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几人准备动筷之时,马秀英突然走了进来。
此时马秀英的小腹已经微微隆起,让人一看便知道,她这是怀有身孕。
就是不知马秀英是如何得知汤和回到濠州的消息的。
不过一想想马秀英的身份也就释然了,她能得知汤和回来的消息,也不算奇怪。
见到马秀英,汤和急忙站了起来,喊道:“嫂子!”
马秀英捂着腰走到汤和的身前,问道:“元璋怎么样了?”
汤和淡笑道:“请嫂子放心,将军现在好得很!”
马秀英闻言甚是放心的点了点头,接着幽幽问道:“他何时回来?”
汤和道:“等忙完了和州城的事务,将军应该就会回来吧!”
这时郭子兴走到了马秀英的身前,甚是关心的说道:“秀英,你现在身怀六甲,就不要到处乱跑了,快回房休息去吧!”
马秀英闻言便听从郭子兴的话,委身施了一礼,接着便转身离去。
待马秀英走后,郭子兴轻叹道:“等你们到了和州,就让元璋回来一趟吧!”
汤和道:“请郭帅放心,回到和州,我就知会将军一声!”
郭子兴点点头,伸手招呼汤和道:“坐下吃饭吧!”
汤和当即便依言坐在了椅子上。
第二百九十五章暗战()
众人一顿饱餐之后。
郭子兴对李安平说道:“安平,去准备两匹良马!”
李安平拱手道:“是!”
李安平接着便起身离开了膳厅。
接着郭子兴起身说道:“走吧!”
众人离开膳厅出了元帅府。
此时与汤和一同来到濠州的一队士兵们还在门口等候着。
此时李安平让两个士兵牵着两匹马走了过来。
郭子兴摆摆手道:“出发吧!”
汤和,郭天叙,张天佑三人当即翻身上马。
这时郭子兴又接着说道:“记得,回到和州就让元璋回来一趟!”
汤和拱手道:“请元帅放心,属下一定会将带话的,告辞!”
郭天叙,张天佑也拱手道:“告辞!”
接着众人便率队离开了濠州。
日夜兼程之下,众人策马奔波了几日,累的腰酸背痛之时,终于赶到了和州。
到了和州之后,就见城外还残留着一丝战争的气息。
和州的城门紧闭,放眼就能看到城头上的血迹和扎在城墙上面的羽箭。
这一切都是在昭示着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极为惨烈的恶战。
汤和看了看城楼,轻叹道:“看来这和州城又发生了一场恶战啊,就是不知道,伤亡如何!”
郭天叙淡淡道:“看来这和州城也不太平啊!”
至于他所说的不太平,汤和却是听出了别的味道。
他知道,自此之后,这和州城中就要经历一场暗战了。
这场暗战无人能够幸免,至于最后的得胜者是谁,汤和认为,郭天叙与张天佑绝不是朱元璋的对手。
毕竟二人人不生地不熟的,在这里可以说是毫无根基。
再说手段,若论起心计,二人于朱元璋相比更是相差甚远。
“敢问城外的可是汤将军?”
这时城楼上的士兵也认出了汤和。
汤和大喝道:“正是!”
“开城门!”
没过一会儿,城门打开,汤和喝道:“进城!”
接着一行人便进了和州城。
却说此时和州的军营之中。
在朱元璋的安排的下,周德兴等人已经将那些汉人降兵彻底收服。
至于那些元人和色目人的降兵,则还在被关押着。
汤和,郭天叙,张天佑一行人进了军营。
汤和对那些随行的士兵们说道:“你们回营休息吧!”
士兵们离去。
接着汤和便带着郭天叙和张天佑在校场上找到了朱元璋。
汤和走到朱元璋的身旁附耳低声说道:“将军,不出你所料,这郭元帅真的将张天佑派来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接着走到郭天叙与张天佑的身前,说道:“朱某之时料到元帅会将张兄派往和州,却没想到元帅居然将郭兄也派来了!”
郭天叙与张天佑二人没想到朱元璋竟会如此直白,刚碰面就开诚布公。
二人一时之间有些猜不透朱元璋的心思。
郭天叙心中有些震动,依然面色如常的淡笑道:“难道这一切元璋都已经料到了?”
朱元璋摇摇头,道:“不,失算了!”
郭天叙略有下好笑的说道:“父亲会派谁来此你都料到了,你又何来的失算之理!”
朱元璋一脸认真的说道:“郭兄不也来了吗?元璋之前可是从未料到!”
郭天叙闻言稍稍一愣,接着便哈哈笑道:“如此说来的话,元璋你也的确是失算了!”
二人的对话让一旁的张天佑在心中暗自嘀咕不已。
他早就知道朱元璋肯定是非常的难对付,但却没想到朱元璋竟会如此高明。
上来就将了他们一军。
张天佑这时便非常的清楚,若单论心计,自己绝不是朱元璋的对手。
接着张天佑便看向了那些士兵,他此时已经将心思打到了士兵们的身上。
只要摆平这些士兵,也就断了朱元璋的根基,到时候这和州城就要改姓了。
此时就连郭天叙都不清楚,此时的张天佑已经生起了异心。
也是,没有愿意一直都是依附在别人的下面。
但凡有机会,又有谁不想自己当家做主呢。
而现在张天佑就看到了这个机会。
这时朱元璋走到了张天佑的身前,淡笑道:“张兄的恩情元璋可是时时刻刻都牢记在心中啊!”
“恩情?”
他和朱元璋又哪里来的恩情,恩怨倒是有一些。
张天佑知道,朱元璋这是在说自己在郭子兴面前说他的坏话,然后让郭子兴将其囚禁起来的事情了。
张天佑哈哈笑道:“朱兄原来你还是在惦记着濠州城的事情啊!”
张天佑说完躬身对着朱元璋施了一礼,淡笑道:“天佑在这里向朱兄赔罪!”
朱元璋装模作样的将张天佑扶起,极为大度的说道:“好,既如此我们之间的恩怨一笔勾销!”
“一笔勾销?真的能一笔勾销吗?”
反正张天佑是不信的。
要知道他和朱元璋之间的恩怨可是生死之仇。
但是现在看朱元璋的样子好似是真的忘记了这件事情。
这时郭天叙说道:“我在濠州城中也听说过你们之间的恩怨,一笔勾销好啊,元璋的胸怀实在是让人佩服不已,此后和州城就能安定了!”
朱元璋淡笑道:“大丈夫能屈能伸,区区恩怨算的了什么,只要能保和州安宁,就是要了我朱元璋的性命又有何不可!”
听到朱元璋的话,郭天叙与张天佑虽在心中暗骂不已,但表面上还是要装装样子的。
郭天叙赞叹道:“好一个大丈夫能屈能伸,元璋真乃真性情也,父亲他老人家若是知道了,相信也会感到宽慰的!”
张天佑也接着幽幽说道:“天佑此后定当辅佐朱兄,尽心尽力和朱兄一同保和州城一片安宁!”
郭天叙点头笑道:“如此甚好,父亲可是一直都在关注着和州城的动向,我们可万万不能让他老人家失望啊!”
朱元璋见这郭天叙与张天佑演起双簧,竟然将郭子兴都搬了出来,不由得在心中暗笑出生。
以刚才的交锋程度来看,还是她稍胜一筹。
至少也算是给郭天叙和张天佑来了一个下马威。
尽管这个下马威有些不同。
第二百九十六章接风宴,定计()
朱元璋看着郭天叙、张天佑二人,慷慨激昂的说道:“希望在我们的治理下,和州城能够更加的安定繁荣!”
说完后又接着道:“先给两位安排下房间,随后为二位办上一顿接风酒!”
朱元璋说完便伸手笑道:“请!”
郭天叙与张天佑也不敢托大,急忙伸手应道:“请!”
朱元璋微微点头,接着便带着汤和,郭天叙,张天佑一同离去。
走到了军营深处,有一排厢房,朱元璋给郭天叙和张天佑安排了两间房间。
二人看了看房间的环境,还算满意。
至少在住处这一点,朱元璋并没有针对二人。
话说二人住处距离朱元璋住处中间也就隔离了几个房间。
接着朱元璋对汤和说道:“鼎臣,你去将李军师,文正,冯国用,冯国胜,徐达,常遇春,蓝玉,花云,廖大亨等人请到膳堂,就说让他们陪我一同迎接两位极为重要的客人!”
汤和拱手应道:“是!”
接着汤和便率步离了去。
一旁的郭天叙和张天佑听到朱元璋的话,心中倒是有些不舒服。
“客人?”
二人没想到朱元璋竟只是将他们当成了客人。
可是在郭子兴的安排下,他二人可是和州城的副总兵。
说起来在名义上二人也算是和州城的半个主人。
当然这一切现在朱元璋还是不知道的。
再说,就算是知道朱元璋也不会将二人当回事儿。
副总兵?郭天叙和张天佑手中有兵吗?
这也是二人没有告知朱元璋的原因。
不然的话,此时若是说了出来岂不是让人贻笑大方。
朱元璋道:“郭兄,张兄,请随元璋一同去膳堂!”
郭天叙道:“请!”
接着朱元璋便在前面带路。
没一会儿时间三人便来到了膳堂内。
此时膳堂内还有众多士兵正在用饭。
士兵们皆是甚为好奇的看着郭天叙与张天佑。
看到朱元璋竟然是在这里招待自己,被士兵们向看猴子一样围观,郭天叙与张天佑的面色有些不太好看。
也是,在他们二人的想法中,朱元璋竟然让他们与士兵同坐一堂,这很明显不就是看不起他们两个嘛。
二人心中纵然是很不高兴,但在这个时候,却也是不好发怒,毕竟形势比人强,在这个地方二人这条强龙可压不住朱元璋这条地头蛇。
朱元璋寻了一处位置随意坐下。
就在这时,李善长,汤和,周德兴,朱文正,冯国用,冯国胜,徐达,常遇春,蓝玉,花云等人也一齐走进了膳堂。
一众走到朱元璋的身前。
其中除却花云与廖大亨外,众人还是认得郭天叙与张天佑的。
但是众人却没有给二人好脸色。
谁让张天佑在濠州的时候怂恿郭子兴囚禁朱元璋。
所谓主辱臣死,朱元璋的仇人就是他们的仇人。
朱元璋看着众人虎视眈眈的盯着郭天叙与张天佑,没好气的说道:“都瞪什么呢?这是郭元帅派来的客人,都给我招待好了!”
众人听朱元璋如此说,瞪了二人一眼之后便坐了下去。
这是火头局也拿着酒菜端上了桌。
朱元璋拿起酒坛掀开封泥,亲自为郭天叙与张天佑倒了一碗酒。
又为自己倒上一碗,举起酒碗说道:“此碗酒就当为郭兄与张兄接风洗尘了!”
朱元璋说完便一口将碗中的酒水喝了个一干二净。
郭天叙于张天佑见状,也端起酒碗喝了一碗。
接下来,冯国用拿起酒坛倒上一碗酒,说道:“敬二位一碗!”
冯国用说完便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二人见状只好又喝了一碗。
随即众人便开始轮流向二人敬酒,一圈过后,二人已经喝了差不多十碗酒。
以二人的酒量也有些醉醺醺的。
又过了一会儿二人便直接趴到了桌子上,睡了过去。
可怜二人这顿接风宴,还未吃上一口菜,酒杯众人灌晕了过去。
朱元璋见状说道:“将二人送回房休息吧!”
接着在朱元璋的带领下,众人将郭天叙与张天佑送回了房中。
待众人走远,这时朱元璋对冯国用低声说道:“国用,你留在这里监视二人!”
冯国用点了点头。
这时汤和骂道:“这郭天叙和张天佑,居然还装醉,真以为能瞒得过我们的眼睛了!”
朱元璋道:“走,我们一起商议一下该怎么对待郭天叙和张天佑!”
接着众人便来到了议事厅,各坐各位之后。
朱元璋道:“看来郭元帅还是不放心我们,竟然将郭天叙也给派了过来,这是想合二人之力俩掣肘我等啊!”
朱元璋一句话便点透了郭子兴的用意。
郭子兴若是知道了,恐怕还会感叹朱元璋果真是甚有心计吧。
这时汤和说道:“在回和州之时,郭元帅曾经说过,让将军担任和州总兵,郭天叙与张天佑担任副总兵!”
廖大亨闻言甚是不屑的嗤笑道:“还副总兵,他二人哪里来的兵马!”
朱元璋摆摆手道:“看来这郭子兴是打算让二人将我架空啊!”
话落,徐达接着说道:“将军,要不要?”
徐达说完还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朱元璋淡淡道:“不可,毕竟我们现在还要依仗郭子兴,万万不可将此人得罪了,再说,秀英还在濠州!”
听到朱元璋的话,徐达惭愧不已的说道:“是属下鲁莽了!”
朱元璋淡笑道:“无碍!”
接着又看向了李善长,说道:“军师认为我们该当如何?”
这时李善长说道:“他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这二人倒也好解决!”
朱元璋拱手说道:“还请军师细细道来!”
李善长幽幽说道:“既然郭,张二人被郭元帅封为了副总兵,至少还是要让二人掌握一些军权的!”
李善长话落,廖大亨就急忙说道:“这怎么行?让郭、张二人掌握了军权,对将军的安危也是一个威胁,不可,不可,万万不可!”
李善长看来一眼廖大亨,说道:“掌握军权但兵马却不一定要听从郭、张二人的指挥!”
第二百九十七章互相算计()
待李善长话落,冯国胜说道:“军师,你是说名义上二人掌握军权,但实际上兵马还是归将军指挥?”
李善长点了点头。
朱元璋也明白了李善长的意思。
看向了众人,问道:“你们谁愿意去投靠郭、张?”
众人尽皆默不吭声。
朱元璋见状便指着花云和廖大亨,说道:“花云,大亨,我看就由你们两个去投靠郭、张二人吧!”
花云与廖大亨对视一眼,接着齐齐起身,大急道:“将军,不可啊!”
朱元璋摆摆手说道:“有什么不可以的,我看在坐的人就你们两个合适,所以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们两个了!”
朱元璋说完之后顿了一顿,又接着说道:“记着,你二人要时时刻刻盯着郭、张二人的动向,郭、张若有异动,就随时汇报!”
花云与廖大亨见事情已成定局,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的接下了朱元璋安排的任务。
这时,花云说道:“将军,我们要以何种理由去投靠郭天叙和张天佑?”
廖大亨闻言也看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说道:“大亨到了郭、张二人身前你就说在横涧山时我胁迫你加入我们,对此你一直身怀怨气,为了趁机报复,特地投靠二人!”
朱元璋话落,廖大亨急忙说道:“将军当初投奔你我的心中虽然有些小算盘,但绝对是心甘情愿的,我对你可是忠心耿耿啊!”
众人看着廖大亨委屈的模样,纷纷感到有些好笑。
同时在心中暗叹,还好这个任务没有落到自己的头上,不然的话,就要像廖大亨一样出丑了。
朱元璋起身走到廖大亨的身前,拍了拍廖大亨的肩膀说道:“我知道你一片诚心,但现在需要你去营造出一个假象,明白吗?”
廖大亨甚是委屈的说道:“明白了!”
这时朱元璋又走到了花云的身前,说道:“花云,那郭天叙与张天佑并不认识你,到时候你说,你本是廖大亨的部将,随廖大亨一同加入了我们的队伍,但是你却之忠心于廖大亨一人,明白吗?”
花云知道此事事关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抱拳应道:“明白!”
这时冯国胜幸灾乐祸的走到了廖大亨的身前,拍了拍廖大亨的肩膀说道:“廖兄,委屈你了!”
看着冯国胜一脸幸灾乐祸的样子,廖大亨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廖大亨指着冯国胜,气恼道:“你,你……”
你了半天,愣是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可以看出,廖大亨究竟是气成了什么样子。
接着廖大亨又走到了花云的身前,冯国胜嬉笑道:“没想到花兄弟摇身一变,就成了廖大亨的下属!”
花云直接就无视了冯国胜。
这时朱元璋说道:“好了,国胜,你就不要添乱了!”
冯国胜哦了一声,随即就回到了座位上。
其实以他的心性,是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去讥讽二人,他方才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活跃一下气氛罢了。
这时朱元璋又接着说道:“此次你二人身怀众任,记住,一定要得到郭天叙与张天佑的信任!”
廖大亨与花云抱拳应道:“是!”
朱元璋摆摆手道:“好了,你二人去吧!”
廖大亨与花云微微拱手之后,便转身离去。
过了稍会儿,李善长轻叹道:“此次就看他们两个了!”
这时朱元璋说道:“军师,你能掐会算,不如算算二人此去如何?”
李善长摇摇头道:“方才算过,天机不明,眼前一片迷雾!”
朱元璋略有些担心的说道:“如此说来,此时不能成了?”
李善长道:“也不能这么说,能不能成就要看二人的造化了,不过,俗话说人定胜天,以郭天叙与张天佑当前的处境来看,廖大亨与花云若是表明投奔二人,二人很有可能是会接受的!”
朱元璋唏嘘道:“但愿如此吧!”
朱元璋说完又接着说道:“你们在这段时间内不可为难郭、张二人!”
众人听到朱元璋的话,便点了点头。
朱元璋见状摆摆手道:“好了,都散了吧!”
众人起身微微拱手之后,便转身离去。
唯有汤和留了下来。
汤和走到朱�