根本,结构是根本,什么样的结构决定什么样的速度,结构与奔跑速度相匹配,企业才能长久;盲目地求快求大,以速度定胜负,不仅浮躁,而且幼稚。企业是这样,做人也是这样。
做人,要想成为受人尊敬的人才,为集体、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就必须强调内因,从自身品质抓起,下工夫培养自己的仁爱、虚心、自强不息的品德,有了这三个品德,跑起来才稳当。
2008年,中国男足最缺什么
中国男足很多时候是中国球迷的痛。2008年奥运失利后,中国男足又被人戏称为“梦游之队”。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男足对比利时的足球预选赛,一场球赛下来,因严重犯规,中国两名队员被罚下。这件事不仅遭到国外媒体的指责批评,中国球迷也是骂声一片。这可能是我们球员、教练始料未及的,球员可能认为自己置个人荣辱于不顾,在绿茵场上拼命厮杀,用脚狠踹对方球员,表现出的是一种“忘我”的狠劲,非但没有受到赞许,反而受到了批评,他们感到委屈。其实,他们这个委屈,暴露了中国球员和教练对“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的理解存在问题。
国奥队的惨败又让我们想起米卢。米卢带领中国球队第一次冲出亚洲,进入世界杯,那时候,他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受到足球的快乐。米卢提出的“快乐足球”,也深入千家万户,激励过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米卢走了,“快乐足球”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中国人对足球的期望越来越高,可惜的是中国男足的战绩却越来越差,以至于到了让人伤心的程度。但是球员、教练、足球领导人的收入反而越来越高。近些年来,中国男足频频爆出很多丑闻:“黑哨”,球员、教练*,球员转会风波,教练与教练之间的矛盾等现象,告诉我们中国男足的体育精神正在颓废。国奥队代表中国踢球,但他们没有深刻认识到中国男足是为什么而战,是为足球本身的运动精神而战,还是为了俱乐部的荣耀、个人的金钱地位而战。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奋斗的目标不一样,展现的团队精神就不一样,最后的结局也必然不一样。
这些年,我国足球队员个人技能没有后退,不少球员还出国到大牌俱乐部踢球,后退的是团队的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