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飞行员-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喜讯,“老飞”们自然要拍手叫好。

      大部分客人走后,贺铭与玉兰将贾云和宋秀敏叫到一旁,贺铭将包着银行存折的红包递给贾云。贾云感到莫名其妙,不知贺铭捣什么鬼,打开红包一看,竟是写有自己名字的存折,他更糊涂了,用疑惑的目光望着贺铭与玉兰。贺铭将张志敏如何执意给他俩送贺礼的事儿说了一遍,二人听后要将红包退给贺铭:“我们怎能要他的钱,俞大姐走后,靠他那点儿工资要减少一家三口,多困难,你还是赶快把钱退给他吧!”“你们真不收?”“真不能收。”“你们知道张副团长为啥要给你们喜钱吗?”两位新人都茫然地摇头。“素梅大姐临走的前一天拉着老张的手含泪道:“贾云,秀敏他俩跟亲弟妹一样,咱们有难时,小贾不怕牵连,替咱们照顾老人与孩子。如今,他俩苦尽甜来,终成眷属,我本想参加他俩的婚礼,看来等不到那一天了,你一定替我送份儿贺礼,表达我的心意。”这钱是老张遵照俞大姐的遗愿留给你们的,难道你们要违背大姐的遗愿?”说完再次将存折塞给了两位新人。两位新人对视一下后,没再推迟,秀敏将存折收下了。见二人收下存折,姚玉兰高兴地说:“这就对了,以后你们报答大姐的机会有的是。眼下就有一个。大姐的骨灰从八宝山移到永安公墓后,张副团长按大姐的遗愿真就没给大姐立碑。我与贺铭商定,还是准备立块儿碑。众可利用休婚假的机会,与贺铭一起把这件事给办了,你们同意吗?”姚玉兰的提议自然无人反对。

        “这事得通知雅君和晓云,让她俩也参与,要不雅君会骂我们一个狗血喷头的。”贺铭补充道。什么事儿一有许雅君参与操办,事情不仅好办,而且进度快,俞素梅的墓碑一天就刻好了,关于墓碑上刻什么字的问题还颇费了一番周折。因为以谁的名义立碑首先要明确,以她家人的名义,显然不妥。张志敏是百分之百按俞素梅的遗愿办事,他是绝对不会同意的,要立他早立了;以蓝天姐妹的名义,也不好,蓝天姐妹几十位,刻谁的名字,不刻谁的名字,不好摆平。后来还是贺铭出点子:“武则天立了一块儿无字碑,咱们也可以立一块儿无立碑人名字的碑嘛。”“不好,没有立碑人的碑,会跟武则天的无字碑一样引出各种猜疑,我看不刻具体人名,只刻‘蓝天姐妹’四个字。”姚玉兰的意见得到了许雅君、刘晓云、宋秀敏的支持,少数服从多数。“蓝天姐妹”四个大红字被刻在了俞素梅的墓碑上

       1979年元旦,一块儿高大的汉白玉墓碑矗立在了俞素梅的墓前,墓前红烛高照,鞭炮齐鸣,香烟袅袅,哀乐阵阵。一对新人和姚玉兰、贺铭、许雅君、刘晓云等在墓前默默致哀,久久不愿离去。

       1979年1月2日,姚玉兰机组驾驶268号三叉戟飞机飞抵广州白云机场。第二天就开始执行航班任务,主要飞广州——桂林、广州——北京航线。

       桂林以它得天独厚的碧水青山,奇洞秀石吸引着中外游客,因此这条航线也就特别繁忙。这天下着毛毛细雨,沐浴在雨水之中的水光山色,显得苍翠欲滴、清新醒目,酷似一幅壮锦。姚玉兰驾驶的268号飞机在桂林机场平稳着陆。

      吃过午饭后,姚玉兰按计划准时载着100多名旅客从桂林起飞直返广州。从桂林到广州的整个航线上都风平浪静,白云机场的天气也非常好,晴空万里,能见度极佳。姚玉兰驾驶268号三叉戟飞机对准跑道着陆时,突然一股巨大的无形压力向飞机袭来,268号直向地面扑去,玉兰知道这是罕见的风切变,她下意识地把三台发动机的油门儿推到最大位置,双手使劲儿拉杆,同时对机组大声喊道:“复飞!”这一切发生在几秒之间,姚玉兰凭借高超的驾驶技术与航行经验,避免了几乎无法避免的空难。

      飞机着陆后,有两位60多岁的德国老人非要见机长。当姚玉兰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惊呆了:“奇迹,女机长创造了航空史上的奇迹。飞机着陆时遇到风切变,还很少不摔的。你是女神,是你拯救我们,谢谢你,东方的女神!”原来这两位老人是老飞行员,是飞行专家。
 
      姚玉兰在广州飞了半个多月的民航航班,完全掌握了民航客运飞行的特点,准备离开广州回北京。晚上广州民航局设宴为姚玉兰机组饯行,饭后局领导找姚玉兰个别谈话。“通过你们机组半个多月的飞行,我们全面了解了你们的情况,从你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好的东西。不愧是专机部队的飞行员,飞行技术、航行经验、工作作风都非同一般。特别是那次风切变的处理,不仅保证了安全,还为中国民航争了光,在国际民航界反响很大。新加坡的一家华文日报,在头版位置详细报道了此次航行的经过。你在北京,又经常执行中央首长的专机任务,消息比我们灵通。我们感到我国经济将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民航运输的春天也即将到来,为了迎接空运的大发展,我们急需要像你这样的机长。我们局党委研究决定,准备通过民航总局军委写报告,想请你们部队支援一批像你这样的机长。我们真诚希望你能来。如果你能来,准备给你一套三室两厅两卫的房子,一辆小汽车,年薪10万元,不算奖金,你看如何?”姚玉兰愣住了,忘了表态,局长开出的条件对她来说是“天文数字”,是“神话”。“怎么?对我们提的条件不满意?那你开个价,我们再商量。”“谢谢局长的好意和盛情,但我是一名军人,一切服从组织安排。”“如果我们点名要你过来呢?”“那不好,领导上是派我来了解机场规律的,如果你们点名要人,岂不成了我为自己找出路了?”局长摇头叹息:“真可惜,你不来是我们一大遗憾,你不仅技术、作风过硬,思想也过硬,不计较物质待遇。”“您甭夸我,我没有‘视金钱如粪土’的境界,我是家庭观念重,恋家。舍不得北京的老窝,也舍不得这身军装。”

      第二天上午8点,268号飞机满载旅客直飞北京。起飞前,局长等人亲自为姚玉兰机组饯行。飞机改平后,姚玉兰打开自动驾驶仪,靠在坐椅背儿上琢磨初次飞民航航班的体会,直到昨晚与局长谈话后,她才真正明白师领导的用心。派她来广州不光是为了摸索飞航班的规律,还有一层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专机飞行员闯牌子,以赢得民航领导对空军运输机飞行员的信任,为他们将来大胆使用军航飞行员打基础。实践证明,她不虚此行,无论“探路子”还是“闯牌子”,这两项任务她都出色地完成了。不过师领导也许没有想到,广州民航局差点儿挖了他们的“墙脚”。

       姚玉兰只是个案,后来一大批专机部队的飞行人员,先后被民航“挖”走,成了一些航空公司的主力。


                                       十九、爱在蓝天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转眼间进入了新的世纪。

      2006年5月中旬的某天下午3点,一架波音737飞机从西郊机场起飞,驾驶这架飞机的是两名女飞行员,机长就是张志敏与俞素梅的女儿张慕云。为了继承母亲的遗志,她高中毕业后参军当了飞行员,如今已是四种气象的机长、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她今天执行的是一次特殊任务,飞的是一条特殊的航线,客舱里坐的也是一批特殊的客人。她们是参加空军组织的我国第二批女飞行员参军暨首飞五十周年纪念活动的成员。空军首长为她们安排了这次特殊航行,航线与54年前我国第一批女飞行员开飞大典的航线相同,即西郊机场——沧县——通县(通州)——天安门——西郊机场。

      姚玉兰和许雅君、刘晓云都在飞机上。这时姚玉兰虽已是69岁的老人,尽管满头银丝,但她并不显老,面色依然红润光亮,大眼仍旧炯炯有神,背不驼,腰不弯,走起路来还是那样矫健轻盈。坐在飞机上她浮想联翩、感慨万千。这次参加纪念活动的第二批女飞行员,共30多人。她们大多数来自祖国各地,许雅君就来自南京,刘晓云则来自福建厦门,还有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赶回来的。这些从国外和外省市来京的代表,都惊叹首都的巨变。飞机起飞后,她们忙着凭窗鸟瞰北京的市容市貌,然而除了地形地貌依旧外,她们所熟悉的其他地标有些再也见不到了。姚玉兰与她们不同,她一直生活在北京,她是首都巨变的见证人。因此她坐在飞机上不是看历史的变迁,而是追忆历史的航迹。

      54个年头过去了,今天的中国女飞行员真正“成熟”了!慕云驾驶的这种波音飞机比她母亲驾驶的三叉戟飞机要先进得多,三叉戟机组成员需要六七个人,而波音只要两至三人就行了,真是今非昔比。想到这里,姚玉兰环视了一下客舱。客舱里坐的不仅有第二批女飞行员,还有第一批的老大姐和第三、四、五、六、七批,甚至有正在航空大学学习的第八批女飞行员的代表,是一次八代同机的欢聚。

       波音飞机远非当年的里—2型飞机可比,很快就飞临天安门广场上空。乘机人一个个都兴奋地挤在舷窗前,从高空争睹天安门广场的真容。

      此时此刻,姚玉兰脑子里的思维方舟再次逆着历史长河,驶到了20世纪50年代的末期,回忆起了首次执行任务飞越天安门时的情景。1959年国庆节前一天的晚上,姚玉兰作为副驾驶在老机长的带领下执行飞越天安门的光荣任务。飞机上坐的是我国各大媒体的摄影记者,他们要从空中拍摄首都的节日夜景,重点是天安门广场,飞行航线也是西郊机场——通县——天安门——西郊机场。当飞机从天安门南侧飞过时,只见广场上一片灯海,飞机的座舱都被照亮。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笔直的长安街宛如一条彩龙。多美的首都节日之夜啊!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姚玉兰仿佛不是在执行任务,而是在饱览北京梦幻般的景色。没想到,47年后她又幸运地翻到这一页。她也挤到窗口,俯视47年后的天安门广场。天安门不变的是它的地位,改变的是它的容颜。它依然庄严雄伟,但更加光辉灿烂。

       飞行员驾驶飞机时,都嫌飞机飞得慢,但今天却嫌飞机飞得太快了,北京这幅巨型彩画她们还未瞧够,飞机就落地了。下飞机后,不少人在机场留影,这里有她们轻盈与沉重的足迹,这里有她们甜蜜与苦涩的爱情,这里有她们幸福与悲凉的人生,她们要用相机留下这一切。

      散会后,姚玉兰把许雅君和刘晓云接到世纪城自己女儿家里。女儿叶青家的房子200多平方米,宽敞华丽,客人住着方便舒适。在叶青家坐了一会儿后,贺苗壮进来了。这时的他已经是整40岁的中年汉子,1。80米的个头,满身是膘,跟贺铭一样,头发不多胡子多。由于年年见面,他与两位阿姨都很熟悉。姚玉兰把苗壮叫来是让他送她们去前门全聚德烤鸭店。苗壮开的是一辆从日本进口的尼桑牌儿越野车,路上许雅君问贺苗壮:“苗壮,今晚是不是你请我们?”“不是我请,是我姐请。”“你姐回国了?”“上个星期回来的。”“小贺,你姐长得真跟照片上一样漂亮?”“您别急,很快您就见到了。”“你阿姨这个急性子,到死也改不了。”许雅君笑道。

       按说从世纪城到前门并不远,但正赶上车流的高峰期,尼桑车照样变成了蜗牛,爬得慢。贺铭在全聚德等急了,用手机给儿子打电话催他们快点儿,催也白搭,路上铺天盖地全是车。望着数不清、走不动的车,刘晓云颇有感慨:“北京啥都好,就是车太多,堵路也堵心,这要是赶火车飞机还不得把人急死呀!”贺苗壮的尼桑车总算挤到了前门,谁知找不到停车位,转了好一阵子也没找到停车位。无奈,姚玉兰和两位客人只好先下车,留下苗壮再慢慢找。姚玉兰领着客人走到全聚德门口时,贺铭已等在那里很久了,他知道堵车也就没再埋怨她们,领着三人径直上了二楼。这时楼上楼下的大堂里坐满了人,还有不少客人站着等号,食客中有一多半是外国人。“这里怎么这么火?”刘晓云问贺铭。“牌子火所以生意就火,这就是名牌儿效应。”“也不尽如此,北京有钱人太多了。”许雅君也发开了感慨。
     
       贺铭将她们带到二楼东南角的一个大包间儿里。包间儿的沙发上已经坐着七位客人,他们见贺铭等人进来忙起身相迎。许雅君一眼便认出了从未见面的苗壮的姐姐,她不理其他六人,大步走到苗壮姐姐面前:“你就是燕华吧,真是名不虚传,盖过了我们的大美人慕云。”“您是雅君阿姨吧,我爸常念叨您,没想到您还这么年轻漂亮。”“你们看看,这闺女多讨人喜欢,多会说话!”“别都站着啦,请入席吧!”贺铭嚷着让大伙儿上桌。

      如今吃饭讲究排座次,这次的座次还真不好排,主席该谁坐?贺铭和玉兰要请雅君坐,她死活不肯。她要贺铭坐,说贺铭是一家之主,贺铭自然不答应,推来推去定不下来,最后燕华发话了:“爸和雅君阿姨既然都不肯坐,那就让我这个晚辈做一回主,今晚的主席就请我姚妈妈来。”说完她扶着玉兰来到主席前,做了一个请她入席的手势,这手势比广告里模特做的还优雅,包间儿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掌声和叫好声中,姚玉兰站在那里没动,眼里闪动着泪花,雅君忙走上前去,将她推进主席座位,自己不客气地坐到了她的右边。

       大家坐好后,贺铭才站起来给燕华介绍:“这位是刘晓云阿姨,她退休后没回自己的老家唐山而是留在了老伴儿的老家厦门。其他的客人你都认识就不给你介绍了。今晚是你做东你请客,你先说几句吧!”燕华缓缓站起身来,右手端起酒杯:“爸、妈,各位叔叔阿姨、弟弟妹妹们,首先为感谢爸爸和弟弟妹妹,特别是姚妈妈能让我成为家庭中的一员,给我父母之受、手足之情,我先干这第一杯酒。”她喝完杯中酒后,服务员马上给她的杯中又斟满了酒,又端上第二杯:“为表达这么多年来各位叔叔阿姨对我家的关爱,我代表父母敬叔叔阿姨一杯。”说完,她微微一仰头一饮而尽。当服务员再次给她斟满酒时,她又端起酒杯:“这第三杯酒希望姚妈妈不要介意,我代表我妈敬老爸一杯,感谢老爸给予老妈的那份真爱。”她在姚玉兰与许雅君的掌声中干了第三杯酒。“燕华,你应该单独给许阿姨敬一杯酒,她是你最忠实的‘保皇派’,为了袒护你和你妈,差点儿和我翻脸。”姚玉兰笑着提醒燕华。

      听了姚妈妈的话,燕华离席走到许雅君面前:“老爸对我说过,他最佩服的人是您,您为我们家的团圆和睦没少出力。我代表全家,特别代表两位妈妈敬您老人家一杯,我干,您随意。”她俩碰杯后,燕华饮下第四杯酒。“燕华,阿姨是越来越喜欢你了。”“你这么喜欢燕华,干脆认她做干女儿好了!”很少开口的贺铭冒出了这么一句。“好呀,只要燕华不嫌弃我这个老太婆,我就收你这个干女儿。”还没等燕华表态,叶青不干了:“许阿姨,您偏心,我孝敬您这么多年,您也没收我做您的干女儿,和我姐姐一见面就认她为干女儿了。您偏心,我有意见。我不敬您酒,相反要罚您一杯。”她也走到许雅君身边。“小青,你也别吃姐姐的醋,今晚阿姨我高兴,只要你妈舍得,你们姐妹俩我都要了。”“你们还不快叫干妈!”在玉兰的催促下,燕华与叶青都甜甜地叫了许雅君一声。许雅君把贺铭赶走,让燕华坐在自己身边。她让干女儿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

      自父女在汉口车站相认后,燕华这个从小失去父爱的女孩子,看到了光明,感到了温暖。

      那年寒假,贺铭再次来到武汉胡蓉的家,随身带来了北京的土特产和姚玉兰写给胡蓉与苗壮写给燕华的信。玉兰在信中写道:

      蓉妹,自西郊机场一别,16年过去了。在这16年里,你与燕华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我佩服你惊人的勇气与忍耐力,你是一位真正的女强人。

      坦白地说,当得知你与贺铭有了燕华的消息后,我异常气愤,气得我连结婚证都撕了。后来在姐妹们的耐心劝说下,我逐渐冷静下来。你与贺铭都没有错,我没有理由生你的气,更没有权利忌恨你。为了维护我们的婚姻与家庭,你做了最大的牺牲。对此我代表我的儿女向你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我们全家欢迎燕华来北京。如果你同意,可光明正大地让燕华改姓贺,她的户口也可由武汉迁往北京。欢迎你和燕华来北京做客。

                                             姐:玉兰。一九七八年一月九日

       苗壮的信比较短:

       燕华姐姐,你好吗?

             我是你没有见过面的亲弟弟,我叫贺苗壮,我们还有一个亲妹妹,她贺叶青。今年13岁,妹妹8岁。我们都已经上学,我上初一,她上小二。我们都欢迎你来北京玩,北京好球的地方很多。姐,快来吧,我们天天盼着你,等着你,弟弟:苗壮

      母女看完信都哭了。不同的是,燕华是当着贺铭哭的,而胡蓉则是躲在房子里哭的。经过反复考虑,胡蓉同意燕华改姓,但二人都不同意过户口。母女俩相依为命惯了,谁也离不开谁,贺铭忙解释,让燕华迁户口,并不是要她离开武汉,而是为以后上学和工作方便,胡蓉认为没必要,没同意。

       1月16日,贺铭与燕华一道回京,他还随身带了一封胡蓉写给玉兰的信:

      玉兰姐:您好!

      当得知您真的成为我嫂子时,我长长地嘘了口气,有您陪伴在铭哥身边,我彻底地放心了。

       时间证明,我当年的选择是正确的。如果我坚持与铭哥成亲,别说当时过不了政审关,就算过了,往后的“社教”、“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等一系列政治运动,铭哥都将因我而受牵连,成为被批斗、管制、劳教的对象,他的一生就会让我给毁了。他与您结婚,才会有如今的一切。因此,对我的选择我从不后悔,就是在江底快憋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