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初学记-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对
  【耽美书 删旧文】《蜀志》曰:郄正,字令先。安贫好学,弱冠能属文,迁秘书郎。性澹于荣利,尤耽意美文章及当代美书。王隐《晋书》曰:郑默,字思元,为秘书郎。删省旧文,除其浮秽,著魏中经簿。中书令虞松谓默曰:“而今而后,朱紫别矣。”

  【赋三都 著中经】王隐《晋书》曰:左思专思《三都赋》,绝人伦之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著中经见删旧文注。

  【掌三阁 定四部】《晋令》曰:秘书郎掌中外三阁经书,覆校残阕,正定脱误。《晋太康起居注》曰:秘书丞桓石绥启校定四部之书,诏遣郎中四人,各掌一部。

  【别朱紫 澹荣利】别朱紫事见删旧文注。澹荣利事见耽美书注。

  §弹文
  【梁沈约《奏弹秘书郎萧遥昌文》】谨按,兼秘书郎臣萧遥昌,盛戚茂年,升华秘馆,淑慎之迹未彰,违惰之容已及。宜寘徽纲,以肃朝风。请以见事免遥昌所居官。

  ○著作郎第十二(著作佐郎附)

  §叙事
  著作郎,魏官也。沈约《宋书·百官志》云:初,东汉图籍在东观,名儒、硕学多著作东观,然皆他官假著作之名,而未立著作之官。至魏太和中,始置著作郎官,隶中书省。魏晋之际,中书兼国史之职,史官在焉,故魏代王沉为中书著作郎。晋初,缪徵为中书著作郎,并是也。至晋惠帝,诏曰:“著作旧属中书,而秘书既别典文籍。今改中书著作郎为秘书著作郎,亦为大著作。”后代因之。唐初因之,龙朔二年改为司文郎中。咸亨初复旧。著作佐郎魏置,掌贰著作。佐郎修国史,初俱隶中书,谓之中书著作佐郎。晋惠帝时,与大著作郎同隶秘书。后代因之。(出《宋书·百官志》。)唐因之,龙朔二年改为司文郎。咸亨初复旧。(张华,年四十,得河南尹丞;不拜,转著作佐郎。又张载,字孟阳,为著作佐郎,作《蒙汜池赋》。傅玄见之叹息,以车迎载。郭璞献《南郊赋》,中宗嘉其才,以为著作佐郎。沈约《宋书》曰:后汉已来,太史但掌天文律历而已。其国记撰述,悉在著作。江左王导表著作为史官,是也。《晋中兴书》曰:华谭为秘书监时,晋陵朱凤,吴郡吴震等以单族,二人并有史才,白首于衡门。后谭知之,荐二人擢补著作佐郎,并皆称职也。)

  §事对
  【待诏 刊石】晋元康元年诏曰:“著作郎旧隶中书,大兴二年依汉故事,召陈郡王隐待诏著作。”单衣介帻,朝朔望于著作班次,依佐郎也。又《晋中兴书》曰:孙绰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转廷尉,著作如故。于时才笔之士绰为冠,故温王郄庾诸公之薨,必须绰铭而后刊石。

  【才笔 史法】才笔事见刊石注。王隐《晋书》曰:何嵩善史法,为著作。

  【司文籍 议限断】司文籍见叙事。王隐《晋书》曰:陆士衡以文学为秘书监。虞浚所请为著作郎,议《晋书》限断。

  【应亨五叶 崔骃三世】《应亨集·让著作表》曰:自司隶校尉奉至臣,五叶著作不绝,卿族以为美谈,崔骃三世相继,其后无闻。若乃谈迁接武,彪固踵迹,亦各一世之良也。以上著作郎。

  【西观 东郊】张隐《文士传》曰:束皙元康四年晚应司空府。入月余,亦除著作佐郎。著作西观,撰《晋书》,草创《三帝纪》及《十志》。《晋中兴书》曰:太兴元年,郭璞奏《南郊赋》。中宗嘉其才,以为著作佐郎。

  【难限断 赋蒙汜】《晋纪》曰:束皙,字广微。秘书监贾谧请为著作郎,难陆士衡《晋书》限断。张载,字孟阳,作《蒙汜赋》。太仆傅玄见赋叹息,以车迎载,言谈终日,深相贵重。载遂知名,起家徵为著作佐郎。

  【撰三国 创十志】《张华别传》曰:陈寿好学,善著述,师事同郡谯周。少仕蜀,在观阁为郎,除中书著作郎,撰《三国志》。创《十志》事见西观注中。

  【傅玄叹赋 夏湛坏书】傅玄《叹赋》事见蒙汜注中。《张华别传》曰:陈寿好学善著述,除著作佐郎。当时夏侯湛等多欲作魏书,见寿所作,即坏己书。以上著作佐郎。

  §诗
  【北齐邢子才《酬魏收冬夜直史馆诗》】年病从衡至,动息自不安;兼豆未能饱,重裘讵解寒。况乃冬之夜,霜气有余酸;风音响北牖,月影度南端。灯光明且灭,华烛新复残;衰颜依候改,壮志与时阑。体羸不尽带,发落强扶冠;夜景将欲近,夕息故无宽。忽有清风赠,辞义婉如兰;先言叹三友,末言惭一官。丽藻高郑卫,专学美齐韩;审喻难有属,笔削少能干。高足自无限,积风良可抟;空想青云易,宁见赤松难。寄语山东道,高驾且盘桓。

  §表
  【梁沈约《到著作省表》】臣约言,即日被召以本官兼今职。臣艺不博古,学谢专家,乏怀铅之志,惭梦肠之术。联事乖善,握兰惭良,谬勒断蛇之符,预刊冰河之业。路遥难骋,才弱未胜。而神工曲造,雕绚弥叠,珥笔史观,记言文府。趋奉载扬,腆懵交颜。

  ○太常卿第十三

  §叙事
  《释名》云:卿,庆也,言万物皆庆赖之。又卿,章也,言贵盛章著也。案,古者天子诸侯,皆名执政大臣曰正卿。自周以来,始有三公九卿之号。大率九卿,多秦汉官也。汉世虽号九卿,其官无卿字。至梁始加卿字,其后并因之。(秦汉以来,直云某为太常,至梁始云某为太常卿。)梁又象四时,置十二卿。陈氏因之。(梁以太常、司农、宗正为春卿,太仆、太府为夏卿,卫尉、廷尉、大匠为秋卿,光禄、鸿胪、太尉为冬卿。)后魏依南齐以前置九卿,又各加少卿焉。北齐隋因之。(自梁以下,出《五代史·百官志》。)唐龙朔二年加正卿,以别少卿;咸亨初复旧,除正字。(历代九卿,废置不同。自汉以来,皆数少府;北齐隋则不数。后汉省卫尉,东晋及宋齐省太仆,齐宋以前无太府。以上总载九卿。)宋太常,汉官也。宋《百官春秋》云:昔唐虞伯夷行秩宗,典三礼,周则春官宗伯掌礼乐,并其任也。初秦置奉常,汉祖更名太常。惠帝又曰奉常,景帝又曰太常。(如淳曰:常,典也。常典三礼,故曰太常。或曰:太常,王者之旌,礼官主奉持之,故曰奉常。后改曰太常,尊大之义,故改名之。)王莽改曰秩宗,东汉又曰太常。《五代史·百官志》云:至梁加卿字曰太常卿,其后因之。唐初因之,龙朔二年改为奉常;咸亨初复旧。光宅初曰司礼卿;神龙初复旧。

  §事对
  【法河 括海】《春秋汉含孳》曰:三公象五岳,九卿法河海。谢承《后汉书》曰:李淑谏更始曰:“夫三公上应垣宿,九卿下括河海。”

  【龟钮 犀印】《汉官仪》曰:卿秩中二千石。孝武皇帝元狩二年,令通官印方寸大小,官印五分。王公侯金二千石,银印龟钮。司马彪《汉书》曰:二千石以下至四百石,佩双印,皆以黑犀。

  【藻衣 花绶】《汉官仪》曰:衣裳,公侯华虫,卿大夫藻火。又曰:卿秩中二千石,绶青地桃花三彩。

  【缇扇 朱轓】《续汉书》曰:卿以下有騑者,缇扇汗青翅尾。又曰:秩中二千石皆皂盖朱轓。

  【参三槐 位九棘】《帝王世纪》曰:九卿者,所以参三公也。又《周礼》曰:面三槐,三公位焉。又曰:朝士掌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郑玄注曰: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赤心三刺。

  【奉常 宗伯】《汉书》曰:秦曰奉常,掌宗庙礼仪,景帝中平六年更名太常。《周礼》曰:春官宗伯掌天神地祗。

  【掌宗庙 作礼乐】掌宗庙事见奉常注。《续汉书》:张奋拜太常,言礼乐当改作,上善之。

  【典三礼 首九卿】《汉书》曰:太常古官,云伯夷秩宗典三礼,欲令国家盛大,社稷常存,古称太常。《汉官解诰》曰:太常社稷郊畤,事重职尊,故号九卿之首。

  【造庐特赐 卖宅自给】《晋中兴书》曰:贺循,字彦先,拜太常。中宗践祚,下令曰:“循冰清玉洁,行为俗表,加位处上卿。居身服物,盖身而已;屋才庇风雨,孤常造其庐,特为慨然。其赐以六尺床席褥并钱二十万,以表至德。”《魏志》曰:和洽,字阳士,为太常。清贫,卖田宅以自给也。

  【桓荣设几 孙通赐金】华峤《后汉书》曰:桓荣,字春卿,以少傅迁太常,明帝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拜之。乘舆每常幸太常府,令荣东面坐,设几杖,会百官。《史记》曰:高祖灭秦,已登尊号,群臣饮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祖患之。于是叔孙通进说,遂设绵蕝野外,习之月余。通曰:“可试观。”上使行礼毕,复置法酒,无敢讙哗失礼者。高祖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拜通太常,赐金五百斤。

  【马安四至 段容再登】《汉书》曰:司马安巧宦,四至九卿。又曰:濮阳段容始事盖侯信。信任容,官亦再至九卿。

  【还第摄事 干斋怒妻】《晋起居注》曰:安帝二年,太常临川王宝启。府舍窄狭,不足移家,母锺年高,违离靡宁,乞还第摄事。诏听之。应劭《汉官》曰:北海周泽为太常,恒斋。其妻怜其年老疲病,窥内问之。泽大怒,以为干斋。掾吏叩头争之,不听,遂收送诏狱,并自劾。论者非其激发。谚曰:居代不谐,为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一日不斋,醉如泥,既作事,复低迷。

  §表
  【梁陆倕《为王光禄转太常让表》】昔者楚德方盛,叔敖濯衣,汉道克昌,王阳结绶,故拜命无辞,受爵不让,况宗卿清重,历选所难,汉晋已降,莫非素范。辞爵则桓郁张奋,让封则丁鸿刘恺;潘尼之文雅纯深,华表之从容退嘿。自此迄兹,风流继轨,以臣况之,曾无等级。

  【陈沈炯《为周弘让太常表》】臣闻,玉舄雕楹,不取材于蟠;丹珠绣黼,岂袭冕于薜萝。何则?适用各有其宜,朝野不可一指。叔孙之野外定礼,倍资典实;刁协之躬为唱引,岂易其仪。傥九宾缺相,封禅失礼,责以司存,云谁之咎。况南史执简,转见违才,君举必书,尤难妄冒。

  §箴
  【后汉崔骃箴】翼翼太常,实为宗伯;穆穆灵祗,寝庙奕奕。称秩元祀,班于群神;我祀既祗,我粢孔蠲。匪愆匪忒,公尸攸宜;弗祈弗求,惟德之报;不矫不诬,庶无罪悔。无曰我材,轻身恃筮。东邻之牺牛,不如西邻之麦鱼。秦殒望夷,隐毙锺巫。常臣司宗,敢告执事。

  ○司农卿第十四

  §叙事
  司农卿,汉官也。《汉官》云:初秦置理粟内史,掌谷货,汉因之。景帝更名大农令,武帝更名大司农。(按:尧命羲和四子敬授人时。舜二十二官,弃为后稷,播时百谷,盖其任也。周官冢宰之属有太府,下大夫。郑玄注曰:太府,主治藏之长若今时司农也,并司农之任。)王莽改大司农曰羲和,后又改为纳言;东汉复为大司农。《五代史·百官志》云:梁加卿字,曰司农卿,省大字;后魏又加大字,北齐又除大字,隋氏因之。唐初因之,龙朔二年改曰司稼卿,咸亨元年复旧。

  §事对
  【六府 万石】崔瑗《鲍德诔》曰:乃司大事,掌是六府;三事尤切,乃修乃聚。汉武帝《柏梁诗·大司农》曰:陈粟万石扬簸之。

  【天仓 国泉】韩杨《天文要集》曰:天仓者,大司农也。史游《急就篇》曰:司农少府,国之泉也。

  【司金 掌帛】扬雄《大司农箴》曰:维时大农,争司金谷。《续汉书》曰:大司农卿一人,中二千石,掌诸钱谷金帛。

  【周曰太府 莽改羲和】周曰太府见叙事注。《汉书》曰:平帝元始元年,改大司农曰羲和,以刘歆为之。

  【高诩方正 牟融明达】《东观汉记》:高诩,字季回。以儒学征拜大司农,在朝以清白方正称。又曰:牟融,字子优,为大司农,性明达,称为名卿。

  【安车徵郑 天子器耿】《续汉书》曰:郑玄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又曰:耿国,字叔虑,为大司农。晓边事,能论议,数上便宜事,天子器之。

  【延年盗钱 赵典交德】《汉书》曰:田延年为大司农,坐盗都内钱三十万,自杀。《续汉书》曰:赵典,字仲经。为大司农,闭门却扫,非德不交。

  §箴
  【汉扬雄《大司农箴》】时维大农,爰司金谷;自京阻荒,粒人是斛。肇自厥初,实施惟食;厥僚后稷,有无迁易。实均实赢,惟都作程;旁施衣食,厥人攸主。上稽二帝,下阅三王;什一之征,为人作常。远近贡篚,百则不忘。帝王之盛,实在农植;季周烂熳,而东作不敕。膏腴不获,庶物并荒;府库殚虚,靡积仓箱。陵迟衰微,周卒以亡。秦收大半,二世不瘳;泣血之求,海内无聊。农臣司均,敢告执繇。

  【晋张华《大司农箴》】家有庐井,王有廪籍;阜茂丰物,和钧关石。在周之季,不虔政首;弃稷弗务,不籍千亩。匮神乏祀,败于戎丑;穑臣司农,敢告左右。

  ○太府卿第十五

  §叙事
  太府卿,周官也,(《周礼·天官》属有太府下大夫,掌贡赋,受其货贿之入。)掌府藏货贿。秦汉以下不置其官,职务所司分在司农少府矣。至梁始,置太府卿;陈及后魏北齐隋皆因梁置之。(并见《五代史志》及《后魏官氏志》。)唐龙朔二年改为外府卿,咸亨初复旧,光宅初改为司府卿,神龙初复旧。(自梁以前无太府,故其事对及文章并缺。今既列在九卿之数,特存于叙事。应须作文章,亦可参采司农之事用也。)

  ○光禄卿第十六

  §叙事
  光禄卿,汉官也。《齐职仪》云:初秦置郎中令,掌宫殿门户。及主诸郎之在殿中侍卫,故曰郎中令。(《汉官》云:郎中令属官,有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曰三署。署中各有中郎、议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外,多至千人,主执戟卫宫陛,及诸虎贲郎羽林皆属焉。谓之郎中令者,言领诸郎而为之令长。)汉因之。至武帝更名光禄勋,(应劭曰:光,明也;禄;爵也。勋,功也。言光禄典郎谒者虎贲羽林,举不失德,赏不失劳。故曰光禄勋。应劭郑玄并云:勋犹阍也,今光禄勋则古阍之职。)后汉献帝又为郎中令,魏文又为光禄勋。后世因之。《五代史·百官志》云:至梁加卿字,曰光禄卿,除勋字。后代因之。北齐兼掌肴膳,隋则全掌肴膳,不复掌宫殿门。唐初因之,龙朔二年改曰司宰卿,咸亨初复旧;光宅初改为司膳卿,神龙初复旧。

  §事对
  【首九列 总三署】《庾冰集·用乐谟诏草》曰:光禄九列首,且职典吏署。《续汉书》曰:杜林,字伯山,为光禄勋。内奉宿卫,外总三署,周密敬慎,选举称平。

  【兆宫室 掌掖门】兆宫室见下扬雄箴。《汉书》奏曰:郎中令掌宫掖门户,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

  【叹至德 荐名士】《孟宗别传》曰:宗为光禄勋,大会。宗先少酒,偶有强者,饮一杯便吐。传诏司察:“宗吐麦饭。”察者以闻。上乃叹息曰:“至德清纯如此。”《续汉书》曰:杜林,字伯山。选举称平,数荐名士。

  【入卧内 总从官】《汉书》曰:周仁,景帝时为郎中令。为人阴重不泄,以是得幸,出入卧内。后宫秘戏,仁常在傍,终无所言。《柏梁诗·光禄勋》曰:总领从官柏梁台。

  【辩弃甲 问投霓】《魏志》曰:王肃,字子雍,为光禄勋。时有一鱼长尺,集武库之屋,有司以为吉详。肃辨之曰:“鱼生于泉而见于屋,介鳞之物,失其所也,边将其殆有弃甲之变乎?”其后果有东关之败。谢承《后汉书》曰:杨赐,字伯钦,拜光禄勋,位特进。又,嘉德殿前有青赤气,诏特进遣中使问赐祥异祸福吉凶所在。以赐博学硕儒,故密谘问,宜极陈其意,尝上疏陈请。按:《春秋谶》:天投霓,海内乱,今妾嬖阉尹共专国朝之所致也。

  【宣王拜林 景帝问袤】《魏志》曰:常林徙光禄勋太常,晋宣王以林乡邑耆老,每为之拜。或谓林曰:“司马公贵重,君宜且止之。”林曰:“司马公自欲敦长幼之序,以为后生之法,贵非吾之所制也。”言者惭而蹜。又曰:郑袤为光禄勋,毌丘俭作乱,景帝自征之,百官祖送。时袤疾不在会,上谓王肃,唯不见郑光禄为恨。袤闻,自舆追上。上笑曰:“固知生必来也。”遂与同载。问以计谋,帝甚重之。

  【安世挞奴 曜卿赐谷】《汉书》曰:张安世,字孺子,为光禄勋。郎有醉小便殿上,主事白行法。安世曰:“何以知其不覆浆水耶?”郎有淫官婢,婢兄自言安世曰:“奴以恚怒诬污衣冠,告署挞。奴其隐人过皆此类也。”《魏志》曰:袁涣,字曜卿,为郎中令。时言刘备死,君臣皆贺。涣以常为备吏,独不贺,卒官。太祖为之流涕,赐谷二千石,太仓谷千斛,垣下谷千斛,与曜卿家。上言官法,下言亲故。

  §箴
  【汉扬雄《光禄勋箴》】经兆宫室,画为中外,廊殿门闼,限以禁界。国有周卫,人有藩篱;各有攸保,守以不歧。昔在夏殷,桀纣淫湎;持牛之饮,门户荒乱。郎虽执戟,谒者参差,殿中成市。或室内鼓鼙,忘其廊庙,而聚夫逋逃,四方多罪,载号载呶。内不可不省,外不可不清。德人立朝,义士充庭;禄臣司光,敢告执经。

  ○鸿胪卿第十七

  §叙事
  鸿胪卿,汉官也。(《汉官》云:昔唐虞宾于四门,此则礼宾之制也,与鸿胪之任亦同也。)《周礼》:大行人掌宾客及诸侯朝觐事,即其任也。《汉官》云:秦置典客,掌诸侯及归义蛮夷。汉因之。景帝更名大行令,武帝改曰大鸿胪。(胡广曰:鸿,声也;胪,传也。所以传声,赞导九宾。刘熙曰:鸿,大也;腹前曰胪,此言以京师为心腹,以王侯蕃国为四体。韦昭曰:鸿,大也;胪,其陈序也,欲以大礼陈序于宾客。)初秦,又有典属国,亦掌蛮夷降者。汉亦因之。成帝并入大鸿胪,王莽改鸿胪为典乐。东汉又曰鸿胪,其后并因之。《五代史·百官志》云:至梁加卿字,曰鸿胪卿;除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