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乙绯散文全集-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就是乖乖地听大人们无休止地唠叨着“——结婚——生子——抱孙——”之类的话,然后就在家人的操纵下实践着“结婚、生子、盼孙、老掉、死去……”的人生轨迹。这就是人生啊,一种绝对自由中的无自由,一种解脱中的羁绊,一种充满希望后的绝望!

  
  岁月啊,渐次地把我们逼为“婚奴”、“房奴”、然后升级为“孩奴”,在扛不住外界压力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接受“命运论”这个事实。结婚、买房、生孩子,压力、压力、成压迫,这条血淋淋的人生道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挤啊?困惑的很!人生就是在设赌,结婚、买房、生孩子就像在投注,赚了赔了都得默默地承受!

  
  曾听一仁兄说“生孩子还不如买股票呢”,股票再怎么掉都不会被套牢,而生孩子就会套你一辈子。

  我的同学们都在为婆家开枝散叶呢,看着他们发来的一条条生子喜讯,我也跟着雀跃一番,但是这样的事情临到我时,我会好好考虑一下上面那位仁兄的话的,我,也许不愿意被套牢吧!

  
  记得第一位女同学诞下麒麟儿时给我发来喜讯,高兴之余我却想象不出新生儿是个什么样子,于是在网上查了一查,谁知看到一产妇剖腹产的图片,那种白肉翻卷、鲜血淋淋的画面,让我想起家乡屠宰牛羊的场景,感觉产床上的女人和屠宰场的羊儿差不多,那么残忍的场面,看的我毛骨悚然,连着几个晚上做噩梦!

  
  事实上,即使父母搭上身家性命地为孩子付出,但生活中还是有好多不肖子孙的存在!

  
  常常在网上看到子女不赡养老人的消息,且身边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任我怎么想象,我都想象不出自己的未来会是个什么样子。哪个孩子不是本着“人之初,性本善”的真理诞生的?哪个 父母不是本着“正直、正义、善良、孝顺”的原则去教育孩子的?但是生活中还是有那么多不肖子孙在做孽!

  
  试着算一下:当一个孩子从胎儿时就开始花费父母的钱,直到他十八岁成年,抑或到二十八岁还“啃老”时,他会花掉父母多少钱、耗掉父母多少心血啊?如果子女对父母好一点,父母就很满足,但如果子女对父母不好呢?那父母的钱、心血不就白花了吗?都说养儿防老,试想养一个未知数的儿子,还不如攒一笔养老金来的踏实,来的划算呢。不知道那些常常被子女撸起胳膊抡两巴掌的父母,是不是已经后悔了生儿的抉择?

  
  正因为孩子没有决定自己是否出生的权力,所以父母们在要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未来,不要抱着“养儿防老”的思想去生育孩子,也不要抱着能生个聪明伶俐的孩子的思想去生育孩子,也许你的孩子正是那个人人唾骂的不肖子孙,也许你的孩子是一个身心不健全的孩子(指生理问题)。所以说,不要总是想着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孩子的身上,你要有足够的准备(思想准备、资金准备)去买孩子这个“未知股”,当你被孩子套牢,成为“孩奴”的时候,也要做到“不抱怨,不埋怨,表现的心甘情愿”这一境界。

  
  唉,虽然扯的有点远了,但因为自己也要面对这些事实了,所以应该慎重地考虑一下了,不能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作者题外话:因为买不起房子,所以结不起婚,因为养不起孩子,所以结不起婚,因为结不起婚,所以不愿长大。这就是80后,一个被房奴、孩奴、婚奴威胁下的80后,一个看似自由却无自由的80后,一个充满希望却前途迷茫的80后!

冬夜
搬进清城后,才发现“夜”不是传说中的那么黑。因为有璀璨的灯光,所以夜色下的独步显得更加优雅。

  我习惯性地半夜三点醒来,习惯性地望向窗外,毫无悬念地看到了夜色下的那个身影,虽然穿着臃肿,脚步踢踏,但在寂静的夜里,在灯光的掩映下,那“独步”的身影,显得异常的神秘,那“踢踏”的声音,似乎表达的是另一种高雅。虽然我从未看清他是谁,但是不难猜出他是清城的“夜神”,小区的坚实守护者。于是很是感激,白天每每出入清城时,都会习惯性地向他们点头示意,或报以微笑,他们也会很礼貌地回应。

  今夜,又习惯性地醒来,窗外的风很大,很凛冽,刮得小区里的树木呜呜做咽。因为有点感冒,所以懒得起来伫望窗外的身影,只是窝在被窝里假寐。

  大脑异常地清醒,脑海里突然蹦出了“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的毛泽东的《卜算子&;#8226;咏梅》词句,很是惊讶,不知道我是想用这几句词来“寓人”,还是“寓己”?紧接着,小学里学过的那些诗词全都涌了出来,如“《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节,待到雪化时。”, “《红梅》: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处处立风雪。”, “《腊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我,是有点怜悯冬夜寒风下的小兄弟们,所以很幼稚地冒出了这么多隐喻“高节”、“坚强”、“默默奉献”的诗词,我知道自己很可笑,但是这样的比喻也不是很过分啊!

  冬日午夜,当高楼里的居民窝在温暖的被窝里做酣梦的时候,谁会想过小区里那些顶着寒风巡逻的身影?虽然他们也是为了生计才做这样的工作,但是谁工作不是为了生计啊?同样都是为了生计而工作的人,为什么保安往往就得不到业主的尊敬呢?

  前天,我眼睁睁地看着一位业主对保安大打出手,嘴里还骂骂咧咧地说着:“你个看门狗也来管老子的事情?”

  清城,是一个地上花园式的小区,为了小区居民的人生安全,小区里不允许机动车辆的进入。车辆的停放,都在专造的地下车库里。

  而这位蛮横的业主,凭借其“业主”的名义,偏要把车开到地上小区里,因保安的阻拦,便出现了以上的一幕。

  我很是惊讶,这位业主在小区里居住的时日也不短了,即使不知道这里的规矩,但也应该看到身边的人是怎么做的吧?你几时看到过有业主把机动车开到小区里的?“关爱生命人人有责”这句话不是只针对别人说的,难道小区里就没有你的父母、妻子、儿女吗?小区里的老人和小孩多,这样做,也是对老人和小孩的负责。当你家老人或者小孩在家门口遛弯时,因躲闪不及突来的汽车而被撞飞时(当然这样说有点不礼貌),你会是怎么想的呢?一个自己常年居住的“家”都保证不了人生命的安全,还有什么地方会是安全的呢?尊重保安吧,他之所以阻拦你,是对你生命的负责!不要因为他们干着保安的工作,你就可以蛮横地称其为看门狗,不要因为他们拿了你缴纳的物业费中的很少的一部分钱,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对其吆五喝六。试想,没有他们的巡逻,你午夜的酣睡还能那么淋漓吗?没有他们的守护,你万贯的家产还能那样巍然地伫立在你的家吗?如果这个社会真那么和平,那“窃贼”一词又是怎么诞生的?你们只是掏了请保安的钱,却得到了警卫的服务,该知足了。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说楼高到了与天相接,但是再怎么高的楼都挡不住冬夜寒风的肆虐与侵略。

  夜依然那么深,风依然那么急,灯光依然那么璀璨,“踢踏”的声音依然那么响,我依然失眠到天亮。
  作者题外话:保安,就是保护你安全的那个人,请业主们尊重他。

春去花落知多少?
春去花落知多少?

  ——五一记事

  五一,三天假,不可谓长。

  春即逝,故念逐春,因有恙,闲置闺中。

  嗜睡如彘,贪食如彘,神色慵懒如彘。

  
  对镜顾怜,伊人迟暮,心戚戚然!

  奋起,力挽红颜一丝春,故约邻里二三,理首修容。

  心切不得法,枉费盈盈热盼,上演一幕“东施效颦”。

  
  叹季节更换之频,容颜老去之速。老之老矣,华佗安得回春?

  故一记,以警后行,不得以微力搏天命!

李少红成就了一批伪“红学专家”
文/乙绯

  
  毋庸置疑,我是喜欢《红楼梦》的

  毋庸置疑,我也读过好多版本的《红楼梦》

  毋庸置疑,曹雪芹、高鹗版本的《红楼梦》流传最广

  毋庸置疑,曹雪芹、高鹗版本的《红楼梦》至今还在流传

  毋庸置疑,被世界各国翻译过去的《红楼梦》原著也是曹雪芹、高鹗版本的

  毋庸置疑,我们的后世子孙读到的《红楼梦》全集还是曹雪芹、高鹗版本的

  但是,我就奇怪了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说曹雪芹、高鹗版本的《红楼梦》不是原著呢?

  那原著到底是个什么摸样?

  
  自从李少红导演的《红楼梦》播出后

  李少红便成了风尖浪口上的“人物”

  新的老的红学家都站出来指责其的失实

  老的少的观众都在骂李少红白痴

  什么东陵学、西岭雪的跑到电视上大加指责李少红的无知

  翻着自己的书来佐证《红楼梦》原著的真实性

  就连刘心武老师先生都不敢落后地站出来指责红楼梦结局的太喜剧

  ……

  ……

  我就奇怪了

  中国那么多红学家,每个人都在说新《红楼梦》不尊重原著

  他们研究了近一生,那原著的摸样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说实话,中国人民很期待哦,真的非常期待一睹原著真容

  自从《红楼梦》前八十回出世以来,有多少学者都在接续后四十回

  流传的版本很多,但是被人们认可的只有曹雪芹、高鹗版本

  红学家们都说那不是原著,因为不符合逻辑

  但是他们也没有给我们一个符合逻辑的原著

  他们每天都在分析,都在研究,似乎要还原人们一个真相

  但是真相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因为时间越来越远,再怎么研究也只是通过揣测与臆想来得出主观性的结论

  所以说红学家们凭什么说高鹗的后四十回脱离原著呢?

  同样都是揣测,高鹗离曹雪芹的年代更近一点,如果真要揣测

  我想高鹗的思想应该更接近曹雪芹吧?

  红学家们之所以研究《红楼梦》,是因为热爱《红楼梦》

  但是研究可以,但不要总是拿自己的揣测来推翻别人的揣测

  你说你的揣测有根据,但是也许曹雪芹先生写红楼梦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多的寓意呢?

  这就像一个富翁,临死时伸出一个手指一样,他的动作也许只是要抠一下发痒的鼻孔而已,但留给别人的是更多的揣测。

  在中国

  你说你喜欢《红楼梦》,起码别人会认为你比较有内涵

  你说你通读了好几遍《红楼梦》,别人就感觉你挺高雅的

  你说你对《红楼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你在别人眼里的形象马上高大起来

  你说你还出了几本关于《红楼梦》的书,那你就是人们眼里的学者了

  你说你不仅出了几本书,还有自己的Fans呢,那不用别人崇拜,你自己就把自己崇拜起来了,甚至自己的名片上都会印上“红学专家”,甚至还敢颐指气使地指责别人的揣测是错误的,一切要以自己的为标准。

  想想挺好笑的

  因为李少红的重拍

  突然成就了一些人

  让那些习惯沽名钓誉的人

  借着李少红这个垫脚石,踏上了“红学家”的位置

  他们上电视、发博文,大吵大骂李少红

  说什么宝玉是红色的,用成了绿的呢

  说什么结局违背原著啦

  ……

  ……

  我不是好笑他们说的不对

  我是好笑他们既然都成“家”了,怎么还不还原给大家一个真实的红楼梦啊?

  “红学家”是干什么用的?难道就是抱本红楼梦,摆碗茶,给人们装高雅看的?

  都研究了几个世纪的红学,都吵吵了几个世纪的原著说,

  到现在还没有还原红楼梦的真面目,

  有什么资格来指责别人的揣测呢?

  同样是揣测,怎么高鹗的后四十回就不是原著了?

  近期自诩为“红学家”的“大家”们,是因自己不得红学真谛而脸红时自命名的吧?

  借着红楼梦来炒作自己,还自诩为红学家,真是够厚颜无耻的!

  曹雪芹的红楼梦留给世界一个经典

  高鹗的红楼梦接续了这个经典

  所谓的红学家们,在自己接续不了经典的时候,想到了嘲笑接续的经典

  真是够味道!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