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下棋的女人-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您为何不把谁是世界女子国际象棋冠军称号的合法拥有者的话题暂放一边,而着手进行您宣称要做的事情呢?如果按您的开价(50至100万美元),您能找到赞助的话……虽然我认为太不现实了,您知道哪里可找到我。只要是您认可的条件,我绝不挑剔,随时恭候大驾。
  遗憾的是您拒绝在中国进行比赛的声明封杀了我在祖国找到赞助的可能,所以只好把这个问题留给您来解决。
  在我们之后,国际象棋史上还将出现第九位、第十位乃至更多位女子世界冠军。冠军称号并不为某一人所独占。卫冕是在棋盘上进行的,而不是在法庭上。揭旧疮疤非但吸引不了未来的赞助人,反而会使他们望而却步。如果您是真心想推动国际象棋运动,尤其是女子国际象棋运动的发展,您就应该尽您的一切努力确保我们能够在棋盘上一决胜负。在备战方面您是大占便宜了,因为在过去的三年半里,您没留下任何对局记录。此外,要是您已经决定不再进行正式比赛,那么不如接受现实,就不用再找借口了。
  我并不期待您私下回复此信,因为我得忙于做一些比练习英语写作更有意义的事情。您只需在您找到符合您条件的赞助人之后通知我一下就成。我只对一件事情感兴趣,那就是我们能否在棋盘上相遇。
  我盼望那一天的到来。
  让棋赛来澄清一切吧。
  谢军
  1999年8月30日于北京
  

2000:称霸新赛制(1)
2000年比赛中……
    开心去下棋吧,既然做棋手,就从容面对一切挑战;既然心生去意,就把这个比赛当成是自己的告别演出。
  2000年11月-12月,首届新赛制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淘汰赛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作为卫冕冠军,我应邀前行参加了比赛。
  传统赛制取消了,淘汰赛取代了对抗赛,多少令人有些不适应。
  原以为比赛将是一次结局难以预测的乱战,曾经想过自己可能会不适应淘汰赛的比赛方式也放不下世界冠军的身架,但出乎自己赛前意料之外的是,比赛中我表现出了超出以往任何一次比赛的从容心态,顺利问鼎新赛制,成功卫冕。
    无所谓的心态
  自己怀着极为平静的心情来到了印度首都新德里,参加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个人锦标赛首届淘汰赛制的比赛。赛制说变就变,传统赛制不复存在,卫冕世界冠军失去了敬候挑战者现身的特权。新赛制下的比赛规定,无论你是哪一个级别水平的棋手,都从比赛的最初阶段打起。要想看到世界冠军宝座,必须要淘汰一个又一个对手,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到达决赛的终点。
  对于国际棋联改变赛制的随意性,自己的态度与世界上很多超一流棋手一样持不同的意见。虽说新的淘汰赛制能够满足更多棋手的参赛需求,提高大多数处于中游棋手的收入,但淘汰赛的偶然性令这一赛制下产生的世界冠军不具备足够的权威性,鱼目混珠的现象并不利于国际象棋事业的长久发展。所以,在我心目中,淘汰赛制更适合被称之为世界杯,而非含金量最高的世界冠军个人锦标赛。(注:经过时间的考验,从1996年开始推出的淘汰赛制下的男子世界冠军锦标赛到2005年改称为世界杯,国际象棋传统赛制随之恢复。)
  11月底,带着月初刚刚代表中国队在土耳其成功卫冕团体世界冠军的仆仆风尘,带着这样一份可有可无的奇怪心态我来到了印度首都新德里参加2000年的女子世锦赛。赛前,自己的心中没有了往日参加世界大赛前的紧张,甚至连期盼也谈不上,虽然决定参赛后,自己给自己定的比赛目标就是去卫冕。老实讲,对于是否要参加这个比赛,自己的心中根本存有几分无所谓的态度。原本,按照国际棋联的相应规章制度,女子个人世界冠军完全有资格参加男子的世锦赛,已经30岁的我当然知道自己在棋盘上的青春岁月不会恒久,当然希望有机会尝试一番角逐男子比赛的感觉。然而,男、女世锦赛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赛场举行,分身无术的我只能选择参加一个比赛。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为我报名参加女子组的竞技,我将作为一号种子选手力争卫冕。报名情况自己在一个月前的团体奥赛中就知道了,经过了近一个月时间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已经逐渐平和。
  现实面前,自己没有更多的选择。
    过五关斩六将
  参加比赛的一共有64名选手,自己与另外几名种子选手直接进入第二轮,我的对手是俄罗斯选手马特维娃。
  马特维娃与自己是老对手,她比我大一岁,我们二人早在1989年波兰的一个邀请赛中就交过手。那次赛结束后,获得了冠军的马特维娃很高兴,拍着还在为了与特级大师续分擦肩而过而郁闷的我说:以后有的是机会。后来,我们又代表各自的国家在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上相遇,每次对局都杀得难解难分。马特维娃在赛场上的气质不同于其他女棋手,曾经是俄罗斯棋坛第一美女的她至今仍保持着一个老姑娘特有的骄傲和自信。年少时,马特维娃是俄罗斯棋坛未来之星,后来她在参加的几次女子个人世界冠军赛中少有建树,不知道这是不是与她特立独行的性格有关。
  2000年11月30日,自己与马特维娃之间的较量正式开始,第一局自己执黑棋。
  老对手了,双方棋手都很了解对方的开局套路,开局阶段落子如飞,走成了一个双方都认为对自己不错的局面。开局告一段落,棋盘上形成了自己以前和教练组一起研究过但从未在比赛中实践过的一个局面。第18步棋,马特维娃很快走出了一步上象的新着,面对一个似曾相识的局面,不知道为什么怎样看都感觉到眼前的棋局画面令自己不舒服。坏了,一定是以前的布局准备出现了漏洞,正好被对手用新着扑了个准。客观地分析了局面之后,我开始冷静下来。白棋已经占据了局面的主动权,自己一定要指挥好黑方有限的活跃子力构建防线。
  艰苦的防守,利用对手扩展优势时的犹豫不决,自己一点点调动黑子,化解白棋的威胁。对局进行到第45回合,我一边选择了战术组合简化局面的走法,一边用手交叉成十字示意对手和棋。见状,马特维娃犹豫了,她不知道应该接受我的和棋建议还是勇敢地在棋局上掀起新的波澜。当她一直把自己赛钟上的时间就要用完的时候,马特维娃不情愿地向我伸出手来,接受了和棋的建议。对手在比赛记录纸上签字之后撇着嘴走了,那样子即有对自己的不满,也像是对我示威接下来要给我好看。
  首局比赛,自己总算是有惊无险度过了难关,淘汰赛的对手一开始便比自己预想的要强大,准备也很充分,看来以后的比赛将更加艰难。
   。。

2000:称霸新赛制(2)
第二局自己执白棋,对局过程中自己没有占到什么实质性的便宜,行至第50回合,双方握手言和。两个人究竟谁能争得进入下一轮的比赛名额,还要看次日的快棋决斗。
  2000年12月2日,我经历了自己棋手生涯当中第一次快棋决胜负的比赛。首局棋自己又抽到黑棋,开局阶段我率先改进了自己在慢棋赛中第一局的战法,复杂的中局争斗中双方不分高下。随着对局的进程,我们兑换掉棋盘上的大部分子力,开始了残局的较量。这盘棋,黑白双方的棋子一直纠缠在一起,局面根本看不清哪一方占据了主动。混乱之中,自己抓住对手的漏算掠得一兵,随后把己方的王入侵对方阵地,帮助自己的小兵挺进到对方的底线升变为皇后。马特维娃倒也真是顽强,直到第70步黑棋将杀白王,她才停钟认负。
  休息10分钟之后,快棋第二轮的比赛又燃战火。这局棋中,执白棋的我并未因为首局棋的胜利走得保守,一上来便弃子抢攻,目标直捣对方王城。也许是马特维娃的状态还没有从首局的失利中恢复过来,也许她被我的气势所慑服,整盘棋过程中只见白方的棋子生龙活虎,黑方棋子毫无生机呈支离破碎状。当局面已呈胜势,我及时收兵选择了长将和棋的变化。依靠快棋之役:的战果,我终于淘汰了对手,顺利挺进下一轮的比赛。
  首轮艰难胜出之后,自己心中突然升起一个很奇特的念头:自己将赢得此次世锦赛,这样的情景在1991年自己与玛雅·奇布尔丹尼泽的对抗赛中曾经出现过。将这一想法告诉了老搭档教练叶江川,闻言,这位已经带了自己12年的老兄第一个反应便是一脸的不解,他那不置可否的表情仿佛在说:刚刚到第一轮比赛就从生死线上走了一遭,谢军一定是受了什么刺激才敢口出狂言。不过,12年的合作令江川知我甚深,比赛中一向言语低调的学生能够出此大话,也一定不会是空穴来风。他把我的备战工作抓得更严了。
  接下来的几轮比赛中,我果然渐入佳境,先后战胜了俄罗斯棋手扎亚茨和卡瓦列夫斯卡娅以及当年度的欧锦赛女子个人冠军、乌克兰选手茹科娃,并且对局中再也没有出现过第一轮的险情。
  进入了决赛,我的对手是从另一条线上杀出的中国棋手秦侃滢。
    “伤心”卫冕
  参加公益新闻发布会。
  决赛将是四局常规慢棋的对抗,如打平,加赛快棋一决高低。两名中国棋手会师决赛令时任中国国际象棋协会秘书长的林峰老师高兴得不成,可不是,此时哪一名中国棋手能够最终登顶已经不那么重要。两名中国姑娘决战世锦赛决赛,无异于把中国的国家冠军赛场换了个地方。各国官员见了林老师面都要恭贺一番,然后开玩笑说中国棋协好大的气派,居然让国际棋联出资20万美元来决定谁是中国的女一号当家花旦。好心情令林老师一扫前几轮观战时的紧张,年愈花甲的他整天哼着个小曲,见到谁都脸上挂着笑容。
  相比之下,两名棋手的教练也表现得要比前几轮放松的多,担任国家队总教头的叶江川更是一改10年来只要我下世锦赛他老兄都要在现场观战的老习惯,决赛赛场里很少见到他的踪影。秦侃滢的教练是我国著名男子国际特级大师彭小民,他曾在1995-1996年我与波尔加的比赛中担任过自己的助手,彼此间的关系像姐弟一般。彭小民现在的身份除了秦侃滢的教练之外更是她的老公,想当年我们是一个训练小组的时候他们刚刚谈朋友,俩人吵架时,自己还扮演过和事佬的角色呢。
  秦侃滢是我国七十年代生人那批棋手当中最有才华的一名女棋手,15岁便获得全国女子个人冠军的记录现在还没有被打破。秦侃滢并不属于力量型棋手,凭借良好的棋感、轻灵的战法和清醒的头脑,在比赛中常有出色的表现。自从与彭小民结婚之后,秦侃滢的棋艺才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掘,不仅仅表现在她开局的套路掌握得更加娴熟,中残局的视野也比以前更加开阔。
  与对手相比,自己的优势在于良好的体能和丰富的对抗赛经验,另外自己多次加冕棋后的经历使得我比赛时拥有更加平和的心态,多年的胜负锤炼令自己把那顶象征着女子国际象棋领域最高贵的皇冠已经看淡。
  中国女棋手会师世锦赛决赛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但是从感情上讲,自己还是不希望在决战中面对自己的同胞。特别是秦侃滢,虽然我们之间的私人关系说不上是知己,但至少是很好的朋友。不用谁来告诉自己,我能想像到秦侃滢对比赛最终的胜利的渴望,因为在她的棋艺生涯里秦侃滢还从未问鼎过世界冠军宝座,无论是团体赛还是个人赛。
  而自己,此时却要尽全力去阻止她圆世界冠军梦。我是棋手,只想赢得比赛最终的胜利,争取胜利是棋手的天职,无论是第一轮还是最后的决战自己都要以平常心从容应对。
  2000年12月12日,首届新赛制的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锦标赛决战上演。这局棋自己走白棋,执黑的秦侃滢选择了一路她从未走过的变例,对局伊始,自己便陷入了沉思。大脑高速运转着,努力从回忆的影子里找出对手选择此变例的根据。彭小民曾经担任过自己的助手,他对我的开局套路了如指掌,莫非他们在这路变化中找到了什么突破性的改进着法。这个变化并不尖锐呀?对手选择此变例究竟为了哪般?
   。。

2000:称霸新赛制(3)
坐在棋桌边,任时间从自己的赛钟上飞逝,对手开局的选择令自己左思右想不得其解。试图从记忆中翻出自己1995-96年的对局和训练解拆变化,突然回想起在自己96年与波尔加对抗赛时对手曾经选择过此变,后来自己在比赛中就再也没有遇到过这个开局变例。原来如此!96年的那局棋自己在开局阶段没有获取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秦侃滢一定是希望选择此变化告诉我他们对谢军的采用的变化心知肚明,如果我走不出厉害的着法,她也可以比较容易的度过决赛首轮执黑棋后走的考验。找到了问题的源头之后,自己的思路豁然开朗,在对局后续变着中仔细寻找改进的方案。
  对局的前16回合双方都在重复1996年自己与波尔加的那局棋,唯一不同的是此役我耗去了更多的时间。第17步棋,我临场找到了白棋的改进计划,率先弃兵打破对方的兵形。我的续着,大大出乎秦侃滢的意料,大概在他们的赛前备战中,起始局面是从20回合以后才开始。面对白棋的弃兵,黑棋没能找到最妥善的解决方案。秦侃滢一味选择兑子,破碎的兵形令她在残局中无力防守,弈至41回合,黑棋投子认负。
  首战告捷,对手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吸取首局比赛的经验,准备后面比赛的过程中,叶江川指导我有意识地避开了以往常走的变化,力求在自己的开局武器库中挖掘出新的弹药。
  接下来的三局棋,双方棋手均发挥出了自己的正常水平,三局和棋结果让我以:的总比分再一次登上了世界冠军宝座。
  比赛结束了,没有往次比赛胜利后的兴奋,教练叶江川也只是与我握手表示他的祝贺。与小民边走边讨论最后一局棋的某个变化,拉着秦侃滢的手一起让新华社驻马德里的记者摄影留念。相比之下,倒是那些熟识的国际棋联官员以及比赛的裁判长对自己的胜利表现出了更多的兴奋神情,观战的当地棋迷更是连连竖起大拇指称赞。
  第二天,中国代表团全体人员乘车参观举世闻名的景观泰姬陵,行程中秦侃滢晕车吐了一路。见状,心中最后一丝卫冕世界冠军的快乐也随风飘走,我情愿赢一名与自己根本没有交情的棋手。
  没有选择,谁让自己是棋手。下棋,争取胜利是我的职责。
    去意萌生
  大赛过后的疲劳令自己感觉到很累,顺利卫冕世界冠军的喜悦只在心中停留了一小会儿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抛开对赛制改动不满的因素,我发觉自己内心深处已经逐渐对世界冠军赛失去了以往的兴趣。
  国际棋联主席依柳姆诺夫在闭幕式上对我的胜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事实证明,无论传统赛制还是淘汰赛制,最强者都将赢得比赛。”难得他对女棋手称赞有加。
  对于自己来说,这一切已经都不重要。我只是状态稳定地下完一场比赛,用一个圆满的句号结束了女子国际象棋界属于谢军的10年。
  十年间,自己从一名白丁棋手成长为一名获得了世界上最高头衔男子国际特级大师的女子世界冠军;十年间,每一次女子世界冠军锦标赛决赛的历史镜头里都有同一名中国女人的身影出现。十年来,自己即挑战过别人,也经历过成功卫冕;承受过滑铁卢式的兵败,也有过重头再来捍卫世界冠军尊严的保卫战;如今,首届新赛制的冠军也拿到了,突然发现女子个人世界锦标赛对自己一点新鲜感也没有了。
  下棋原本是自己的乐趣所在,而今捍卫棋后头衔却变成了下棋的最终目的。于是,下棋的责任大了,单纯的快乐少了。
  作为举国体制下培养出来的运动员,自己当然懂得赢得国际比赛为国争光的道理,用自己的特长报效国家更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但是,自己已经无法克制带着棋后身份下棋的那种特殊的累的感觉,有时甚至会赌气地想:夺得世界冠军不应该是我的过错,不想让周而复始的卫冕战成为自己生活的全部是我的自由,成绩的压力更不应该令自己周围的人一起受到牵连。
  再赢一次比赛又能怎样?淘汰赛制偶然性因素太大,即便卫冕也缺少往届比赛的权威性,成绩簿里再加上这样一个机会性很强的世界冠军头衔也没什么了不起。下次比赛自己输了又会如何?明知棋手的水平都很接近,但中途被淘汰也属平常的话只是说说而已,棋盘上从不低头的我失利之后一定会抛开一切卷土重来。这样的循环会无限期地周而复始,直到自己被打趴下再也爬不起来的那一天。那正常人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开始呢?难道自己的一生只有争夺世界冠军、卫冕世界冠军的内容吗?
  国际象棋是自己的挚爱,赛场风云心中依旧喜欢,但自己已经感觉不到夺得世界冠军的兴奋,一次次卫冕赛令自己确实感觉有点累了,或者更确切地说同样的生活轨迹令自己心生疲倦。只是不想在世界冠军的光环下,用渐渐进入中年的身躯继续重复画那个圆。
  还是做一点能够令人开心快乐的事吧。花开有季,不同的年龄过不一样的生活,自己已经30岁了,到了自己换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了。趁着中国女队人才济济,趁着女人30岁还不算太老开始全新的人生。
  2000年女子世锦赛闭幕式领奖台上,自己笑着冲台下的人群挥手,带着胜利者的微笑告别女子世锦赛。
  

2000:称霸新赛制(4)
开心去下棋吧,既然做棋手,就从容面对一切挑战;既然心生去意,就把这个比赛当成是自己的告别演出来看。或许,有一天谢军还会重新出现在女子世锦赛的棋桌旁,摆弄着棋子带着20岁时的兴奋神情和开心笑脸,那时候重做棋手的我才是真正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