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块阵地已经被占领了。李正荣找到了王天虎,发现他已经又是满脸是血,一身灰土,从磨破的双手和衣服和已经弯曲的刺刀,可以看出他又经历了一场血腥的战斗。李正荣赶紧说:“排长,你快歇一会儿,包扎一下伤口。”王天虎却说:“清点一下人数,留下守阵地的人,向其它据点进攻!”李正荣连忙回答“是!”然后开始清点三个班的人数。
相比其他的排,三排的伤亡不算大,只有一个人牺牲,七个人受伤。王天虎按连里的要求,留下了李正荣带李思贵的一个班守阵地,然后又带人与连里其他人一起向上方的阵地冲去。
第十九章 再见了川北家乡(3)
苏凤这些天忙得几乎喘不过气来。
先是要为渡江作战运送物资。等到部队渡江后,突然接到上级命令,准备撤出川陕根据地。
当女战士们听说要离开根据地,永远地离开旺仓,大家都忍不住流泪,苏凤的心里也很难过。不管条件有多艰苦,这里总还是个家。俗话说:破家值万贯。很多简陋的小工具、小物件,都成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些东西,带也带不走,留下又难割舍。而部队和地方政府两年多时间内费尽千辛万苦攒起来的家当,都该怎么办呢?这里有被服厂、军工厂、造币厂。苏凤参加会议时就已经知道,除了能带走的东西之外,其它的的设备、机器等,能藏的则藏起来,否则一律破坏后掩埋。
苏凤带领着女战士们开始了撤离前的准备工作。她亲自带人来到造币厂,和工人们一起将造币用的机器从厂房里抬出去,拆开后将零件扔到厂门口的河里。
她们又来到军工厂,按要求,这些用于军火生产的机器中有一些还要带着走。女战士们将工人们拆开的机器零部件用草包捆好,然后按重量几个人一组将机器零部件抬走。这些设备中有的还是她们从通江县运过来的,现在又要运到仓溪,再运过嘉陵江。
当她们快完成撤退的准备工作时,又传来了张主席的指示,将四方面军其它部门的女同志和地方上的一些女干部都集中在一起,与原来的妇女独立团混合编成一个妇女独立师,由张琴秋任师长。苏凤被任命为第二团的团长。
整个四方面军的机关人员、后勤人员、根据地的政府人员和地方部队,都被统一的组织起来,一起按照张主席的指示开始西渡嘉陵江。按军史的记载,从撤出川陕根据地、西渡嘉陵江算起,红四方面军被认为正式开始了长征。
守在阵地上,李正荣让战士们打扫了一下战场,整理敌军丢弃的枪支,竟然收缴到两挺马克沁重机枪。这是一种原产于德国的枪械,李正荣自己并不会用。他将李思贵喊来询问,李思贵却胸有成竹地将枪栓拉开又推上,对李正荣说:“没问题!”李正荣让两个战士给李思贵做弹药手,利用敌人的地堡的残墙做为掩体,开始对前面的敌军火力点进行扫射。红军中这种机枪很少,是大家都盼着的“宝贝”,李思贵过去没怎么打过这种机枪,只是看着眼馋。这次有机会自己操枪,用的是刚缴获的子弹,根本不用在意消耗。他发起了威风,将远方的敌军碉堡枪眼的砖石都打得粉碎。这种枪在上千米内都有杀伤力,气势非同小可。在冲锋中的红军部队士气大振,前方的阵地很快就攻下了。
天黑前,战斗完全结束了。红军战士们站在剑门关上欢呼,李正荣也来到剑门关的主城楼,却到都找不到王天虎。终于他找到了李芳武,李芳武一看到他就说:“排长在冲击最后一个火力点时又负了伤,伤在肚子上,已经抬下去了!”李正荣听了很吃惊,但也不意外。因为王天虎打仗从来都是身先士卒,不避枪弹。有时领导都说:“王天虎能活到今天一大半是运气!”他身上的伤遍布了全身,几乎每次打仗都要受伤,只是轻重不同罢了。据说反三路围攻时,他擅自决定放弃阵地,也是因为许为新最后以他作战勇敢来尽力为他求情,再加上他不识字、没文化,不属于肃反人员的注意重点,因此才避免了受到太重的处理。
方面军的领导徐向前也来到剑门关察看。李正荣不知道为什么首长这样重视,悄悄地问秦浩。秦浩分析道:“剑门关在历史上的名气很大,是由陕入川的屏障。这对于敌人和我们都有很重的心理影响。我们占领剑门关,大大振兴了红军的士气,却会大大打击敌人的信心。其实我看,对于现在用枪炮的战斗,剑门关的屏障作用是有限的!只要武器好,作战勇敢,攻下它并不困难!”李正荣想起战斗经过,不由得连连点头。
果然如秦浩所说,剑门关这个江防支撑被红军占领后,敌军的斗志全无,沿江的敌人竟然放弃阵地纷纷溃逃。红军主力沿江岸全线追击歼敌:三十军和三十一军一部当夜从剑门关直扑昭化,次日占领昭化并歼灭敌军一个团;三十一军主力北上包围了广元;而四军一部向梓潼进军,另一部与九军一起攻战了阆中和南部,消灭了敌军三个团并击溃了一个旅。至此,红军已经控制了南起南部、北到广元延绵四百里的嘉陵江西岸地区。 。。
第十九章 再见了川北家乡(4)
师长许为新带领全师向江油前进。几百里的长途奔袭,让部队倍感疲劳。但由于刚连续打过几个胜仗,战士们的情绪高昂。由于物资得到了一定的补充,部队吃得好了一些,看起来大家的体力还不错。
许为新和参谋长张宗玉站在路边的土坡上,看着三八七团从眼前经过。团长朱宏、政委康显祖看到他们后,跑到他们面前向他们敬礼。许为新问道:“你们都了解总部的作战意图吗?”朱宏说:“我们走出这么远了,一定是为了接应中央红军吧!”许为新问张宗玉:“你看呢?”张宗玉迟疑了一下说:“现在我们被两方面的负担压着,一是要接应中央红军。但接应后怎么办,总不会是为了一起完蛋吧!因此,还是要考虑我们究竟要在哪儿建立新的根据地。我觉得,徐总指挥提出的占据甘南和陕南建立根据地的方针不应被放弃,毕竟无论是中央还是我们都得有地方容身!”许为新道:“说得好!这也是我这些天一直在想的问题。清江渡会议内容你们都知道了,当时有许多同志对于背靠川北,向甘南和陕南发展,建立新的根据地都非常支持。尽管后来有了接应中央红军这一新任务,但就象张参谋长所说,我们如果自己都被敌人追的无处容身,让接应来的中央红军上哪去呢?因此我理解:徐总指挥还是在考虑进军甘南和陕南的可能。”
朱宏点头说:“这一点我也懂了!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我们还在向西走。”许为新道:“这显然是为了扩大渡江作战的成果,增加回旋的余地。但是,如果占据了这么大的区域,再图甘南和陕南,那我们的兵力显得不够,可能还需要有所放弃。可能的问题是一方面我们为接应中央红军,不能放弃向西向南;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力量向北了!”几位领导都不说话了。
张宗玉有些感慨:“最近的仗越来越不好打了。反三路围攻时,田颂尧的兵一触即溃。可现在,尽管我们取得了很多胜利,可是哪一次都有不小的代价。部队不停减员!”许为新说:“这正是我要提醒你们特别要注意的。过去,敌人阵营内部争斗的很厉害,这给我们提供了机会。现在,形势变化了。一是军阀们从内乱走向联合;二是他们竟然与蒋介石勾结到了一起。所以我看下一步的斗争会更最艰巨。这正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种情况,当敌人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协调时,红色根据地的生存就会遇到很大困难。”张宗玉说:“这次跃进步子比较大,一下将与根据地的距离拉开了几百里,后方也确实让人担心。”几个人都牵挂起了根据地的同志和乡亲们,大家心情都有些沉重。
许为新又说:“我们还是要以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队,不管有什么困难,都要服从命令,不怕牺牲,勇敢作战。要让大家坚信,我们最终一定会胜利!”朱宏和康显祖一起回答:“是!”他们向许为新敬礼后,随部队前进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九章 再见了川北家乡(5)
许为新的部队包围了江油。
在总部领导的直接指挥下,红军开始对江油城发起了进攻。九连连长秦浩亲自带队冲锋,第三排的战士紧跟着他。在敌军猛烈地火力下,进攻非常困难。在机枪的扫射中,战士们几乎抬不起头来。李正荣喊了一声李思贵,李思贵带着自己的一个班跟在了李正荣后方,他们扔出去一排手榴弹,在硝烟中向前冲出去十几米,但敌军的火力完全没有停,冲锋的战士倒下了几个,其他人也都卧倒了。由于这些战士的身材都相对较小,又分布的较散,敌军地堡中的火力不太容易压下得太低。而李正荣却让冲上来的李思贵将班里的轻机枪架了起来,这是一种被称为“歪把子”的日本造轻机枪,李思贵在作战中只要一着急,就会将班里的机枪抢过来自己用。他几乎自下向上地对敌军的地堡开始射击,立即就压住了地堡中的火力。另一个红军战士何洪全已经趁着短暂的机会,上前将一颗手榴弹塞进了枪眼。地堡中的敌人被吓得从地堡后的战壕中逃出,随着手榴弹的爆炸,红军战士们上前占据地堡。
但是继续向前的进攻遇到了困难,前方的敌军构筑了两个距离横向为六十米左右的地堡,而唯一的进攻通道在两者中间。秦浩命令李正荣带人先向左边的地堡进攻,李正荣仍想采用刚才的战法,但他刚刚带人靠近这一地堡的死区,竟然从侧面飞来密集的枪弹,将冲在李正荣右侧的冯喜财打倒了。而他们尽管卧倒隐蔽,却再也无法向前进攻一步了。因为这是右侧火力点射来的枪弹,而对于这个火力点,李正荣他们处在最合适的被射击位置。李正荣只好命令后退,他和李思贵两人将冯喜财一起向后拖,总算是回到了最靠近的战壕中。冯喜财的右腿中弹,不能再参战了,被送了下去,而秦浩带的人也回到了战壕中。秦浩气的不再斯文,嘴里不干不净地骂着,他看到了李正荣,突然一怔:“你的下巴怎么了?”李正荣用手一摸,竟然摸了一手血,这才感到了疼痛。他想起,可能是打到冯喜财的那一轮射击有一颗子弹从他的下巴扫过擦破了一道皮,就说:“不要紧,皮肉伤!”秦浩却笑了起来:“你小子命大,要是抬高一寸,整个下巴就打掉了。就算打不死,吃不了饭也得饿死!”但他立即收敛了笑容:“他妈的,敌人的两个地堡互相配合,将进攻路线封死了,这可不好办!”李正荣说:“我们调来迫击炮,炸坏一个碉堡就好了!”秦浩叹到:“我们的炮弹太少,领导轻易是不会让动用迫击炮的!”秦浩让通讯员去找领导报告情况,又让战士们休整一下,准备下一轮进攻。李正荣也抓紧时间将伤口包扎了一下。(李正荣成年后,下巴上有一道伤疤,一直也长不出胡子。这种情况陪伴了他终身。)
通讯员回来报告秦浩说,团长命令进攻要谨慎,尽量避免伤亡,如果无法取得进展就停止进攻。秦浩不知为什么,只能向全连传达了命令。
这一命令其实是总指挥徐向前下达的。他的指挥部这时正设在江油城南的一座民房中,听到传来的敌情消息:军阀邓锡候亲自带领十个团,经中坝向江油增援。这时,前线通报对江油的进攻进展不易。徐向前立即下令,只留许为新师包围江油,集中九军二十五师、三十军八十八师及四军十、十一师各一部,在江油以南的塔子山、雉关山一带布下了口袋阵。
李正荣已经被秦浩命令为代理排长。他命令本排的红军战士一个班守在阵地上,一个班做为后备,另一个班休息。通过轮换来恢复体力,包扎伤口,再吃些东西。他向让何洪福代替自己负责监视阵地,自己向连长秦浩汇报后,向阵地后面的伤员聚集地走去,想去看一下本排的伤员。
冯喜财和其他一些伤员躺在担架上,正准备被抬走。周围是忙碌的医护人员和妇女独立团的一些女战士在帮助工作,他们将阵亡的同志清洗干净,然后送到附近山上掩埋。而受伤的同志就必须送到战地医院去治疗。
冯喜财看到李正荣眼泪汪汪地:“副排长,我好疼呀!”李正荣上前说:“咬紧牙关,我们红军流血不流泪!”他想起起了自己负伤时疼得直流泪的情况,安慰地拍了拍冯喜财的肩膀。冯喜财有些伤心:“医生说,腿可能保不住了!”李正荣说:“别担心!首先是保住命了,腿也会保住的!”他又安慰了冯喜财几句话,然后跑去问医生,医生说实际情况不是太严重,观察下来判断没有伤到骨头,有可能很快就恢复。李正荣放心了,又去寻找本排其他的受伤战士。
突然他听到有人喊:“正荣!”转头一看,竟是李开英,连忙上前打招呼。李开英急急匆匆地将李正荣拉到一边,没有多客套,就将自己的一些情况告诉了李正荣。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九章 再见了川北家乡(6)
原来,李开英参军时年龄较大,她办事稳重,能吃苦耐劳,体力又比其他的女同志好得多,因此进步很快。现在已经是妇女独立师二团的一位副连长了。她带着一个排的女战士来到前线来运送伤员。最近,川陕根据地的全体人员都撤出了根据地。而李开英的丈夫老鲜在红军的戒烟所里终于戒掉了烟,也参加到红军中。现在,李开英的儿子也已经十三岁了,她想让儿子也到红军队伍中当战士。想到李正荣也是从小当兵,想让他带自己的儿子去他的部队。李开英将这些情况都告诉了李正荣。
李正荣为难地说:“我只是个代理排长,这事儿也说了不算。”李开英说:“我打听了,你们团长朱宏我是认识的,你帮我求求他,就说是苏凤团长要求的。”李正荣惊呀道:“苏凤大姐当团长了!”于是想了想说:“我试试吧!”李开英招呼一旁帮着照顾伤员的一个孩子:“鲜炳文,快过来!”
叫做鲜炳文的孩子跑了过来。他也穿着一身红军的军装,显然是专门改制过的。头上带着一顶红军帽,却没有红军的帽徽。两只眼睛黑晶晶地发亮,显得活泼聪明。他没有开口却用眼睛惊异地看着李开英,似乎在向她询问有什么事儿。
李开英拉住鲜炳文说:“么儿,这是李排长。你不是要当真正的红军吗?跟李排长走吧!记住,要听领导的话,要自己管好自己,睡觉不要再瞪被子,天凉了要注意加衣服……”鲜炳文活泼地说:“我都知道了,你不用多说!”他转向李正荣,象红军那样敬礼,然后说:“李排长!”李正荣看着他笑笑:“跟你娘说再见,我们走吧!”鲜炳文转向李开英:“娘,我们走了!”李开英有些伤感,伸手要去摸鲜炳文的头,鲜炳文却调皮地一躲身子避开了:“娘,你不用管我。我会自己管好自己!”他跑开了两步,向李开英挥了挥手,和李正荣一起走了。他们走出很远后,李正荣看着不知忧虑的鲜炳文,忍不住又回头观望,竟看到李开英还在远远地看着他们,擦拭着眼睛。
李正荣将鲜炳文带到团部,让鲜炳文等一会,自己进去找到团长朱宏,将鲜炳文的事情跟他汇报了,最后又加了一句:“李大姐说苏凤团长跟你说过的!”
朱宏笑道:“苏凤哪跟我说过吗!这个女同志就是拉大旗做虎皮。不过既然她把孩子送来了,我们总不能不管。这小子就放在你们连吧!我写张条子,你带给秦浩。”说完他很快写好了一张纸条交给了李正荣。李正荣敬礼后退了出来。
出来后竟然看不到鲜炳文,李正荣嘴上叨咕了一句:“这小子,哪去了!”开始四处查看。却听到高处有人笑,抬头一看,竟是鲜炳文爬到了大树上,跨在树叉上。李正荣做出严肃的样子说:“你要喜欢在树上就留在这儿,我自己走了!”说完转过身就走出了院子,向自己部队的方向走去。
没走出多远,就听到身后有脚步声追了上来,却是鲜炳文已经赶上了自己。小家伙还是笑嘻嘻的,一步不拉地跟着他。李正荣故意不理他,只顾自己不停地赶路。鲜炳文不再嘻笑,有点紧张地喘着气跟着他,生怕落下一步。
李正荣心里有些不舒服。过去,他和其他的小伙伴每天都上山爬树,下河摸鱼。大家在一起嘻嘻闹闹,就短暂地忘记了苦痛和忧愁。当兵后,这些事情,就象是遥远的过去,只剩下了淡淡的影子。每天紧张的行军打仗,让自己和自己的小伙伴们都在最短的时间内忘记了少年的天性和儿童的本色,很快使自己变成一个称职的战士,与一般的成年战士几乎没了区别。眼下这个鲜炳文,只怕很快也会与大家都一样,与童年的一切告别,单调地面对火与汗、铁与血的战斗生活。想到这些,李正荣放缓了脚步,尽量和蔼地问鲜炳文:“怎么样?能跟得上吗?”鲜炳文立刻兴奋起来,气喘吁吁地说:“没……没问题,我……我跟得上!”李正荣说:“当兵的日子是很苦的,你为什么要当兵?”鲜炳文说:“在家没饭吃,我娘带我到部队,就有饭吃了!现在我也长大了,不能总吃闲饭,只干些下手活,让人小瞧。我要当兵打仗,消灭敌人,做个英雄。”李正荣淡然一笑:“当英雄是不错,可是也可能被敌人打死。打死了就没法吃饭了!”鲜炳文说:“当红军就不怕死,我们是为了老百姓去死,人民会记住我们的!”李正荣心里暗暗好笑,他自己当兵时甚至还不会说这些。可是这鲜炳文这几年是在总供给部长大的,天天接触的都是红军干部,当然也就已经有了红军最简单的信仰和信念。
到了连里,秦浩看过朱宏的信,让鲜炳文就到李正荣的排里。而李正荣就将他放在李思贵的班,让他学做弹药手。
江油的守敌戒备的很严,但却没有丝毫要出击的迹象。李正荣仔细观察阵地上的敌情,心里不太理解为什么让部队包围又不进攻。
这天上午,从南面传来了激烈的枪声。秦浩和孙德龙来到阵地上检查,告诉李正荣敌军有四个团被我们包围了,要注意严密监视敌军的动静,切不可被敌人冲破防线与南面的敌军汇合。李正荣说:“这太好了!我这才明白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