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人物风云谱-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上进的人有什么稀奇?不管他对别人怎么样,起码他对妲己是很多情的——史记上说:“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以至于一直到他在鹿台上吊死都没有变心。对于一个集天下宠爱于一身的帝王来讲,能爱一个人爱这么长时间已是十分不易。当然,他之所以爱妲己是因为,其实妲己和他是同一类人,他们是知音。可以想像,妲己必也是一个很贪玩而讲究自己开心之人——至少她不可能是一个满口仁义道德,教他好学上进之人。

  我不知道假如纣王生活在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我相信他一定会对上网冲浪、卡拉OK、蹦迪、街舞等东西大感兴趣。他筑酒池、树肉林、建鹿台,令成百上千的美女裸舞于其中,饮酒作乐,通宵达旦,可见他的夜生活是十分丰富的,奢靡的。其场面另现在的任何一个富豪相形见浊。可见,他又是十分贪玩的。在这里一直都有一个人在欣赏他,陪伴他,这个人就是妲己。你想在当时这么多人都在非议他,冲他喋喋不休的时候,只有这一个人在他身边不离不弃时,他心里能有多么感动!孽缘也是缘,这就是他和妲己的缘分!

  为了让自己安心的寻欢作乐他把政事都推给他的宠臣费忠、恶来来全权代理。此二人只善于阿谀奉承却并不善于做事,以至于国事荒芜,忠言不用,战乱四起,民不聊生。

  总之,他的任期内是荒淫的,是血腥的,百姓的生活是痛苦不堪的。作为一个人,他的爱好甚至有些爱好或许是可以原谅的。但作为一个帝王则是让人不可容忍的罪孽。如果他不是一个帝王,假如他是一个艺术家,诗人、画家什么的,他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艺术家,他的贪玩好色等等或许还会被人作为绯闻津津乐道。怪只怪他生错了地方,所以后来在武王伐纣之后他只好*在他自己所兴建的鹿台之上。 。。

卷四、周本纪   羚羊政策创始人,善于逃跑的——古公亶父
卷四、周本纪

  羚羊政策创始人,善于逃跑的——古公亶父

  古公亶父,姓姬,名亶父。陕西省旬邑县人。据推算他是轩辕黄帝的第35代孙,是周祖后稷的第32代孙。古公亶父在周人发展吏上是一个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的关键人物,他是中国上古周族领袖。周文王的祖父。

  古公亶父积德行义,深受国人爱戴。更令人敬佩的是,此人胸怀广阔,以德报怨,为后世统治者所不及。

  在司马迁的眼里古公亶父或许称得上是一个致仁之人。在这里他是这样写的,当古公亶父的部落遇到戎狄侵略时首先他是“予之”你别打了,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还不行吗?

  给还不行,戎狄又攻打他。部落内的人不愿意了,还没完了,太欺负人了!要不我们教训他一下?

  按理说大多数的人都会认为忍无可忍,无须再忍了。况且,这时开战,无论是从道义上还是民心上都是说的过去的。

  但古公认为不然。他说:“你们立我为你们的君主还不是想让我给你们谋福利?现在戎狄进攻我们,我就让你们去给我抵御他们,打仗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他们杀了你们和你们杀了他们,都会引起后世的冤冤相报。拿你们的血去换取我的土地,我又如何忍心?

  他们不是进攻我吗?我现在就把土地全部给了你们,他们要的是我的财富,他们不会对你们不利的。你们有了土地,跟着我和跟着戎狄有什么区别?你们是我的兄弟姐妹,他们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兄弟姐妹。他们中的多数人也不愿意打仗。

  让你们为了我的缘故,去打打杀杀,你杀了我,我杀了你,我不忍心。就算我们打赢了吧,杀了别人(戎狄人)的父子,来让我作为他们的君主,这样的事我也不忍心去做!

  于是,他采取了羚羊政策,跑了。他逃跑以后戎狄果然没有难为他的臣民。

  他离开了他的辖地豳(bin陕西郴县)辗转循漆水逾梁山来到岐山(箭括岭)下的周原(周原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西部)。

  他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是有他的原因的,一、此地北倚巍峨的岐山,南临滚滚东流的渭河,西侧有汧河,东侧有漆水河。东西长约7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可谓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岐山山脉绵亘东西,以西北诸峰为最高,山麓的平均海拔在900米左右)。二、周原水源丰富,气候宜人,土肥地美,适于农耕与狩猎,岐山系天然屏障。三、经占卜后大吉,就决定在此定居。

  他逃到周原后,他的部族也陆续跟随他到了周原。从此姬姓的部落就自称为周人………生活在周原上的人。

  周族在古公亶父的领导下,疏沟整地,划分邑落,开发沃野,造房建屋。并营建城郭,设宗庙,立太社。构建中央机关,设官分职,官职庶务,改变了过去游牧民族的习俗,发展农业生产,使周逐步强盛起来。

  其它地方的自由民,见古公亶父如此仁慈,也纷纷扶老携幼赶来投奔。因地处周原,初具国家雏形。定国号为“周”。

  古公亶父的选择,在今人看来或许有点窝囊,但在那时来看,这却是一个很不错的战略选择。因为一、那时人少地多,另选一个地方并不是太难的事。二、选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易于休养生息,专心发展。这也为周后来发展为一个地区霸主奠定了基础。

  我要说的并不仅仅是他的战略眼光。而是他这句话里所包含的哲学含义。他并没把戎狄看做他的敌人,而是把他们也作为一些有父子亲情的普通人。

  这种思想有一点佛家的悲天悯人的情怀。甚至都包含了朴素的今天西方所强调的*的含义。他把他的人民和戎狄是同等看待的。他们也是人,也有父子之意,杀了他们的父子为我自己扩大地盘,这样的行为为我所不齿。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看了这些话,我们在比一比今后的一些统治者的做法,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西方有些国家是如何做的呢?远的我们就不必说了,近的如美国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再近入现在的巴以战争,他们在伊拉克、阿富汗、巴勒斯坦狂轰滥炸时,可曾想到过伊拉克、阿富汗、巴勒斯坦国家的国民也是人?他们的家园被毁、妻离子散也是很悲惨的?

  所以说,*、*并不仅仅是一面打给别人看的旗,而是一颗众生平等的善心!另一个角度上说,是中国的*、*在中国国内就可以找得到,不需要挖空心思的到国外去寻。呵呵!说多了就此打住。许多东西还是应该学习的,总之,好的就应该学习,坏的就应该坚决摒弃。

牦牛政策创始人  攻防兼备的周文王
牦牛政策创始人  攻防兼备的周文王

  和他的祖父古公亶父一样,周文王也是实行仁政的。但这种仁政里面又多了一点进攻的含义。因为他的攻守兼备我们不妨把他称为牦牛政策的创始人。

  奉行仁政的周文王像商汤一样在悄悄的积攒着他的实力。他的故事是在和汤武王有些相似,在他实力积攒的差不多的时候,纣王感觉到了威胁,于是把他召到朝歌,囚禁在羑里。

  后来,几乎和商汤一样他也让人给纣王送礼,最后获得了释放。当然,他送的礼和商汤不大一样,除了金钱财宝以外,还有一个花钱买不来的宝贝——美女。他送的礼是如此厚重,以至于纣王都不好意思的说:“你还送这么贵重的礼。”他指着美女说:“仅此一个足矣!”送个美女谁不高兴,换上是我,我也放他走了。呵呵!

  和商汤不一样的是,他在牢里并没闲着,他写起了书,他写的就是周易。相传文王八卦就是在他被囚时写成的。

  出狱后的文王并没有像商汤那样仓皇逃去,他又给纣王送了更大的一笔礼,这次可是个赔本的买卖——他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炮格之刑,纣许之。这笔买卖虽然看上去很不值,但却是他做的最漂亮的一笔生意,他失去了一块土地,但他得到了天下的人心。天下人人敬服于他的仁慈。

  走的时候,他又顺便问了一下,到底是谁在说他的坏话,纣王很实在地告诉他,我本来没有这个意思,都是那个崇候虎,是他非说你有反叛之心。像爱卿这样的仁慈之人怎么会反叛呢?

  他回去后更加贤德爱民,礼贤下士,以至于天下人人思周,纷纷投靠,他的人民越来越多。那时候人多可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不像现在一样还得计划生育。那时是人口多多益善,以至于像后来的齐国,摩肩接踵,挥汗如雨,那才叫繁荣富强。事实上现在也是。中国之所以在短时间内成为超级大国,还不是因为人多,劳动力便宜?如果不是这样俄罗斯干嘛要国家出钱鼓励生育?

  他不但对内怀柔百姓,同时他还兼做了一段时间的类似于现在的联合国秘书长的职务,为相邻各国调解纠纷,从而事实上成了附近部落的部落盟主。

  从监狱归来后,文王广招天下贤士,这时他招聘了一个了不得的人。此人姓姜名尚字子牙。是个怀才不遇的老待业青年。文王同他谈话,相互谈得很投机,文王了解姜尚确有真才,便让姜尚与他同车而归,立以为师,共同筹划灭商策略。

  壮大了的周文王开始展现他的实力,他伸出他尖利的角,先是挑翻了犬戎,战败西戎诸夷,灭了几个小国。再是攻打了密须、耆国、邘。把家门口打扫干净后,他要对付一个人了,这个人就是诽谤他的崇候虎,他拿下了崇候虎,终于报了一箭之仇!

  这充分显示出他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牦牛性格。不知道如果他还活着的话是否会继续征讨商纣王,还没等他继续征伐,他就在*了崇候虎后的下一年一命西去了。

狮子…善于进攻的周武王
善于进攻的周武王

  西伯侯周文王去世后传位于其子姬发即位,即位后的姬发武王即位拜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遁光导晦,富民安民、和睦四邻,继续发展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他整整等了九年。但他毕竟是一只狮子,等他发现自己实力以达到可以把纣王消灭的时候,他终于露出了獠牙!他要出兵伐纣了!

  但他并不着急,他要试探一下。

  于是他召集西周兵马,齐集于毕(今陕西省长安、咸阳两县之北,也就是渭水的南北岸之地)祭祀周文王。祭祀已毕,全体将士整装待发。突见远处尘烟滚滚,继而人喊马嘶,一彪人马现于面前。原来是临近部落见周武王伐纣前来相助的。武王忙上前道谢。寒暄未毕又一彪人马前来报到,继而接二连三来了几十帮人马足有几十万人。武王大喜!

  这时,武王突然做出一个另几乎所有人意外的决定,暂时先不伐纣,回去整顿军马另待时机!

  各路诸侯不解,纷纷询问其故,武王说:“纣王该伐,但此时尚有比干等大臣相扶,刚才朕祭先王时,见白鱼上岸,赤火曳空,显是先王提醒,纣虽无道,周必代之,但此时还不是灭纣之时。待其自绝于天,我等再出兵,必灭之!”    

  整合了各路诸侯的周武王,兵马更加强壮,实力更加强大!

  武王又等了整整两年。纣王更加昏庸无道了,他甚至杀了对他最忠心的王子比干,并把贤臣箕子囚禁了起来。连他的两个宫廷乐师太师疵﹑少师强都抱着他们的乐器来投奔西周。

  武王知道,时机到了,此时不伐更待何时!

  武王于是遍召各路诸侯,告诉他们:“纣王有重罪,不可以不*他!”于是祭告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都到齐了。武王作太誓:“今殷王纣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祖宗之法,杀妻灭子,如同禽兽,断先祖之乐,做*之声,怡说妇人。故今我代表上天给与惩罚。”大队人马,攻城拔寨,如摧枯拉朽,转眼就进攻到商朝的城郊牧野。

  武王再次鼓励将士道:“司徒、司马、司空,亚旅人等听着!古人有言‘母鸡司晨,其家必乱’。今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不祭祀祖宗,祸乱家国,弃父母兄弟与不用,暴虐百姓,致使成汤社稷危在旦夕。现朕代天征伐,大家听我号令!”誓师已毕,周军陈师牧野。

  闻武王伐纣,纣王也带领兵马出城迎敌。两军对峙,优劣立显。武王人马仅三万余人,但人喊马嘶,士气高昂!纣王人马虽七十余万,但士气不振,盔歪甲斜,人心思变!

  武王一声令下,周军像虎入狼群,直奔殷军杀去,殷军人马虽多但无战心,很快就被冲得起零八散。有很多殷军直接倒戈杀向纣王。一时间,兵败如山倒,纣王见呼喝不住,大势已去, 只身逃往朝歌,在鹿台*!

  武王一战成功,灭殷朝,斩纣头,杀妲己,夷费仲、尤浑,释萁子,封比干之墓,大赦天下,散鹿台制裁赈济天下百姓,一时民心大块!齐声颂扬武王之德。

  征服了殷商的周武王为表自谦,不敢称帝而自称为王,号周武王。统一中国的周武王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把纣王的儿子禄父封在了邶(古国名 'Bei'。周武王封殷纣王之子武庚于此;约相当于今河南省淇县以北;汤阴县东南一带地方),保全殷商的血脉,并命管叔、蔡叔辅佐。

  战胜殷商后,武王把兵器铸成了九个周鼎,解散了军队,示天下不再用兵,永保和平。

  武王战胜殷商两年而驾崩,天下未定。子诵即位,号成王。成王少,周公辅政。下面讲一下周公和成王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我欣赏古公亶父的羚羊般的忍让,也欣赏武王的狮子般的威武,但我更欣赏的是文王的牦牛般的柔中有刚。虽然它没有羚羊的速度,也没有狮子的钢牙利爪,但它有的是浩然正气。他既不会欺负弱小,也不会胆小退缩。他不会为了自己生存去伤害其他生灵的生命,但当敌人侵犯它时,它也会挺角相向,让来犯之敌肠穿肚破,命丧当场!它们无疑是世界上最有骨气的生灵!

  据闻,有人提议将中华民族的图腾由龙改为熊猫。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我承认熊猫是一种可爱的动物,但同时熊猫也是一种最无用的动物,可以说它就是动物中的花瓶。它既没有狮子的钢牙利爪,也没有羚羊的速度,更没有牦牛的独立和浩然正气。它虽被称为熊猫但既无熊的威猛也无猫的乖巧,可谓是百无一用。如果仅仅是为讨外国人欢心,为何不把自己的图腾改为一块牛肉,牛肉是西方人最喜欢吃的,且绝无威胁,必为西方人所喜。如果真的要改一下中华民族的图腾的话,我建议改为牦牛。这种动物恰恰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精神!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定天下周公辅成王
定天下周公辅成王

  周武王驾崩之时天下未定,诸侯战乱纷起,考虑成王诵年少,刚刚十二、三岁岁,决定传位于周公旦。周公旦坚辞不受,遂传位于成王诵,周公旦辅政,代行王权。

  周公旦,姬姓,氏号为周,爵位为公,名旦,字不详(根据先秦的实际情况,男子不称姓,女子不称氏,故而不能将姓名连读)。出生年月不详,卒年不详,享年大约六十多岁。文王之子,排行第三(学界亦有观点认为是第四子),亦称叔旦,史称周公旦。周公旦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

  周公旦辅政期间,原来商王朝直接统治的地方,武王把它分成三部分,邶由纣王之子武庚禄父掌管,卫由蔡叔度掌管,庸S由管叔鲜掌管,史称“三监”。(也有的说管叔、蔡叔、霍叔称为“三监”。但说霍叔为“三监”之一,《史记》、《汉书》等都不载。)管叔的封地在管(今河南郑州一带),蔡叔的封地在蔡(今河南上蔡一带)。封叔旦于鲁(今山东曲阜),为周公。封太公望于营丘(今山东临淄北)。封召公爽于燕。(今北京西南,一说在北京。)管叔鲜、蔡叔度不服周公监国,污周公有谋反之心,起兵造反。成王一个小屁孩,自是不知道好歹,也将信将疑。周公旦堂堂正正自不怕别人毁谤,但毕竟人言可畏。遂找太公望、召公姬姡得髑榭觯馐颓遄约旱牧伎嘤眯模〉昧四诓康囊恢乱饧>龆ǔ霰*管叔度和蔡叔鲜。

  公元前1022年顺利地讨平了三监的叛乱,杀掉了首恶管叔鲜,擒回并杀掉了北逃的武庚,流放了罪过较轻的蔡叔度。蔡叔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胡“率德驯善”,和他的父亲大不一样。周公听到之后,便提拔他作鲁国卿士,胡把鲁国治理得很好,周公又把胡封到新蔡。

  周公讨平管蔡之后,乘胜向东方进军,灭掉了奄(今山东曲阜)等五十多个国家,把飞廉(飞廉,亦作蜚廉,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兽,文献称飞廉是鸟身鹿头或者鸟头鹿身,秦人的先祖之一为飞廉<;蜚廉>;,古代楚地以飞廉为风伯。又飞廉是纣王的宠臣,善奔跑,为纣筑石棺,未必而纣亡,飞廉伤心而死。从这里看,飞廉还是个很忠心的人。)赶到海边杀掉。从此周的势力延伸到海边。

  周公旦用三年时间平定了内乱,周公旦又开始治理朝政,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初作《大诰》,次作《微子之命》,次《归禾》(赠送嘉禾。归,通“ 馈 ”。 周成王 叔父 唐叔 的食邑内获异禾,生于异垄,合为一穗,以为象征天下和同的嘉禾,为 周公 之德所致。王命赠于 周公 。又命作《归禾》篇,已亡。《竹书纪年》卷下:“ 唐叔 献嘉禾,王命 唐叔 归禾于 周文公 。”《三国志&;#8226;魏志&;#8226;陈留王奂传》:“镇西将军 卫瓘 上 雍州 兵于 成都县 获璧玉印各一,印文似‘成信’字,依 周成王 归禾之义,宣示百官,藏于相国府。”参阅《书&;#8226;微子之命》。),次《嘉禾》。

  这《大诰》相当于现在的宪法,是规定国家基本制度和基本政策的,体现了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的基本思想。《微子之命》(微子之命:微子,名启,纣王的同母兄长,帝乙的长子。命,诰命。周成王杀了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是命令微子启代替武庚为殷之后裔,封他于宋国,以奉行成汤的祭祀。史官记录成王封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