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板上的母亲-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娃儿他叔啊,你把地全都当死了,要是万一赎不回来,一大家子人吃啥哩?”他行三,最小,按祖上的规矩,儿子不叫他爹叫他叔。
  “这你就别管了!天无绝人之路,救人要紧。再说了,一个猪娃儿头上顶着三升糠,一个鸡子还有两只爪呢,活人能叫尿憋死?”
  老怔瓜是个白日鬼儿,两个人眼睁睁看着,他都能把茓子里的麦偷出去还赌债。好容易说准了赎他的地方,赶过去他又跑了。跑也跑不出圈儿,从这一伙儿土匪手里跑掉,又被另一伙儿逮住拴起来。折腾了两个多月,长衫人白天吃生瓜喝生水,夜里遇沟沟里睡,遇坡坡里睡,也不敢进庄,人瘦得只剩下骨头架子了。
  有一天中午,正走到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乱石岗上,迎面过来一个“怪物”,头大如斗,没有眼也看不见鼻子,身子却是纸扎的一样,一飘一飘的,真是活见鬼!长衫人身无长物,见路边有一棵槐树,顺手撅一根刺条子,就朝怪物头上打过去——“三爷呀,你不认识我了!我是二碟子呀!”
  “你这是咋了?弄成这样儿?我还当是活见鬼了哩!”
  “三爷呀,不都是因为家里没钱赎我,俩耳朵都叫土匪割了!能逃个活命就算天照应了!”
  论年纪,二碟子比长衫人大两轮,可乡里乡亲的论起辈分来,长衫人倒比他长两辈儿。
  从二碟子口中得知,老怔瓜就在前面隔两道岗的江陵寨里押着,二碟子昨天晚上吃饭时候还看见过他。得着实信儿,长衫人从怀里摸出两个铜板,交给二碟子路上花销,紧赶慢赶往江陵寨奔去。
  走到村口,长衫人不敢贸然行事,就在寨河边找个刺秧子深的地方隐住身子,盯着寨门看有没有人出来。过了顿饭工夫,有个老头儿牵着一匹马到寨河里饮,长衫人壮着胆子走近去,一抱拳说道:
  “这位大叔,向您打听个人儿……”
  话没落地儿,叭一颗枪子儿飞了过来,打得他脚底下尘土冒烟儿!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妈妈小时候经历过的事情(71)
“哪儿来的探子,不说实话老子再一枪就要了你的小命!”
  “大爷,大爷,你先别打,等……等我把话说完。”
  “有屁快放,除非你是来赎人的,要不是赎人的,就是老子想叫你活着离开这儿,我的枪子儿也不会答应。”
  “大爷,可让您说对了,我就是来赎人的。”
  这哪儿是个饮马的老头儿,这个凶神是崔二蛋的贴身马弁,外号二杆子。
  二杆子眯起眼睛打量一下瘦得柴火棍一样的长衫人,见他风一刮就倒的样子,就信了他的话,一路把他带进了寨子里关押“票子”的城隍庙。报上名儿一查,老怔瓜头天夜里又跑了。
  “老十三,你咋来了?”从票子堆里忽然传来老十二有气无力的声音。老十二和长衫人老十三一个老爷,他们那一门儿人丁太旺,日子拮据,他被绑来两个多月,连个人巴头儿望望也没有。
  “原来你们是一家儿的?赶快拿钱来,趁着我这会儿高兴,你把他赎走算了。”二砍刀一边说,一边儿让手枪在手中转圈儿。
  “那可不成,他是来赎别人的,我跟他不是一家儿,说啥也不能叫他花钱赎我。”老十二赶忙说。
  “好啊,你不让他赎,你家里又连个人毛儿也不见,老子今天干脆送你上西天算了,免得留着你糟蹋粮饭!”二砍刀说完,就命两个匪徒把老十二架了出来,“拉到东边乱葬岗给我敲了,老子叫你五更死,决不留你到天明!”
  “大爷,请你手下留情,我这就给你钱——”长衫人一迭声地哀求。
  “那就赶快拿过来,别惹我恼了一枪一个。”
  “看你这话说哩,你要是今儿个把我撂到这儿,明儿个可没人敢再来给您送钱了!”
  “你小子说的也是,没有银子我要你们这两堆臭肉干毬哩!”
  长衫人赶紧把十字攀结儿背在身上的两袋子钱取下来,换了他的十二哥。
  哥俩磕磕绊绊相互搀扶着,走到第二天傍晚才回到家。
  被他先一步赎回来的亲哥哥一看自己的儿子没回来,反倒赎了外人,不由怒火攻心,抓起一把桑杈就去扪他那嫡亲的弟弟。被老十二抢前一步拦住,答应第二天天一亮就让媳妇回娘家借钱,天黑以前如果借不到,就把家里的几亩地卖了。那当哥哥的一听这话,就说:“那好,家你也别进了,我把你嫂子的体己钱拿出来,你现在就回去给我赎人,赎不回来你干脆死外头算了,这个家里权当没有你这个人!”
  长衫人在外面风餐露宿一个多月,回到家连屋门都没进,就又拖着沉重的双腿,走进了茫茫的夜幕里。
  他出门第二天,老怔瓜就跑回家来了。
  半个多月过后,长衫人拉着半条命回到家,喝生水染上了痢疾,一天拉得没回数,他那当家的哥哥铁了心不给他治。
  又过了七天,长衫人死了,他没有死在土匪的枪下,却死在了亲哥哥的仇恨里!长衫人死的时候还不足二十六岁,老十二捧着他原本年轻英俊的脸,怎么也合不上他那双牵挂妻儿的眼睛!
  长衫人死了,他可是家族中唯一的读书人,他死在如花的年纪,让他得着信儿才从城里赶回来的老父亲一夜痛白了头!
  儿子啊,那长衫人不是别人,他是你的曾祖。
  出嫁
  当她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的时候,抱着几个月大的弟弟,目睹了一场婚礼:新娘是又瘦又小被邻居家从五岁养到十三四的童养媳妇。太阳发红的时候,人们从粪坑里挖一铁锨粪倒在当院,把写着童养媳妇生辰八字的红帖儿插在上面,搬把大圈椅往上一摞,就算是这童养媳妇的娘家了。小童养媳妇换上一身新衣服,顶着红盖头,盘着腿往椅子上一坐,过会儿鞭炮一响,那个和他圆房的男人对着她作个揖,两个女傧相把她搀下来,踩着铺在地上的粪苫子,来到放在门口的天地桌前,两个人一起磕个头,一起走进她生活了十来年的旧屋,肩并肩在床上坐一会儿,大礼就算成了。按辈分儿,她得向这个比她大不了多少的女子叫四奶奶。
   txt小说上传分享

妈妈小时候经历过的事情(72)
轮到她自己出嫁那天,眼前总是晃动着四奶奶那张茫然无助的孩子气的脸,心中的孤苦无人诉说。连年战乱,嫁妆只有四样,一个大立柜,一个菜柜子,一个小方桌,一口箱子,箱子和立柜里装的几件粗土布棉衣和一床被子,都是她自个儿纺线织布做的。菜柜子两个抽屉,一个装饺子,一个装花生、核桃和红枣,下面的柜格里放着镯子、镜子、梳子、活笸箩儿、鞋和袜子等物件儿。虽然内里穷,外面还是要风光的。按红男绿女的规矩,她上身穿着绣有花鸟儿的绿缎子长衫,下身穿着绿线提滚边儿裤子,脚上是柿黄色的丝光袜子配一双绿缎子扎花儿鞋,手捧一把花儿,披一袭四尺宽一丈多长的红纱,头戴一顶珠摇玉坠的龙凤冠,两个小妮儿一边一个拉起红纱,一步一步走到花轿前,在迎亲客的引导下,转过身来,退着坐进那顶龙凤衣的花轿里,一块红布罩严脚和腿,鞭炮响,吉时到,八个轿夫轮流着抬起新人往回走。
  唐河涨大水,花轿绕到五里河乘船过来,那时已经改了小脚女人出嫁时锁轿门的规矩,轿门大闪,引得同船的人挤着拥着看新娘,就有胆大的,挥起扇子把新媳妇儿手中的花儿打歪了,一阵溜河风吹起红盖头,看见的人啧啧称赞:“快看啊!这个新媳妇儿真像她婆子,重眼双眼皮儿,细皮儿白嫩,明鼻子大眼,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送亲的长辈大吼一声:“你们这儿的人怎么一点规矩都没有?人还没到家哩,看啥哩看!”
  路程远,隔河渡水的,花轿停在家门前的时候,太阳已经偏西了。新郎倌儿行过礼,新娘按照伯母的嘱咐,先用脚把紧挨轿门的红毡挑起来,稳稳地踩着地下了轿,取个进门就“得地儿”的吉利。可是她左等右等,也没人上前为她“拉纱”,只好自个儿用手挽挽,跨过上面放着一副马鞍子的柽滑子,踩着两块交替往前传的红毡走到天地桌前。天地桌正中放着一个盛满黄豆的斗,斗里放着一面铜镜,燃着三炷香,是那种竹批儿上头儿滚着香末儿,样子像毛芽穗儿的千字香,通常的实排香插不进豆子里。拜过天地,女傧相扶进屋里,换下身上的绿上衣,脱了上轿鞋,就有小孩儿端洗脸水过来,新人净净手,趁势儿把攥了一路的两枚铜钱扔进水盆里,算是对端水人的封赏。到了这一会儿,才来得及看一眼那个要和她共度一生的人,棍条条的个头儿白净子,难得的英俊漂亮,和小时候见过的那个他完全不一样了。
  婚床上放着红绿两床里表三新的缎面被子,床底下放着一个柏木桶,桶里盘着一窝麻,麻上放着一块发面的大曲,大曲上点一盏香油灯。新人双双坐在婚床上,大姑小姑就忙着打开菜柜子上面的抽屉,把饺子拿去煮了。端来让新人吃的时候,不是一只碗,是两对儿相互扣在一起,一碗是白水,一碗是饺子。如果揭开的是空碗,就预示着要过没饭吃的穷日子。为了避开这种不吉利,新媳妇儿两只手同时去揭摆在面前的两个碗,这样就不会落空了。这顿饺子也是合卺的意思,新媳妇儿怕解手,在娘家已经两三天除了鸡蛋啥也不敢吃了,这时虽然饥饿难耐,面对娘家带来的这顿饭,也只是略微动动筷子而已。
  吃过饺子,有人把床下的桶提到外面的堂屋里,搬个凳子搁桶上,让新娘子坐下梳头开脸,也就是拿根三股子线,把“毛妮子”脸上的汗毛拔去。
  “梳梳头,
  薅薅脸,
  戴上壳子,
  拧上环,
  想当闺女难上难!”
  这一次只是象征性地薅两下子,正经薅是在午宴之后,早已成亲生子的大姑子一边站一个,打开新娘长及腰际的头发辫儿,声替声地念道:
  “拢拢鬓花儿,”
  “女婿当官儿。”
  “拢拢后鬓,”
  “女婿上任。”
  “一拢子,二拢子,”
  “拢得女婿戴顶子……”
  当天中午,新媳妇儿是不能上宴席的,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得坐一回旧式女人一生只能坐一次的正位。上桌之前,有个规矩叫“切喜面”。捣蛋的小姑子小叔子在院里一连摞起五张桌子,把擀好叠起来的面叶儿放在最上面,搭梯子让新媳妇儿上去切。那新媳妇儿有人支招儿,知道他们会撤梯子,上到第三张桌就不肯再上了,她踮起脚尖儿,把面条往中间一折,正中间切一刀,还没等那些起哄的人反应过来,自己下到第二张桌子,通一声蹦到了地上。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妈妈小时候经历过的事情(73)
第三天早上,新媳妇儿问过婆婆吃啥饭,就开始了她刷锅燎灶、生儿育女,一年到头儿家里地里忙个不停的日子……
  “两点钟”
  “两点钟”是一个人的绰号。那时候我还没听说过“痔”,可能生产队里的干部们也没听说过,要么是听说过他们自己没有,所以给那个拉屎拉得时间长的人起了这么个绰号。两点钟还有个绰号“没牙虎”,他岁数还不算大,嘴里已经没一颗牙了。有一次牙痛得实在受不了,他听信一个游医的话,接了半瓢黑马尿,把满口牙全漱掉了。
  乡下的厕所不叫厕所,叫“夹道儿”。拿土坯靠山墙围半圈儿,只要能藏住人就是个五谷轮回之所了。通常村子里盖房子,这家的山墙和那家的山墙中间都要留五尺搭架木的地方。不翻修房子的时候,人们就用土坯、芭茅什么的靠后墙一堵,里面用碎砖砌个池子,懒省事儿的放上一口缸,上面担一块木板儿。要是全家只有三两口人,就更简单,买个能盛一桶水的瓦罐儿,满了抬去往粪坑里一倒。这就是“夹道儿”的来历。
  那是夏天的一个中午,两点钟趁别人歇晌儿的时候,打开工夫去解决那个两点钟的问题。他家单门独户,房子盖在村子中间的一个空场上,三间堂屋,一间坐东朝西的灶房,没有“夹道儿”,就把垒在西山墙头儿的厕所叫“茅坑”。也不知道蹲了多长时间,总算把“仓库”腾空了,两点钟挪动又酸又麻的腿,想找块瓦片或是土坷垃擦屁股,可找来找去,都是被人用过的。正没法可想,一抬头看见了墙外的麻棵子,伸手去摘挨近墙头儿的麻叶儿,还没够着呢,就听见有个声音惊呼:
  “快跑哇!有鬼了——”
  吓得他扑通一声一屁股坐罐子上,粪罐子碎了,迸他一身一脸的秽物。等到他好不容易找个背静的水坑洗涮完毕,回家一看,麻棵子被趟断了一大片,心疼得他直吸溜没牙的嘴。
  哪里有鬼呀,原来是两个捉迷藏的孩子,刚在他家的麻地里藏好,一转脸就看见一个光头儿从茅房里伸出来,倒八字眉毛耷拉在一双三角眼上,嘴巴像麻蒴,缩在酱紫色的鹰钩鼻子下面,中午头儿,正是传说中鬼怪出没的时辰,猛可间被吓得抱头鼠窜。等那两个孩子知道那个把他们吓得半死的光头儿原来是两点钟,就对两点钟记下了仇气,只要一看见他,就跟在屁股后喊:
  “没牙虎,两点钟,狗吃屎,掉茅坑!”
   。 想看书来

让语文走进心灵
谈话日期:2005年5月29日
  谈话地点:平顶山日报周刊部办公室
  李文菊,鲁山县一高语文教师。母早丧,学路坎坷,中师毕业,自修完成本科。性诚朴,有激情,工作倾身而任。她没上过高中,却能举重若轻,将课堂变成游戏的海滩,深受孩子们喜爱,因为在巨大的分数压力下,上她的课不累……
  ……语文课要说谁都能讲,可不一定能讲好。中小学语文最怕误导,只看考分是本末倒置。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美,滋润生命的美;感知到思想,照亮心灵的思想,这是让人受用一辈子的事。从初中到师范,我一直都喜欢语文。初二时,同桌搬家走了,我看着空座位,百无聊赖,随手翻开《古代哲理诗一百首》,深有同感,爱不释手,开始摘抄。后来成了习惯,自从1990年考上师范到现在,我读过《歌德谈话录》、《论语通译》、《谈美书简》不下一百多部中外名著,写了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
  我教语文也没有绝招儿,就抓住两点:一是整体把握,二是读与写结合。
  我总觉得,好文章是从心灵上拓下来的,必得用心灵去阅读。我最讨厌把活生生的课文分割成死板的教条,杀死了文章的灵魂,也败坏了审美愉悦。上初中时,我遇到一位老师,他上课面无表情,眼望天花板:读生字,念课文,介绍作者,接下来是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好好的一篇文章,让他肢解得七零八碎。我心里反感他,可我舍不了语文,每逢上他的课,我就对自己说:“老师出差了,这课由我来上我该怎样讲?”后来真的走上讲台,我就要求自己,一定要激情灌注,把每篇课文都当成一棵树、一只鸟,活生生地整体把握好。因为学生从一开始就是主动的吸取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十几岁的孩子,心灵像花骨朵一样娇嫩,稍不留神,就会伤害了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背课的时候,我把自己当成学生,怎么讲学起来省劲儿我就怎么讲。有时一篇课文设计好几种方案,目的就是从感情上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变被动为主动,避开繁琐的生字讲解、词句对译,在整体阅读中感知行文的脉络,抓住文章的灵魂。
  脉络是记忆的绳子,灵魂是理解的镜子,只有触入作者的情思与文思之中,顺藤摸瓜,一枝摇,百枝动,无论古文还是现代文,80%的学生当堂就能背下来。汉语和英语一样,背得多了,语音、语法、阅读理解等枯燥繁琐的问题,前后文一对照,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语文教学,重点是读和写,读是写的基础。有人提倡写日记、周记,这个方法不错,但实践起来,孩子们有“隐私权”,老师不能批阅,不利于教学相长。再说了;中学生整天关在教室里,除了套话空话,能有多少新鲜题材可写?就是阅历丰富的成年人,写文章也离不开阅读。据我所知,卓有成就的作家、诗人,离开阅读,也会摸不着调儿,干着急开不了头儿。
  从2000年开始,我每天让学生轮流在黑板上写一句自己喜欢的格言,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话,上课前经过两三分钟思考,接下来即兴发言,不怕说错,课堂本来就是出错的地方。记得有一次以“污泥与莲”为题,有的说“没有污泥哪有莲”,有的说“莲扎根污泥开花长藕,比浮萍能沉住气”,有的说“污泥为莲提供营养,莲不能忘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得脸红脖子粗。在这种兴趣盎然的辩论中,审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得很快,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开放性思维,激活了他们的想像力,我也常常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诗,天地之间人生百味皆成文。”青春期是多愁善感的年纪,我有时也选一些应时应景的唐诗宋词,让学生从阅读和欣赏中找到话题,积少成多,慢慢地,从无话可写,到天天都有话可说,培养了观察能力,也涵养了才气和灵气。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1)
访谈时间:2005年6月7日下午
  访谈地点:平顶山市六中教师办公室
  丁克明,平顶山市六中数学教师,199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系。性格健康开朗,心态好,脾气好,整个人很阳光,让人想见白净的河卵石,能打出火星和一股温暖的石头味儿的那种。言谈举止特具亲和力,因授业有道,深得学生喜爱。
  1990年大学毕业到六中,我开始在教务处工作,因为有位数学老师病了,让我暂时代他的课,没想到一代就是十年。也许是天生乐观,性格随和吧,亲其师,认其道,学生还真的喜欢上了我。
  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总会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数学。我上学的时候就不喜欢数学,成绩也不好,觉得数学枯燥,没意思,和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其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学生置身于白热化的竞技教育之中,不仅是数学,各科都逃不掉中考、高考拼分数的零和游戏。从初中到高中,包括所谓的尖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