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安徒生传-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闹,粗野地玩耍。在他1832年的自传中,安徒生解释和说明小汉斯?克里斯蒂安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地回避大多数玩耍的男孩子。他并不是出于恐惧,只是因为他觉得他无法融入男孩子们的游戏中那些暴力和男子气十足的行为。年轻的安徒生在1825年给乔纳斯?科林的信中重复着这一情节,他想要以他20岁生日的机会,让他的赞助人多了解自己一些。他着重描述了儿时由于性别和等级而感到孤立:“我从来不同其它男孩子一起玩;我一直是独自一人。”在他的1832年的自传中,安徒生再一次指出,他这个孤立于群体之外的男孩子却一直快乐地孤独着,并且从未想要跟其它的男孩子一起玩:
  “我只觉得同其它小女孩一起玩有意思;我还记得那个漂亮的8岁小女孩。她吻了我,说愿意做我的情人。虽然我并没有回吻她,但是除了她以外,我没有让任何人吻过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古怪父子(2)
这种通过我们的这位鞋匠的教育方式所激发出来的古怪,早在安徒生青春期的时候就已经被他所察觉。他的父亲去世后,他变得更加的脆弱和孤独。我们通过安徒生的回忆录中的暗示可以推测到成年的安徒生所受到的种种羞辱。而在他的青少年时期,他确凿无疑受到了此种待遇。我们可以从他的自传中发现这一点。虽然关于这一部分的描述并不多,但却十分生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男孩子由于过人的天分和古怪的外貌而经历的痛苦和捉弄。比如有一次,在欧登塞的一个针织品作坊里,他应当同那里的年轻人们一起工作,但这个男孩子很快就表现出来他的“温文尔雅”。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成年之后描写道,自己“根本就无法同那些粗野的孩子们打成一片”。几天之后,事情就变得更加糟糕。他被怂恿在那些粗鲁的工人面前唱歌。他很愉快地表演,并且还背诵了霍尔伯格的诗句。之后工人们唱起了他们自己粗俗的小调,结果安徒生先是羞红了脸,继而啜泣起来:
  “开始他们嘲笑我,说我像个女孩,然后他们就开始了一种很下流的娱乐活动,于是我哭着请求母亲不要让我再待在那里了。”
  在他的3部自传中,成年的安徒生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描述这种“下流”的娱乐活动的内容,以及当他还是一个害羞而又敏感的男孩子时,几次被迫脱掉衣服接受所谓的性别检查。
  在他的回忆录中,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母亲也十分喜欢拉封丹的《古怪的人》,而不是路德维格?霍尔伯格的故事,并且更喜欢听这本小说被大声地诵读。她总是觉得看霍尔伯格的喜剧是一种折磨。“看这种东西怎么能笑得出来呢?”安妮?玛丽?安德斯达特有一次问她的丈夫。而她的丈夫回答说:“你难道听不出来这有多么的滑稽吗?听听亨里克是怎么说的!”然后他大声地把整个故事又读了一遍。
  另一方面,鞋匠的儿子吸收了父亲给他阅读的所有东西。1822年一首名叫《我的生活》的小诗这样写道:“当我回想,泪水慢慢的流淌/我那充满快乐喜悦的童年。”以这种方式,17岁的安徒生描述他童年的文学阅读经历。这其中包括阿拉丁,莎士比亚笔下的邪恶的女巫和魔法师,以及霍尔伯格的全部作品。在霍尔伯格的作品中,人性和人的冲动都是经过检验的,而一个人必须学会审视和发现自我。在汉斯?克里斯蒂安刚刚来到世界的第一天,他的父亲就坐在妻子的床前,大声朗读霍尔伯格的作品,而伴随着读书声,婴儿的哭声也越发的洪亮。然后汉斯?安徒生猜测着开玩笑说:“你是想要睡觉呢,还是想安静地听呢?”
  在安徒生的第一本自传中,他提到他的父亲“并不是没有受过教育,并且有着睿智的头脑;而我的母亲,则是一个热情的人”。在他的描述中,父亲和母亲的性格迥异。父亲看上去是一个思维清晰而又理智的人,而母亲则是一个相信宗教而又有些迷信的人。她深信不疑自己同上帝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同时她又对于预言、巫术和庸医的医术很感兴趣。关于生命的宗教问题是安徒生父母争论的焦点。他们在性格、态度和智力上的差别导致了他们两个人截然不同的人生观。有一次安徒生的鞋匠父亲决定全家人一起大声地诵读圣经,可是随即他又告诉自己的妻子和儿子,自己并不像妻子、儿子和其它所有虔诚的欧登塞教徒一样忠于上帝。“基督跟我们一样都是人类,但他是一个超凡脱俗、伟大的人。”汉斯?安徒生带着强调和重音的语句给他的儿子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父亲称自己是一个“自由的思想者”,并且认为圣经很有可能并不是上帝的作品。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地狱,而这些无非都是人们的想象而已。虔诚的安妮?玛丽?安德斯达特听到了这些大不敬的话,这位母亲马上在胸口画十字,并把自己的儿子抱到了屋后面的小煤棚里,在那里,她摘下自己的围裙扔在他的头上,并且小声地说:“这是魔鬼的胡言乱语,而并不是你父亲说的话!他并不是想要表达这个意思!”但是父亲却始终坚定地坚持自己的观点。父亲后来进一步挑战母亲的权威:有一天,当着儿子的面,他对妻子宣称,世界上没有什么魔鬼,真正的魔鬼出自人们的内心。然而父亲的这些话以后在安徒生看来是十分“合理”的。
  

上帝或拿破仑(1)
拿破仑是汉斯?安徒生心目中最伟大的人。这位鞋匠所有想要飞黄腾达的梦想,以及他想要成为一个英雄式的人物,都来自于这位具有领导天赋的战士和指挥官、同时又是一个征服者的启发。具有天赋的拿破仑那种捍卫社会改革成果的巨大勇气和尝试以及他充沛的精力和自信,在这位鞋匠看来是“最值得效仿的楷模”。1808年,黑颜黑面的法国士兵出现在欧登塞。他们是被派来帮助丹麦人攻打瑞典人的。这些法国士兵的出现极大地燃起了汉斯?安徒生想要开阔眼界、成就一番事业的渴望。他打算结束永无止境地给别人修补破破烂烂臭气熏天的破旧鞋子的职业。就如同他的裁缝父亲当年受到一个军士浪漫的英雄主义故事感染:军人们总是为了荣耀而牺牲,总是伴着雄壮的歌声前行。安徒生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告诉自己,自己有这样敏锐和聪明的头脑,肯定比现在拿着锥子和锤子能成就一番更大的事业。这些鼓舞人心的话语在他的儿子的小说的第1章里面有所体现:“旅行和行军就是你的生活。战场是最适合你的生活方式,前进!你胸前挂满了荣誉的勋章,在你军旅生涯结束前,你将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指挥官。”
  安妮?玛丽?安德斯达特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同丈夫一起分享他的梦想。就像她的儿子在第一部自传中描述的那样,她对军人毫无好感。当他的父亲每天大声朗读报纸上从德国传回的战事的时候,这也就到了他一天中情绪最激昂的时候。因为这时候往往会有拿破仑最新在德国的行进以及从战场传回胜利的消息。这时候,安妮?玛丽?安德斯达特就会说:“他坐在那儿就知道念那个什么拿破仑。我就不明白,为什么看到一个人杀了别人就这么有意思!”
  随着战争的进行,这位鞋匠的躁动和不满也随之增加。随着拿破仑的前进,丹麦国内的就业机会也不断减少。欧登塞也同别的地方一样,在1810到1814年这段时间遭受通货膨胀、实际工资减少、食品价格飞涨等问题的困扰。而这些问题使穷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恶化。对于欧登塞的鞋匠们来说,生活就更加困难。在1809年,一双靴子大概需要8个到10个银币;但是在1814年,由于皮革成本的增加,这个价格增长到了20到30个银币。没有人愿意买新鞋穿了,因此鞋匠们只好努力工作来维持每周的收入。这个时候,大概在欧登塞的每条大街上平均都有两个或者三个鞋匠。这就促使汉斯?安徒生需要做出决定了。到了他“系上背包”寻求新的机遇的时候了,比如参军。在那里他可以得到食品,有固定的军饷,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冒险。但是如果他能够自愿代替别的人完成任务,他还可以额外得到一些贿赂。在几年反反复复的考虑之后,汉斯?安徒生在1812年入伍。值得一提的是,他取代了另一个受政府应征的人的参军资格。由于汉斯?安徒生和他的家人生活在城市里,他被排除在普通军队之外。他承担起那些不愿意参军的富足农家子弟的参军义务。1813年夏,国王第五团第三营在菲英岛驻守9个月后,开始向南进发,这时一个维比来的富裕农家子弟不知给了汉斯?安徒生多少钱,让他代替自己从军。
  现在家里只剩下小汉斯和母亲。1813~1814年期间,丹麦出现财政危机,家里更是缺钱。显然,汉斯?安徒生代替别人完成任务所得的奖赏已经远远不能维持家里的开销。1813年,我们可以在欧登塞接受公众事务部门援助的超过55个个人和家庭的人员名单上发现“鞋匠和步兵汉斯?安徒生的妻子和儿子”。这种政府援助的形式是发放黑面包、猪肉、谷物、黄油以及泥炭等。
  1813年9月,当我们的鞋匠要出发前往霍尔斯顿的时候,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高兴。他的儿子还记得那天鼓声响起来,队伍离开欧登塞的时候,他是如何高兴地又唱又跳。当货真价实的毛瑟枪和得体的红色制服代替了国民军的鼓乐声的时候,汉斯?安徒生手中拿着剑,已经正式成为了他的祖国武装力量的一分子。他生命中那些因为这个理想而产生的渴望和失望现在终于被自豪和希望所取代。作战计划是1万名丹麦士兵由腓特烈王子率领,到霍尔斯顿与那里由达伍德元帅率领的法国部队汇合。敌军则是北部的德国军队和瑞典伯纳多特的辅助部队。他们威胁着丹麦南方的边界。安徒生在《只是一个提琴手》中写道,他聪明的父亲对于建立在爱国主义之上的拿破仑的战争机器十分着迷。在小说中,安徒生提及丹麦努力取得同法国人的良好关系,却事与愿违:“拥有忠诚和热诚的心,但是热情与希望差距甚远。”
  鞋匠的军旅生涯非常之短暂,而且并不那么光彩。在法国的振翅雄鹰的旗帜下他没有打过一仗,然而他也遭遇了自己的“滑铁卢”。汉斯?安徒生在战争中甚至没有开过一枪。根据计划他们应当与法国部队在霍尔斯顿汇合;但当他们的团在1814年最终到达霍尔斯顿的时候,战争已经结束了。经过几次小规模的战斗和漫无边际的行军,汉斯?安徒生最终在1814年返回了家乡。在战场无功而归这件事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给他留下了烙印。除了设法没有被敌人的子弹打死,他的其它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目标都未能得以实现。到1815年3月8日,军队不再付给他军饷,至此,他所得到的酬劳只有4个银币和46个铜币。
  

上帝或拿破仑(2)
很快,汉斯?安徒生重操旧业。在窗户旁边,他的锤子、钳子、锥子还有补鞋用的线,这一切都还在老地方等着他,好像在提醒他作为一个鞋匠,那里才是属于他的地方。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他似乎又重新恢复了他的活力。他把自己从军的经历讲给自己的儿子听:在通往前线行军的路上,合唱和靴子踏在地上的声音。这些关于勇往直前的谈话深深地吸引了只有10岁的儿子。在他1847年的自传中,安徒生回忆他是如何模仿父亲只言词组的德国话。当他的父亲听到这些,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自己的儿子说,“多出去旅行对你会有很大好处的。不管你能走多远,但是一定要出去看看!记住这一点,汉斯?克里斯蒂安!”
  但是父亲无论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不能完全从这次失败中恢复过来。“他的身体被毁了”,儿子在回忆录中这样准确简练而又痛心地描述自己父亲的状况。1815年的一个寒冷的冬天,所有的窗户都上了冻,精疲力竭的父亲用胳膊撑住自己的身体说:“瞧,你能在窗户玻璃上看到冰女神,她要来把我带走了。”汉斯?安徒生疾病缠身,变得越来越消瘦;他被发烧所折磨,经常神志不清,产生幻觉,看到拿破仑的战斗。一天,他对自己受到惊吓的儿子挥动手臂,错把他当成一个法国士兵:“孩子,难道你没看到我的陛下吗?当国王走过来时要给他让路,脱帽!小鬼!”
  在他生命中的最后阶段,汉斯?安徒生苍白虚弱,卧床不起,瘦弱得皮包骨头———瘦弱得看起来就好像童话《旅伴》中约翰尼斯的父亲一样。1816年4月的一个晚上,安徒生的母亲让他去埃吉比找一个名字叫麦特?摩根斯达特的智慧女人来给情况已经很糟糕的父亲看病。安妮?玛丽?安德斯达特从来没有去看过现代医学意义上的医生。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钱去看医生,另一方面是因为安徒生的母亲相信巫术可以治病。在《我的童话人生》中,安徒生描述了他与这个智慧女人的相遇:她用一条羊毛纱线来测量他的手臂,在他的头上作奇怪的记号,然后在他的胸前挂上一根树枝,宣称这根树枝与当年耶稣受刑的时候所用的木头都是出自同一棵树。最后,她说:“你要沿着河回家。如果你父亲这次熬不过去,你将会遇见他的灵魂。”安徒生战抖着跑回家,可是他一路上也没有遇到他父亲的灵魂。他试图说服母亲去找一位医生来给父亲看病,但是没有成功。两天后父亲就去世了。也许对于安妮?玛丽?安德斯达特来说,1816年失去丈夫的痛苦还可以承受,但是对于她的儿子来说,虽然父亲在过去的几年中并不是朝夕相处,但失去父亲的痛苦还是难以想象的。许多年之后,安徒生在他的小说《生存还是毁灭》里面,描述了一个年轻的男孩子经历了父亲的去世,对他来说这是最大的损失。“这是对我给自己描绘的美丽生活的第一次打击……天都快塌下来了。”
  1816年4月30日,在圣克努德教堂,就好像童话《旅伴》中所描述的约翰尼斯那样,安徒生的帽子上带着长长的黑色挽纱。也许就是牧师向父亲的棺材上抛撒泥土的时候,汉斯?克里斯蒂安决定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他已经拿到了父亲的为军队服务的账本。那里有他亲爱的而又虚弱的父亲留给他的最后的遗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1816到1818年,渐渐地,这个本子里写满了儿子疯狂的念头。他偷偷地写下了今后他有可能创作的伟大的剧作的主题。有朝一日他将写出并上演这些剧本,并且他也将因此而功成名就。他这种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和梦想证明了他跟他父亲的相似之处。他们父子二人内心的梦想永远都不会停歇。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安妮?玛丽?安德斯达特(1)
在安徒生对于自己家庭的描述当中,在他8岁以前的日子里,全家人似乎都过着安静祥和田园一般的生活。时局也非常的稳定,根本看不出有任何的紧张之处。我们只好跳过安徒生的自传来考察他另一部作品。我们找到这样的话:“我的摇篮摆放在家徒四壁的房间的墙边。”在他的日记中,我们同样发现了关于贫穷困苦的描写。就好像他已经对这种贫穷习以为常,只不过是老调重弹一样。
  1840年夏天,安徒生因为他的剧本《黑白混血儿》而在尼索受到国王的奖赏。他在那里同斯丹普男爵夫妇、索瓦尔德森以及其它名流一起度过了那个夏天。有一天他去了布拉斯托的市场,他对那里的所见所闻感到厌恶。无论是廉价的纱布、姜饼,还是那里的农夫。“一切都是那么破败贫困。普普通通的纱织品,令人作呕的姜饼,迟钝的人们手拉着手盯着一个小摊上几条彩色的丝带看。”
  Armod是一个古老的丹麦词(与之意义最相近的英文词就是penury,意为赤贫。———译者注),现在已经不再使用了,但经常出现在安徒生的文学作品中。它不能被直接翻译成为“贫穷”或者是“穷困”。根据《丹麦语词典》,这个词是形容“非常贫穷,身无分文”。安徒生在自传中没有使用这个词,但是我们却可以经常在他的诗歌、戏剧和小说里看到。比如在1827年的诗歌《新年之夜》中,其中一句写道:“在赤贫与痛苦之中,/母亲让我来到了人世。”我们同样可以在18世纪30年代的3部小说中反复发现这个词。比如在《只是一个提琴手》中,克里斯蒂安被人们称为“赤贫之子”。在后来的剧作中,如1840年的《黑白混血儿》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语句:“国王的内心深处经常受到赤贫的折磨。”
  但是在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3部自传里又是另一种情况了。“Armod”一词所表达的关于贫穷的含义在今天的工业社会中已经很难想象了,慢慢地也就消失了。
  这是不是说,汉斯?安徒生和安妮?玛丽?安德斯达特就不贫穷呢?事实上他们很穷。但是在安徒生的回忆录中,他设法把自己贫穷的童年时代的家描绘成为一个干净、舒适整洁并且高雅的地方。当然这就与安徒生的父亲在1816年以及继父尼尔斯?热根森?冈德森在1820年去世后遗嘱验证书的客观的评估报告中的内容有很大的出入了。在他的自传中,安徒生写道:“绿色的植物和油画装饰着我们小小的家。”这个家是由一间起居室兼卧室的房间组成的,大约只有18平方米左右大小。用石灰粉刷过的墙壁,低矮的天花板上横着一道房梁,窄小的窗户朝向街道。在窗户的旁边,放着鞋匠的板凳和工具。在安徒生的回忆录中,屋子里摆着带抽屉的柜子,一张床,漂亮的窗帘,还有一个带着铜管的亮闪闪的壁炉。他在1847年写道:“这就是我们小小的家,母亲把家里打理得干净而整洁;她以家里洁白的床单和窗帘而快乐和自豪。”在1855年的《我的童话人生》中,他们家的窗帘虽然有些短,但是却总是“像雪一样的洁白”。他在20年后还反复回忆着这幅场景———“阳光夏日里雪白的窗帘”。这句诗出自他的《我儿时的家》,这首诗发表于1875年4月2日,他最后一个生日。
  1816年4月,当欧登塞遗嘱见证法庭代表们和委托人们走进这座矮小并且几乎是家徒四壁的房子中,眼中所看到的窗帘可并不是“夏日里雪白的窗帘”。而安徒生在回忆录中所描述的过道中间的那个摆放的都是闪亮的盘子和罐子的小厨房,在遗嘱见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