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白话红楼梦(首发)-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洁白的冰碾碎了做的,花盆应该是玉石的。第二句是说海棠洁白像梨花,内在的风韵更像梅花。这个意思没什么了不起,但说得很有艺术,手法很像卢梅坡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后边几句的意思:海棠像月宫中的嫦娥缝制的白色的舞衣;又像秋天哀怨的少女在擦拭泪痕。她在西风中,默默无语,无处诉说自己的一片深情。

  总裁判李纨宣布总排名:“如果论别致精巧,应该是这首;但如果说到含蓄浑厚,还是蘅芜君的好。”探春也说:“这评判有理,潇湘妃子应该排第二。”李纨又说:“怡红公子是倒数第一,你服不服?”宝玉点点头:“我的那首本来就不好,这样的评判很公正。”接着他又笑着说:“不过,蘅芜君、潇湘妃子两首诗的排名最好再讨论讨论。”李纨拿出了社长的派头:“说好都听我的评判,谁再多说话就该惩罚他了。”宝玉也没办法了,就不再说什么了。黛玉的诗好,这是公认的,但因为总裁判李纨拿自己的爱好作为评分标准,主要从教育人的意义上去考虑,黛玉就只能当亚军了。

  李纨继续使用社长的权利:“我决定每月初二、十六两天开展活动,出题限韵都要听我的。如果你们高兴,只管另外选日子活动,就算天天都活动,我也不管。但是,到了初二、十六这两天,必须到我那里去。”宝玉着急地提醒:“该给诗社起个名字啊。”探春说:“俗气了不好,太新、太怪也不好。正好是从海棠诗开始的,干脆就叫海棠社吧。虽然有些俗,但因为这有这件事,就不影响了。”大家又商量了一会儿,就散会了。

  再说袭人看见宝玉看了信,就慌慌张张地走了,她就很担心。两个老婆子送来两盆海棠花,她问清楚了情况,就让她们摆好花。她又到自己屋里拿了六钱银子和三百个大钱,交给她们说:“这银子赏给抬花的小男孩,这钱你们买酒喝吧。”两个老婆子激动地站了起来,脸上都笑开了花。袭人又问:“后门有值班的小男孩吗?”老婆子赶紧回答:“天天有四个。姑娘有什么吩咐,我们叫他们去。”袭人笑着说:“说不上吩咐。今天宝二爷要派人到小侯爷家给史大姑娘送东西,正巧你们来了,顺便出去叫后门小男孩雇辆车来。回来你们就到这里拿钱,不要让他们到处乱跑。”老婆子答应着走了。袭人办事很利索,也会调动人的积极性。是啊,要想让别人干活,不给点好处是不行的。袭人借宝玉的地位来命令别人当然也行,但那样做,仆人们必然都讨厌她,很多事情解决起来就不会很顺利。袭人这就叫收买人心?可是她也没做错啊,首先她用的应该是自己的钱吧,再说她只是买着做些事,买点好名声,又不是买选票,更不是买杀手。

  袭人回屋拿碟子盛东西准备给湘云送去,就见架子上空着。她回头问晴雯她们:“这里那个缠丝白玛瑙碟子呢?”听听,放东西都用玛瑙碟子,确实是阔气啊。缠丝白玛瑙,就是白玛瑙上有红色或其他颜色的条纹,就好像缠着丝线一样。大伙谁都想不起来碟子到哪里去了。好半天,晴雯才笑着说:“拿着给三姑娘送荔枝了,还没送回来呢。”袭人:“碟子那么多,为什么偏用这个。”晴雯接着说:“我也这样说。可他说这个碟子配上鲜荔枝才好看。我送去,三姑娘见了也说好看,让连碟子一起放下,就没把碟子带回来。你们看,那边一对联珠瓶也还没拿回来呢。”

  秋纹也笑着说:“提起瓶子来,我想起一个笑话。我们宝二爷孝心一动,也能孝敬到二十分。他那天见到园子里的桂花,就折了两枝。他忽然想起来说,这是自己园子里的刚开的花,不敢自己先观赏,就把那一对瓶子拿下来,亲自灌上水,插好了,亲自送一瓶给老太太,又送一瓶给太太。正巧那天是我拿着瓶子跟着去的。老太太高兴得不得了,见人就说:‘还是宝玉孝顺我,连一枝花儿能想到。’你们知道,老太太根本不拿正眼看我。那天竟然让人拿了几百个大钱给我,还关心我身体弱,说我很讨人喜欢。几百个大钱是小事,难得的是脸面啊。等到了太太那里,太太正和二奶奶、赵姨奶奶、周姨奶奶她们翻箱子,找太太年轻时的衣服。一见送花去了,她们连衣裳也不找了,都先看花儿。二奶奶在旁边直夸宝玉孝敬、懂事,好话说了两大车。太太脸上也有光了,更高兴了,就顺手赏了我两件衣服。赏件衣服也是件小事,但这是个好兆头。”俗话说,礼轻情义重。宝玉折了两枝花,就把奶奶和娘乐成什么似的。其实,人的心理都一样,关键是感情的表达。当然,行贿的时候,礼物的价值、金钱的多少确实重要。秋纹的故事告诉我们,遇见好事要多跟着,有了坏事要躲得远远的才好。好事可以沾光,坏事可只能跟着挨耳光了。

  晴雯笑着“呸”了一声:“没见过世面的小贱人!那是把好的给了人,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以为脸大呢。”秋纹满不在乎:“管他给谁的,反正是太太的赏赐。”晴雯撇撇嘴:“要是我,我就不要。如果是给其他人的,挑剩了才给我,那也就算了。你们说,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把好的给她,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顶撞了太太,我也不能忍受这口气。”秋纹奇怪地问:“给这屋里谁的?我因为病了几天,回家去了,不知是给谁的。好姐姐,你快告诉我吧。”这丫头,人都在这里,还问什么。晴雯指一指她:“我告诉了你,难道你还能把衣服退回去吗?”秋纹笑着说:“胡说,我就是随便问问。那怕是给这屋里的狗挑剩下的,我也感激太太,才不管别的事情呢。”大家“哗”的一下全笑了:“骂的真巧,就是给了西洋花点儿哈巴狗了。”袭人笑着骂:“你们这群烂嘴巴!一闲着就拿我说着玩儿。一个个不知怎么这个熊样儿。”秋纹赶紧说:“原来是给姐姐你了,我实在不知道。我向你道歉。”袭人不在乎地挥挥手:“一个个别疯了。说正事,你们谁去拿碟子?”麝月提醒说:“那个瓶子也该早拿回来。老太太屋里还好,太太屋里人多手杂。赵姨奶奶一伙人见是这屋里的东西,又该使坏心眼儿给弄坏了。”晴雯马上站起来:“说得对,让我去拿吧。”秋纹说:“还是我去拿吧,你去拿你的碟子。”晴雯故意说:“我偏要去一次。巧事、好事都是你们的,难道不让我也得到一次?”麝月当真了,哈哈笑着说:“只有秋纹得到一次衣服,哪有那么巧让你又碰上。”晴雯冷笑着说:“虽然说碰不上衣服,但是太太见我这么勤劳,有可能从她的工资里拿出二两银子来给我啊。”怕别人不明白,她又回头说:“你们别和我装神弄鬼的,什么事我不知道。”一边说,一边赶紧往外跑。她跑什么?怕袭人反击呗。秋纹也去拿回了碟子。

  看来袭人还算大度,其他人也经常拿她开玩笑。当然,不大度也没办法,你得了那么多好处,大家当然嫉妒了,就让她们痛快痛快嘴巴,也算找找心理平衡了。得了便宜的人总是显得很有度量,而失败的人却显得斤斤计较、牢骚满腹。晴雯的特点是活得清醒,缺点是活得太清醒。打个比方说吧,我们的眼睛如果像显微镜一样,那我们再看喝的水,嚯,数不清的小动物在里面活动,你还敢喝水吗?那你还能活吗?晴雯得理不让人,太较真了。不说别人了了,这样的人你能受得了吗?

  袭人收拾好给湘云的东西,叫过他们屋里的一个老婆子宋妈妈,嘱咐她说:“你先好好梳洗梳洗,换上出门的衣服,要派你给史姑娘送东西去。” 宋妈妈说:“姑娘交代给我就行,一会儿我就去梳洗。”袭人拿过两个小景泰蓝的盒子来,一个里面装的是红菱和鸡头两样鲜果,另一个是一碟子桂花糖和新栗子粉的糕。鸡头,是一种水生植物芡实的果实,形状像圆球,顶上突起,好像鸡头。袭人又说:“你告诉史姑娘,这都是今年咱们这里园子里新结的果子,宝二爷送给姑娘尝尝。前几天姑娘说这玛瑙碟子好,姑娘就留下玩吧。这包里是姑娘让我做的针线活,姑娘别嫌不好,将就着用吧。替我们问好,替二爷问好。” 宋妈妈说:“宝二爷不知还有什么话要捎的,姑娘再问问去。”袭人回头问秋纹:“刚才在三姑娘那里见到他了吗?”秋纹说:“他们都在那里忙着商量建什么诗社呢。我想应该没什么话,你去就行了。”袭人又告诉她:“从后门出去,有小男孩和车等着呢。”宋妈妈就拿着东西出去准备了。

  宝玉回来后,先忙着看海棠,然后回房间告诉袭人建立诗社的事。袭人也把给湘云送东西去的事告诉了他。宝玉急得又拍手又跺脚:“怎么就忘了她呢。我总觉着心里有什么事,诗社怎么能少了她呢,多亏你提醒,我要清她来。”袭人劝她:“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就别叫她了。她想来吧,在家里又不做主;不来吧,又牵肠挂肚:这不是难为她吗。”宝玉摇摇头:“没事的,我禀告老太太派人去接她。”正说着,宋妈妈已经回来,报告情况说:“姑娘问二爷干什么呢,我说和姑娘们建诗社写诗呢。史姑娘说,他们建诗社怎么不叫她,急得不得了。”宝玉一听,站起来就去了贾母那里,吵吵着派人去接湘云。贾母拉着直劝:“今天天晚了,明天早晨再去吧。”宝玉没办法,闷闷不乐地回来了。

  第二天,天一亮,,宝玉就跑到贾母那里让派人去接。贾母当然赶紧派人去了。不过,一直到下午一点多,湘云才来。见了面,宝玉一口气把建立诗社的过程讲了一遍,然后又急着去拿写的诗给她看。李纨等人拦住说:“先别给她看,先给她说说韵脚的要求。她是后来的,先罚她写诗:如果写得好,就让她加入诗社;如果不好,还要罚她做东道主请客。”湘云也喊:“你们忘了请我,我还要罚你们呢。快把韵脚告诉我,我虽然没才能,也只好勉强献丑了。只要让我加入诗社,扫地倒水的活我都愿意做。”大家一听,都很高兴,开始为忘了通知她自责呢,赶紧告诉她韵脚。湘云来了兴致,也不推敲,也不打草稿了,说说笑笑着就想好了,抓起笔写了出来。她先笑着声明:“我写了两首,好不好我也不知道,反正是按你们的要求做的。”说着,她把诗稿拿了出来。大家都说:“我们那四首,把意思也算想绝了,再写一首也不可能了。你倒弄了两首,怎么可能呢,肯定是重复我们的意思。”

  大家都凑上去看诗: 

  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也宜墙角也宜盆”,虽然是写海棠,其实是写她自己能够顺应环境,随遇而安。有人说,第一首里的“自是霜娥偏爱冷”、“秋阴捧出何方雪”,和吃“冷香丸”的冷美人宝钗有关;“非关倩女亦离魂”、“雨渍添来隔宿痕”,和在相恋中苦苦挣扎黛玉有关。也有人分析,第二首是在暗指宝、黛爱情,也好像在暗示宝钗或湘云将来孤独的生活。当然,这是后人的一种推测,或者说是作者曹雪芹的一种暗示,读不出这个意思也不要紧,知道诗写得好就行了。

  大家看一句,惊叹一句,都说:“这个不愧是首海棠诗,起名叫海棠社真没有错。”湘云也来了豪气:“明天先罚我做东道主,就让我先组织一次诗社活动,怎么样?”大家都说:“这就更好了。”大家把昨天的诗给她看了,诗人们又好好地讨论一阵。

  晚上,宝钗叫着湘云到蘅芜苑住宿。湘云在灯底下考虑怎么组织活动、怎么出题。宝钗听她说了半天,帮她出主意:“虽然说这是一个娱乐活动,但也要考虑周全,自己要方便,又不能得罪人,这样活动才圆满。你在家里又不能做主,一个月的生活费也没有多少,如果出钱搞这种活动,你婶子知道了,肯定要训斥你。况且你把你的积蓄都拿出来,也不够活动经费啊?”是啊,湘云是够英雄的,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没钱怎么办呢?湘云发愁了。

  宝钗忽然又说:“我已经想出办法了。我们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里有一种肥螃蟹。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算起,园子里的人有一多半都爱吃螃蟹。前天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呢。你先不要提诗社的事,只说是普通的请客。等老人们都走了,我们就开始文学活动,想写多少诗都行。我和我哥哥说说,要几篓子又肥又大的螃蟹来,再从他那里拿几坛子好酒,摆上四五桌子水果点心,又省事又热闹。”湘云非常感激,直夸她想得周到。宝钗又笑了:“我是一片真心为你的。你千万别多心,认为我小看你,那咱们两个就白好了。你如果觉得可以,我就让人去准备了。”湘云赶紧说:“好姐姐,再怎么糊涂的人,难道会好孬都不知道?我如果不把你当亲姐姐一样看,上一次我也不会把家里的事情都告诉你啊。”宝钗一听,马上叫过一个老婆子来:“你去和大爷说,弄几篓子前天那样的大螃蟹来,明天我要请老太太、姨妈赏桂花。你提醒大爷千万别忘了,我已经给客人们都下请帖了。”老婆子马上去了。

  宝钗这事办得怎么样?她替湘云想得多周到,主要的资金都是她解决的。受资助的人,有时候特别自卑,心灵特别敏感。宝钗为了照顾湘云这种心理,故意把事情说得那么简单,好像是顺带着的一件事,好像螃蟹和酒都是不要钱的东西。她没有摆出施舍者的架子,而是极力地说明,她是考虑姐妹感情才帮助的。这你佩服不佩服?有人可能说了,宝钗这是在收买湘云。又有人说了,宝钗说是帮了湘云,其实是为了请老太太和王夫人。这些意思都可能有,但是帮助湘云渡过了难关,让湘云心情好,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一个人这样帮助你,你会不会半夜里还在琢磨,她是不是通过帮助我去挣慈善家的大匾呢?如果有人完全、单纯地为了挣慈善家的大匾帮助别人,他还算不算一个慈善家?他还算不算一个好人?我们能指责他吗?他当然是一个慈善家、一个好人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对他说三道四吧。

  宝钗又在文学上指导湘云:“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奇了。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太特别的韵,是不能写出好诗的,最终也是很小气。诗固然怕说熟话,但也不能太生僻了。只要立意清新,后边的用词就不会俗气了。不过,这也不算什么,那些针线活才是我们的专业。等有空了,找几本对我们有益的书多读读才是正事。”宝钗这几句对写作的分析,说给大学中文系的学生都行。不过,后边的话意思就不高雅了,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就是生孩子、做针线活,这种认识太封建,层次也太低。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要求这时候的妇女谈女性的解放,那要求是不是太离谱儿呢?就算现在的很多女孩,也是把做一个全职太太作为自己的理想啊。这没什么大错误啊!其实,宝钗是很喜欢文学的,不然也不会对诗歌有这么深刻的认识,也不会写出这么好的诗!不过,在当时的社会,如果一个女子把读书当作专业,会嫁得出去吗?能在社会上生存吗?现在怎么样?一个最无能的男人也可以骄傲地说:“我在家从不做饭!”而无论多伟大的女子都要时时声明:“我会做饭!”唉,不能用太高的标准去要求我们的前辈们啊!

  湘云听着宝钗的话,只是不断地答应着。湘云又问:“我想,昨天写了海棠诗,我们明天写*诗怎么样?”宝钗点点头:“写*倒是与季节符合,只是古人写得太多了。”湘云说:“我也是这样想,恐怕都落了俗套。”宝钗又低头想了想:“有了,我们把人作为主要的意思,把*放到次要位置,拟出几个题目来,都是两个字: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用‘菊’字,虚字就用通用的。这样既是咏菊,又是写事,前人也没写过,不会落俗套。”

  湘云笑了:“这样好。你先说一个我听听。”宝钗想了一想,笑着说:“《菊梦》就很好。”湘云也马上笑了:“真的很好。我也有一个,《菊影》怎么样?”宝钗说:“也可以。只是过去有人写过,不过加上也可以。我又有了一个。”湘云急得直摇她:“快说,快说。”宝钗说:“《问菊》怎么样?”湘云听了,站起来拍着桌子叫好,紧接着说:“我也有一个,《访菊》怎么样?”宝钗夸奖很有意趣,接着说:“干脆写出十个来,写完了再想。”说干就干,两个人研好了墨,宝钗念,湘云写,一下凑了十个。湘云看了一遍,又笑着提议:“十个还不成套,干脆凑成十二个吧,也像诗歌、字画册子一样。”宝钗又想了两个,一共凑成十二。宝钗又想起个主意:“既然这样,干脆编个次序吧。”湘云更高兴了:“这样太妙了,最终就成了完整的*谱了。”宝钗分析说:“开头是《忆菊》,忆不起来,就去访,第二是《访菊》,访到之后,就去种,第三是《种菊》,种好了,花开了,就对着*赏看,第四是《对菊》,赏完了,折一枝放到花瓶里,第五是《供菊》,有*不歌咏它,就没有意思了,第六就是《咏菊》,接着还要用笔墨去勾画它,第七就是《画菊》,这时候就该问一问*的好处,第八就是《问菊》,菊能让人欢乐,可以插在头上,第九就是《簪菊》,菊还有歌咏不完的地方,《菊影》《菊梦》就排在第十、第十一,结尾就用《残菊》总结。秋天的美境趣事就都有了。”湘云把题目都写出来,又问:“该规定什么韵呢?”宝钗回答:“我最不喜欢限定韵脚,限定韵脚影响了诗歌的表达。咱们只出题不限定韵脚。本来就是为了高兴才写诗的,何必再难为人。”湘云拍手说:“这话说得太对了。但咱们只有五个人,怎么分题目呢?难道每人写十二首吗?”宝钗说:“把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