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春脚步 之铁血少年行-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到山顶时,刺骨的寒冷和飞扬的雪花让他们忘记了眼下正是一年的盛夏季节,虽然几乎被冻僵,但他们仍然顽强地向上攀登。一路上他们看到,尽管做了充分准备,还是有红军战士倒在路旁。但他们一刻也不敢停留,只能不停地咬紧牙关向上。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他们上了山顶。这时,天已经暗下来了。李正荣三人看准大部队走过留下的痕迹,迅速地向山下走去。当夜色完全降临时,他们已经回到了夏天的温暖中,但李正荣心里不踏实,仍然带着陈川和鲜炳文向前追赶。终于,他们看到了红军的岗哨。

  李正荣立即找到吴小春:“连长,一排长他们回来了吗?”吴小春说:“还没有看到,但我已经派人到前后去打听了,只要他们过了雪山,总会在队伍里。不过……”吴小春在篝火前看到了李正荣铁青的脸色:“如果他们现在还没过来,今天晚上是过不了雪山的!”朱宏正好走过来检查,听说了这一情况,拍拍李正荣的肩膀说:“你们用少量部队掩护大队行军,已经完成了任务!这种阻击任务本来就很危险,一但跟不上队伍,只能被敌人消灭。为保护大部队,牺牲是难免的!”李正荣痛苦地说:“可是我等了他很久,没有枪声,不会有和敌人的战斗,他一定是上了雪山!”朱宏和吴小春都没再说话。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如果天黑前没能下山,以红军服装的御寒条件,是熬不过亚克夏雪山的夜晚的。

  第二天行军时,李正荣还在设法打听李芳武和一班是否已经回到了红军大队中,但很快他就绝望了,所有被问到的人都没有看到过他们。牵肠挂肚般地思念,让他在行军时常常忍不住回过头来,遥望远方的亚克夏雪山,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呼唤:“芳武,我的好兄弟,你们在哪里呢!”

  李芳武和他所带一班的少年战士们从此就永远地在李正荣身边消失了。生离甚至比死别更加折磨李正荣的心。他在很长时间内都摆脱不了对李芳武和他的一班战士苦苦的思念。

  (十六年后的一九五二年七月,有一队参加剿匪的解放军部队在执行任务时路过亚克夏雪山,他们在山上发现了一排十二具整齐的遗骨。从每人随身的武器和已经风干的军装上确认出是当年北上途经亚克夏雪山时牺牲的红军战士。他们无声无息地朝着一个方向,显然这是一个建制班。解放军带队师长也是当年的红军,他命令战士们集体鸣枪向牺牲的先驱们致敬。

  当地政府组织群众就地掩埋尸骨,并立碑建起了一座海拔最高的红军烈士墓,让英灵们魂归大地。李正荣当年听到这一消息后,曾久久地遥望着亚克夏雪山的方向,心里响起了传向远方的呼唤:“芳武,我的好兄弟,那是你们吗?” 

  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这座高耸在红原县亚克夏雪山海拔米处的红军陵墓成了崇尚红色旅游的游客们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以有幸前往祭扫为最大荣耀。)

第三十一章 少年悲壮长征路(3)
红军来到了毛儿盖,这里是进入草地的前站。李正荣这是第三次面对草地了,他知道又一次的生死旅途要开始了。经过千里行军,战士们已经疲惫不堪。一路上的后勤补给,无法保证战士们行军中的体力消耗。每天除了少量的青稞麦,几乎没有其它食物。

  当地的藏民都已经逃离,一些残破的房屋和帐蓬表明它们的主人已经离开很久了。连续的战乱,使当地已经一片萧条景象。红军队伍集中宿营,但要求大家去寻找粮食,要凑足七天的口粮,为下一步过草地做好准备。

  九连的战士们都出发去找粮食。李正荣带着陈川和鲜炳文在一起,他们象其他人一样,逐个帐蓬地收寻。由于红军已经两次经过毛儿盖,在其后,国民党胡宗南部对这里也进行了仔细的清剿,消灭掉了红军留下的一切痕迹,并将当地藏族百姓也都吓跑了。因此,这一次的粮食收集非常困难。李正荣一行走了一天,只是在一个旧帐蓬的一个隐蔽的角落发现了一小袋青稞。但在另一个帐蓬中,鲜炳文却收获了一大堆牛骨头。李正荣说:“这些牛骨头都不知多长时间了,早就不能吃了!”鲜炳文认为,这些牛骨头早都晒干了,煮过以后一定还能吃。因此,坚持将牛骨头包好带回了营地。

  傍晚,在李思贵的指点下,鲜炳文将拿回来的牛骨头放在火上烧了一下,然后下锅用水煮。很快,一股牛油的诱人香味就飘荡在营地的周围了。周围的的人们都被吸引过来,不仅有本连的战士,还有其它单位的,大家都想喝上一碗牛骨汤。李正荣原来也没有想到这些牛骨能熬汤,现在他也被吸引得直冒口水,肚子也咕咕响,让他心里直骂自己不争气。他只好也亲自上前指挥,不但在锅里多加了水,还将一些拣好洗净的野菜加了进去,就这样连野菜带牛骨地煮出了一大锅。鲜炳文积极地将煮好的牛骨野菜汤盛给了现场每个人,还给李正荣也盛来了一大搪瓷缸。

  李正荣将汤端到嘴边,一股浓郁的香气竟让他顾不上汤还烫嘴,上去就喝下了一大口。汤里的每一片野菜都鲜香的让他陶醉,他拿起筷子夹起野菜吃了几口,他觉得野菜从嘴到胃的行进过程简直成了香甜的梦境。不知不觉,他已经吃下了每一片野菜,喝光了最后一口汤,还将几块汤里的牛骨反复地在嘴里*着。

  (三十多年后的七十年代,李正荣在一次家庭聚餐时,看着他的小儿子狼吞虎咽地吃着满桌的丰盛菜肴,突然想起了自己在草地前的那次盛筵。他告诉自己的孩子们,那是在一生中让他感觉最好吃的美味了!)

  第二天,红军战士们又外出寻找给养。可是无论怎样努力,已经很难再找到粮食了。战士们都很失望,李正荣看到没有收获,心想这样没法向吴小春交待。他心情焦急地四处观望查找,发现堆集在房后的牛粪中有许多没有被消化掉的青稞粒。他心里一横,将在身后不远处的邓小牛叫过来,指着那一大堆干牛粪说:“你看,把这些牛粪中的青稞淘出来,洗干净再炒熟。” 邓小牛皱着眉头问:“能吃吗?”李正荣说:“应该能吃!” 

  在李芳武失踪后,邓小牛已经被任命为一排长。他找来几个战士,打来井水,将干牛粪放至水中漂洗,牛粪中的青稞粒由于较重,就沉到了水下,而其它的较轻杂质飘在水上面,不断地被清理掉了。很快,邓小牛就从水下捧上来了一大捧青稞粒。李正荣大喜道:“就是这个了!你多找些人,这里每间房子和帐蓬后面都有牛粪堆,按照这个办法把青稞找出来。” 邓小牛答应着立即去调集人员,开始了牛粪中找粮的努力。

  李正荣看着战士们在忙碌,心情稍轻松了一点。他转身又在一些空房屋中到处查看,看到这些空房屋中几乎没有任何能够吃的东西。但他最终还是有了一点收获:在一个灶台旁的架子上发现了一个小布袋,这个布袋小得放在架子上很难被看到,但最终还是被执拗地寻找的李正荣发现了。小布袋是装盐的,布袋底部还残留着大约有一两多盐。这一意外发现让李正荣喜出望外,川北农村的生活经历让他对盐的宝贵有着深刻体会,他珍惜地将盐放在衬衣的口袋中。

  几天的努力还是有了收获,全体人员每人都在胸前的军粮口袋里装进了七斤炒熟的青稞麦粉。这就是今后一个多星期的口粮了。

第三十一章 少年悲壮长征路(4)
大队人员进入草地后,开始时行进得很有秩序。由于有了两次穿越草地的经验,每个人都按照要求,紧跟着前面的队伍。到了傍晚,设定的宿营地都经过领导确认。尽管风餐露宿,吃尽辛苦,但每一级领导都知道,只要能够平安通过,就是最大的幸运了。最大的问题是,由于红军在进入草地前已经长途跋涉近千里,体力消耗极大。特别是一些老弱病人员和妇女,行进的速度很快就慢了下来。

  吴小春和杨天庆找李正荣商量对掉队人员的组织和管理的问题。杨天庆说:虽然整个部队后面有收容队,但本连队应该尽量自己解决掉队问题。李正荣表示还是由他来组织人殿后。于是,他带领着陈川和鲜炳文走在后面,如果有落后的本连战士,就督促他们尽量跟着他们一起走,哪怕稍慢一点,也保持着本连的最后一个梯队。

  几天后,散落的人员开始多起来。陆续地有一些病号、体弱者、女战士从他们各自的单位掉队下来,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仍然顽强地向前慢慢地挪动。李正荣看到这种情况,知道困难的行程已经开始了。粮食消耗已经过了大半,但路途还没有过半,后面的路将是对每个人的考验。

  人们默默地行进着,似乎每多说一句话,就会引起额外的体力消耗,影响向前的行进速度。李正荣一边走,一边还前后看着跟随自己行进的本连掉队战士,尽量不让他们再落后。

  突然,大家听到了一阵婴儿的哭声,在寂静的行军中,这哭声撕扯着每个人的心,让每个人都受到惊扰。陈川敏锐地发现,哭声来自右侧距离队伍十几米的一个小高坡。他虽然知道随意离开队伍很危险,却仍然轻盈地踏着一丛丛青草,几步冲上了高坡,将放在那里的一个小布包裹取了回来。

  李正荣急忙将小布包裹打开,竟是一个几个月大的*男孩,他的小*正在骄傲地翘起来撤尿。可能由于这一行为给他带来了不适,因此用大声的哭泣来发出抗议。周围的少年战士都哄笑起来,沉闷的气氛被打破了,小战士们恢复了活泼、天真的本性。鲜炳文说:“是个男娃,长大了可以当兵打仗!”另一个小战士说:“还可以站着撤尿!”大家一起笑起来!

  李正荣看着孩子,孩子的脸庞让他想起了什么! 他突然发问:“这孩子怎么会被扔到这儿?” 周围的小战士们也立即停止了哄笑,气氛严肃起来。似乎大家都感觉到了这孩子注定的不幸命运。李正荣又仔细地观查了孩子一会,逐渐确认了自己的怀疑。他对鲜炳文说:“抱上孩子,跟我走!”

  向前追赶是非常吃力的行为,李正荣和鲜炳文轮换着抱着孩子,尽量地走得快一些,终于他看到了女红军的队伍。为了让女红军安全行进,领导将后勤、剧团、报社和宣传队的女同志与妇女独立团都排在队伍的中间。李正荣一直追到妇女独立团,看到李开英正带队在艰难地走着,就大声喊:“李大姐!”

  李开英看到了李正荣和鲜炳文,竟然激动地从队列中跑了出来,上前抱住鲜炳文:“孩子,你们怎么来了!”鲜炳文却将李开英推开,抱怨地说:“妈!我都是大人了,别把我当小孩子!”李正荣急忙问道:“李思菊呢?” 李开英问:“什么事?”李正荣将孩子的包裹打开:“你看,这是思菊的孩子吧!” 李开英一看大惊道:“就是啊! 怎么会到了你的手中!”李正荣说:“在路上拣到的!” 李开英生气道:“这个思菊怎么能把孩子扔了!大家都在帮助她照顾孩子,她却这么狠心!”她立刻对身边的女战士说:“向前传话,让李思菊停下,后面有人找!”

  李开英抱过了孩子,他们继续前行,很快看到李思菊等候在路旁。一看到李开英手中的孩子,李思菊放声大哭,扑上来抱住孩子在怀里,就象找回了自己的性命一样将孩子的脸和自己的脸紧紧贴在一起。孩子也被妈妈吓到了,他们哭做一团,很长时间才平静下来。

  李正荣严厉地盯着李思菊说:“思菊,你怎么能把孩子扔了!为了生这个孩子,我们丢了三条人命。我曾经专门跟苏凤大姐要求过不能丢下这孩子,要不然我们怎么对得起死去的弟兄呢?”

  李思菊伤心地哭着,她甚至哭得透不过气:“我……我们大家都没有吃的,我也没有奶喂他! 大……大人都要饿死了,还……还要先给他吃!”

  李正荣对鲜炳文说:“你这些日子都没跟你妈说话了,去陪你妈走一段,然后回连队。我和思菊说几句话!” 鲜炳文说:“我不用……!”李正荣严厉地说:“快去!” 鲜炳文不知道李正荣为什么生气,连忙说:“好吧!”李正荣跟李开英点了一下头,拉着李思菊站到了路边。

  李正荣看到李开英和鲜炳文都走远了,就将自己的粮袋从身上取下来:“思菊,这些粮食你带着,不管有多难,一定要把孩子带出草地。要不我们对不起为了他死去的兄弟。”

  李思菊虽然年纪比李正荣要大四、五岁,但辈份却是侄女。她抽泣地说:“芳文叔,我不能要,要了你怎么办?”

  “我有办法!别忘了我是副连长。告诉你,我现在还经常梦到为这孩子牺牲的牛树根,他死的时候还不到十五岁。这孩子已经不只是你个人的,他是红军的!如果你不能把孩子平安带出草地,小心我枪毙了你!”

  李思菊点点头,将眼泪擦干说:“我知道了!”她显然已经将李正荣看作是应该服从的领导,接过了粮袋:“我只要还活着,就要把孩子也带出草地!”李正荣点点头,放慢了脚步,慢慢地落到了李思菊的后面。

第三十一章 少年悲壮长征路(5)
以后的几天,李正荣一到要吃饭时就找借口躲开大伙。他想到了自己随身带着的一点盐巴,总是自己悄悄找到水质清澈的河边,将一小粒盐放在嘴里,然后手捧着河水,将肚子喝得鼓鼓的。他的体会是:只要将肚子装满水,就可以直起腰来,就可以继续向前走。

  他每次喝完水,总是在附近采摘一些野菜。趁着咸味还没有完全在嘴里消失,将野菜大口地吃下去。然后,强打起精神回到同志们中间,就象一位吃饱了肚子的好汉一样,精力十足地指手划脚,大家竟然也没有怀疑他。

  前方就要走出草地了,这一消息从前方传了过来。这时,筋疲力尽的红军队伍,已经到了体力的极限。对于李正荣来说,他已经丧失了清晰的思维,几乎是机械地跟着队伍,仍然持续地迈出自己的脚步。尽管这样,过去的经验仍在潜意识中告诉他,这消息只是领导用于激励部队的最后方法。事实上,可能至少还要再走一两天才能最终走出草地。因此,面对着少数小战士们的欢呼,他用无力的手势和严厉的眼神加以制止:“别喊叫,留着最后的力气走出去。大多数走不出去的人是死在最后几步。”这一警告让大家冷静下来,聚集了最后的力气认真应对草地最后的路程。但是,一些意外的不幸仍然还是会意外地来临。

  吕书明已经是经验较多的战士了,他对于自己这次成功地走出草地充满自信。在最后的努力中,他看到一些其他部队的掉队同志几乎是与他们在并肩或前后行进,其中有许多女兵在疲惫地走着。吕书明打起精神与女兵们说话,并问起了女兵们的单位。女兵们告诉他:她们都是方面军宣传总队的。吕书明立刻问起了她们是否认识吕如花。女兵们竟然都露出了笑容。在最后的生死行军中,大多数人都没有做出笑容的力气了,但这些坚强的女兵们却仍然开心地互相耳语,然后有一个女兵反问到:“你就是花花的哥哥吧!”吕书明点点头。那个女兵却又满面笑容地问:“花花告诉我,她的哥哥就是她的小老公。就是你吗?”女兵们发出了一阵笑声。笑声感染了行军的队伍,许多人竟然被这笑声激励着让已经粘滞的头脑恢复了清醒,加快了行进的脚步。

  中午,队伍又停下来吃饭。但实际上所有人都几乎没有粮食了。所有人,包括其他单位的同志,几乎不再按单位区分,大家主动地分成若干个组,每一组一起煮了一些野菜。吕书明班里的少年战士们,上午一路帮着女兵们背着一些她们的物品,已经彼此认识了。女兵们似乎觉得要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拿出了一些她们自己打的草鞋送给了这些小战士。

  在最后的艰难面前,大家不再区分彼此,一起分享着锅里的野菜。但连续几天吃野菜,让大家面对野菜几乎都无法下咽,甚至开始呕吐。吕书明强迫自己向下咽,给大家做出样子,但他也终于忍不住,还是将刚咽下的野菜连汤都吐出来了。大家都有些绝望了。

  李正荣颤颤畏畏地走了过来,正好看到了这一情况。他强打精神做出了神秘的样子:“不好吃?是吧!看我给大家变一个戏法,变完了,大家就说好吃了!”说完,他口中念念有词地说了什么,将手中的东西撤进了锅中。然后将汤一搅,用勺子舀起了半勺,连汤带野菜地喝到嘴里,然后说:“好汤!”一位女兵将信将疑地也舀起了半勺,放在嘴边沾了沾,突然惊喜地说:“是盐!”大家立即上前,每人都重新盛了野菜汤喝起来,竟然都说好喝!大家你一碗、我一勺,很快就将一锅野菜汤连汤带菜喝完了。李正荣也喝了两碗,然后对大家说:“喝完了这些野菜汤,我保证大家都能走出草地!”男女战士们都高兴地鼓掌,大家似乎又恢复了信心。

  下午一上路,大家都有些希望尽快走出草地的急切。因此,脚步也快了一些,这最后的努力,使他们距离走出草地越来越近了。

第三十一章 少年悲壮长征路(6)
突然,再他们的右侧前方,有些人在惊叫。等到他们走近时才知道,有一个女兵不小心掉进了路边的一个泥沼。人们虽然呼唤,却不敢靠近。领导上有过明确的要求,不得靠近泥沼去解救遇险者,因为这徒劳无益,甚至会危及解救者。但是遇险的是一个年青的女孩子,大家都于心不忍地隔着一段距离呼唤着她。女孩子无助地哭泣着,随着身体的下陷,她不时地发出了惊叫。

  吕书明听到了女孩子的惊叫声,象疯了一样冲上前来。他拼命地分开人群钻到前面,一眼看到陷入泥沼的女孩子正是花花。吕书明不顾一切地扑向花花,一把抓住花花在绝望中伸出的手,将她拉到自己的身边。

  花花高兴地紧紧抱住吕书明:“哥,是你呀! 我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吕书明说:“我不会放下你一个人的!”就在这时,人群发出了“啊!”的一声惊叫。只见吕书明和花花竟然同时陷下去了一截,立刻就到了膝盖。

  苏凤这时正好路过,这次过草地,她没有同妇女独立团一起走。她最近离开了妇女独立团,在红军高级干训班受短训,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