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何成为带头大哥-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定闲师太的眼光早已超越了世俗的偏见,她深信自己的眼光,绝不会看错。外界对令狐冲的看法不过是庸俗之见。这正是定闲师太的过人之处,世上又有几人能有此慧眼?

“空降兵”令狐冲为什么能成功着陆?(2)
令狐冲和恒山派众女同船而行期间,莫大先生偷偷跟踪令狐冲一连五天,发现他每晚总是在后艄和衣而卧,别说对恒山众女弟子并无分毫无礼的行为,连闲话也不说一句。莫大先生自认为如年轻二十岁,接连数十晚面对这些妙龄女子,也难以自控。这才对令狐冲好生佩服,知道他不但不是无行浪子,反而是一位守礼君子。
  武当掌门冲虚道长也曾经暗中派人打听,这才知道令狐冲并无什么真正的劣迹。
  但定闲师太仅凭自己的眼光就认定令狐冲所作所为,虽然有时狂放大胆,不拘习俗,但却不失为大丈夫的行径。定闲师太的战略眼光比起莫大和冲虚不知高出了多少倍。
  但选接班人也不能仅仅看品行。一个品行端正,但能力不足的接班人,还是不能在风雨飘摇的江湖力保恒山派基业不倒的。
  嵩山派掌门左冷禅为了胁迫恒山派同意五岳并派,派人假扮魔教,兵分两路,对恒山派进行追杀。令狐冲适逢其盛,先后在福建仙霞岭和龙泉铸剑谷两次挽救了恒山派,并揭破了嵩山派的丑恶面目。
  令狐冲在这两场战役中表现出来的武功(能力)以及对左冷禅意欲五岳并派称霸武林的不认同(价值观),令一贯反对五岳并派的定闲师太极为欣赏。
  品行端正、能力超强、价值观一致,这应该是最理想的接班人人选了。但这还不足以确保接班人的成功。
  大多数空降兵的不成功,并不是因为品行、能力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出了问题。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空降兵”必须获得组织成员的认可和拥戴。
  一般来说,组织成员对于外来陌生的“空降兵”都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的。如果“空降兵”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融合到组织中,赢得组织成员的信任,是不可能顺利开展工作的,进而无法取得短期业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样的恶性循环,结果必然是“空降兵”以失败告终,卷铺盖走人。
  但令狐冲不同。他早已经在两场同生共死的战斗中和恒山派弟子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不但赢得了她们的信任,也赢得了她们的拥戴。
  恒山派弟子得知令狐冲遭遇不公平待遇,被岳不群赶出华山派,纷纷劝慰他自立门派。这足以证明令狐冲在她们心目中的地位。
  这是令狐冲得天独厚的大好条件。定闲师太在选择接班人的时候,不会不把这一点考虑在内。
  当令狐冲就任恒山派掌门之际,三山五岳的江湖异人纷纷前来捧场。令狐冲当即吸收他们加入恒山派,成立恒山别院,命他们另居别谷。这纯属令狐冲的胆大妄为之举。若非令狐冲深得恒山派众弟子的信任和拥戴,这个举动就足以让他众叛亲离,人人都会斥责他肆意胡为,违背先师遗愿。但恒山众弟子事实上只不过是一笑置之。
  定闲师太重事实,重实践,不受江湖传言迷惑,不受清规戒律约束,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具备战略眼光和战略勇气的卓越领导者。
  其实,具备战略眼光的领导者很多,但具备战略勇气的领导者却很少。很多领导者明明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战略选择,却由于实施过程将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或无法得到公众的认可而不敢冒险一试,只求平安稳妥。
  定闲师太坚定地选择令狐冲当接班人,绝非易事,确实需要一番大智慧和大勇气才能将这个惊世骇俗的决定贯彻到底。
  这才是“空降兵”令狐冲得以成功的真正原因。
  

乔峰是怎样炼成的?(1)
很多人以为,乔峰在武功技能和领导能力上的神威凛凛绝对是天生的,是别人无法模仿复制的。丐帮帮主汪剑通能够找到乔峰这样的接班人,实在是出于可遇不可求的幸运。但其实不然,乔峰的成就,无论是武功,还是领导才能,都是精心培养出来的。
  乔峰的武功能够冠绝天下,当然也得益于他的遗传基因。他的父亲萧远山就是辽国的绝顶高手,仅凭一己之力,就将带头大哥玄慈、丐帮帮主汪剑通等二十余位中原武林的一流高手打得落花流水。
  但是,我们别忘了,乔峰本人只是那场宋辽之间血腥争斗遗下的孤儿,他根本没有选择命运的权利。
  乔峰命运的决定权就在争斗中幸存下来的带头大哥玄慈手中。玄慈一锤定音,决定了乔峰的未来发展路径。
  玄慈觉得自己这些人对不起乔峰的父母,决意将乔峰培养成一个英雄人物!这并不是理所当然的选择。智光和尚就提出过不同的意见,他认为乔峰应该平平稳稳,以务农为主,不要学武,也别再卷入江湖恩仇之中。
  如果是智光的意见占了上风,那么,乔峰有多好的天赋也没有用,他最多只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农夫。
  但玄慈毕竟是带头大哥,所以,乔峰虽然被农家收为养子,但并未成为农夫,而是走上了成为英雄的道路。
  这一切,连乔峰自己也不知晓。
  乔峰七岁之时,在少室山中采栗,遇到野狼。有一位少林寺的僧人将他救了下来,杀死恶狼,给他治伤,自后每天便来传他武功。这一位便是少林玄苦大师,正是玄慈方丈精心安排的导师人选。
  乔峰十六岁时,遇上了丐帮汪帮主,被他收为徒儿。这自然也是直接出自玄慈和汪帮主的培养计划。
  智光在揭开乔峰身世真相的时候曾经说:“你自己天姿卓绝,奋力上进,固然非常人之所能及,但若非带头大哥和汪帮主处处眷顾,只怕也不是这般容易吧?”
  乔峰一直以为自己一生遇上什么危难,总是逢凶化吉,从来不吃什么大亏,而许多良机又往往自行送上门来,不求自得,从前只道自己福星高照,一生幸运,听了智光之言,不由心想莫非当真由于什么有力人物在暗中扶持自己。
  智光又继续道:“汪帮主初时对你还十分提防,但后来见你学武进境既快,为人慷慨豪侠,待人仁厚,对他恭谨尊崇,行事又处处合他心意,渐渐地真心喜欢了你。再后来你立功愈多,威名愈大,丐帮上上下下一齐归心,便是帮外之人,也知丐帮将来的帮主非你莫属。但汪帮主始终拿不定主意,便由于你是契丹人之故,他试你三大难题,你一一办到,但仍要到你立了七大功劳之后,他才以打狗棒相授。那一年泰山大会,你连创丐帮强敌九人,使丐帮威震天下,那时他更无犹豫的余地,方立你为丐帮帮主。以老衲所知,丐帮数百年来,从无第二个帮主之位,如你这般得来艰难。”
  尽管乔峰的帮主之位得来极为不易,但这恰好成了他的历练之机。试想又有几人能够得到如此之多的培养机会呢?而且,在危急关头,总有玄慈和汪剑通出手相救。这等于是上了保险的实战演练。资质再驽钝的人,有了这么多真刀实枪、包赢不输的实践良机,也会有极大的提高,更不用说天资甚高的乔峰了。
  武功和领导能力都不是纸上谈兵能够提高的,只有在实践中历练才能提高。集万千机会于一身的乔峰,又如何能不卓越出众,足以担当大任呢?

乔峰是怎样炼成的?(2)
所以说,乔峰的才能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当然,他良好的天赋使得他在培养过程中发展一日千里,远胜过平庸者的庸庸碌碌。
  但是,任何一个组织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即便是敌人,从历练领导才能的角度来说,也是稀缺的资源。乔峰一个人得到的资源多了,别人的机会自然就少了。但这并不是说其他人就不具备领导丐帮的潜质了。
  事实上,丐帮中的诸长老、各舵主中也不乏天资优秀者,只不过他们在乔峰的阴影中生活得太久,基本得不到组织阳光的照耀,以致于未能茁壮成长。
  等到乔峰被逼退位,丐帮一时就找不到足以主持大局的人,只能由年老退隐的徐长老勉为其难,暂行替代。但徐长老并无乔峰的统率驾驭之能,所以,在西夏一品堂的高手发起突袭后,丐帮竟然全军覆没。此后,丐帮的实际控制权更是被诡计多端的大智分舵舵主全冠清掌控,而武功高强、行事幼稚的铁头人游坦之则成为了傀儡帮主。一时之间,丐帮声誉大坏。
  丐帮所承担的后果,便是因为将培养接班人的资源全数给了乔峰之故,以至于其他人都没有发展出足够的才具来主持危局。
  这是“乔峰是培养出来的”这个结论最强有力的证据。
  这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
  既然“卓越的接班人”是可以在组织内部培养出来的。那么,选择谁成为培养对象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被选为重点培养对象的人势必耗费组织中有限的资源,如果择人不当,那么组织要承担的后果就很严重了。
  汪剑通选择乔峰当接班人是别无选择的。
  玄慈当初着意将乔峰培养成英雄人物,但并不想汪剑通将丐帮帮主之位交给他。所以,玄慈给汪剑通写了一封信,详细阐明了自己的意见:
  “剑髯吾兄:‘数夕长谈,吾兄传位之意始终不改。然余连日详思,仍期期以为不可。乔君才艺超卓,立功甚伟,为人肝胆血性,不仅为贵帮中卓尔不群之人物,即遍视神州武林同道,亦鲜有能及以。此才具而继承吾兄之位,他日丐帮声威愈张,自意料中事耳。然当日雁门关外血战,惊心动魄之状,余无日不萦于怀。此子非我族类,其父其母,死于我二人之手。他日此子不知其出身来历则已,否则不但丐帮将灭于其手,中原武林亦将遭逢莫大浩劫。当世才略武功能及此子者,实寥寥也。贵帮帮内大事,原非外人所能置喙,唯尔我交情非同寻常,此事复牵连过巨,祈三思之。’”
  但这已经是玄慈一厢情愿的想法了。乔峰独享了诸多资源,历练而大成,丐帮中已经无人可及。再退一步讲,即便是汪剑通选出了另外一人当帮主,这个帮主又怎能驾驭得了英雄无敌的乔峰?
  可是,汪剑通也不得不考虑玄慈提到的乔峰的身世问题。所以,在乔峰接任帮主之日,汪剑通写了一封密令给副帮主马大元,以防万一。
  密令如下:
  “字谕丐帮马副帮主、传功长老、执法长老、暨诸长老:乔峰若有亲辽叛汉、助契丹而厌大宋之举者,全帮即行合力击杀,不得有误。下毒行刺,均无不可,下手者有功无罪。汪剑通亲笔。”
  汪剑通这个安排本身是无可指摘的,但他将遗书仅交付马大元一人,是否揭露乔峰身世真相全由马大元一人决定,却是个非常冒险的举动。人在江湖漂,谁能不挨刀?如果马大元死于江湖仇杀,又由谁来掌管这封遗书呢?如果马大元另有图谋,又该如何处置呢?这种种问题,汪剑通都未考虑周详,也就给后来的丐帮内乱埋下了隐患。马夫人因私怨发起了“倒乔运动”,却导致丐帮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从乔峰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知道,只要未雨绸缪,精心培育,像乔峰这样卓越的接班人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同样,从乔峰的遭遇以及带给丐帮的伤害,我们也要提醒现在的领导者要切记,培养接班人所投入的资源是不可逆的,接班人一定要选准人,否则,轻则浪费资源,重则损害组织。
  

比降龙十八掌更重要的是什么(1)
……人才培养的“靖·康模式”之辨在《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和杨康两个人的名字得自“靖康之耻”,他们俩还没生下来,就已经承担了不忘“靖康之耻”,为国效力的重任,但这两个人随后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郭靖为人木讷,心思愚钝,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实疙瘩。杨康为人*倜傥,心思灵活,资质聪颖。
  郭靖的母亲李萍一个人含辛茹苦把郭靖拉扯大,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差点就死在了风沙弥漫的大漠之中。杨康本是杨铁心之子,却因母亲包惜弱改嫁给大金国的六皇子完颜洪烈而降生在王府之中,自小锦衣玉食,过着上等人的生活。
  杨康的师父“全真七子”之首的丘处机也比郭靖的师父“江南七怪”强得多,丘处机一个人就可以把“江南七怪”打得落花流水。
  从两者的条件对比来看,杨康的发展前途应该远比郭靖光明远大。
  但事实上,最后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反而是不被看好的郭靖成了侠之大者,不但武功达到了一流境界,而且勇敢地肩负起了救国救民的重任,美名扬于江湖,而杨康的武功始终上不了层次,在道义上也选择了背国求荣,连亲身父亲杨铁心都不肯承认,最终身败名裂,死在了嘉兴王铁枪庙中。
  如果把郭靖和杨康看做是组织中的两类不同的员工,他们俩的不同发展轨迹给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员工的培养,到底是应该先培养他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还是应该先培养他的工作能力?
  承担培养杨康任务的是丘处机和包惜弱,但他们只注重让他习武学文,一直没有将身世真相告诉他。而且丘处机惯于云游四方,并没有一直呆在杨康身旁。仅有的一点相处时间,也只用在了传授武艺上,并没有将为人处世的仁义道德以及行走江湖的武林规则等这些东西教给他。所以,杨康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习武,习武后又要肩负什么样的重任(靖康二人在嘉兴比武争胜并不是他们的真正的目标,而是丘处机和江南七怪为了互相激励,不放弃寻找到忠良之后并加以培养的一种手段)。等到最后包惜弱被逼讲明真相,杨康已经无法从锦衣玉食的生活中摆脱出来了。贪慕富贵的他,连自己的亲生父亲都不肯认了。当然,如果不是前夫杨铁心找上门来,包惜弱也还是得过且过,不会主动对杨康说明真相的。
  一切已经太晚了,杨康已经定型了,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大金国的价值观。这个时候根本不能指望他为大宋出力,一雪“靖康之耻”了。
  我们今天很多的领导者,也在犯丘处机和包惜弱的错误,他们倾向于优先关注员工的能力,而不够重视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培养。
  当然,一开始就注重能力培养,能够迅速取得短期效应。初入江湖,由于自身资质、师资、家境等主客观原因的影响,郭靖的工作能力(就江湖而言,工作能力主要是指武功)是比不上杨康的。两个人的第一次交手,是在穆念慈比武招亲的时候。郭靖打抱不平,就不是杨康的对手。
  郭靖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宋人,母亲李萍很早就把国恨家仇告诉了他。郭靖从小就知道,自己的父亲被坏人害死,自己只有练好武功才能为父亲报仇;自己的故国遭受了“靖康之耻”,只有练好武功才能为国效力。
  等到江南七怪寻访到郭靖,开始传授武功。江南七怪便在大漠中和他朝夕相处,从未离开。七怪除了教他习武,也不时向他灌输江湖侠义之道,为人要匡扶正义。

比降龙十八掌更重要的是什么(2)
李萍和江南七怪的做法,培养了郭靖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事实上,只有员工拥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才能发自内心、责无旁贷地去承担责任,才会竭尽所能地去创造优良业绩。
  果然,此后郭靖在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下,刻苦练功,终于练成了闻名天下的降龙十八掌和其他精妙武功,成为一代武林宗师。
  以郭靖的资质,如果没有责任感带来的驱动力,要练成降龙十八掌几乎是不太可能的。而且,郭靖在襄阳保卫战中,勇敢地承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拼着和成吉思汗恩义两绝,力退蒙古大军,使风雨飘摇的宋室江山得到了一段来之不易的安宁时光。
  郭靖的经历,让我们想起了诸葛亮。诸葛亮为什么能够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因为刘备临终嘱托,在他肩上压上了家国重任,让诸葛亮觉得自己必须拼命地工作,才能不负重托。
  成功是高度责任感的行动后果。作为一个领导者,为了让员工出色地完成任务,要做的事情就是培养并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工作能力。郭靖和杨康的个人成长过程可以归结为人才培养的“靖模式”和“康模式”。
  “靖模式”注重的是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培养,追求的是长期的效果。而“康模式”注重技能学识的提高,追求的是眼前的利益。
  靖康二人的不同成就和不同归宿,证明了“靖模式”要优于“康模式”。尽管“康模式”可以很快取得短期收益,但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培养还是要优先,要尽早。否则,杨康的悲剧就会在组织内重演。
  一个没有强烈价值观的员工,不可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所作所为必然是接受错误价值观的指引。
  一个没有正确责任感的员工,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为组织多做贡献。
  而且,一个没有正确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员工,即使他能力特别强,他也不会把所有的能力都发挥出来,为组织效力。
  另外,一个原本对本组织没有责任感的员工,如果他非常努力地去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那么领导者就要提高警惕,他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有如此大的改变?因为价值观是不可能一夜之间发生变化的,责任感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培养出来的。这种异常现象的背后,很可能隐藏着对本组织不利的谋划。
  很多人以为郭靖之所以功成名就,是因为他一路上遇到的都是好人,没有邪恶的诱惑。其实,郭靖遭遇的诱惑一点都不比杨康小。
  郭靖身负绝顶武功,又学会了武穆兵法,对于雄心万丈、以征服世界为目的的成吉思汗来说正是得力的人才。成吉思汗对他当然是着意延揽,不但把女儿华筝许配给他,封他为金刀驸马,还封他为位高权重的万夫长。如此优遇,连正统的蒙古人都自叹不如。对于郭靖来说,这也是这辈子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施展平台了。
  但是,一旦郭靖得知成吉思汗要吞并宋朝,就毫不犹豫地和他决裂,放弃了所有的已经到手的荣华富贵、重权高位,并立即坚决地站到成吉思汗的对立面上,为保护故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试想,如果郭靖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指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