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白话红楼梦(首发)-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份钱我替她出了吧。到了生日那一日,我多吃些东西,就算享了福了。”熙凤做事就是漂亮,说说笑笑间就把事情办了,又自然,又有情。邢夫人等人听了,都说“很好”。贾母答应了。

  熙凤又笑着说:“我还有一句话呢。我想老祖宗自己二十两,还得出林妹妹和宝兄弟的两份钱。姨妈自己二十两,又要出宝妹妹的一份钱,这还算公道。只是二位太太每位十六两,自己出得少,又不替别人出,这有些不公道。老祖宗吃了亏了!”贾母笑着说:“这话说得太对了。要不是你,我又让她们给骗了。”熙凤笑着说:“老祖宗只要把她们姐两个交给两位太太,一位占一个,出多出少,每位负责出一份钱就行了。”这应该指的是迎春和探春姐两个吧。这个办法确实不错。贾母忙说:“这很公道,就是这样。”赖大妈站起来笑着说:“这不反了吗!我替二位太太生气。在那边是儿媳妇,在这边是内侄女,不向着婆婆和姑姑,倒向着别人。这儿媳妇成了陌生人,内侄女反而成了“外”侄女了。”赖大妈还算有些地位,敢开玩笑,开得也不错。贾母与大伙儿都大笑起来了。

  赖大妈接着问:“少奶奶们十二两,我们当然也应该低一等了。”贾母说:“这可不行。我知道你们这几位都是财主,地位低,但钱多。你们和她们一样才行。”这几位老妈妈连忙答应。贾母又说:“姑娘们就表示一下,每人拿一个月的生活费就行了。”她又回头叫鸳鸯来说:“你们也凑几个人,商量凑一些。”鸳鸯答应着,出去一会儿,带着平儿、袭人、彩霞以及几个小丫鬟进来,也有凑二两的,也有凑一两的。贾母问平儿:“你难道不替你主人做生日,怎么还在这里凑钱?”平儿笑着回答:“我私下里单独一份,这里是集体行动,应该再出一份。”贾母笑了:“这才是个好孩子。”

  熙凤又笑着说:“上上下下都全了。还有两位姨奶奶,她们凑不凑,也该问一声儿。如果不问,她们会以为瞧不起她们了。”贾母忙说:“对啊,怎么倒忘了她们!叫一个丫头问问去。”刚说完,早有丫环去问了。过了半天,小丫环回来说:“她们每位也出二两。”贾母高兴地说:“好好算算,总共有多少钱。”尤氏低声地骂熙凤:“你这个不知足的东西!有这些婆婆、婶子来凑银子给你过生日,你还不知足,又拉上那两个苦命人干什么?”熙凤也轻声地说:“你少胡说,离开了这里,我再和你算帐。她们俩人有了钱也是便宜了别人,不如拿来让我们乐呵乐呵。” 

  这时,帐算好了,一共凑了一百五十多两。贾母说:“一天唱戏、喝酒花不了。”尤氏接着说:“两三天的花费都够了。首先,让我们的戏班唱戏,唱戏的钱省下了。”贾母说:“凤丫头说哪个戏班好,就请哪个戏班。”熙凤说:“咱们家的班子都听得太熟了,还是花几个钱请一个戏班来听听吧。”贾母说:“这件事我交给珍哥媳妇了。干脆让凤丫头别操一点心,好好地享受一天吧。”尤氏答应着。大伙又说了一会儿话,看着贾母有些困乏了,才陆续地走了。

  尤氏等人送邢夫人、王夫人她们走了,就到熙凤的家里商量怎么举办生日宴会。熙凤说:“你不用问我,你只看老太太的眼色去做就行了。”熙凤确实是这样做的,为了讨好贾母,她连婆婆和姑姑都“卖”了。尤氏笑着说:“你这个东西,运气也太好了。我还以为什么事叫我们呢,原来就为这件事。出了钱不算,还要我来操心,你怎么感谢我呢?”熙凤笑着说:“你别胡扯,我又没叫你来,谢你干什么!你怕操心?你现在就去和老太太说,要她再另外派一个人就是了。”尤氏笑着说:“你们看她都狂成什么样了!我劝你收着点好。太满了,就泼出来了。”她说的是“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说了一会儿话,尤氏等人就回去了。

  第二天,就有人把银子送到宁国府来,尤氏刚刚起来梳洗,就问是谁送过来的,丫环们回答:“是林大娘。”尤氏就让把她叫进来。丫环去下房,把林之孝媳妇叫了过来。尤氏让他在脚踏上坐下。“脚踏”,就是坐在床上或大椅子上的时候垫脚用的小板凳,也叫小杌子,也可以单独坐。尤氏边梳洗边问:“这一包银子共多少两?” 林之孝媳妇回答:“这是我们下人的银子,凑了先送过来。老太太和太太们的还没有呢。”正说着,丫环们汇报:“那边府里太太和姨太太派人送份子钱来了。”尤氏笑着说:“小东西们,专会记这些没用的话。昨天不过是老太太一时高兴,故意要学小户人家凑份子,你们就当正事儿说了。还不快迎接进来,好好招待喝茶。”丫环们赶快迎接进来,一共两封银子,连宝钗、黛玉的份子都有了。两封银子,那就是一百两了。尤氏问还少谁的,林之孝媳妇说:“还少老太太、太太、姑娘们和底下姑娘们的。”“底下姑娘”就是丫环们。尤氏问:“还有你们大奶奶的呢?” 林之孝媳妇说:“奶奶过去吧,她的银子都从二奶奶手里出。”这是说李纨的份子钱吧。

  尤氏梳洗完了,就坐车来到荣国府,先去见熙凤。熙凤已经把银子封好,正要送去。尤氏问她:“都齐了吗?”熙凤笑着说:“都齐了,快拿了去吧,丢了我可不管。”尤氏笑着说:“我有些信不过你,必须当面点一点。”说着,她就真的点了起来,发现就缺李纨的那一份。尤氏笑了:“我说你糊弄鬼呢,怎么没有你大嫂子的?”熙凤也笑着说:“那么多钱还不够用吗?少一份就少一份吧,等不够了我再给你。”尤氏说:“昨天你在大家伙儿面前做了好人,今天又和我赖,这是绝对不行的。我向老太太要去。”熙凤笑着说:“我看你越来越能了。明天有了事,我也按规矩办,丁是丁,卯是卯,你也别埋怨啊。”尤氏笑了:“你也知道害怕啊。不看你平常那么孝敬我,我才不会放过你呢。”说着,她把平儿的一份钱拿出来说:“平儿,把你的钱拿回去,等不够了,我替你添上。”平儿立刻就明白了,但还是笑着说:“奶奶先用着,如果剩下了再赏给我是一样的。”尤氏笑着说:“只许你那主子作弊,就不许我送个人情啊。”平儿只好收下。尤氏又开玩笑说:“我看你主子这么抠门,弄那么多钱到哪里用去!用不完,明天就只好带棺材里去了。”

  她说着,就去了贾母那里。先请了安,说了两句话,又到鸳鸯房间里,想听听鸳鸯的主意,看怎么讨贾母的喜欢。两个人商量好了,尤氏又把鸳鸯二两银子还给她说:“根本用不完的。”说着,她就走出来,又到王夫人那里说了一会儿话。趁着王夫人进了佛堂,她把彩云的份子钱也还了。见熙凤不在跟前,尤氏把周姨娘和赵姨娘两个人的钱也还了。她们两个人还不敢收。尤氏说:“你们生活这么困难,哪里有这些闲钱?就算凤丫头知道了,有我去对付。”她们听了,才千恩万谢地收下。该退的钱都退了,尤氏就放心地坐车回家了。

  转眼就是九月初二日,园子里的人们都听说尤氏活动组织得十分热闹,不但有唱戏的,连玩杂技的和说书的盲艺人都有。李纨对姐妹们说:“今天是诗社聚会的日子,千万别忘了。宝玉还没来,他肯定只想着看热闹,把高雅的文学抛一边了。”说着,让丫环去请宝玉。丫环回来说:“花大姐姐说,他一早就出门了。”大家都很奇怪:“这么重要的日子不可能外出啊!”又让翠墨去请。过了一会儿,翠墨回来说:“真的出门了。说有个朋友死了,出去参加葬礼了。”探春还不死心:“不可能啊。你叫袭人来,我问问她。”正说着,就见袭人来了。李纨等人都对她说:“不管他有什么事,今天也不该出门。头一件,你二奶奶的生日,老太太都这么高兴,两边府里上上下下都捧场,他倒走了。第二件,这是诗社聚会的日子,他也不请假,就私自跑了!”袭人叹口气说:“昨天晚上他就说了,今天有重要的事到北静王府里去,很快就能赶回来的。今天一大早起来,他又要白衣裳穿,可能是北静王府里的哪个爱妾去世了。。”李纨等人就说:“如果真是这样,也该去走一趟。不过,现在也该回来了。”大伙儿商量说:“咱们先写诗,等他回来罚他。”这时,贾母已经派人来请了,这些人就暂停了文学创作,都赶了过去。袭人汇报了宝玉的事,贾母很不高兴,命令人赶快去接他。

  原来宝玉心里想着一件私事,头一天就告诉茗烟:“明天一早我要出门,你准备两匹马在后门口等着,不要让别人跟着。告诉李贵,我到北静王府里去了。如果有人找我,让他拦住,说很快就回来了。”茗烟也弄不清他搞什么名堂,只能说什么做什么了。这天一早,他就准备了两匹马在后门等着。天亮了,就见宝玉全身穿着素白的衣服,从角门出来,一言不发就跨上马,一夹马,顺着街就跑下去了。茗烟也只能跨马赶了上去,在后面追着问:“到哪里去啊?”宝玉反问:“这条路是到哪里去的?”茗烟说:“这是出北城门的大道。出了城门冷冷清清没的,没什么可玩的了。”宝玉点点头说:“冷清的地方正好。”说着,他就又抽马,很快出了城门。茗烟只能紧紧跟着。

  一气跑出七八里路,渐渐看不到人了,宝玉才勒住马,回头问茗烟:“这里有卖香的吗?”茗烟说:“香倒时有,不知是哪一种?”宝玉想想说:“别的香不好,必须是檀香、芸香、降香三种。” 这么荒凉的地方,哪有这种名贵的香,过去倒还有便宜的香,如果是现在,就只有熏蚊子的蚊香了。茗烟笑着说:“这三样可难办。”看宝玉挺着急的,茗烟又出主意:“要香干什么?我见二爷常带的小荷包有散香,找一找看看。”一句提醒了宝玉,他拿出小荷包摸了一摸,竟然有两小块沉速香,心里有些高兴:“只是有些不够恭敬。”

  他又要香炉。茗烟拍着手说:“这算了吧。荒郊野外到哪里去找?为什么不早说,能带来就好了”宝玉叹口气:“你这糊涂的东西,如果能随便带来,我刚才就不用那么没命地跑了。”茗烟想了想,又出了个主意:“我想二爷不止用香炉,恐怕还要用别的东西。这也不是难事。我们往前再走二里地,就是水仙庵了。”宝玉听了忙问:“水仙庵就在这里?更好了,我们去吧。”说着,就打着马往前跑,边跑边回头说:“这水仙庵的尼姑经常到咱们家去,咱们去借香炉,她肯定会答应的。”茗烟也说:“别说这是我们家赞助的,就是到不认识的庙里借,他们也不敢拒绝啊。对了,平时二爷最讨厌这水仙庵,今天怎么又这样喜欢它了?”宝玉说:“我讨厌它,是因为恨那些俗人们也不管什么原因,就胡乱地盖庙供神。他们听了些野史小说,就当了真事。比如这水仙庵里面供的是洛神,所以叫水仙庵。他们不知道从来就没有洛神,那不过是是曹子建的谎话。不过,它今天倒正合我的心事,所以借它用一下。” 

  曹子建,就是三国的曹植,他写过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这篇文章牵涉到曹植与他的哥哥魏文帝曹丕的妃子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甄氏死后,曹植梦见与她在洛水相遇,于是写了《感甄赋》,后改名为《洛神赋》。传说洛神的名字叫做伏妃,是伏羲的小女儿,玩耍时淹死在洛水,死后被封为洛神。宝玉说“今天倒正合我的心事”,应该是说水仙洛神的故事与他想祭奠的人有一些相似吧。

  说着,他们已经来到了水仙庵门前。老尼姑见宝玉来了,激动得不行了,赶忙上来问好。宝玉进去,也不跪拜洛神的塑像,只是仔细地观赏。塑像虽然是泥塑的,却真有《洛神赋》描写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荷出绿波,日映朝霞”的样子。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体态轻盈柔美像受惊后翩翩飞起的鸿雁,身体健美柔曲像腾空嬉戏的游龙;明丽的如同清澈池水中婷婷玉立的荷花,明亮洁白就像是是朝霞中冉冉升起的太阳。看着看着,宝玉不知不觉地流下眼泪来。老尼姑过来敬茶,宝玉就向她借香炉。老尼姑去了大半天,连供品、纸糊的马都拿来了。宝玉说:“一概都不用。”他让茗烟捧着香炉走到后院,找来找去也找不到一块干净地方儿。茗烟说:“井台儿上怎么样?”宝玉点点头,一起来到井台上,把香炉放好。

  宝玉掏出香来点上,含着眼泪施了施礼,转身叫茗烟拿起香炉。茗烟答应着,但没动手,只是忙着趴下磕了几个头,嘴里还直念叨:“我茗烟跟二爷这几年,二爷的心事,我没有不知道的,只有今天这次祭祀没有告诉我,我也不敢问。只是这受祭祀的阴魂虽然不知道姓名,但是想来应当是人间数第一、天上无双,非常聪明、非常美丽的一位姐姐妹妹了。二爷心事不能说出口,让我代他祭奠吧:如果你的鬼魂有情,把二爷当成知己,就应该时常来看望二爷。你在阴间保佑二爷下辈子也变个女孩儿,和你们相依相伴,千万不要让他又托生成脏男人了。”说完,他又磕了几个头,才爬了起来。这家伙越来越会讨好领导了。

  宝玉都憋不住笑了,他高兴地踢了茗烟一脚说:“别胡说,让别人听了笑话。”茗烟站起来,边收拾东西边说:“我已经和老尼姑说了,二爷还没吃饭,叫她随便做些东西吃,二爷勉强吃些。我知道今天咱们府里大摆宴席,非常热闹,二爷为这才躲了出来的。不管怎么样,在这里清净一天,也就尽到心意了。如果不吃东西,那是绝对不行的。”宝玉说:“既然已经不看戏、喝酒了,祭奠的意思表达了,随便吃些素食就不要紧了。”茗烟说:“对,就这样做。不过还有,咱们来这里了,是不是还有人不放心。如果有人不放心,二爷必须进城回家去才对。赶快回去,第一可以让老太太、太太放心;第二本来就已经祭奠完了嘛。再说,就算是回家看戏喝酒,也并不是二爷有意的,不过为了陪着父母尽孝心啊。二爷如果让老太太、太太担心,就是刚才受拜祭的阴魂心里也不安啊。”宝玉笑了:“你的意思我猜到了,你担心只有你自己跟我出来,怕担责任、受惩罚,所以就拿大道理来来劝我。行啊,我确实也已经完成心愿了,赶紧回家,大家都放心,也算两全其美吧。”茗烟高兴地说:“这就更好了。”说着,两个人来到禅堂,果然见老尼姑已经准备好了一桌素菜,宝玉胡乱吃了些,茗烟也吃了点。茗烟说服人的技巧提高了,拐弯抹角,以情动人,什么招都会用了。

  两个人骑上马,进了城,仍然从后门进去,急忙忙地回到怡红院。袭人等人不在屋里,几个老婆子见他来了,高兴得眉开眼笑,都赶着说:“阿弥陀佛,可来了!把花姑娘都急疯了!那边正在摆酒席呢,二爷快去吧。”宝玉赶紧把白衣服脱了,自己去找了礼服换上。他问在什么地方坐席,老婆子说在新盖的大花厅。

  宝玉径直去了花厅,刚到穿堂那边,就见玉钏儿独自坐在走廊下流泪,一见他来,擦擦眼泪说:“凤凰宝贝来了,快进去吧。如果过一会子还不来,就闹翻天了。”宝玉陪着笑说:“你猜我到哪里去了?”玉钏儿也不回答,只顾擦眼泪。玉钏儿为什么哭?宝玉不回家,王府人只会怪袭人啊!宝玉为什么特别想告诉她自己去那里了?宝玉祭奠的应该是金钏儿吧。这天好像就是金钏儿的生日,玉钏儿应该是因为这件事才哭的吧。

  宝玉赶忙进了大厅,大家真的想得到宝贝一样高兴。宝玉给熙凤行礼祝贺。贾母、王夫人问他到底去哪里了。宝玉只是回答:“北静王的一个小妾昨天去世了,我去吊丧了。他哭成那个样子了,我也不好丢下他就回来,所以多呆了一会儿。”贾母严肃地警告他:“以后再偷着跑出去,一定让你老子打你。”宝玉赶紧答应着。贾母又要打小跟班,大伙赶紧说情。贾母刚才是不放心,当然发狠要打这个打那个,现在见他回来了,高兴还高兴不过来呢,哪里顾上打人呢,她还担心他不舒服,或者没吃饱,路上受了惊吓什么的,反而着急地去安慰他。袭人也赶紧过来伺候。大家接着看戏。这天演的是《荆钗记》。贾母、薛姨妈等人都看得很入迷,有的流泪,有的叹息,更有人骂了起来。骂谁?当然是骂戏里的坏蛋了。

  喝酒看戏当然是很热闹了,不过,喝醉了酒会不会有人闹事呢?

  请看下回。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十四回  王熙凤捉奸动怒 贾宝玉安慰平儿
宝玉和姐妹们坐在一起看《荆钗记》。《荆钗记》演的是王十朋和钱玉莲悲欢离合的故事。王十朋本是个穷书生,后来中了状元,但是听说玉莲已经投江死了,心中十分悲伤。后来,他就到码头拜祭。林黛玉看到祭祀的《男祭》这一出戏,就对宝钗说:“这王十朋也太不通道理了,干嘛非跑到江边上来干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的源头都是一样的,不管在哪里舀一碗看着哭一哭,也就尽心尽意了。”这个说法倒是很率性,但也很奇怪。宝钗没有搭腔。宝玉回头要热酒敬熙凤。黛玉这句话,该不会提醒宝玉不该跑那么远去祭奠人的吧?

  贾母在里间屋里的床上歪着和薛姨妈看戏,挑几样爱吃的东西放在小桌上,随意吃着说话儿,把自己的两桌子酒菜赏给那些丫环和伺候的媳妇们,让她们在窗外的走廊坐着随意地吃喝。王夫人和邢夫人在屋里高桌子上坐着,外面几席是姐妹们坐。贾母特别想让熙凤痛快地乐和一天,她不时嘱咐尤氏她们:“让凤丫头坐在上座,你们替我好好地招待她,难为她一年到头这么辛苦了。”尤氏回头笑着说:“她坐不惯上席,手脚的都没处放,酒也不肯吃。”贾母笑着喊:“不行我就亲自给她让酒去。”熙凤忙跑进去说:“老祖宗别信她们的话,我喝了好几杯了。”贾母笑着命令尤氏:“把她摁在椅子上,你们都轮流敬她。她再不喝,我就真的亲自去了。”尤氏笑着拉着熙凤坐下,倒了满满的一大杯酒,笑着说:“一年到头难为你孝顺老太太、太太和我。我今天也没什么疼你的,亲自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