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民的身体坐在电脑前面,灵魂却早已飞向了网络世界之中。网络世界是他十分向往的梦幻岛。现实中的他是懦弱的,但在网络世界中,永民可以变成自己所希望的模样,得到别人的尊敬,被别人羡慕。脱离了悲惨、憋闷的现实生活,永民走进了网络世界中的梦幻岛,在那里他成为了天下无敌的彼得?潘。
∴
和永民一样沉迷于假想世界中的人,都是在现实中失去生存勇气的人。
无法实现我们所希望的一切、无法得到温暖、无法得到安详、无法解决温饱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历挫折,并在挫折中理解和接受现实生活。但是永民畏惧接受现实,因为现实中只有像爸爸一样可怕的人,而自己又没有力量可以和他们对抗。
我们所说的“现实感”往往是通过挫折得来的。如果因惧怕现实而陷入假想世界或幻想之中,现实的压力就会变得越来越沉重,因为拒绝和否定只能助长痛苦。无论你在幻想中是多么伟大的英雄,那都仅仅是幻想而已。
如果你也像永民一样无法接受悲惨和憋闷的现实,只想逃离到假想世界的话,你大概也是为了“生存”得更舒服一点吧。其实,只要你愿意在不幸的现实中寻找欢乐、幸福和笑容的话,你肯定可以找到。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6。心智成熟的大人
有一个七岁的小孩子,特别想变成大人,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长大。她先穿上了妈妈的高跟鞋,结果走路摇摇晃晃,最终在楼梯上摔倒了;她以为吃得多就可以快点长大,于是就吃了很多,结果肚子痛得厉害;她用妈妈的化妆品化妆,还戴上妈妈的首饰,但怎么看都不像妈妈。
有一天小孩子问奶奶——
“怎么样才可以变成大人呢?”
“你等过吗?”
“没有。”
小孩子等了又等,终于长成了大人。但长大成人后,小孩子又想回到童年。因为童年有更多开心、有趣的事情。
∴
小孩子想快点长大,所以在穿着和行为上都会刻意模仿大人。但无论穿得再怎么像大人、再怎么模仿大人的行为也无济于事,因为小孩子终究是小孩子。成为大人,我们需要的是等待。在等待的时间里我们会经历很多事情,可以更多地接触大人的世界,并从中经历种种挫折和失望,从而体会这个世界的复杂和多变,体会大人也有局限性,体会很多无法实现的东西。
“我已经是个大人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有了这样的感受呢?第一次拿到身份证的时候;家里不再给自己零花钱和压岁钱的时候;别人不再称呼自己为“同学”的时候;一一列出不合理的事情的时候;懂得这世界并不能事事如自己所愿的时候;渐渐遗忘儿时的梦想的时候……
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有很多沉重的包袱,比如,你必须得自己选择、自己做决定、自己负责任等。因此,也可以说,成为大人正是将沉重的现实扛上自己肩头的过程。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必然需要智慧与技巧,我们需要的正是在现实生活中磨炼这样的智慧与技巧。
三十岁这一时期,人们正处于一个从孩子真正向大人过渡的时期,一个从凡事以快乐为行事原则到以现实为行事原则的过渡期。可是,当三十岁的人们发现自己还无力扛起沉重现实的时候,就不由得会找一种安全的方式来释放和隐藏自己。这时,他们就会沉浸在自己假想和虚构出的对自己有利的环境中。
小时候我们有很多梦想,想象着自己成为万人羡慕的成功人士;或成为圣人,为人类牺牲自己的全部,并且能受万人景仰。那时虽然也觉得不确定和不安,却依然认为自己有无限的可能性。但是成为大人后的实际情况往往和当时的梦想相距甚远。因此,成为大人也意味着要接受梦想与现实的差异,并且要忍受痛苦。
成为大人并不意味着会失去所有的甜蜜。尽管大人也需要具备智慧与力量,需要接受作为大人的现实,但只要是“心智成熟的大人”,偶尔也可以回到童年。
心智成熟的大人该离开时会选择毅然离开,该留下时可以毅然独自留下,他们懂得人际关系的重要,懂得要与他人建立多样的关系,可以相互爱护,也可以相互依靠。
心智成熟的大人认为自己可爱、有价值,而且诚实;认为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动摇,不会失去自我;认为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是充满朝气的能动的人,而不是懦弱、无力的人。
心智成熟的大人会摆脱对单纯的童年时光的留恋,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人生。
心智成熟的大人明白,与自己的想法相反的意见同样是重要的。
心智成熟的大人能够感受自己的良知和罪恶感,同时具备反省和宽恕自己的能力。他们懂得追求和享受快乐,也懂得忍受痛苦;懂得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懂得大胆放弃自己得不到的东西。
心智成熟的大人懂得在失去的同时也会得到某些东西;懂得在失去中可以获得,在挫折中可以找到希望,在不完整中可以学会感激和宽恕。
心智成熟的大人懂得人生是不完美的,需要与他人相互协助、共度人生。因为这不是自命不凡者可以独闯的世界。人们必须接受在多样人际关系中有时为胜者,有时为失败者的现实。而且要根据现实适当地调节自己的欲望。
成为大人就是放弃儿时所想的为所欲为地改变世界的过程;是和所有的儿时梦想告别的过程;是抛开无论犯什么错误都可以得到宽恕,无论什么麻烦都会有人帮自己解决的期待的过程。
什么都可以如愿以偿;没有任何危险;像儿时一样纯真开心地生活;其他人无条件地爱自己、接受自己,等等,在我们的人生中,这样的经历其实是非常短暂的。也许只是在婴儿时期。那时候,只要我们有需要,妈妈就会在旁边给予我们无限的爱,只要我们笑,周围的人就会感到幸福,就连我们弄翻水盆,那也是大人照顾不周的责任。
不管年龄是大还是小,人人都希望能够回到那个时期。只有在现实的磕磕碰碰中我们才明白这些梦想是不可行的,而只有学会放弃不可行的梦想,才能让梦想与现实实现和谐均衡。
txt小说上传分享
17。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受伤的小孩
如果说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受伤的小孩子的话,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很荒唐。不然就会说,你拿出证据来呀。没错,我们的确无法用肉眼看见这个孩子,但的确有一个受伤的孩子在我们每个人的的心里。
偶尔,在深夜里我们可以听到孩子的哭泣声。有时,八岁时做的噩梦,在数十年后重新出现,在梦里这个孩子一直被怪兽追赶。
我们有时对他人的言语或举动十分敏感,容易愤怒,总是有一股无法用理性来控制的冲动直奔大脑,大部分情况下,这些都是这个孩子的愤怒和伤感。如果我们总是无法对某个人做出正确的判断,被一种特定的偏见所控制,那一定是这个孩子看人的方式正在影响我们。那么,这个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在我们心里的呢?他为什么一直在我们心里呢?
∴
从出生到死亡,我们的人生是一个持续的成长和发育的过程。
从妈妈的肚子来到这个世界的同时,我们迈出了成长和发育的第一步。发育的动力安扎在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不管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它都会促使我们前进。于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按照特定的模式发育成长。
在每个发育阶段,我们都有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例如,三岁以前,虽然我们和妈妈已经分离,觉得十分伤感,但一定要坚信,妈妈始终都是爱我们的,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一定会守护在我们身边。这时我们要学会的,是对母亲的一种坚定的信任。到了五岁,我们需要解决俄狄浦斯情结。这个情结的解决与否将会决定我们的爱情取向。俄狄浦斯情结指想战胜爸爸这位竞争者,把妈妈占为己有的欲望。而到了青少年时期,我们需要正确地了解自我。这样的发育过程会一直会延续到成年、中年和老年,直到我们死亡。
人生就像花一生的时间来建造一座叫做“我”的房子。建完这座房子后就要进入坟地,这座房子就会变成我们的墓碑,写满我们的此生。就好比盖房子的时候建造地基很重要一样,在我们的人生中,出生头几年的经历将会决定往后人生的大体轮廓。这时的经历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将决定我们看待他人和世界的方式、人际关系和爱情取向。
当然,这些无法决定我们的整个人生。我们还算幸运,因为还有足够的机会来改过和修正。不过,想要修葺没有打好地基的房子,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想要改善初期没能把握好的人生,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期间所受的种种伤害也将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里。
这世上没有从未受过伤害的人。因为我们有着无穷的欲望,而这些欲望永远也无法得到满足。我们的人生也会因这些伤害而受到制约。当孩子爬出妈妈的怀抱,要自己学会站立和行走,自己来领悟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绝对需要妈妈给予他们充分的爱和自信。
如果这时妈妈不在身边,或者妈妈给予爱后又突然发火或表示出厌烦,孩子们就会感到孤独和畏惧,内心也会受到伤害。如果孩子大大小小的事情,母亲每件都要干涉的话,也存在一个问题,这会导致孩子失去自律性,并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那么妈妈在身边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就可以避免孩子受伤害吗?这也不可能。孩子注定会受到伤害。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母亲。妈妈也是有欲望的,可能会把对丈夫的怨气撒到孩子身上。而且谁也无法预测现实中会发生什么事,比如,在妈妈洗碗的时候,孩子可能爬到高处,结果不小心掉了下来。
在孩子受伤的时候,如果没有人察觉到他们的伤痛,帮助他们抚慰伤痛,那伤痕就会深深地留下烙印,藏在孩子的心里,严重时会导致孩子停止发育。当然,孩子的一部分停止发育不表示孩子的整体都停止发育,没受伤害的部分将会继续发育。结果可能是孩子智商发展非常突出,但是在情商上一点都不成熟,致使发育不均衡。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生活中还可以找到抚平伤痛的机会。例如,儿时与妈妈分离的伤痛可以在青少年时期得到治愈。但这时就要经历严重的成长之痛,因为这是现有的成长之痛和之前未能治愈的伤痛的总和。
同时,藏在心里的那个受伤的小孩也在为摆脱痛苦而努力挣扎。这个小孩十分渴望重新成长发育,所以他想回到过去,抹掉曾经受伤的记忆,或者再现当时的情况来克服所承受的伤痛。我们不由自主想反复体尝过去的伤痛,也是因为如此。但孩子的努力往往都会以失败告终,因为小孩子想要复原的过去,已经流逝。
∴
如果一直都被相似的痛苦折磨着,那我们有必要留意一下,那个痛苦是不是在我们心里的孩子挣扎的声音。如果那个孩子是因为渴望成长而在挣扎的话,我们需要帮助他,使他从痛苦的记忆中摆脱出来。
为此我们要做的,不是试图回到过去,而是要让过去离开我们,让一直压抑自己不肯哭泣的小孩子尽情地哭一场,说出他的痛苦。只有表露出伤痛,才能治愈伤痛。因此,为了治愈过去的伤痛,我们需要经历第二次成长之痛。
成长之痛不一定会在某个特定时期出现。可能是在三十岁时,也可能是在四十岁时,即使过了六十岁的人也可能经历成长之痛。只要我们想了解孩子的伤痛,想治愈这种伤痛,我们随时都可能经历第二次成长之痛,使摆脱痛苦的孩子再不用每晚都哭泣。如果从此可以做个美梦,从此重新开始成长的话,痛苦的第二次成长绝对值得我们去经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8。为什么要面对不堪回首的往事?(1)
“重新提起过去又有什么用呢?有必要去揭开过去的创痛吗?就算揭开了,过去的事情始终都是过去的,我们已经无法改变,提起来只会让人更心烦意乱。”
这是我跟患者面谈时,最常谈及的问题。
说得也是,揭开伤心、痛苦的过去也并不是什么好事。有时是因为觉得太丢人,所以从来都没跟人讲过,真希望有个忘却药,吃一片后干干净净地忘记一切。有时生怕自己的怒火会殃及无辜的人,因此一直都在强忍着不去发作。为什么要我们刻意去面对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呢?
从前有一个洞,民间盛传那个洞里面有一个怪物。果然,如传闻中所说的一样,刮风的时候洞里会传出奇怪的呜咽声。一到晚上,人们就能看到又大又黑的物体在洞里晃动。因此,没有什么人敢进洞。
但问题是洞里头有泉水,人人都需要打水,但他们又怕洞里有怪物,所以都不敢轻易进洞。于是,他们请来了一位洞穴探险家,其他人都跟在他的后面,随着他的灯光小心翼翼地走进洞里。到处都是石头,有很多人被石头绊倒;这也给石洞平添了几分恐惧。但人们还是为了能打到泉水,继续向黑洞深处前进。沿着洞走了一段时间以后,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喀嚓喀嚓的声音。洞穴探险家把灯光照向声音传来的地方,结果,发现是几只小老鼠正在那里啃水果。突然,洞里迸发出一阵笑声。
“原来是那些小老鼠啊。老鼠啃水果的声音听起来特别大是因为风很大,而且从洞的反方向照射进来的月光把老鼠的影子照得如此巨大。”
从那以后,人们就能安心地去取纯净的泉水了。
精神分析就像这个解密的过程,黑洞就是我们的无意识,里头的老鼠则是我们过去又怕又累的记忆,洞里的泉水是我们心理的创造性及“忍耐力”。但是人们往往有种习惯,那就是容易以过去的可怕记忆为基础来看待现实,因此无法摆脱过去的阴影。这里的洞穴探险家就好比精神分析师。对人的无意识具有指导和探险经验的分析师带着患者一起进入他的无意识中进行探险,从而让他看到自己曾经惧怕的实体。这时,小时候曾经让人担惊受怕的实体,在成年后重新面对时,当事人就会发现这些实体早已成为完全能够解决的问题。就像故事中的人们误认为小老鼠是一个大怪物时,大家都怕得连看都不敢往洞里看一眼,而知道原来是小老鼠在作怪以后,大家的心一下子就安下心来了。
探险黑洞的过程在精神分析中叫做自由联想。我们说出心里话的同时会隐约产生某种感觉,同时还要直面混乱而恐惧的自身情感。这样一来,你就会理解为什么那时候自己只能那么办。你还会明白,造成那种后果不是自身有什么不足或自己没出息,而是因为,无论是谁处在那种境况下都只能那么做。如此,我们也就可以跟过去和解了。
∴
孔支永的小说《我们的幸福时光》里有一对男女主人公,他们把过去的不幸像肿瘤一样背在肩上,因不堪重负而一直都直不起腰,只能低着头望着脚下。这两个人就是尹诛和俞静。尹诛一直都被不正当和残酷的现实摆弄着,后来他失去了心爱的弟弟,这使他丧失人性,最后沦为杀人凶手。俞静是个大学教授,小时候不幸遭到了自己表哥的强暴,她正因此事深受打击时,父母却对她不理不睬,因此她对自己的父母十分怨恨,并一直试图用毁灭自己来报复他们。。 最好的txt下载网
18。为什么要面对不堪回首的往事?(2)
尹诛有个弟弟叫垠诛,他一直都受酒鬼爸爸的虐待,最后终于失明了。爸爸喝农药自杀后,兄弟俩先后被送进了孤儿院和少年院,在那里他们亲身经历了世间的种种悲情。没过多久之后,垠诛因病死在了马路旁边,那时他连医院的门都没进过。从那以后,尹诛开始憎恨社会,跟犯罪团伙一起混,不停地出入监狱。终于有一天,尹诛出于某种原因进行抢劫,还*了一个女孩,并杀死了三位女性,犯下了极其恶劣的罪行。
俞静在十五岁时遭到了表哥的强暴。面对因恐惧和羞耻颤抖着的俞静,她的母亲竟对她理都不理,为了隐瞒事实,她还把责任全部推给了女儿。事后,俞静因为愤恨世间的伪善和卑劣,把对社会和家族的愤怒全部撒向了自己,三次试图自杀。
这部小说写的是一对男女都有着伤痕累累的过去,他们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和悲伤,给自己和身边的人都造成了伤害。最终这对男女在监狱相遇、相识,他们学会了宽恕与和解,开始爱上生活。
这两个人就像刺猬一样,把刺全部指向了社会,想让他们学会宽容与和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让他们敞开冷却已久的心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过程的第一阶段就是让双方互相信任。建立可信赖的关系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不过,还需要从遵守约定和聆听对方的故事开始。不知是什么力量驱动着俞静,她每周四都去探监。当两个人见面时,俞静面对的是*杀人犯,尹诛面对的是*受害者;尹诛面对的是俞静的伤口,俞静面对的是尹诛的过失。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两个人互相敞开心扉讲起了自己的故事。这一举动帮助他们与过去达成了和解,宽恕了自己,并终于解开了锁在自己脚腕上的镣铐。俞静被强暴时仅仅十五岁,那时她还太小,如果是其他人处在跟她一样的处境,也没办法抵抗这种侵害。俞静抚摸着自己的伤口,渐渐想通了这一点。尹诛也有同感,他明白,要是别人在他那种情况下,也无法救自己的弟弟。
精神分析师拜昂说道:人们有一种想了解自己所经历的事实真相的欲望,也有不想了解真相、逃避真相的欲望。所以,人们会在追忆过去的同时对伤口保持沉默。
有些人批判说,追忆过去意味着日子一直要受过去的拘束。但是我认为,只有洗清了过去的伤口的苦痛、怨恨,我们才能找回审视自己和批评自己的能力。只有勇于面对羞耻和无力的自己,我们才能够理解自己的实际。如果不能正确地审视过去,我们的内在生活也就无法得到发育。
大部分人都会对自己的过去感到愤怒,并想否定过去或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