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超新传-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貌酷似哥哥的赖二掌柜让杨振德感到了安全亲切,她递上书信,赖二掌柜一看原来是哥哥介绍来的,在信中嘱咐他尽力帮助这母女二人在广州落下脚来。赖二掌柜看着这个一手拎着柳条箱,一手拉着个小女孩儿,背上还背了一个蓝花白地大包袱的年轻妇人,母女二人虽衣着整洁但也遮不住满面的疲惫。赖二掌柜赶紧找了个小客房让母女二人先休息,等恢复精神后再详谈其中的原委。杨振德睡足了觉后,梳洗干净才又找到赖二掌柜说了自己的来意和打算,她说要在广州租个房子挂牌看病出诊,请赖二掌柜帮忙租个小门面房,不必太大只要足够让母女二人容身就行。赖二掌柜仔细的听这个年轻妇人说完之后不禁皱起了眉头。要在广州这么一个鱼龙混杂的大码头开业行医谈何容易,远不是像杨振德说的那样只要租间房子就行的事。他就把广州城的概况向杨振德做了详细的介绍。

  广州又称“羊城”、“穗城”,因四季花开不败故又称“花城”。相传周朝时,南海天空飘来五朵彩色祥云,五位仙人骑着五只羊,各携带一串谷穗降临此处,赠谷穗给居民,祝福此地五谷丰登、永无饥荒,后仙人飘然而去,留下五羊化为石头,广州自秦汉时就是繁荣都会,汉唐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也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且从未关闭过的通商口岸。因通商年久,因此洋行众多,最著名的要数“十三行 ”,“十三行”就是大清国对外通商的“公行”,其实就是清朝政府与外国商人之间的中间人,实际上等于代表清朝政府实行“国家买卖”的皇商,洋商买货,须向“十三行”买;洋商卖货,须向“十三行”卖。洋商纳税、送礼、上禀帖,也须由“十三行”经手。这“十三行”做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大买卖,十三行大街也极为繁华,也比较安全整洁,多是大洋房子,住在那条街的人都是有钱人,行为举止也周正有礼,只有在那里租房子行医才是上选,安全对于一个单身女子来说尤其重要,可话又说过来了,那里的地价是寸土寸金,房价极高,“十三行”的繁荣真可说是“金山珠海,堆满银钱”,几十年前“十三行”发生了一场大火,在大火中熔化的洋银满街流淌,竟流出了一二里地,一场大火就烧毁了商馆价值四千万两白银的财物,足可以想象“十三行”的华贵景象。没有个几百块龙洋是根本不够在那里租房坐堂行医的,何况那里还有洋人开的医院,用的是洋药,一般住在十三行大街的人都相信洋医洋药,看中国土郎中的少了,只有在穷人多的地方,看国医的喝汤药的人才多,广州城里当然不能人人都在“十三行”做事,不管走到哪里还是穷人多。穷人多的地方就乱就脏,地痞流氓就多,也最不安全,像杨振德这样的年轻女人如果住在那个地方就太扎眼了,不妥不妥实在不妥。

  安全问题还是杨振德从来没有考虑过的事情,此时听赖二掌柜的一说也不由得后怕。她在南宁总兵府里呆久了,那个地方自是城里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搬到老宅子后,虽然有人背后讥讽但是还没有人敢骚扰自己母女俩人,邓总兵虽不在,但还有刘副将在,在南宁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欺负她,而现在就不同了,离开了南宁就离开了刘锡的保护范围,自己如尚不能自保还谈何保护独生的小女儿,杨振德有点后悔离开南宁了。

  后悔也没有用,既来之则安之,现在回头其实不晚,杨振德完全可以第二天再带着女儿坐船溯江而上回到南宁,如果她那样做就不是杨振德了,到那时岂不更让人耻笑。这个瘦瘦的小女子想到了此时正躺在简陋的小客房里睡大觉的小玉爱,为了女儿就是再难也要做,她不能让女儿受苦,那是她的心肝宝贝,她的命根子,在她的一再坚持下赖二掌柜只好说尽力而为,先请她安心在店里住两天,等他先打探一番再从长计议。。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章流离7
休息了几天,杨振德和小玉爱都完全恢复了体力和精力,赖二掌柜也抽空跑出去打听,杨振德是个有见识的女子,她对广州完全陌生,想到今后要在此地长住应该有所了解才是,于是她就带着小玉爱在广州城里到处走走玩了几天,风光旖旎的白云山越秀山都去了,小玉爱头一次离家远行,看到了异地的风光人物与自己家乡大不相同,黑瘦精干的男人,发髻长长的女人,长袍大袖的官吏,西装革履的洋人,把小玉爱看的眼花缭乱,还生平第一次吃到了冰激凌,那是妈妈在十三行大街给她买的。甜甜腻腻的奶油香,冰冰凉凉的好解渴,可把个小玉爱美上了天,缠着妈妈还要吃,妈妈不能天天买给她,说等以后有了钱再给她买。杨振德没有满足女儿的要求心里不好受,想到丈夫临行前说的话,不要减了女儿的衣食,她第一次在女儿面前流下了眼泪。

  小玉爱看到妈妈哭了也吓哭了,杨振德一看宝贝女儿冤冤地哭着才猛然惊醒,她忙着擦干眼泪又对女儿说妈妈眼里进沙子了,好半天才把女儿哄好。杨振德马上去找赖二掌柜,一定要尽快租房开诊。一时找不到合适房子的赖二掌柜就让杨振德在自己的长风客店里看病行医,没有办法的杨振德只好找人做了个招牌挂在了长风客店的店门口,开始了在广州的行医生涯。她盼望着靠自己的技术多挣钱让女儿吃好喝好,可惜好景不长,门庭冷落病人稀,过不了多久杨振德不得不开始卖衣服了。赖二掌柜于心不忍,又给杨振德出个主意,让她去更大的码头上海行医谋生,走投无路的杨振德只好又卖了几件首饰买了船票带着小玉爱离开住了半年的广州城。

  小玉爱又生平第一次的坐上了大轮船,高高的烟囱冒出黑烟,呜呜的汽笛拉响后,大轮船顺着珠江口开出了广州湾驶进了大海。蓝天碧海,白云浪花,天上的海鸥飞,水里的海豚跃,小玉着实开了眼界,比半年前坐大木船自又兴奋了数倍,她拉着妈妈站在船头甲板上又笑又跳,杨振德看着无忧无虑的女儿,暗自想像到了上海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在广州不行难道在上海她就能顺利的坐堂行医吗?

  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失败后的几十年里,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上海,他们在上海竞相设立租界。先是英国于一八四五年在上海建立租界,继而美、法也分别于三四年后在上海建立租界,后来英、美租界合称为“公共租界”。整整七十年过去了,上海成了外国侵略者“冒险家的乐园”。就在这时生活没着没落的邓家母女二人来到了这个惊险刺激的大乐园。

  这次杨振德有了经验,在公平路码头下船后,直接带着女儿找了一家小客店住了下来,这次她谁也不求,向客店掌柜打听到上海的中等居住区,自己跑到石库门租了一间房子暂时安顿了下来,休息收拾几天后,杨振德诊所在上海石库门大街开业了。

  让杨振德没想到的是,开业不到一月麻烦就来了。几个衣帽不整的小阿飞流氓经常上门捣乱敲诈勒索,就是外乡的大男人刚到上海都很难被这个自来就有排挤外地人风俗的城市接受,更何况弱母*二人,自然更是被欺侮骚扰的对象。三四个月下来,搞的杨振德心力憔悴狼狈不堪,她不由得就想离开上海,可是离开上海又能去哪呢。正在这时,她突然意外地接到邓元圣的来信,又让她的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

  邓元圣一直在天津做事,邓庭忠出事后,杨振德就给河南老家的大伯子们写了信详叙经过。三个大伯子可急坏了,又心痛弟弟,又担心年轻的弟妹和侄女,只是离的远他们照顾不了,就写信通知了在天津的邓元圣和在云南的王秉鉴,让他们相机行事帮助这对无依无靠的母女。元圣是个可怜的孩子,很小的时候亲妈就病故了,两个年幼的弟弟也因照料不周相继夭折,父亲远在边疆,是家里的伯父伯母们把他抚养长大的,伯父伯母再好也不如亲生爹娘照顾儿女尽心,何况每家都是一大群的孩子,在十几个有父母照看的堂兄弟姐妹中,他感到很孤独,父亲又是个粗心的人,只知道往家汇银子,不知道儿子缺少的不是钱而是父母的爱,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元圣性子很孤僻,而且身子骨也远没有父亲健壮,他内心渴望与自己最亲的人住在一起,除了父亲最亲的人就是继母和小妹了。他没有见过继母但对继母却颇有好感,父亲上次回家省亲,给他的银表就是继母买的,银表是个稀罕物儿,在内地小县就是有钱也没地方买去,元圣听着嘀嘀答答的表声仿佛是继母一片真诚的心,又听父亲说有个小妹玉爱聪明伶俐更加喜欢,他在天津接到伯父的信后,就动了要和继母小妹住在一起的念头。邓元圣写信给继母问她愿不愿意和自己住在一起,互相照应,等候父亲回家团聚,如果继母愿意就请到天津来。杨振德当然愿意,儿子虽不是自己亲生的,毕竟是丈夫的骨血,玉爱的哥哥,能住在一起对双方都有好处,可是到天津的路费怎么办?杨振德的小诊所收入本来就不多,只够母女维持温饱而已,小流氓们又不时敲诈索要保护费,她现在手头的钱很少,从上海到天津的船票如何解决,正在她发愁的时候王秉鉴找上门来了。

  这段时间王秉鉴的日子也不太好过,在家里老婆总数落他,说他害了哥哥一家,在衙门藩台对他不冷不热,当他接到邓家兄长的信,得知邓庭忠妻女的遭遇后更是坐立不安,这一切都因为他的鲁莽不周造成的,他应该帮助邓家母女脱离困境,对于他来说这是义不容辞的。王秉鉴和老婆邓氏商量后,就请假亲自跑到了上海接杨振德母女去云南昆明生活。王秉鉴找到杨振德后,杨振德吃了一惊,忙让女儿见过姑父,王秉鉴顺手从怀里掏出两块龙洋给小玉爱,让她出去买糖吃,姑父要和妈妈单独说话。小玉爱拿着钱高兴的跑了出去。小玉爱走后,王秉鉴一下子就跪在了杨振德面前放声痛哭,埋怨是自己害了靖臣兄,让她们母女受苦的,为了弥补过失,他请嫂夫人和孩子去昆明由他来负责今后的生活。可是杨振德却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说要去天津与元圣同住。王秉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说动杨振德改变主意,只好留下一百块龙洋黯然地离开上海。

第三章流离8
这可真是雪中送炭,杨振德可以用这笔钱买船票了,而且还富富有余。已是金风乍起的时节,她想到天津在北,即将入冬一定很冷,她和女儿生在南国,怕是一时难以适应那里的天气,现在她和女儿两个人谁也不能病倒出意外。她不急着走,而是买了新棉新布做了两身厚厚的棉衣棉裤,又买了两双呢棉鞋才离开上海去天津。大轮船刚过了胶东半岛,母女二人就换上了冬装。杨振德未雨绸缪,小玉爱就没有挨冻,此时北国已经飘起了雪花。漫天飘散的大雪让小玉爱大喜,她告诉妈妈天上下盐了,妈妈笑着搂着她说,那是雪。

  离开温暖的南宁在外漂泊了一年的小玉爱头一次在白皑皑的塘沽码头见到了亲哥哥。她跑过去抱着邓元圣不肯撒手,可是杨振德却发现二十多岁的邓元圣居然抱不动七岁的妹妹。邓元圣病了,他得了肺痨,可把杨振德吓坏了,急忙扯过女儿生怕传染。邓元圣把继母小妹带到自己租的小房,告诉她们自从上个月自己得了肺痨后就被辞退了,现在失业在家也没钱治病,看来只好等死了。杨振德哪里能让他等死,马上给他号脉抓药治病,可惜为时已晚,可怜的元圣不久就病故在天津。这下杨振德真是有点发蒙了,不知如何是好,最后还是王原洁帮助她料理了邓元圣的后事。

  王原洁看到情绪低落的杨振德,就劝她先找个工作,也许能忘掉一些苦恼,告诉杨振德长芦育婴堂现在少一个医生,问她要不要去,走投无路的杨振德只好去了,带着小玉爱住在了育婴堂。育婴堂就是孤儿院,是天津盐商们集资修建收容父母双亡的孤儿的地方,小玉爱住在那里自然就跟孤儿们玩到了一起,而且还不得不和孤儿们一起干活劳动,每天小玉爱通过劳动也能挣到几文钱,她把挣的钱交给妈妈,妈妈却一点不高兴,这是最让杨振德感到内疚的,她认为是自己害了女儿,如果当初不离开南宁,小玉爱就不会受这么多的苦了,在困境中她只能指望丈夫快点回来,已经快三年了,她们母女的苦日子就要到头了,邓庭忠的来信更让杨振德坚信一家团圆的日子马上就到了。

  邓庭忠从新疆来信,告诉妻子他服刑期将满,马上就要官复原职了。杨振德看到丈夫的信喜出望外少有的笑了,这是几年来妈妈第一次这么开心的笑,而且眼睛又有了往日的光彩,小玉爱听说爹爹要回来,也可高兴了,她已经记不得爹爹的模样了,只是还隐隐约约记得爹爹怀抱的温暖和以前家里挂着的绿铠甲,她也想再见到爹爹,到那时她就不用和孤儿在一起干活了,因为她有爹爹,她不是孤儿。杨振德不愿意看到女儿和孤儿们在一起生活,她去了一家戒烟所当了职员,月薪三十块龙洋,足够养活女儿的,她就把女儿带出了育婴堂。

  邓庭忠服刑期满了,他效忠了一生的大清国也亡国了。宣统四年十月十日,辛亥革命爆发清帝逊位。刚刚恢复自由的邓庭忠邓总兵听到消息后,不知道是哭好还是笑好,百感交集,他想到自己可怜的妻女,巴不得快马加鞭飞到她们身边,只是此时此刻邓庭忠已经没有了日行千里的高头大马。没有了脚力难道就不和亲人团聚了吗,他的豪迈之心又起,他要徒步从中国的最西边伊犁走到中国的最东边天津。邓庭忠与在新疆服刑的最后一批大清国的犯人们开始踏上了漫长而壮烈的回家之路。他知道他的妻子和女儿是多么的想念他,是因为他的不慎才使她们受了大苦,等他回去以后好好待她们,还要让她们过上最幸福的日子,他就这么拼命的走呀走呀……

  远在天津的杨振德知道丈夫已经动身回家了,她每日沉浸在幸福里,给小玉爱做好吃的,买好玩的,有了丈夫就有了一切,她以后终于可以轻松度日了。春暖花开,小玉爱八岁了,这天,幸福的杨振德接到河南大伯子的来信,在信里通知她,邓庭忠死了,死在陕西!

  杨振德崩溃了,她不知道这是怎么了,她的命怎么就这么苦,她不相信不相信,丈夫就这么的死了。她放纵地哭啊哭啊,哭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直到哭不动才不得不止住悲声。她再看信,玉爱的伯父已经把丈夫的尸体运回光山老家祖坟安葬了。杨振德要去找丈夫,死的也要找,王原洁给了她一大笔路费,半疯狂的杨振德带着女儿直扑光山而去。她在行前给玉爱伯父去了电报,她们在信阳下了火车邓家却没有人来接她们,人生地不熟的杨振德只好又带着女儿回到了长沙她的故乡。

  等杨振德再一次回到天津,已经是民国了。

  邓玉爱六岁离开南宁,随着妈妈广州、上海、天津、河南、湖南,再回到天津,半个中国走下来,年纪小小的她脱胎换骨变了一个人,她再也不是南宁总兵府里穿绸裹缎胖胖的小千金了。杨振德看着女儿瘦瘦的小身子穿着灰色爱国布的衣服,已经接受丧夫现实的她又咬紧牙关,以后她的生命就是女儿,她要让女儿平平安安的长大成人,也算对得起丈夫了,这个坚强的女人振作精神开始了新的生活。 。 想看书来

第四章求学1
4求学

  九岁的孤儿邓玉爱上学了。

  一九一三年,杨振德在戒烟所的同事张星华介绍她去北京平民学校教书,张星华是同盟会的会员也是中国社会党的党员。杨振德听张星华说,同盟会是孙文创立的,中国社会党是陈翼龙创立的。她不知道孙文和陈翼龙是做什么的,为什么创立什么会呀,党的,但是为了生存,她带着女儿来到了北京。她在平民学校教书,女儿就在平民学校当学生。学校是义务的,不要学费也不给老师薪水,只负责食宿。无依无靠的母女只要有食宿就知足了,何况玉爱还能接受新式教育。

  当玉爱第一天坐在教室里的时候,还不知道上学是什么概念。

  上学前玉爱已经跟妈妈学了好多的知识,她识字也会写字还会打算盘,但是从来没有和这么多的小朋友坐在一起读书,她望着站在讲台上的陈先生有点不知所措。陈先生是个神采奕奕的年轻人,只有二十多岁,但是年轻的陈先生对于小玉爱来说还是很严肃的。她低着头不敢看陈先生,使劲往下缩着小身子,可是陈先生偏偏叫了她的名字:“邓玉爱,你来回答问题。”

  可怜的小玉爱不知道什么是回答问题,听到先生叫她,也只好不情愿的抬起小脑袋。她看到好多小朋友都把手举的高高的,她也不知道举手是什么意思,只是睁着圆圆的大眼睛看着陈先生,陈先生对她说:“先生叫学生,学生就要站起来”,

  “先生,他们为什么举手呢?”小玉好奇的问道,

  陈先生听小玉爱的问题笑了:“他们想要先生叫。”

  “可是,先生,我没有举手你怎么还叫我呢?”小玉爱傻傻的问道,

  饶是陈先生见多识广也没有听过这样的问题,一时不知如何说好,竟也愣了一会儿。是啊,人家邓玉爱没有举手,我干什么还要叫她,好在陈先生反应灵敏,马上又说:“没有举手的学生,老师也会叫的。现在我叫你了,你就先站起来吧。”

  小玉爱没办法只好又不情愿的站了起来。

  “你来回答问题。”

  “什么问题?”小玉爱的回答很天真很让陈先生头痛,只好再重复一遍提问,他耐心的说:

  “你的左衣兜里三毛钱,右衣兜里有四毛钱,算算你一共有多少钱呀?”

  小玉爱接下来的回答差点让陈先生吐了血,

  “先生,那不是我的衣服。”说完,就一屁股坐到凳子上了。

  “这,这。”陈先生也傻了眼,

  “那是我妈妈的衣服,你去问我妈妈吧。”小玉爱还细心的解释着,这一下陈先生上火了,可是让陈先生更上火的是小玉爱的反问:“先生,你怎么知道我妈妈的衣兜里有钱?我妈妈好像没有两个兜的衣服呀?”

  童言无忌,虽然小玉爱没有了爹爹,但是妈妈的疼爱是双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