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岁月-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池边漫步,我想,当年毛泽东选择在这里居住,怕是因为这里有两股清泉一池碧水的缘故吧!一九四九年的毛泽东正是踟蹰满志春风得意的时候,经过前仆后继浴血奋战,革命即将取得最后的成功,(他为此牺牲了六位亲人),一个崭新的共和国即将喷薄而出。在这历史转折关头,他深知共产党人需要的是“双清”,灵魂清清白白,头脑清清楚楚。灵魂清白,就是要做到两袖清风襟怀坦白,不谋半点私利,不搞半点特权;头脑清楚,就是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做李自成,不被糖弹击中。毛泽东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共产党人正是有了这“双清”,才能够迅速治好战争的创伤,保持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与爱戴。毛泽东喜欢双清别墅,住下后舍不得走,时任北京市长的叶剑英劝他搬进紫禁城,他说他不搬,不愿去当皇帝,最后中央决定搬进中南海,他也只能服从。他内心深处还是留恋双清的。

  我站在山坡上回望阳光下的双清别墅,久久不愿离去。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六十年后的中国人不仅站起来了而且富起来了,正在向着全面小康迈进。然而有不少共产党人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没有认真地想一想,我的灵魂是否清白?我的头脑是否清醒?只有做到“双清”,才能避免“两规”啊。

  双清别墅那一池碧水在秋天的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芒,它像一面巨大的历史明镜,镶嵌在中国的大地上,源远流长,永不枯竭,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

大连的大
大连的“大”

  我曾到过桂林,桂林的山给了我深刻的印象,那城中拔地而起的伏希山、叠翠山,像是造物主精心雕琢的巨大盆景,巧夺天工,美伦美焕。我曾到过杭州,杭州的水给了我美好的印象,那苏堤、白堤怀抱着的一湖碧波,像是大自然精心打造的巨大明镜,熠熠生辉,美不胜收。

  二OO九年秋天,我到了大连,大连留给我的深刻印象是什么呢?从表面看,这里的山比不过桂林的壮丽,水比不过杭州的秀美,即使是海滩、浴场,也比不过三亚的精致。然而,大连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每天都有大批游客慕名前来观光,它必定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当我置身于亚洲最大的广场星海广场,当我环游金石滩沿岸巨大而神奇的礁石,当我目睹海之韵公园百米长带鱼的雕塑,我感受到的是一个“大”字。是的,大连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不是山,不是水,而是大。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正午,我们乘旅游大巴进入星海广场。广场正中耸立着一座巨大的华表,比天安门两旁的华表还要大。广场四周的建筑呈现千姿百态的风格,有排列整齐的高层公寓,有哥特式的欧洲城堡,有高耸入云一览众山小的摩天大厦,有玲珑剔透造型优美的小楼。最具特色的是面临大海的那一座平台,这是用水泥浇灌成的巨大建筑,它的造型像一张铺开的纸,纸呈弧形,越到两端翘起的弧度越大。我登上平台,眺望大海,蓝天悠远,碧波万顷,一望无际,心旷神怡。广场上有喷泉张置,有造型生动的塑像。瞧,一位老画家永远不变地定格在椅子上,古铜色的全身沐浴着灿烂的秋阳,眯缝着眼审视着游客。广场上有漂亮的女警察骑着高头大马潇洒地巡视,这是大连吸引人们眼球的一道靓丽风景,可惜那天我没有欣赏到漂亮的女警察,但高头大马却随处可见,它们成了拉花车的工具,造型优雅的花车为游客提供了茜茜公主出行一般的乐趣。大连人把广场打造成人们休闲的乐园,类似星海广场这样的乐园在大连还有很多,成为大连特有的景观。

  第二天在金石滩游览,我同样能感受到大连的“大”,那是一种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的大。金石滩位于黄海之滨,这里绿树繁茂,碧草如茵,花团似锦,被称为“东北小江南”“大连后花园”。这里建有绿色、蓝色、银色、彩色四大旅游中心,其中有三十六个球道一望无际的高尔夫球场,有海域辽阔的海滨游泳场,有举办帆板比赛水上滑翔沙滩排球等项目的活动场所,有飞碟活动靶射击场和封闭式狩猎场,有三千平方米的花卉展销大厅,有四万平方米的温室,有中外名人荟集的蜡像馆,有*遗存的毛泽东像章陈列馆……金石滩之大,游览休闲项目之多,令游客流连忘返。金石滩最吸引人的还是石头,这里的石头比金子还贵重,这里有号称石都的中国最大的藏石馆,观赏那一块块精美的浪花石、博山文石、昆仑彩玉石,大开眼界。乘游艇沿海岸观光,八公里长的岸线浓缩着史前九亿年至三亿年的地球进化史,沉积岩石、古生物化石、海蚀崖、海蚀洞、海石柱、石林等千奇百怪的岩石与地貌随处可见,其造型有的像大鹏展翅大象吸水,有的像猛虎扑食恐龙吞海。最有意思的是立在水中的那块巨大礁石,游客们都围着拍照留影,我走近观看,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导游让我从侧面观看,啊,好一个贝多芬的头像,秋日的阳光照耀在他刚毅的脸上,惟妙惟肖,别有韵味。

  海之韵公园位于海滨风景区东部,来到这里游览时已近黄昏。我们乘电瓶游览车缓缓而行,在绚丽的背景下,海光山色更加迷人。游客们不时地要求停车下来欣赏拍照,整洁宽阔的山路在绿树林中蜿蜒而下,陡峻的峭壁岿然而立,绵延的海岸峰峦起伏,远处海面上海鸥飞翔,如诗如画。沿途山坡上布满了海生动物的造型:巨大的螃蟹悬于空中,那一条蟹腿竟比游人的身体还粗大;长达百米的带鱼横在路中,弯曲的尾部居然比大树还长;小屋般的海螺卧在山巅之上,壳里可以藏下七尺大汉。海之韵公园的北门广场再一次诠释了一个“大”字,三万八千平方米的大空间里耸立着不锈钢管组成的大型雕塑,看上去既像翻滚的海涛,又像是腾飞的巨龙,这是海之韵公园标志性建筑,也可以说是大连人精神的象徵。

  星海广场之大令我惊讶,金石滩之大令我陶醉,海之韵之大令我痴迷,然而更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大连人的大气。我登上大连电视塔俯瞰,映入眼帘的是劳动公园广场上那个巨大的足球造型,就是大连人大气磅礴奋发向上的标志。大连人以其豪爽性格和坚韧毅力,在中国足坛上屡有建树,享誊神州。我迈步在溢光流彩的大连街头,大连国际服装节时尚的海报扑面而来,这是大连人大气开放拥抱世界的窗口,大连人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和海量,迎八方来客,展浪漫之都风采。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关心国家大事
关心国家大事

  “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伊始,毛泽东就号召全国人民要积极地投入到运动中去。从小就被教育要听党的话要按领袖教导办事、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青年,成为彻底砸烂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革命先锋。

  他们高喊着“*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的口号,纷纷揭竿而起,运动初期便成立了各种各样五花八门鱼龙混杂的造反派组织。其中“江医红卫兵”、“江大井冈山”、“五中一小撮”、“南柴铁扫帚”……在省内影响较大,名噪一时。我们工艺学校也成立了大小不一的群众组织,除了教师中最早的狼牙山战斗组外,学生们还成立了井冈山兵团、井冈红旗兵团、钢八连战斗队。这三大组织都属于造反派,一开始并没有发生激烈的冲突。

  各单位自发成立造反派组织之后,社会上又相继成立了许多大型的全市乃至全省性的群众组织,其中举足轻重的有设在人民广场旁的大中红司(江西省大中学校红卫兵司令部),设在青少年宫的南红司(南昌市中等学校红卫兵司令部)。67年年初,设在省总工会的大联筹(江西省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筹备委员会)宣告成立。我们学校的井冈山兵团加入了大中红司,属于正规军;钢八连加入了南红司,属于激进派;井冈红旗没有与外界挂钩,属于温和派。

  在关心国家大事的思想指导下,我每天都要上街看大字报收集各种传单,密切关注北京来电,关注最新最高指示和中央领导的讲话,关注各地运动的动态,关注省内形势的变化。说实在的,我对运动的搞法、得失与后果并没有过多的思考,只是为着一种信念,按照领袖指明的方向走,无论怎么搞,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是正确的,都是能获得最后胜利的。

  为了增长才干,体现能力,发挥一名热血青年应有的作用,我创办了一份32开二个版面的油印小报,取名《战地》。全部的编辑、印刷、发行任务由我和助手邓荣生承担。我将收集到的传单加以整理,挑选出最重要最可靠最及时最符合个人观点的信息与言论,编写成文,再加上关于本校运动的文章,一笔一划地工工整整地刻在蜡纸上,尽量做到排版美观,然后较对一遍,放在手*印机上一张一张印出来。这种最简单最原始的编印过程类似于小说《红岩》中的“挺进报”。

  不厌其烦地收集资料,搜肠刮肚地编写文章,铁笔钢板上费力刻写,满身油污中精心印刷,这些繁琐的事情我都很乐意去做,看到自己编印的《战地》贴在校门口被人阅读,看到邓荣生在大街上将《战地》分发给众人,我心中便会油然升起一种成就感。油印小报《战地》虽然很不起眼,却是我们学校唯一的一份定期出版的报纸。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外地消息,有本省动态,有编者言论,《战地》在校内还是有影响的。为了扩大《战地》的影响,体现正规,我还堂而皇之地刻印了一枚公章,印文曰:南昌市工艺学校《战地》编辑部。

  随着运动的逐步深入,省市委在“炮打”、“火烧”中处于瘫痪状态,杨尚奎、方志纯、白栋材等领导人已被揪斗,无法正常工作。正当权利发生真空,社会陷入无政府状态时,1967年春天,中央指示人民解放军要以“三支两军”的方式介入地方运动,省军区开始接管地方权力。3月12日省军区周子韬抛出了一份报告,对造反派进行打压,引起造反派强烈不满。于是,造反派打着批判“带枪的刘邓路线”的旗号,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军队。军队不是吃素的而是带枪的,赤手空拳的造反派与军队抗争,促使*进入了残酷甚至血腥阶段。

  6月29日,造反派“大联筹”与保守派“联络总站”在莲塘发生武斗,南昌军分区有人给保守派发了枪支弹药,打死打伤了不少造反派人员。第二天,急红了眼的造反派在南昌开始抢夺枪支弹药,街头上贴出不少因武斗牺牲的“烈士”遗像和简介,大都是不满20岁的中学生。流血事件引起社会上人心惶惶,保守派害怕造反派狗急跳墙滥杀无辜,纷纷逃离南昌躲避。

  我父亲曾参加过工人赤卫队,属保守派中的普通一员,一直老老实实坚守工作岗位,此时也被社会上的传闻所吓倒,随同事一起在罗家集乡下躲避了几天。

  那年的夏天特别炎热,住校的同学寥寥无几。我们爬到人字形的屋顶上,将床板一头架在屋脊的最高处,另一头用木棍支撑着。这既成了我们纳凉的床铺,又是观看南昌夜景的平台。

  夜幕降临之后,我们坐在高高的屋顶上,四周笼罩着无边的黑暗,空气中充满了燥人的暑气与火药味。不远处的青少年宫里,痛失战友的“南红司”红卫兵们,正在用枪声发泄他们的悲愤,子弹的火光映红半个天空。说实话,我害怕这令人恐惧的枪声,那么多生命之花正是在这枪声中凋谢的。他们真的是烈士吗?他们真的是为了真理而献身吗?若干年之后还会有人记起他们吗?运动发展到如此惨烈的程度是我始料不及的,“要文斗,不要武斗”应该是文化革命应当遵循的原则,如果发展到真枪实弹搞武斗,那一定不正常。望着满天繁星,我在心中告诫自己:坚决不接触枪支,坚决不参与武斗,坚决不参加任何有危险的活动。“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这是中国文人的传统美德,奔赴战场冲锋陷阵不应当是文人承担的职责。

  8月10日,中央作出了《关于处理江西问题的决定》,认为江西省军区及部份军分区的领导人在支左工作中犯了严重错误,司令员吴瑞山等人应作检查;决定紧急调动济南军区26军政委程世清率6011部队赴江西制止武斗,进驻江西各地各重要单位,并成立以他为主要负责人的省革委筹备小组。

  8月24日,6011部队随同造反派进驻抚州时,在温家圳附近受到抚州军分区部分军人和基干民兵的伏击,双方交火,死伤惨重,这次大规模的武斗流血事件被毛泽东周恩来定性为“军事叛乱”。叛乱平息之后,江西两派大规模的武斗基本结束。

  与此同时,排长李文忠等三人为抢救落水群众而英勇献身的事迹,在报纸上广泛宣传,向“支左爱民模范”李文忠学习的热潮迅速展开,6011部队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赣鄱大地上,一时间,昂扬而高亢的山东口音成了主宰江西的最强音。

  从此,程世清这位极具个性的共和国少将,开始了在江西长达五年的折腾,从“三查”到“一打三反”,从工业“两个突破”到农村“八字头上一口塘”,从动员民众兴建“万岁馆”,到黄洋界纪念碑题字由朱德改为*,其间制造出多少家破人亡的人间悲剧,又上演了多少让人啼笑皆非的闹剧,江西老俵心里清楚。

  2008年4月的某一天,曾经在江西显赫一时的这个人物,在南昌的某家医院的病房里,悄然逝世。在这之后的某一天晚上,我骑自行车行驶在富大有堤上,在当年李文忠舍身救人的地方,再也寻不到李文忠纪念馆的踪影,只有赣江水滔滔不断地向前流。

  “逝者如斯乎”,岁月就像这流不尽的江水,将一切淘洗得干干净净。唯有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成了那个时代留给我的后遗症,至今不能克服。四十年来,坚持每天看报或者看电视新闻联播,成了我的一个生活习惯。妻子总是抱怨说:“那么多好看的电视剧你不看,偏要盯着电视看新闻,那些国家大事和你有什么关系?要你操什么心?”我无言以对。 txt小说上传分享

无聊博士与三个娘儿们


  一九七六年九月我调回省城,在仪表厂产品钳工班上班。每天和各种型号的铁板铝片铜皮打交道,在这些厚薄不一冲压成形的零件上钻大小不一的孔,铰大小不一的丝。

  产钳班里有三位女工,她们的年龄都在三十三岁左右,都生有一儿一女,是名符其实的娘儿们。那个叫未丽玲的五官周正些,皮肤也白净,算是班里的美人,她身材虽苗条,但臀部硕大、上翘,很是*,胸部也鼓胀,夏天穿件的确凉衬衣,像藏着两只小动物,走路时蹦蹦跳跳,引人注目。另一位叫姜曼云的个子稍矮,胖乎乎的,长着一张圆圆的娃娃脸,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还有一位叫闻四菊,相貌端庄,说不上十分迷人但也挑不出明显的缺点,不胖不瘦,不高不矮,面无表情,深藏不露。

  三个女人一台戏,产钳班这三个娘儿们天天聚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天,笑不完的事。再加上无聊博士的插科打浑,班里的空气热烈而带点骚味。班长是个武大郎式的人物,个子矮小,长相丑陋,特别与众不同的是他的光头,不是有头发追求时髦特意剃成的光头,而是不知何故头发全部*连发根也不留的油光铮亮的光头,十分刺眼。光头虽是男性却有张婆婆嘴,整日说笑不停,而且都是些下三烂的话,逗得娘儿们前仰后合开怀大笑,他便引以为人生最大乐事。谈起女人他头头是道,甚至有一套见不得人的理论。有一次上夜班他神神秘秘地说,娘儿们都有两只口,一只在上一只在下,一只横着一只竖着,上口长什么样下口也长什么样,这是自然规律生理现象。你看我们班这三个娘儿们,上口不一样下口肯定也不同,未丽玲的嘴唇小而薄,下口肯定像饺子,姜曼云的嘴唇大而厚,下口一定像包子,那个闻四菊嘴唇有点突,下口像只鸡屁股。听者都知道他是在胡说八道,但又不好反驳,怕他反咬一口,说,你怎么知道不是那样呢?莫非你真的见过?光头诸如此类的歪理一套一套的,因此大家送给他一个无聊博士的外号。

  产钳班的工作时紧时松,闲得无聊时正是无聊博士大显身手的好时候,见三位娘儿们在交头接耳说着私房话,他便聒不知耻地凑过去,坏笑着说,打个谜语让你们猜。尽管知道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娘儿们还是愿意听,都把脸转过来朝光头笑。我打的这个谜语是一个动作,是你们每天都想干都要干的一件事,也是你们喜欢干乐意干的一件事。娘儿们的胃口被吊了起来催他快说。光头不紧不慢合辙压韵地说,听好!一头有毛,一头没毛,塞进去了,乱操乱操,操了几下,流出白泡。娘儿们一阵哈哈大笑,心直口快的未丽玲抢先说,是你和老婆搞名堂吧?不对,我有那么不中用,才操几下就泄了,光头兴趣盎然,越说越露骨。姜曼云只是笑,不说话,不置可否。闻四菊冷泠地说,刷牙嘛这还用猜。

  二

  我那时还是个未婚青年,对无聊博士和娘儿们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有些反感,特别是光头整日里三句不离本行更是恶心。在他眼里,凡是钻头、螺钉、丝锥一类长条圆形物件,都可以用来比喻男性器官,而孔眼、螺母、丝板一类有凹形的物件,都可以用来影射女性器官。闻四菊有次向他借钻头,他坏笑着说,我的钻头白天不借晚上来借吧,气得她铁青着脸扭头就走。未丽玲有次也是向他借钻头,他竟然说,我的钻头又粗又长,你还敢用呀!未丽玲不甘示弱,手上操起一把钢丝钳就冲光头胯下伸去,嘴里说,把你的钻头拿出来,老娘一下就钳断,光头落荒而逃。众人又是一阵哈哈大笑。我从未参与过这种玩笑,但又不好去指责。我怕光头说我是假正劲,都快奔三十的男人,还会不想女人。男婚女嫁,天经地义,我当然想找个称心如意的女人过日子,但想不等于要时时刻刻挂在嘴上说。再说,我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