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电影史-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许多缺乏想象力而仍想追求新颖的法国、美国和英国的电影制片商,认为最容易而且最经济的办法,就是去翻印梅里爱独自创造出来的影片。我们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现在在此地设立了分公司。我们相信,法律对我们是会给予保障的。”

    梅里爱除了摄制长篇影片以外,也摄过一些100米以内的短片。这些影片大都是利用简单或复杂的特技摄影来表现魔术,在这些影片中最有名的和最成功的作品里有:《摩菲斯特的实验室》、《魔鬼庄园》、《乔治·梅里爱的魔术》(用变形法摄制)、皮格马利翁和葛拉迭》①、《魔窟》(用迭印法摄制)、《四个捣乱的人头》(用迭印的方法表现被割下来的头颅在黑色背景上活动)、《水上行走的基督》、《多变的人》、《管弦乐队队员》、《神奇的书》、《婆罗门僧与蝴蝶》、《橡皮头的人》、《显微镜里的舞女》、《音乐狂》、《地狱的土风舞》等等。这些影片有的比长片更为成功,后者虽然在导演技术上象机械一般的准确,但动作和节奏却往往松弛无力。①皮格马利翁,古代的名雕像家,传说他塑造了葛拉迭女像,栩栩如生,女神维纳斯使之变成活人,嫁与皮格马利翁为妻。——译者。

    梅里爱并未不屑为广告工作,他曾摄制过《波尔尼布斯的芥菜》和《神秘的女胸衣》等广告片,还替其他公司如查尔斯·欧本所领导的英国伐尔威克公司摄制影片。梅里爱曾经替欧本摄制了一部《爱德华七世的加冕》(1902年摄制),这是在加冕典礼举行前几个星期摄制的。这部影片是在特地由伦敦请来的典礼专家指导之下,在蒙特洛伊摄制的。爱德华七世由一个肉铺的年轻小伙计扮演,女王则由一个洗衣服的女人扮演。威斯敏斯特教堂、服装和仪式,都是参照实际的画片或者照片来拍的。巴黎一位新闻记者指责这部加冕典礼的影片,说它是一种“可恶的伪造”。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欧本和梅里爱是在举行典礼的前几个星期,就在伦敦一家大游艺场里上映了这部影片,他们根本并没有想以这部“纪录片”当作真实情况来放映。

    1902年梅里爱还摄制了一部用小模型构成的有名的影片《普累火山的爆发》。这一年标志着他的美学和企业已经达到了顶峰。当时,英国人在他们的广告上把明星影片公司所在的歌剧院街叫做世界电影中心。这位身兼制片人、影院经理、编剧、导演、布景家、特技专家、服装设计家和演员的艺匠(或更正确一点说,艺术家)的前途当时正属不可限量。这种成功推动了梅里爱前进,他无需依靠银行或后台老板,而成为独立支配自己艺术的主人。可是,在电影方面幸运是很短暂的。《月球旅行记》出现后仅仅五年,梅里爱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人们已可预料到,他将和埃米尔·雷诺一样,终将在贫困之中死去。

    在20世纪开始时,乔治·梅里爱以他发明的导演技术挽救了电影的命运,因为那时除英国以外,电影这一新的娱乐到处都处于濒危的境地,资产阶级已离开了电影,而一般平民则还没有光顾影院。

    影片《月球旅行记》标志着梅里爱的全盛时代,这一时代继续了相当长的时期。《仙女国》和《太空旅行记》无疑是此时期内梅里爱两部杰出的作品。仿效夏特莱剧院的古神话剧《森林中的麋鹿》拍摄的《仙女国》,剧情主要是在海底布景中展示出来。根据留存在现在的剧照看来,梅里爱在这部影片里的丰富想象力,确实惊人。《太空旅行记》的缺点是它简直象《月球旅行记》的翻版,几乎所有精彩的场面都被重新采用,例如:星群间的飞行、那个奇特的工厂、一群疯癫的天文学家、行星和星座的展览等等。在另一部影片《魔鬼的恶作剧》中也同样有这种毛病,这部影片大部分仿自夏特莱剧院上演的神话剧,而穿插了一个较好的插曲,即星车在天空飞驰的场面。梅里爱在他电影事业的末期(1912年)摄制的那部著名的影片《北极征服记》,也仍是以往成功作品和蒙特洛伊摄影场最有名的效果的重版,不过片中加上了一个所谓“白雪巨人”的巨大的机器木偶而已。

    乔治·梅里爱在他全盛时代,更多地应用了“戏剧电影化”的公式。他把《浮士德》、《浮士德在地狱》、《塞维尔的理发师》和《里普》等歌剧或喜歌剧拍成电影。在《浮士德》里面,他模仿戏剧中典型的演出方法,从布景、登场人物一直到姿态和服装都和戏剧相同。

    梅里爱的《天方夜谭》这部影片虽然因肤浅的东方色彩显得有些减色,但他的《巴黎到蒙特卡洛二小时的汽车竞赛》、《英吉利海峡下的隧道》、《巴黎到纽约的汽车竞赛》以及《罗培·马盖尔与贝尔特朗》这些影片却具有丰富的想象和灵感,而那部充满哲学气息、天真热情而富有社会意义的影片《历代的文明》,同样也具有这些特色。

    但以上这些影片,都比不上那部专为英国儿童们拍的《仙女卡拉波斯》。在这部影片里,有头戴尖帽的巫师、闹鬼的凶宅、妖艳而残忍的贵妇、中世纪的诗人、怪兽的雕像、令人哀怜的女俘虏、深夜出现的幽灵……这一切浪漫主义的产物,越出了19世纪的时代,而与罗伯逊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即灰色小说最盛行的时期,在幻灯中用过的那些鬼怪形象结合了起来。

    梅里爱的现实主义,即《德莱孚斯案件》和《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那种现实主义,并未消失;在某些神话剧里,如在《烟囱打扫人贾克》、《海底两万里》、《圣诞节的天使》等影片里,它和幻想结合在一起。在《放火犯》(梅里爱也把它叫做《一个犯罪的故事》,因为它是取材于齐卡的同名影片摄制的)里,现实主义更占着支配的地位。梅里爱在这个被很多人拍成电影的故事中,曾经插入了一个在自然背景中拍摄的场面。这在梅里爱实是一个唯一的例外,因为梅里爱在十年之中没有走出他的摄影场一步,但梅里爱在吹嘘克劳台尔按照他的设计而做出来的布景时,也时常称这种布景为“现实主义的”布景。

    1906年以后,梅里爱想和百代进行竞争。他拍了很多喜剧片,结果落入庸俗的老套。由于影片拍得太多,卖不出去,因而加重了他经济上的困难。

    但梅里爱在纽约的分店却做出了很好的成绩。1908年10月底,分店经理加斯东·梅里爱和他的儿子保罗,在芝加哥着手拍摄一部由美国人L.J.卡特导演的西部片。这个公司在初期很顺利,但它只能给予乔治·梅里爱一部分的帮助。这个自尊心很强、“从不和人合伙”的个人主义者,结果只好向查尔·百代告贷,而把自己的剧院和摄影场交给百代作为债务的抵押品。

    这样,梅里爱才能继续摄制了他的平凡的《闵希豪生男爵的幻觉》、出名的《北极征服记》以及新的《灰姑娘》和《布利琼家的旅行》等影片。这些影片完全由百代垄断发行,应得的租片费则用来偿还百代的垫款。但这些影片在放映上仍然失败。梅里爱责备齐卡删剪了他的影片。对百代公司而言,这一商业上的失败并不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因为他们借此可以挤垮一个已经失势的竞争者。

    但这样巨大的失败并不单纯是由于敌对者的策略所造成的。在今天看来,《北极征服记》这部影片所以仍有它的一定价值,因为它原封不动地保留着电影萌芽时代那种原始的艺术特点。但这部影片和意大利的《卡比利亚》、麦克斯·林戴的优秀作品、卓别林的初期影片、格里菲斯初期的伟大作品原是同时期的产物,而内容却好象相隔好几个世纪似的。1912年代的人们(除了儿童们以外)都认为梅里爱的作品远远落在时代的后面,几乎无法使他们理解。

    纽约分公司突发的危机使梅里爱的困难更为严重。加斯东·梅里爱受当时流行影片的影响,和摄影师及演员们一道乘船出发到太平洋上拍摄电影。经过一年愉快的航海回来以后,打开装着影片的盒子,结果却发现因为没有用蜡封好,大部分影片已经发霉不能使用。那次远征就这样以经济上的破产告终。在巴黎,法警威胁着梅里爱的剧院和摄影场,使他不得不就此永远停止影片的摄制工作。1914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欠款可以暂缓偿还,所以蒙特洛伊摄影场在大战期间还保留在梅里爱手里,他把这个摄影场改为小剧院,和自己的孩子们一道在那里演出歌剧给郊区的居民观看。战争结束之后,就连这个最后安身之地也被夺去了。梅里爱被迫论斤出卖他的影片;人们把他的杰作改制为梳子和牙刷。这位曾经是百万富翁的人在年逾六旬时竟沦为蒙巴纳斯车站的露天玩具商,有很多年月在那里贩卖玩具。1928年,他被新闻记者们发现,巴黎的报纸尊他为电影前辈和诗人。人们为这位老人举行了一次华宴,赠给他勋章,最后把他送往奥利一家养老院里,1938年他在那里与世长辞。
第三章 布赖顿学派和百代的创业
    1900年左右的电影危机在英国要比欧洲大陆来得轻微一些。电影在很多游艺场里放映,而市集放映也由于有威廉·保罗这位先驱人物而迅速发达起来。保罗很快成了年轻的美国人查尔斯·欧本仿效的对象,后者是在“专利权的战争”中被驱离纽约,开始独立地经营“活动放映机”生意的。

    威廉·保罗是从拍摄新闻片与外景影片开始电影工作的,他导演的第一部故事片名叫《大兵求婚记》,这部影片是由一些群众演员在简单的布景前演出的。1899年,他设计了一种柜形的摄影棚,到1903年为止,他在那里导演过很多重要的影片,如《匹克威克先生历险记》、《神奇的利剑》(中世纪的宗教剧)、《为我们祈祷》(有名的歌曲)、《庞贝城的末日》,以及被认为是他的杰作的《北极旅行记》等。后一影片为十年后梅里爱摄制的影片《北极征服记》作了先驱。但罗贝尔·乌丹剧场的继承人具有很好的修养,而保罗则与此相反,他既无经验,又乏声望,因此,他和具有很多共同特点的齐卡一样,很容易陷入笨拙与庸俗的泥坑。…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威廉·保罗的功绩之一是在1900年剪辑了(不是导演)一部影片,名叫《比卡狄利马戏团的摩托车表演》。这是第一部有意识地用移动摄影法拍摄的富于戏剧性的外景影片。它给观众一种好象坐在开足马力的汽车里向前飞驰、险些要发生撞车事件的印象。

    但是,外景直到威廉逊和G.A.斯密士手中才被更完善地加以利用。这两人都出生在发明家弗赖斯·格林的故乡布赖顿地方。他们最初是海滨照相师,后来才成为拍摄新闻片的摄影师。史密斯比保罗更早,在第一次试拍外景影片之后就采用了特技摄影。他在还没有看到梅里爱的影片之时已经应用迭印①方法,在根据大仲马的一部闹剧拍摄的影片《科西嘉弟兄》(1898年摄制)里,为了将剧中人物分成两人,应用了这一方法。斯密士对这种旧照相方法的新的应用很感得意,他把这一方法注册,变成自己的专利,并大量摄制了象《幽灵的照片》、《催眠术者》、《圣诞老人》、《灰姑娘》、《浮士德》、《神灯》、《女理发师》等等的魔术影片。这些摄制费用不大的影片,很能卖座。斯密士因有充分的收入,在两年中间没有摄制影片。①迭印是使两个形象合置在同一张底片上的摄影方法。

    在卢米埃尔公司担任摄影师而获得经验的威廉逊,在他的报道片中,对于画面的构图,不象梅里爱那样一定要使摄影机的视野和剧院舞台的框子趋于一致。1899年,他把亨莱的赛船情形拍成了七八个景,连续表现聚集在一起的人群、船只出发、竞赛中的划船队、在移动的船只上摄下来的观众等等景象;他这种简单的蒙太奇①在获胜的船只到达终点中结束。1900年,他再次用这种手法拍摄了义和团战争中的一个插曲,名叫《在华教会被袭记》②。①蒙太奇是一种将分开拍摄的片断(景)接合在一起的技术。

    ②这是一部污蔑义和团反帝斗争、为1900年帝国主义联军入侵我国张目的影片。——译者。

    这部影片,严格地说,并不是一部重现的“新闻片”。威廉逊虽然从当前时事取材,但他却根据自己的想象,随意加以渲染。这部影片与其说为以后的《铁路的战斗》作了先驱,不如说是为《空中堡垒》或《轰炸东京记》这类战争故事片作了先驱。

    《在华教会被袭记》可放映5分钟,分为4个场景。先是义和团拳师在教会门前出现,撞开大门。接着,在教会的花园里发生战斗,牧师被杀死。牧师的妻子站在高楼的阳台上挥动一块手帕。由于这一求救的信号(这里用的已不是魔术的手法,而是一种电影的语言),场景随之改变。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望见求救信号后,在一个骑马的军官率领下向教会奔来。正当义和团纵火焚烧房屋、从屋里把牧师的女儿拖出来时,那位漂亮的军官骑马冲进花园,救了牧师的女儿,把她放在马背上,然后象萧塔车站的火车头那样,面向观众驰来。接着陆战队的士兵们也从背景远处向摄影机奔来,刺死了几个中国人,清扫战场。三个杂技演员攀登高楼,从大火中救出牧师的妻子。

    这种描写方法和梅里爱的影片完全不同,它给大型惊险片,特别是美国“西部片”开辟了道路。追逐和救援的场面(用蒙太奇的手法使形象交替出现),成了电影中一种很重要的戏剧性手段,而这种手段就在这部影片里首次出现。《在华教会被袭记》在这点上,成了汤姆·麦克斯的“西部片”和格里菲斯的一些杰作(包括影片《党同伐异》在内)的先驱。这种典型的电影叙事方式,在1900年,似乎除了英国以外,其他国家还没有用过。

    由于巡回电影日趋普及的结果,英国小制片商的人数大大增多了。20世纪初期,“伐尔威克影片公司”的职员海普华斯独立创办了一家制片公司,专门摄制喜剧片和外景影片。保罗的前合作者克利克斯,也和夏尔浦联合组织了一家制片公司,这家公司在《玛丽·马汀》(又名《红谷仓凶杀案》)这部闹剧片上,获得首次的成功。威尔斯的巡回放映商哈格尔兄弟,则专门摄制一些有名的法院案件,以及象描写女人喝醉酒的《快活的玛丽》这类喜剧片。其他的巡回放映商,如莫特肖兄弟,也创办了“雪菲尔德影片公司”。但在1900年,G.A.史密斯和威廉森在电影艺术上仍占着先锋的地位。

    习惯于使用特写镜头的史密斯,不久感到特写镜头不能把一切东西都表现出来;因此他开始想在同一个场面里交错使用远景镜头和特写镜头的手法。1900年摄制的《祖母的放大镜》和《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就是他采用了这种革新手法而摄制的两部影片。

    在前一部影片里,首先用中近景来表现祖母和她的孙儿。孩子抓住放大镜,这时观众看到在银幕上的圆圈里面出现了钟、金丝雀、祖母的眼睛和猫的头等形象。在后一部影片里,一个上年纪的轻薄汉用望远镜眺望远处一对年轻夫妇。银幕上出现了一只正在系鞋带的女人的脚。接下去是女人的丈夫殴打那个好奇的轻薄汉的场面。

    这种在同一个场面里交错使用特写镜头和远景的方法乃是“分镜头”的原则,史密斯就通过这一手法创造了最初的真正蒙太奇。而梅里爱却为了要使地点统一,致使视点也不得不趋于统一。因此,G.A.斯密士的发现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但这位直到1958年还活在布赖顿的发明人,当1946年人们问到他这种技术上的手法时,他却一点也不感兴趣,反而很详细地谈论了一些关于自己事业中其他方面的琐事。

    这位发明人对自己的发明漠然置之,原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不理解人们怎么会对电影里第一次使用别的艺术已经用过的手法感到惊奇。象木偶戏那样遵循着戏剧美学的皮影戏虽然还不懂视点的变化,但模仿埃比纳尔①的有名画册而制成的连环画,却在20世纪之初已经采用这些变化了。这些连环画在几乎很少差异的形式下被用于幻灯方面。G.A.斯密士(他曾经放映过几次幻灯)可能是从幻灯片中找到了《祖母的放大镜》和《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的拍摄方法和故事情节的。①法国南部地名,以印制宗教画出名。——译者。

    在斯密士这两部最初的影片里,蒙太奇是通过一个视觉的器具来形成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还只是一种“特技”而已。但过了不久,在《小医生》(1901年摄制)这部影片里,斯密士在拍了远景以后,接着就用大特写镜头把正在喝牛奶的猫的头部表现了出来,而不再借助于任何物件或特技了。在《美术学校的老鼠》、《肮脏的牙齿》,特别是《玛丽·珍妮的灾祸》这些影片里,他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最后一部影片表现汽油倾倒在炉灶里,引起了爆炸。粗心的女仆从炉灶烟囱前走过,结果手脚被炸得飞落在屋顶上。史密斯的摄影机紧紧跟着这个女主人公移动,根据剧情发展的必要而改变着视点。

    从《玛丽·珍妮的灾祸》一片起,史密斯就在一小摄影场内拍片,在那里他拍摄了一部以英国神话故事为内容的影片《桃乐珊之梦》。但是,习惯于户外摄影的英国导演们,甚至在摄制特技电影时,还是时常遵循着外景影片里的手法;这种现实的环境造成他们一种风格,这种风格接近于喜剧格式,而不接近于罗贝尔·乌丹剧院的演出节目。例如,威廉逊摄制的《惊险的海水浴》这部影片,在剪辑的时候,忽而正接,忽而倒接,把影片《迪安娜在米兰的沐浴》中卢米埃尔的效果变得更多样化和更复杂化。

    户外拍摄电影,可以无需新的画幕而使场面增多,这是梅里爱在摄影棚里所做不到的。在这方面,英国可称为一种新的影片样式、即“追逐片”的创始国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